返回首页
爱习作 > 作品 > 故事 > 正文

父亲的理发师

作者: 李付春2023/11/22故事

父亲是个农民,今年76岁,一生都非常节俭,一块钱也舍不得乱花。父亲经历过国家粮食短缺的困难时期,也有过在生产队劳动一天才得一角钱工分的体验,他的节俭是可以理解的。

"一块钱能买两个馒头,保证一天不挨饿。"这是父亲经常训导我们的话,他时刻提醒我们节俭。父亲的节俭体现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连理发也是这样的。

父亲的第一任理发师应该是我的祖父,我亲眼见过祖父在屋后的大柳树下给父亲剃光头。记得有次祖父给父亲剃完头后,父亲冲我说:"一点都不疼,很舒服的。"然后就把我按在小板凳上,让祖父也给我剃头。尽管用热水洗过,我觉得头皮还是有点疼,应该是刀子不那么锋利了。

我的发型与父亲不同,他剃光头,而我头顶上却留个"月亮",后脑勺留了一撮毛。当时我真不喜欢那一撮毛,因为总有人给拽,但祖父说这叫"八十毛",会长命百岁的。我也不记得那一撮毛留到了什么时候,反正等到我上了中学,就再也不让祖父给理发了。但祖父给父亲剃头,应该是到了剃不动了才"卸任".

祖父走了以后,父亲需要理发时会找前院的陈二爷给剃头,并会买上一盒"巨轮"烟带着。我记得当时人们都是抽旱烟,自己卷纸烟,只有来了客人才会去买烟卷儿。我猜父亲会觉得不划算,往往是剃完头再陪二爷抽上几根以后才回家。

后来,陈二爷老了,父亲也觉得自己带烟去求人家理发,还欠下了人情,于是干脆就去理发店了。

理发店的收费也日益看涨。从最开始的2元到现在的8元钱,对父亲来说,这个价格还是有些贵了。

以前那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买卖又回来了。不过不再是剃头师傅担着挑子,而是骑着电瓶车走村串巷,车兜里放着电推子和剃头刀,到谁家都会在理完发以后留下名片,让客户随时联系他上门服务。那理发师记忆也是非常的好,往往在客人理发一个月的时间后,就再次上门了。

然而最近一次,我在书房无意中听到父亲与理发师的对话,触动了内心。

"快一个月了,(你那头发)可该理了。"这是理发师的声音。

父亲回:"等到下一集吧!"(当地称五天为一集)。

我听明白了,赶紧走出来对他们说:"理吧,往屋里来,我来倒水(洗头)。"

可是,倔强的父亲坚持不理,理发师只好走了。父亲一边拂拭着头发,一边转身进屋。"理一次七八块,再长长吧!"父亲说。我不想跟父亲理论,因为我太了解父亲了。

于是我想,或许找个同学或者朋友来串门帮父亲理发,父亲应该就不会推辞了,人家免费!

当我把想法跟要好的朋友说了后,"干嘛不自己买套理发工具给你父亲理发?"朋友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对啊!我怎么这么笨呢?剃头刀不会用可以用理发推子啊,以前的机械推子不好用可以买电动的。

打开手机,立即网购,为了安全起见,我选择了充电推子而没有用带导线的。三天过后,一套锂电理发工具邮寄了过来。

在给理发推子充满电,父亲安然就坐后,我开启了人生另一职业——理发师。还好,父亲的发型是光头,整个过程在我的慢慢操作下,顺利结束。从父亲惊喜的表情上,我看出他是非常满意的。

我窃喜自己的小聪明,无师自通啊!从此不再担心父亲为了理发费算计了。而且,父亲在一天天老去,将来可能需要我为他在轮椅上理发,在病床上倒着理发。

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就十天半月地给父亲理一次发,让父亲来做我的VIP客户。其实,父母本来就是我们的VIP贵宾(Very Important Person),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