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
爱习作提供的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 篇1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亲爱的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
南山二实,香山西街,我们背着理想的行囊行走校园。
凤凰木下,夏日风中,大家高声欢呼“我们毕业了”!
当我们将成长的记忆和满满的愿望沉甸甸地装进多彩的许愿瓶时,才发现原来小学时光竟过得如此得飞快,所有人的眼神竟都如此地依依不舍!
六年前,当家长们满怀着憧憬和忐忑的心情将这群孩子们托付给学校时,从此在座各方已经绑定了共同的愿景——让我们与学校共成长!
快毕业了,孩子们时常会问我们——我们班的老师还能教我们吗,同学们还能分到一个班吗?的确,校园时光,陪伴孩子最多的,除了父母,就是在座的老师们。爱,源于信赖——你们是家长最值得托付的园丁和孩子最值得信赖的人梯。六年来,无论你们身在何处,也不能阻挡对学生的牵挂;无论有多辛劳,也不忍拒绝课下学生求知问道的热情;为了培养孩子,你们更把业余精力投入到各种资源的协同,无论遇到多少障碍......
六年来,也正因为老师们的智慧与感召,越来越多的家长甚至社会力量投入到家校联动、合力育人的行动当中,开辟了一个个第二课堂,让我们的孩子们共享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大餐,形成了南山二实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孩子眼里,他们既是当之无愧的“班妈班爸”,也是一路陪伴的“大黄鸭”,他们心怀大爱,将孩子们视如己出,是学校与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六年来,更要感谢我们共同的平台——南山第二实验学校,这是一个开放、人文、包容、和谐的平台。在学校各届班子的领导与谋划下,我们见证了孩子们与学校共同成长,学校越来越具有文化底蕴、公民意识与国际思维,品牌影响力也日益剧增。正因为你们的情怀、格局、责任心与使命感,让我们家长更加放心托付和懂得选择。正所谓,选择胜于努力,思路决定未来!
孩子们,六年来,从你们在考场上的洋洋洒洒和运动场上的激情四射,定向越野活动的深思熟虑和激情辩论品三国,见证了你们心智的完善和成长的磨砺,度过了六年的苦乐年华,今天,你们毕业了,你们真的了不起!不过,也要衷心地告诫你们,毕业不是终点,不要效仿大哥哥姐姐们将撕碎的课本抛向空中,因为我们只是又回到了原点,开启人生的另一段旅程而已。
孩子们,今天的离别,孕育着日后的相聚。让我们约定,六年后的今天,香山西街,南山二实,凤凰木下,迎着夏日的风,手捧许愿瓶,我们不见不散!
孩子们,祝福自己吧,感恩你所得到的一切,今天你以二实为骄傲,明天二实以你为自豪!。
最后,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家长,衷心祝愿在座的同学们都能拥有锦绣的前程与美好的人生!并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让我们共同祝愿南山二实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谢谢大家!
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 篇2
时光千回百转,6年的飞逝,记载了我们的神话。
时光岁月如梭,6年的光阴,留下了我们的回忆。
可看着老师的离去,最有一次站放学队的同学,我们感到分别在即!
那没有签完名的校服,没有填完的同学录,没有写满的作业本,没有洗出来的照片,我们感到分别在即!
有人微醉,泪雨如飞,光阴似水,丝屡芳菲睡。
泪染红袖,朱颜悄瘦,岁月如歌,声声天雨坠。
春风吹拂,夏雨滴落,秋风瑟瑟,冬雪漫漫飞,转眼又一年。
永远铭记在心里的全都是XX多个日日夜夜,6个冬夏的传奇!
匆匆别离,我们如梦的年纪,刻下了多少沉甸甸的回忆。
匆匆别离,我们花样的年华,将铭下了多少醉人的追忆。
寂寞的星空,灿烂的烟火,辉映着我们最后的留恋。
冉冉的夕阳,银亮的月光,照耀着我们最后的美丽。
真的,我们要面对分别。
真的,我们要挥手祝愿。
真的,我们要转身离去。
真的,我们要永远诀别。
还记得那流泪的'笑脸,说着我们永不分离。
还记的那坚强的面容,道着友谊地久天长。
还记得那喜悦的心情,诉着别离云淡风轻。
还记得那澎湃的目光,望着未来青霞漫漫。
离别后,我们是否会幸福的张扬?
离别后,我们是否会追忆到梦乡?
离别后,我们是否会不舍上心肠?
离别后,我们是否会悲伤在流淌?
说不尽,六年的悲欢离合,
道不完,六年的阴晴圆缺。
想不尽,六年的朝朝暮暮,
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到毕业季!20xx级,20xx届的573名同学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今天就要毕业了!我代表学校和全体老师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向毕业生的家长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六年的陪伴十分不易,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同时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培新小学的关心和支持!向辛勤的毕业班老师和为孩子们付出过辛劳的老师、师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无私地奉献!
六年的小学阶段是我国最长的学段,跨度最长,变化最大,同学们从懵懂的儿童成长为青葱少年,个子长高了,块头变大了,俨然成了“小大人”。六年的时光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一瞬,在培新小学的历史上则又增添了新的一页。
如今,“安康培新”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它蕴含着从1929年至今87年丰厚的历史,87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数以万计一代代培新学子,把“培新小学”带到了世界各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培新小学从20xx年9月1日到今天的历史是由各位同学和你们的家长和老师一起缔造的,我们都是培新小学这段历史的缔造者和见证者。同学们来到培新小学的时候,正值培德楼开始建设,校园的一部分成了建筑工地,你们被迫在更小的校园里上课、嬉戏玩耍,你们也为学校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这六年里,在这个不大的校园里,同学们快乐地学习、生活,你们和同学、老师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六年里,校园处处留下了你们的身影和欢声笑语。教室里,你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一起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为生命之旅打下坚实基础。教室、楼道、主席台、会议室、报告厅、大小操场、活动空间都是你们的舞台。一个个活动,一个个节日,为你们创造了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一个个纪录,一项项荣誉,是你们成长道路上的里程碑,是送给自己和母校最好的礼物。你们还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把你们的爱心送给福利院的老人和孤儿,送到山区学校小同学的心里。用你们的双手擦去母亲河身边的污渍,为荒山栽下一棵棵希望。你们还走进烈士陵园、水电厂、气象台、城市规划展览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科学知识、了解地方文化。参加各种征文、演讲、表演、竞赛活动,展示培新小学学生的风采,获得一个又一个赞许和奖励。
如今,这些都成为过去时,化为美好的回忆,你们将走向未来。离别之际,依依不舍,就像父母面对即将远行的儿女,学校和老师有千言万语要叮嘱你们。今天,我送给同学们三句话:
第一句话:做事必先做人。“做事必先做人,人不正则事必败;人若正,则事未尽已功成矣!”这是《老残游记》里的一句话,被视为经典语录。不论现在或者将来你们干什么事情,都要先学会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有爱心、负责任,又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我们培新小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优良品德、扎实基础、创新精神、健康体魄的人和具有传统情怀、现代意识、国际视野、独立思维的人。”我们用六年的时间教同学们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你们都学会了吗?做到了吗?恐怕,这是我们每个人一辈子的奋斗目标。
第二句话:保持良好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了命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在小学养成的好习惯不要丢弃,比如,文明礼貌、孝敬老人、讲究卫生、遵守时间、遵守规则、自觉读书、上课积极发言、快速专心完成作业的习惯,等等。长期坚持下去,形成终身习惯,这会改变你的命运,甚至你的后代、你的家族,甚至整个民族的命运。
第三句话:坚持读书写作。希望你们保持读书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习惯。爱读书、会读书,已经读了这么多同龄人没有读过的经典书籍,这是培新小学学生最值得骄傲的地方,这是你们的资本。到了中学,课业负担会加重,老师的教学方法会不同,如果处理的不好,学习成绩会暂时下降,自信心会受到打击。有的同学甚至会认为读书浪费时间,把在小学好不容易养成的读书的习惯丢掉,那样损失就太大了。读书,读好书,是在涵养你的根基,一时半会儿可能看不出效果,却能帮助你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次,学校像去年一样,特意把新阅读研究所和北京十一中学共同研制的《中国初中生阅读书目》100种翻印后赠送给毕业生,希望你们能在初中的三年里至少把这100本书读完。还希望你们能把我们推荐的小学阶段阶梯阅读书目里没读的书读完。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再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人的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读无用的、有害的书就占用了你读好书的时间。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在今天这个场合,我还要送给家长朋友们三句话:
第一句话:做好榜样。日本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家庭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命运。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自己就得做出样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二句话:静待花开。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成长的规律。让孩子成长为真实的自己,活出他(她)自己的幸福,就是家长的成功。做为家长要做的,就是陪伴,用心陪伴,深度陪伴,坚持陪伴,陪伴着孩子一天天成长。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需用一生去完成。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第三句话:坚持读书。我校开展近三年的“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激发了大部分同学的家长读书和写作的热情,也从中体会到了和孩子共读童书、共写生活的意义和乐趣。希望家长朋友们坚持读书,保持读书的好习惯。在孩子进入中学后,继续坚持和孩子共读共写,坚持读孩子读的书,寻找共同的语言密码,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一起成长。如果你能做到了,一定会有奇迹发生!我坚信!
家长朋友们,我们的使命已经完成,现在把孩子交还到你们手中,请你们陪伴着孩子继续前行。
离别就在眼前,千言万语道不尽牵挂和留恋。孩子们,你们长大了,长大就是为了出发!
小学毕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今天,我们站在起航广场上,573只小船将从这里起航,搏击风浪,勇往直前,驶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到达新的彼岸,探索未知的世界。孩子们,扬起风帆,出发吧!向着未来,向着明亮那方前进!
孩子们,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培新小学永远是你们的家,永远是你们心灵的港湾。如果你累了,就回来吧!如果你受伤了,就回来吧!如果你想念母校,想念老师,就回来吧!培新小学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打开。
孩子们,祝福你们!
同学们,再见!家长朋友们,再见!
谢谢孩子们!谢谢家长朋友们!谢谢老师们!
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 篇4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三年前,你们踏入了建桥学校中学的大门。今天,在你们毕业之际,在你们即将踏上新的征途的前夕,我想代表全体建桥学校的老师对你们说两个字,那就是“牵挂”。
紧张忙碌的中考结束了,成绩还不知晓,你的成绩是否理想?能否被录取到一所自己心仪的学校?我们牵挂着。
你们中的一部分人,即将踏入高中继续学习,课程的难度、深度、广度都不是初中所学知识能够比拟的,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牵挂着。
还有一部分同学要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在那里所学的知识将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将是你未来谋生的根本,你们务必用心学习。同学们,你意识到这些了吗?我们牵挂着。
也许你将处于一个群英荟萃的集体中,相比之下,你不再像初中时那样引人注目、出类拔萃。此时的你,不应该被失落的情绪所左右,而应该积极的调整自己,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争取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你是否能够及时正确的做出改变呢?我们牵挂着。
也许你将处于一个令人担忧的集体,各种不良现象比比皆是,此时的你要擦亮眼睛、分清是非,决不能选择随波逐流。要记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同学们,关键时刻你们能否坚持走自己的路呢?我们牵挂着。
亲爱的同学们,牵挂你的人还有很多。你含辛茹苦的父母会牵挂着你,你的老师们,会牵挂着你;你的同学也会牵挂着你。同学们,能否不吝啬你的牵挂?
亲爱的'同学们,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把牵挂给予你尊敬的老师,给予你尊敬的班主任。你的成长中,他们也倾注了心血。他们曾经对你的表扬或者批评,都可以成为你牵挂的理由。
你只需要偶尔在网上,在电话里,一个简单的问候足矣。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把牵挂给予你的同学。同学中有你要好的朋友。同学之间的友情是最纯洁、最值得珍惜的。也许某一个同学与你有过争吵,但是那也没有本质的怨仇,一笑便会泯灭。同窗的友情,可笑的争吵,难忘的回忆,都可以成为牵挂的理由。请把照片留着,把邮箱地址和电话号码留着。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留一些牵挂给你的母校。在这里,你度过了人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岁月。在这里,你学到了知识,得到了能力培养与锻炼。你会牵挂吗?若干年后,你的母校是否今非昔比?你会牵挂吗?也许在母校你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对于你的成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你会牵挂吗?春天的丁香花是否还是阵阵清香?你和同学玩耍的篮球场是否还是老模样?当你牵挂时,常回母校看看。
亲爱的同学,我牵挂着,你牵挂着,他也牵挂着。让我们彼此牵挂着,让牵挂成为一种永恒的记忆。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 篇5
各位同学:
今宵我们再次欢聚一堂。只是,今宵的聚首是为了离别。
四年前,我们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四面八方来到了大学的箐箐校园。四年的同窗生活中,我们同心并肩,一起走过了许多风风雨雨的日子。
尤记得,大海边,我们中秋聚首赏明月;
尤记得,长城上,我们烈日挥汗诉豪情;
尤记得,田径场,我们奋力拼搏争荣誉;
尤记得,教室里,我们埋头苦读修人生。
……
尤记得,校园里,我们点点滴滴的纯真故事。正是这点点滴滴,情深、意长、味重,我们一生都忘记不了。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当我们细细地回想这一切时,我们仍会记得那箐箐校园里的`良师益友,仍会记得那镏金岁月里的成长故事。
要离别了,我想起了古人的十里长亭别友人,那里头是一丝丝的忧愁和悲壮。但我们拥有更多的快乐和更多的豪情,“十年寒窗苦,今朝凌云志”,我们就要怀着成熟的人生理念、丰富的专业技能踏上工作的岗位了。曾经有一首歌中唱到“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今天,让我们也来相约20年。20年后,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中既有it界的精英、又有军队里的将才、更有企业界的巨子,我深信我们大家都将会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一番骄人的业绩。
有语云:无酒,何以逢知己;无酒,何以诉离情;无酒,何以壮行色。让我们举起杯,为了我们这四年的相聚;为了我们的相约20年;为了我们辉煌灿烂的明天,干杯!干杯!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