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2024/05/26心得体会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1篇),我们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学习使我收获颇深,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有了新的理解。传统的语文教学,老师在前面侃侃而谈,学生却无精打采听不进去,是老师讲得不好吗?不是,而是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太少,他们觉得无所事事。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而学生却学到了很少的知识。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这些老师在讲课中,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去主动地参与,放手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速度很快,知识掌握也不错。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学生的主动性很高。有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给我们说明了应该让孩子们多读书。因此,上语文课最主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多读书,有感情地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大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就应该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语文课堂形式多样化,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特别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大量的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虽然是短短的学习,但是我的收获却很大,相信对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会有很大帮助。我打算将所学到的,今后应用到教学当中去,提高自己和学生的语文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寓言中的故事是形象地描绘,道理是抽象的概括。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这方面可从四个方面引导。

1、领会寓言里形象的语言。

寓言和其它的文体一样,也是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例如《亡羊补牢》,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后悔”“还不晚”、 “赶快”、 “结结实实”、 “再也没丢过”等这些形象的词语的含义,说明它的作用,从文字中掌握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寓言有明显的比喻性,作家总是把所包含的整个事件当作一个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人物或角色。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经过、事件高潮、结果。我们要利用寓言运用的这种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仿佛看到寓言中的角色,但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不宜再扩充创造。

3、用朗读增强形象的`鲜明性。

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寓言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朗读手段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寓言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小故事,所以朗读寓言时应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即可,语调轻松、幽默中带有讽刺意味。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用有感情的朗读去突出狼和小羊的形象,去加强儿童对形象的理解。

4、观察插图深入画面的意境。

寓言故事常常配有插图,寓言作家所创造的插图具有幽默、风趣、童话般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要重视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加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感知狼和小羊的个性特点,狼的声音粗暴、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软弱温驯,从而对小羊产生同情,怜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

非常感谢学校组织以年级为单位对新教材进行培训,这次培训对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来说非常重要,让我们聆听了老师们分析教材编排目标及安排意图,使我对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我进一步了解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现将学习的心得小结如下:

一、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胆量。在低段口语交际中,增加了一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要求,老课标中为“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老课标重在学生发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当需要讨论交流时,就沉默了,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别人讨论的题他都没有兴趣。而新课标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胆量,只要敢于站起来发言,就给予肯定,至于发言内容是否精彩我们暂且不要求,把学生的胆量锻炼出来了,发言内容是可以在不断训练中越来越切中要害的`,说白了,有胆量的孩子,以后成功的概率都大许多。

二、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

就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而言,修订版课标已将原来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将第二学段的“20xx个左右会写”减少为“1600个左右会写”。写字字数范围的界定,尊重了低中年级学生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这同样也便于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让学生更多更好的阅读。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标中这样表述,可见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语言的积累,让学生从小对自己喜欢的字词进行积累,而积累却是一个长期又漫长的过程。

语文课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特别强的课程,注重说和表达的运用,语文实践在语文学习中形成,同时也促进了语文的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学习更生活化,使语文的学习绽放五彩斑斓的光芒。

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语文教学又将进入一个深沉探究的新时代,我也将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思考者,改变着,收获着。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在我今年接手的新生中,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日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上更突出一些。不论是开学时的自我介绍,还是课堂上的发言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初见成效。以今年的新生为例,他们对朗读的要求知道得更多,表现得也更好些。

应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与过去“应试教育”时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在其中我们还是觉得有几点不足:

第一,拼音教学还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在近几届的.学生身上都有很明显的表现。例如:韵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希望小学的语文教学在注重对学生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同时,能进一步加强基础教学,因为只有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6篇

篇二:小学语文教师工作体会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下面是带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是那种较为下死功夫的学生,虽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绩,但一直很辛苦。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个同学,他整天都喜欢出去玩,在校园里、操场上经常都能看到他玩乐的身影,但每次考试,他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让我羡慕得不得了。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老师,我就一直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有个轻松愉快的童年的同时,又能够拥有好的成绩呢?

一次在无意中看到一篇名为“玩出来的好成绩”的文章时,我的心里不禁为之一触动,是呀,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玩出好成绩,那该有多好呀。

细心地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编成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课间,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玩各种游戏,和学生打成一片,因此,他的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想,我也可以把游戏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反过来又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这种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心,使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语文课中有许多需要背诵的词语、段落,让孩子们机械地背诵孩子们没有兴趣,背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效率不高。我经常在班里不定时地举行“小组火车赛”的游戏,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每次竞赛每一小组都要有三个同学接受考验,第一个同学是小组推荐的,第二个同学是老师随机指定的,第三个同学是别的小组指定的,每次胜出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个星星,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这样,孩子们每次在游戏举行之前都会特别认真地背诵,不但背诵的积极性很高,效率也很高。

我发现,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心情是放松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通过创设情境、游戏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引起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我们的孩子在玩中提高成绩。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

为期一周的语文录像课以及学科大教研落下了帷幕,经过这一周的学习,老师们收获颇多,最多的感触就是要让孩子学好语文,一定要让孩子爱上语文,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培养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

都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黄金塑造期,如果此时父母过于强调成绩,极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天赋和创造力,但不少家长也犯难,自己当然知道阅读的好处,但奈何不知道如何操作啊!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的需求。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事实上,小学阶段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这种损失到了初中就开始显现出来,很多中学老师都知道一种奇怪现象: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获得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这些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恰恰是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上升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

因此,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容一些,不要过于追求分数的高低。做父母的为了孩子的长久发展和未来更大的成长力量,请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而应该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培养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让孩子受益终生。

在同学们学好语文的道路上,我们希望和家长一起共同努力,塑造孩子们良好的阅读品性,相信他们在我们共同的引导下会走的更稳。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

现将我进入小学以来学习语文的一些方法总结如百下:

一、上课认真听讲:上课时,我们的思维要与老师同步。认真做好笔记。

二、温习与预习:下课或放学后,把上课做的笔记拿出来多加巩固。顺便预习下将要学习的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子划出来,作为上课听的重点。

三、背诵:语文最重要的是靠记忆,背诵的重点就是老师上课划出来的重要词、句和文言文。

四、课外阅读和摘抄:在考试中,作文是一度项占分最多的题。作文的分数直接关系到总分的高低,所以增加阅读量,摘抄量是很重要的。

五、考试技巧:我们在答卷时,尽量要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会相应地得到一些回印象分。看题一定要仔细,做完后尽量留时间检查一遍,千万不要马虎!

总之,语文学习注重平时的积累,要多读多写多记。其次,要抽时间多与老师交流。老师会帮助你一起发现你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一些适答当的建议,以便自己更好的改正从而取得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寓言中的故事是形象地描绘,道理是抽象的概括。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这方面可从四个方面引导。

1、领会寓言里形象的语言。

寓言和其它的文体一样,也是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例如《亡羊补牢》,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后悔”“还不晚”、“赶快”、“结结实实”、“再也没丢过”等这些形象的词语的含义,说明它的作用,从文字中掌握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寓言有明显的比喻性,作家总是把所包含的整个事件当作一个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人物或角色。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经过、事件高潮、结果。我们要利用寓言运用的这种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仿佛看到寓言中的角色,但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不宜再扩充创造。

3、用朗读增强形象的鲜明性。

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寓言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朗读手段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寓言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小故事,所以朗读寓言时应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即可,语调轻松、幽默中带有讽刺意味。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用有感情的朗读去突出狼和小羊的形象,去加强儿童对形象的理解。

4、观察插图深入画面的意境。

寓言故事常常配有插图,寓言作家所创造的插图具有幽默、风趣、童话般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要重视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加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感知狼和小羊的个性特点,狼的声音粗暴、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软弱温驯,从而对小羊产生同情,怜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到:“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班固在《汉书》中说:“书曰‘诗有志,歌咏吉’,哀乐之心感咏之声发”。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身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现和升华,甚至友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文章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呢?这就是要靠朗读了。朗读是架设在学生的情感与文章固有思想感情之间的一座桥梁,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很难产生共鸣,究竟应如何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今天上午,听了三位老师分别执教的《少年闰土》、《怀念母亲》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认为她们在“语文课堂不少于十分钟朗读”上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学习。

一、朗读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相结合

朗读训练与文本理解是相辅相成的。反复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在理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可以提高朗读效果,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及蕴涵的思想感情的领会、品味。 叶圣陶 先生指出:“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了解,而且有亲身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课文中有些内容言辞含蓄、内涵深刻,作者没有直接点明,需要我们发复朗读、细细品味。教学《少年闰土》的老师,在初读研究环节,出示弹性式填空,“( )的少年闰土。” 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在交流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填空内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而我自己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外祖父非常珍爱墨梅图,为什么还把墨梅图送给莺儿呢?我紧扣文中外祖父对莺儿说的一段话,引导学生体会出外祖父爱梅花,是爱她不畏严寒,不畏风欺雪压,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正像伟大的中华民族一样,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从来都是不肯低头折节。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莺儿,是希望自己的外孙女保持梅花的秉性,做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学生的疑问解开了,朗读中充分表达出了外祖父对梅花,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二、朗读训练从启发学生体会感情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朗读的指导可以从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探索。这告诉我们朗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有些教师指导朗读从技巧入手,告诉学生,这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那句要用忧伤的语气读,这个地方要读得欢快些,那个地方要读得舒缓些,这个字要轻读,那个字要重读……如今天 谢克菲 老师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 谢 老师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来完成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学生自由读、默读、个别学生及教师示范读,这种充分的“读”,将读落实到了实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出母亲的'“精彩”与父亲的“糟糕”的内涵。同时,教学中做到读与思,读与说,这样的指导也许会有点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朗读训练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同一个句子,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在《还念母亲》的课堂上,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不同的感情色彩。在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老师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等词语,自己读句子,谈感受,并链接《赋得永久的悔》,让学生明白作者对母亲的悔恨,在让学生反复地读,从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时,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平时教学《五彩池》时,其中描写五彩池形状的一段,“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有的同学认为:“应该读得越来越快,因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过来了,所以要读得快。”有的同学却提出:“这四个像字,要读得越来越慢,因为五彩池太神奇了,作者边看边陶醉,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当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掌握好教师导的“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迸射出蓬勃的活力!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读熟了,其中的含义也就不解自通了。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坚信“书是读懂的”这一教学理论,在语文课堂上努力做到让学生充分地读,不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逐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自从参加了网络培训后,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想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历时五天的教学实践考察活动已经落下帷幕。回顾五天的活动,意义非凡,在这短短的五天里,使我获得了许许多多的收获、感悟。

给我们上示范课的有升级、县级教师,也有普普通通的老师,每位老师各有所长,但是他们都是我的模范,课堂上的展示让我耳目一新!能够聆听他们讲课是我的荣幸!

五天来,收获颇多,现总结如以下几点:

1.教师应该熟悉教材,熟读教材,运用教材,挖掘教材。几天以来,为我们授课的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让我自愧不如,形影渺小。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要上好一堂课,准备一定要非常充分。在示范课中,授课老师的思路清晰,设计优化,既重视学生学习的行为,又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思维受到启迪,这给我了很大的启发。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抓双基,又重启发思维展示的淋漓尽致,让我羡慕不已。

4.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导入,更胜一筹。适当的多媒体展示,形象、直观、生动,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中,效果很好。

5.注重学生养成教育、情感培养。师生之间情感浓浓。

6.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课堂上书声琅琅,听、说、读、写、练有机结合。教学氛围很好。

总之,这次活动还有很多的地方值得体会,举不胜举。我觉得和他们相比,自己各个方面都很逊色。虽然不能全搬用,但它给我很大的启示。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更新、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竭尽全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本学期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

1、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桥》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说说老汉的品格?(3)桥在文中只是现实生活中用于交通的桥吗?(4)“桥”的内涵是什么?(5)本文为什么以“桥”为题?说说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预习的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部分学生来说,课前读书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作业。其实,课前预习如果能读上三遍课文,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前预习这条道路上,我要继续学习和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教给学生必要的诵读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力。

通过学习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学教研室教师刘占泉的专题讲座《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技能与策略》,我获益匪浅。以前,我对“朗读”“美读”“诵读”“吟诵”这四个概念的理解和界定不够准确。通过刘老师的讲授,我不仅分辨清了“朗读”“美读”“诵读”“吟诵”的概念,而且进一步明确了诵读技能的训练路径,即从“吟”古诗到“诵”古诗,再从读古诗到读古文,最后从诵读古诗文到美读白话作品。同时,我也体会到了诵读技能的三个用途,一是用于备课,二是用于堂上示范,三是用于创设“诵读课”。刘老师在讲座中给我们深刻阐述了诵读教学中要处理好的五种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疾读与缓读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平实地朗读与美读的关系,三是处理好范读与点拨的关系,四是处理好诵读与涵咏的关系,五是处理好诵读的扎实与灵动的关系。

通过学习,我深刻明白了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后,我将在克服学生诵读过程中存在的弊病以及出现的问题的同时,自己也得加强诵读基本功的训练。因为,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也只有教师的诵读水平提高了,才能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才会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寓言中的故事是形象地描绘,道理是抽象的概括。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这方面可从四个方面引导。

1、领会寓言里形象的语言。

寓言和其它的文体一样,也是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例如《亡羊补牢》,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后悔”“还不晚”、 “赶快”、 “结结实实”、 “再也没丢过”等这些形象的词语的含义,说明它的作用,从文字中掌握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寓言有明显的比喻性,作家总是把所包含的整个事件当作一个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人物或角色。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经过、事件高潮、结果。我们要利用寓言运用的这种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仿佛看到寓言中的角色,但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不宜再扩充创造。

3、用朗读增强形象的鲜明性。

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寓言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朗读手段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寓言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小故事,所以朗读寓言时应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即可,语调轻松、幽默中带有讽刺意味。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用有感情的朗读去突出狼和小羊的形象,去加强儿童对形象的理解。

4、观察插图深入画面的意境。

寓言故事常常配有插图,寓言作家所创造的插图具有幽默、风趣、童话般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要重视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加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感知狼和小羊的个性特点,狼的声音粗暴、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软弱温驯,从而对小羊产生同情,怜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我们课题组开展的题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第二阶段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现在我们将近期研究的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借用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说的一句话:“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本阶段我们研究的同时,切身感受到要想加强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定要遵循以上六个原则。

我们在给学生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时,应该让学生充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汉字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内容,能说会写也是小学语文对学生语文能力考查的重要标准。同时,汉字本身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中书法的艺术魅力。在低年级中,教师可以讲解诸如“日”“月”“羊”“火”这些字的古代的象形字结构和演变过程。在高年级阶段,则可以结合字形介绍中国古代文化。例如,“社”是由“礻”和“土”组成的,“礻”代表神祇的意思。社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神守护着土地的意思,因此中国古代人所称的社稷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古代帝王都要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建造神坛,这个神坛就是社稷,如果社稷变了,那么国家也就没了。由此,社稷一词在后来就与国家具有相等的含义。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时可以整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使语文课堂有声有色。小学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传统节日的因素,在节日当天进行教授。在教授时还可以加入相关道具,或者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小学课文《北京的春节》和《看花灯》两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现场带上花灯,让学生猜灯谜,也可以带上笔墨,让学生自己编词造句书写春联。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提升了对课堂的参与度,也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教师应引导发挥好学生的诵读特长,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提高学生文化品位。通过读诵经典可以最直接地让学生产生对古代文化的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经典。据笔者的观察,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都让学生死记硬背经典,导致学生反而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厌恶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所带的班级中引入了唱诵式的读经方法,通过将诗歌编成一首首歌曲,让学生更加喜欢读经,也更容易记诵。例如,在教授古诗《十五夜望月月》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历史上还有哪些诗人写过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他们的诗词选取的是什么景物?中秋节人们一般都会表达怎样的思绪?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教学,采用入情入境的方法,带领学生体会诗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再引领学生走出诗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想。既锻炼了学生的品析诗文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兴趣,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了更多的了解。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针对本阶段研究的一点感悟,接下来的研究,我们会本着上述留个原则,有目的、有方法地努力继续开拓进取!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9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0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从阅读中体验快乐,增长知识,提升精神境界,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启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创设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前往北京,此时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我加以描述:“飞机起飞了,飞到了殷墟,飞到了北戴河……”由远而近,学生如身临其境,像真坐在飞机上一样。随着一声“到了!”同学们睁开惊奇的眼睛,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图片。这时,我打开录音机,学生边聆听课文录音,边欣赏美景,顿时感到心旷神怡,阅读学习渐入佳境,课结束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2、多渠道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学科牵涉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所以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因文制宜”,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展知识容量,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我不仅引导学生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报刊、杂志等,还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影视音像等,组织学生收听或观看与课文相关的广播、电视。另外,我还积极利用阅读活动课,带领学生去领略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民情、春种秋收,了解国内外和身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合作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大纲》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六个成员组成。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六个问题:

①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简略?(种花生、收花生)

②哪些地方写得详细?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过收获节、议花生)

③父亲的话中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④花生的'哪一点是最可贵的?

⑤父亲所说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种人?桃子、石榴、苹果又像哪一种人?

⑥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的?

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合作解决问题。在讨论汇报中,有的学生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会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以上几点只是我从教十余年来的几点体会,其实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天地无限广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教会学生阅读,让阅读伴随孩子们的一生。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1

我们小学教师工作者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是维系着总个民族兴衰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有着鲜活的人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作为教师,要想生产出的“产品”能顺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想我们的产品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很强的应变能力。回看这些年来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与学生们一起生活,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走过来的,有苦也有乐。我付出了青春,收获了一片蓝天,感受甚多,特此做个小结。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一个人能积极地去完成一项任务的情感态度,这是能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兴趣是的老师。小学生年龄都还比较小,情绪稳定性较差,持续关注力不稳定,注意力相当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有了渴求的欲望,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很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

一、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师道尊严是传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真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里,与孩子谈学习,谈生活,谈为人,谈处事,谈天文,说地理,谈理想,谈现实……无所不谈,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师生之间达到了快乐同享,忧愁共担,心心相惜,心相通,情相同。学生这时充分地信赖老师了,真正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师生的和谐关系为教学铺平了道路,何愁孩子们不乐学呢?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给孩子以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有机会取得成功。如果我们老师帮助他们取得了成绩,哪怕是一丁点儿成绩,并给以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支持,这就使他们转苦为乐,这时就是他们学习转变的开始。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我深有体会的是教学评价的好与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直接影响。评价得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犹如一马平川,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下一个知识点;评价如果不得体,肯定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失去信心,甚至乱了阵脚,混乱了思维,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都会产生怀疑,这就成了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教学中,我一般都避免直接的否定评价,尽量采取得体、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回答正确时,我及时加以鼓励,如竖起大拇指“你真棒”或者打个“OK”手势,甚至发动全班的掌声鼓励;思维受阻时,我马上进行启发引导,如“你再想一想?能否说得更完美些。”“很好!你虽说回答得不够准确,可是你已经动脑了,下次努力”“请哪个同学来帮帮他”等语言激励,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反映问题较慢的学生,我在在课堂上总是把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就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呆板,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昏头转向,这种满堂灌的机械教学,致使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氛围沉闷,课堂成了教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方法是多样的,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肤浅地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提高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五年级学生还有很多学生老是把“武”字最后一笔加一撇。教学中,我抓住高年级学生理性形象的思维特征,我想大家发问“水浒英雄武松的成名之举是什么?”学生们齐刷刷地回答“他赤手空拳在景阳冈打死一只大老虎。”我追问“如果武松当时带了大刀劈死老虎算英雄吗?”“肯定算不上”“你们把‘武’字加一撇就是相当于给武松配了大刀,你们还会加吗?”孩子哈哈大笑说“老师,这个字我们不会再写错的!”这一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比较长,内容也比较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品读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曲直,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更好地受到思想、人品的教育。如我在教《钓鱼的启示》时,我创设了两个情境:一个小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由于老师的疏忽,多给了她5分;一个孩子在商店里买东西,售货员阿姨多找给他3元钱。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们就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那么做?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展开了讨论,都踊跃地说出自己心中的话。这样一来既张扬了个性,又达到了共性——是与非的评判标准(道德底线)。这个时候,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更是给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三)提高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不要拘泥于机械地抄写或呆板的背诵,要科学灵活,少而精。可写、可读、可看、可画、可操作、可玩耍,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我设计作业的原则是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比如,我在教学《鲸》一文后,我布置两道作业:

1、让学生画画鲸睡觉的样子。

2、用自己的口吻向大家介绍鲸。再比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后,让大家学习使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从你身边的事物或者人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的作业对孩子们来说,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没有固定答案的作业才能更精准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才是学生真实的情感的再现。学生也不被作业所累,从而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了。

作为语文课堂,兴趣才是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学生用心情去感受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感受到老师的快乐,感受到课堂的快乐,共同谱写师生和谐曲。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2

我做语文老师十多年了,感触最深的就是在课堂上老师如果能够激情满怀、精神抖擞,那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将会充满信心,反之,一堂不温不火的语文课,绝对算不上是好课。

正如一位老教师所言,如果语文只知道在那些没有生命的字词上反复折磨学生,不愿为学生在思想与精神的生长奉献智慧,那么,我们就不能指望语文有打动心灵的力量,就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情感引导,经常引导学生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谈谈自己成长经历中的感受。

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是我设定教学目标之一,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认为教师只有拥有真情实感,才能生发出好的情境,有时教师的情感就是一种情境。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3

今天教了一首句式整齐、韵律感强的诗歌《雨点》,这是一首很富童趣的诗歌。“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这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雨点落进不同地方会有不同表现?于是指导学生看图:“你们说小雨点在这里能睡好觉吗?”学生恍然大悟,有的说:“雨点会被海水冲走的。”有的说:“这大海当床也太大了啊,再说这么多浪花在不停地翻动,这么不平的床谁睡得好啊,不行!”有的说:“我知道啦,雨点只能睡在池塘里,因为池塘里水少,睡着很舒服!”我又启发:“那雨点能够在小溪里跑吗?”“不行,不行。”学生抢着说:“小雨点在小溪那么小的地方跑会撞头的。”

“雨点只能够像人们散步一样,慢慢地走!”看到学生能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我欣慰地笑了:“是啊,其实写这首诗的作者真聪明,因为小溪的水流动跟江河的水流动的速度不一样,所以他用了散步和奔跑两个词。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这几句话,达到了本课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4

本学期将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感慨颇多。语文是学好其余课程的基础,细心教师不难发现,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较好的。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很多不良习惯也随之而来,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两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多种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经过一学期的培养,此刻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已初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我经常告诉孩子们,你们正如盖楼的地基部分,仅有地基打牢了,那么高楼盖起来就坚固无比了。我们学习知识必须要好把基础学扎实。那么,这一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所以,在本学期的拼音教学中,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目的就是让学生学扎实。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趣味,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其他教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我能让学生学得简便、学得扎实。

(2)抓好写字训练。

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异常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教师,我更注重自我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学光盘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异常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坚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所以,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我给他们讲了小树苗如何长成参天大树的小故事,很多孩子能够做的很好,只是自控本事稍弱些,时常忘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醒。

(3)抓好读书训练。

阅读,对学好语文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这是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进取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分主角读等形式在必须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我的感受来。

总之,在新课标精神地指导下,我将继续更新观念,开辟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可是,由于一小部分学生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差异,学习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班级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全班同学的整体水平,使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5

《小珊迪》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就抓住了两个重点问题,一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珊迪饱受饥寒?”,二是“小珊迪有那些优秀品质?”

在教学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小珊迪想卖出火柴,他的语言和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请求”到“气球”。学生的理解可能有难度,或者说让学生谈理解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同学们,谁愿意把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话读一读”(这时站起来的学生很多)我就趁机告诉学生“现在你就是小珊迪,你去求一求听课的老师吧。”

对于这样的一个环节,有的老师认为不需要。我觉得可以需要,而且这恰恰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体现,这时在开发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觉得,学生的教材,不应该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也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更不能等同于课程本身。那些听课的老师,我认为就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它们发展,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小珊迪,让老师成为课文中“有钱的先生”问什么不可以呢?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利用这些资源,挖掘这些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6

最近,我参加了区语文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这也是我从教以来最大的一次比赛经历。在忙碌和紧张过后,通过反思,我也得到了许多感悟。

一、感谢

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与帮助,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扎实有效的语文活动中,为我搭建了良好的成长平台。让我在接触到各类先进理念的同时,不忘丰富自身,在“悦纳”中不断地反思,进而得到提升。还要感谢我身后的教研团队,这是一个团结务实的集体,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他们为我的课堂教学出谋划策,为我的进步而欣喜,是他们帮我树立了自信心,加快了我成长的脚步。他们给予我的无私帮助,令我感动。我只有把这些感动化作动力,投身到工作中用我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大家对我的关爱。

二、成长

通过这一次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专家的思想引领,也离不开团队的行动支持,更离不开与教育主体——学生的心灵碰撞。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磨课研讨让我提高了钻研教材,挖掘文本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导、学、议、练”的教学模式,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关注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进行对话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这次能手课堂教学比赛,我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锻炼,同时通过听其他参赛老师的课自己也受益匪浅,收获还是蛮大的。

三、行动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有些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对学生实际估计不足、无法牢牢抓住学生、教学机智仍然欠缺等等,这使我深刻意识到自身的教学基本功还有待提高。我应该感谢这次比赛,它让我给自己又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今后我会沿着这个目标继续努力,在教改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虽然教学能手赛课已经过去了一些日子,但我时时还在琢磨着,反思着,但愿自己能在反思中吸取一些好的东西,以便能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也希望自己能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7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有九年了,说实话,当时师范毕业后,校长让我教语文,我打心眼里高兴,因为我对语文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从小我就喜欢看一些充满情趣的童话故事、战斗英雄的故事。记得有一次,我向邻居借了一本《哪吒》的童话故事书,可邻居只借给我看一天,我拿到书以后,眼都没眨的从早上看到晚上,故事里的小哪吒勇敢,有情有义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看《小英雄王二小》时,当看到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杀害了,眼泪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来。我对语文教学有情,可以说是受小时候爱阅读课外书的影响,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肤浅体会。

一、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于是我就尝试着在学生身上播种爱。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要想课上得好,首先就要对学生有情。”于是我对于班上有特殊发展潜力的孩子,顺势引导,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班上有一位叫胡若安的女同学,她的朗读能力特别强,普通话非常标准,听她读课文那真是一种享受。对于这个孩子,针对她朗读能力强的优点,对她进行特别训练。她朗读时声情并茂,桑音特别亮,但对于语速的把握有些欠缺,我建议她每天养成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习惯,仔细揣摩播音员对新闻稿语速的把握,并借一些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主持人的播音光盘给她听。果然,过了一些日子,她的进步很快,也能像模像样的模仿播音员那样去播音了。去年班上举办迎新年联欢会,我推荐她当主持人,她主持得非常成功,得到了与会同学的一致称赞。对班上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我首先让他们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蓝文锋同学就是一个例子。他的作文写得很短,老是写几句话以后,就再也写不出来了,要么就胡编乱造。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脑子特灵活,接受能力很强。于是,我就有意的关照他,让他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有一次,我要教《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准备针对课文内容演一个课本剧,我让他参加了,推荐他演晏子这个角色。经过我的指导,他竟然演得惟妙惟肖,到教室里为全班同学演了一次,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他可高兴了。见时机已成熟,我对他说:“蓝文锋,你看,你竟然是这样的优秀,很多同学都没有你演得好,可见你是位很有潜力的一位孩子,写作文,就和做人一样,只要你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敢说敢做的人,没有什么写不好的。”他自信地点了点头。于是我就让他把这次排练课本剧的经过写出来,怎么排练的,老师怎么指导的,我是如何练习的,写出来,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第二天,他交给我的这篇作文,和以前的文章简直是判若两人,令我赞叹不已!可见每位孩子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看来,我们真的要好好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充满自信的去面对每一天,好好鼓励他,给他们以关爱,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能把他教好,让他们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我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像上面提到的蓝文锋同学就是一个例子。我从不给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扣上“差生”的帽子,他们不就是暂时没有掌握好,干嘛要说人家就很“差”呢。我也从不拿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同学,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只不过有些学生暂时还没有开窍罢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慧”与“迟慧”。在平时,我都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只要我们是带着这样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都是一个个个性鲜明、聪明活泼、充满朝气的的孩子吗?那么我们就会在和谐、关爱、宽松的环境中和孩子们一道快乐的成长。

二、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他认为上课有情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关注教材,二是关注学生。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说的话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现在有很多专家都提倡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教学。”何谓“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教学,”通过这些年自己的摸索与实践,我是这样认为的:在语文课堂上,能让孩子自由对话,能听到孩子充满个性的朗读,并且乐此不疲;能让孩子充分地与文本、学生、老师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特别是生生之间的对话,并能谈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读中感悟,读中感知,提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再创造。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认为就是充满诗意的教学。

我上《枫桥夜泊》时,课前我针对古诗教学的特点,仔细琢磨,反复修改教案,心里更多的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寓情寓乐中去感受古诗的魅力。为了增强同学们读古诗的兴趣,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的.读,男女声对吟,同桌对吟,挑战式吟诵等等,让他们在读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最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扮演诗人,来描述当时的情境,学生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只有在读懂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意境,学生来再现诗人当时的情境时才能挥洒自如,整个课堂教学都突出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在教这首古诗之前,我仔细查了资料,本诗的作者张继是唐朝大历贞元年间的诗人,正逢安史之乱爆发,张继逃难到江浙一带写的这首诗,逃难,就不是一般的天涯漂泊,这种逃难的苦闷,就不是一般的乡愁旅绪所能概括的。当我向同学们说了此诗的背景以后,同学们再读此诗时,明显地读出了诗人的感受。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我的教学设计是以问促读,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后,让学生在读中寻找答案,“草塘的美体现在哪里?你能用你的读来告诉老师吗?”“人们都说北大荒物产丰富,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向我们描述一下吗?”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了文本以后,才能读出草塘的大、绿、美和水的清凌凌,说出草塘的物产丰富。

三、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说:“学校与学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底蕴的竞争;教师与教师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文化底蕴的竞争。文化低蕴丰富了,上课时信手拈来,娓娓道出,还怕上不出精彩的课。”南山实验学校几乎每个学期都要请进一些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来进行讲学,我从中受益匪浅,听了诸大家的示范课,我老是在琢磨自己的课,什么时候我的课也能像他们那样上得轻松自如,精彩纷呈,那该多好!

听支玉恒老师的课,他妙语连珠,娓娓道来;听窦桂梅老师的课,她激情飞扬,声请并茂地朗读,令人潸然泪下,在课堂上是那样挥洒自如;听于永正老师的课,他是那样善于激励学生,胸有成竹的驾驭课堂,对课堂上的生成处理得是那样恰如其分,令所有听课者赞叹不已!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于是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就成了我来南山实验学校后要做的第一件头等大事。课余我拜读了支玉恒、于永正、窦桂梅的著作,我反复思考,他们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如果是我,我会怎样设计,有时为了准备一个教案,我反复琢磨,反复修改,看怎样设计才最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我教唐诗《别董大》时,课快上完时,一位学生说:“老师,这首诗的作者高适和诗人王之涣、王昌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三人之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故事的名字叫旗亭画壁。”我一听,来了兴趣,就问:“那你说说旗亭画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那位学生说:“旗亭画壁讲的是在唐朝时期,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他们三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都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一天,他们三人来到一个叫旗亭的地方喝酒,这时正好有一群唱歌的艺人也来此会宴,这时候王昌龄提议说:“人们都说我们三人的名气很大,今天正好借这一群唱歌的艺人之口,看她们唱谁的诗歌多,谁的名气就最大。”第一个人唱的是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壁上为自己画了一道。第二个唱的是高适的“开箧泪沾臆”,高适也为自己画了一道。随后王昌龄又添得一道。这时高适和王昌龄都看着王之涣,王之涣说:“刚才这几位是普通歌女,唱的都是乡下人听的歌曲。我们应看那位最佳的歌女唱的是谁的诗。若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将终身不敢与你们二位争衡了。”待那歌女唱时,果然是王之涣的诗,三人不觉开心地笑起来。”听了这个故事,我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自己的学生竟然如此上进,博览群书,惭愧的是自己太孤陋寡闻了。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在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旗亭画壁的文坛掌故。教唐诗,我自己对唐诗了解多少,自己有多少东西可以交给学生,像这么一个有名的文坛掌故我还是从学生嘴里得知,可见自己的文化底蕴有多么肤浅。从此以后,我开始仔细研读祖国诗歌,终于了解唐诗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肤浅,唐朝除了有独绝千古的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外,还出现了很多称雄一世的诗人,王维、王昌龄、李商隐、白居易、王之涣,他们和李白比肩而视、相视而笑,各自以斑斓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呈现出不同风格的诗派,像以写山水诗而闻名于世的王维和孟浩然,也称王孟诗派;以写朦胧诗而名噪一时的李商隐,世称朦胧诗派;唐朝大历时期的“大历十才子”;以写奇崛险怪的诗而声名远播的韩愈,还有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等等,研读唐诗使我明白了,只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了,才能在课堂上处变不惊,才能挥洒自如,当然也就能上出令自己的满意的课来。

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来充实自己。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施展各自才华的大舞台,我们只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吸收新思路、新理念,更需要正确地把握课改新理念,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我们就无愧于小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业了。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8

一、紧扣教材"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首次出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全新的内容,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却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往往问题意识淡薄,他们还不太会主动引发问题进行思考。因此教师首先要紧扣教材,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各种"做"的活动,缩短学生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对于活动内容的高度关注,以此来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的途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可以紧扣每一篇课文展开。

1、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

陶行知先生指出,唤起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学科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直觉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安排一些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如在《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掩耳盗铃》等多篇课文的教学中进行课本剧表演,在《西湖》、《东方明珠》等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比绝招"、"小导游"表演等。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熔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气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情趣。

2、紧扣课文内容的制作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头脑。紧扣课文内容进行各种有趣的制作活动既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三年级课文中有不少制作活动的切入点,如学习《槐乡五月》一课后,可引导学生编写一篇"咱们可爱故乡"习作等。在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想像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紧扣课文内容的拓展活动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的课文,不是以传统一篇一篇"课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组一组课文的形式出现的。一组课文一个主题气将一篇篇课文融合在一起,根据这样的编排特点,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内容除了可以紧扣一篇课文"做",也可以紧扣一组课文的主题进行设计,拓展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二、整合教材"做",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关联点,设计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后的活动不仅在数量上添砖加瓦,而且在质量上高屋建领,极大地丰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三、联系生活"做",激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陶先生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他极力主张把学生从学校这个"鸟笼"中放飞到大自然中去自由朝翔,到生活的大风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礼。的确,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选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环保主题的课文。为了从小搞羌学生的环保意谅,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安排了主题为"关心周围的环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先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共同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想一想开展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小组进行了细心的观察和记录:"称了称家里每天产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吨水"。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劲头十足,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9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民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会学生,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二、具体事中,悟出“真情”。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三、加强课外积累,扩充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四、评价作文与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尝试成功,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就像“渔”与“鱼”。而评价就像“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这样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对文章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与小作者本人产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闪光点大大地欣赏一番……什么“你的妈妈真是位慈爱、勤劳、严谨的好妈妈,我也同样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评价使学生“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这种想获得精神愉悦的愿望和动机,何愁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呢?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0

今天,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一年级语文在南海中心小学举行的视导研讨工作。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聆听了邓老师的精彩识字教学,被邓老师的风采深深折服。课堂上邓师们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变化无常的教学风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这两天的时间内,对于邓老师来说应该是个棘手的挑战。经过上课、说课、评课,再次吸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备课上课,这两堂课虽是同一个课题,但却不难看出邓老师上得一次比一次好。可看出邓老师在短短的时间内磨课的精心与用心。

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因此,听课时我要关注邓老师教的活动,还关注了学生学的情况。邓老师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令我刮目相看。再看学生的学,学生的课堂表现非常好,整个课堂的参与率的非常高,学习氛围很浓厚,学生的养成习惯非常到位,整个课堂,学生在邓老师的引导下努力,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和“心到”。

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本质是学而不是教。在第二次上课,邓老师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邓老师做到了关注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

此次教研活动开展比较成功,研究,取长补短,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教具的准备恰到好处: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具准备非常关键,如果你准备的教具,孩子感兴趣,愿意去了解它,认识它,那么你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龚竹老师的课件《动物怎样过冬》形象逼真,孩子们通对原有经验的再现与课件进行比较,更加清楚的了解了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是冬眠过冬、哪些动物是储存食物过冬、哪些动物是加厚皮毛过冬等。周菊玲老师《图形找家》设计的圆嘴吧的猫、正方形嘴巴的猪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图形的特征。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粗浅体会,当然,还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刻苦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1

我做语文老师十多年了,感触最深的就是在课堂上老师如果能够激情满怀、精神抖擞,那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将会充满信心,反之,一堂不温不火的语文课,绝对算不上是好课。

正如一位老教师所言,如果语文只知道在那些没有生命的字词上反复折磨学生,不愿为学生在思想与精神的生长奉献智慧,那么,我们就不能指望语文有打动心灵的力量,就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情感引导,经常引导学生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谈谈自己成长经历中的感受。

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是我设定教学目标之一,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认为教师只有拥有真情实感,才能生发出好的情境,有时教师的情感就是一种情境。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2

小学的作文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现今,“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是对大多数小学生面对作文的深刻描绘。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以期相互促进。

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一双慧眼

小学生的生活是“家庭―学校”式生活,这种生活模式导致其所见所闻有限,下笔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时间长了就产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因此,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能结合自身观察和经历写好作文,语文老师就要让其养成热爱生活、热爱观察的好习惯。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二――“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形成一篇习作”。民风民俗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自己的课外阅读以及亲身感受了解到一些节日习俗、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有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等,就绝不会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所以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其具有一双慧眼,而且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今天,更需要学生扩宽信息来源渠道,多方面、多视角搜集信息,了解信息。

二、加强日常口头作文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经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优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让学生多说,在多说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写作,而且说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同桌对说、个人自说、班内交流等,说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作文的实质内容,可以包括选题的原因,大致的提纲等。我们现在所使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非常重视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即口头作文的训练,任何一篇习作都是要求在与大家交流的基础之上,然后再进行习作。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其效果是明显的,通过说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了,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渐渐提高。

三、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良好的素材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四要求学生“以‘学会生存’四个字进行联想,说说从报纸、杂志、媒体上所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如何应对,并行文”。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没有通过阅读搜集必要的信息,那么进行口头交流以及写这篇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通过导读、课例点评、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等环节教会学生读书的技巧;另一方面,在课外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指定相关书目,例如国内外的名著,让学生学写读书笔记。

四、改进作文评改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小学生对于外界的评价是非常重视和敏感的,老师应重视作文的批改工作,并通过批改工作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现阶段比较理想的评改模式是:首先,学生自评,学生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等,通过自己检查推敲,一般是可以发现的;然后,同学间交互评改,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无拘无束,可以充分阐述彼此的见解,通过彼此的互相评价,无疑能给自身以启发,进而对习作进一步修改;最后,教师在前两次评价的基础上给予认真的评价,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表扬其文中的闪光处,用商量讨论式的语言指出文中的不足,这样,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即使是文章中的不足,商量式的评语也能让学生容易接受,之后会更加仔细地进行推敲,对文章进行完善。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只有做到了以上四点,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获得较好的成效,进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3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民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会学生,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二、具体事中,悟出“真情”。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三、加强课外积累,扩充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四、评价作文与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尝试成功,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就像“渔”与“鱼”。而评价就像“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这样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对文章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与小作者本人产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闪光点大大地欣赏一番……什么“你的妈妈真是位慈爱、勤劳、严谨的好妈妈,我也同样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评价使学生“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这种想获得精神愉悦的愿望和动机,何愁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呢?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4

当听到校领导下发传达江西教师网远程研修的消息时,大多数年老的同事都有种不太愉快,因为在有些老师心里,总认为网络教育研修都只是个形式化模式,通过这些天的学习使我改变了这种想法,觉得网络教育研修很有必要。

在这次研修学习过程中,我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工作室专题研修,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我做到了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工作室老师和其它优秀老师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读书和教学及教研的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经典文章和论文等。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不断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在学习中成长自我。

这次研修也解决了我在教学中的许多困惑,除了自学之外,我还与同学、教师自由沟通,探讨与学习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充分发表自已的见解和想法,通过与同行们的讨论,交流,思维的碰撞,发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也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得到认识上的提高,思想上的升华。

通过这次远程研修,我增长了见识。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远程研修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次的远程研修,不论从教育教学的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锻炼和进步的有效良机。在研修过程中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已的责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需要不断充电的“长明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了传统的授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学无止境,教海无涯。研修时间虽说短暂,真是感受颇深,更显终生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的更新我的知识和教学理念,我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师这一角色。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5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语文教师进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研讨学习。通过学习,大家都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收获。

但是,收获的同时,我们将如何积极地开展呢?又从哪些方面着手呢?针对目前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确实是差远了。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一问三不知,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几乎所有的学生不想动口,也不想动手,更不想动脑。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差,头脑里积累的词汇少得可怜。造成这些问题,是否与我们执教者陈旧的教学方法有关呢?

如今,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我们教育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只有一种教学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多种形式。我们的教学也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

虽然是“教无定法”,但在语文教学中,不管哪个环节,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这一原则就是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来说,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核心是什么?教学应该是把整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应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然后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还要给予他们充足的学习时间,能保证他们能有所思,有所悟,培养他们动笔动脑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学得更深、更透。当然,关键之处,教师还是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大家都知道,一切习惯都是养成的。倘若每节课,每一段,每位老师都能同步,都能真正做到高效课堂教学。我想,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就绝对不是今天这一现象了。愿大家行动起来吧,向高效课堂推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也教有所获。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6

语文课堂是实践新课程精神的主要阵地,如何借助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小学生年纪尚小,学习的目的尚不明确,教师的鼓励性的评价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我认为在课堂评价时应以正面鼓励为主。

一、充分相信孩子,相信他们都能教好。

教师要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每个孩子都可以教好,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即使是那些调皮的,学习差的,不太有礼貌的孩子,教师也应该相信,只要教育得法,他们也可以成才。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潜力很大,可塑性很强,“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

教师是否相信儿童,这是教师对儿童能否进行合理评价的前提。罗森塔尔应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1968年,心理学伯特.罗森塔尔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出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煞有介事”的发展预测。然后,他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名单中的学生,有的在老师意料之中,有的却不然,当老师感到迷惑时,罗森塔尔解释说:“请注意,我讲的是他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基础。”这样,教师们从内心里承认这份名单。8个月后。他又来到这所学校,对18个班进行复试。结果发现,他提供名单的学生,成绩增长比其他学生快,并且在感情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教师的情感也特别深厚。原来,他提供的名单是随机的,根本未作任何测试。他只不过想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改变教师不相信后进儿童的观念。观念变了,顽皮儿童在教师心目中也成了很有发展前途的儿童,于是教师对这些儿童的评价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儿童成长的加快。可见,充分相信儿童是个前提,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必然会对儿童充满信心,必然会设法鼓励儿童获得成功。

二、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闪光点”。

儿童在课堂学习中,在教师的启发或同学之间的启发之下,常有智慧火花的闪耀。我们把这种智慧火花的闪耀称为“闪光点”。儿童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闪光点是十分可贵的。它是儿童自我努力,积极思考、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标志。此时的鼓励性评价,作用有三:一是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是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三是儿童的长处和能力,常常是在鼓励中得以强化的。

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只要我们不是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那么是随处可见的。如我在教 “官”字,提问:“这个‘官’字怎么记?”一个学生回答:“这个‘官’字,上面是宝盖头,下面那个东西,像我们家里的双门电冰箱。”学生的回答,实在是太精彩了,我就充分肯定学生“善于联想,善于发现”的闪光点,实行鼓励性评价。又如在一课堂上,我让孩子们一边读书一边找出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班上几位同学一边读一边圈划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这时,我及时地评价到:“大家看看这三位同学,他们一边读一边圈划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这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方法。”这时,更多的孩子那起笔一边读一边圈划。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不仅仅表现好的学生得到了肯定和鼓励,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应当好伯乐,当一个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伯乐。

三、巧妙运用语言,注意鼓励性语言的多样性。

对小学的进步、成功、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语言以鼓励。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我就会用如下语言鼓励:“回答得很准确!”“回答得好极了!“回答了太漂亮了!”“这位同学真会动脑筋!”“多么精彩的发言啊!”等等。有时学生的回答超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就用惊讶的语气鼓励:“真没想到,你的回答会这样精彩!”“你的回答,比老师想的还要好,真不简单!”有时我会把一些学生的思考问题予以归纳,要求全班同学学习。而当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时,我不是光挑不正确的部分评价,而要首先予以鼓励:“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份贡献。另一半,还要再想一想。”“你读得真准确,如果声音再洪亮些就好了。”如果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我也尽可能找出积极因素,如:“动了脑筋,但答案有误。”“敢于积极发表意见,非常勇敢。但考虑问题的思路错了,要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有些学生,平时极少发言,偶尔举手发言,又可能出错,我的评价更要着重鼓励主动发言的行为,而不要在发言质量上有太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课堂即时评价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体贴学生学习时的心理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从而为语文课堂添新的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7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8

回顾一年的工作,收获颇多,我有四点体会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学习前辈经验,认真吸收消化,是进入教师角色的捷径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教育局领导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安排师训中心和学校相互配合,举办了多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在首次集中培训中,不但向新教师讲述了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班主任工作常规、教师形象、语言要求禜?关内容,还特地邀请了优秀教师前来讲课,有优秀新教师的经验介绍,同时,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师训中心还聘请了各学科教研员,分学科对我们进行了学科教学常规讲解,特别是如何备课的指导,教研员还指定有关内容要求我们进行现场备课、交流,并对我们的备课情况进行点评,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备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每一节课,各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教学设计或教学效果,都是无可挑剔。在这条不断探索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的是谦虚的请教和经验的积累。

二、吃透教学内容,做好备课笔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另外,对于小学生加点小道具、小奖品、小竞赛,会让学生觉得鲜活。小故事、小笑话、小谜语会让学生感到快乐。总而言之,要尽你所能走好第一步,如果第一堂课你能让学生喜欢你,佩服你,那么以后的路就顺畅多了。

三、融入教学环境,掌握学生特点,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所以,这些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都不是很理想。更严重的是,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缺乏信心,上课的时候很少有学生会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就连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是一样。

作为教师,我不妄想在一开始就扭转这个局面,最需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名字,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要记住学生的姓名,有几个小窍门:比如画出学生座位表,强化记忆,必要时,也可以把它放在讲桌上或者办公室里,有空就看一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脸部特征认真纪记忆。还应该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及其家庭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等等。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也曾经一度苦恼过、迷茫过。

三十六、溧阳之行:

一天半的溧阳学习,见到了许多网友,也学习了不少新的东西。又意外遇到了几年前一起学习的同学,真是高兴,从她那里,我又学到了很多。

本次习作论坛,让我对习作教学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刚好也应合了我下来教一年级的目的,想从一年级开始就以阅读与习作并进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习作、乐于习作,蓝山咖啡的做法给我很大的启发。于是边听边学边构思着自己的教学计划,决定分步进行。一年级以激发兴趣为主。

一、乐于表达

一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天真可爱的,让他们说出自己所做所想,应该不成问题,所以决定从先从引导孩子们乐于表达着手,分两步进行:一、以活动为基础,活动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当场记录,再让学生读读。以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让学生觉得说出来是快乐的,写下来,留下记忆更好,让他们初步明白习作其实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基础的,它是为了留住快乐,留下回忆,以此引导学生乐于表达。二、班级循环日记也同时并行,以家长记录为主,让循环日记在每个家庭里传递,传递孩子们的心声,家长的期望,老师的引导,以此形成一个和协的教育氛围,良性的循环,激发孩子们说、写的兴趣。

二、阅读储备

引导孩子从童话读起。这也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先以师读为主,以激发兴趣为主。二、家庭阅读,也是先让家长读带动学生读,以激发兴趣为主。让家长带动学生读起来,需要一些引导。主要告家长书的形式让每个家长明白阅读的好处,也以自己带读开始,激发起兴趣后,让孩子们自己阅读,阅读的内容目前以带拼音的童话故事为主,让童话故事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孩子们离电视、动画片略远一些。

如此再配合班级的活动,如小小故事会,看我读故事,等等来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 这样读写结合,步步推进,我想孩子们的阅读习作的兴趣,应该会被调动起来。先说到这里,以后的计划看实施的情况再定。

但愿不要被那些无谓的东西挡住了我的脚步。

三十四、我们该怎样教拼音?

很久没教一年级了,现在教了几个月的一年级,考了几次试,有一些困惑,写出来想和大家探讨!

先说我们学拼音的目的:让孩子们学习拼音是为了能更快更多的识字,能读拼音读物,较快地让他们有阅读的机会。如果是这个目标,那我觉得孩子们只要认识声、韵母,会拼读就好了。

可是看看我们的试卷,找出下面音节中的声母,写出下面音节中的韵母,或者是把音节补充完整,找出音节中的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等等,搞得好象是在研究声韵母,像搞语言研究的。当然如果仅仅是我们教师想弄清楚,那对教学一定会有帮助的。但是总是认为用来考学生,那就过分了。一直不赞同让学生把音节拆了分,分了合,有那必要吗?这一段时间和孩子们相处以来,发现孩子们能基本读出来,却不会把给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鼻韵母带上正确的帽子。要他们分清这些实在是要占掉孩子们很多时间,总觉得有些得不偿失。

目前为了应付试卷上的那些题目,实在让我和孩子们吃尽了苦头,用来读的时间少了很多,对音节的熟练程也就降了不少,而且有些孩子已经有了厌学的倾向。是啊,一个才从快乐的幼儿园上来的孩子一下子就这么辛苦,怎能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呢?又怎会不怕学、厌学呢?

其实我觉得小朋友们只要会读会拼就好了。看到一个音节会拼读出来,目的不就达到了。你说分清了声韵,也会拆会合,那当然能更牢固地掌握好拼音,可是那样,孩子们付出的太多了。再说对以后的拼读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啊。

胡言乱语!不过也是我的困惑,我被这些已经搞得精疲力尽了。我喜欢酸奶做的一些拼读练习,觉得那些音节孩子们拼读会了,也就行了。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学拼音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多余的,还不如直接学习汉字的读音了,反正常用字就那么多,用三四年的时间,也能学会的。

二十二、品德课:心中有“规则”

好久没有听品德课了,今天听了一节市级的品德课试教。发现教者没有把握好品德课的特点,有上成语文课的倾向。

听课时匆匆忙忙看了看孩子们的课本,课本中的文字内容非常多,编排也非常典型,那里的故事很多,也很符合文章主题。但是如果教者把这些内容都在课上完成的话,那么势必会成为一堂阅读课。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也是因为这一点而无法把握好,使得自己的课变成了感受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抗击“SARS”的课。

其实本课中的线索非常明了: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在心中——我心中的规则。这是一个非常明了的引导学生明白有了规则,生活会更方便的教学思路。为什么教者没有看到呢?因为课本中的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小设计,一个个为方便教者更好地教学,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的故事、问题设计遮蔽了我们的眼睛。有那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细细想想,想把这一课上好,先让孩子们自己去阅读这些小故事,先自己通过故事感受规则的重要性。不过这个过程得放在课外,让孩子们把它们当作课外阅读来读。五年级的孩子一看就懂。那我们课堂上做些什么呢?帮助学生充分感受规则的重要性后,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说起,看看身边有哪些规则,以“我们要不要遵守它们?”展开讨论。孩子们可以引用书本上提供的事例来印证,也可以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看到的课外的事实来引证规则的重要性。接着再做做老师设计的,或孩子们在引证时设计的小游戏,以此来导行,让规则深入学生心中,我想可能效果会更好。

只是这中间的小辨论,我们还得好好想想,如何导入,如何引发学生展开辨论,都是我们要好好思考和设计的。而且这里教师的把握度不大,稍一不慎,会被孩子们牵着鼻子走。而且不同的孩子,他们在辨论时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想到哪些内容,如果他们无法进行,怎么办,偏离了我怎么拉回来。等等都要我们好好思考,想好应对策略才行。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9

寓言中的故事是形象地描绘,道理是抽象的概括。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这方面可从四个方面引导。

1、领会寓言里形象的语言。

寓言和其它的文体一样,也是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例如《亡羊补牢》,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后悔”“还不晚”、 “赶快”、 “结结实实”、 “再也没丢过”等这些形象的词语的含义,说明它的作用,从文字中掌握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寓言有明显的比喻性,作家总是把所包含的整个事件当作一个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人物或角色。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经过、事件高潮、结果。我们要利用寓言运用的这种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仿佛看到寓言中的角色,但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不宜再扩充创造。

3、用朗读增强形象的鲜明性。

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寓言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朗读手段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寓言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小故事,所以朗读寓言时应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即可,语调轻松、幽默中带有讽刺意味。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用有感情的朗读去突出狼和小羊的形象,去加强儿童对形象的理解。

4、观察插图深入画面的意境。

寓言故事常常配有插图,寓言作家所创造的插图具有幽默、风趣、童话般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要重视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加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感知狼和小羊的个性特点,狼的声音粗暴、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软弱温驯,从而对小羊产生同情,怜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0

通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理论及实践》这一专题的学习,我知道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课改之路上的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一、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观各有不同的结果,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怎么样?学生学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答案的正确与否,不是一个是与不是,更重要的是好与不好。同时,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多了,而学生还是知之甚少,言之无序、无物,就不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是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联系教材等。

二、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事半功倍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先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真是事半功倍。

三、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其实,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四、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的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的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是成功的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1

教学理念方面: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所配备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应该视情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对于语文教学课堂来说,既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课标实施的关键,而新课程要求的是以上培养和形成的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海洋,教师只是这个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体。

如今,我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已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想想这几个多月来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整体上讲:课堂面貌比起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对我的语文课来说吧!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一些活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他们的参与度几乎达到 90% 。看到这一切,真是令我感到一丝欣喜。尽管如此,从中也有一些让我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这几个月的课改教学实践中来看,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课堂改革理念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一开始还不能够自主探究,甚至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此时,做好学生的督促学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尽可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让学生能够自愿去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

2 、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地处理好课堂教学改革与减负工作之间的关系。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乐”相结合。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3 、知识的点拨与补充以及教师本身语言的规范化。

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当学生说出多种答案时,教师就适当地做出点拨和补充。要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而不能让他们在模棱两可的答案中徘徊。

4 、学生的预习环节。

我认为学生的预习应当是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些预习的大范围模块,让学生按照这个模块进行预习。而并非直接给学生练习式的提纲去预习课文,这样的话并没有完全解放学生的思想,更没有解放我们的教学模式,反而锁定了学生的思。,

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和难题。

1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也有许多的困惑:少部分学生不讨论、交流,在小组中只会滥竽充数,这样下来还很难达到课改所要求的“全员参与”。让较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讨论、交流时,那些学困生就无话可说,不会讨论。不只这样,反而还把部分优等生拉下泥水去,到头来他们也还是一无所知、一窍不通了。

2 、在进行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就有更多的学生在举手发言,这时如果都要让所有举手的学生一一发言,这样就会影响了展示汇报的时间,更影响了教学进度。若是不让他们发言,那也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谈不上有没有什么好的效果了。

3 、至于“让全员参与”这个节骨眼上的问题,我还没有很好地去解决和实现。因为在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讨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收获较多的只是平时学习较好的那部分学生,而对于那些学困生就只是一种煎熬,难耐无味了。所以,在本班所有学生当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只达到 90% ,并没有达到“参与式”教学模式所要求达到的 100% 。

以上情况引起的原因是我们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欠佳,他们会做但无法用口语将它通通顺顺地表达出来,更不用说完完整整地叙述出来,他们无法把自己内心知道的讲给别人听。特别是来自村校的学生,更是受本地民族语言的影响,时常把语句倒着说,不用说让他们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事了,就用汉语完整地与同学、老师说通一句话都觉得很难。

现在为了避免学困生无话可说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地鼓励他们都说话,哪怕只说出一句来,只是为了先培养好他们能用汉语交流的关键问题而已,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还不能给他们指定。与此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能有兴趣地认真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了进一步的转变,他们不管说对说错也都会争着到讲台上去当“小老师”了。

以上之谈就是我这几个多月以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的体会和困惑,虽然还没能够达到课堂教学改革真正的“改”,但这也是为了日后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语文教学应倡导“大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否则学不好语文。传统教育方式使得课堂枯燥无味,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做人,学会适应多变的社会。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例如我教周国平的《直面苦难》这课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设想自己处于逆境,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艰难和逆境面前,你可以屈服,也可以使自己变的更坚强——甚至,你可以改变环境!你就是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这样学生对人生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教庄子的《逍遥游》时,要求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把庄子的逍遥理解为自由,精神上的自由,那么在平凡考试的压力下,我们怎样才能达到逍遥呢?从而揭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他们的心灵是自由的。这样联系生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变难为易,而且便于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二,积极互动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 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 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而不是机械记忆)。因此我在教《背影》一文中,引导学生由课文选材联系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自己去认知“背影”。

全文记父亲说的话只有五处,都十分简单。按理说,在“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的境遇里,在父子难分难舍的离情中,交谈、告诫、嘱咐,自是不少,为何作者只记了这极普通极简短的几句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可以看出文章在这里选材的标准是:只记叙可以表现“里头含蓄着多少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的话语,使读者“读到这几句话,不但感到了这些意思,还仿佛听见了那位父亲当时的声音”。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为抚育子女成人、成才,历尽艰辛,可谓呕心沥血;而学生身受父母慈爱,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运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并适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父母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广泛应用

学以致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语文课外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进行有计划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写字活动、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智力比赛、即席发言、参观访问、旅游采风、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改编排练课本剧等等。

四,拓宽知识

拓宽知识在于使学生更加了解课文的年代背景,注重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不会产生时间上的代沟。通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读者们读了本文,多会产生共鸣,并想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亲情和作者的父亲并没有两样。“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列强势力明争暗斗,混战不休,百姓生活日益艰难。作者的家庭,因社会的黑暗也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在这一背景下,课文通过临别前父亲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从家庭的境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景气;父亲的关切使作者感激,父亲的艰难挣扎令作者感动,这一切都显示出父子亲情的纯挚与可贵。”

经过此番介绍后可让学生更加容够融入课文,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产生实际感,让学生不至于有不着边际的感觉,对于让学生联系实际有着良性的辅助效果。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会使教育质量得到行之有效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2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开学初,我浏览了下新书,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九寨沟》前,我让孩子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水乡的资料。而在上课时,不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将近一学期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积极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前,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课上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组内每一成员都能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单项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3

小学的作文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现今,“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是对大多数小学生面对作文的深刻描绘。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以期相互促进。

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一双慧眼

小学生的生活是“家庭―学校”式生活,这种生活模式导致其所见所闻有限,下笔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时间长了就产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因此,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能结合自身观察和经历写好作文,语文老师就要让其养成热爱生活、热爱观察的好习惯。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二――“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形成一篇习作”。民风民俗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自己的课外阅读以及亲身感受了解到一些节日习俗、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有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等,就绝不会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所以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其具有一双慧眼,而且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今天,更需要学生扩宽信息来源渠道,多方面、多视角搜集信息,了解信息。

二、加强日常口头作文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经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优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让学生多说,在多说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写作,而且说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同桌对说、个人自说、班内交流等,说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作文的实质内容,可以包括选题的原因,大致的提纲等。我们现在所使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非常重视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即口头作文的训练,任何一篇习作都是要求在与大家交流的基础之上,然后再进行习作。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其效果是明显的,通过说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了,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渐渐提高。

三、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良好的素材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四要求学生“以‘学会生存’四个字进行联想,说说从报纸、杂志、媒体上所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如何应对,并行文”。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没有通过阅读搜集必要的信息,那么进行口头交流以及写这篇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通过导读、课例点评、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等环节教会学生读书的技巧;另一方面,在课外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指定相关书目,例如国内外的名著,让学生学写读书笔记。

四、改进作文评改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小学生对于外界的评价是非常重视和敏感的,老师应重视作文的批改工作,并通过批改工作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现阶段比较理想的评改模式是:首先,学生自评,学生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等,通过自己检查推敲,一般是可以发现的;然后,同学间交互评改,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无拘无束,可以充分阐述彼此的见解,通过彼此的互相评价,无疑能给自身以启发,进而对习作进一步修改;最后,教师在前两次评价的基础上给予认真的评价,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表扬其文中的闪光处,用商量讨论式的语言指出文中的不足,这样,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即使是文章中的不足,商量式的评语也能让学生容易接受,之后会更加仔细地进行推敲,对文章进行完善。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只有做到了以上四点,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获得较好的成效,进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4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是那种较为下死功夫的学生,虽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绩,但一直很辛苦。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个同学,他整天都喜欢出去玩,在校园里、操场上经常都能看到他玩乐的身影,但每次考试,他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让我羡慕得不得了。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老师,我就一直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有个轻松愉快的童年的同时,又能够拥有好的成绩呢?

一次在无意中看到一篇名为“玩出来的好成绩”的文章时,我的心里不禁为之一触动,是呀,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玩出好成绩,那该有多好呀。

细心地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编成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课间,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玩各种游戏,和学生打成一片,因此,他的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想,我也可以把游戏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反过来又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这种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心,使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语文课中有许多需要背诵的词语、段落,让孩子们机械地背诵孩子们没有兴趣,背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效率不高。我经常在班里不定时地举行“小组火车赛”的游戏,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每次竞赛每一小组都要有三个同学接受考验,第一个同学是小组推荐的,第二个同学是老师随机指定的,第三个同学是别的小组指定的,每次胜出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个星星,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这样,孩子们每次在游戏举行之前都会特别认真地背诵,不但背诵的积极性很高,效率也很高。

我发现,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心情是放松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通过创设情境、游戏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引起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我们的孩子在玩中提高成绩。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5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6

寓言中的故事是形象地描绘,道理是抽象的概括。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这方面可从四个方面引导。

1、领会寓言里形象的语言。

寓言和其它的文体一样,也是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例如《亡羊补牢》,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后悔”“还不晚”、 “赶快”、 “结结实实”、 “再也没丢过”等这些形象的词语的含义,说明它的作用,从文字中掌握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寓言有明显的比喻性,作家总是把所包含的整个事件当作一个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人物或角色。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经过、事件高潮、结果。我们要利用寓言运用的这种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仿佛看到寓言中的角色,但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不宜再扩充创造。

3、用朗读增强形象的鲜明性。

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寓言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朗读手段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寓言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小故事,所以朗读寓言时应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即可,语调轻松、幽默中带有讽刺意味。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用有感情的朗读去突出狼和小羊的形象,去加强儿童对形象的理解。

4、观察插图深入画面的意境。

寓言故事常常配有插图,寓言作家所创造的插图具有幽默、风趣、童话般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要重视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加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感知狼和小羊的个性特点,狼的声音粗暴、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软弱温驯,从而对小羊产生同情,怜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7

本学期将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感慨颇多。语文是学好其余课程的基础,细心教师不难发现,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较好的。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很多不良习惯也随之而来,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两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多种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经过一学期的培养,此刻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已初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我经常告诉孩子们,你们正如盖楼的地基部分,仅有地基打牢了,那么高楼盖起来就坚固无比了。我们学习知识必须要好把基础学扎实。那么,这一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所以,在本学期的拼音教学中,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目的就是让学生学扎实。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趣味,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其他教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我能让学生学得简便、学得扎实。

(2)抓好写字训练。

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教师,我更注重自我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学光盘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坚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所以,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我给他们讲了小树苗如何长成参天大树的小故事,很多孩子能够做的很好,只是自控本事稍弱些,时常忘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醒。

(3)抓好读书训练。

阅读,对学好语文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这是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分主角读等形式在必须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我的感受来。

总之,在新课标精神地指导下,我将继续更新观念,开辟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可是,由于一小部分学生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差异,学习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班级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全班同学的整体水平,使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8

最近,在高一年级初试新课改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课上先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然后请同学走上讲台,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勾画,并说明自己的学习心得、感悟,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总体来说,效果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看书,不勾画知识点,一味的聊天、扯淡,东瞅瞅,西看看,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就是不学习。等到找同学上去讲的时候就开始嚷嚷还没看完呢,很是头疼!

其次,在台上讲课的同学虽然课前有让他们准备,但可能是紧张的缘故,他们在台上讲的时候不能自由发挥,条理不清,思路不畅,而且和下面的同学交流甚少。有的时候台上同学已经开始讲下一个问题了,可是下面的同学还停留在上一个问题上,不知台上同学到底在讲些什么,真替他们着急!

第三,同学讲课的时候课堂气氛很活跃。可是,这活跃里面却有很多人是在起哄。庆幸的是,通过这次课,我发现了他们班的问题:帮派现象。大哥级的人物只要说句话,其他人肯定会附和,而且声势不小!以后上课时我就有办法了:只要制服那几个挑头的,课堂秩序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了!

第四,有的同学讲课时声音实在太小了,以致于即使全班没有一个人说话,后面的同学也还是听不清台上的同学在讲什么,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一现象给我敲响了警钟:以后上课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声音洪亮,要让最后一排的同学听清楚我所讲的每一句话。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我自己一人在讲台上表演,其他人在下面“看戏”。

以上便是我初试新课改教学模式的一些感悟、教训。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善,将课讲的越来越生动、有趣,让学生开心地学、主动地学!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9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创新建立在此基础上。搞好创新,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

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改革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迸发学生好学的火花。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今后还将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0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从阅读中体验快乐,增长知识,提升精神境界,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启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创设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前往北京,此时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我加以描述:“飞机起飞了,飞到了殷墟,飞到了北戴河……”由远而近,学生如身临其境,像真坐在飞机上一样。随着一声“到了!”同学们睁开惊奇的眼睛,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图片。这时,我打开录音机,学生边聆听课文录音,边欣赏美景,顿时感到心旷神怡,阅读学习渐入佳境,课结束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2、多渠道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学科牵涉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所以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因文制宜”,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展知识容量,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我不仅引导学生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报刊、杂志等,还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影视音像等,组织学生收听或观看与课文相关的广播、电视。另外,我还积极利用阅读活动课,带领学生去领略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民情、春种秋收,了解国内外和身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合作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大纲》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六个成员组成。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六个问题:

①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简略?(种花生、收花生)

②哪些地方写得详细?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过收获节、议花生)

③父亲的话中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④花生的哪一点是最可贵的?

⑤父亲所说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种人?桃子、石榴、苹果又像哪一种人?

⑥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的?

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合作解决问题。在讨论汇报中,有的学生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会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以上几点只是我从教十余年来的几点体会,其实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天地无限广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教会学生阅读,让阅读伴随孩子们的一生。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1

实践中,课堂提问浮浅、随意、琐碎甚至无效,不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引发争议,阐发观点,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性的指导。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动态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我围绕“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积极探索,在前阶段提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十项策略:

(一)态度真诚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提问时能神态自然,以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问题思考中来。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思考的结果也千差万别,无论答案怎样,教师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真诚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提问要尽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因人施问

孔子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即为因人施问。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课前检测字词时,可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课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和部分中等生来回答。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注重实际

教学不仅要从教材出发,更应从熟悉学生,了解学生认识水平。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我们的提问才能与学生的思维接轨,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因此设计提问,我们既考虑学生的思想方法,又考虑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兴趣爱好。

(四)体现整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喜欢将一篇课文肢解开来,零碎地发问,易形成分析的

疲劳。提问应注意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文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讨关键点。

(五)创设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六)重视体验

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亲切感,有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比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可以提问“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得到奖励时的感受?”这些问题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能激发思维,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

(七)巧妙变换

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当学生带着解开悬念的渴望学习课文时,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课堂提问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采用一种表达形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角度提问,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八)体现“两”度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挖掘深度,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

,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浅显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时增加点深度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能够领略更奥妙的知识殿堂,有时还会引起创造性的火花。

(九)强化重点

现行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征,有重点的设计问题,或设计问题反映重点。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提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便能幡然顿悟,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十)“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教语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促成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知识的链接,策动各种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再生成,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节”就是课内知识,“枝”就是

在联系课内知识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其他知识与问题。通过“节外生枝”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开掘出语文课程丰富的资源。可以从续写情节、比较主题、评说思想、学科渗透、联系生活。等角度设计拓展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2

这次小学语文教师全员培训的网络学习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视频中几位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给了我们具体的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这次培训中专家们的讲座,我明白了阅读的真正意义,从大处说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而从小处说则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生活。所以,阅读不应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更应该具体地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那么这桶水从哪里来,从书中来,历史、哲学的、自然的、科学的??我们都应有所涉猎。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时时处于更新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不是为应付读书而读书。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一句话: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

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课程中也说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直接培养能力。可事实上,有多少人真正领悟到新课改的真谛呢?此外,老师也告诉我们:我们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他的优势智能,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

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这也是我在阅读教学方面最大的感悟。语文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有独特的个性,这就是语文的本。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本,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语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汲取传统教学中可取的东西。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面,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起来,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3

在这不到半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仅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记得我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时不时思想就跑别处去了,或困乏了。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学处的心理,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毕竟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好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人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赶海>这一课,在朗读第一段及最后一段的歌词部分时,让学生改读为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雪儿>这一课的最后两段的时候,有意识的把"我"对雪儿的呵护,雪儿终于可以展翅飞翔时的样子等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真谛。课后,同学们还不停的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4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而形近字是识字教学的难点,如这难点不突破,就会经常出现错别字,阻碍识字率的提高,影响小学生的读和写。低年级识字中,学生易写错形近字。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细微差别缺少分辨能力,对形近字的区别又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容易写错别字。在二年级下学期我开始尝试,如何让孩子区分形近字,辨析形近字,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展开联想让学生灵活识记

我利用汉字形性的特点,以通俗而形象的解释使形近字的外形和意义之间建立起一种形象化的联系,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灵活识记字形。如学生很容易将“辛”和“幸”混淆。我让孩子先观察如何识记“辛”和“幸”,“辛”由“立”和“十”组成,表示站立了十个小时,真“辛苦”;这样学生很容易区分,很容易记住了。“买”和“卖”区分是也让孩子展开想象,能说出“十”字代表买东西得到的钱,不易再错,不易混淆。

二、直观形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小学生对形近字写错的原因主要是对字义的理解不透彻,回生快,根据对低年级学生这种特点采用了通俗、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识义、辨形。效果明显,如区别“挑、跳”“桃’时,让学生知道要“挑选东西必用手”。“跳高”需要脚来跳,所以“足”旁是“跳”。桃子结在桃树上。在区别“抱、跑、饱”这类形近字时,根据汉字的组字特点和不同字义编出易懂有趣的儿歌:“用手包紧‘抱’,有足才能‘跑’,食包肚子‘饱’”。这样学生易学好记,既记住了字形,又悟出了字义。

三、观察对比,寻找其中规律

我在让学生区分“鱼”和“渔”时,我先让学生分别给这两个字组词,老师相应板书如下:

鱼:小鱼、草鱼、鲸鱼、钓鱼

渔:渔船、渔民、渔夫、渔翁

学生经过分析归纳,发现“鱼”是名词;“渔”是“打鱼”的意思,是动词。学生便理解“渔夫”“渔民”的意思。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还由此认识了相关的汉字,真是一举多得。

四、善于归纳,轮流摘录形成册子

在每课生字教学中自然渗形近字的区分与辨析,形近字摘录出写在本课生字旁边的空白处,学生轮流记录在形近字归类本上,每天有记录,每天都翻阅,时间久了学生会记住很多,定期从其中挑选学生易错的,再以作业的形式出现,加以巩固,收效明显。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尝试,学生对形近字的辨别能力大有提高,错别字的读和写也大大减少,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对易错的字仍掌握不扎实,这些尚不成熟的做法还不能面向全体,恳请各位同行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5

光阴似箭,任时光飞逝,辛勤工作了一年,蓦回首,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灵活机动处理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我时而以读代讲,自主感悟;时而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而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四、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们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十分有效,来期还将大力推广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6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当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语感;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并教会学生进行分类摘录,然后让学生们把精选的部分词句先进行理解;接着在此基础下再进行背诵,背诵一般通过堂上检查或进行背诵竞赛,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大了,动笔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不再像以往那样“江郎才尽”,学生真的有收获。

从这看来,我觉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形成了什么能力,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例如:我在讲第四册《狼和羊》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对狡猾的狼与老实的老山羊的五次对话的理解和认识像狼这样的坏人是不会跟别人讲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试教时,设计出比较多的问题,想让学生寻着我的步伐去把课文理解,师生一问一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就比较热烈,但其实教学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后来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以及反思了一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发挥教育机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只是限于个别学生来回答,学生没有全部参与课堂的学习当中,没有尝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被我的教案中的问题所局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我再认真地钻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后再一次去上这堂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读书、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况,自己去把课文读懂,自己去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只作适时的点拨、指导,在读懂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有的学生朗诵,有的学生表演动作。这一节课我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真正地体验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7

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经过一个多月的理论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也是我对教学反思有了新的认识。也使我懂得课改以后,我们教语文的思路和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全面的、立体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体会6篇

一、注意教师角色的退隐性。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人、主角、主演,甚至课堂的霸主。课改后,新课程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角色定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中自主参与、主动实践、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于是,教师要从主角、主演主动让位,从台前退隐下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激励者。

二、注意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面对课程改革,我们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主动发展的前提,面对如此重大的更新,我们需要做什么呢?关注学生,放飞希望。我们要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打破原来的条条框框,走上务实之路。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主动实践、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同时要从各学校的实践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

三、 注意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新课程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课程教育目标由“双基”目标扩充为“三维”目标,所以我们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同时,要重视教育的终极目标——成人,我们要知道:知识与智能只是我们培养成人的工具。

四、注意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试想,教师同样的讲课为什么孩子的掌握程度出现差异?因为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生成的,任何人是不能替代他体验、领悟、理解。然而教师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无能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好能引起学生积极活动的情境。

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创新性。

原来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就是靠一张嘴、一只粉笔和一本书,新课程强调教学手段的创新性,要运用信息技术、电视、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用具,使课堂更生动。运用符号、图像、声音、场景等多维的、动态的、交互性的学习状态,让语文课堂容量增大,更可观可感。

六、注意教学资源的拓展性。

课程改革让我们确立了全新的课程意识,由课程意识推衍,语文教师不再简单的“奉教材为圣经”,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于是广博的课程资源进入到我们的教学视野。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作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8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9

时间匆匆,站上讲台的日子已经三个年头多了。在这几年年里,我经历了初上讲台的青涩,到逐渐过渡的适应,如今我已经不再是初出茅庐的那个新人教师了。在这期间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学到了知识让我感慨颇多。

在教学的最开始遇到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好像语文课堂就是教学长长的课文、枯燥乏味没有趣味,但是随着在课堂上的摸索思考我发现,其实语文课的趣味不仅仅是需要说教式的阐述来表现,而更应该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让孩子们主动地探索寻找语文的趣味,在学习中寓教于乐,而这些效果能否达到全看老师的功力和准备。

课堂教学的不断摸索,有一个环节让我逐渐的.明白了它的重要意义:提问互动环节。我们知道“人的思想是从想问题开始的”,恰到好处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因为对于未知的兴趣和渴望可以更加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动脑思考。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应该避免问是非的回答题,比如“对不对”、“是不是”这类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虽然有了课堂互动,但是没有办法真正的引导孩子跟上你的思路。在提问时可以提出带有暗示性词语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产生继续探究学习效果。问题有了启发性,不仅孩子可以更跟的紧,课程吸收效果也会好。

同时进行语文教学,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我教的是低年级语文,但是作为最基础的语文教学,考验的同时也是老师个人深厚的基本功和知识储备。对于文学,对于语文相关的知识的充分了解,对于最简单的字词的来龙去脉只言片语的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沉淀和积累,才可以把这门简单但是重要的学科语文课讲好、讲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如果所学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任何的兴趣,那么肯定是很难真正把它学好的,只有让他们喜欢上语文,对这个每天都运用的学科产生兴趣,才能逐渐对于语文有全面的了解,有全新的认识,这才是我们进行教学更深的目的。

通过这几年语文教学,我在教学的经验上有了积累,也学习到的很多技能和知识。慢慢的,我心中的目标也逐渐清晰:就是要把语文教学做得更好,更加出色。我会不断努力,保持着这份对于教书育人的热情,用心地准备教学内容和,更真诚地和孩子们的交流,积极地向前辈学习经验能力。我希望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培养对于语文的热爱,一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0

一、略读课文教学不等于略读

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为浅显,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为他们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略读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略读是国文课程标准里面规定的正项工作,哪有不需要教师指导之理?”“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也就是说,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求知状态时,教师要做到“要言不烦,启发几句”,使学生茅塞顿开;对于那些攻不破的“堡垒”的内容,教师还必须进行“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拨,那化解的过程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二、自主阅读不等于自学

略读课文教学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探究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学生有自主实践的空间,教师需要恰到好处的引导。

三、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不等于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链接,然后把问题明确化,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这篇课文也就学完了。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才真正的认识到:这是把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同于教师的教学目标了!那样必然是肤浅的!这是我通过这次学习对略读课文比较粗线的理解,当然对于其它课型的收获也很多,只是需要时间慢慢进行消化理解。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向课题组学习、交流,让这些课型越来越深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1

通过听专家的讲座,我收获颇丰。明白了小学语文知识所包含的内容,以及语文知识教学的重要性。接下来是专家详细地讲解了具体的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

讲座主要讲了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的策略,专家分析的有理有据。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最感兴趣的是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我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汉字是“因义赋形”创制的表意性语素文字,量多形繁,音义繁杂。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陶冶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一,笔画、结构分析法。

一年级识字教学起始阶段,所学的大部分是基本笔画组成的独体字,教学时一般按笔顺规律说出笔画名称来进行记忆。采用结构分析法时,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这些笔画的细微变化。

第二,组字归类识字法。

学习的本质是在头脑中形成学习的认知结构,生字的学习也要力求寻找各自独立的生字的内在联系,架起一定的结构框架,一串一串地学。可以是基本字组字归类,可以是同音字归类,可以是形近字归类,也可以按相同偏旁归类。

第三,比较辨析识字法。

对字形学习,小学生一般缺乏精细的分析比较能力。在学习中,常常对一个字其中的笔画安排和组合存在模糊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一些易混的形近字时,可引导学生作仔细的观察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比较。如“渴”和“喝”,人渴的时候要喝水,所以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

第四,联义联想识字法。

联义联想是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象形联想、指事联想、会意联想三种。

象形联想。低年级识字教学起始阶段,有好多象形字,如禾、日、月、田、鱼、山等。教学这些字,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像,认识事物特点,找出象形字与图形的相同点,以便牢牢地记住这些字形。指事联想。指事联想主要用于指事字的教学。如教学“本”,在“木”的下部加一画作指示符号,指示树根的部位。“本”的本义是树根,引申指事物的根本。

会意联想。如把“火”用“一”盖住就成了“灭”,很小的土就是“尘”,“不”和“正”组合在一就是“歪”教学时,应先讲偏旁义,再讲各偏旁义之间的事理关系,其联系归结出的新义就是字义。

第五,形象识字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识字的效果,有些生字可以通过编一个故事、儿歌、谜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而且不易忘记。

如教学“困”字,可编成儿歌:一个公园四方方,一棵小树在中央。教学法“阔”字,可编成形象的字谜:“活动门”。教学“春”,可编成顺口溜:“三人看日出。”一位老师在教“苦”时,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真苦啊,冬天一家十口都挤在一起,没有被子,只能盖些草。这样,学生听得有味,“苦”字的形义都记得非常深刻。有一些形近字,可采用转字盘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教学“辨、辫、辩、瓣”。

第六,结合生活识字法。

为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识字教学还必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可以从看书、读报、看电视中识字;可以从各种学生喜爱的商标中识字,如娃哈哈、旺仔牛奶、椰子汁等;可以从各种路牌、单位门牌、广告牌中识字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识字交流会,进一步扩大识字信息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第七,游戏识记法。

低年级学生爱玩是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模式化识记方法是不符合儿童天性,也不符合课改要求的。因此,可以让学生在“玩”中识字,把活动、游戏、儿歌、动手操作等形式引入识字教学之中。

学习了“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报告后,使我受益匪浅。专家的讲座让我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通过学习,我知道,新课程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新的要求。我不由得内心生成了一种紧迫感,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专家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讲解,使我对小学语文知识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论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2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有九年了,说实话,当时师范毕业后,校长让我教语文,我打心眼里高兴,因为我对语文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从小我就喜欢看一些充满情趣的童话故事、战斗英雄的故事。记得有一次,我向邻居借了一本《哪吒》的童话故事书,可邻居只借给我看一天,我拿到书以后,眼都没眨的从早上看到晚上,故事里的小哪吒勇敢,有情有义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看《小英雄王二小》时,当看到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杀害了,眼泪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来。我对语文教学有情,可以说是受小时候爱阅读课外书的影响,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肤浅体会。

一、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于是我就尝试着在学生身上播种爱。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要想课上得好,首先就要对学生有情。”于是我对于班上有特殊发展潜力的孩子,顺势引导,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班上有一位叫胡若安的女同学,她的朗读能力特别强,普通话非常标准,听她读课文那真是一种享受。对于这个孩子,针对她朗读能力强的优点,对她进行特别训练。她朗读时声情并茂,桑音特别亮,但对于语速的把握有些欠缺,我建议她每天养成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习惯,仔细揣摩播音员对新闻稿语速的把握,并借一些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主持人的播音光盘给她听。果然,过了一些日子,她的进步很快,也能像模像样的模仿播音员那样去播音了。去年班上举办迎新年联欢会,我推荐她当主持人,她主持得非常成功,得到了与会同学的一致称赞。对班上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我首先让他们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蓝文锋同学就是一个例子。他的作文写得很短,老是写几句话以后,就再也写不出来了,要么就胡编乱造。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脑子特灵活,接受能力很强。于是,我就有意的关照他,让他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有一次,我要教《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准备针对课文内容演一个课本剧,我让他参加了,推荐他演晏子这个角色。经过我的指导,他竟然演得惟妙惟肖,到教室里为全班同学演了一次,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他可高兴了。见时机已成熟,我对他说:“蓝文锋,你看,你竟然是这样的优秀,很多同学都没有你演得好,可见你是位很有潜力的一位孩子,写作文,就和做人一样,只要你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敢说敢做的人,没有什么写不好的。”他自信地点了点头。于是我就让他把这次排练课本剧的经过写出来,怎么排练的,老师怎么指导的,我是如何练习的,写出来,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第二天,他交给我的这篇作文,和以前的文章简直是判若两人,令我赞叹不已!可见每位孩子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看来,我们真的要好好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充满自信的去面对每一天,好好鼓励他,给他们以关爱,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能把他教好,让他们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我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像上面提到的蓝文锋同学就是一个例子。我从不给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扣上“差生”的帽子,他们不就是暂时没有掌握好,干嘛要说人家就很“差”呢。我也从不拿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同学,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只不过有些学生暂时还没有开窍罢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慧”与“迟慧”。在平时,我都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只要我们是带着这样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都是一个个个性鲜明、聪明活泼、充满朝气的的孩子吗?那么我们就会在和谐、关爱、宽松的环境中和孩子们一道快乐的成长。

二、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他认为上课有情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关注教材,二是关注学生。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说的话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现在有很多专家都提倡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教学。”何谓“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教学,”通过这些年自己的摸索与实践,我是这样认为的:在语文课堂上,能让孩子自由对话,能听到孩子充满个性的朗读,并且乐此不疲;能让孩子充分地与文本、学生、老师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特别是生生之间的对话,并能谈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读中感悟,读中感知,提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再创造。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认为就是充满诗意的教学。

我上《枫桥夜泊》时,课前我针对古诗教学的特点,仔细琢磨,反复修改教案,心里更多的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寓情寓乐中去感受古诗的魅力。为了增强同学们读古诗的兴趣,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的读,男女声对吟,同桌对吟,挑战式吟诵等等,让他们在读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最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扮演诗人,来描述当时的情境,学生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只有在读懂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意境,学生来再现诗人当时的情境时才能挥洒自如,整个课堂教学都突出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在教这首古诗之前,我仔细查了资料,本诗的作者张继是唐朝大历贞元年间的诗人,正逢安史之乱爆发,张继逃难到江浙一带写的这首诗,逃难,就不是一般的天涯漂泊,这种逃难的苦闷,就不是一般的乡愁旅绪所能概括的。当我向同学们说了此诗的背景以后,同学们再读此诗时,明显地读出了诗人的感受。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我的教学设计是以问促读,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后,让学生在读中寻找答案,“草塘的美体现在哪里?你能用你的读来告诉老师吗?”“人们都说北大荒物产丰富,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向我们描述一下吗?”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了文本以后,才能读出草塘的大、绿、美和水的清凌凌,说出草塘的物产丰富。

三、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说:“学校与学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底蕴的竞争;教师与教师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文化底蕴的竞争。文化低蕴丰富了,上课时信手拈来,娓娓道出,还怕上不出精彩的课。”南山实验学校几乎每个学期都要请进一些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来进行讲学,我从中受益匪浅,听了诸大家的示范课,我老是在琢磨自己的课,什么时候我的课也能像他们那样上得轻松自如,精彩纷呈,那该多好!

听支玉恒老师的课,他妙语连珠,娓娓道来;听窦桂梅老师的课,她激情飞扬,声请并茂地朗读,令人潸然泪下,在课堂上是那样挥洒自如;听于永正老师的.课,他是那样善于激励学生,胸有成竹的驾驭课堂,对课堂上的生成处理得是那样恰如其分,令所有听课者赞叹不已!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于是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就成了我来南山实验学校后要做的第一件头等大事。课余我拜读了支玉恒、于永正、窦桂梅的著作,我反复思考,他们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如果是我,我会怎样设计,有时为了准备一个教案,我反复琢磨,反复修改,看怎样设计才最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我教唐诗《别董大》时,课快上完时,一位学生说:“老师,这首诗的作者高适和诗人王之涣、王昌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三人之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故事的名字叫旗亭画壁。”我一听,来了兴趣,就问:“那你说说旗亭画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那位学生说:“旗亭画壁讲的是在唐朝时期,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他们三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都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一天,他们三人来到一个叫旗亭的地方喝酒,这时正好有一群唱歌的艺人也来此会宴,这时候王昌龄提议说:“人们都说我们三人的名气很大,今天正好借这一群唱歌的艺人之口,看她们唱谁的诗歌多,谁的名气就最大。”第一个人唱的是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壁上为自己画了一道。第二个唱的是高适的“开箧泪沾臆”,高适也为自己画了一道。随后王昌龄又添得一道。这时高适和王昌龄都看着王之涣,王之涣说:“刚才这几位是普通歌女,唱的都是乡下人听的歌曲。我们应看那位最佳的歌女唱的是谁的诗。若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将终身不敢与你们二位争衡了。”待那歌女唱时,果然是王之涣的诗,三人不觉开心地笑起来。”听了这个故事,我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自己的学生竟然如此上进,博览群书,惭愧的是自己太孤陋寡闻了。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在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旗亭画壁的文坛掌故。教唐诗,我自己对唐诗了解多少,自己有多少东西可以交给学生,像这么一个有名的文坛掌故我还是从学生嘴里得知,可见自己的文化底蕴有多么肤浅。从此以后,我开始仔细研读祖国诗歌,终于了解唐诗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肤浅,唐朝除了有独绝千古的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外,还出现了很多称雄一世的诗人,王维、王昌龄、李商隐、白居易、王之涣,他们和李白比肩而视、相视而笑,各自以斑斓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呈现出不同风格的诗派,像以写山水诗而闻名于世的王维和孟浩然,也称王孟诗派;以写朦胧诗而名噪一时的李商隐,世称朦胧诗派;唐朝大历时期的“大历十才子”;以写奇崛险怪的诗而声名远播的韩愈,还有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等等,研读唐诗使我明白了,只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了,才能在课堂上处变不惊,才能挥洒自如,当然也就能上出令自己的满意的课来。

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来充实自己。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施展各自才华的大舞台,我们只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吸收新思路、新理念,更需要正确地把握课改新理念,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我们就无愧于小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业了。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3

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满足当前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也是结合着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而进行的。又一轮新课标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教学方法上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要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设计上有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

针对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标的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在识字、写字上,要利用多种方法,不能一味的用单一的方法去教学。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课都有我们要会认的、会写的生字。如果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只用单一的方法,或者这节课只讲生字,学生会感到十分的厌倦。这就要结合着我们的课标来说了,在课文中识字,在一句话中识字,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来说这个字他在哪儿见过,在哪学过,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也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生字的兴趣调动起来,使其融入到良好的课堂学习中。

二、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要灵活的处理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主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我探究的学习劲头,但教师自己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时时保持以读代讲,多读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励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们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时不时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上课时,经常让学生自主想问题,自己解答,并且让他们分组讨论交流,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多读、多思考。

三、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在二年级这个阶段,孩子们虽然没有接触到作文的写作,但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我们已经进行了简单的写话训练,有的孩子老师给只要稍微一点拨,就知道应该怎么写,怎么说,可有的孩子,就听老师说的去写,显然写出来的语句,远远没有那些读书多的孩子写的好,所以语文的阅读从低年级抓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想写出好的话,就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教学活动。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四、语文的教学还必须重视知识的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才能运用。

在本册教材中,有许多积累的知识,比如:各种词语。如AAB式,ABB式,AABB式,ABAB式,ABAC式等,学生已经接触了已经学了,就让他们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增加自己的知识。

五、让班班通,辅助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课堂气氛活跃。有些课文学习起来,学生感到非常的枯燥,这是我们可以结合者学习的需要借助班班通进行教学,让学生欣赏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是他们没有接触到过的知识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如《最大的“书”》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枯燥无味,怎样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呢?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借用课件把复杂的地壳运动浅显化了,让他们知道这一过程是漫长的、神奇的,孩子们也能通过读表现出。

以上是我学习本册语文课标的一些体会,也许还有很多自己没有注重到的,但给我最深刻的地方是:语文的学习要反复的`写、阅读、积累和听的练习,另外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要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4

今天带孩子们一起学《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三首描写从前小孩儿生活的古诗,带领固定在两点一线的现代孩子读,有些意思。

开篇即问:这三首古诗中各有几个孩子,他们都在干什么,找依据,划下来。小毛眼睛圆圆的,是咱们的体育健将。她站起来答:吹笛子,睡觉。呼啦一下,四五个孩子举起手来表示反对。

小博士小李字斟句酌:应该是在躺在草堆上看月亮吧。“卧”不一定就是睡觉!有道理,表扬!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霸小邓站起来,应该是躺在草堆上欣赏月色更有诗意吧!一番讨论,不仅理解了意思,而且颇得了些此诗的意境。好。

《清平乐。村居》的争论在于锄豆的含义。小学究刘宁徽一口气说下来:大儿子是在锄豆苗,二儿子织鸡笼,小儿子溪头趴着剥莲蓬。看孩子们都一脸平静,显然都接受了这个答案。老师故作奇怪——古代人真傻,连豆苗都要锄掉?聪明的孩子立刻明白了,新转来的小沈憨憨的,可是脑子灵:“老师,应该是锄掉豆苗地里的杂草吧?”真棒!

第二步,如果你写牧童,你会怎么写?孩子们循着写人的文章思路答去:写美景,写放牧趣事,写牧童和牛的深情,写牧童的外貌和性格特点。可是咱们要认识的这一位诗人吕岩不是一般人,他是“八仙”之一哦,写的诗,自带仙气。反复读读,看看吕仙人写诗的出人意料处。

举手的孩子不多,但每一个发言都是难能可贵的真思考。有孩子说:“弄”字用得很神奇,笛声怎么会逗弄晚风呢?明明只是晚风吹来笛声而已啊。老师追问:这样写好在哪里?小汪同学立刻反应过来:写出了牧童悠闲自在,也反映了诗人的悠闲自在啊!干得漂亮,小汪!

小李也有发现:我们写牧童都会写些放牧的趣事儿,可是吕岩写的却是牧童放牧归来躺草堆上的事儿,选材很独特。老师顺水推舟:为什么选这个写呢?小汪再接再厉,因为这个吕岩很向往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啊。的确如此,吕岩先生的心情也一定是“即此羡闲逸,恨然吟式微”吧!

看着孩子们偃旗息鼓,老师来点拨一下:我看笛弄晚风三四声很有意思啊,没出现牧童先出现声音,这种写作方法叫——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写作时,用这样的方法,更能吸引读者哦!上过习作班的孩子深以为然。

就这样,孩子们在自己和牧童,自己和吕岩先生之间来回穿梭,把这首《牧童》学透了。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5

我们小学教师工作者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是维系着总个民族兴衰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有着鲜活的人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作为教师,要想生产出的“产品”能顺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想我们的产品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很强的应变能力。回看这些年来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与学生们一起生活,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走过来的,有苦也有乐。我付出了青春,收获了一片蓝天,感受甚多,特此做个小结。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一个人能积极地去完成一项任务的情感态度,这是能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兴趣是的老师。小学生年龄都还比较小,情绪稳定性较差,持续关注力不稳定,注意力相当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有了渴求的欲望,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很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

一、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师道尊严是传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真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里,与孩子谈学习,谈生活,谈为人,谈处事,谈天文,说地理,谈理想,谈现实……无所不谈,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师生之间达到了快乐同享,忧愁共担,心心相惜,心相通,情相同。学生这时充分地信赖老师了,真正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师生的和谐关系为教学铺平了道路,何愁孩子们不乐学呢?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给孩子以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有机会取得成功。如果我们老师帮助他们取得了成绩,哪怕是一丁点儿成绩,并给以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支持,这就使他们转苦为乐,这时就是他们学习转变的开始。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我深有体会的是教学评价的好与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直接影响。评价得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犹如一马平川,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下一个知识点;评价如果不得体,肯定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失去信心,甚至乱了阵脚,混乱了思维,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都会产生怀疑,这就成了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教学中,我一般都避免直接的否定评价,尽量采取得体、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回答正确时,我及时加以鼓励,如竖起大拇指“你真棒”或者打个“OK”手势,甚至发动全班的掌声鼓励;思维受阻时,我马上进行启发引导,如“你再想一想?能否说得更完美些。”“很好!你虽说回答得不够准确,可是你已经动脑了,下次努力”“请哪个同学来帮帮他”等语言激励,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反映问题较慢的学生,我在在课堂上总是把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就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呆板,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昏头转向,这种满堂灌的机械教学,致使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氛围沉闷,课堂成了教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方法是多样的,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肤浅地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提高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五年级学生还有很多学生老是把“武”字最后一笔加一撇。教学中,我抓住高年级学生理性形象的思维特征,我想大家发问“水浒英雄武松的成名之举是什么?”学生们齐刷刷地回答“他赤手空拳在景阳冈打死一只大老虎。”我追问“如果武松当时带了大刀劈死老虎算英雄吗?”“肯定算不上”“你们把‘武’字加一撇就是相当于给武松配了大刀,你们还会加吗?”孩子哈哈大笑说“老师,这个字我们不会再写错的!”这一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比较长,内容也比较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品读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曲直,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更好地受到思想、人品的教育。如我在教《钓鱼的启示》时,我创设了两个情境:一个小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由于老师的疏忽,多给了她5分;一个孩子在商店里买东西,售货员阿姨多找给他3元钱。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们就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那么做?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展开了讨论,都踊跃地说出自己心中的话。这样一来既张扬了个性,又达到了共性——是与非的评判标准(道德底线)。这个时候,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更是给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三)提高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不要拘泥于机械地抄写或呆板的背诵,要科学灵活,少而精。可写、可读、可看、可画、可操作、可玩耍,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我设计作业的原则是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比如,我在教学《鲸》一文后,我布置两道作业:

1、让学生画画鲸睡觉的样子。

2、用自己的口吻向大家介绍鲸。再比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后,让大家学习使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从你身边的事物或者人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的作业对孩子们来说,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没有固定答案的作业才能更精准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才是学生真实的情感的再现。学生也不被作业所累,从而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了。

作为语文课堂,兴趣才是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学生用心情去感受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感受到老师的快乐,感受到课堂的快乐,共同谱写师生和谐曲。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6

不知不觉中学习《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已经好几天了,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我有如下感悟: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精心设计好导语,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经常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

二、放开双手,教给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1、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认知水平自已去读书,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情感。

2、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应该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

3、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巧的方法,也容易掌握事物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4、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的自主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表现为自我设计、自我尝试、自我领悟。

总之,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在教学中还没有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总是不放心,撒不开手,生怕学生会弄得杂乱无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从这节课中学到的宝贵知识充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感受自主学习的好处。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7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三语文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感觉到,兴趣和智力是嫡亲姐妹,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学生和语文教学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单纯热情但自制能力、意志能力较差,他们做事大多凭兴趣去做,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而又必须要学习的功课缺乏高中学生那样清醒的认识、理智的把握和持久的精神。

一、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语文教材大多数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品尝学习语文的乐趣。

情感教育首先要引发情感。精心设计导语,为课堂创设浓郁的感情氛围,是引发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好的导语可以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向心理定势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石。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们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愤,在开讲时,先适当导控一下学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例如《沁园春·雪》,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全班赛读,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以带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范读,使学生情趣激昂,体验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英雄气概,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学生就因此对我的课感兴趣,喜欢上了语文。

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情绪的感染上,还应该使学生从本质上深刻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与理相互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学生们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怜,值得同情。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是停留在课文的表层。于是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认识到封建科学制度和冷漠的旧社会的罪恶。

二、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常听常新。

好奇好胜是初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因此初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一个老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控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我总是要求自己不断“求新”、“求异”,争取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新的刺激。例如分析课文时,我摈弃了从头到尾分析讲解的模式,经常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例《背景》),有时从结尾切入(例《看戏》),有时从标题讲起(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时从学生最喜欢的语段入手,有时从学生的疑点入手。在阅读课的设计上,我也经常变换花样,采取的形式有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列提纲型、比较型、质疑型等等。读书的方法有淘汰朗读法、学生互相指定朗读法,分角色朗读法、竞赛朗读法、配乐朗读法等等。课堂教学小结有概括式、评仪式、归纳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启下式、检测式。由于经常变换各种方法,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保持、巩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教法的变化更主要的应该体现在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教学单元是由互相作用和依赖的几篇课文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单元教学应从单元整体出发。对处理课文所使用的力量、教法以及整个单元的节奏作统筹安排,经过累积、整合、提升、迁移的基本途径完成单元教学目标。我在安排单元教学方面,一般是这样处理的:讲读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读、析为辅,准确地传授知识,自读课以学生读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达到学生巩固新授知识、提高读说能力的目的;课外自读课,以学生读用为主,教师检查为辅,使学生能正确的迁移新授知识与能力。在节奏上通常是慢——快——慢。讲读课用慢板,让同学们反复朗读,细心品味,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手段讲透讲足。有了这个基础,在上自读课时学生很容易进入定向思维,理解比较到位,所以使放快节奏,抓住重点,展开比较、讨论。课外自读是完成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目标系统中的最高层级,所以我往往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并对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认真的检查,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纠正。这样,一个单元教下来,学生感既充实又轻松。

三、作文下水,思路与学生同步,而且对作文踏实评改,拒绝形式,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好些教师自己教学生写作文,其实自己并不见得会写作文,教师不下水,那是隔靴搔痒,对学生的评批也不能对症下药。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对老师发还的作文本连看一眼也觉多余。为什么?排除一部分同学确实无心向学这一原因不考虑之后,我们发现,这种令我们老师深感伤心的现象,其实跟我们的作文批阅习惯有极大关系。

以前,我也认为在作文本上写上“中心(不)突出、选材(不)准确、形象(不)鲜明、语言(不)流畅”之类的眉批、总批,是批阅作文的最好做法,但我现在必须承认,这种做法,恰是最不可取的办法,因为它已变成了一种形式。说得不好听,它只是写给学校领导检查教学工作时看的,不是写给学生看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具体意见,例如文章开头如何吸引读者,中间如何波澜起伏,结尾如何出人意表,心理描写怎样显示性格,环境描写怎样衬托心情,外貌描写怎样凸显个性,语言简练该是什么样,活学活用(指袭用别人的结构甚或句子)该如何学,等等。

根据一年来的实践,我们以为作文的'评、批要注意下面几点:

(1)“评、批”少用或不用套话、空话,要明明白白地指出该文的优缺点。例如学生写“我的老师”之类的文章,运用了典型事例表现了一个老师的尽责、有爱心、渊博等优秀品质,我们评他写得好,就不必说“中心突出、选材恰当”等套话,我们应在文中每一个事例旁注明该事反映了老师的什么品质,并在文末写下这样的总评:“文中的老师很使我感动,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样。”假如文中有个别事例是多余的,甚至是有碍中心的表达的,就要把它圈出来,在旁边注明“此处应删(改)”,并写出具体理由。

(2)“评、批”用语尽量使用商量、谈话的语气。学生认认真真写下一篇文章,是学生的一项劳动成果,我们通过批改,目的是提高他的水平,不是如报刊编辑那样只需决定取舍。我们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也会因此而受感染,反过来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也就不会冷漠地对待我们的“评、批”。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的“评、批”采取了商谈的语气,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极大的尊重,必然会从心理上非常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评、批”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评、批”的形式要灵活,要做到个别辅导与全面提高相结合。“评、批”不一定在作文簿上写,也可以在课堂上讲;不一定只有老师评,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不一定只有老师评学生的习作,也可以让同学评老师写的同题的文章。总之,不管哪一种形式,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我们都可以去尝试采用。

(4)“评、批”重点在表扬优秀,评语的导向重在指导和鼓励,拒绝批评式说教。因为我们要让其他同学有一个学习的对象,前进的方向,而不是吓唬他们谁写得差。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见成效的方法,我认为初中语文老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一切事都迎刃而解。

以上就是我对初三语文复习课的一点反思,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8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当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语感;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并教会学生进行分类摘录,然后让学生们把精选的部分词句先进行理解;接着在此基础下再进行背诵,背诵一般通过堂上检查或进行背诵竞赛,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大了,动笔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不再像以往那样“江郎才尽”,学生真的有收获。

从这看来,我觉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形成了什么能力,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例如:我在讲第四册《狼和羊》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对狡猾的狼与老实的老山羊的五次对话的理解和认识像狼这样的坏人是不会跟别人讲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试教时,设计出比较多的问题,想让学生寻着我的步伐去把课文理解,师生一问一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就比较热烈,但其实教学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后来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以及反思了一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发挥教育机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只是限于个别学生来回答,学生没有全部参与课堂的学习当中,没有尝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被我的教案中的问题所局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我再认真地钻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后再一次去上这堂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读书、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况,自己去把课文读懂,自己去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只作适时的点拨、指导,在读懂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有的学生朗诵,有的学生表演动作。这一节课我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真正地体验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9

我有幸参加了安庆市小学语文特色教学观摩活动,课堂上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内容丰富的多媒体可见,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来谈谈听课后的点滴体会:

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紧跟新课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去创新。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以语文最主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运用能力。以前,我一直以为,教学生字、词语是一件简单而又枯燥的'事情,只需要让学生会读会写就行了。不需要太多的运用。可听完三位老师的课后,我才明白字词的学习在课堂上也能够诠释得那么精彩。

二、时刻贯彻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理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次的特色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首先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本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与时间赛跑》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用词清新易懂。刘璟老师根据这一特点着重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通过课外延伸补充资料,以便更好地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其次,关注读练结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抓住重点对词句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如何世千老师在教学《圆圆的沙粒》时,让学生通过“牢狱”体会沙粒当时的处境,让学生互动交流发表意见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再如,在教授“当沙粒真诚地说它要变成一颗珍珠时,同伴们用嘲笑的口吻数落它”这一片段时,何老师及时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表演,学生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浓厚,学生的积极性相对提高。

再次,特色教学也离不开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 出发,找到学生的兴趣点,适当放手让学生做学习上真正的主人,老师此基础上加以辅导因材施教,还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这样有的放矢,效果才更显著。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学到很多,对于课堂教学我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在教学中,我应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与墨守成规,及时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0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课改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经过学习了解,每个学校到教师都有自己的模式,但大致不外乎是这样的:明确学习目标、自主探究、交流展示、随堂反馈、拓展延伸,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上用好这些模式是个难题,特别是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实施起来更是举步维艰,是事实就应该承认,是问题就应该面对,凭借本人的努力摸索,总结出以下一些措施,以供同行和专家们指正:

一、板演展示,巩固字词

农村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很多已学字不能正确书写,或能正确书写笔顺也不对,在展示环节中我经常让听写板演,若有问题及时纠正,或者让书写能力较好一些的同学帮扶差的,对于普遍难写的字就共同口述笔顺,课下作业也多以熟悉字词为主,经过一番训练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提升。

二、先改后讲,引导讲题

课改模式主要是用于新授课的,讲题中套用这些模式可算是白手起家,我试着也找到了一些方法,讲试卷或练习册,通常先让学生自己修改力所能及的题目,自己不能解决的找同桌帮忙,同桌也不会的就让班里做对的同学讲,最后只留下共性问题老师才讲,即便讲也是一步一步引到那重意思上,只要靠谱就予以赞许。

三、自主阅读,讨论发问

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尽管这一条目标只是在第一学段提出的,却贯穿于整个中小学各个学段。阅读课上出语文味就应该是以读为主、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提出问题学语文。学生只有在自己的自主阅读中,也就是和文本的对话中,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语文教学也只有在学生自己的自主阅读中,才能培养喜欢阅读的情感和习惯。这是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最基本的一点。

四、多种教育,提高能力

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组织和实施自己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传授语文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模仿教育、探究问题方法的教育、做人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尊敬师长和长辈教育、实现整体素质教育、培养完整人的教育。

五、博闻强记,增强语感

农村孩子在记忆力方面可不比城里差,这一点也是最让我欣慰的,正是应了幼学如漆之说,抓住这个长处培养语感正合时宜,于是我想出了课堂竞争背诵完成学习任务,当堂就可以完成背诵诸如古诗或课文段落的学习任务,较好地展示了新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多给学生一些背诵的时间,发现他们记得越多就越爱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六、制签背箴,课外延伸

利用课前1~2分钟的时间,让每个人说一句歇后语或名人名言或谚语,一条龙式逐个进行并养成习惯,既是个人展示又是互相学习积累的过程。同时把自己的座右铭做成书签,在动手中玩味比生硬的'说教能更好地获得感染和熏陶,而且在条件简陋的农村搞这样的形式,学生非常乐意表现自己。

七、师生共议,探究问题

合作学习这是一种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语文不同于数学逻辑缜密,如果学生肚里缺少相应的东西再怎么鼓励讨论发言也是无济于事,我想老师的帮、扶、带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见缝插针随机穿插逐步过度,只要学生能想到那层意思就告知其表述方式,顺势也帮助他们记忆积累。如果实在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就罚讲个故事或笑话。

总之,我认为新模式不能生搬硬套教条化,而应是一点一滴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学得更多,从而使他们走出农村,迈向城镇,去领略外面的精彩。本人本着少谈大道理多谈心得,把自己半年来教学实践体会汇总成文,潜心探索,为农村孩子能有个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1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是那种较为下死功夫的学生,虽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绩,但一直很辛苦。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个同学,他整天都喜欢出去玩,在校园里、操场上经常都能看到他玩乐的身影,但每次考试,他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让我羡慕得不得了。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老师,我就一直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有个轻松愉快的童年的同时,又能够拥有好的成绩呢?一次在无意中看到一篇名为“玩出来的好成绩”的文章时,我的心里不禁为之一触动,是呀,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玩出好成绩,那该有多好呀。

细心地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编成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课间,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玩各种游戏,和学生打成一片,因此,他的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想,我也可以把游戏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反过来又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这种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心,使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语文课中有许多需要背诵的词语、段落,让孩子们机械地背诵孩子们没有兴趣,背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效率不高。我经常在班里不定时地举行“小组火车赛”的游戏,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每次竞赛每一小组都要有三个同学接受考验,第一个同学是小组推荐的,第二个同学是老师随机指定的,第三个同学是别的小组指定的,每次胜出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个星星,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这样,孩子们每次在游戏举行之前都会特别认真地背诵,不但背诵的积极性很高,效率也很高。

我发现,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心情是放松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通过创设情境、游戏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引起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我们的孩子在玩中提高成绩。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2

20xx年秋我有幸执教了我校第一轮新教材改革的实验班,如今整整三年的教学旅程,在这三年的从教中,可以说是悲喜交加,但更多的是收获。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把课标要求真正得到落实,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出现了一幕幕喜人的镜头,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

“喜人的日子里意伴随着忧虑”,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了许多,但是面对如今生活的现状,又出现了太多太多的困惑。

1、随着教材难度的不断加深,班上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一年级时对识字教学的学习,班级学生还可以每天跟着一同学习,在学校有老师的不断复习巩固,回到家中,有家长的辅导,学生的成绩理想;但到三年级时,阅读教学成了语文学习的重点,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掌握其阅读方法,自主学习,并且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但对于基础差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拦路虎”,不愿多读,多想,一次做不到,心灰意冷了,每次回家也是同样的问题,家长的素质不高,无法辅导,就这样导致这些孩子无兴趣学习,长此以往,学习便下沉,从而出现班级的两级分化现象。

2、辅助手段欠缺,学生学习出现较大的困难。北师版的语文教材,适合在条件好的城市运用,对于我们贫困的山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难运用的过程,学生知识不广,接触的范围不大,对于大山里的东西还比较熟悉,一提到山外的世界,他们就感到极其陌生,有时,老师所说的,孩子们还认为老师是在“吹牛”,他们不知道在美丽的海滩上还有新奇的贝壳,在浩瀚的沙漠中还有仙人掌的存在……如今,电教的条件较好,能充分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我的教学,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这是间接的事物,没有亲身的经历,他们总是有一些“不相信”,同时,现在教材中,要求学生课外查的资料太多太多,学生回家没有较多的课外资料,上网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就象是天方夜谭,这一切又得要老师想办法解决,“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这一理念怎能得以实现?

3、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较少,完成任务太难。每一册教材足足十二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语文天地”又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日积月累”“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开卷在益”“金钥匙”,可以这样说,一个语文天地的内容比上三篇主体课文要的时间还要多,学生的“听、说、读、写、练”都在这里呈现。就拿如今来说吧,其他的教材差不多接近尾声了,而我们北师大版的语文还在不停地“追课”。

4、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的活动得不到落实。在新教材中安排着许多活动,如“到附近的工厂去参观了解环境”,“到爸爸或是亲人上班的地方看看上班时间表,了解他们的工作的情况”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许多。学生不亲自去活动,就没有把活动得到落实,让学生此时练习说话,就无从说起。

5、考试类型多样,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成绩不理想。在课堂中,我们努力传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书本中“死”的知识化作“活”的运用,书本上的掌握了,但每次检测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也许是学生的能力有限,传统高分的影响,导致学生成绩不好,受到家长的责备和不理解,因而老师也觉得压力过大,有时感到无从施教。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新课改毕竟是一个新的话题,它总有一个运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避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我想,即使困难重重,我总会勇敢地去面对,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3

漫长的暑假里,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仔细地品读了《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原因有二:我还没有真正明白语文的精髓,不知道教学的重中之重到底在哪里;我想成为一个让孩子们爱上语文的语文老师。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语文老师,我的内心是忐忑的,我有点害怕、有点欣喜、有点……个中滋味,五味杂陈。一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渐渐走进了自己的语文课堂,可是每次的每次又有太多的凌乱出现在自己的课堂,总觉得自己的目标不够明确,课堂效率也就暂时被丢弃在了一边。我苦恼,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

直到遇到了《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这本书,我捧着一本书、端着一杯茶、拿着一支笔,在书房里贪婪地看了好几天,慢慢的,我心里点亮了一盏灯。原来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种智慧,语文课堂就是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展示自己成功的舞台,“只要我们另起一行”,每名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语文的精髓就是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做文章,我的语文课堂也必须时时刻刻从提高学生这四方面为宗旨。概括的说,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辨别语音、理解语意、评品话语、即用听觉去辨别世界;能正确使用语言,有效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同时能运用姿势,表情,手势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能正确完成阅读活动。它包括认读、理解和一定的速读能力。能用书面语文传递信息,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

学习语文,兴趣很重要,语文水平的提高要积以时日,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首先要从培养兴趣入手,必须创造一定的条件,构建一种语文学习的气氛,为了引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解决精神食粮的不足,语文学习环境不佳的状况,应有一定数量的藏书,如特别是中外文学名著(古代、现代),应有必要的工具书,如字典,词典,还应订一些报章杂志给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书,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且注意引导示范,把精彩内容介绍给学生,以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觉得“开卷有益”确实是一个真理,每当我“开卷”时,总能获得一些收获,这正是激励我不断学习地的动力所在。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4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5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

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

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

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

四、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6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课改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经过学习了解,每个学校到教师都有自己的模式,但大致不外乎是这样的:明确学习目标、自主探究、交流展示、随堂反馈、拓展延伸,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上用好这些模式是个难题,特别是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实施起来更是举步维艰,是事实就应该承认,是问题就应该面对,凭借本人的努力摸索,总结出以下一些措施,以供同行和专家们指正:

一、板演展示,巩固字词

农村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很多已学字不能正确书写,或能正确书写笔顺也不对,在展示环节中我经常让听写板演,若有问题及时纠正,或者让书写能力较好一些的同学帮扶差的,对于普遍难写的字就共同口述笔顺,课下作业也多以熟悉字词为主,经过一番训练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提升。

二、先改后讲,引导讲题

课改模式主要是用于新授课的,讲题中套用这些模式可算是白手起家,我试着也找到了一些方法,讲试卷或练习册,通常先让学生自己修改力所能及的题目,自己不能解决的找同桌帮忙,同桌也不会的就让班里做对的同学讲,最后只留下共性问题老师才讲,即便讲也是一步一步引到那重意思上,只要靠谱就予以赞许。

三、自主阅读,讨论发问

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尽管这一条目标只是在第一学段提出的,却贯穿于整个中小学各个学段。阅读课上出语文味就应该是以读为主、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提出问题学语文。学生只有在自己的自主阅读中,也就是和文本的对话中,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语文教学也只有在学生自己的自主阅读中,才能培养喜欢阅读的情感和习惯。这是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最基本的一点。

四、多种教育,提高能力

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组织和实施自己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传授语文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模仿教育、探究问题方法的教育、做人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尊敬师长和长辈教育、实现整体素质教育、培养完整人的教育。

五、博闻强记,增强语感

农村孩子在记忆力方面可不比城里差,这一点也是最让我欣慰的,正是应了幼学如漆之说,抓住这个长处培养语感正合时宜,于是我想出了课堂竞争背诵完成学习任务,当堂就可以完成背诵诸如古诗或课文段落的学习任务,较好地展示了新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多给学生一些背诵的时间,发现他们记得越多就越爱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六、制签背箴,课外延伸

利用课前1~2分钟的时间,让每个人说一句歇后语或名人名言或谚语,一条龙式逐个进行并养成习惯,既是个人展示又是互相学习积累的过程。同时把自己的座右铭做成书签,在动手中玩味比生硬的说教能更好地获得感染和熏陶,而且在条件简陋的农村搞这样的形式,学生非常乐意表现自己。

七、师生共议,探究问题

合作学习这是一种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语文不同于数学逻辑缜密,如果学生肚里缺少相应的东西再怎么鼓励讨论发言也是无济于事,我想老师的帮、扶、带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见缝插针随机穿插逐步过度,只要学生能想到那层意思就告知其表述方式,顺势也帮助他们记忆积累。如果实在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就罚讲个故事或笑话。

总之,我认为新模式不能生搬硬套教条化,而应是一点一滴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学得更多,从而使他们走出农村,迈向城镇,去领略外面的精彩。本人本着少谈大道理多谈心得,把自己半年来教学实践体会汇总成文,潜心探索,为农村孩子能有个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7

我有幸参加了安庆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走近名师,一睹名师教学的风采。这次活动让我受益颇多,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诗性化。我从此真正的认识了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和更好的驾驭教材的重要性。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的方向。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不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教师上课注重与学生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亲切感。如刘璟老师在上课之前就播放了一组图片,回忆去年她与这群孩子在一起学习的样子。而何世千老师则是让学生看着他评价他,并与他们谈各自的梦想。这样,互不相识的学生与老师就立刻熟悉起来了,让学生的身心变得愉快了。从而,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教授学习。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这样可以不仅起到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上,而且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其次,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位上课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造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比如何世千老师的《圆圆的沙粒》这堂课中,老师与学生一起扮演了沙粒及他的同伴们,分角色有感情了朗读了课文中的对话。 而刘璟老师让学生自己结合实际理解文中的“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从中我们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过是一个引导者。

再者,课堂以词语教学为核心。三四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写作阶段,词语和语句的积累对他们的写作环节是一个重要部分。每一位上课老师都是以词语组合复习为切入点导入新课,最后又以积累词语与语句做收尾。在何世千老师的课中,老师开始让学生用出示的几个词语简略的讲述课文内容,课文总结时有让学生说出积累的词语。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充分意识到词语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学生的训练,那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及运用也会有进一步的加强。

我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出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让孩子们在语文的世界里快乐的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8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9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0

一、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

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作文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写作的技巧,在实际生活中更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写作方法。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任务,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作文写作课中,作文题目是《我的课余生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发言,总结大家的讨论结果,讲述自己的课余爱好、生活兴趣。然后把这些语言整理成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任何写作活动都来自于现实生活,要想写出好的文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比如,教师可以增设阅读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代的诗词、文化、成语,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等。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阅读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不仅可以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还可以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在写作技巧方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风景区春游,进行对景色的写作,教师讲解一种花,让学生用排比、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对这种花进行描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写作技巧,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加大语文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水平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一方面,教师给学生安排的训练题目宜少不宜多,要注重题目的质量和训练效果。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训练,写完作文后,自己修改,自己评价,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修改和评价。教师应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1

我在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取得了点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首先,每学期一开始,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训练等方法,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我经常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想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评选小小演讲家、举办辩论会、古诗朗诵会、成语接龙、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能力,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从事十多年语文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2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平时和语文组的老师们讨论,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三、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四、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课程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上的插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再理解课文的含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五、加强学生课内外学习能力。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通常情况下,上课期间我不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3

从事语文学科教学已经14年了,还从没有做过整体的回顾与反思,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以前也反思过只是过于片面,只看眼前了。

回想这十几年的教学,自己比较成功的一方面就应该是尊重学生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我教学中的一贯思想。所以,无论教学什么内容,无论什么时期,我都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前提。在一二年级时,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是主要教学内容,那么我就想尽各种办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识字时除了遵从汉字本身的特点外,请学生想办法识记——猜谜语,编故事,做字卡,配图画……只要孩子感兴趣,只要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在和字打交道,我就给他们鼓励;写字时,孩子感觉又枯燥又累,这时我就引导他们比赛,看谁是小书法家,把好的写字本贴上墙;读课文时,同桌读,小组读,赛读,全班开火车接龙读,录像读,总之我想了许许多多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负担感自然就少了。

然而,小学语文教学绝不是仅仅教了识字、朗读就可以的,到了中高年段,阅读教学令人迷惘,我唯一感到自己做的比较好的就是抓住了年段训练重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中年段培养学生概括段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教给学生利用字词典等工具书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把一段话写完整写具体的方法;高年级时提高要求,不仅要能抓住主要内容,还要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立意,从而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表达方法等等。但也有问题,总觉得自己把握的还是有些片面,总觉得自己的教学中缺点什么,却又找不出答案。

语文教学中更重要的一方面当属习作教学了,经历了两个多循环的教学,我觉得自己也算是有一些经验,尤其是刚刚毕业的这批学生,个个不怕写作文,应该说个个会写作文了,有的'甚至喜欢写作文。回想自己这几年来的做法,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

一、丰富习作形式,培养习作兴趣。

不仅写看图写话,也表演写话,观察写话,还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观察作文比赛。学校把获奖孩子的作文结集成册作为奖励,虽说算不上是什么经典大作,但孩子们都很自豪。所以,还没有正式写作文,他们就已经喜欢上作文课了。

二、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准备素材,绝对不做无米之炊。

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了,我每次都会给孩子很长搜集素材,选择素材的时间。也许是因为自己本身性格慢的原因,孩子们没准备好我就继续等,有的时候竟等得有些孩子着急了,非得先把草稿给我看一看。其实我是想告诉孩子们,作文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如果没得写那就不写也不要抄别人的文章,重复别人的生活。所以,我们班的孩子,无论自己作文写得怎样,都不会有一个人去成篇抄别人的文章,去背别人的作文。

这学期我们有篇习作是写“生活的启示”,开始我对这次习作也有些懵,要发现生活的启示,就要求孩子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同时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也要有一定的高度,挺难的,怎么让孩子联系以往的生活,提高认识呢?我认真备课上课后,只有几个孩子很快从自己的记忆中寻到素材,可是孩子都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这件事给他们的是什么启示?我知道孩子们能感受到事件中的问题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欠缺的是用恰当的语言来概括、提升。当我给他们一点指导后,他们豁然开朗的那种兴奋溢于言表。就这样,这一次习作我整整上了一个月的时间,一点一点地教每个孩子感受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最终,当我们班二十多个孩子作文全部完成时,他们的选材几乎没有重样的,有的即使对象相同,描写的角度也不同。在这里,我感觉到,指导习作也要从时间上分出层次,不同的孩子给不同的时间。

三、不要求孩子的习作多完美。

每次看习作草稿,我就能给孩子的习作分出层次,可是,我从不为了让孩子的作文更完美或打高分而费大力气去修改,我只做到在他的草稿基础上使字写准确,句子通顺即可。这样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他会感到自己的进步,感到老师对他的欣赏和信任。否则,虽然我们改出了一篇篇自己满意的作文,但满纸的红字、修改符号,无疑是对孩子自身的否定,不会让孩子有多大自信去面对新的习作的。慢慢地,孩子会形成一种想法:反正老师会给我改,对付一下就行了。

四、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结合课内教学,推荐孩子读相应的书籍,让学生同伴之间交换课外读物,给学生展示阅读内容的机会,丰富他们的阅读积累。

其实仔细想想,小学的习作无非就是培养孩子的表达兴趣,孩子不怕写作文,愿意在自己的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就可以了。我做到了这一点,我感到幸福。

可是教学中依然是迷惑重重,语文教学到底该像王崧舟、窦桂梅老师那样诗情画意、激情昂扬,还是要像管建刚老师那样目的明确,为写而读;到底是要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教扶放,还是要像韩兴娥老师那样实行海量阅读;到底要一篇课文一种方式,还是像杜郎口学校那样固定了模式?当我们跟着这些排头兵走走看看时,其实是自己心中依然有许多的迷茫之处:语文的课堂教学到底该教给孩子什么?该怎么教?这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却也是一直以来的难题。语文新课标中多次强调运用,可我们的孩子在考试前依然在背指定的课后题,这算是运用吗?语文课标中始终强调改变学习方式,要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替换以往的“填鸭式”,可我们在许多课堂上欣赏的依然是老师的美妙设计,情节环环相扣,言辞精美绝伦,这算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吗?大家一直在研究要用教材来教,而不要教教材,可是这个点该怎样才能一下抓住?也就是课内的教学如何能更好地为运用服务?倒不如语文教材也变成数学那样吧:有要掌握的问题,然后有相应的例题和练习题,在语文里就是两段话或者两篇课文式,免得有的老师不会教,到小学六年了,孩子还只是写写生字组组词,背背课后题,坑人。

在我看来,当孩子们小学毕业的时候,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该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保证的,我们就该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够做到它才行。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4

一、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师道尊严是传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真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里,与孩子谈学习,谈生活,谈为人,谈处事,谈天文,说地理,谈理想,谈现实……无所不谈,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师生之间达到了快乐同享,忧愁共担,心心相惜,心相通,情相同。学生这时充分地信赖老师了,真正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师生的和谐关系为教学铺平了道路,何愁孩子们不乐学呢?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给孩子以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有机会取得成功。如果我们老师帮助他们取得了成绩,哪怕是一丁点儿成绩,并给以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支持,这就使他们转苦为乐,这时就是他们学习转变的开始。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我深有体会的是教学评价的好与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直接影响。评价得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犹如一马平川,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下一个知识点;评价如果不得体,肯定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失去信心,甚至乱了阵脚,混乱了思维,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都会产生怀疑,这就成了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教学中,我一般都避免直接的否定评价,尽量采取得体、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回答正确时,我及时加以鼓励,如竖起大拇指“你真棒”或者打个“OK”手势,甚至发动全班的掌声鼓励;思维受阻时,我马上进行启发引导,如“你再想一想?能否说得更完美些。”“很好!你虽说回答得不够准确,可是你已经动脑了,下次努力”“请哪个同学来帮帮他”等语言激励,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反映问题较慢的学生,我在在课堂上总是把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就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呆板,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昏头转向,这种满堂灌的机械教学,致使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氛围沉闷,课堂成了教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方法是多样的,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肤浅地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提高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五年级学生还有很多学生老是把“武”字最后一笔加一撇。教学中,我抓住高年级学生理性形象的思维特征,我想大家发问“水浒英雄武松的成名之举是什么?”学生们齐刷刷地回答“他赤手空拳在景阳冈打死一只大老虎。”我追问“如果武松当时带了大刀劈死老虎算英雄吗?”“肯定算不上”“你们把‘武’字加一撇就是相当于给武松配了大刀,你们还会加吗?”孩子哈哈大笑说“老师,这个字我们不会再写错的!”这一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比较长,内容也比较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品读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曲直,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更好地受到思想、人品的教育。如我在教《钓鱼的启示》时,我创设了两个情境:一个小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由于老师的疏忽,多给了她5分;一个孩子在商店里买东西,售货员阿姨多找给他3元钱。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们就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那么做?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展开了讨论,都踊跃地说出自己心中的话。这样一来既张扬了个性,又达到了共性——是与非的评判标准(道德底线)。这个时候,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更是给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三)提高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不要拘泥于机械地抄写或呆板的背诵,要科学灵活,少而精。可写、可读、可看、可画、可操作、可玩耍,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我设计作业的原则是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比如,我在教学《鲸》一文后,我布置两道作业:

1、让学生画画鲸睡觉的样子。

2、用自己的口吻向大家介绍鲸。再比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后,让大家学习使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从你身边的事物或者人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的作业对孩子们来说,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没有固定答案的作业才能更精准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才是学生真实的情感的再现。学生也不被作业所累,从而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了。

作为语文课堂,兴趣才是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学生用心情去感受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感受到老师的快乐,感受到课堂的快乐,共同谱写师生和谐曲。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5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6

回顾一年的工作,收获颇多,我有四点体会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学习前辈经验,认真吸收消化,是进入教师角色的捷径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教育局领导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安排师训中心和学校相互配合,举办了多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在首次集中培训中,不但向新教师讲述了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班主任工作常规、教师形象、语言要求禜?关内容,还特地邀请了优秀教师前来讲课,有优秀新教师的经验介绍,同时,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师训中心还聘请了各学科教研员,分学科对我们进行了学科教学常规讲解,特别是如何备课的指导,教研员还指定有关内容要求我们进行现场备课、交流,并对我们的备课情况进行点评,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备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每一节课,各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教学设计或教学效果,都是无可挑剔。在这条不断探索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的是谦虚的请教和经验的积累。

二、吃透教学内容,做好备课笔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另外,对于小学生加点小道具、小奖品、小竞赛,会让学生觉得鲜活。小故事、小笑话、小谜语会让学生感到快乐。总而言之,要尽你所能走好第一步,如果第一堂课你能让学生喜欢你,佩服你,那么以后的路就顺畅多了。

三、融入教学环境,掌握学生特点,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所以,这些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都不是很理想。更严重的是,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缺乏信心,上课的时候很少有学生会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就连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是一样。

作为教师,我不妄想在一开始就扭转这个局面,最需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名字,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要记住学生的姓名,有几个小窍门:比如画出学生座位表,强化记忆,必要时,也可以把它放在讲桌上或者办公室里,有空就看一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脸部特征认真纪记忆。还应该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及其家庭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等等。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也曾经一度苦恼过、迷茫过。

三十六、溧阳之行:

一天半的溧阳学习,见到了许多网友,也学习了不少新的东西。又意外遇到了几年前一起学习的同学,真是高兴,从她那里,我又学到了很多。

本次习作论坛,让我对习作教学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刚好也应合了我下来教一年级的目的,想从一年级开始就以阅读与习作并进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习作、乐于习作,蓝山咖啡的做法给我很大的启发。于是边听边学边构思着自己的教学计划,决定分步进行。一年级以激发兴趣为主。

一、乐于表达

一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天真可爱的,让他们说出自己所做所想,应该不成问题,所以决定从先从引导孩子们乐于表达着手,分两步进行:一、以活动为基础,活动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当场记录,再让学生读读。以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让学生觉得说出来是快乐的,写下来,留下记忆更好,让他们初步明白习作其实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基础的,它是为了留住快乐,留下回忆,以此引导学生乐于表达。二、班级循环日记也同时并行,以家长记录为主,让循环日记在每个家庭里传递,传递孩子们的心声,家长的期望,老师的引导,以此形成一个和协的教育氛围,良性的循环,激发孩子们说、写的兴趣。

二、阅读储备

引导孩子从童话读起。这也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先以师读为主,以激发兴趣为主。二、家庭阅读,也是先让家长读带动学生读,以激发兴趣为主。让家长带动学生读起来,需要一些引导。主要告家长书的形式让每个家长明白阅读的好处,也以自己带读开始,激发起兴趣后,让孩子们自己阅读,阅读的内容目前以带拼音的童话故事为主,让童话故事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孩子们离电视、动画片略远一些。

如此再配合班级的活动,如小小故事会,看我读故事,等等来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 这样读写结合,步步推进,我想孩子们的阅读习作的兴趣,应该会被调动起来。先说到这里,以后的计划看实施的情况再定。

但愿不要被那些无谓的东西挡住了我的脚步。

三十四、我们该怎样教拼音?

很久没教一年级了,现在教了几个月的一年级,考了几次试,有一些困惑,写出来想和大家探讨!

先说我们学拼音的目的:让孩子们学习拼音是为了能更快更多的识字,能读拼音读物,较快地让他们有阅读的机会。如果是这个目标,那我觉得孩子们只要认识声、韵母,会拼读就好了。

可是看看我们的试卷,找出下面音节中的声母,写出下面音节中的韵母,或者是把音节补充完整,找出音节中的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等等,搞得好象是在研究声韵母,像搞语言研究的。当然如果仅仅是我们教师想弄清楚,那对教学一定会有帮助的。但是总是认为用来考学生,那就过分了。一直不赞同让学生把音节拆了分,分了合,有那必要吗?这一段时间和孩子们相处以来,发现孩子们能基本读出来,却不会把给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鼻韵母带上正确的帽子。要他们分清这些实在是要占掉孩子们很多时间,总觉得有些得不偿失。

目前为了应付试卷上的那些题目,实在让我和孩子们吃尽了苦头,用来读的时间少了很多,对音节的熟练程也就降了不少,而且有些孩子已经有了厌学的倾向。是啊,一个才从快乐的幼儿园上来的孩子一下子就这么辛苦,怎能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呢?又怎会不怕学、厌学呢?

其实我觉得小朋友们只要会读会拼就好了。看到一个音节会拼读出来,目的不就达到了。你说分清了声韵,也会拆会合,那当然能更牢固地掌握好拼音,可是那样,孩子们付出的太多了。再说对以后的拼读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啊。

胡言乱语!不过也是我的困惑,我被这些已经搞得精疲力尽了。我喜欢酸奶做的一些拼读练习,觉得那些音节孩子们拼读会了,也就行了。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学拼音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多余的,还不如直接学习汉字的读音了,反正常用字就那么多,用三四年的时间,也能学会的.。

二十二、品德课:心中有“规则”

好久没有听品德课了,今天听了一节市级的品德课试教。发现教者没有把握好品德课的特点,有上成语文课的倾向。

听课时匆匆忙忙看了看孩子们的课本,课本中的文字内容非常多,编排也非常典型,那里的故事很多,也很符合文章主题。但是如果教者把这些内容都在课上完成的话,那么势必会成为一堂阅读课。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也是因为这一点而无法把握好,使得自己的课变成了感受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抗击“SARS”的课。

其实本课中的线索非常明了: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在心中——我心中的规则。这是一个非常明了的引导学生明白有了规则,生活会更方便的教学思路。为什么教者没有看到呢?因为课本中的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小设计,一个个为方便教者更好地教学,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的故事、问题设计遮蔽了我们的眼睛。有那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细细想想,想把这一课上好,先让孩子们自己去阅读这些小故事,先自己通过故事感受规则的重要性。不过这个过程得放在课外,让孩子们把它们当作课外阅读来读。五年级的孩子一看就懂。那我们课堂上做些什么呢?帮助学生充分感受规则的重要性后,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说起,看看身边有哪些规则,以“我们要不要遵守它们?”展开讨论。孩子们可以引用书本上提供的事例来印证,也可以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看到的课外的事实来引证规则的重要性。接着再做做老师设计的,或孩子们在引证时设计的小游戏,以此来导行,让规则深入学生心中,我想可能效果会更好。

只是这中间的小辨论,我们还得好好想想,如何导入,如何引发学生展开辨论,都是我们要好好思考和设计的。而且这里教师的把握度不大,稍一不慎,会被孩子们牵着鼻子走。而且不同的孩子,他们在辨论时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想到哪些内容,如果他们无法进行,怎么办,偏离了我怎么拉回来。等等都要我们好好思考,想好应对策略才行。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7

漫长的暑假里,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仔细地品读了《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原因有二:我还没有真正明白语文的精髓,不知道教学的重中之重到底在哪里;我想成为一个让孩子们爱上语文的语文老师。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语文老师,我的内心是忐忑的,我有点害怕、有点欣喜、有点……个中滋味,五味杂陈。一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渐渐走进了自己的语文课堂,可是每次的每次又有太多的凌乱出现在自己的课堂,总觉得自己的目标不够明确,课堂效率也就暂时被丢弃在了一边。我苦恼,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

直到遇到了《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这本书,我捧着一本书、端着一杯茶、拿着一支笔,在书房里贪婪地看了好几天,慢慢的,我心里点亮了一盏灯。原来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种智慧,语文课堂就是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展示自己成功的舞台,“只要我们另起一行”,每名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语文的精髓就是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做文章,我的语文课堂也必须时时刻刻从提高学生这四方面为宗旨。概括的说,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辨别语音、理解语意、评品话语、即用听觉去辨别世界;能正确使用语言,有效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同时能运用姿势,表情,手势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能正确完成阅读活动。它包括认读、理解和一定的速读能力。能用书面语文传递信息,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

学习语文,兴趣很重要,语文水平的提高要积以时日,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首先要从培养兴趣入手,必须创造一定的条件,构建一种语文学习的气氛,为了引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解决精神食粮的不足,语文学习环境不佳的状况,应有一定数量的藏书,如特别是中外文学名著(古代、现代),应有必要的工具书,如字典,词典,还应订一些报章杂志给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书,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且注意引导示范,把精彩内容介绍给学生,以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觉得“开卷有益”确实是一个真理,每当我“开卷”时,总能获得一些收获,这正是激励我不断学习地的动力所在。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8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9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开学初,我浏览了下新书,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九寨沟》前,我让孩子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水乡的资料。而在上课时,不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将近一学期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积极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前,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课上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组内每一成员都能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单项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0

寓言中的故事是形象地描绘,道理是抽象的概括。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这方面可从四个方面引导。

1、领会寓言里形象的语言。

寓言和其它的文体一样,也是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例如《亡羊补牢》,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后悔”“还不晚”、 “赶快”、 “结结实实”、 “再也没丢过”等这些形象的词语的含义,说明它的作用,从文字中掌握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寓言有明显的比喻性,作家总是把所包含的整个事件当作一个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人物或角色。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经过、事件高潮、结果。我们要利用寓言运用的这种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仿佛看到寓言中的角色,但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不宜再扩充创造。

3、用朗读增强形象的鲜明性。

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寓言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朗读手段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寓言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小故事,所以朗读寓言时应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即可,语调轻松、幽默中带有讽刺意味。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用有感情的朗读去突出狼和小羊的形象,去加强儿童对形象的理解。

4、观察插图深入画面的意境。

寓言故事常常配有插图,寓言作家所创造的插图具有幽默、风趣、童话般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要重视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加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感知狼和小羊的个性特点,狼的声音粗暴、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软弱温驯,从而对小羊产生同情,怜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1

时间如鸟儿飞逝,一年的辛勤努力让我回首时,涌上心头的不仅仅是点滴作法,更是存在问题的焦虑。以下是我总结出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一、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狠抓

由于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使得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养。例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学生书写的规范性和字迹整洁,同时重视纠正错别字;对于修辞手法的应用、各种句式的变换、病句的修改、生词新语的掌握应用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和强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应用水平。

二、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应当体现自主、发现和合作。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实践自主性学习。同时,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也不断探索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观念,采用多种别开生面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至关重要。因此,我强调学生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指导。有些学生成绩出色却老是游戏,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鼓励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复习课堂知识,并着重教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睡前回顾所学内容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样化,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同时也要督促学生坚持。

四、重视扶优转差的.工作

针对学生中的扶优转差工作,我加强对学生的跟踪和指导,细心分析问题的根源,并通过个别辅导和集体备课等方式,帮助学生尽快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及其家庭充分的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提高学习能力和生活技能。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有“吃不饱”的感觉,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常常“吃不下”。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确保优秀学生可以得到满足,也要保证落后学生得到支持。否则,就会引起很多不满和抱怨。

我常用的方法是在作业中实施“自助餐”的模式。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必修任务的前提下,优秀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些操作性题目,满足他们的需要。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发现这种做法非常有效。下学期我将会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种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2

我们小学教师工作者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是维系着总个民族兴衰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有着鲜活的人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作为教师,要想生产出的“产品”能顺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想我们的产品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很强的应变能力。回看这些年来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与学生们一起生活,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走过来的,有苦也有乐。我付出了青春,收获了一片蓝天,感受甚多,特此做个小结。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一个人能积极地去完成一项任务的情感态度,这是能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兴趣是的老师。小学生年龄都还比较小,情绪稳定性较差,持续关注力不稳定,注意力相当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有了渴求的欲望,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很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

一、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师道尊严是传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真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里,与孩子谈学习,谈生活,谈为人,谈处事,谈天文,说地理,谈理想,谈现实……无所不谈,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师生之间达到了快乐同享,忧愁共担,心心相惜,心相通,情相同。学生这时充分地信赖老师了,真正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师生的和谐关系为教学铺平了道路,何愁孩子们不乐学呢?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给孩子以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有机会取得成功。如果我们老师帮助他们取得了成绩,哪怕是一丁点儿成绩,并给以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支持,这就使他们转苦为乐,这时就是他们学习转变的开始。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我深有体会的是教学评价的好与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直接影响。评价得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犹如一马平川,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下一个知识点;评价如果不得体,肯定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失去信心,甚至乱了阵脚,混乱了思维,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都会产生怀疑,这就成了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教学中,我一般都避免直接的否定评价,尽量采取得体、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回答正确时,我及时加以鼓励,如竖起大拇指“你真棒”或者打个“OK”手势,甚至发动全班的掌声鼓励;思维受阻时,我马上进行启发引导,如“你再想一想?能否说得更完美些。”“很好!你虽说回答得不够准确,可是你已经动脑了,下次努力”“请哪个同学来帮帮他”等语言激励,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反映问题较慢的学生,我在在课堂上总是把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就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呆板,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昏头转向,这种满堂灌的机械教学,致使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氛围沉闷,课堂成了教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方法是多样的,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肤浅地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提高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五年级学生还有很多学生老是把“武”字最后一笔加一撇。教学中,我抓住高年级学生理性形象的思维特征,我想大家发问“水浒英雄武松的成名之举是什么?”学生们齐刷刷地回答“他赤手空拳在景阳冈打死一只大老虎。”我追问“如果武松当时带了大刀劈死老虎算英雄吗?”“肯定算不上”“你们把‘武’字加一撇就是相当于给武松配了大刀,你们还会加吗?”孩子哈哈大笑说“老师,这个字我们不会再写错的!”这一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比较长,内容也比较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品读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曲直,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更好地受到思想、人品的教育。如我在教《钓鱼的启示》时,我创设了两个情境:一个小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由于老师的疏忽,多给了她5分;一个孩子在商店里买东西,售货员阿姨多找给他3元钱。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们就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那么做?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展开了讨论,都踊跃地说出自己心中的话。这样一来既张扬了个性,又达到了共性——是与非的评判标准(道德底线)。这个时候,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更是给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三)提高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不要拘泥于机械地抄写或呆板的背诵,要科学灵活,少而精。可写、可读、可看、可画、可操作、可玩耍,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我设计作业的原则是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比如,我在教学《鲸》一文后,我布置两道作业:

1、让学生画画鲸睡觉的样子。

2、用自己的口吻向大家介绍鲸。再比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后,让大家学习使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从你身边的事物或者人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的作业对孩子们来说,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没有固定答案的作业才能更精准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才是学生真实的情感的再现。学生也不被作业所累,从而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了。

作为语文课堂,兴趣才是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学生用心情去感受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感受到老师的快乐,感受到课堂的快乐,共同谱写师生和谐曲。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3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民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会学生,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二、具体事中,悟出“真情”。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三、加强课外积累,扩充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四、评价作文与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尝试成功,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就像“渔”与“鱼”。而评价就像“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这样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对文章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与小作者本人产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闪光点大大地欣赏一番……什么“你的妈妈真是位慈爱、勤劳、严谨的好妈妈,我也同样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评价使学生“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这种想获得精神愉悦的愿望和动机,何愁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呢?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4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是那种较为下死功夫的学生,虽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绩,但一直很辛苦。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个同学,他整天都喜欢出去玩,在校园里、操场上经常都能看到他玩乐的身影,但每次考试,他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让我羡慕得不得了。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老师,我就一直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有个轻松愉快的童年的同时,又能够拥有好的成绩呢?

一次在无意中看到一篇名为“玩出来的好成绩”的文章时,我的心里不禁为之一触动,是呀,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玩出好成绩,那该有多好呀。

细心地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编成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课间,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玩各种游戏,和学生打成一片,因此,他的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想,我也可以把游戏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反过来又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这种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心,使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语文课中有许多需要背诵的词语、段落,让孩子们机械地背诵孩子们没有兴趣,背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效率不高。我经常在班里不定时地举行“小组火车赛”的游戏,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每次竞赛每一小组都要有三个同学接受考验,第一个同学是小组推荐的,第二个同学是老师随机指定的,第三个同学是别的小组指定的,每次胜出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个星星,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这样,孩子们每次在游戏举行之前都会特别认真地背诵,不但背诵的积极性很高,效率也很高。

我发现,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心情是放松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通过创设情境、游戏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引起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我们的孩子在玩中提高成绩。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5

《小珊迪》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就抓住了两个重点问题,一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珊迪饱受饥寒?”,二是“小珊迪有那些优秀品质?”

在教学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小珊迪想卖出火柴,他的语言和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请求”到“气球”。学生的理解可能有难度,或者说让学生谈理解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同学们,谁愿意把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话读一读”(这时站起来的学生很多)我就趁机告诉学生“现在你就是小珊迪,你去求一求听课的老师吧。”

对于这样的一个环节,有的老师认为不需要。我觉得可以需要,而且这恰恰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体现,这时在开发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觉得,学生的`教材,不应该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也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更不能等同于课程本身。那些听课的老师,我认为就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它们发展,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小珊迪,让老师成为课文中“有钱的先生”问什么不可以呢?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利用这些资源,挖掘这些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6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本学期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

1、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桥》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说说老汉的品格?(3)桥在文中只是现实生活中用于交通的桥吗?(4)“桥”的内涵是什么?(5)本文为什么以“桥”为题?说说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预习的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部分学生来说,课前读书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作业。其实,课前预习如果能读上三遍课文,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前预习这条道路上,我要继续学习和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7

随着教材难度的不断加深,班上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一年级时对识字教学的学习,班级学生还可以每天跟着一同学习,在学校有老师的不断复习巩固,回到家中,有家长的辅导,学生的成绩理想;但到三年级时,阅读教学成了语文学习的重点,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掌握其阅读方法,自主学习,并且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但对于基础差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拦路虎”,不愿多读,多想,一次做不到,心灰意冷了,每次回家也是同样的问题,家长的素质不高,无法辅导,就这样导致这些孩子无兴趣学习,长此以往,学习便下沉,从而出现班级的两级分化现象。

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较少,完成任务太难。每一册教材足足十二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语文天地”又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日积月累”“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开卷在益”“金钥匙”,可以这样说,一个语文天地的内容比上三篇主体课文要的时间还要多,学生的“听、说、读、写、练”都在这里呈现。就拿如今来说吧,其他的教材差不多接近尾声了,而我们北师大版的语文还在不停地“追课”。

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的活动得不到落实。在新教材中安排着许多活动,如“到附近的工厂去参观了解环境”,“到爸爸或是亲人上班的地方看看上班时间表,了解他们的工作的情况”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许多。学生不亲自去活动,就没有把活动得到落实,让学生此时练习说话,就无从说起。

考试类型多样,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成绩不理想。在课堂中,我们努力传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书本中“死”的知识化作“活”的运用,书本上的掌握了,但每次检测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也许是学生的能力有限,传统高分的影响,导致学生成绩不好,受到家长的责备和不理解,因而老师也觉得压力过大,有时感到无从施教。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新课改毕竟是一个新的话题,它总有一个运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避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我想,即使困难重重,我总会勇敢地去面对,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8

20xx年8月月18日至8月28日,为期11天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班开班了。这是区领导组织的,针对广大小学教师进行专业素养提升的培训,我有幸成为这一期的学员。为了让我安心地参加这次培训,学校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

11月9日上午,张东兴老师幽默,课堂极具趣味性,从他的言说之中,我们懂得了老师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高超的教学能力以及非凡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修炼而成的。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啊!如果说张老师带给我的是感叹,那么宋云霞的讲座带给我的就是震撼。他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和研究上,从他给我们开的书单上就能窥见一斑,他看的那些书,我们一般的老师能看到十分之一就很不错了。听完他的讲座,我就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准备充充电。

最让我难忘的是李怀源老师。她为人和蔼可亲,言谈里闪烁着灵光。她给我们作了《1+x课程》的讲座。他语言朴实,却字字精当,句句中肯,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为我打开了一扇紧闭的门窗,展示了一幅幅隽美的画面。他把既折磨人又枯燥无味的作文教学变成了赏心悦目的活动教学。更让我倍感耳目一新的是:原来教学是一门相当“活”的学问,教学是真真切切的艺术,是扎扎实实的艺术。

这些讲座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不同方面给我们以启迪。专家们深入浅出,列举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进行分析,老师们频频点头,心领神会。

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压力,也增强了信心。通过培训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通过培训学习我也为自己确定了今后在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1、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2、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现在需要我们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11天的培训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专家们只是抛砖引玉,更多的是要我们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创新。虽然我们离专家相距甚远,但至少让我们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9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学参考书”,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作了如下归纳。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课堂学习为核心,主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0

一、略读课文教学不等于略读

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为浅显,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为他们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略读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略读是国文课程标准里面规定的正项工作,哪有不需要教师指导之理?”“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也就是说,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求知状态时,教师要做到“要言不烦,启发几句”,使学生茅塞顿开;对于那些攻不破的“堡垒”的内容,教师还必须进行“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拨,那化解的过程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二、自主阅读不等于自学

略读课文教学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探究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学生有自主实践的.空间,教师需要恰到好处的引导。

三、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不等于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链接,然后把问题明确化,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这篇课文也就学完了。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才真正的认识到:这是把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同于教师的教学目标了!那样必然是肤浅的!这是我通过这次学习对略读课文比较粗线的理解,当然对于其它课型的收获也很多,只是需要时间慢慢进行消化理解。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向课题组学习、交流,让这些课型越来越深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1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联系的好书。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本课程由理论与案例两部分组成,在理论部分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建构特点,概括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及教学设计的创新,并对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进行了反思。案例部分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精选了 29 篇课文,每篇课文给出了 2-3 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与相应的课堂实录,并对设计思路进行了反思与点评,通过大量的实践课例帮助教师掌握小学语文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等不同课型的创新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打破定势,引导思维。长期以来的思维形式是求同思维,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闭塞,甚至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而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打破定势,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示才华,拓展思维。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保守性,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思维的开阔性。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2

x月x日到x日,xx区开展了暑假教师培训,在xx实验小学,主要听了xx老师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通过学习,收获颇深,下面就此次学习谈一点对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一、领会教材,要正确理解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语文课程标准》总结和概括了历年来关于语文课程性质问题的不同意见,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为我们准确地认识和定位语文课程性质和功能提供了方向和思路,还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阶段的重要地位。”

作为义务教育的教师,只有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向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更加准确。但是,在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还大量存在或偏重于工具性,或偏重于人文性的状况。我们要杜绝这两种现象的发生。

二、课堂教学,要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基本前提。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和亮点。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

4、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针对以往语文课程的封闭和缺少活力而言的,它要求语文课程必须突破“三中心”即“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框框。

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观念

1、知识的定义:布鲁姆将知识定义为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这是和方法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

2、知识维度的分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3、认知过程维度的分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4、语文知识的基本范畴: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是什么?人们历来认为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是狭义的知识观。从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看,知识可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它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陈述性知识也叫步骤性知识,它具有动态性质,主要用来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5、语文知识和语文知识教学:“精要、好懂、又用”这六个字一直被奉为语文知识教学的“六字箴言”。实际上这“六字要求”就是语文知识教学的通用策略。所谓“精要”,是对语文知识教学内容提出的要求——精简化、开放化。所谓“好懂”,是对语文知识教学方法提出的要求——情景化、动态化。所谓“有用”,是对语文知识教学目的提出的要求——实践化、习惯化。

知识教学的四种方法:以体验为主要途径的知识教学法;以案例为主要形式的知识教学法;以训练为主要行为方法的知识教学法;以分析为主要手段的知识教学法。

处理阅读教学中的几个关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凡事预则立”预设是很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内因是不断产生的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语文素养水平之间的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使阅读教学有效,教师必须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发展。

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一起来,通过学生主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3

寓言中的故事是形象地描绘,道理是抽象的概括。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这方面可从四个方面引导。

1、领会寓言里形象的语言。

寓言和其它的文体一样,也是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例如《亡羊补牢》,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后悔”“还不晚”、 “赶快”、 “结结实实”、 “再也没丢过”等这些形象的词语的含义,说明它的作用,从文字中掌握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寓言有明显的比喻性,作家总是把所包含的整个事件当作一个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人物或角色。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经过、事件高潮、结果。我们要利用寓言运用的这种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仿佛看到寓言中的角色,但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不宜再扩充创造。

3、用朗读增强形象的鲜明性。

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寓言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朗读手段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寓言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小故事,所以朗读寓言时应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即可,语调轻松、幽默中带有讽刺意味。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用有感情的朗读去突出狼和小羊的形象,去加强儿童对形象的理解。

4、观察插图深入画面的意境。

寓言故事常常配有插图,寓言作家所创造的插图具有幽默、风趣、童话般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要重视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加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感知狼和小羊的个性特点,狼的声音粗暴、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软弱温驯,从而对小羊产生同情,怜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4

为期五天的90学时理论培训已经结束了,时间虽然短暂,但通过聆听智者的教诲,同时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给我带来很多心灵的震撼和教育理念的收获,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是我通过这次培训获得的一些心得。

一、专家引领,提升解读,丰富知识体系

本次培训中,们有幸听取了多位专家、名师的讲座,让我觉得收获颇丰。

方xx老师的《情怀思想智慧——小学语文教师的整体规划》的讲座,指出小学语文教师的目标和方向,那就是要做一名有情怀、有思想、同时充满智慧的语文教师,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语文魅力去感染学生。同时方老师还带着我们一起解读教材,研读课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删繁就简,聚焦重点,同时通过对目标的把握去进行开放性习作教学的无痕指导;张燕老师的《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的讲座,让我们更深入地明白课标理念下如何更加合理地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如何从“教学目标”巧妙变身为“学习任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张晨瑛老师的《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适体而读》带着我们一起探索机遇与用的阅读教学路径;胡国军老师的《以文化人—谈阅读教学中的文化传承》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语文课堂要走在提高文化素养的路上。周青老师以课堂互动的形式漫谈作文教学,从文本入手,用方法引领,深入浅出。陈士凡老师的《互联网+下做个有学习力的教师》的讲座从《如何阅读一本书》切入,提出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今,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尝试和运用新的教学媒体,运用互联网思维引领智慧学习。

这些讲座把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更把名师名家对语文课程的解读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提供指引。

二、内化理论,反思成长

通过消化和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剖析自身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文本解读

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要进行细致深入地分析,确立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也就是找到文本独有的语文的特征,根据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来设计教学过程,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及其精妙之处。对于不同类型的文本,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解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深入钻研,从而将解读转化为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

(二)习作教学

习作来源于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息息相关。学生对习作感兴趣,有习作的愿望,这是把作文写好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策略。写作是为了抒发情感,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动用各种感觉器官—眼耳口鼻进行观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观察点进行细致深入地观察。其次多进行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具体、形象的画面。当然,要写好作文,学生平时的积累和阅读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从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和习作素材。

(三)现代媒体运用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作为老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借助多媒体工具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使之变得更为高效。比如微课程的制作,将自身教学的某个重点内容以微课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简洁明了;移动设备的同时运用,在课堂上随时随地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地进行反馈和评价;查找文献,进行问卷编制,浏览教学资源,撰写论文······总而言之,教师要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尝试各种新兴媒体,做一个互联网+下有学习力的老师。

最后,通过这次90学时的集中培训,我收获了许多,反思了许多,相信这样的培训对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一定有许多的裨益。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多参加这样的教师培训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5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6

怀着一颗激动无比的心,揣着对名师、大家的仰慕,以及企盼汲取营养的憧憬之情到华南师大手球馆参加“第七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我有幸聆听了十三位老师的课或报告,受益匪浅。特别是被窦桂梅、孙双金、陈金才和王崧舟老师的教学魅力、教学方法所震撼和折服。

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的《老人和海鸥》,这节课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是本色课堂。孙老师的语言感染力很强,语言功底深厚。课的伊始,就教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接着,详细讲了长文章的学习方法:文路、文题、文眼、文采,使学生在阅读体悟中习得读书的方法,感知“老人和海鸥”的深情厚谊,并在其中畅游;体会“人、鸥”心灵的交融和碰撞,与“人鸥”、文本、作者进行交流。朴实中显阅读教学的真谛——教会学生读长文章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新课标阅读目标中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窦桂梅老师本次执教的是六年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是窦老师教学的法宝,巧“授渔”——“批注”:把自己的感受慢慢的读,细细的品,并记下来,这就是批注。讲解批注的方法:可用“△”标出重点词,“~”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理解。讲解批注的内容:①批注——重点的字词,感受深刻的句子。②批注——还可以是对比的句子。③批注——标点也是着眼点。④批注——还要整体地梳理。⑤批注——可以是追问。⑥批注——关注“对应的句子”。总之,本节课窦老师不但教学生读文字背后的信息的方法,又教学生像串珍珠一样把“小女孩”的“悲痛”与“幸福”串起来,还教学生从“小女孩”身上学到对幸福的不懈追求。并且教给了听课的老师们教语文的方法——多读书。真正践行了窦老师的“我是教语文的,是教人语文的,用语文教人的”这句格言。

陈金才老师的课也很朴实,问题设计精心是突出的特点之一。整节课围绕“为什么要轻轻打小女孩的小手?”“祖父是怎样管的?”以及“这是谁的园子,为什么要写这些动植物?”三个问题来研读文本,挖掘情感,习得写作的方法——衬托。重点词句的找出、朗读、体会又是突出的特点之一。如,找出小女孩的淘气:踢飞菜种,摘黄瓜,铲地,捉蜻蜓,浇地等。又如,圈出祖父有几个“笑”?分析比较其不同的情境下祖父不同的反应和祖父是一个慈爱的祖父。说话、练笔又是突出的特点之一。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就进行了:“假如你是祖父园子里的一棵树、一朵花,你会怎样?”读文后交流,“我”怎么快乐,怎么自由。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创意,以达到领悟“寓情于景”的效果。又如,想象写话:假如你有这样一个园子,你想有什么就有什么,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快速地写园子里的景物和你的自由与快乐。入境入情地读又是突出的特点之一。如,用你的声音读出“小女孩”的淘气,假如你是园子里的黄瓜你会怎样,用你的读表现出自由与快乐等。并让学生进行比较、想象,结合自己生活谈等。总之,陈老师的课使人感觉轻松愉快,学生乐学。

王崧舟老师平易近人,《枫桥夜泊》这节课十分精彩。他深刻挖掘文本的深刻涵义,紧扣“对”字,对出诗人的苦闷和忧愁,对出千古绝唱。把“钟声”定为“诗眼”,这“钟声”沉淀出我们悠悠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折射出中国古典文化迷人的风采,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首《枫桥夜泊》是“经典”,千古流传,让人赞叹;王老师的这节课也是“经典”,让人拍手叫绝,让我觉得深已至而意犹远,充分体现了诗意语文的独到魅力,展示了大语文的深刻内涵。

几天的教学观摩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从吴永军教授的报告中,我懂得了什么是“精读”——仔仔细细地研读,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见解,咬文嚼字、结合联想、想象,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的判断与评价。知道了对于文本,要抓“大”放“小”,即抓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体验领悟。还知道了精读教学的策略:

1、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领悟、理解全篇内容。

2、要让学生以读为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读”来判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信息(说了什么,有什么含义或综述大意)。

3、训练学生的“思路意识”,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思路梳理清楚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的“所以然”的价值、作用。

4、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及运用之妙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5、修辞的生动。从孙双金老师的《老人与海鸥》的课中,知道了什么是文眼——情义,知道了阅读教学的真谛——教会学生读文章。从王崧舟老师《枫桥夜泊》课中,我明白了什么是老师的教学魅力,什么是语文素养。从陈金才老师《祖父的园子》一课中,我深刻领会了,语文是母语教学,终极目的是学会阅读、学会表达。从窦桂梅老师《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课上,我明白了什么叫深挖教材,什么叫研读文本,什么叫感情升华。从苏兰老师的课中,我明白了什么叫关注全体学生……从薛瑞萍老师的报告中,明白了要多读书,多好书,好读书。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7

一、略读课文教学不等于略读

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为浅显,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为他们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略读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略读是国文课程标准里面规定的正项工作,哪有不需要教师指导之理?”“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也就是说,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求知状态时,教师要做到“要言不烦,启发几句”,使学生茅塞顿开;对于那些攻不破的“堡垒”的内容,教师还必须进行“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拨,那化解的过程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二、自主阅读不等于自学

略读课文教学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探究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学生有自主实践的空间,教师需要恰到好处的引导。

三、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不等于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链接,然后把问题明确化,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这篇课文也就学完了。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才真正的认识到:这是把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同于教师的教学目标了!那样必然是肤浅的!这是我通过这次学习对略读课文比较粗线的理解,当然对于其它课型的收获也很多,只是需要时间慢慢进行消化理解。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向课题组学习、交流,让这些课型越来越深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8

经过本学期微格教学课程的学习,我的收获是巨大的。作为一名工作了8年的小学英语教师,我特别庆幸自己还有机会重回大学校园,特别荣幸自己还有机会再次聆听李娟华教授的指导。因为,这些年的繁重工作,使得我把精力和时间都花在每日的讲课、备课、判作业、班级管理中,很难真正静下心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如今,微格教学这门课程将教育实践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使我收获颇丰。

一、多学科教学,精彩纷呈。

在我们六位15级小学教育研究生的同学中,每个人有自己擅长的学科教学:酷爱研究数学的阳阳、讲课时声情并茂,语文老师好胚子的丹丹、已有英语教学经验的在职教师楠楠和我、艺术设计系出身立志教美术的苗苗、教得了中学物理、hold得住小学科学的蒙蒙。连续几周,我们每个人精心准备自己的授课内容,平时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话题,只为周四下午微格教学的“精彩一课”。六位同学,六次专场:

1.楠楠的三年级英语课《hot soup》;

1.楠楠的三年级英语课《hot soup》;2.蒙蒙的五年级科学课《浮力》;

3.我的四年级英语课《may i take your order ?》;

4.丹丹的二年级语文课《太空生活趣事多》;

5.阳阳的五年级数学课《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6.苗苗的六年级美术课《画古树》。

二、听评课结合,知行合一。

李老师让我们分组制定了《小学教师学科说课评价表》、《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我们对以上两份评价表进行了第五次修改。历程如下:

第一次:制作评价表。我组成员蒙蒙、苗苗在网上搜集数份评价表的模板、样例,我来搜集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评价手册》中的相关内容,三人进行汇总、讨论,两份评价表初次制成。

第二次:在微格教学课上,李娟华老师将我们制作的两份表格打印下发,通过同学在课上实际说课、讲课的操练,让我们参考自制的评价表进行打分、评价,并阐述理由。之后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次:继续使用自制的评价表进行对说课、讲课同学的打分和评价,李老师本次对权重分数的设置提出要求,课下再次修改。

第四次:通过李老师的课上指导,我们将评价内容的设置、权重分数的分配进行了调整。

第五次:我组成员总结前四次的制作、修改经验,将李老师提出的需要修改的细节,根据教师说课和讲课的内容一一进行反复推敲和修改。

整个过程下来,我感慨李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两份表格经过制作、讨论、修改的环节给我带来的收获!

在小学工作的这些年,我们在教研活动时会有听课、评课的活动,但次数非常有限。而且,我也是仅仅在英语组内听课。没有机会参与到其它学科。这学期的微格教学课上,每周四下午,我都可以接触到不同学科的内容。我从中感悟到了不同学科在教学教法上的异同,也对“学科融合”的含义有了更深的体会。无论什么学科,教师对学生们行为习惯、学习能力、道德品质的培养都是贯穿始终的。不同学科的学习,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我认为,小学课程实际上是不分主科、副科的,语、数、英、音、体、美、劳、品,同等重要。

三、对未来展望,建议如下。

1.对于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需要研读优秀教学设计来熟悉课堂授课的环节和步骤,需要观摩优秀课堂实例来感受教学设计的预设与生成。建议老师通过为学生推荐优秀案例或学生们自行搜集材料,课上分享、学习。

2.在实际的小学课堂上,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发生,这对老师如何冷静机智地应对是不小的考验。经验不足的新教师难免会惊慌失措,甚至发生课堂失控的局面。建议老师考虑到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面对突发事件你该如何面对”的理论培训、实践演练。这对于他们将来走到工作岗位上,进入真实的小学课堂,会有很大帮助,会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最后,感谢李老师的辛勤付出,您对我们的热情、专注、耐心,时时刻刻感染着我。您给我的教学建议,让我受益终生。

谢谢您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9

新课程是为了满足当前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也是结合着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而进行的。又一轮新课标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教学方法上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要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设计上有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

针对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标的学习我有以下体会: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课都有我们要会认的、会写的生字。如果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只用单一的方法,或者这节课只讲生字,学生会感到十分的厌倦。这就要结合着我们的课标来说了,在课文中识字,在一句话中识字,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来说这个字他在哪儿见过,在哪学过,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也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生字的兴趣调动起来,使其融入到良好的课堂学习中。

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主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我探究的学习劲头,但教师自己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时时保持以读代讲,多读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励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们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时不时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上课时,经常让学生自主想问题,自己解答,并且让他们分组讨论交流,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多读、多思考。

小学阶段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在二年级这个阶段,孩子们虽然没有接触到作文的写作,但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我们已经进行了简单的写话训练,有的孩子老师给只要稍微一点拨,就知道应该怎么写,怎么说,可有的孩子,就听老师说的去写,显然写出来的语句,远远没有那些读书多的孩子写的.好,所以语文的阅读从低年级抓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想写出好的话,就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教学活动。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在本册教材中,有许多积累的知识,比如:各种词语。如aab式,abb式,aabb式,abab式,abac式等,学生已经接触了已经学了,就让他们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增加自己的知识。

有些课文学习起来,学生感到非常的枯燥,这是我们可以结合者学习的需要借助班班通进行教学,让学生欣赏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是他们没有接触到过的知识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如《最大的“书”》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枯燥无味,怎样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呢?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借用课件把复杂的地壳运动浅显化了,让他们知道这一过程是漫长的、神奇的,孩子们也能通过读表现出。

以上是我学习本册语文课标的一些体会,也许还有很多自己没有注重到的,但给我最深刻的地方是:语文的学习要反复的写、阅读、积累和听的练习,另外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要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0

20xx年3月25日至28日,我与另三位语文教师来到贺州聆听了全区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比赛课。这次展示的全区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观摩课一共有15节,选手们是来自广西各市县的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内容均选自一、二年级下册的课文,基本都是以指导识字写字和整体感知课文为教学重点,但教学设计却各显特点,可谓精彩纷呈。其中我最欣赏的有三节课,分别是桂林麦茜执导的《欢乐的泼水节》,柳州林娟娟执导的《鸟岛》,梧州龚岫云执导的《数星星的孩子》。

下面我重点谈谈柳州林娟娟执导的《鸟岛》这节课。

首先,林老师优美动听的声音和标准的普通话,让我耳目一新、陶醉其中,相信全场听课的教师和同学也与我有同感。同时,我深为林老师所任教班级的孩子感到骄傲和荣幸,因为听林老师讲课一定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听课率应该是很高的。此时我看到林老师的简介,原来她曾荣获全国美文诵读比赛一等奖呢!

第二个亮点,是林老师进行书写指导时,巧妙地把生字的书写重难点编成了儿歌,听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突出了每个生字的书写技巧和具体要求,非常具有实效。比如“离”字这样教:一点一横长,点压竖中线,撇点交叉在中间。下面的“竖、横折钩”要扁宽,“撇折、点”藏里面。瞧,经过林老师一笔一划的边写边说,孩子们都牢牢的掌握了“离”字的写法,这样的教法多有趣也多有效啊!

第三个亮点,是随文理解词语意思,进而指导感情朗读。低年级孩子对词语的`理解是有限的,怎样突破这些难解字词呢?林老师采取的是“课件演示,朗读感悟”的方法。比如“陆续、筑巢安家、养育后代”这三个词语,本是比较空洞难解的,但经过直观的课件演示,让孩子们看到鸟岛上鸟儿成群生活、繁衍的情景,使得孩子们自主领会到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而且通过造句、朗读进一步加深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非常理想。

还有其他老师一些课堂的精彩,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此次前往,真是不虚此行啊!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1

现在是信息时代,教研活动可以通过录像进行。前几天,我观看了青山镇八河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的教学录像,王蕾蕾老师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导入自然流畅。王老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题。整个过程王老师是围绕着巴金爷爷为什么给家乡的孩子写信来贯穿,从而引导学生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整堂课王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言流畅,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课堂组织能力好。整堂课王老师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思路都能跟着老师走完整堂课,师生互动很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纪律性强。

再次,中心思想突出。在教学的思路上,王老师让学生通过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体会到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热爱,抒发了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情感,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知道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特别对于我这个刚踏入语文门槛的曾经的数学老师来说。刚接触这门课程,脑子里还有太多未知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慢慢去摸索,去实践,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能有新的突破。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2

XX年3月10——11日,我参加了石家庄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不但观摩了三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三位老师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薛法根老师讲的一节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次薛法根老师执教的课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关注学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来回品读,深入思考,孩子自己提出议论文论据的选用特点,题目和选材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孩子的思维,孩子们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他的课是一种深度语文,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他没有课件,没有花言巧语,没有激情的场面,一根粉笔,一张嘴。清晰的教学模式,精致的板书和作业设计,简单就是他的教学特色。他就像是一本书,一本韵味无穷的书,一本可以指导我们实践的活书。他的句句名言值得我去细细品味,品成自己的东西。 他在讲授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时,给我的感受颇深。首先他问:哪些现象司空见惯?接着问:什么叫司空见惯?一生读参考书中的注解。 注解写得太多,我们还要用自己的见解。有几个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谈这个成语。司空见惯这个词从哪儿来的?我们要有发问精神。

然后薛老师生动地介绍了司空和刘禹锡的故事,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台下的我们也恍然大悟,是啊,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尝过别人咀嚼过的知识之果就算是掌握了知识,学习就只能浅尝辄止。原来学习不能司空见惯,要学会质疑,追根溯源。 听完薛老师的课我感受很深,薛老师的幽默风趣,讲课时潇洒自如的风格让我佩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一定会努力钻研,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教给学生带得走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3

寓言中的故事是形象地描绘,道理是抽象的概括。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这方面可从四个方面引导。

1、领会寓言里形象的语言。

寓言和其它的文体一样,也是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例如《亡羊补牢》,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后悔”“还不晚”、 “赶快”、 “结结实实”、 “再也没丢过”等这些形象的词语的含义,说明它的作用,从文字中掌握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寓言有明显的比喻性,作家总是把所包含的整个事件当作一个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人物或角色。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经过、事件高潮、结果。我们要利用寓言运用的这种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仿佛看到寓言中的角色,但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不宜再扩充创造。

3、用朗读增强形象的鲜明性。

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寓言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朗读手段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寓言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小故事,所以朗读寓言时应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即可,语调轻松、幽默中带有讽刺意味。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用有感情的朗读去突出狼和小羊的形象,去加强儿童对形象的理解。

4、观察插图深入画面的意境。

寓言故事常常配有插图,寓言作家所创造的插图具有幽默、风趣、童话般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要重视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加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感知狼和小羊的个性特点,狼的声音粗暴、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软弱温驯,从而对小羊产生同情,怜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4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乡村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每期都有一个热门话题,如“今日我们怎样读经典”、“当名家名篇进入教材”、“用声音复活经典”等,对每个话题都有深入地研究,给我许多思想上的启迪,教育教学上的引导和帮助。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问题。“问讯处”这个栏目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如偏旁笔画、语音文字、词语句子、语法修辞、标点符教材教法、常识资料等方面为读者做解答,为我的教学提供方便。如20XX年12期的“问讯处”栏目中,有一位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作文批改中常用哪些修改符号?”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模糊不清,几次问讯其他老师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当我看到xx老师的解答后,一下子感觉很明了了,心中非常感激xx老师,非常感激《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从阅读精品课堂、备课室、案例与反思这些板块,可以为我们打造高效课堂提供有益的帮助。今年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20XX年01期刊。其中“备课室”中的“寒假备课专辑”深受我的喜爱。《燕子》是一篇经典课文,我去年时教过这篇课文,甚至能流利的背下来,可在课堂上的教学却并不尽人意,没能让学生和我一道进入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燕子的活泼机灵、可爱,春天的美好。我读了贺秀丽老师的《一支春天的赞歌》时,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我虽然对《燕子》这一课非常熟悉,但是对文本的解读却不够,造成了教学方法上运用不当。没有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增强课的趣味性,作业设计也不够开放性。我想再次教学这一课时,我的课堂肯定会焕发出以前没有的光彩。

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了“园丁故事”、“封面人物”等,这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徐根容、窦桂梅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感染和滋润着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汲取。

《小学语文教师》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园丁故事动人,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静下心来读《小学语文教师》这本教育杂志,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以《小学语文教师》为导航,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寻到教学的“亮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5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当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语感;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并教会学生进行分类摘录,然后让学生们把的部分词句先进行理解;接着在此基础下再进行背诵,背诵一般通过堂上检查或进行背诵竞赛,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大了,动笔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不再像以往那样“江郎才尽”,学生真的有收获。

从这看来,我觉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形成了什么能力,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例如:我在讲第四册《狼和羊》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对狡猾的狼与老实的老山羊的五次对话的理解和认识像狼这样的坏人是不会跟别人讲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试教时,设计出比较多的问题,想让学生寻着我的步伐去把课文理解,师生一问一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就比较热烈,但其实教学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后来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以及反思了一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发挥教育机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只是限于个别学生来回答,学生没有全部参与课堂的学习当中,没有尝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被我的教案中的问题所局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我再认真地钻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后再一次去上这堂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读书、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况,自己去把课文读懂,自己去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只作适时的点拨、指导,在读懂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有的学生朗诵,有的学生表演动作。这一节课我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真正地体验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6

我今年接手的新生中,有个学生在日记里问:“老师,你为什么不带领我们一句一句地分析课文?我认为你应该说得更仔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它。”这说明学生正在从过去被动接受、被动储存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天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中更为突出。无论是开学时的自我介绍还是课堂上的演讲

应该说,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过去的“应试教育”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培养,但我们仍然觉得有几个缺点:

第一,拼音的教学需要改进,这个问题在最近的学生中已经明显表现出来了。比如总决赛iou,uei,uen先来

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希望小学的语文教学在注重对学生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同时,能进一步加强基础教学,因为只有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7

7月12日、13日,我参加了暑期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教师以鲜活的教学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相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呢?这次培训的专家让我认知道,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儿童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儿童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儿童,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质疑、交流。教师应当让儿童充分思考,给儿童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儿童说。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两天的暑期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8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9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0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1

我在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取得了点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首先,每学期一开始,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训练等方法,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我经常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想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评选小小演讲家、举办辩论会、古诗朗诵会、成语接龙、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能力,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从事十多年语文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2

为期一周的语文录像课以及学科大教研落下了帷幕,经过这一周的学习,老师们收获颇多,最多的感触就是要让孩子学好语文,一定要让孩子爱上语文,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培养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

都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黄金塑造期,如果此时父母过于强调成绩,极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天赋和创造力,但不少家长也犯难,自己当然知道阅读的好处,但奈何不知道如何操作啊!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的需求。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事实上,小学阶段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这种损失到了初中就开始显现出来,很多中学老师都知道一种奇怪现象: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获得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这些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恰恰是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上升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

因此,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容一些,不要过于追求分数的高低。做父母的为了孩子的长久发展和未来更大的成长力量,请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而应该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培养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让孩子受益终生。

在同学们学好语文的道路上,我们希望和家长一起共同努力,塑造孩子们良好的阅读品性,相信他们在我们共同的引导下会走的更稳。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3

随着教材难度的不断加深,班上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一年级时对识字教学的学习,班级学生还可以每天跟着一同学习,在学校有老师的不断复习巩固,回到家中,有家长的辅导,学生的成绩理想;但到三年级时,阅读教学成了语文学习的重点,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掌握其阅读方法,自主学习,并且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但对于基础差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拦路虎”,不愿多读,多想,一次做不到,心灰意冷了,每次回家也是同样的问题,家长的素质不高,无法辅导,就这样导致这些孩子无兴趣学习,长此以往,学习便下沉,从而出现班级的两级分化现象。

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较少,完成任务太难。每一册教材足足十二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语文天地”又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日积月累”“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开卷在益”“金钥匙”,可以这样说,一个语文天地的内容比上三篇主体课文要的时间还要多,学生的“听、说、读、写、练”都在这里呈现。就拿如今来说吧,其他的教材差不多接近尾声了,而我们北师大版的语文还在不停地“追课”。

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的活动得不到落实。在新教材中安排着许多活动,如“到附近的工厂去参观了解环境”,“到爸爸或是亲人上班的地方看看上班时间表,了解他们的工作的情况”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许多。学生不亲自去活动,就没有把活动得到落实,让学生此时练习说话,就无从说起。

考试类型多样,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成绩不理想。在课堂中,我们努力传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书本中“死”的知识化作“活”的运用,书本上的掌握了,但每次检测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也许是学生的能力有限,传统高分的影响,导致学生成绩不好,受到家长的责备和不理解,因而老师也觉得压力过大,有时感到无从施教。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新课改毕竟是一个新的话题,它总有一个运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避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我想,即使困难重重,我总会勇敢地去面对,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4

我学习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后,使我受益匪浅。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三疑三探”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三疑三探”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从课堂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争取让“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融入每节课。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1、设疑自探: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2、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因此这个教学模式也被概括为:“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通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和探讨,我知道了如何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一、创新型的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富有创新型的教师,心中不该只想着学生的分数,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应更多地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着想,因此创新性的教师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能力,培养方法之中,变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为培养能力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2、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学形式,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自然社会。

3、变教条式,灌注式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二、创新性的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没有主体性和自觉性,就不能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关系,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主体作用。

1、教学中要给与学生的积极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手段,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如采用“解疑合探”的这一模式教学,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二是讨论。三是讲解。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时,有些教师会不自觉的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这是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要学习西峡县探索了多年的“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首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品德。

3、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些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是完全能够解决的,因此教师在课堂和课后都应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三讲三不讲”。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学习,思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总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以培养学生的设疑探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巧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敢于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把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变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最大限度地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也是同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脉相通的。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5

感悟“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新课改以来,我也尝试了不少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实践运用,我觉得推行的“三疑三探”教学方法与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吻合。

一、“三疑三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疑三探”分为四步:1设疑自探、2解疑自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照这四个步骤,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质疑解探,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归纳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三疑三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生怕漏掉一个地方,是填鸭式的教学,至于学生能否活学活用,不可而知。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到了启发、诱导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独立自学探究尝试解答问题,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老师说得少了,学生说得多了,做得多了。

三、“三疑三探”提升了学生能力,促进了学生习惯的养成。

我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学习提问、解答。虽然刚开始学生无所适从,通过引导学生慢慢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自探,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锻炼了特们的能力;通过合作解疑,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质疑再探深化了知识和能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拓展把语文和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感悟到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他让学生在语文中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更适应于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我乡、我校的契合度很高,拥有良好的发展土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结合班情灵活运用该模式,为学生思想的解放装上一对“自学”“会学”的翅膀,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教给学生必要的诵读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力。

通过学习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学教研室教师刘占泉的专题讲座《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技能与策略》,我获益匪浅。以前,我对“朗读”“美读”“诵读”“吟诵”这四个概念的.理解和界定不够准确。通过刘老师的讲授,我不仅分辨清了“朗读”“美读”“诵读”“吟诵”的概念,而且进一步明确了诵读技能的训练路径,即从“吟”古诗到“诵”古诗,再从读古诗到读古文,最后从诵读古诗文到美读白话作品。同时,我也体会到了诵读技能的三个用途,一是用于备课,二是用于堂上示范,三是用于创设“诵读课”。刘老师在讲座中给我们深刻阐述了诵读教学中要处理好的五种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疾读与缓读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平实地朗读与美读的关系,三是处理好范读与点拨的关系,四是处理好诵读与涵咏的关系,五是处理好诵读的扎实与灵动的关系。

通过学习,我深刻明白了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后,我将在克服学生诵读过程中存在的弊病以及出现的问题的同时,自己也得加强诵读基本功的训练。因为,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也只有教师的诵读水平提高了,才能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才会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7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民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会学生,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二、具体事中,悟出“真情”。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三、加强课外积累,扩充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四、评价作文与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尝试成功,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就像“渔”与“鱼”。而评价就像“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这样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对文章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与小作者本人产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闪光点大大地欣赏一番……什么“你的妈妈真是位慈爱、勤劳、严谨的好妈妈,我也同样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评价使学生“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这种想获得精神愉悦的愿望和动机,何愁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呢?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8

本学期,我担任万里小学五年级(2)班的语文教学。任教一学期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上课时我充分体现了这种学习方式。如上课时的小组内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让集体来解决;小组合作,让学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

另外,在课堂上也特别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较差,比如说常写错别字,写文章病句多,表达不清晰等等。本学期我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再如对生字的教学方法多样,有比较法,有重点突破法,有归类法等等。总之是想办法让学生记住易错的字。在整个过程中都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研究。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指导学生朗读不到位。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缺乏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时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设计。通过这学期的教学后,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

1、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课文朗读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应该要有朗读技巧运用的问题,比如说逻辑重音的处理等。学生对重音的处理也是五花八门。而我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默认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势必得不到提高。

2、缺乏示范。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的示范往往收效很快。但是在课堂上我经常忽视了这点,几乎没有示范读,学生自然收效甚微了。

二、指导学生写作不理想。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用新方式表达新思想。它要求老师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起作文来就难免空泛。细致的观察带来了学生具体的描写,不同角度的观察产生了不同的形象创造。想象是由当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过程。它是探索和创造的一把重要钥匙,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联想开始的。联想对排除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提高中作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与他们的联想能力薄弱有一定关系。从多角度有体裁上的、内容上的、主题上的。许多事实证明,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教学是艺术,反思是为了明天,是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下个学期,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继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继续新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相长,乐此不疲。其具体打算是:

1、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4、很好的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9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

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0

20xx年9月~20xx年10月,学校组织我们今年新进校的老师听课,真的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么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有幸聆听了实小陈耀玉、宋凤珠和汤淑兰老师的课,收获颇多,感受颇多。

名师不愧为名师,听她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陈耀玉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她们那扎实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我叹服。宋老师的课堂常规抓得很好,学生上课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课,积极地回答问题,让我明白了一日常规的重要性。而汤老师的《荷花》更是让人赏心悦目,制作的课件非常美,并以优美的音乐贯穿始终,以诗句概括全文,让学生沉浸在荷花的美之中。如果能让学生也跟随着荷花一起动起来,我相信不仅荷花是一幅活的画,连教室里的孩子们也是一幅活的画,不是吗?

赞叹、称颂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①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以上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是非常重要的。②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她们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③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她们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她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1

我们小学教师工作者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是维系着总个民族兴衰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有着鲜活的人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作为教师,要想生产出的“产品”能顺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想我们的产品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很强的应变能力。回看这些年来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与学生们一起生活,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走过来的,有苦也有乐。我付出了青春,收获了一片蓝天,感受甚多,特此做个小结。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一个人能积极地去完成一项任务的情感态度,这是能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兴趣是的老师。小学生年龄都还比较小,情绪稳定性较差,持续关注力不稳定,注意力相当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有了渴求的欲望,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很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

一、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师道尊严是传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真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里,与孩子谈学习,谈生活,谈为人,谈处事,谈天文,说地理,谈理想,谈现实……无所不谈,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师生之间达到了快乐同享,忧愁共担,心心相惜,心相通,情相同。学生这时充分地信赖老师了,真正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师生的和谐关系为教学铺平了道路,何愁孩子们不乐学呢?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给孩子以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有机会取得成功。如果我们老师帮助他们取得了成绩,哪怕是一丁点儿成绩,并给以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支持,这就使他们转苦为乐,这时就是他们学习转变的开始。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我深有体会的是教学评价的好与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直接影响。评价得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犹如一马平川,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下一个知识点;评价如果不得体,肯定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失去信心,甚至乱了阵脚,混乱了思维,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都会产生怀疑,这就成了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教学中,我一般都避免直接的否定评价,尽量采取得体、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回答正确时,我及时加以鼓励,如竖起大拇指“你真棒”或者打个“OK”手势,甚至发动全班的掌声鼓励;思维受阻时,我马上进行启发引导,如“你再想一想?能否说得更完美些。”“很好!你虽说回答得不够准确,可是你已经动脑了,下次努力”“请哪个同学来帮帮他”等语言激励,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反映问题较慢的学生,我在在课堂上总是把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就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呆板,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昏头转向,这种满堂灌的机械教学,致使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氛围沉闷,课堂成了教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方法是多样的,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肤浅地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提高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五年级学生还有很多学生老是把“武”字最后一笔加一撇。教学中,我抓住高年级学生理性形象的思维特征,我想大家发问“水浒英雄武松的成名之举是什么?”学生们齐刷刷地回答“他赤手空拳在景阳冈打死一只大老虎。”我追问“如果武松当时带了大刀劈死老虎算英雄吗?”“肯定算不上”“你们把‘武’字加一撇就是相当于给武松配了大刀,你们还会加吗?”孩子哈哈大笑说“老师,这个字我们不会再写错的!”这一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比较长,内容也比较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品读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曲直,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更好地受到思想、人品的教育。如我在教《钓鱼的启示》时,我创设了两个情境:一个小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由于老师的疏忽,多给了她5分;一个孩子在商店里买东西,售货员阿姨多找给他3元钱。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们就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那么做?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展开了讨论,都踊跃地说出自己心中的话。这样一来既张扬了个性,又达到了共性——是与非的评判标准(道德底线)。这个时候,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更是给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三)提高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不要拘泥于机械地抄写或呆板的背诵,要科学灵活,少而精。可写、可读、可看、可画、可操作、可玩耍,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我设计作业的原则是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比如,我在教学《鲸》一文后,我布置两道作业:

1、让学生画画鲸睡觉的样子。

2、用自己的口吻向大家介绍鲸。再比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后,让大家学习使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从你身边的事物或者人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的作业对孩子们来说,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没有固定答案的作业才能更精准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才是学生真实的情感的再现。学生也不被作业所累,从而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了。

作为语文课堂,兴趣才是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学生用心情去感受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感受到老师的快乐,感受到课堂的快乐,共同谱写师生和谐曲。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2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3

现将我进入小学以来学习语文的一些方法总结如百下:

一、上课认真听讲:上课时,我们的思维要与老师同步。认真做好笔记。

二、温习与预习:下课或放学后,把上课做的笔记拿出来多加巩固。顺便预习下将要学习的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子划出来,作为上课听的重点。

三、背诵:语文最重要的是靠记忆,背诵的重点就是老师上课划出来的重要词、句和文言文。

四、课外阅读和摘抄:在考试中,作文是一度项占分最多的题。作文的分数直接关系到总分的高低,所以增加阅读量,摘抄量是很重要的。

五、考试技巧:我们在答卷时,尽量要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会相应地得到一些回印象分。看题一定要仔细,做完后尽量留时间检查一遍,千万不要马虎!

总之,语文学习注重平时的积累,要多读多写多记。其次,要抽时间多与老师交流。老师会帮助你一起发现你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一些适答当的建议,以便自己更好的改正从而取得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4

过去,由于受到传统落后教育方式的影响,过分强调小学生对学习的接受与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小学生发现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因此,要想改变过去那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就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这实际就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与基本要求。其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认真进行探究式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一般而言,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且可以找到不断探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与方法,并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能力、情感及态度等各方面的发展进步。其中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最为重要与关键。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新奇愉快的精神体验,更是一种富于创造的脑力劳动。笔者在分析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在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期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过去,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中,一般都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基本上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且很难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关系。新课改的推行,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与互动的良好关系。这在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能力方面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以及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习阶段,都具体列出了阶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合理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己生活中的语文资源,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着力拓展语文教学渠道,培养学生在观察、思考、实践中认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比如在教学《创办班级图书角》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活动,组织、动员和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努力为创办班级图书角献计献策;也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轮流管理,分工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究怎样管理好班级的图书角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调动全班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因为多媒体比较直观和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在学生中组织建立一些课外活动以及学习兴趣小组,积极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也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来验证等。

四、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真正具有探究的思想和意识,我们首先要激发起他们探究的浓厚兴趣。一般而言,小学生对一切知识都充满着新奇感,其求知欲望都比较强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征,积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思考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引导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鼓励和相信学生一定会与语文成为好朋友。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和语文教材里的小朋友一样,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和提问,而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教师应当适当地给予鼓励,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意识与兴趣。

五、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探究意识主要来自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两方面,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去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比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们大笑”这个线索,让学生自己思考“鲁迅的鼻子是碰扁的吗?”“人们笑什么、为什么笑?”等问题。如果学生仍然探讨不出结果,教师就应当及时为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四周黑洞洞原来是指社会的黑暗,碰壁是指同反动派斗争所受的挫折、迫害,进而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六、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善于和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的精神,这样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比如在《穷人》一文教学过程中,对桑娜是否应抱回孩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把全班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代表不同意见的双方进行讨论和辩论,鼓励学生认真探索,充分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和意见,进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及内容。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学生必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探究能力。对此,我们教师要勇于担负起责任,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发挥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着力推行探究式教学,不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5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开学初,我浏览了下新书,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九寨沟》前,我让孩子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水乡的资料。而在上课时,不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将近一学期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积极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前,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课上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组内每一成员都能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单项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6

王琴玉老师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老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不够,教室、办公室基本不见老师的笑容。建议学校多与老师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提升老师的职业幸福感。

2.教学上缺乏新的招数,对于改善课堂效果,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基本没有,抱怨情绪比较重。建议学校骨干教师多上示范课、研讨课,引领语文组的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3.阅读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基本无招,无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交流的方式进行,只能走过场,再回到原有的道路上进行文本讲解与分析,无法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导致课时不够,师生忙碌,不堪重负。

4.除阅读课之外的其他课型,基本不敢尝试,如作文课,单元练习课、课外阅读课等,因为受现有框架的限制及教师自身尝试不够,而导致这几种课型或者不上,或者按老套路走走。这样的做法,将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议学校开展阅读课之外的课型研究,避免这些重要课型教学旁落。

5.学生的书写普遍潦草不规范。一是因为作业量过大,二是因为老师缺乏指导写字的策略。建议一、设立写字课或书法课,二、教研组活动开展写字指导专项研究,三、减少书面作业量,学教案、《同步练习册》中练习全批全改,《新课程学习指导》中的练习选做选改,当作复习资料选用。也可以将《同步练习》中的部分练习直接作为学教案中的练习,既减少重复训练,也能保证训练的质量。

语文是读出来的,不是做题做出来的。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爱上语文,爱上阅读。让学科本身的魅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大奖赏,才是健康的语文教学。建议学校加大师生阅读的力度,增加关于课外阅读的研究与实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7

XX年3月10——11日,我参加了石家庄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不但观摩了三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三位老师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薛法根老师讲的一节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次薛法根老师执教的课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关注学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来回品读,深入思考,孩子自己提出议论文论据的选用特点,题目和选材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孩子的思维,孩子们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他的课是一种深度语文,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他没有课件,没有花言巧语,没有激情的场面,一根粉笔,一张嘴。清晰的教学模式,精致的板书和作业设计,简单就是他的教学特色。他就像是一本书,一本韵味无穷的书,一本可以指导我们实践的活书。他的句句名言值得我去细细品味,品成自己的.东西。他在讲授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时,给我的感受颇深。首先他问:哪些现象司空见惯?接着问:什么叫司空见惯?一生读参考书中的注解。注解写得太多,我们还要用自己的见解。有几个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谈这个成语。司空见惯这个词从哪儿来的?我们要有发问精神。

然后薛老师生动地介绍了司空和刘禹锡的故事,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台下的我们也恍然大悟,是啊,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尝过别人咀嚼过的知识之果就算是掌握了知识,学习就只能浅尝辄止。原来学习不能司空见惯,要学会质疑,追根溯源。听完薛老师的课我感受很深,薛老师的幽默风趣,讲课时潇洒自如的风格让我佩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一定会努力钻研,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教给学生带得走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8

我在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取得了点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首先,每学期一开始,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训练等方法,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我经常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想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评选小小演讲家、举办辩论会、古诗朗诵会、成语接龙、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能力,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从事十多年语文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9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吧,经验说不上,只是有几点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教学理念方面: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所配备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应该视情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0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学理论中的精彩一笔,陶先生认为"做"就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只有采用"做"这样的实践环节才能让"教"与"学"合一。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重要的其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即要让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做"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语文的规律。可以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具体的"做",将教师"教"授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与学生在应用中"学"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整合为一种综合的教学活动。

首先,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语文活动,紧密结合语文教材的各种"做"的活动应当是语文综合活动的基本内容。其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文活动,各学科与语文相关的"做"的活动都应该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再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语文综合活动,各种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做"的活动,也应该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下面谈一谈以"做"为中心进行三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紧扣教材"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首次出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全新的内容,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却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往往问题意识淡薄,他们还不太会主动引发问题进行思考。因此教师首先要紧扣教材,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各种"做"的活动,缩短学生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对于活动内容的高度关注,以此来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的途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可以紧扣每一篇课文展开 1。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陶行知先生指出,唤起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学科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直觉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安排一些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如在《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掩耳盗铃》等多篇课文的教学中进行课本剧表演,在《西湖》、《东方明珠》等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比绝招"、"小导游"表演等。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熔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气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情趣。

2。紧扣课文内容的制作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头脑。紧扣课文内容进行各种有趣的制作活动既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三年级课文中有不少制作活动的切入点,如学习《槐乡五月》一课后,可引导学生编写一篇"咱们可爱故乡"习作等。在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想像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紧扣课文内容的拓展活动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的课文,不是以传统一篇一篇"课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组一组课文的形式出现的。一组课文一个主题气将一篇篇课文融合在一起,根据这样的编排特点,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内容除了可以紧扣一篇课文"做",也可以紧扣一组课文的主题进行设计,拓展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二、整合教材"做",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关联点,设计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后的活动不仅在数量上添砖加瓦,而且在质量上高屋建领,极大地丰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三、联系生活"做",激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陶先生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他极力主张把学生从学校这个"鸟笼"中放飞到大自然中去自由朝翔,到生活的大风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礼。的确,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选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环保主题的课文。为了从小搞羌学生的环保意谅,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安排了主题为"关心周围的环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先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共同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想一想开展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小组进行了细心的观察和记录:"称了称家里每天产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吨水"。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劲头十足,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1

俗话说的好:一只手伸出来,五个手指总有长短。在我们教学对象中也总有各方面比较优秀的的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也都是父母的期盼,祖国的希望,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生涯中,曾经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转化“后进生”,而忽略了中等生,更放过了先进生的进一步的发展。要知道水涨才能船高,如果一个集体整体水平不高,那个体就不会有一个太突出的表现。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实施适合不同档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谈一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一、课前预习分层——激活思维,展现个性

每教一次新课,我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作不同的课前学习准备。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自学后,试着向课外发展,可以去查查有关资料,中等生则要求他们能理解课文,考虑预习上和课文后的一些问题,如有时间和兴趣的则可以去查有关资料;而后等生仅要求他们能初读课文几遍,稍加了解课文内容。

二、课堂教学分层——尊重差异,表现个性

1、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编排上一般都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解到综合的。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时,就应特别注意“了解”“掌握”“欣赏”“理解”“拓展”等用语的不同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在确定三维目标时,也应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力争较高目标。

2、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前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适合什么样的教法,找到差别,才能把握知识的难易度,做到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3、教学过程应坚持面向中等,兼顾优差生的原则。三维目标中分别有深浅之分,对较难的内容让优生去解决,较易的问题留给后进生。例如一年级语文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课后我给设计了三个练习小题,“朗读课文,读一读,说说下面偏旁的名称,写笔顺”,可要求中下生做,“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他以后会怎么做?”可要求中上生做,“续编故事”要求愿意做的做。

三、课外辅导分层——着眼差异,培养个性

1、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主要面对中等生,以巩固学习目标为目的,针对课堂上大多数同学感到困难的重难点问题,仔细加以解决。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分别给他们“吃小灶”。例读读背背古代诗歌,要求优生不仅理解诗意,而且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要求后进生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诵是基础。

2、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个别点拨、个别启发和个别纠正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在课后及时解决。

四、作业设计分层——唤起热情,张扬个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教力的发展必将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体现分层施教,让低、中、高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宽松的作业氛围中积极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如我在教学《春笋》一课,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A抄写词语

B摘录文中描写春笋的句子。 C你还搜集哪些描写春天的语句。 D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春天的五彩图。

E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的情景,给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你也来模仿小作者,一起来说说春天的景物吧。

[以上作业学生选两题完成] A类作业着力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传统的作业形式偏重学生的反复抄写,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地照抄,既简单又乏味。在做这一类作业时,我做了小小的改革,生字的抄写仍然只抄3遍,第一遍我让学生按音序排列抄写,第二遍让学生按间架结构进行分类抄写,第三遍则让学生按部首分类抄写。这样,学生在抄写过程中要动手更要动脑,既改变了书写的机械性、单调性,又掌握了生字的写法,还培养了归纳能力。

B类作业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积累语言材料能力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打下基础,而这些积累的语言内化、运用我们追求的更高境界,通过积累、想象、体味、感受优美词句,把它们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并随时运用于生活中,进行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这样,积累和语言文字就会如一泓清泉淌在学生的心田,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C类开放式的作业,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实”,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完成这项作业,学生必须自己去搜集、诵读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将语文教学的空间延伸到课外,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吸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D类作业是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春天的图,学生兴趣浓厚,因为他们乐于画画。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形象的图画的过程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图画好后,也就把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表现出来了。

E类作文是把阅读和表达融为一体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

总之,无论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切忌一刀切。否则,优等生觉得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信心。只有得法、得体和得力的练习才能唤起并强化已学知识,诱发追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期待分层——成全梦想,体现个性

事实上,由于种种的原应,我们的学生不可能都会朝着父母老师所期待的方向走去。不过,世上的路有很多条,只要好好走,每个人都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像我们班的赵鹏同学,他是个在各方面都反应迟钝的学生。可是他迷上了美术,表现力还不错,他的梦想是将来要考上美术学校,还要开个人画展呢。对于他,除了要求他做好一些基本的功课外,我尽量寻找机会让他在美术上有更大的锻炼机会,比如:和美术老师联系,多多培养他,有机会的话,让他的作品也能发表。

六、评价分层——增强信心,塑造个性

对于不同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要求。其实,只要学生有所进步,我们都可以以一种鼓舞的姿势去评价他们。再也不能象传统的评价方法那样,全体学生目标一致,每个人都要向100分去努力。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于那些从未体验过成功的孩子,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部分的成功是整体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创造时机,为他们取得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进行分层评价,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学习向更高一层迈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差异教学时,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激励性评价,主要适用于C层学生。由于C层起点较低,且以教师指导为主,因此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大增,所以教师主要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如“有进步”“下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等;这样教师亲切的话语一定能激发学生好学的情感。

②参与性评价,主要可以让B层及A层的学生参与。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相信他们的,从而以这种信任感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动态性评价,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这种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目光来看待学生,当暂差生有了一点进步时教师一定要及时表扬;当优等生得到高分时,教师应激发学生争取越学越好,越想越聪明,以教师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持续发展。通过这一学年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努力通过各种方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点。给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让其有能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2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3

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学改革,应市教育局在全市高中全面推行河南西峡市的“三疑三探”教学法的要求,我们一行4人于20xx年10月10日——20xx年10月18日赴河南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学习“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亲身体验这种教学方法的操作流程和实际效果,领会到该教学方法的优点。

到了西峡,我才了解到了关于西峡第一高级中学的一些历史,该校跟我们盐中一样,地理位置不占优势。20xx年以前,该校的教学质量连年在南阳市排名靠后,经常是市教育局点名批评的对象。20xx年学校实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后,初步改革教学环节,并在全市中小学推行,改善了学生学习难的问题,学校教学质量大大提升。学校不仅摘掉了教学落后的帽子,还让学校在全国闻名遐迩,成为高考名校。我也终于明白我校领导让我们深入“三疑三探”教学课堂的良苦用心,适当的改革也许会让我们盐中向“教师高质量教学,学生高质量学习“改变。

走到西峡第一高级中学校外,映入眼帘的是该校20xx年高考考入重点大学学生的照片,把整个校园的外围墙面都铺满了。走进西峡一高,我感觉学校整体学习气氛比较好,到处都激励学生学习的标语“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型人才”、“全世界都在等你成功的消息”“如果要挖井,一定要挖到水为止”……,每个班级的文化建设也很好,“班级简介”“追梦未来”“教改之窗”“学习园地”……,还有学校每次统考月考学习功勋榜都张贴在教学楼墙面上,很有激励学生“永争第一”感觉。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在西峡一高学习参观了3天,我总共听了11节课:7节新授课,1节试卷讲评课,1节复习课,2节随堂听,让我更加了解“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面就是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认识: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老师把握整个课堂流程,这种教学法看似老师讲的少了,其实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要求更高,老师也要有很强的应对突发事件和学生偏难怪问题的能力,以确保课程高效的完成。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的授课步骤可以体现为:1、老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大多都是老师多媒体展示问题情境);2、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找出本节课要学习和重点掌握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组合探(小组全部学生站立起来发挥小组智慧,补充自主探究的遗漏); 4、学生展示和评价(小组代表展示探究问题的答案,其他小组根据评分标准打分评价并补充);5、再质疑(评价不足的地方,还需要补充扩展的地方,还有的疑问); 6、拓展运用(高考题,学生自主编题,变题);7、学生总结评价课程结束。

西峡第一高级中学根据高中上课类型,针对课堂教学研究出了新授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习题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试卷评讲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复习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

新授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

1、设疑自探(10—15分钟),教师设定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老师直接提出问题,学生独立自探。

2、解疑合探(17分钟),围绕自探提纲,发挥小组智慧,对自探中的难点进行探讨整理并达成共识,来使用多媒体展示出展示小组和相应的评价小组,由规定小组完成展示(板书展示和口头展示),再由评价小组打分并强调关键点和其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老师在奖分榜上及时给评价人记分,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同学可双倍加分。

3、质疑再探(5分钟),学生针对展示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争相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或错误直接由老师回答。

4、运用拓展(7—13分钟),引导学生编题或老师拓展出高考题,学生争先抢答,最后由学科班长总结评价,确定展示之星、评价之星、质疑之星、得分最高的小组和需要努力的小组。

因为我此次参观学习听得大多都是新授课,所以对“三疑三探“新授课还是有很深的体会,首先可以感受到学生在此中教学模式下学习的热情都很高,对新知识的探究具有积极主动性,而且该校学生认为这样学习很有趣,有趣的学习才是学生学好的前提。再者,就听得几节课而言,我感觉高一学生在展示、评价、抢答环节没有高二高三的的学生表现好,所以高一的老师都在适当的提醒和训练学生“三疑三探“各个环节的应答模式。最后,我感觉学生通过这种新授课模式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小组学习和探究让学生有什么问题在小组内及时解决,没有学习负担。我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让他们有趣的学,也让老师走出了”满堂灌”、学生“学习难”的困惑,也让传统的教学模式走上改革之路。习题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1、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4分钟)。 2、学生编题和练习(24分钟)。3、老师出示高考题,与学生自编题作比较(6分钟)。 4、教师出示变式习题给学生解决(8分钟)5、总结与评价(3分钟)。

虽然这次西峡一高之行我没能听到习题课的这种教学模式,但从我听到的其他课中感觉到了这种习题课肯定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脑能力,在新授课时学生基础知识把握得好,有些学生能很快的编出题,并说明编题意图,以及并出题所考知识点的透彻分析,真是让学生用心用脑的去学习和运用知识了。试卷讲评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1、设疑自探(6分钟);2、合探、质疑和拓展(37分钟); 3、小结(3分钟)。

试卷讲评课时老师会分析考试的总体情况,让学生总结在本次考试时的优缺点,然后老师根据考试展示出试卷要质疑解答的题号,并让学生再充分审题,学生解答疑惑,说明并解答出该题的考点,错误点。然后老师再进行变式训练。听了这节课后,这让我想起了我教的平行班的学生,他们考完试有些同学知道答案后,只在试卷上标上正确答案就完事,没有用心、用时去想自己为什么错,错在哪里:知识点没把握好?审题出错?马虎?还是自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好?平行班学生学习很少有主动性,基本都是被动的,学各科知识结构也都是混乱的。所以真的应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入手,学生想学了主动学了他才能很好地把握知识,才会运用,学校的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复习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1、设疑自探(5分钟);2、合探质疑和拓展(38分钟); 3、小结(2分钟)。

学生能很快的整理出复习内容,并运用知识做典例题,或学生自主编题考其他同学,或老师出示高考题进行小组合探并抢答,这里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他们有趣的学习,并在学习中体会自己的优越感。

总之,不管是新授课,讲评课,习题课,复习课,用”三疑三探’教学法上课是把课堂大胆的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趣的学习,自主的学习,合作的学习,学生长期受“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影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模式和思维模式,不仅会做题,还能说出题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的自学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当然学习起来轻松快乐,没负担。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4

在漫长的暑假里,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认真研读了《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还没有理解语文的本质,不确定教学重点在哪里;二是我希望成为一个让学生热爱语文的语文老师。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语文老师,我内心忐忑不安,既有害怕,又有欣喜,感受复杂多样。经过一年的教学经验,我渐渐进入了自己的教材,但每次上课总有太多的混乱,总觉得目标不够明确,课堂效率也被暂时抛在一旁。我陷入了困境,不知道应该如何上好语文课。

直到我拿到《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这本书,我就沉浸其中,捧着一杯茶,在书房里贪婪地读了好几天。渐渐地,我的思路清晰了。原来语文教学每一个环节都是智慧的体现,语文课堂就是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肯定、展示自我成功的舞台。只有我们另谋出路,让每个学生感觉独特而杰出。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以听、说、读、写为基础的语文精髓,我的语文课堂也必须时时刻刻注重促进学生在这四个方面的提高。简言之,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音识别力、语义理解力、话语评估力,以及加强视觉和手势等手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要正确完成阅读与写作活动。这包括识字、理解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在学习语文方面,兴趣非常重要,语文水平的提高必须需要时间的积累,没有一朝一夕之功。因此,首先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必须创造条件,构建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为了引起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解决精神食粮不足和糟糕的`语文学习环境,学校应有一定数量的藏书,特别是中外文学经典(古代和现代),应有必要的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还应该订购一些报刊杂志,提供一些适合学生阅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要注意引导和示范,将精彩内容介绍给学生,以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我相信“开卷有益”是一个真理,每当我“开卷”时,总是能够获得一些收获,这就是激励我不断学习的动力所在。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5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6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是那种较为下死功夫的学生,虽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绩,但一直很辛苦。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个同学,他整天都喜欢出去玩,在校园里、操场上经常都能看到他玩乐的身影,但每次考试,他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让我羡慕得不得了。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老师,我就一直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有个轻松愉快的童年的同时,又能够拥有好的成绩呢?

一次在无意中看到一篇名为“玩出来的好成绩”的文章时,我的心里不禁为之一触动,是呀,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玩出好成绩,那该有多好呀。

细心地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编成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课间,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玩各种游戏,和学生打成一片,因此,他的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想,我也可以把游戏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反过来又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这种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心,使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语文课中有许多需要背诵的词语、段落,让孩子们机械地背诵孩子们没有兴趣,背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效率不高。我经常在班里不定时地举行“小组火车赛”的游戏,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每次竞赛每一小组都要有三个同学接受考验,第一个同学是小组推荐的,第二个同学是老师随机指定的,第三个同学是别的小组指定的,每次胜出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个星星,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这样,孩子们每次在游戏举行之前都会特别认真地背诵,不但背诵的积极性很高,效率也很高。

我发现,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心情是放松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通过创设情境、游戏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引起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我们的孩子在玩中提高成绩。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7

本学期,我担任万里小学五年级(2)班的语文教学。任教一学期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上课时我充分体现了这种学习方式。如上课时的小组内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让集体来解决;小组合作,让学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

另外,在课堂上也特别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较差,比如说常写错别字,写文章病句多,表达不清晰等等。本学期我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再如对生字的教学方法多样,有比较法,有重点突破法,有归类法等等。总之是想办法让学生记住易错的字。在整个过程中都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研究。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指导学生朗读不到位。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缺乏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时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设计。通过这学期的教学后,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

1、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课文朗读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应该要有朗读技巧运用的问题,比如说逻辑重音的处理等。学生对重音的处理也是五花八门。而我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默认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势必得不到提高。

2、缺乏示范。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的示范往往收效很快。但是在课堂上我经常忽视了这点,几乎没有示范读,学生自然收效甚微了。

二、指导学生写作不理想。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用新方式表达新思想。它要求老师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起作文来就难免空泛。细致的观察带来了学生具体的描写,不同角度的观察产生了不同的形象创造。想象是由当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过程。它是探索和创造的一把重要钥匙,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联想开始的。联想对排除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提高中作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与他们的联想能力薄弱有一定关系。从多角度有体裁上的、内容上的、主题上的。许多事实证明,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教学是艺术,反思是为了明天,是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下个学期,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继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继续新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相长,乐此不疲。其具体打算是:

1、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4、很好的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8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9

现将我进入小学以来学习语文的一些方法总结如百下:

一、上课认真听讲:上课时,我们的思维要与老师同步。认真做好笔记。

二、温习与预习:下课或放学后,把上课做的笔记拿出来多加巩固。顺便预习下将要学习的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子划出来,作为上课听的重点。

三、背诵:语文最重要的是靠记忆,背诵的重点就是老师上课划出来的重要词、句和文言文。

四、课外阅读和摘抄:在考试中,作文是一度项占分最多的题。作文的分数直接关系到总分的高低,所以增加阅读量,摘抄量是很重要的。

五、考试技巧:我们在答卷时,尽量要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会相应地得到一些回印象分。看题一定要仔细,做完后尽量留时间检查一遍,千万不要马虎!

总之,语文学习注重平时的积累,要多读多写多记。其次,要抽时间多与老师交流。老师会帮助你一起发现你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一些适答当的建议,以便自己更好的改正从而取得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50

通过学习使我收获颇深,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有了新的理解。传统的语文教学,老师在前面侃侃而谈,学生却无精打采听不进去,是老师讲得不好吗?不是,而是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太少,他们觉得无所事事。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而学生却学到了很少的知识。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这些老师在讲课中,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去主动地参与,放手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速度很快,知识掌握也不错。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学生的主动性很高。有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给我们说明了应该让孩子们多读书。因此,上语文课最主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多读书,有感情地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大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就应该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语文课堂形式多样化,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特别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大量的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虽然是短短的学习,但是我的收获却很大,相信对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会有很大帮助。我打算将所学到的,今后应用到教学当中去,提高自己和学生的语文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51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当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语感;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并教会学生进行分类摘录,然后让学生们把精选的部分词句先进行理解;接着在此基础下再进行背诵,背诵一般通过堂上检查或进行背诵竞赛,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大了,动笔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不再像以往那样“江郎才尽”,学生真的有收获。

从这看来,我觉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形成了什么能力,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例如:我在讲第四册《狼和羊》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对狡猾的狼与老实的老山羊的五次对话的理解和认识像狼这样的坏人是不会跟别人讲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试教时,设计出比较多的问题,想让学生寻着我的步伐去把课文理解,师生一问一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就比较热烈,但其实教学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后来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以及反思了一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发挥教育机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只是限于个别学生来回答,学生没有全部参与课堂的学习当中,没有尝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被我的教案中的问题所局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我再认真地钻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后再一次去上这堂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读书、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况,自己去把课文读懂,自己去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只作适时的点拨、指导,在读懂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有的学生朗诵,有的学生表演动作。这一节课我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真正地体验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52

10月09日,我到益民实验双语学校参加了“执教下乡”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听了两位优秀老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

第一节是诸葛平老师的《我是什么》,第二节是王恒英老师的《落花生》,会后,又聆听了徐主任精彩的评课,听后收获颇多。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情境教学是诸葛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上课伊始,诸葛老师首先和学生们一起看孙悟空的图片,通过我们所熟知的孙悟空能够七十二变,然后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水也可以千变万化。

王老师的课有很多的优点,首先利用预习单让同学们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尽量发散思维,多思考些问题,学会怎样学习。其次,让学生详略得当的阅读课文,把握各段落的意思,不但要体会落花生的品质,更要理解我们做人也要有落花生一样的品质。

第一, 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导入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为什么每位做课的老师都充分为她的课做准备,但却产生不同的效果呢?我觉得还是在导入这一环节有所不同。课程导入好的老师,能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互动效果也很好。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点: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和活动设计,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不仅能引人入胜,而且能发人深思。而不太成功的教师则恰好相好。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兴趣,觉得英语课有趣,减少焦虑和恐惧心理,重塑自信。

第三、不断改进教态、锤炼语言。我所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听讲,那么我的教态、我的语言就要要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要不断改进教态、锤炼语言,用简洁、准确、清晰的话语把问题讲清楚。

第四, 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 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 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 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第五,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特别是名师们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名师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教师,和这些优秀的教师相比,我的不足之处甚多,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自我,吸取老教师优良教学方法,及时总结自我经验及缺点,善于反思、总结并逐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53

我在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取得了点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首先,每学期一开始,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训练等方法,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我经常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想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评选小小演讲家、举办辩论会、古诗朗诵会、成语接龙、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能力,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从事十多年语文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54

随着教材难度的不断加深,班上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一年级时对识字教学的学习,班级学生还可以每天跟着一同学习,在学校有老师的不断复习巩固,回到家中,有家长的辅导,学生的成绩理想;但到三年级时,阅读教学成了语文学习的重点,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掌握其阅读方法,自主学习,并且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但对于基础差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拦路虎”,不愿多读,多想,一次做不到,心灰意冷了,每次回家也是同样的问题,家长的素质不高,无法辅导,就这样导致这些孩子无兴趣学习,长此以往,学习便下沉,从而出现班级的两级分化现象。

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较少,完成任务太难。每一册教材足足十二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语文天地”又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日积月累”“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开卷在益”“金钥匙”,可以这样说,一个语文天地的内容比上三篇主体课文要的时间还要多,学生的“听、说、读、写、练”都在这里呈现。就拿如今来说吧,其他的教材差不多接近尾声了,而我们北师大版的语文还在不停地“追课”。

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的活动得不到落实。在新教材中安排着许多活动,如“到附近的工厂去参观了解环境”,“到爸爸或是亲人上班的地方看看上班时间表,了解他们的工作的情况”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许多。学生不亲自去活动,就没有把活动得到落实,让学生此时练习说话,就无从说起。

考试类型多样,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成绩不理想。在课堂中,我们努力传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书本中“死”的知识化作“活”的运用,书本上的掌握了,但每次检测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也许是学生的能力有限,传统高分的影响,导致学生成绩不好,受到家长的责备和不理解,因而老师也觉得压力过大,有时感到无从施教。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新课改毕竟是一个新的话题,它总有一个运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避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我想,即使困难重重,我总会勇敢地去面对,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55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本学期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

1、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桥》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

(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说老汉的品格?

(3)桥在文中只是现实生活中用于交通的桥吗?

(4)“桥”的内涵是什么?

(5)本文为什么以“桥”为题?说说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预习的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部分学生来说,课前读书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作业。其实,课前预习如果能读上三遍课文,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前预习这条道路上,我要继续学习和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56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57

这几年的教学常有一种感觉: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一个问题,一件事,

要反复说很多次,还有不少孩子听不见。我们大家清楚孩子的学习不比学前学习,增添了很多的内容,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孩子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拿语文来说,包括四方面的要求:听说读写和习惯。我们一直都觉得读书、写字很重要,至于听说,孩子们不教也会,其实不然。对孩子来说,怎样把话听明白,说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看聪字,怎样才能“聪明”?“耳”听才是聪明的根本。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有很多孩子和家长都在受不会倾听的苦。看因为不会倾听,作业不知道做哪里,回家忙活了半天,到校后还要重写。因为不会倾听,老师上课讲的不会,于地回家加倍补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等等。这些家长和老师是深有体会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呢?

一、让孩子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孩子们从心里明白了学会倾听是学习的第一步后,从心底里就想要做到,那么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了。

今年重新从一年级带起,就下决心,一定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第一天起,我就以趣解“聪”字引出“学会倾听”是变得聪明的首要条件,企图以此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平时的课堂上我时常以孩子们都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为诱饵,来引导孩子们听讲。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的要好心,让良好的习惯能常驻他们心中。

二、 教给孩子倾听的方法。

孩子们明白了倾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听,还要教给他们倾听的方法。大部分孩子是不会倾听的`,他们往往只听一字半句就走神了或插上自己的想像的翅膀神游太空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告诉孩子:听别人说话时,要眼睛直视对方,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在别人还没讲完时,不要着急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完以后要想一想,他说的或问的是什么?如果自己没有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问,如果听清楚了,自己会回答,再说出自己的意见。

我在布置作业,作业时首先让所有的小眼睛都看着我,然后再说清今天的作业,最后还请个别小朋友提问,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另外我们有些家长也做得非常好,他们自己站在外面听,放学后问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如果孩子说得对,就表扬他是个会听讲的好孩子;如果说得不对,自己并不忙着告诉他,而是带着孩子让他再回班问老师,问明白后,告诉孩子要认真听讲。如此几次后孩子一定会进步的。

教会孩子学会倾听,不仅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经常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别人的话,长期以往,孩子一定能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 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仅仅教给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给孩子做好榜样。在和孩子交谈时,我们要平视孩子即所谓的蹲下倾听,其实也不必蹲下,只需要自己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认真听孩子讲话即可。要注意自己的说话与听话的方式,让孩子感觉你在认真地听,给孩子树个好榜样。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从引导疏通的角度去帮助孩子,给他提供解决的方法或建议。这样的话,孩子就愿意和我们交谈了,他自己的习惯也就容易养成了。如课堂上我会认真倾听每一个小朋友的发言,同时也要孩子们模仿老师,做到认真听讲。以此让孩子们学有榜样,在如此的熏陶下,孩子们会有进步的。

四、以亲身经历让孩子们体会认真听讲的好处。

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倾听的好处,有助于孩子们更努力地调整自己,努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如我经常对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对那些做得不对的孩子,让他们重做,做完后,告诉他们造成今天个结果的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倾听。想以此引发孩子们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五、抓住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听的能力

倾听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课堂上时常教育引导,在课间的与小朋友的谈话中,我也会

引导他们意识到倾听的好处,以期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间我在改作业,时常有小朋友围到我身边问这问那。

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不是一促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

从生活中写起,从细微处入手: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当然离不开作文教学,不过我的作文教学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很突出的指导,一般以学生自己写为主,然后从生活中,从细微中着手,让孩子们乐于表达,乐于写作,我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的作文写下来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只是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等我们稍大一点,拿出它来读时,会觉得自己那时候多有趣,达到这一目的就好了。当然如果有写得好的,与同学与老师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本着这一思想,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自由写、多写为主。

让他们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最有趣的事,有则长,无则短。每天选出几篇较好的,读给孩子们听听,有时会把孩子们的作文收集汇编成册,在班级中传看。他们听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学写进了作文那是一种幸福。那么写作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抓住各种机会渗透写作方法

刚开始要求写日记时,每天放学,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今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说说聊聊,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回忆,也拉近自己对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对当天发生的事进行一个梳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可以写些什么。

经常给孩子们读到一些好文章,我们会共同探讨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他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它给了你什么启发。如果我们碰到这样的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呢。这些都是我给孩子们创造的一些机会。

对于一些偶然的机会,我也会紧抓不放,如今天数学课上一个看图作业(一年级):龟兔赛跑。

我们小朋友以后说话时要注意说清别人的神态,再加上自己的想象,那一定会很吸引人的。看来我们平时生活中不仅要会用(我手指耳朵)耳朵听,还要会用(手指眼睛)眼睛看,再动(指大脑)脑筋想想才能收获更多!”

其实这样渗透着,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暂时是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用处的,可是我想,如果长期以往,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写作技巧,对提高孩子们的习作兴趣,习作能力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三、关于评价

一般来说我对孩子们的作文改得不是很多,大多尊重其原貌,以鼓励为主,发现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我都会加以表扬,所以我读的作文有时只读一句,有时会读一段,当然全篇好的,我绝不会吝啬时间,通篇全读,以此来调动孩子们的习作兴趣。

总之,我觉得作文我们在定位时不要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只说是写出自己所想所感,平时再注意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多写,老师多鼓励,孩子们一定会爱上作文的。

有时候觉得让学生理解那么深有些拔高了,不过如果按高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在跳一跳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童话,小短文,那么儿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有感情地朗读就存在着可能性。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58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以字词为重点,组词练习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无论课教学、课外作业还是试卷上都经常出现“组词”一类的命题,这类练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字义,发展语言和思维。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组词的要求有不妥之处,常有作业或试卷上要求每字组2至3个词;有的甚至是一些构词能力极差或不能拆开构词的连绵词。有的学生组词时为了达到数量不得不照抄字典、词典。

组词练习的目的无疑是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词义,为运用打基础,而教小学生掌握词义必须根据儿童思维发展水平和特点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抽象逻辑思维还在发展中。他们所认识的事物常常是事物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他们所认识的概念往往是具体的,可直接感知的,对词概念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一些抽象词语他们无法理解,老师讲他们也可能听不懂的。因此,教小学生组词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他们掌握可能掌握的概念。另外对一些构词能力极差的字如:卜(bo)、曹等字则应减少组词数量。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59

最近这段时间我学习了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看了新课标的进一步阐释,我明确了各个学段对字词教学的要求。其中写字部分是这次课标修订中,改动最大的部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在一二三学段每天的语文课都要用十分钟的时间专门练习写字。十分钟的写字教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教师要杜绝那种光说不练的做法。一定要让学生写字,在写字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在没有学习字词教学之前,我还在疑惑,四年级的写字教学要怎么教呢?在新课标的进一步阐释中提出:“三四年级,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有笔画和大多数偏旁,写字的重点要转移到部件的组合搭配上,学习向背、呼应、避让、穿插等组合规律,重点指导上下、左右、包围等结构的字的'书写。选择有代表性的字重点指导,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这两句话无疑为我以后的字词教学指明了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60

一、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

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作文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写作的技巧,在实际生活中更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写作方法。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任务,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作文写作课中,作文题目是《我的课余生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发言,总结大家的讨论结果,讲述自己的课余爱好、生活兴趣。然后把这些语言整理成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任何写作活动都来自于现实生活,要想写出好的文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比如,教师可以增设阅读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代的诗词、文化、成语,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等。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阅读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不仅可以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还可以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在写作技巧方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风景区春游,进行对景色的写作,教师讲解一种花,让学生用排比、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对这种花进行描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写作技巧,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加大语文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水平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一方面,教师给学生安排的训练题目宜少不宜多,要注重题目的质量和训练效果。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训练,写完作文后,自己修改,自己评价,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修改和评价。教师应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61

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作文教学。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在困难中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呢?

一、从低年级抓起,培养习作兴趣。

习作虽然在三年级才开始,但是我却以为习作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很自然的走进作文。要想自然的走进作文。

(1)要加强说话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特别丰富,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框架,敢想敢说,因此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是重视写话训练。言为心声。老师要告诉学生写话就是把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减少学生对写话的恐惧感。

(3)是提高写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基础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为了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每周口语交际课抽出1节为展示课。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好在哪里。

二、作文教学应当加大积累,促进表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语言积累内化后再创造的过程。

(1)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背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背诵精彩片段,背诵好词佳句。学生背诵的都是规范的语言材料,通过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

(3)摘抄,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无论是阅读教科书上的,还是阅读课外书上的,对那些优美的词、句、段,都要熟读成诵,最好能随手摘抄下来。积累丰富了,语言就会生动而丰富。

三、实事求是,自由表达。

(1)注重课堂的作文指导。记得有位老师曾这样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写描写春天景物特点的作文。首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观察,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有哪些特点。接着我让学生围绕一个特点,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片段训练很顺利完成了。

(2)是营造自由、轻松的表达氛围。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为学生演奏的乐曲,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

四、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激励性评价。

每次在作文讲评时,老师都能从学生渴望的眼光中感受到他们希望老师肯定性的`评价。每次作文评讲,都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好作文,在评讲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因为这些好作文都是他们同学写的,离他们很近,便于他们学习、借鉴。另外,对于那些写得很好的作文,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各地报刊杂志投稿。把学生优秀作文编辑成册。这些做法,都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到写作中来,让他们体会到作文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当然,作文教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仍将上下求索!

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如何解决小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自己觉得发现可以从下几方面的去做: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很多学生一看到作文,最头痛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记得我是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告诉我,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关注身边的一切,当时就特别注意身边的事和物了,到写作的时候,好像不管什么样的作文,自己都有内容可写。今天自己当老师了,也同样把这个方法告诉我的学生。其实生活中很多的素材都是我们写作的元素,多数孩子觉得没什么可写主要是没用心去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同时我认为这样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度也有很大的.帮助,久而久之的积累,作文内容就丰富多彩了。

二、精选材料,为文添彩。

生活中的内容积累多了作文就有了可写的了,但在写时应该还得注意材料的筛选。有很多孩子在写作的时候,一看到写事的就把自己做的事随便找一件来写,我觉得在这时,教师应该指导孩子在自己积累的材料中去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最能与主题有共鸣的内容来写。同时应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法。

如:1、学会为文章添枝加叶。

2、小中见大挖掘平凡事物中的真谛。

3、转换视角一料多用。

三、教会学生联想,想象。

在作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经常训练学生写一些想象作文。

首先是培养学生有依可想。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在学习到“大年夜,又下着雪,一个穿着一双很大的拖鞋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突然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小女孩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说等他有孩子时可以拿它做摇篮。”这句时让学生谈读后感受,然后以《我就是那位小男孩》为题写一篇读后感。学生们在文章中写出了对小女孩的同情,对那个社会制度的愤恨。

其次,给孩子们搭建想象的平台,让孩子们在写作的空间任意翱翔。如:让孩子们写《二十年后的我》、《我长大了以后》、《假如我是市长》、《我的理想》、《假如我会克隆》等这样的文章,来训练孩子们的思维,想象给孩子写作添上了翅膀,有些孩子发挥极致,洋洋洒洒上千字不成问题,有些孩子不仅能想象未来,更可贵的是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今天,要想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必须要好好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四、常动口,常动手。

要想让学生写出有切身感受的文章,那就必须得让学生先动手,然后再动脑。我布置学生杀过鸡,杀过鱼,上山采树叶、做过环境调查,做过手抄报,为生病的同学做过募捐活动,炒菜,包饺子,整理自己的小天地,帮助妈妈做家务,等等。由于学生亲自去做这些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就会有很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便是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同时,我会让学生在写作前先动口说自己所做或看到的事,学生会说了那么写的时候才会动笔快!

五、多读能助写作一臂之力。

多“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通过大量地反复地阅读课文,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造自己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从阅读中汲取作文的营养,为写作服务。如: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一段,深刻体会人们在等候总理灵车到来时的情境。在体会的同时,学生还从中学会了不同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方法,为今后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62

我在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取得了点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首先,每学期一开始,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训练等方法,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我经常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想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评选小小演讲家、举办辩论会、古诗朗诵会、成语接龙、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能力,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从事十多年语文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63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64

寓言中的故事是形象地描绘,道理是抽象的概括。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这方面可从四个方面引导。

1、领会寓言里形象的语言。

寓言和其它的文体一样,也是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例如《亡羊补牢》,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后悔”“还不晚”、 “赶快”、 “结结实实”、 “再也没丢过”等这些形象的词语的含义,说明它的作用,从文字中掌握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寓言有明显的比喻性,作家总是把所包含的整个事件当作一个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人物或角色。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经过、事件高潮、结果。我们要利用寓言运用的这种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仿佛看到寓言中的角色,但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不宜再扩充创造。

3、用朗读增强形象的鲜明性。

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寓言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朗读手段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寓言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小故事,所以朗读寓言时应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即可,语调轻松、幽默中带有讽刺意味。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用有感情的朗读去突出狼和小羊的形象,去加强儿童对形象的理解。

4、观察插图深入画面的意境。

寓言故事常常配有插图,寓言作家所创造的插图具有幽默、风趣、童话般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要重视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加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感知狼和小羊的个性特点,狼的声音粗暴、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软弱温驯,从而对小羊产生同情,怜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65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66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创新建立在此基础上。搞好创新,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

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改革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迸发学生好学的火花。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今后还将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67

归根结底,学生写作能力的展示,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观的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尽管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教材的需要,从孩子们入学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学始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实践证明其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做起,采用“一字多词”的方法选职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让学生扩词,多多益善,然后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词说一句简单的话,这一学期,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为主。

口头说句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引导学生迈出了第二步-----写句。这一阶段分三步走:先写简单完整的一句话,再适当地扩句。即为句加入一些恰当的定语、状语、补语(当然给学生不讲这些语法知识),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进一步将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成份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将原句分解成一段话,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兴趣盎然,愿意去学。

有了写词组句的能力,我就指导学生摘录片断和写日记。这个阶段我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我指导学生观察季节变化,指导写景物,写水果。对照家庭成员和班级同学,指导学生记人物。结合节日庆典,学校活动,指导写叙事。二是明确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数要够,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优美的词语适量的修辞。第三步,指导在立意上有所突破。这一步主要通过作文讲评课,由师生在讲讨论中完成。我重点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批阅后的讲评两个环节,向学生渗透列提纲,多次修改,结构分段等写作基础知识,为学生们到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感到有一点要特别引起大家的重视。就是坚持把握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相结合,我们现在用的北师大版教材,每一册书中都有一个开放性单元,比如本册有一个单元即“特产”。我们教学这样的课文,一定要发挥地方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下做大量的工作,自己编排一些本地的特产的小文章,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北师大版的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但传统教材中的一些常规性的训练的内容大大减少了。大家有个突出的感觉是现在教材越来越不会教了。其实是编排简单了,但是老师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时仅仅按部就班照本学科远远不够了,平时我们要穿插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修辞手法的训练,修改病句的训练,句子变换的训练等,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心得,以此向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68

我在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取得了点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首先,每学期一开始,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训练等方法,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我经常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想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评选小小演讲家、举办辩论会、古诗朗诵会、成语接龙、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能力,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从事十多年语文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69

在小学低年级基本上不布置书面作业的情况下,我们对作业进行了探究,力争既达到及时复习巩固的目的,又使学生对作业有兴趣,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其作业。

继昨天的小老师、导游、写绘作业外,我们的作业还有预习、背诵、收集资料、观看电影、动手制作、读书、走万里路等。详细如下:

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布置学生在上课学习文本之前预习课文的,预习一般包括:读几遍课文,给自然段标注序号,在短文中圈画生字,给课后生字条中的生字注音,给田字格中的生字(查字典或词典)组词等内容。另外,一些课文的学习,还需要学生课前从书本中或者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之前,让学生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之前,让学生收集植树的好处以及邓小平的相关资料。还有背诵的作业,大都是一些课文后面要求背诵的,以及我们晨诵的内容。

教书先育人,为此,只要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或者国家有重大的活动时,我们都会布置一些收看电视节目或者看电影的作业。如,9月3日放假,我布置的作业如下:

我们休息3、4、5号三天,6号周日上学。这三天,要学生

1.预习第四课。

2.背熟《黄山奇石》和《植物妈妈有办法》。

3.观看“阅兵式”和电影《地道战》《地雷战》或《刘胡兰》《鸡毛信》。

如,我国发射飞船以及“嫦娥登月”时,我都布置学生收看电视节目,关注国家大事。

这收看电视或观看电影一类的作业,学生特别喜欢,一是学生可以大开眼界,二是正好可以过过电视瘾,三是可以名正言顺地一动不动地看一场电影,四是比较轻松(不用写什么,只要用心看,到学校小组或班级交流时能插上话就行)。

我还会布置一些动手操作的作业来。如放寒假,我布置的作业是:

1.收集春联,创编春联,写春联,贴春联;

2.了解春节的习俗。

3.动手自制灯笼闹元宵。

学习了古诗《村居》,其中有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为此,我会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风筝、放风筝。

学习了《邓小平爷爷植树》以后,我会布置学生养绿护绿,如种树、种花,认养一棵树等。

今天学习了《欢庆》,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亲自为祖国妈妈献礼。如制作贺卡、写绘、剪纸、小诗等。

这动手制作的作业,正好符合学生爱动手的年龄特点,再加之在动手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动脑,才能成功,很具挑战性,这学生就很是喜欢。

读书也是我经常布置的一项作业,这读书是读课外书,可以在家里读,也可以到图书馆或书店去读,还可以几个小伙伴一起读以及亲子共读来读书。

这最是书香能致远,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可以说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时,我也会布置学生到大自然或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如,学习了“多彩的春天”这个主题单元后,我会布置学生去寻找春天的足迹——踏青、植树、放风筝。再如,学习了“丰收的秋天”单元主题后,会布置学生到田野、到果园、到菜园去观察秋天,进行采摘,继而画秋天,写秋天,用落叶制作叶贴画等。

新课程下作业功能应具形成性、发展性,作业的内容应具开放性、探究性,作业的形式应具新颖性、多样性,作业的容量应具量力性、差异性,作业的评判应具过程性、激励性。总之,作业要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业要使学生喜闻乐见。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70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71

在科技日益提高的今日,素质教育不得不加强。语文教学为提高素质教育供给了一个平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联系实际还要结合好课文,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小学语文学习是小学与高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的教师。

刚进入小学的学生也许对小学的长篇课文没兴趣,教师可挑选一些有内涵的文言文或者是有意义的童话故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田忌_》这篇文言文介绍了一种巧妙的思考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农夫和鱼》这篇童话故事教育人们做人不要贪心,否则会一无所有。这些文章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他们学到一些做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既教给学生课文知识,也能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给他们的成长道路照亮了一盏明灯。

二、注重课堂效率教师要注重课堂效率,合理分配时间。

一节课40分钟,刚开始的1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候。教师要抓好这个关键时刻,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到这10分钟来教学。重点就是把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诠释清楚。在中间这一时间段,学生的兴奋点会有下降的趋势。教师能够在中间20分钟内开展课堂互动,把课文与实际相结合,用生活来诠释课文,这是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体现。最终10分钟,学生的兴奋点已经降低,此时再讲课效果较低。在这一时间段应让学生做一个小复习,复习这一节课的资料以及课堂互动所学习到的。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欢乐。

三、合理布置作业教师要合理布置作业。

从作业中不仅仅能够了解到学生学习知识的进度,也能促进教师反思,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有三点布置作业的提议:

1、学生配套练习这本作业是配套练习版的,专家已经为课文做好衔接,所以这本练习不可缺少,要重点练习其中的拼音、词组以及课文的阅读。这三大块的`练习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拼音,如果不好好练习积累,将会影响到后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词组练习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课文的阅读不仅仅能巩固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并且能帮忙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整篇文章。

2、写周记写周记是让学生记录生活,在写周记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也能为学生保存一个记忆。记住过去的东西更能体现出语文的作用即记录生活。

3、写作文作文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长时间不训练学生的作文本事,那么他们就会对文章的构造生疏,缺乏语言组织本事。小学能够教学生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记叙文主要由时间、地点、人物这三大要素组成,而散文则没有这三大点的要求。四、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假如教师只在课堂上硬搬硬套,不了解学生的想法,是很难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教师要注意多和学生沟通。学习语文追求成绩不是目的,要让语文走进生活,与生活融为一体。如果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很高,却不会把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中,那么这个学生并没有把语文学到家。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光是做好课件是不够的,要从课堂到作业再到课后这三个环节,层层把握好语文教学。全面培养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展素质教育,从课堂走进生活,才能真正到达语文教学的目的。其实语文教学并不难,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当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想法,仅有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制定出一套合格的教学方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爱上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并终身受益。语文教师有这个职责与义务给学生传授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争取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这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