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体活动方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文体活动方案(精选8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文体活动方案 篇1
一、目的意义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创新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和方法,与学校文艺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发现培养优秀的体育、艺术人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和(昆山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八项规定)的精神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2、全面性原则。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应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要制定
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但也要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不积极开展活动的倾向。
四、实施范围:朝阳小学全体学生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XX—20xx学年,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形式及管理,加强学校文艺、体育传统建设,进一步健全篮球、冬季三项活动、广播体操和地方活动等体育项目管理制度。
主要项目有:
体育:冬季三项、篮球、田径队、广播体操
艺术:音乐(舞蹈、合唱、鼓号)、美术(书法和绘画)
第二阶段:20xx—20xx学年,在第一阶段试点的基础上,推广先进经验和作法,形成活动管理模式,确定学校的文体特色项目并建立学生课外文体组织体系。
第三阶段:20xx—20xx学年,将前阶段的模式继续完善,保证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并扩大规模,提高工作水平,使在校学生经常参加文体活动总数达到85%。
六、工作内容
1、进一步规范学生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每天一小时和假日活动的文体活动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所、定指导教师。
2、推广校内班级间文体竞赛活动。结合本校文艺、体育传统项目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球类、歌咏、书画等比赛。
3、积极在学生中推广普及“二操”(眼保健操、学生广播体操)。
4、加强文艺、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建立健全篮球、田径队等运动项目,注重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以促进民族文体活动的发展。
5、结合地方特点,发展特色项目。
七、时间安排
周一至周四下午3:30—4:20
八、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分为集体活动、分组活动。
集体活动是指全校或部分年级的集中锻炼。其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地点集中,活动时间、内容便于统一安排,能够做到统一领导,督促检查,相互促进。
分组活动是指以班级、兴趣小组等为单位活动。分组活动规模孝人数少,地点可以分散,方式灵活,便于组织和区别不同情况,并能发挥文体骨干的作用。
九、朝阳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何惠兴
副组长:舒建凤 王雪琴
成员:周剑亮 张 英 王美平 盛蕴红 高 莉
十、朝阳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实施指导教师
体育类活动:
广播体操—&
—王美平 篮球——张英
冬季三项——周剑亮、王美平 田径队——周剑亮
艺术类活动:
舞蹈——盛蕴红 合唱——徐小芳
绘画——高莉
十一、保障机制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的学生课外文体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充分认识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2、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学校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黑板报、橱窗及晨会、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同时充分利用大型体育、艺术活动等载体,广泛宣传文体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果,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3、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文体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学校要根据“工程”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形成特色。
4、强化培训,全员参与。学校坚持“眼睛向内,自我培养”的原则,加大专职体育、艺术教师、班主任和其他各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对师资的较高要求。教师参加课外文体活动辅导计入教师工作量,并根据实际,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
5、加大投入,统筹资源。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场馆建设和体育、艺术器材配备,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设施,为工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善活动设施。
小学文体活动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认真执行市县镇关于规范办学的基本要求,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努力构建文化校园、文明校园、活力校园。
二、活动期限:
第一阶段:20xx—20xx学年,探索模式,积累经验阶段。教师认真领会此项工作的精神,统一思想,制定措施,初步形成各项活动框架,在学校树立不同经验的典范,并加以推广。
第二阶段:20xx—学年,在第一阶段试点的基础上,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管理模式,确定学校的文体特色项目并建立学生课外文体组织体系。
第三阶段:20xx—20xx学年,将前阶段的模式继续完善,保证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并扩大规模,提高工作水平,使在校学生经常参加文体活动总数达到85%。
三、工作目标:
1.合理利用(改造)学校现有文体活动场地、设施,努力创设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文体活动内容,吸引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外文体活动。
2.构建学校课外文体活动体系同小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的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相结合,精心组织实施课外文体活动,落实课外文体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课外文体活动的质量。
3.努力办好体育艺术特色班,充分发挥体艺特长生在学校课外文体活动中的作用,探索课外文体活动特色,努力提高文体活动的整体质量。
四、活动原则:
1.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
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寓艺于乐。
2.坚持全面性原则
课外文体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比较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全体性原则
全体老师、学生人人参与。每位教师至少选择一个活动项目,另外,针对自己的特长开展一些兴趣小组。在活动时间,任课教师必须到场地现场指导或维持学生的活动秩序,每位学生在课外文体活动时间内,必须到确定的活动场地按要求活动。
4.坚持必选与自选相结合的原则
每位学生必须选择两项体育活动和一项艺术活动或科普活动,另外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特长选择一到两项兴趣小组。
5.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
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好环境和氛围。
6.坚持安全性原则
活动必须严格保证安全第一,每次活动前后,由指导老师点名,如有缺席的学生,指导老师必须向班主任老师报告,及时了解情况,妥善处理。每次活动前指导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生安全教育,检查、落实场地、器材。活动过程中,指导老师自始至终做好指导、观察、护理等管理工作。负责安全保卫的教师加强对活动场所的巡视,确保师生安全。学校领导要全面检查教师的到岗情况和学生的串位现象,保证学生有序活动,保证有学生活动的场地均有教师在场。
7.多项活动整合的原则
活动内容安排及学生项目申报时,做到三个“兼顾”,兼顾学校以往正常开展的各类体、艺、科有兴趣、有特长学生的课外小组活动,兼顾校体育、艺术特色的形成,兼顾校其它小型体、艺类竞赛活动的正常开展。做到既保证学生体艺活动时间,又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学校体艺工作,使学校体艺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8.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
应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五、活动内容与方法:
1.进一步规范学生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每天半个小时活动的文体活动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到时间、场地(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音乐美术教室、农远工程室等)内容、学生、指导老师“五落实”。推广校内班级文体竞赛活动。结合学校文艺、体育传统项目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球类、歌咏、书画等比赛。推广“校级兴趣小组”活动模式。本学期的课外文体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制定课外文体活动安排表。(供学校参考)
课外活动安排表
注:1.室外活动由体育组安排,任课老师于课前10分钟去体育组领取活动器材,组织学生安全活动。如逢雨天,均组织室内活动。
2.室内活动由班主任根据各班不同情况而定,可体现班级特色。活动器具由各班自行负责,可由班主任保管。任课老师有简要授课计划(练习本上),如去班主任处领取活动器具,课后要及时归还。
3.任课教师必须有效组织活动过程,确保安全。
4.各班准备一本活动情况记载本,由任课老师填写。
(2)制定校级兴趣小组安排表。(供学校参考)
课外文体活动(校级兴趣小组)安排表
由于学校现在专职的音、美、自然教师紧缺,所以本学期暂时先开设以上16个校级兴趣小组。今后要加强教师培训和合理引进教师,同时还需要在工作中培养与锻炼,力争三年时间内,使每一位教师至少初步掌握一项体育或艺术技能,至少能辅导一个课外文体兴趣小组活动,以满足“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较高要求。
(3)坚持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运动会;(4月)
(4)坚持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艺术节;(5月)
(5)坚持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读书节;(9月)
(6)坚持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中华经典诵读汇报表演;
(7)坚持每月举行一次单项性文体活动和竞赛。
2.积极在学生中推广普及“二操一舞”(眼保健操、学生广播体操及校园集体舞)。
3.加强文艺、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
4.重视校外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
5.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具体分工如下:
校长室:对文体活动总负责,制订每学期文体活动计划及长期规划,提供师资经费保证,协调各方关系,管理具体实施过程,及时总结问题与经验,引导文体活动的健康发展。
教导处:对全校开展的文体活动作出具体安排,做到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对年级段学生日常活动作出统筹安排。组织全校性文体常规活动,指导艺体组开展活动,抓好活动过程检查,积累相关资料。
艺体组:协助校长室确定文体活动项目与重点,协助教导处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与竞赛,设计项目测试标准,开展日常文体活动,抓好活动项目建设,积累活动相关资料。
班主任: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根据教导处作出的安排,管理好学生校日常文体活动,确保安全有序,全面了解班内学生活动水平与状态,活动过程有记载;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努力,提高本班学生的文体素质。
6.学校文体类的教科研工作
加强学校文体活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把构建我校文体活动体系工作同推进新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注重总结,为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7.学校文体类活动的评价和考核工作
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指导参与课外文体活动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成效性纳入到教师、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范畴,纳入到班级评先评优工作中,把学生的评价与其成长记录册评定结合起来,对教师的参与活动的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中有关教学态度、教学的评价结合起来。强化活动的纪律保障,确保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
六、活动具体时间:
一、二年级周二至周五第六节课及课外活动时间,三至六年级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七、参加对象:
小学全体学生
八、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领导和管理,各学校要成立课外文体活动工程领导小组,指导并开展实施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工作。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切实加强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领导和管理。各校要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学生课外文体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充分认识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各校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栏及晨会、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要充分利用大型体育、艺术活动等载体,广泛宣传文体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果,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4.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组织小学生开展课外文体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各校要根据“工程”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形成特色。
5.强化培训,全员参与。各校要坚持“挖掘学校潜力,树立学校特色”的原则,加大对体育、艺术教师、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对师资的较高要求。
小学文体活动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认真执行市县镇关于规范办学的基本要求,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努力构建文化校园、文明校园、活力校园。
二、活动期限:
第一阶段:20xx—20xx学年,探索模式,积累经验阶段。教师认真领会此项工作的精神,统一思想,制定措施,初步形成各项活动框架,在学校树立不同经验的典范,并加以推广。
第二阶段:20xx—学年,在第一阶段试点的基础上,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管理模式,确定学校的文体特色项目并建立学生课外文体组织体系。
第三阶段:20xx—20xx学年,将前阶段的模式继续完善,保证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并扩大规模,提高工作水平,使在校学生经常参加文体活动总数达到85%。
三、工作目标:
1.合理利用(改造)学校现有文体活动场地、设施,努力创设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文体活动内容,吸引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外文体活动。
2.构建学校课外文体活动体系同小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的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相结合,精心组织实施课外文体活动,落实课外文体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课外文体活动的质量。
3.努力办好体育艺术特色班,充分发挥体艺特长生在学校课外文体活动中的作用,探索课外文体活动特色,努力提高文体活动的整体质量。
四、活动原则:
1.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
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寓艺于乐。
2.坚持全面性原则
课外文体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比较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全体性原则
全体老师、学生人人参与。每位教师至少选择一个活动项目,另外,针对自己的特长开展一些兴趣小组。在活动时间,任课教师必须到场地现场指导或维持学生的活动秩序,每位学生在课外文体活动时间内,必须到确定的活动场地按要求活动。
4.坚持必选与自选相结合的原则
每位学生必须选择两项体育活动和一项艺术活动或科普活动,另外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特长选择一到两项兴趣小组。
5.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
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好环境和氛围。
6.坚持安全性原则
活动必须严格保证安全第一,每次活动前后,由指导老师点名,如有缺席的学生,指导老师必须向班主任老师报告,及时了解情况,妥善处理。每次活动前指导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生安全教育,检查、落实场地、器材。活动过程中,指导老师自始至终做好指导、观察、护理等管理工作。负责安全保卫的教师加强对活动场所的巡视,确保师生安全。学校领导要全面检查教师的到岗情况和学生的串位现象,保证学生有序活动,保证有学生活动的场地均有教师在场。
7.多项活动整合的原则
活动内容安排及学生项目申报时,做到三个“兼顾”,兼顾学校以往正常开展的各类体、艺、科有兴趣、有特长学生的课外小组活动,兼顾校体育、艺术特色的形成,兼顾校其它小型体、艺类竞赛活动的正常开展。做到既保证学生体艺活动时间,又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学校体艺工作,使学校体艺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8.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
应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五、活动内容与方法:
1.进一步规范学生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每天半个小时活动的文体活动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到时间、场地(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音乐美术教室、农远工程室等)内容、学生、指导老师“五落实”。推广校内班级文体竞赛活动。结合学校文艺、体育传统项目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球类、歌咏、书画等比赛。推广“校级兴趣小组”活动模式。本学期的课外文体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制定课外文体活动安排表。(供学校参考)
课外活动安排表
注:1.室外活动由体育组安排,任课老师于课前10分钟去体育组领取活动器材,组织学生安全活动。如逢雨天,均组织室内活动。
2.室内活动由班主任根据各班不同情况而定,可体现班级特色。活动器具由各班自行负责,可由班主任保管。任课老师有简要授课计划(练习本上),如去班主任处领取活动器具,课后要及时归还。
3.任课教师必须有效组织活动过程,确保安全。
4.各班准备一本活动情况记载本,由任课老师填写。
(2)制定校级兴趣小组安排表。(供学校参考)
课外文体活动(校级兴趣小组)安排表
由于学校现在专职的音、美、自然教师紧缺,所以本学期暂时先开设以上16个校级兴趣小组。今后要加强教师培训和合理引进教师,同时还需要在工作中培养与锻炼,力争三年时间内,使每一位教师至少初步掌握一项体育或艺术技能,至少能辅导一个课外文体兴趣小组活动,以满足“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较高要求。
(3)坚持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运动会;(4月)
(4)坚持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艺术节;(5月)
(5)坚持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读书节;(9月)
(6)坚持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中华经典诵读汇报表演;
(7)坚持每月举行一次单项性文体活动和竞赛。
2.积极在学生中推广普及“二操一舞”(眼保健操、学生广播体操及校园集体舞)。
3.加强文艺、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
4.重视校外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
5.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具体分工如下:
校长室:对文体活动总负责,制订每学期文体活动计划及长期规划,提供师资经费保证,协调各方关系,管理具体实施过程,及时总结问题与经验,引导文体活动的健康发展。
教导处:对全校开展的文体活动作出具体安排,做到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对年级段学生日常活动作出统筹安排。组织全校性文体常规活动,指导艺体组开展活动,抓好活动过程检查,积累相关资料。
艺体组:协助校长室确定文体活动项目与重点,协助教导处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与竞赛,设计项目测试标准,开展日常文体活动,抓好活动项目建设,积累活动相关资料。
班主任: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根据教导处作出的安排,管理好学生校日常文体活动,确保安全有序,全面了解班内学生活动水平与状态,活动过程有记载;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努力,提高本班学生的文体素质。
6.学校文体类的教科研工作
加强学校文体活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把构建我校文体活动体系工作同推进新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注重总结,为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7.学校文体类活动的评价和考核工作
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指导参与课外文体活动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成效性纳入到教师、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范畴,纳入到班级评先评优工作中,把学生的评价与其成长记录册评定结合起来,对教师的参与活动的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中有关教学态度、教学的评价结合起来。强化活动的纪律保障,确保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
六、活动具体时间:
一、二年级周二至周五第六节课及课外活动时间,三至六年级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七、参加对象:
小学全体学生
八、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领导和管理,各学校要成立课外文体活动工程领导小组,指导并开展实施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工作。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切实加强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领导和管理。各校要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学生课外文体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充分认识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各校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栏及晨会、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要充分利用大型体育、艺术活动等载体,广泛宣传文体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果,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4.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组织小学生开展课外文体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各校要根据“工程”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形成特色。
5.强化培训,全员参与。各校要坚持“挖掘学校潜力,树立学校特色”的原则,加大对体育、艺术教师、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对师资的较高要求。
小学文体活动方案 篇4
为了进一步活跃教职工文化生活,提高教职工的身体素质,以“锻炼、健康、工作、幸福”为主题,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羽毛球、乒乓球等文化体育活动,使全体教职工形成热爱运动、关心健康、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奋进的良好风貌,增强教职工体质,进一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结合上级工会要求,特制定我校教职工文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日常性文体活动
1、建议教职工利用每天早晨八点二十之前进行晨练。
2、每天课间与学生一起做广播操。
3、中午自行安排羽毛球、乒乓球等文体活动。
地点:学校操场
活动要求:①在各项运动前请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注意运动安全。②自发活动,保证教职工每天半小时锻炼时间。
二、阶段性文体活动
1、常规活动:羽毛球活动
(1)发展新会员。
积极发展具有一定羽毛球运动基础的,热爱羽毛球运动的教职工,特别是女职工的加入。
(2)坚持日常的锻练和训练。
a、坚持每周三下午5:00和周六上午9:00的两次锻练时间。
b、不定期的邀请兄弟学校进行友谊赛训练,提高整体运动水平。
(3)积极组织开展校内比赛活动。
a、参加教育局工会组织的羽毛球友谊比赛。
b、进行一次校级友谊比赛。
(4)加强对外交流与比赛。
a、积极参与教育局工会组织的羽毛球比赛活动,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技能与水平,积极宣传五里村小学,增进社会对五里村小学的了解和支持。
b、积极与相关兄弟学校的联系,积极进行交流比赛,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增进单位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5)实行规范管理:
a、凡羽毛球活动的教职工必须遵守规定,积级参加活动,服从学校领导。
b、在费用的支出上实行共同承担,学校40%、教师40%、教育局20%的比例出资。
c、协会对活动经费实行专人管理,每次活动后费用定期公布,账务公开,接受全体会员的监督。
2、学校组织活动:本学期组织一至二次的群众性的灵活多样的趣味运动会。
三、其他要求
1、请各工会委员做好各项活动的组织、落实、记录。
2、请全体教职工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3、各项比赛、交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且注意各项安全要求。
小学文体活动方案 篇5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 “传承文明青春燕小”活动的构思也应运而生。
一、指导思想:
发扬广大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弘扬爱劳动、爱学习的精神,展示当代少先队员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引导和激励广大少先队员自觉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和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学校德育处决定于4月30日举办“传承文明 青春燕小”活动为主题的迎五一文艺大型文体活动。
二、活动口号:
用我们的方式庆祝五一!
用我们的热情庆祝五一!
用我们的行动迎接五一!
三、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分为文艺和体育两大类。歌舞以演唱、舞蹈、朗诵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打造一台体现青春气息,积极健康、富于激情的文艺晚会。体育活动以学生竞赛活动、教师游艺活动的形式开展。
四、文体活动组委会
组 委 会主任:黄志平(燕子墩乡中心小学校长)
组委会副主任:常晓琴(燕子墩乡中心小学副校长)
组 委 会成员:张建荣(燕子墩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
吴新平(燕子墩乡中心小学总务主任)
张振芳(燕子墩乡中心小学少先大队辅导员)
组委会下设筹备组、技术组、后勤组:
筹备组:处理活动筹备期间的`日常事务,协调各部门工作,检查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组 长:常晓琴
组 员:张振芳、张爱琴
技术组:协助各级、各班搞好节目把关和节目筛选工作,对节目提供必要的指导。
组 长:张振芳
组 员:陈 波、赵瑞芬
后勤组:协调活动中相关工作(包括体育比赛中的裁判评分)。
组 长:吴新平组 员:王 云、武东升、王军谊、邱 伟、庞学伟
五、文艺节目
1、舞 蹈 :《开门红》
编 排:张爱琴
表演:六年级(1)班张育博等。
2、表演唱:《过家家》,辅导老师:李雪梅,。
编 排:李雪梅表 演:三年级马楠等
3、鼓舞《踏浪》
编 排:陈新宁表 演:二年级任飞燕等
4、诗朗诵:《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编 排:赵瑞凤、董芙蓉
5、舞蹈《浪漫樱花》
编 排:张正芳
表 演:五年级(1)班周婷等。
6、舞蹈:《娃哈哈》
舞蹈编排:徐芬
表 演:一年级张静文等
7、口风琴演奏:《马兰花开》
编 排:陈波 赵瑞凤
表 演:音乐兴趣组张育博等
8、舞蹈:《老鼠爱大米》编 排:孙其林表 演:五年级(2)姚梦钰等。
9、舞蹈《欢庆》
编排:赵瑞凤、董芙蓉
表演:四年级侯玉、史佳敏等。
10、舞蹈《快乐摇摆》
编排:张丽萍
表演:六(2)班李思梦等。
11、舞蹈《春晓》
编排::陈波、赵瑞凤
表演音乐兴趣组花晓蕊等。
六、学生体育活动及教师活动。
小学文体活动方案 篇6
一、目的意义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创新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和方法,与学校文艺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发现培养优秀的体育、艺术人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和《昆山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八项规定》的精神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2、全面性原则。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应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要制定
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但也要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不积极开展活动的倾向。
四、实施范围:
朝阳小学全体学生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XX—20xx学年,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形式及管理,加强学校文艺、体育传统建设,进一步健全篮球、冬季三项活动、广播体操和地方活动等体育项目管理制度。
主要项目有:
体育:冬季三项、篮球、田径队、广播体操
艺术:音乐(舞蹈、合唱、鼓号)、美术(书法和绘画)
第二阶段:20xx—20xx学年,在第一阶段试点的基础上,推广先进经验和作法,形成活动管理模式,确定学校的文体特色项目并建立学生课外文体组织体系。
第三阶段:20xx—20xx学年,将前阶段的模式继续完善,保证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并扩大规模,提高工作水平,使在校学生经常参加文体活动总数达到85%。
六、工作内容
1、进一步规范学生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每天一小时和假日活动的文体活动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所、定指导教师。
2、推广校内班级间文体竞赛活动。结合本校文艺、体育传统项目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球类、歌咏、书画等比赛。
3、积极在学生中推广普及“二操”(眼保健操、学生广播体操)。
4、加强文艺、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建立健全篮球、田径队等运动项目,注重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以促进民族文体活动的发展。
5、结合地方特点,发展特色项目。
七、时间安排
周一至周四下午3:30—4:20
八、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分为集体活动、分组活动。
集体活动是指全校或部分年级的集中锻炼。其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地点集中,活动时间、内容便于统一安排,能够做到统一领导,督促检查,相互促进。
分组活动是指以班级、兴趣小组等为单位活动。分组活动规模小、人数少,地点可以分散,方式灵活,便于组织和区别不同情况,并能发挥文体骨干的作用。
九、朝阳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何惠兴
副组长:舒建凤 王雪琴
成员:周剑亮 张 英 王美平盛蕴红 高 莉
十、朝阳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实施指导教师
体育类活动:
广播体操—
—王美平篮球——张英
冬季三项——周剑亮、王美平田径队——周剑亮
艺术类活动:
舞蹈——盛蕴红 合唱——徐小芳
绘画——高莉
十一、保障机制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的学生课外文体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充分认识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2、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学校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黑板报、橱窗及晨会、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同时充分利用大型体育、艺术活动等载体,广泛宣传文体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果,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3、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文体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学校要根据“工程”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形成特色。
4、强化培训,全员参与。学校坚持“眼睛向内,自我培养”的原则,加大专职体育、艺术教师、班主任和其他各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对师资的较高要求。教师参加课外文体活动辅导计入教师工作量,并根据实际,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
5、加大投入,统筹资源。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场馆建设和体育、艺术器材配备,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设施,为工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善活动设施。
小学文体活动方案 篇7
一、目的意义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创新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和方法,与学校文艺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发现培养优秀的体育、艺术人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和《昆山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八项规定》的精神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2、全面性原则。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应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要制定
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但也要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不积极开展活动的倾向。
四、实施范围:
朝阳小学全体学生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XX—20xx学年,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形式及管理,加强学校文艺、体育传统建设,进一步健全篮球、冬季三项活动、广播体操和地方活动等体育项目管理制度。
主要项目有:
体育:冬季三项、篮球、田径队、广播体操
艺术:音乐(舞蹈、合唱、鼓号)、美术(书法和绘画)
第二阶段:20xx—20xx学年,在第一阶段试点的基础上,推广先进经验和作法,形成活动管理模式,确定学校的文体特色项目并建立学生课外文体组织体系。
第三阶段:20xx—20xx学年,将前阶段的模式继续完善,保证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并扩大规模,提高工作水平,使在校学生经常参加文体活动总数达到85%。
六、工作内容
1、进一步规范学生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每天一小时和假日活动的文体活动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所、定指导教师。
2、推广校内班级间文体竞赛活动。结合本校文艺、体育传统项目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球类、歌咏、书画等比赛。
3、积极在学生中推广普及“二操”(眼保健操、学生广播体操)。
4、加强文艺、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建立健全篮球、田径队等运动项目,注重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以促进民族文体活动的发展。
5、结合地方特点,发展特色项目。
七、时间安排
周一至周四下午3:30—4:20
八、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分为集体活动、分组活动。
集体活动是指全校或部分年级的集中锻炼。其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地点集中,活动时间、内容便于统一安排,能够做到统一领导,督促检查,相互促进。
分组活动是指以班级、兴趣小组等为单位活动。分组活动规模小、人数少,地点可以分散,方式灵活,便于组织和区别不同情况,并能发挥文体骨干的作用。
九、朝阳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何惠兴
副组长:舒建凤 王雪琴
成员:周剑亮 张 英 王美平盛蕴红 高 莉
十、朝阳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实施指导教师
体育类活动:
广播体操—
—王美平篮球——张英
冬季三项——周剑亮、王美平田径队——周剑亮
艺术类活动:
舞蹈——盛蕴红 合唱——徐小芳
绘画——高莉
十一、保障机制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的学生课外文体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充分认识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2、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学校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黑板报、橱窗及晨会、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同时充分利用大型体育、艺术活动等载体,广泛宣传文体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果,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3、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文体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学校要根据“工程”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形成特色。
4、强化培训,全员参与。学校坚持“眼睛向内,自我培养”的原则,加大专职体育、艺术教师、班主任和其他各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对师资的较高要求。教师参加课外文体活动辅导计入教师工作量,并根据实际,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
5、加大投入,统筹资源。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场馆建设和体育、艺术器材配备,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设施,为工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善活动设施。
小学文体活动方案 篇8
为庆祝20xx元旦,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生活,展示广大教师才艺,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集体荣誉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工作中。经研究决定在20xx年元旦前夕, 举行教师文体比赛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快乐参与 激情飞扬
二、参加对象 全镇各小学、幼儿园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27日下午1时(暂定)
四、活动地点 场天镇中心小学
五、组织部门 场天镇小教教育工会
六、活动组织
(一)领导组:组长:zz(具体负责)、各学校校长。
(二)筹备组:zz。负责方案制定,活动安排、协调、落实等。
(三)后勤组:zz。z负责准备纪念品,z负责准备调试卡拉OK比赛的音响设备和篮球场地画线,z负责准备纸牌、篮球、自行车等活动物品。
(四)裁判组:zz。负责整个活动过程中的纪律、安全,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具体分工:z负责掼蛋组;zz负责男教师自行车慢行组;zz负责女教师定点投篮组。zz负责卡拉OK比赛组(评委为各学校校长)。
七、参赛名额 (见分配表)
八、活动地点
1.女教师定点投篮比赛(综合楼前);
2.男教师自行车慢行(塑胶操场);
3.掼蛋比赛(多功能教室);
4.卡拉OK比赛(多功能教室)。
九、相关要求
1.根据名额分配,各校要认真组队参与,并利用时间加强练习。
2.各代表队按项选派人员参加,不得少报,同一人不兼报多项。
3.活动逐项进行:女教师定点投篮比赛、男教师自行车慢行比赛、掼蛋比赛、卡拉OK比赛。
4.活动分项评奖,分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若干。
5.各组参加掼蛋比赛时,必须有学校校级领导参与。
6.所有人员须参与所有活动(不是选手的观摩比赛),结束后,各组裁判将比赛结果交郭学德处汇总。最后在多功能教室举行颁奖仪式。(不参加颁奖仪式的,不补发奖品)
7.校长负责本校代表队带队、交通、活动以及课务调整等工作,确保安全。
8.各代表队于12月24日xx:00前将报名表交z处。
9.各项活动的具体规则见相关活动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