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花钱调查报告
爱习作提供的零花钱调查报告(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零花钱调查报告 篇1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家家户户都迈入小康生活。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中孩子的零花钱也渐渐变得可观了,尤其表现在中学生身上。现在的中学生,都出生在新的世纪,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如今社会上经常有中学生滥用零花钱的报道,于是我进行了一次中学生用钱数量及用途的调查。
调查结果
通过抽样调查的50学生,零花钱总数504元,平均每日20元以上(含20元)的有6人,8%;10元以上的有26人,占52%;5元以上的有14人,占28%;无零花钱的有4人,占8 %。
从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来看,零花钱多的同学多数钱用来买比较高级的玩具(如遥控赛车、四驱车等),零花钱少的同学多数用来买低级玩具和不是很卫生的零食,他们总是把眼睛看准那些外观很大、外表花俏、价格便宜、里面既有玩具又有零食的东西,尤其是对那些可以摸奖的小物件情有独钟,总是在那周围转悠,一次又一次地把钱往那个地方送,直至最后一无所有。
而由于这些同学一天到晚惦记着口袋里的钱如何花,他们的学习情绪变得越来越差,无法安心学习,学习时还要把注意力分散到玩玩具上,所以学习成绩多多少少受到影响。据教师反映,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偶尔还要迟到,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经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扰乱课堂纪律。另外,零花钱多的'孩子说起什么玩具、什么游戏头头是道,直让全班同学折服,但要是让他们写作文可就没辙了,只会一个劲儿地挠头皮,显然他们平时用于积累语言的时间太少。同时同学为了向父母讨得零花钱,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用得最多的是不去读书、哭闹、不做作业、撒娇等。他们甚至会从多次与大人的交涉中得出所谓的“经验”:家里有客人来时、爸妈要打麻将时、父母有重要事情要外出时,是讨零花钱的最好时机,保准是要多少给多少。所以他们每次都会瞅准这些机会打一个“胜仗”。还有一些同学,家里贫穷,父母给不起零花钱,可是又眼馋其他同学有零花钱可以用,怎么办呢?只好霸道地从同学那里强行“借”,“借”了还从不还,甚至偷偷地“顺手牵羊” ??直至最后养成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从中可以看出父母太宠爱自己的孩子,每天给的零花钱太多,不能教育孩子们妥善使用零花钱,无原则地允许孩子多吃零食,乱买玩具,不能以身作则地早起床、勤家务、为孩子烧早饭,只为图清静让孩子在外面买早饭吃。而同学们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劳动不知挣钱难。零花钱给多少用多少,甚至不留到第二天,不知道合理使用零花钱,不必要的零食、无意义的玩具都由着自己性子乱买,没有存钱观念,不知道每天可以节约一部分积少成多。
建议和对策
可以想象,如果父母任由自己的孩子这样发展下去,那么孩子用钱的欲望会越来越大,向父母伸手要钱会永无止境,并且从小养成了不节制、乱花钱的习惯,长大了父母再有钱也不够孩子用,何况父母的年纪会大、孩子还得自食其力呢!那么父母们应该怎样去改变自己的孩子呢?
1、控制零花钱的数目。即使家里有很多钱也不能多给,告诉孩子零花钱也应该用在刀口上,如买学习用品、乘车,或在肚子饿、口渴时买些充饥解渴的食物等。
2、给之前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意见:今天你需要多少零花钱?分别用来干什么?然后父母按需而给。这样可让孩子及早养成计划用钱的习惯。当然父母有时还得“旁敲侧击”地“调查”孩子的钱是否如他自己计划的那样去用了,避免孩子为多领零花钱而撒谎。
3、让孩子体会赚钱的艰辛。可利用寒、暑假等时间鼓励孩子进行劳动实践,如下地干一天农活、帮妈妈当一天家、帮亲戚做一天生意、替奶奶带一天孩子、跟着爸爸上一天班、在社会上自己找活干试着去挣钱等等,孩子自然会领悟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道理,用零花钱时当然就会多想一想。
零花钱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的背景
零花钱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已经必不可少了。纵观我们同学的零花钱,多则几十、几百元,少则几元、几角钱。有的心理学家曾经这样指出:零花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我们疑惑,为什么零花钱会决定学生的地位?同学们这些零花钱到底花在了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自己的零花钱?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决定就关于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进行实际调查,用事实引导、教育小伙伴们平时改掉不良消费习惯,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钱。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
1、调查家长的月收入及其主要来源,并做初步统计。
2、学会设计调查表,在实践调查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资料及调查、采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三、调查的实施
本项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一)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分组:
按照原来的学习小组把全班30名学生分成4个小组(学习小组的分法既考虑到了优生与中差生的搭配,同时也考虑到了家庭住址尽可能邻近的问题,以便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
2、组内确定活动主题。
经过同学们的商议,围绕大主题“零用钱的调查。”各个小组分别确定了本组所要研究的小课题:
组1:放学后同学们在各小摊点购买食品和玩具情况的调查;
组2:本班同学一个月来所花零用钱的数量的调查;
组3:本组学生一个月中所花零用钱的数量及去向的调查;
组4:调查父母一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况及家庭一个月的开支情况;
3、组内分工,制定研究方案
4个活动小组不仅进行了分工,同时商议出了活动方案,例如1组中的活动时间(定于放学后),活动地点(校门口旁边的零食店),活动方法(调查、采访)等,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摊主不愿接受采访等情况作了假设,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选择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法,努力使活动得以顺利地开展。
(二)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1、设计调查问卷或相关表格
根据本组的活动目的,分别设计较为合理的调查问卷或有关表格,以便活动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了解同学们使用零花钱的情况,同时便于活动后系统地、科学地进行统计分析。
2、分组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根据各组预定时间到相应地点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完成表格和问卷。
3、数据整理
各小组在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从中发现问 题,得出结论,同时,采用多种方式准备汇报交流。
4、汇报交流调查情况
在全班交流活动中,每个组都把自己调查到的资料一一进行了汇报。一个个真实的镜头、一串串具体的数据,使同学们真切地认识到了零用钱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如组2的队员们,对本班30名同学一个月的零用钱的'数量进行了统计:一个月中所花零用钱最多的同学竟花了250元,全班30人共花了905元,平均每人每月大约花30元。汇报至此,我告诉学生:“我校学生数为1000多人……”还没等我说完,他们就纷纷计算开了,结果发现,按上面人均30元计算,我校学生每月所花零用钱为3—4万元左右。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组3的队员们,听了组2的汇报后,他们迫不及待地摆出了自己所调查到的数据。他们组内的7名成员,一个月所花零用钱情况如下:75%的零用钱用于购买食品上(主要为放学后的点心);14%用于购买玩具(多数为男生);8%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多为橡皮、铅笔等);生活用品一栏的开支寥寥无几,其它部分主要用于摸奖等等。
四、对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的分析:
整个调查结果令我们担忧:
首先是对我们父母的担忧:
①太宠爱自己的孩子,每天给的零花钱太多。
②不能教育孩子们妥善使用零花钱,无原则地允许孩子多吃零食,乱买玩具。
③不能以身作则地早起床、勤家务、为孩子烧早饭,只为图清静让孩子在外面买早饭吃。
其次是对我们自己的担忧:
①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劳动不知挣钱难。零花钱给多少用多少,甚至不留到第二天。②不知道合理使用零花钱,不必要的零食、无意义的玩具都由着自己性子乱买。
③没有存钱观念,不知道每天可以节约一部分积少成多。
五、建议和对策:
可以想象,如果任由自己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我们用钱的欲望会越来越大,向父母伸手要钱会永无止境,并且从小养成了不节制、乱花钱的习惯,长大了父母再有钱也不够孩子用,何况父母的年纪会大、我们还得学会自食其力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自己呢?
1、控制零花钱的数目。即使家里有很多钱也不能多要,明确零花钱也应该用在刀口上,如买学习用品、乘车,或在肚子饿、口渴时买些充饥解渴的食物等。
2、使用之前可以先制定开销计划:今天你需要多少零花钱?分别用来干什么?等等。这样可让孩子及早养成计划用钱的习惯。当然父母有时还得“旁敲侧击”地“调查”孩子的钱是否如他自己计划的那样去用了,避免孩子为多领零花钱而撒谎。
3、让孩子体会赚钱的艰辛。可利用寒、暑假等时间鼓励孩子进行劳动实践,如下帮妈妈当一天家、帮亲戚做一天生意、替奶奶带一天孩子、跟着爸爸上一天班、上社会自己找活干试着去挣钱等等,孩子自然会领悟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道理,用零花钱时当然就会多想一想了。
4、鼓励孩子多存钱。好多孩子可能都有自己的银行户口,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把平时节省下来的一角、一元都存入银行,积少成多。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建立“家庭小银行”,或者在银行为孩子专设一个活期存折,让孩子自己尝试有了钱存“银行”、有必要开支向“银行”提取的理财滋味,加强理财意识。
5、我们要明白钱不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错误的说法。知识、能力、气质、性格等好多东西就是用钱买不到的,而一个人再有钱也买不完世上所有的东西。只有劳动、知识、经验、能力等才是每个人不可少的财富,拥有了这些才能拥有幸福。
我们已经通过调查了解到,我们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应该合理使用,不能铺张浪费。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不能像我们一样正常读书、生活,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节约零花钱,寄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帮助他们。
零花钱调查报告 篇3
引言:“找工作看‘钱’途”,“毕业要嫁人,嫁人就嫁有钱人”······这些甚嚣于世的口头禅,让不少人感慨如今的世人越来越拜金,在大学校园内,奢靡攀比之风也日益增长,许多大学生唯奢侈品不买,攉金如土,是不是大学生的金钱消费观真的也遭遇困境了?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我们特别对他们在平时零花钱的收入和支出方面上进行了调查,以下就是我们通过对大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到的现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一)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40份,内容涵盖零花钱来源,零花钱使用范围,零花钱是否储存等,并让同学们对如何使用零花钱提出宝贵意见,我们选择了其中比较完整的100份进行统计)
2、采访调查(随机采访了几个老师,了解当时他们在大学的零花钱使用情况,并与如今的大学生进一步比较,并探讨不同时代不同的消费观,以及原因所在)
(二)调查结果分析
1、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个人收入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跟着水涨船高,而大部分同学的零花钱都是月结型的,其中每个月的零花钱使用额在1000——1500的同学占半数以上,只有少部分的同学月零花钱使用额高于1500,而这少部分中女生占比较大的比例,原因是女生比较喜欢上网购物。零花钱滥用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以下就是月零花钱支出的数据:
500以下 500——1000 1000——1500 1500以上
1% 38% 56% 5%
2、零花钱的用途方面,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零花钱消费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主要集中在饮食,娱乐,还有学习方面,但这三部分中学习所占的比例是最小的,可见如今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上的投资还是远远不够的,而在投资方面更是寥寥无几,从心智方面来讲,还是相对的不成熟,因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如今的大学生尤为重要,以下就是数据结果:
饮食 娱乐 学习用品支出 恋爱支出 投资 其他
41% 28% 20% 2% 1% 8%
3、零花钱的来源方面,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的零花钱来自父母提供、压岁钱、自己兼职提供部分等方面,当然绝大多数都是父母提供,因此很多大学生不懂得“一针一线”的来之不易,钱不是用在刀刃上,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可能滥用零花钱的原因,作为父母,不应该溺着孩子,要在孩子零花钱正确使用方面上多做引导和教育工作:(因为多选,调查数据合计没法100%)
父母提供 压岁钱 自己兼职提供部分 奖学金 其他
92% 80% 7% 1% 8%
4、零花钱储存方面,在100名同学当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表示月零花钱够用并且还有剩余,而在这部分同学当中选择把剩余的零花钱储存起来的则只有少数的几个同学,结果显示如今的大学生存储的意识还是比较浅薄的,以下是这部分同学剩余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储存起来 购物或请客吃饭 买点学习用品 其他5% 24% 20% 51%
5、另外在采访老师方面,我们也进行了统计,其中大部分老师表示自己当时在大学时候的月消费额集中在500以下,其中学习方面的支出占的比例最大;在零花钱来源方面,虽然也大部分来自父母,但勤工检学,兼职方面所占的比例比现代大学生来得大;存储方面,大部分老师都表示自己存储意识还是比较强的。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现在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有待提高,没有实际的储存观念,消费观还需要正确引导。导致这种区别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我们父母那一代吃了很多苦,不愿看到孩子再吃苦,于是伸手就给钱,这样就容易导致零花钱滥用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可能自己本身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于是大手大脚花钱的现象就屡见不鲜了。
(三)调查感想
虽然在本次的调查中,零花钱滥用现象还是比较少的,但是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的“太阳”,为了使未来的“太阳”永远保持光泽,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金钱观,消费观,勤俭节约,“一针一线”当思来之不易,制订消费计划,做长远打算,好好学习。
(四)调查建议(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对广大学生,家长及学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个人方面应提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把学习工作放在首位。
2、家长方面不能事事都顺着孩子,控制对孩子的金钱提供,加强孩子开销方面的正确引导。
3、学校方面应该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如何合理利用零花钱,让学生深刻意识到钱来之不易,但也别做守财奴,钱应该花在刀刃上;另外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的辛苦,让学生学习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和节约意识!
(以上调查结果仅是扬州大学部分同学的零花钱使用情况,不能反映如今大学生零花钱使用状况的总体趋势)
零花钱调查报告 篇4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渐渐的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了。那么,孩子是怎样支配这些“得来全不费工夫”的零花钱的呢?
通过对全班同学一段时间的调查,我的感触颇深。我们班共有43名同学,大部分都有零花钱。其中有几个男生堪称“馋猫”。放学铃一响,“馋猫先生”们便急着到小卖店,吃的、喝的、玩的,都是他们要寻找的目标。小卖店被这些“馋猫”堵的水泄不通,小卖店的老板一看见这些“消费大户”,脸上就堆满了殷勤的笑容,一张张钞票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流进了他的腰包里。
班男生有23人,据统计,每人每个星期大约花掉20元的零用钱(当然还有更多的),而花在零食上的平均有10元钱。当然,大部分男生喜欢把钱攒起来,买一些漫画书,游戏机或其他东西。
男生们花钱自有他们的”道理“,那么女生呢?经过调查我发现,女生们每星期最多花25元钱,这其中买漂亮的文具就用了10~15元钱。为什么女生比男生花的钱要多呢?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我才知道,女生除了买些漂亮的文具外,还喜欢买一些插图精美的卡通笔记本,这些插图精美的卡通笔记本就要用去5~10元!
社会正在快速的发展着,物质生活也丰富了起来,就像家庭少不了各种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一样,很多孩子的身上自然也少不了零花钱。但愿同学们能将这些零用钱用在真正有用的地方不要乱花钱这些钱都是你的父母用心血换来的要学会合理的用钱科学用钱,要从小培养自己“当家理财”的能力。
零花钱调查报告 篇5
中学生零花钱数量及用途的调查报告时代在进步,科技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家家户户都迈入小康生活。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中孩子的零花钱也渐渐变得可观了,尤其表现在中学生身上。现在的中学生,都出生在新的世纪,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如今社会上经常有中学生滥用零花钱的报道,于是我进行了一次中学生用钱数量及用途的调查。
通过抽样调查的50学生,零花钱总数504元,平均每日20元以上(含20元)的.有6人,8%;10元以上的有26人,占52%;5元以上的有14人,占28%;无零花钱的有4人,占8 %。从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来看,零花钱多的同学多数钱用来买比较高级的玩具(如遥控赛车、四驱车等),零花钱少的同学多数用来买低级玩具和不是很卫生的零食,他们总是把眼睛看准那些外观很大、外表花俏、价格便宜、里面既有玩具又有零食的东西,尤其是对那些可以摸奖的小物件情有独钟,总是在那周围转悠,一次又一次地把钱往那个地方送,直至最后一无所有。
而由于这些同学一天到晚惦记着口袋里的钱如何花,他们的学习情绪变得越来越差,无法安心学习,学习时还要把注意力分散到玩玩具上,所以学习成绩多多少少受到影响。据教师反映,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偶尔还要迟到,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经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扰乱课堂纪律。另外,零花钱多的孩子说起什么玩具、什么游戏头头是道,直让全班同学折服,但要是让他们写作文可就没辙了,只会一个劲儿地挠头皮,显然他们平时用于积累语言的时间太少。同时同学为了向父母讨得零花钱,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用得最多的是不去读书、哭闹、不做作业、撒娇等。他们甚至会从多次与大人的交涉中得出所谓的“经验”:家里有客人来时、爸妈要打麻将时、父母有重要事情要外出时,是讨零花钱的最好时机,保准是要多少给多少。所以他们每次都会瞅准这些机会打一个“胜仗”。还有一些同学,家里贫穷,父母给不起零花钱,可是又眼馋其他同学有零花钱可以用,怎么办呢?只好霸道地从同学那里强行“借”,“借”了还从不还,甚至偷偷地“顺手牵羊”直至最后养成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从中可以看出父母太宠爱自己的孩子,每天给的零花钱太多,不能教育孩子们妥善使用零花钱,无原则地允许孩子多吃零食,乱买玩具,不能以身作则地早起床、勤家务、为孩子烧早饭,只为图清静让孩子在外面买早饭吃。而同学们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劳动不知挣钱难。零花钱给多少用多少,甚至不留到第二天,不知道合理使用零花钱,不必要的零食、无意义的玩具都由着自己性子乱买,没有存钱观念,不知道每天可以节约一部分积少成多。
四、建议和对策
可以想象,如果父母任由自己的孩子这样发展下去,那么孩子用钱的欲望会越来越大,向父母伸手要钱会永无止境,并且从小养成了不节制、乱花钱的习惯,长大了父母再有钱也不够孩子用,何况父母的年纪会大、孩子还得自食其力呢!那么父母们应该怎样去改变自己的孩子呢?
1。控制零花钱的数目。即使家里有很多钱也不能多给,告诉孩子零花钱也应该用在刀口上,如买学习用品、乘车,或在肚子饿、口渴时买些充饥解渴的食物等。
2。给之前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意见:今天你需要多少零花钱?分别用来干什么?然后父母按需而给。这样可让孩子及早养成计划用钱的习惯。当然父母有时还得“旁敲侧击”地“调查”孩子的钱是否如他自己计划的那样去用了,避免孩子为多领零花钱而撒谎。
3。让孩子体会赚钱的艰辛。可利用寒、暑假等时间鼓励孩子进行劳动实践,如下地干一天农活、帮妈妈当一天家、帮亲戚做一天生意、替奶奶带一天孩子、跟着爸爸上一天班、在社会上自己找活干试着去挣钱等等,孩子自然会领悟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道理,用零花钱时当然就会多想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