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报告 > 正文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2025/04/12报告

爱习作提供的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1

XXX日,在我校团委,政教处的呼吁下,我们针对现阶段塑料袋使用的问题,开展了此次活动,宣传环保知识。

现将我此次环保知识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及心得体会进行分析。

一、实践过程:

首先,我们来到宣传台,认真阅读了展示牌上的环保知识宣传,了解了关于泰兴市污染治理及成果。紧接着,我们通过浏览网页,了解了污水处理情况和流程,展望了泰兴市未来发展规划和积极构建全社会关注环保的人文环境、绿色环境。

二、分析: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 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分析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白色污染经过太阳光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

五、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环保知识宣传社会实践,我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然而,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泰兴市,虽然每天都有很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在此,我建议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时刻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 ,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2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本该喜悦的施文生大爷却怎么也乐不起来,这产是丰了,可地头的白色隐忧也越来越重了。

专家说,残膜严重影响土壤的再生产能力,威胁和破坏农业环境、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开展能力,已成为制约现代化农业开展的重大隐患。

自上世纪8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在我省推广使用以来,经过90年代的全面普及到近十年的更大开展,我省已成为地膜覆盖面积仅次于的第二大省份。仅20xx年至20xx年,我省累计推广地膜覆盖面积5858万亩,投入地膜35万吨。然而,大量的废弃残膜对农田土壤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消灭性的影响,使我省成为全国“白色污染〞的重灾区。

近年来,我省从加大政府投入到出台优惠政策,从制定农膜新标准到探索农企新模式,全省上下都在积极而艰难地探索着农村“白色污染〞的治理之路。

地头的白色隐忧

家住榆中县来紫堡乡金家坪的施文生大爷年轻时就在家务农,上世纪九十年代,他首次接触地膜这个“新生事物〞。据说,这个“新生事物〞能让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当年,他将信将疑地试了。结果,果然增产增收了。不仅如此,这个“新生事物〞还有诸多好处:可以增温保肥、抗旱节水、节劳减支。

施大爷说,当时就知道增产了快乐,其他的'什么也不懂。不知道地膜有厚薄,使用有标准;也不知道地膜要回收,废膜会污染土壤和环境。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的统称,记者在田间地头看到的“白色污染〞其实是黑色的废弃地膜。

同样是家住榆中县路家崖的乔月娥大婶,儿子、儿媳在城里打工,她和瘫痪的老伴及两个孙子在家,农活根本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记者看到,乔大婶在地里劳作时还带着个铲子。她说,这是用来镂地膜的,地膜不一点一点镂出来,地就没法种了。现在,镂地膜要花费她大量的时间。

看着一边和各种生活、生产垃圾混在一起堆积如山的黑色废弃地膜,记者不解地问,没有人回收?不进行处理吗?乔大婶说,大棚薄膜有人来回收,可这种地膜没有人收,收废品的也不要,她们也没方法,只能尽量挖出来,任意堆在外面。

这种任意堆弃的废膜,再经过风吹雨淌后,便使农村广袤的大地成为了天然的大垃圾场。

据了解,在我省农村大量使用的都是厚度不达标的地膜,厚度在0.005到0.008毫米之间,甚至更薄。因为厚度薄,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农民们为了节约生产本钱,往往选择这种薄膜,而这种选择的直接后果就是增加了回收的难度。

资料显示,近年来,我省每年使用农膜近14万吨,其中4万吨棚膜实际回收利用率可达80%,10万吨地膜实际回收利用率仅有20%。也就是说,每年有8万吨地膜留在土壤中,或弃置沟壑地头,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农业专家指出,近年来,随着农用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地膜残留的危害已逐步显露,且其潜在的后果更是难以估量。地膜残片在土壤里很难被分解,200年到400年不会消失。残膜会不会对地下水及土壤产生其他形式的污染,目前尚没有系统的跟踪调查研究报告,但可以肯定的是,关于地膜的危害,没有看到的可能要比能看到的多得多。

积极探索治污之路

其实,从农用地膜这个“新生事物〞使用伊始,就伴生着各级部门领导及社会各界对其用后治理的思考。

20xx年11月29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通过了《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并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要求省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废旧农膜加工企业建设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推广;要求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合理布局回收网点,扶持企业和其他组织回收利用废旧农膜;要求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时捡拾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农膜,不得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燃烧;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08毫米的农用地膜。

推广使用厚度大于0.01毫米、耐候期大于十二个月且符合国家其他质量技术标准的农用地膜和厚度大于0.12毫米的农用棚膜。

但是,记者近期在榆中、临洮等地随机采访中的所见却是,标准虽有,执行堪忧。

很多农民对省上要求的标准并不知道,地方政府对农民个人的购置行为也很难监管。

资料显示,截至9月底,我省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的企业231家,建立乡、村回收网点2130个。

省人大有关领导表示,我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但监管还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外地超薄地膜的监管力度不够。

今年春耕期间,我省各农牧、工商、质检、供销等部门联合行动,组织开展了农膜市场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取得一定效果,但预防及治理“白色污染〞还需建立起长效机制。治污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回收之困或可

其实,治理“白色污染〞不仅政府在行动,社会各界都在关注。

近日,甘肃回利再生资源开发向省上有关部门及领导递交了一份工程方案书。该工程可以实现农用地膜全供给全回收,彻底解决地膜回收难题。

该工程拟选定一个500-1000亩使用覆膜技术的农业特定地区,用全供全收模式,即由甘肃回利再生资源开发提供特定标准的农用地膜,指导地方政府和农户使用,等到地膜失去使用价值后,由该单位全部回收,并且完成下游的再生利用。工程拟由该公司和农牧局、供销社三方共同完成。农牧局指定特定区域,并和供销社共同指导、监督地膜铺设、监控实施过程、检查回收效果。

回利公司是我省从事农膜生产和回收利用的龙头企业,也是我省唯一拥有农膜行业全产业链的企业。该公司董事长肖柱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试验成功推广,不但可以解决全省农膜回收难题,而且可以每年回收利用废弃塑料10万吨,节约原油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直接创造经济效益8亿元。

他表示,该工程的实施难点之一在于,首年每亩高出的13元本钱将由谁并如何来承当。

毫米厚度的超强度农用地膜。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使用0.010毫米的地膜,每亩地使用5公斤,价格为65元。其中如果政府补贴50%即32.5元,农民要拿出32.5元差额款。如果改为0.012毫米厚度的地膜,需要用膜6公斤,价格为78元,政府补贴不变,那么农民就要拿出差额款45.5元,比原来多出13元。这是本工程开始实施主要难题之一。

但到了第二年情况就会有所不同。肖柱奎说,第二年,政府32.5元的补贴不变,农民32.5元的出资也不变,头一年产生的废膜可以卖26元(6公斤,以每公斤4.5元计算),这样,农民减掉头一年多支出的13元,还会有13元的结余。这种超强地膜从地里回收非常简单,可以整条整块从土壤里拉出来。农民要做的就是对回收来的农膜进行简单去污处理,然后集中起来交售给公司,以换取新膜。换购的标准是3公斤废膜换取1公斤新膜。在农膜供销效劳站,农民用收集来的废膜,还可以换取其他种类的生活生产用品。这样,农民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负担,就能确保全供给全回收模式的正常运转。

实施这个工程,还有几个关键点。肖柱奎说,第一是供给的必须是标准的0.012毫米厚度超强地膜,这是确保全回收的核心。第二是第一年使用0.012毫米地膜价格差额局部如何合理处置,是一个问题。第三是废膜回收主体,农民的回收自觉性需要逐步引导、培养。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3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并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美丽的环境,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产量正在逐步增加,我们的这个家园正在被垃圾所包围。

一、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二、主要原因: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第一、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

第二、危害

1、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2、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你看:秦淮河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死亡。

3、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4、有害生物的巢。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三、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并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美丽的环境。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家园,让这个地球变的更加美好。我相信,只要大家团结起来,一定能让地球容光焕发。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4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白色污染主要是由于一些塑料制品、橡胶、涂料、纤维、黏合剂等。

一、调查的白色污染来源

我校的白色塑料污染来源有:方便面袋,手提袋,饮料瓶,食品包装袋,果糖皮,面包包装袋,果冻塑料盒,香肠皮,饭盒,苹果袋,优乐美小桶,塑料桶,一次性针管,奶袋,塑料碗,被损坏的塑料脸盆,塑料碗,暖壶皮,矿泉水瓶。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同学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明白这种行为不仅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我的身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很多黑烟并且起风时候,塑料袋到处飘扬,严重影响学校的美观。

二、白色污染的防治

1、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俭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坚持少用和重复使用,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2、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能够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经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可是分子量较小。所以,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近年来,一些国家大力开展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目前,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3、研究开发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与普通塑料同样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废弃后,其化学结构能够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变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最终,被自然环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可是此刻许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变为塑料碎片,据报道,我国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

它是将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经过特殊设备粉碎成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再将两者比例控制在必须范围内。用这种新技术生产的农用地膜,经过四至五年的大田试验,结果显示,在70天至90天内,淀粉完全降解为H2O、CO2,塑料变为对土壤和空气无害的细小颗粒,并在17个月内同样完全降解为H2O、CO2。此刻这种塑料已投入批量生产。

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还远远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开发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辅助措施。

4、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构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一样类的垃圾放在不一样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让我们人人树立以爱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思想,以实际行动来消除学校里的白色污染及其它污染,把翼城二中建设为绿色学校,礼貌学校。

三、关于对我校白色污染防治的提议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并进行批评教育。

(3)学校应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能够减少污染,还能够增加一笔收入。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学生食堂前、教学楼的通道处、运动场旁边)。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5

当今世界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方便,白色垃圾也越来越多,甚至影响到到了社会,破坏了大自然,所以,白色垃圾不得一次次的受到人们的重视。据仔细调查研究表明,烟头、羊毛织物可存留2年;经过油漆的木板可存留13年;尼龙织物可存留30—40年;皮革可存留50年;易拉罐可存留80—100年;塑料可存留100—200年;玻璃可存留1000年……垃圾如此猖狂地破坏大自然,毁坏大自然,我们人类怎能袖手旁观?我们应该实施“绿色行动”,拯救地球!

据调查研究,白色垃圾有以下几点害处:

一、占地过多

在小巷深处,经常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垃圾,成堆成堆地摆放在那里,旁边还有一些苍蝇飞来飞去,场面令人作呕,不仅影响市区容貌,还影响市民健康。

二、污染空气

白色垃圾在腐烂的过程中,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这种气味散发到空气中去,又随着气体的流动,很快传播到各个角落,人闻多了会生病。

三、污染水体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多,难免都会找个假期旅游玩玩,但是大多数人都很不自觉,吃完饭盒随手扔到河里,湖中,经常都可以看到从远处漂来的饭盒或白色塑料袋,或停留在河面上,因此,河里的鱼儿也不多了。

谁都知道,庄稼要靠土才能播种,一般的泥土可不行,要施过肥的沃土才能种出最好的庄稼来,可是塑料袋,塑料布如果埋在家田内,庄稼的根就不会很好的生长,就会大量减产,人们就会吃不着粮食。

四、火灾隐患

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引起火灾,明火,大多数森林起火就是这样引发的。

五、有害生物的`巢穴

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以上五点概况了垃圾的的害处,但垃圾并非一无是处,据估算,回收1吨纸可产好纸800公斤,可以少砍17棵树,可节约一半以上的资源,减少30%的水污染;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公斤汽油和柴油……

让我们利用知识和行动来减少地球污染和节约资源吧!做好21世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