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心理学心得体会

2024/06/01心得体会

爱习作提供的心理学心得体会(精选173篇),我们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

5今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压力与情绪管理知识培训学习。本次培训,专家、教授对《压力与情绪管理》等方面知识进行了精辟的讲解和深刻的分析,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聆听了压力与情绪管理讲座后,谈谈自己在如何提高团队建设方面的几点体会:

正确认识压力,压力是现代生活的副产品,压力和情绪、自卑等有关。第一方面,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者环境。第二方面,压力是人的一种主观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压力是人的一种心态。第三方面压力可能是对需要或者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或者行为上的反应,比如脸发热等。压力源是让我们感到紧张的压力事件。过度压力可能导致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等精神问题,过度的压力还可能引发与心脏有关或者其他可怕的疾病。压力并不是完全有害的,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使学习、工作更有效率。面对巨大的压力,学会缓解压力,提高自信,控制情绪,有效管理时间,建立人脉,增进沟通,掌握自我放松技术等都是缓解压力的方法。

压力是一种感受,一种心理反应。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只不过各自感受的压力大小不同而已。而我对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在这两年内可以说是时大时小,这也导致了我情绪的不稳定。而我的这些压力的来源呢,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一:自我设定的目标过高,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每个人都有理想,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之中,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而我并没有适应这个差距,始终对自己要求过高,凡事都想要十全十美,最终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太大,这就导致了我情绪的不稳定。

内因二:不恰当的认知模式。同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是因为人的认知不同,而我们的很多心理问题大都来源于我们的错误认知,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讲的不合理信念。而我便一直在生活中强调自己必须做好,而当各种原因导致做不好时,我的心情就会变坏。虽然偶尔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会自怨自艾。

外因:他人的不适当强化,也就是来自工作和社会方面的压力。单位的一些指标和要求,社会生活压力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中给我造成了极大压力。

而我个人对这些压力进行管理的`原则是:

一、我在自己各项承受条件的基础上,制定详实而又可具操作性的目标计划。要有长远目标,但重要的是大目标下的短期目标。比如,我今天需要做什么,需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然后是一个星期、一个月。我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和之前的自己作比较,学会超越自己,一天进步一点点。

二、我告诫自己要保持一种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遇到自己承担不了的事情时我会向朋友寻求帮助,而不是一个人独自郁闷;学习上循序渐渐,而不是抱着一次解决的目的;工作上兢兢业业,而不是以轻慢的心态应付了事;多与朋友谈心,交流工作和学习的观点、经验,吸取有利且简便的方法处理问题。

三、学会总结。经常总结学习和工作的心得,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之中。

通过对自己所面临的压力的分析和相关的管理以及从老师那里了解和感受到的,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会更好的来分配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做人就应该想开些,就像现在的我一样想,既然压力是永远不可避免的话题,我又何必给自己找理由去逃避呢!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换一副眼镜看世界,我们就会少些忧愁与烦恼,多些开心与快乐。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2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这次学习,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教师,系统的学习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非常有必要。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获和体会。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三、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四、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要热爱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业务进行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稳定的心理,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3

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开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 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开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开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开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开展的特点。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局部对开展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说话,把自己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

幼儿多方面的认知开展正如以上提到的这一整个系统的运转是紧密的,完整的,通过了解幼儿学习的规律,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比拟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懂。教育是一门关于人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关系与牵动都将充盈着和谐与愉悦。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确实,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开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开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开展的时机。

环境对幼儿心理开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小朋友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开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心理开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学习,我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思考。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修炼,调节自我,保持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身心开展的重要他人。教师蕴含于中、形之于外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幼儿的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科学的幼儿观和教育观。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宽宏的胸怀保护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

2、提高对幼儿理健康的评价能力。

第一,应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邀请幼儿教育专家来园讲座、指导,使教师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和技巧。为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同题和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打下根底;

第二,为了使孩子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开展,教师需要具有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的能力,学会使用各种方式对幼儿的动作、认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平时可以开展案例分析、研讨学习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阅读,我深深感知到,幼儿期是性格特征和改变显露的最初阶段。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和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有意识的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4

即将步入教育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是相当必要的。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记得那是大一的下学期,带我们《数学分析》课的是任亲谋老师,他衣着朴实大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完全一个智者,那种亲和力完全让我感到温暖,听其授课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他虽操一口陕西方言,但我也不觉我是外地的,再高深的知识在他讲出来之后是那么的易于理解,传授的思想方法是如此的启迪心灵,这才是我梦中的大学教授。每每在大学校园里见到他,都犹如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是那么的温暖,感觉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好多的能量,可惜呀!后来无福再得其授课。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既然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如此之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去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呢?我想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对一门课程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了。一定要去尝试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如材料阅读、讨论、练习、实验、案例分析以及课案设计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思想指导实践,立竿见影,少走些弯路。在实践中领略,感悟理论思想,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结合自己的专业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力争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做一个专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个机械式的教书匠,那样的话,自己也痛苦,国人也失望,国家下这么大的气力搞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未来的教育人才,为什么啊?不就是国情所需,情势所需嘛!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人才济济不假,但教育战线上的人才却远远不够啊!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啊!自然,人口也不少!国家要进步,要发展,要腾飞啊,所以人口素质得先上去。所以,作为一个准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是应该的,教育不好就万万不该了。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思维与语言密切联系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正常的人是凭借语言来思维,用语言来记录和交流思维活动的成果。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在教学实验中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教师自身语言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因此,当一名科学教师应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教师准确、规范、清晰、精炼的语言,时刻影响着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上,如果教师的语言精炼,而且有感染力,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我对自己这样要求:可以预设的语言要在教学设计上推敲斟酌,而生成性,随机性的语言要在平时多练,对自己严格要求。每上一节课,课后,我都反复分析本节课的科学语言,是否有明显的问题,如果有,及时记下,加以改进。此外,我在课堂上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示范、引导,让学生逐渐学会用准确、规范的科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科学语言密不可分,因为思维与语言是切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从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科学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5

一分钟扫除“坏情绪”

研究长寿的专家指出: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

学家把人的情绪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愉快的情绪(如、喜悦等);另一类是不愉快的情绪(如悲伤、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摆脱不愉快的情绪呢?

该发泄时就发泄

最明智做法就是别抑制它,任其发泄几分钟,但要设定好自我放纵的界限。趁身旁无人时哭上几声,或拍打一下桌椅,跺一跺脚,你的心情会变得好起来。

向倾诉

当你把和一起分享时,很多人都会觉得;当你把痛苦向倾诉时,痛苦就会减轻。因此,当你的坏情绪涌上心头时,不妨先做做深呼吸,伸伸懒腰,之后给打一个电话随便聊聊,你的坏心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化解。

“装出”一份好心情

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老是想像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这种情绪就十有八九真的会到来。装出好心情会让你的坏情绪在不觉间悄悄溜走。一个人在抑郁的时候,可以多回忆愉快的时光,还可以用微笑来自己,要尽量多想的事情。高声朗读也会有帮助的,只是读书时要有表情,还要选择振奋精神而非抑郁的读物。

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不愉快时,不妨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以忘掉烦恼。实在不能投入工作,就去帮同事的忙,烦心事很快会被你的忙乱冲掉。

采取直接行动

为一件事烦恼可能会花几天,而行动起来解决它只要几分钟就够了。比方说,求职面试后你迟迟得不到通知,你为此心神不宁。别烦自己了,马上打电话给面试你的人事主管,不管是福还是祸,你的紧张心情总会有个着落。

转移注意力,暂时置身事外

当你因某事烦恼时,最好使自己暂时忘记它,转移注意力,或者干脆暂时放下手上的.一切,舒缓一下紧绷的心情。如你可以花些,到公园或树林里走一走,享受林间、溪流或池塘的安详与静谧。或者,你也可以轻轻松松地享受清晨的沐浴,让清水流过脸颊,滑过身体,驱散所有的烦闷,仿佛重新获得了……

听听的音乐

音乐是心灵的阳台。很多资料表明,音乐能人的情绪。轻松、欢快的音乐总能带我们到老家,不管心情有多坏,只要听一下自己的曲子,你就会感受到你那愉快的心跳。当然,当你放声高唱出来,你的心情会变得更好。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6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是我入职前就细细品味过的一本科学类读物,还是在学校图书馆某个书架上发现它的,读它的理由很简单,我认为自己也是一个身患拖延症的病人,而且有愈发严重之势。比如与友人赴约,我往往会把时间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比如说上班的时候,喜欢在规定时间前一两分钟再安心地打卡;又比如说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喜欢把作业拖到节点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现在的读书笔记,明天就是截止日期了,这才开始匆匆动笔。

正像书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拖延者总能在最后关头之前完成任务,只是在拖延的过程中多了几分煎熬。

我本着从书中找寻灵丹妙药的心态从第一页翻到了最后一页,这才发现,原来书中所说的大多是缘由,而非解决方法。可见,想根治拖延也没有什么好方法。类似的问题还有如何逃避孤独?如何克服自卑?也许我们也没必要去对付它们,心平气和去接受也许比堂吉诃德大战大风车要强得多。

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仔细想想,我喜欢把赴约时间调整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或者坐在咖啡店里等待,而我又恰恰是个厌恶等待的急性子,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提前到达,我又感到十分惭愧;至于在学习上的临时抱佛脚,我想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暑假前几天,满怀信心要先完成假期作业,后面就可以毫无压力地恣意玩耍。可是总会有犯懒的时候,心里反复安慰自己,我只是稍微休息几天,过几天接着写。然后暑假就不知不觉进入尾声了,而没完成的作业还有大半。当然,最讨厌的还是假期最后几天厚着脸皮来抄作业的小伙伴们,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原本按时完成作业的自己,变得不那么勤快和乐于分享。

所以,当你拖延的时候,还是要看看这件事是否会对其他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接受隐藏在内心中的拖延小妖精。就像书中最后写道,“快乐来自于按照你的价值观健康地生活,来自于跟他人和跟自己内心深处的连通,它还来自于能够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来自于不管拖延是否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仍能够如实地接受它,就像虽然花园里长着一些蒲公英,而你依然能够乐在其中”。

拖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当我们感到了自己在拖延某事时,说明我们已经在开始排斥它了。就像看到了蛇或者蜘蛛时产生的恐惧之情,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顺理成章。

因此,还不如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感兴趣或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上,因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压根不会拖延。至于那些不感冒的事情,还是主动把时间节点提前,然后在节点到来前加班加点吧。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7

通过这学期的心理学学习让我明白了,心理学是一门涵盖多种专业领域的科学,但就其根本而言,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像是这些以前我都是不知道的。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再后来的大学,心理健康课就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课堂,可见心理学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大学以前的心理课都是很肤浅的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与人相处,自从大学上了心理学这门课后,方才知道心理学简直就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可以针对各个行业和人群,心理学首先服务的是自己,只有自己更好的了解自己,处理好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服务别人。

其实心理学也可以说是现代数字化教育的根本课程,现在国人基本数字还是偏低,就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也或多或少的心理会有障碍,现在中国心理学这个行业还是新兴行业,还是初级阶段,而中国人口众多,而且中国一般的人明知道自己需要心理医生进行疏导,为了自己的面子什么的,一般都不会找心理医生进行疏导,而自己又不能自我疏导,到了最后就就会做出对社会,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过激的.事情出来。

心理学的发展跟设计一样,跟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心理学这个行业也随之发达,人们对心理学这个行业的认知度也随之提高,国家也对心理学这个行业也更加的重视,像是中国以前的七八十年代心理学这们课程都不曾听说过,后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人们在享受着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的同时,人们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至此,心理学这么学科即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而不断的进步,尤其是现在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更加的奠定了心理学这个行业的发展的基础。

虽然说心理学这么课程对我们对各个行业都是有很大作用的,但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在学习这们课程的时候,大多都不会明白书中的真意,不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考试起来,就死死的把重点背下来,考试完了,就什么都抛到后脑勺去了,所以我们在学习这么课的时候让书’活“。所谓书活就是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我“读书,不要书”读“我,书是为我们人类服务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心理上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在社会中与人交往都会或多或少的与人发生过矛盾,那我们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些矛盾和解决这些矛盾呢?这就要用到我们的心理学了。学了心理学我们可以避免与人的不必要的争执,可以避免矛盾的升级。这就是前文所说心理学是门伟大的学科的伟大之所在。

总而言之,心理学这门课程可以提高自我,可以帮助我更好的融入社会,与人交际,工作中可以让我更能明白客户真正喜欢和需求的,唉!用一句俗话说:那就是:察言观色吧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8

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 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发展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说话,把自己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

幼儿多方面的认知发展正如以上提到的这一整个系统的.运转是紧密的,完整的,通过了解幼儿学习的规律,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懂。教育是一门关于人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关系与牵动都将充盈着和谐与愉悦。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机会。

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小朋友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心理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学习,我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思考。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修炼,调节自我,保持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他人。教师蕴含于中、形之于外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幼儿的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科学的幼儿观和教育观。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宽宏的胸怀爱护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

2、提高对幼儿理健康的评价能力。

第一,应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邀请幼儿教育专家来园讲座、指导,使教师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和技巧。为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同题和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打下基础;

第二,为了使孩子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需要具有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的能力,学会使用各种方式对幼儿的动作、认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平时可以开展案例分析、研讨学习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阅读,我深深感知到,幼儿期是性格特征和改变显露的最初阶段。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和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有意识的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9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我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

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我个人的收获和体会:《教育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

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习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习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学习错误的,还不如不学。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整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学与教心理学的出现是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它首先阐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提出系统的课堂学习理论。然后在学习论的基础上阐明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育心理学的出现把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以数学学科来说,我们经常埋怨学生:“教过那么多遍的题目,你怎么又不会做了?”该书作者对我们这个疑惑作了三个层次的回答。第一层原因:“对某项知识的记忆弱。作者指出了记忆弱的三种表现:一种是“忘了”,“在学习了某一单元的数学知识之后,教师与他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同时看一道需要综合应用该单元知识才能解答的数学题,然后再回忆。可以发现,他们回忆的能力相差很大”,即一些学生回忆不起来;一种是“似曾相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某个问题时,他就是想不起应该用哪个定理或公式。但是如果给他看解答,他又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应该会的呀!’”即知识还在脑海里但就是找不到;一种是“欲言难吐”,“在完成某项作业时,学生确实是知道需要用到的知识,而且对它并不陌生,但一时就是讲不出来。过后,只要有某种提示,有时甚至是自发的,突然就想到了该用的知识。”三种“记忆弱”都导致“信息提取失败”,“记不起、用不上”。怎样让记忆由弱变强呢?作者说:首先,“出于良好组织结构中的、具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的提取,比那些只有松散结构的、随机联系的知识的提取要容易得多。”也就是说,“要对所学材料的意义进行充分的加工,通俗地说,就是要深刻理解知识的意义。这种深加工是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意义以及它与相关知识之间联系性的一种深入、细致的思索,是对知识之间相互联系性的多方向、多途径的推敲。”所以“抓知识结构”比“抓知识点”效果会更好。其次,“要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即通过深加工,使得抽象的东西获得具体内容的支持,使概括的原理建立在丰富的背景之上。

使那些‘不可捉摸的东西在学生的心目中变成‘看得见摸得着’而有意义的东西”。为何啰嗦的讲授和枯燥的题海效果不好?为何课改要提倡营造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实际问题,原因就在这里。再次,“要从整体上把握信息,既要记忆知识的结果,也要记忆知识的过程。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过程是情境性的,会产生前一条所说的好处;另一方面过程就是知识的推导过程即新旧知识的联系,即使某个公式忘了,学生也可以依据这一加过工的结构,把已经忘记了的公式推导出来。这就是课改强调“过程与方法”的道理之一。第二层原因:不教不学数学思想方法则是记忆弱的深层原因。“学生不能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原因,还是没有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充分,没有达到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指引着数学学习活动的进程,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提取线索’,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信息通道’”。

这是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程序性知识”,它告诉我们“做什么、从何做起、怎么做”,所以具有“线索”和“通道”的重要特性。而该书作者高度强调“线索”与“通道”对记忆的作用;人的长时记忆空间是无限的,每个学生实际上都“记忆”了非常多的知识,只是它们常常象藏在深山里的宝藏,没有“线索”和“通道”是找不出它们的。如果在教学中,“‘过程’与‘结果’并重,并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放在首位,很好地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充分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水到渠成’”,“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时找到有效的信息提取线索,形成最佳的信息提取通道,成功地提取需要的数学知识。这让我们从记忆的角度又一次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第三层原因: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机不良是最深层原因代表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一种期待心理,它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的动力。事实上,学生想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会对学生的整个信息加工活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学生在整个信息加工过程所从事的一切内部加工活动,都是对他心目中的那个目标做出的反应。”我为什么要学数学?我为什么要学这堂课的数学内容?我的数学学得怎么样?怎样才能改善我的数学学习?我的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我离自己学好数学的目标还有哪些差距?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达到我的数学学习目标?在“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我们要思考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0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心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针对中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比较适合这一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们经常讲现在独生子女多了,逐步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些孩子不关心班级集体,自私自利。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习惯、学会与人相处,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积极心理教育的特点,我上了一节《同学间的互助》的心理活动课。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我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魅力,也是我心理课要达到的目的。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1

也许是盘古开天辟地,也许是上帝的灵感创造了这个世界,也许是大爆炸创造了这个世界。可是,在这之后,真正创造了这个世界的,是人类的思维。因为人类的思维,产生了文学艺术,产生了科学技术,产生了这个世界上每个角落里的房屋建筑和花花草草。同样,人类的思维,也带来了战争、凶杀、竞争、猜疑和嫉妒等恶性的东西。

可是呢,也许是上帝播撒在人的内心的种子吧,人的内心总是向往着爱、快乐和幸福的。那么,在这样一个压力重重的时代处境下,我们怎么样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身心放松的幸福呢?答案就是:换一种思维。如同我喜爱的`作家亦舒说过的那样:“我享受着自由,呼吸着空气,喝着水,我是快乐的。”再延伸一些来想:我的眼睛能看到美丽的山水和可爱的孩子,我的耳朵能听见动人的鸟鸣和哗哗的流水声,我有手有脚,我是幸福的。

每个人来到尘世,还大抵都想获得成功。所以,最美好的祝福语,一向都是: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事业有成。所谓成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得到了一定量的金钱和权力。这样,人的精神和脚步就会自由得多。也就是说,成功是为了自由。那么,怎么才能获得成功呢?成功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善于思考。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人成功的人,都是善于思考的。只有善于思考,思维才能不受束缚,不受前人言论和世俗舆论的束缚,并且创造出一些新的规则。而一个能制定规则的人,就一定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人了。

以上所分析的,就是实用心理学中所讲到的一种思维方法:变通思维,即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本书中,还讲到了另外六种思维方法,包括逻辑思维——用理性推断结果、比较思维——在相互对比中寻找方向、逆向思维——从目的地出发的艺术、创新思维——让思维变得更有创造力、发散思维——学会举一反三的妙用、定势思维——不要墨守成规等。

这七种思维方式,涵盖了人类思维的方方面面。而且,书中讲述的事例都是很新鲜的,给人阅读上的新奇感。书中将心理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中,阅读起来,趣味盎然。

这本书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所有读者阅读,尤其适合对人类的思维方式感兴趣的读者阅读。翻开这本书的目录,相信你一定一眼就能看到一种或者几种自己感兴趣的思维方式。然后,打开书,阅读一下,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启发,甚至豁然开朗。

把这七种思维方式的50个思维法则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相信你就能趋利避害,改变现有的不满意的一切,得到你所向往的东西——动人的爱情、美好的亲情、美丽的心情、成功的事业和自由的生活!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2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上了8周的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罗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门课是我初次学习,我觉得在课程安排和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吸引人也很实用。首先,课堂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大学生活各个方面,不论是学习、恋爱、人际交往甚至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求职信,都有专题一一为我们解答。这些所设置的专题都是我们大学生非常感兴趣或者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目的就是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老师就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过程及心理活动,什么是爱情、恋爱动机、择偶过程、感情纠葛、失恋问题,都一一有所涉及。许多我们困惑不解问题,经过老师的点拨,豁然开朗。尤其是在老师让我们写墓志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关于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多个专题也都曾提到了。老师会精心挑选出一两套的心理测验给我们做,而这些心理测验都是十分专业准确的,老师会一一讲解分析,结合性格特点,生动的加上具体的典型的任务形象,帮助我们理解。

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

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一定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从各方面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积极向上的心起了一个推动作用。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课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我们要成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3

运动心理学这个术语首先出现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的文章中。在他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于1913年在洛桑召开运动心理学专门会议,它标志这个学科进入科学的行列。运动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顾名思义,它是研究人在从事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也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与体育学、体育社会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各项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的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情感、意志的特点,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人们参加各种运动项目时,在性格、能力和气质方面的特点及体育运动对个性特征的影响;研究体育运动教学训练过程和运动竞赛中有关人员的心理特点,如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赛前心理状态、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等。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

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比如:在体育活动中存在自信心方面的男女性别差异吗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2、研究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比如:有氧训练对人的焦虑水平有哪些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长期的运动训练会,促进或改变运动员的个性吗体育活动,会加强残疾人生活中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吗。

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比如:如何克服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如何利用迁移规律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哪些影响运动技能掌握,提高的重要心理因素更多地受遗传因素制约。

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比如:比赛中的最佳唤醒水平是什么如何在比赛中达到最佳,唤醒水平如何区分和评定运动员的心理负荷,和心理疲劳优秀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运动操作的注意中心是什么。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多是优秀运动员,也有青少年运动员;它也研究群众体育中的`心理学问题。

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对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竞赛与选材有着重要作用。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解决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状态与各种心理活动的具体规律,揭示了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为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训练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有效地影响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运动训练,除了身体,技术,战术训练外,还包括专门的心理训练,才能构成现代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整个运动训练都含有心理结构。只有了解身体素质的心理特点,才能有效地指导运动员进行身体训练。运动技术训练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与调节下逐渐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过程,运动技术水平,依赖于心理过程的机能特性和发展水平。如运动表象,空间,时间定向与判断,反应,思维及注意,情绪等,这些因素都参与了技术动作的调节,是提高技术动作水平的基础。

比赛双方在身体能力和技术,战术水平的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对实力相当的两队来说,心理因素的训练和心理能量的发挥,往往在竞赛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两队交锋,可以说心理能力强者胜。运动员的选拔内容必须包括心理因素。心理选材要依靠一套心理测量,心理实验,心理调查等许多心理测定手段,并根据体育运动学所提供的原理,制定心理素质测验的标准。

在研究运动心理学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运动心理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揭示心理和行为规律的重要手段。它在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任意时间内进行周密的观察,并且别人可以验证,具有科学研究所要求的高度公认的客观性。实验研究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和准实验三种。

(一)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室内借助各种仪器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而进行的实验。例如,测定反应时的实验,操纵的变量是某种声音或颜色的光,借助的是反应时测定装置。

该方法的优点:实验者能够有效地控制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该方法的缺点:人为的痕迹过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需要有昂贵的实验仪器。

(二)自然实验法,是指由实验者在自然的条件下创设一定的实验情景,操纵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变量而进行的实验。例如,在自然班级的条件下,对实验组被试采用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对对照组被试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便证明哪一种教学方法更为优越,这种实验就属于自然实验法。

该方法的优点:被试的反应比较真实自然。

该方法的缺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条件难于控制得完全一致。

(三)准实验法,是指在某些自然情景下将实验室实验作一些变通处理,但仍然利用真正的实验设计的某些方法来收集资料而形成的实验。例如,考察体育锻炼对减轻潜在的焦虑的作用,需控制有氧锻炼的项目、持续的时间、并记录被试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测量焦虑的水平等指标,这属于准实验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使用起来有一定的灵活性。

该方法的缺点:对变量的操纵控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现场研究法。

现场研究法是指到实际的现场进行询问或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对被试进行控制,不对被试施加影响。也就是说,实验者到现场去询问或观察时不操作任何变量。所以,它作为研究现实问题的一种方法而被广泛采用。

在现场做观察记录时,要做到客观、不带主观的倾向。必要时,可以通过录象、照相、录音、遥测等手段来作详细而又真实的记录。为获得详尽、全面的观察资料,事先可以编制好观察记录表,明确规定观察哪一种或哪几种行为,每次观察多长时间,两次观察之间要间隔多长时间。此外,事先练习作记录的方式,使能够很快而又不漏地把被试的行为反应记录下来。该方法是研究从事体育活动者心理现象的最简单方法。其缺点是研究者对所观察的事项不能随意地加以控制或操纵,现场条件在不断地变化着,观众和教师等因素常常左右着研究结果。因此,从现场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不容易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结论的科学性难于保证。

三、心理测量法。

心理测量法是指使用心理学家已经编制好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标准化的个性测验、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焦虑情绪测验等工具都有其特定的测定范围和作用。在采用心理测验法时,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正确地选择测量工具。在使用这些测量工具时,一般要受过专门的培训,或者受过严格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来实施。

具体运动心理学研究时,究竟采用什么方法应根据研究的目的、任务和课题内容来确定。为使研究成果更接近实际,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常常同时选用几种方法来进行研究。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4

一直听身边的朋友说,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门非常不错的校选修课,值得一去。特地在小学期选课的时候留意了一下,400人容量的课程,瞬间被抢了,顿时让我觉得此门课程的霸气侧露,不可小觑。

回顾昨天上课的感受,众多生动有趣,而又奇葩的案例中,我独独最钟情于三个,一个是7哥靳爱兵,一个是北京爱华,还有就是杜郎口,并且想关于这仨案例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77号,4年半,16小时,1500元,500元、、、当从度娘上获取这些数字时,我被震撼了?但很快,当我换位思考了一下之后,表示,还能够理解。我觉得,7哥家人爱的表达、大学这种自由的氛围以及其自身对人生的规划与自我约束的缺乏是造成这场正常人眼中悲剧的`主要原因。

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常说他“眼里没有活儿”,不满意儿子努力去做的事情。上了初中,每个礼拜回去一次,高中变成一个月回一次,最后一年复习,一年回一次,家里人都在说:“没什么事就不要回去了。” 这些年,他父母极少接送他,住校也极少去探望,所以他笃定地认为:“家里人不会想念他。”其实,四年里,他无数次渴望家人能把他领回去,也是因为无法给家人一个交代才丧失了回家的勇气,当看到那张7哥与母亲相拥的图片时,我特理解7哥,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这一丢丢而已。这也许就存在一个爱的给予与爱的需求在里面,作为仍在奔波于物质追求的家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7哥心中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精神层面爱的需求,换句话说,父母认为,我好好挣钱,供你上学,你只要一心学习,其他的就别管了。但事实却不仅如此,毕竟作为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学生怎会深刻理解,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各种偶像剧,家庭剧,勾起的是他们对精神层面温柔的爱的需求,其实,他们也许,只想要一句;儿子,妈/爸想你了?或者“儿子,你真棒?”其实,除了7哥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把他对家人爱的渴望表达出来一外,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许,仍被种.种亲情问题所困扰,在这里,我只能为他们送上真挚的祝福了。

北京爱华的那个故事,可以理解为与我们高中曾听过的一个亲情励志讲座吗?记得那时,我们也被虚拟在一个危险的境地,老师问我们,此时我们心中最割舍不下谁,大家都普遍说家人(PS我居然割舍不下的事我们家的那只猫,我不在了,谁喂它啊),然后,哭的泪流满面,特别的感动,甚至,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好好好地学习,不上太多的网,要努力学习,各种,只不过,不到一周,所有人似乎又都被打回原形了?对于此类演讲,我只能不置可否了。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5

时光匆匆,我们进入大学已经有两年了。但我们真正学习关于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是在大二的下学期。在之前的所有时间里,我们学习了一系列课程,比如《基础会计》、《中级从财务会计》、《经济法》、《统计学》、《成本会计》等。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我们以后更好学习财务管理的知识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通过这两年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我对会计与财务管理是什么样的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更加清楚两者的区别。

一、对会计认识

通过对会计知识的学习,我认识到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客观需要。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不仅仅局限于对经济活动予以记录和计算,还要通过预测、决策、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来谋求经济效益。特别是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运,会计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总的来说,会计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其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项。会计核算内容是指特定主题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推出三个阶段。

二、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是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指导。

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投资、资金营运、筹资和资金分配等一系列行为。企业资金投放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活动、筹资活动和分配活动中,与企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财务关系。这些财务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供货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的环节(职能)主要有:财务规划和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其核心是财务决策,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决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通过财务管理的学习,我不仅对财务管理的定义、内容和职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我对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意义、财务管理的手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三、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会计与财务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认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既关系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又涉及到企业职能部门划分的合理性。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目前学术界有四种观点,即“财会合一观”、“大会计观”、“大财务观”、“财会并列观”。

(1)财会合一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会计与财务管理本来就是一回事,两者难分难解,主张统统合并,溶为一体。

(2)大会计观:即会计包括财务管理。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会计具有管理职能,当然应包括作为管理活动一个分支的财务管理。

(3)大财务观:即财务管理包括会计。持该观点的人认为,财务管理的业务环节主要是编制财务计划,组织日常管理(执行财务计划),进行会计核算,开展财务分析,实行财务检查。会计工作属于财务管理的范围。

(4)财会并列观:即财会平行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会计与财务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分别对待。

我个人比较支持第四种观点。这种观点遵循了辩证法的原理,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它既看到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因而该观点是比较科学的。

(一)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

(1)从存在的客观基础上看:会计的原始形态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它存在的客观基础是时间节约规律,即用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是为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生产服务的。财务管理,其存在的客观基础是财务活动,它并非自有生产活动就存在,而是人类生产活动发展到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从对象上看:会计与财务管理有区别,根本原因就是两者对象的不同。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的处理对象是价值运动信息。财务管理的目的是根据价值运动规律,为企业带来尽可能大的收益,所以,其管理的对象就是价值运动自身。

(3)从职能上看:会计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会计并不对价值运动进行直接管理,它也不具备管理所固有的职能。相比之下,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价值运动)直接进行管理,因而它具有一般管理所固有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二)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联系

会计与财务管理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就是财务管理离不开由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而会计则要密切跟踪财务活动,捕捉有关资金运动的信息,反转来为财务管理服务。财务管理是进行有关资金筹集供应与运用的意向决定,而会计是为这种意向决定提供情报的。这里所说的提供情报,也就是提供价值运动信息。正是价值运动信息,将两者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会计与财务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联系并不等于相同。在理论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学科,在实践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会计与财务管理必须相互独立,分别对待。

只有我们清楚的分清两者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避免做无用功。当然,由于两者联系,因而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做到两手都要抓,但是要有侧重点的抓。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6

几年前学过《学前心理学》这本书后就再也没有碰过,最近拿来仔细阅读,发现收获颇多,受益匪浅。这是一本将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幼儿园实际相结合的一本书,在阅读中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介绍了在实践中的经验,有助于幼儿园新老师的指导和老教师的提高。

这本书共有十一章,分别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注意、感觉和知觉、记忆、想象、语言和思维、情绪和情感、意志、社会性、个性和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本书的阅读中,我对于几个对我教学帮助较大的章节做了详细的阅读,并在阅读中结合实际生活,发现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

首先,对于学前儿童的注意这个章节我做了详细阅读,在阅读中了解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有自己的注意发展的特点,因为我现在带的班是小班幼儿,因此我特别注意了小班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发现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只是初步形成。

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准备中应该准备一些色彩鲜明和幼儿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要注意出示的物品不能太多,这样会扰乱幼儿的注意,可以有层次的出示,不断的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受,增强幼儿的喜好程度,延长幼儿的注意时间;在关于幼儿记忆力这一章节中,我了解了幼儿的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我的教学活动,同时注意课后的延伸和复习,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死板的去背诵为了复习而复习,虽然幼儿的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但是机械记忆也可以有许多花样帮助幼儿记忆,让幼儿在玩中记忆是让幼儿保持记忆深刻的方法,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方法;在学前儿童想象这一章节中,我了解了幼儿想象的发展,记得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在公务员的考试中有一道题目,孩子的爸爸左思右想都没有想出答案,却让儿子一口说了出来,难道是爸爸的学识还没有儿子的高?显然不是,是因为幼儿的想象力没有被扼杀,而许多成人的想象力早在童年的时候就是被扼杀了,因此在考虑问题时往往过于死板,可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还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时应该注意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为幼儿的想象发展创造条件,幼儿的任何想象只要是自己能说出缘由都是正确的,不要用一些否定的语言扼杀幼儿的想象力。

在这本书中对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这一章我认为是很重要的一章,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做什么事都会以自我为中心,稍不如意就会用哭闹、打人、咬人等手段来解决,因此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父母想要让幼儿表现出亲社会性的行为,如:分享、安慰他人、合作等,那么父母必须率先垂范,为幼儿做出亲社会行为的榜样,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幼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尊重与友爱的关系。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也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培养,除了以身作则外,我们还可以在讲故事、念儿歌中加强幼儿这方面的意识,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优秀的品质。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学以致用,也得到许多收获,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就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产生的,为此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学前心理学》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是陈帼眉老师主编,全书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程学超编写,第十一十二,有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邹晓燕编写,其余各章,有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编写。我从这本学前心理学的学习上汲取了许多东西。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对她敬畏和景仰有加。虽然,现在的我也只是为了考试,但是,我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还是对教育幼儿方面让我学到了很多。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心里发生发展有关规律的科学,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活动规律。才能使自己“快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呢?学前心理学这一学科,本书将帮助我们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以及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如,它阐述学前儿童发展过程;;围绕“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注意到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等,简述学前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学前儿童注意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平常也会说我们班某某幼儿的注意真是差,总是在抱怨怎么会这样那样的,我学了这章后我知道了3—6岁的幼儿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底,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与引导,注意的选择有赖于知识经验好认真水平。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7

《社会心理学》较之《基础心理学》来说,其学习难度就小得多了。

学习《社会心理学》一章有三大法宝,就是读教材、看录象、参加考试大心理咨询师网校的培训。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途径。但是,学习《社会心理学》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看。

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消化《社会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举一反三并自觉地用这些原理、方法来分析现实中的心理现象,增加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很有用处,也很有益处。

二、要结合练习、结合考试的看。

考试大心理咨询师考试网的站面上,为学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可以在看书的同时做做练习。将不会做的题目抄写下来,在书上找出相应的章节,认真的体会,反复的研习。时间不长,你就会发现,学习《社会心理学》已经有了很大的长进。

三、要充分利用考试大心理咨询师考试网的资源看。

网络的学习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资源丰富而且不受到时间的限制。登陆考试大心理咨询师考试网,反复的观看教学录象及教学指导,找出学习的感觉,最后才能通过国家的测试。

四、要理解与记忆相接合的看。

《社会心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条规律,每一个原理、每一种学说,光靠死记硬背把它们记住是不牢固的,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印象深、记得牢,变不知为知,才有助于把新学到的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注意纵向、横向知识的联系。《心理咨询师》教材中的各章节的内容都不是完全孤立的。学完《基础心理学》以后再学《社会心理学》,你就会发现这一点。个学科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注意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并加以对照,这样才能融会贯通。

知识不是不是孤立和僵化的,要注意相互的联系。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也导致了更多心理问题的产生。这使很多生理性疾病和心理性疾病综合在一起,这更加突出了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性。

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则激励人们去行动。然而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它可能引导我们积极的面对问题,也可能导致心身及精神疾病。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面对,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在经历了12年的学习努力后,迎来了高考。然而一些人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面对这样的挫折,很多学子因无法面对而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样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还会因各种各样的关系而遇到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如今的社会很多人开始选择心理咨询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广场恐怖症,密闭空间恐怖症,强迫症等都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还有很多人是因为恋爱问题,如那位高尔夫球场的球童,她因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非常苦恼,老师采用了让她拥有企业竞争实力的方法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安全感,从而解除她的困惑。

作为一名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将来可能不是一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周围的朋友常常也会因一些问题而把自己当做倾诉的对象,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名很好的倾听者。例如认真地听朋友的讲述,或许她们在哭泣时需要的只是我们默默地递过去的纸巾,静静的聆听。

不同的气质类型也会造成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不同。我是一个多血质和粘液质混合的人,这使我面对问题时比较乐观而有时候做事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医学心理学。

学医的我,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临床。在面对病人时,我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便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和病人的积极配合来达到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也就体现了医学心理学对每一位医生的必要性。

因为医生与病人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很多是因为医生与病人的沟通不够而致。一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医技更要有医德,正如古人云“大医精诚”。

12周的医学心理学学习,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9

《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是必修的科目,也是我们了解心理知识的所要走的阶梯,对我们了解人的心理尤为重要。

虽然我已经在老师的指导和教导下,学了这门课程大半个学期,还未学完,但我已经对心理知识的有关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的知识、情绪、行为、动机、感情等等都与心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的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好与坏、高兴与悲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愉悦,一些现象使人忧虑,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爱慕之心,丑恶现象惹人产人产生厌恶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惧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种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与情绪作为人对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态度体验、构成了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课堂上,老师每讲到新的知识,都会耐心地指导,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视频以指导我们,让我们掌握起知识的要点时容易理解和,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识的“免疫力”,因为这样我们在记忆知识时更加牢固。有时在讲到一些重要理论时,还会出一些心理实验来测试我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这些课堂实验使我们感到十分有趣而且这样别具心裁的课也十分生动和形色,是我们学生所喜欢的,上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致,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这也而况仪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好还是坏,是强还是弱,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高还是低,这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因为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课程,它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科学,更加是人类为了认识、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感情、动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有人说,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具形体,难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心理现象体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当中,它离不开个体心理。但对个体而言,社会心理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个体心理是社会现实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虽然属个体的主观精神活动,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心理因素。

受遗传、教育、生活经历、职业活动和其他因素影响,不同的人的心理会形成各不相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或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对于人类来说,人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具有双重属性,即人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与周围的环境、与他人发生着不可脱离的关系,这说明了人的心理受着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的心理是无法脱离这两个关系而成为个体独立存在的,没有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人类是无法能透彻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特别是在这个日益发展迅速以科技和信息为中心的社会,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式和现象也会越来越复杂,因为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而存在于这个世上,如果人类不能跟上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规律关系,就无法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心理关系,也就不无法使人类在社会中得到提高,社会也不能以良好的姿态前进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正因为如此,这个社会中又多了一份职业,就是心理医生,为人类解决有关的心理问题和心中疑问,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以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心理学》对我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对我的心理能力和素质的成长缺它不可,我需要它剖析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我的职业,我的职业需要它,因为我选择的是师范职业方向。它是我们师范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技能与职业素质的重要基础课。我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可以了解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解和掌握学校教育教学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应用,注意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的结合、基础知识与应用方式的结合、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结合,这在培养人才质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了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平,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更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虽然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努力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同学也了解到别人,对提高自己的心理知识、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培养足够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20

上完今天的课,我有很多感触,可又不知如何更好地去表达,所以想就几个感触很深的点谈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1、“不幸通过任何方式都可以传播,幸福需要很努力才能传播。”

当屏幕上出现这一行字时,当听到丁老师讲到婚外恋所导致的诸多不幸,以及一连串的循环效应时,我有点难以置信,原来抽象的情感也可以比枪弹炮药更具有摧毁性的。

2、还有那句“有帮人的欲望却没有帮人的能力时去帮人也许会害人。”生活中的我只会单纯的想“乐于助人”却没有考虑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一种同情的心理以及姿态去单纯的'给予我认为是对他有益的帮助,却没有理性的去思考,我自己是否有充足的能力,并且我的这种帮助是否真的对他有益。通过这节课,我懂得了以后的日子里,我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恩恩,真正做到给予别人真正需要的帮助,把正能量传达给别人,同时要有保护自己的不被别人的不幸传染的能力。

3、“当你认为习以为常的东西被人拿走后,要学会接纳。”丁老师在这里讲到,被抢走习以为常玩具的小朋友,为了那一个玩具,而忽视了诸多的其他玩具。老师解释说失去会导致聚焦,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接纳,分散注意力。曾经听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气”与中国人的上访,貌似是说中国人为了气(我理解为面子)去上访,而这次,丁老师换个角度,讲了这么个例子。一个人非常有前途,他自己也认为未来非常美好,却因为一次偶然成为跛子,因此他去上访,希望别人赔偿他无限美好的未来,最终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距离美好的未来越来越远。相反,吉林大学的一名因疾病成为跛子且上肢畸形的女生坦然接受自己的残缺,并凭借努力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的未来。这确实这的我们每个人思考,当我们不能改变我们所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只能坦然的接受,淡然的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为自己尽最大的可能争取。

4、自尊即Self—esteem把自己看做什么。听完丁老师自己学英语的艰难历程之后,我似乎看到自己学英语存在的问题了,我一直告诉自己的是,我的听力不好,去迟迟未采取行动去补救,每次英语考试考差事,我都安慰自己,是听力错多了,看来以后我要换用另一种角度去激励自己学习英语了。“到此一游”似乎也能很好地解释我高考前模拟考试忽高忽低的现象,以前一直以为,是自己骄傲的心理作怪,今天才明白原来是我自己的不自信,从不相信自己会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好,一直用运气或者巧合安慰自己,而没有进一步去思考自己考好与考差的真正原因。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21

在接触儿童心理学这门课之前,我从来没有对小孩子的心理有过深刻的学习和认识,他们做出在我曾看来很是幼稚的行为现在想起竟是那么可爱,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一丝杂质,对他们来说,快乐是最重要的,可是当我看完这个纪录片却开始怀疑,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他们到底还快乐吗?

影片以入学第一天一个小男孩撕心裂肺的哭声开始,进入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群陌生人,对于只有4、5岁的儿童来说的确是困难的,他们要接受新的环境,一点点对老师和身边的同伴产生信任。在家里时,他们享受所有人的关注,是一个家庭的'中心,而在有着一个2、30个小朋友的班里,老师根本无暇照顾到所有的孩子。吃午饭时,一个小女生把汤饭洒了一身一地,带着哭腔轻轻的喊着“老师,泼了?”一连几声老师都没有赶来,那个一直在哭的小男孩一边吃着饭一边还不忘喊“我要回家?”看到这些,我不禁有些心疼这些孩子,也许过那么两天他们就会习惯这种生活,不再吵闹,但在我看来这只是他们看不到希望,放弃了挣扎。在未来,我也会成为一位妈妈,想到我也要把我的孩子送进这样一个剥夺孩子本性的“牢笼”我不禁伤感起来,但这又是他们人生长必经的一条道路,去接受陌生的事物,去学会独立,去磨灭天真和美好的本性,这又是多么的残忍。

因为是一所寄宿制的幼儿园,这些孩子要在学校里呆一整个星期才能回家,这一周的生活全部由老师负责,睡觉时老师要一个一个把他们叫醒上厕所。洗澡的时候,一个班的小孩子不分男女全部脱光像一群小鸭子似的挨个被老师拽着用水冲澡。看足球赛时,老师责令孩子们坐下来看,要给中国队加油,不要给其他队加油。对于不听话的小孩子老师则扬言要把他送去小班,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来说这已经是最严重的惩罚,甚至有个老师用“神经病”这个词去斥骂了一个孩子。如果父母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是这么被教育和驯服的,他们会怎么想,还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在幼儿园呆下去吗?快到周五了,孩子们都十分兴奋,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他们板着指头数着“今天星期四,明天就是星期五啦!”当孩子们都陆续被接走了,还剩一个小男孩等着妈妈来接,老师说他每次都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镜头里他在窗口坐立不安,满怀期待的等着妈妈,一直等了很久终于等来了,看见妈妈后他满脸都是笑容,我想他一定是怕被遗忘吧。我们不知道小男孩的妈妈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那么久,但是看着小男孩的翘首以盼,我无言了。做父母的是不是应该更多的关心自己的孩子,工作和应酬难道没有孩子重要吗。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22

很认真的把绍瑞珍老师的《教育心理学》读了一遍,感觉是如沐春风,豁然开朗。通过读书,使得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澄清了一些错误的、想当然的想法;更是学到了有效教学、学习和管理的方法与技巧。结合自己的阅读,谈谈体会。

一、教育心理学已经不再仅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越来越多

以前,见到过几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总的感觉是理论叙述比较多,尽管内容很好,但和实践总有段距离,况且由于自己对理论的认识比较肤浅,导致有些内容无法有效实践,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书中,作者以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系统阐述了教学、学习等诸方面的内容,且和实际情况联系密切,比如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从知识的表征到获得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做个介绍,并且因为内容结构组织的好,读起来也不费劲,确实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教育心理学应该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修课

作为一线教师,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在根据经验教学,但仅凭经验必然导致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偏低,而错误的经验给学生带来的后果更是无法弥补,所以,强调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在陈琦和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反复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按照一般的经验,教师要提醒学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并且这样做也能帮助学生记住这条上课的纪律。但研究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离开座位的想法会越来越强烈,因为学生是在通过这一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当老师置这些学生于不顾,转而表扬那些不动的学生,离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见,教育工作不能再仅凭经验。

对于如何教学,如何有效教学,如何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并长期保存,如何促进能力的提高等等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已经作出了比较有效的研究和解释,只有遵循科学理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高效进行。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掌握这些理论,不能有意识的应用,至多算是一个教员,一个低水平的教员。

三、只有掌握教育心理学理论,才能科学、有效的教学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澄清了错误观念,坚定了用科学指导实践的信心。

比如书中在谈到了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有效学习中的作用,并提到了古训:“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在自己的教学中,对这条的理解并不深刻,有时根本不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观念,不管学生的情况直接就讲。顶多在教学中,考虑学生学过什么东西,并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学,关注点是学生以其原有知识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识,但原有知识是否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如何建构,这个考虑的就少了。

书中详细讲述了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学中,对这些策略的关注度太低,有时只追求自己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现在看来,这只能是给学生带来知识,而不能利用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践行理论知识,做教育实践者。

我们一直在倡导做科研型教师。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研究什么东西?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论研究,也不能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而应是联系实践,解决问题,上升到理论。比如,书中谈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我们就可以据此设计德育目标和过程,在班级管理或者教学中研究如何形成学生的品德,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并进一步总结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所以,如果坚定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信心,也就为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五、提升专业水平,为教育教学把脉开方。

教育教学需要心理学的信息和服务,心理学也必须为教育教学服务才能有广泛发展的前景。而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为师生提供心理学服务应是其工作的应有内涵,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将成为心理老师这项工作的坚实后盾。比如,关于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研究为教师培训和年青教师成长提供了理论基础,心理老师可以据此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导方案。而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有效的诊断和辅导。为教育教学把脉开方,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心理老师也就能稳固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最新教育心理学老师不仅要具有本体性知识,还要具有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是教学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条件,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也是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的优势所在。实践证明,知识面越广,能在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愈能运用自如,易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对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关注,建议我们阅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与教学的中间学科或者联系学科。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不是普通心理学原理的简单应用,也不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差异心理学等几门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简单组合。作为一门拥有自己理论观点的独立学科,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学习与教学中的种种现象及其实质,这就涉及知识(或能力)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这三方面。只有在了解了人类获得的知识的类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选择合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才能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使学生也得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心理,第二部分是学习心理,第三部分是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智力与创造力以及特殊学生。学习心理包括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学习的认知观,学习的'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学心理包括制订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动机,有效课堂教学,学习结果的测评。其中我对学习心理这部分感触比较深。它既介绍了学习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习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习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我主要学习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习、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习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平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习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习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教学理论才最为有效?对于各种学与教的理论模型,教师应该根据什么标准进行选择?对不同性质的知识是否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又该怎样运用教学策略?对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教学心理的有效课堂教学这一章节。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焦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们通常采用强制性的教导方法,伴以奖励和惩罚行为,协调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最终达到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的目的。而学生的地位则比较被动,仅仅作为教师备课时的相像对象,以及上课时的教授对象,学生更多地采取顺应、被动等行为。随着行为主义影响式微,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影响逐渐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引发了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不仅仅要呈现于解释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在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时,教师有时会误解它的真正含义:明确目标和认真备课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学生参与讨论或其他形式的社会互动,学习就必然发生;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微弱。所以要明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真正含义:学生处在教学活动中心,以平等身份与教师互动的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发现法、讨论法和个别化教学法。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讨论法和个别化教学更有效,发现法更实用中学生的课堂教学,它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系列事例,让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得到隐含于其中的原理。而讨论法是旨在激发思考、挑战态度与信念并发展人际交往技能的一类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是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特定的学习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讨论法符合学习的认知主义观,这是因为学习者在形成自己的理解时积极主动的,而且也强调学习的社会方面。由于现在我们大班额的教学使得个别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并不那么实用,所以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的社会,技术不仅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科技手段,包括计算机]、影碟、录像、因特网和教育电视等对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巨大的潜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实用技术的教学对学生所做的课堂作业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更加强调问题解决技能与研究技能的使用;同时,还要求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如不仅要评估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也要评估学生所获得的问题解决、思维与研究技能,甚至还有学生的动机。结合教学方法要合理合适的实时的选择技术进行教学。

总之,《教育心理学》从用教育心理学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学亮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总结了教师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记得从孩子妈妈怀孕的初期,我就开始筹划着今后如何去教导、辅助孩子的向善的本性。因为在这个弱肉强食、勾心斗角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中让人有一个平稳、静心的心态太难了。想想周边的人和自己的处境延伸想象一下孩子的未来是不是也这是这样?这是件一直让我头疼的事,婴幼期、儿童发展期、青春期、成长期等等,到了现在孩子出生了,如今已经1岁5个月了,虽然我和孩子妈妈在诱导孩子、教育孩子这块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好,边学边教也罢,但是一直以来我的脑子里面对待这些问题都是一个问号。网上狂风乱炸那些教育孩子的文章看了又看读了又读,似乎真是有点谁说谁有理的感觉,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秉性不一样这样导致针对性的教育也是不一样的,在和妈妈、父母对抗孩子是与非的时候,最终还是决定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专业,看看到底是传统教育受宠还是科技教育孩子的方法为上?

报名成功后,转眼开班了,一进教室的感觉是不是到了“女儿国”了?环视了一周只看到2个男生。第一个想法我是不是走错班了?决定又出门看了一眼确实无误之后坐在了位子上,既来之则安之吧。第一堂的课程应用心理学的陆老师,真是让人颇有喜感,还有教学的方法也能进入生活,不像我们之前上课的老师那样死板,6次课时即能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爱的陆老师又能学习到了心理学的基本要领,我算真是欣慰了。

这门课程结束了,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父亲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父亲。前一阵看过一篇文章叫父亲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在想自己凡事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高大、男人刚性的榜样,为孩子今后成长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23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心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针对中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比较适合这一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们经常讲现在独生子女多了,逐步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些孩子不关心班级集体,自私自利。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习惯、学会与人相处,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积极心理教育的特点,我上了一节《同学间的互助》的心理活动课。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我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魅力,也是我心理课要达到的目的。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24

最近这一段时间看了三部公开课程。每一门课程大概二十六次左右,每次七十分钟。哲学课时长比较短,每一次是正常的四十五分钟。

三门课看了很长时间,想要去看的初衷是因为,对大学课程的缺失感吧,大学里很少去上课,也没有认真的follow过一门课程,尽管我现在仍然认为国内那些大学课程就像是假冒伪劣产品一样,师生本质上纯粹是一种相互敷衍。但毕业之后,还是有失落感。

于是就开始看高校的公开课,可以的话,也想继续回母校参加一些公开的讲座。这三门课程是我从许多公开课中自己选的,得以结识三个真正卓越的老师,很感动。我曾亲眼目睹大学里那些所谓讲师教授的虚伪苍白。

哈佛开放课程Positive Psychology

积极心理学,讲师是以色列的Tal Ben-Shahar,这门课在哈佛很受欢迎,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在哈佛授课。这门课不需要基础,任何人都能听懂,整个课程跟下来我也学到了很多,特别是那个罗杰班尼斯特的`故事,深深的震撼我。实际自己也比较迫切的需要一些积极的思路,来缓解玄学,特别是道和禅中消极的部分。消极这个词不准确,一时又想不出可以准确描绘的词。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25

学了心理学这门学科后,让我受益匪浅,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带有情绪,这种情绪都被认为是负性的情绪

。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环境里不允许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发生,或会面时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这时我们会无力去面对,在不经意间,就毁坏了辛苦建立的一段关系。比如:对“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这类情绪的发生,在很多时候是避开它,一旦不小心触犯了它时,就会不知所措,要么被“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许多事后让我后悔的事,经过成长后,我才发现我的这种对于愤怒的态度及做法,完全是因为对“愤怒”缺少学习和正确的认知所致,以为“愤怒”是一个凶神恶煞似的坏东西,现在才知道我的这些“愤怒”的价值观来源于父母,由于父亲的脾气很怪,很小时的.我常常看父亲的脸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则挨骂,我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经验里学习关于“愤怒”和“胆怯”的知识的,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甚至把我的这种经验中学习的知识又重复于我的孩子身上。

2、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生很多在人际之间,与环境之间甚至是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冲突发生时,我们常常陷入悔恨,自责或是指责他人及环境的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

比如:与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发生一些摩擦有时候各自都认为无道理或是没必要,但就是因为谁也放不下面子,谁也不搭理谁,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气氛很是紧张。现在我不断在学习中成长,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3、,我们要培养足够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

在中国这种亲密关系大多数人却从来不会,不具备培养亲密关系的能力。比如:许多家庭,父子(女)之间,母子(女)之间,他们无法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因为他们之间不能视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谈。导致许多家庭都把责任归咎于孩子身上,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找问题。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能力”缺乏。

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26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是我入职前就细细品味过的一本科学类读物,还是在学校图书馆某个书架上发现它的,读它的理由很简单,我认为自己也是一个身患拖延症的病人,而且有愈发严重之势。比如与友人赴约,我往往会把时间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比如说上班的时候,喜欢在规定时间前一两分钟再安心地打卡;又比如说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喜欢把作业拖到节点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现在的读书笔记,明天就是截止日期了,这才开始匆匆动笔。

正像书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拖延者总能在最后关头之前完成任务,只是在拖延的过程中多了几分煎熬。

我本着从书中找寻灵丹妙药的心态从第一页翻到了最后一页,这才发现,原来书中所说的大多是缘由,而非解决方法。可见,想根治拖延也没有什么好方法。类似的问题还有如何逃避孤独?如何克服自卑?也许我们也没必要去对付它们,心平气和去接受也许比堂吉诃德大战大风车要强得多。

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仔细想想,我喜欢把赴约时间调整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或者坐在咖啡店里等待,而我又恰恰是个厌恶等待的.急性子,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提前到达,我又感到十分惭愧;至于在学习上的临时抱佛脚,我想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暑假前几天,满怀信心要先完成假期作业,后面就可以毫无压力地恣意玩耍。可是总会有犯懒的时候,心里反复安慰自己,我只是稍微休息几天,过几天接着写。然后暑假就不知不觉进入尾声了,而没完成的作业还有大半。当然,最讨厌的还是假期最后几天厚着脸皮来抄作业的小伙伴们,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原本按时完成作业的自己,变得不那么勤快和乐于分享。

所以,当你拖延的时候,还是要看看这件事是否会对其他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接受隐藏在内心中的拖延小妖精。就像书中最后写道,“快乐来自于按照你的价值观健康地生活,来自于跟他人和跟自己内心深处的连通,它还来自于能够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来自于不管拖延是否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仍能够如实地接受它,就像虽然花园里长着一些蒲公英,而你依然能够乐在其中”。

拖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当我们感到了自己在拖延某事时,说明我们已经在开始排斥它了。就像看到了蛇或者蜘蛛时产生的恐惧之情,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顺理成章。

因此,还不如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感兴趣或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上,因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压根不会拖延。至于那些不感冒的事情,还是主动把时间节点提前,然后在节点到来前加班加点吧。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27

也许是盘古开天辟地,也许是上帝的灵感创造了这个世界,也许是大爆炸创造了这个世界。可是,在这之后,真正创造了这个世界的,是人类的思维。因为人类的思维,产生了文学艺术,产生了科学技术,产生了这个世界上每个角落里的房屋建筑和花花草草。同样,人类的思维,也带来了战争、凶杀、竞争、猜疑和嫉妒等恶性的东西。

可是呢,也许是上帝播撒在人的内心的种子吧,人的内心总是向往着爱、快乐和幸福的。那么,在这样一个压力重重的时代处境下,我们怎么样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身心放松的幸福呢?答案就是:换一种思维。如同我喜爱的作家亦舒说过的那样:“我享受着自由,呼吸着空气,喝着水,我是快乐的。”再延伸一些来想:我的眼睛能看到美丽的山水和可爱的孩子,我的耳朵能听见动人的鸟鸣和哗哗的流水声,我有手有脚,我是幸福的。

每个人来到尘世,还大抵都想获得成功。所以,最美好的祝福语,一向都是: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事业有成。所谓成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得到了一定量的.金钱和权力。这样,人的精神和脚步就会自由得多。也就是说,成功是为了自由。那么,怎么才能获得成功呢?成功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善于思考。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人成功的人,都是善于思考的。只有善于思考,思维才能不受束缚,不受前人言论和世俗舆论的束缚,并且创造出一些新的规则。而一个能制定规则的人,就一定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人了。

以上所分析的,就是实用心理学中所讲到的一种思维方法:变通思维,即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本书中,还讲到了另外六种思维方法,包括逻辑思维——用理性推断结果、比较思维——在相互对比中寻找方向、逆向思维——从目的地出发的艺术、创新思维——让思维变得更有创造力、发散思维——学会举一反三的妙用、定势思维——不要墨守成规等。

这七种思维方式,涵盖了人类思维的方方面面。而且,书中讲述的事例都是很新鲜的,给人阅读上的新奇感。书中将心理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中,阅读起来,趣味盎然。

这本书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所有读者阅读,尤其适合对人类的思维方式感兴趣的读者阅读。翻开这本书的目录,相信你一定一眼就能看到一种或者几种自己感兴趣的思维方式。然后,打开书,阅读一下,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启发,甚至豁然开朗。

把这七种思维方式的50个思维法则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相信你就能趋利避害,改变现有的不满意的一切,得到你所向往的东西——动人的爱情、美好的亲情、美丽的心情、成功的事业和自由的生活!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28

怎样才能过上最好的生活?正在蓬勃发展的积极心理学提供了很多答案:我们要善待他人,关怀他人,宽恕他人的过错,在日常生活中秉持和蔼与慈悲,以及乐观对待未来。按照这些简单的方法去做,就能让我们保持健康快乐。

世上大多数的事情都不简单,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一样。善无恒善,恶无恒恶。友善和关怀是好事,只要你善待和关怀的人值得你这么做。宽恕他人能带来满足感,除非被宽恕的人不愿弥补自己的过错。对未来保持乐观可以让你精力充沛并感到快乐,除非你是一个赌徒并相信下一盘赌局能大赢一笔。

我们已经把某些心理特质和心理状态标识为“积极”,把其余的那些标识为“消极”,但研究人员吉姆·麦克纳尔蒂和弗兰克·芬查姆认为,“心理特质和心理过程并没有积极或消极的本质;相反,心理特征促进还是破坏幸福,取决于它们在什么情境下发挥作用。”

我们如何从积极心理学中去掉积极?麦克纳尔蒂和芬查姆认为,我们不要再假设像友善这样的“积极”心理特质永远有助于增进幸福,而应深入去了解友善、关怀、宽恕或仁慈在什么时候、对谁、在什么情境下才能真正增进健康快乐。此话何解?

他们提出三个方法:

考虑情境。

为了理解心理特质和心理过程什么时候是有益的,我们需要把它们放在社会情境中进行考虑。“积极”心理特质和心理过程并非所有情况下都是积极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它们实际上是有害的。宽恕你的配偶可以增强你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她的过错只是忘了关灯,而且你很清楚她对自己的疏忽感到难过。但如果她不断在你朋友面前贬低你,还从不感到后悔,那么宽恕可能就不是最好的做法了。

考虑对象。

积极心理学运动帮助心理学家认识到,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关注人类的问题去理解人类的整体状况。同样,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关注那些快乐的家伙去理解如何提升幸福感。为了解开健康快乐生活的奥秘,我们不仅要在那些最佳生活的人身上,也要在那些生活一团糟的人身上,检验心理特征的效果。有可能乐观只对某些人有益,他们拥有某些值得期盼的东西。为了搞清楚这一点,我们不仅要在拥有光明前程的大学本科生身上,也要在被诊断为四期癌症的病人身上,开展研究。

考虑时间发展。

大多数心理学研究是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测量一群人的感受)。为了了解心理特征如何影响幸福感,我们需要开展纵向研究(对同一群人在他们生命的若干不同时期进行测量)。这很重要,因为研究人员发现的在短期内有益的东西,长期来看可能是有害的。通过友善相待而不是相互批评以解决严重关系问题的夫妻,在当下报告称,他们对于夫妻关系的感觉变好了,但长期来看,他们的满意度低于那些更多相互批评的夫妻。为何如此?那些相互批评的夫妻实际上处理了他们的问题,这帮助他们改善了关系。

积极心理学运动广泛传播,让我们从心底里接受了这个运动。治疗方法、自助书籍和提升生活的应用程序正在集中推广积极心理特征,例如更加友善和宽恕。但如果像友善和宽恕这样的心理特征对于每个人而言并不一定是有益的,那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只在它们有可能发挥作用的情境中推广它们。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29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教育心理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积极拓展。又称职技术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研究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本理沦问题、职业教育教学心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心理、职业培训心理、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

在李老师给我们上的三堂关于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中,先给我们阐述了什么是学习,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举出了很多例子,加深了我们对学习的理解,后面晚上的一堂课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等等,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几堂课下来,我们都受益匪浅,真是应了一句名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首先在关于学习的讨论中,很多同学举了一些比较通俗的例子,例如看书,做家务等等,也有同学从其他更抽象的角度,比如说眺望,观察,反思等等,这些都有学习的成分。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上面这是比较专业的说法,通俗的讲学习就是从有到无,获得一些新的东西。

后面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述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且介绍了几个著名的人物,以及一些关于学生心中理想老师的调查等等。这些让我们了解了职业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来龙去脉,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关于理想老师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希望有一个幽默,公正,上课不仅能讲述书本知识也可以传授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的老师,并且希望师生能打成一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这三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学习的探讨,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课程中能收获更多。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30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研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们掀起了一股新的学习浪潮,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浪潮,这是中国政府重视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这更是一个福音。

听了由省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太大,这也是很难改变的一个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孩子。在学校学习,在课外补习,在特长班学音体美,在外语班学韩日俄。学生为了能顺利地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由于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心理障碍,长时间的压抑,他们用行动发泄,甚至报复社会。有的学生毕业后狠狠地把课本撕掉。有的学生可能恐惧、不信任自己,成绩不好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绝望和无意义感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教给学生知识还不够,我们还应做好学生心理的洞察倡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怎样排解学生的压力太大问题;他们这样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怎样学以致用;怎样才能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而且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留有美好的回忆......

在学校里,有一些孩子厌学或具有学校恐怖症。其实,这些孩子都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如懦弱、内向、不擅于交际等等。这些孩子在学校一旦受到伤害,在学习上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会自我调适,从而对学校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就发展成为学校恐惧症。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这些学生,在方式方法上都会进行有效的探索。认真研究孩子的病因。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使我们获得一种境界、一种风范和一种思想。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31

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读书套餐真好,本学期如果不是因为参加读书套餐,我还真不会这么认真地去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一看书的题目就觉得很乏味,可我仔细阅读后,觉得本书越看越有味道。阅读本书很轻松,因为里面的内容和我们的教学实践很接近。通过大量的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一些教育现象,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教育者都知道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但如何科学的表扬?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实验给了我们启示。当我们表扬孩子聪明时,孩子就会倾向于成绩目标取向,会努力证明自己聪明而避免显得没有能力。当我们表扬他们因为努力而获得成就时,孩子就会倾向于学习目标取向,他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个过程。从学生评价来看,教师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美术作业的评价不像其他学科有标准的答案,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形成性评价。记得以前有位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美术的兴趣特别浓厚,每一节的美术课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但他的画画得确实不好,很随性也很随意,自己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线条粗糙。但我很关注她的学习过程,每次都在鼓励的基础上,给他一些建议。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他进步了很多,成了班里进步最快的孩子。同时他的这种热情感染了身边很多的孩子,我进教室时,经常听到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上美术课了。在教学中,我们要科学的表扬,使欣赏孩子这一理念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容易对学生形成偏见,会不自觉的对学生进行归类,这就是洛钦斯的“第一印象”效应实验。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又要避免由于第一印象所带来的对儿童的错误看法。在开学时,能准确叫出儿童的名字,亲昵地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多说些赞许的话,能减少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能为以后的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沟通的开端。我们美术教师往往任教的班级较多,对于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花些时间与精力记住学生的名字,以及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点。美术教师如果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以美术作业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话,那往往会出现判断的错误。有些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也许在美术学习方面有些困难,我们不能以此作为评价的一个依据。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位学生比较乖巧的,但他的美术作业真不怎么好,一开始我只看到了他的美术作业,将他归类在差生中,后来从班主任那了解到,他是一位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在往后的教学中,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看到了他的优点,及时表扬,他进步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冷静、科学地观察学生,用理性和发展的眼光分析、评价学生。

总之,书中还有很多有名的实验,每个实验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正是这些启示,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有理可依。无论是作为教师的角色,还是作为一位刚刚升级做母亲的角色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大家真的'可以好好去阅读本书,不同的你会有不同的收获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32

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中小学各学科的学习与教学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让我进一步发现学科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是一个数学教师,一直以来认为数学学科也需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辅助教学,因此关注数学教学科学的心理科学。本学期,我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公共必修课培训。通过《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颇多。如果说自己以前也似乎曾经遵循过一些教学规律的话,除了道听途说之外,更多的是自己不自觉地以心度心、以意揣意,不曾专门从心理学角度、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更有效教学。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所教学科的知识,(2)学科课程材料和结构的知识,(3)一般教学论的知识,(4)教本门学科所需要的特殊概念和特殊方式的知识,(5)本学科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知识,(6)学生的性格特征、文化背景及学习环境的知识,(7)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特殊规律的知识。现在读了这部书之后,感觉自己的理论知识还差得很远,充分感受到在每个学科教学领域中如何引进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且能用它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实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重要的工作。也觉得从学习中大有收获,下面结合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一谈心得体会。

我有个学生,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针对于该生的情况,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数学课的特征,我在上课时注重让学生感受大量的生活实例,模型,经历观察、分析、比较、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多设置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我也适当增加数学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参加,比如数学游戏,口算竞赛等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33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醒地了解自己,也渴望看清别人,我也不例外。在学心理之前我感觉心理学是一门神秘的学问,能够了解自己的行为,也能够能够理解别人行为背后的意义。但在学习心理学的这段时间以来我更加科学的认识到了心理学的含义,我被其中的奥妙吸引,它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并没有很多的虚幻的东西在里面。

在我看来,无论我们正在从事什么工作,或者我们什么都不做,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我们的心理活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心理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无时无刻,心理活动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人生,从出生直到离开人世,心理学是无所不在的。它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家庭朋友等诸多事业的发展和维持。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变得更好,那么真正的认识自己就变得很重要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的健康状况将越来越多的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行为方式。社会对每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心理要求也提高了,那就是他们必须拥有的素质。其实一个健全的有素质的人,就是一个心理健全健康的人。当然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只仅以心理健康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标准来衡量。即看个体是否存在情绪、认知、性格缺陷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有没有心理疾病。性格健全、具备必要的心理能力、行为适应良好、内在动力强大而又积极,这些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标志。反过来,心理健康状况又直接制约心质、心能、心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并直接导致行为表现,决定行为适应与否。

在学习心理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我们就可以更快、更好的解决它们。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会给我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如何正确地应对这些困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就是心理学上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学好心理学不但是在学习上来说好,而且能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

虽然这段时间的心理学学习非常的短暂,但它对我的影响颇深。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老师和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乐观快乐的丛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只要你足够的了解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关心自己,就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成功的路上踩下坚实的脚印,去欣赏生命之路上每一道美丽的风景,欢乐平实。

谈到最后,再回到我所学的课程当中来,在学习以来也许是由于课时的原因,感觉的学的总是很紧张,在专业知识方面虽然有所针对性,但是感觉缺少了一些专业性的互动的气氛。虽然丛玉燕老师的讲课很具有亲和力,但是我们所接受的却只有在下面听,缺少一些自身的感触和体验,虽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和体会,也只是针对我个人的心理感受来说的,但希望对丛老师以后的教学中有所帮助。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34

记得老师说过管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为中心”。 以前一直没有过对这门学科的了解,从选修这门课一直到上完,我有了不少收获,虽然对这么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还是非常的少,但我仍对这么学科有了很好的认识,并且有兴趣和想法在将来继续在这门学科上学习下去。

管理心理学它是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根源和目的是探索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人的动机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规律。主要研究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的心理活动。

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管理首先就要了解人”,了解所要管理的对象的性格特征,了解他的工作环境,了解他的工作能力。了解了才能很好的管理,才能很好的调动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能力。

当领导管理自己的下属,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当老师的要管理自己的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一切就是要领导者考虑的问题。在管理心理学中,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大师金克拉曾说:“你若想成为人群中的一股力量,便必须掌握激励,生活就是这样,你把它放入自己所处的人际中,人们就记得你信任你,就像黑夜相信灯光一样。”

激励便是“激发鼓励”。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或者说,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特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在管理工作中,激励就是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发和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鼓励员工的工作干劲,通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员工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发挥其才能,释放其潜能,最大限度地、自觉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也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它是一名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必备能力。工商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而激励则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的核心。能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衡量一名管理者是否成熟、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所有管理工作者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都应该运用行为心理学的知识,寻求适应员工心理、扣紧员工心理的管理之道,以确保员工尽可能最有效地工作。

研究管理心理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个体与群体的心理,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 ,做到人尽其才。从而将每个人才的潜能及时激发出来运用在最恰当的.地方,同时能让员工看到到自己的能力,塑造他们的成就感,这样一来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才能带动整个系统的运行,达到自己的想要的目的。

老师说在激励中应该让下属感觉到有福利可享,只有当他们有所回报,他们才会有积极性去做每件事情。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只有两种管理者,懂得如何去激励员工的管理者和失败的管理者。 而激励要因人而异,要按需激励,物质精神激励并重等等。

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人人皆知,但是如何使激励有效,我想这是每位管理者都头疼的事情。为了弄清楚这一问题,我查了一些资料。从经济学的逻辑看,激励能否有效至少取决于以下前提:

第一,激励所提供的东西是激励接受者所需要的东西,并且能引起激励接受者的获得欲望;第二,激励所提供的东西必须具有稀缺性和排他性,也就是说要使接受者获得某种独享;第三,激励效用是曲线而不是直线,收益和付出的关系有增有减,相关度有大有小有正有负,要合理运用,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在这些前提下,管理学家们提出过很多激励理论和模型,其中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至今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激励的方式主要有目标激励,期望激励,责任激励,危机激励,奖励激励。 但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在社会中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应该就是以利益激励吧!

我们来看看以下几种激励方式:

1、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可以包括成就激励,自我实现激励,或者前景激励。目标是一种刺激,合适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进而促使达成目标。

人的动机来源于需要,而需要的满足便是人活动的最大动力。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如何巧妙地将企业的目标与个人的需要统一起来。即目标的设置问题。管理者向员工描绘一个愿景,并能鼓动员工看到这个愿景对自己的价值,并热情主动地去实现它,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目标。

对一个渴望自我实现成就感强的人来说,给他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将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

2.期望激励

信任是一种动力,一句:“我相信你能行!”就能让人热血沸腾。有时候人并不知道或者不相信自己深埋着的潜力,需要聪明的管理者去唤醒它。

当你总是从员工那里期望最好时,无意中,你的言调、表情、态度都会传达出你对他们的这种期许,这是信任的激励。对有才能的人,信任地放给他一定的权利,会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在要求员工时,管理者的期望应略高于员工表现出来的能力,这样即使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员工的成就心理,又能使员工的感到上级的信任与认可,从而充分发挥潜能,还能避免按部就班消磨员工意志,又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所以管理者对员工的期许是一种关键的激励方法。

3、奖励激励

以上各种激励方式最终都要通过奖励优秀来强化与肯定,否则激励就成了空头口号,难以达到激励的效果。有实验证明,人在无激励状态下,仅能发挥潜力的10%-30%,在物质奖励作用下,能发挥自身潜力的50%-80%,在适当的精神激励下,可发挥潜能的80%-100%。

实施奖励时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a.奖励要公平b.奖励要及时c、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并重,按需激励。d、奖励要不拘一格

(1)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激发力量的大小决定于目标价值(效价)与期望概率。人的期望模式: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组织奖励----个人需要。所以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2)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工人不仅关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值,更关心自己收入的相对值。---自己收入与付出之比同他人收入与付出之比的比值---

(3)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个人阐释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

1,归因类别。外部原因------情景归因

内部原因-------个性倾向性归因

2,归因标准。一贯性、普遍性、差异性

3,归因的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机遇

(4)双因素理论: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5)强化理论

管理心理学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生都学不完的,理不透的学科。我觉得对于这一学科的实质性,不管是对于他人还是对于自己都会有所帮助。即使他不是想当一个领导人,但在与人交往中,管理心理学中也有很好的指引。学习它的思维,学习他的处事方式也是对处理自己的人生有很好的帮助。

学习管理心理学让我们在以后的职场中,更好的掌握和应变职场的管理模式,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管理心理学发展至今也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因此要在实践中去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不断完善、创新,这是我们学习最主要的目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35

这次实习似乎在强化我的一个观念,即对“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概念的理解。关于它们的区分我一直比较坚定,心理学是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是形而上的、方法论的;应用心理学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是形而下的、实践的。所以应用心理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艺术地倡导一种精神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内容应该是临床性的,心理咨询、生涯辅导等等。从这点出发,我也开始质疑心理学的学术创作,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的研究范式,讨论和结论的简单化,量化分析的潜规则似乎正在将应用心理学最本质最需要的的文本的感染力排除在游戏规则之外。

看以前的很多经典著作,弗洛姆的《逃避自由》、罗洛·梅的《爱与意志》、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等等,总能获得一种生活的激情,他们隐去了数据,似乎都致力于让人能看懂并获得某种心理学意义上的自由,心理学著作也因而才有可能成为畅销书,健康人格才有可能成为普遍的意识。这次实习强化了我的这种感悟,临床不仅仅是数据,重点是从获得的数据中建立对健康人格的理性探讨。医生们的工作对象是心理疾病患者,他们也用药,也做量表、做统计,但几乎没有人怀疑他们真正的“读者”是普通人,是像我们这样不完美的、亚健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说,我是带着这种困惑进行实习的,当然更多的是好奇、想验证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心理。

我们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分院心理康复中心实习,实习时间是两个礼拜,从2008年7月15日到7月28日,吃住也都在医院。心理康复中心分两个病区,精神科和心理科,精神科是封闭式的,属于重症病区;心理科则是开放病区,主管病情稍轻的病人,如睡眠障碍、神经症、轻度精神分裂等病人。我们实习一个星期在精神科,一个星期在心理科,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和病人一起娱乐、交谈,跟随医生查房,看病历。实习安排中还有每个人大概一天半的心理门诊出诊机会,每个礼拜两次讲座、病历讨论,还有小组讨论。实习内容比较丰富。

我实习的第一个礼拜是在精神科,这是我第近距离地接触精神病人,首先冲击头脑的是精神病人和想象中的不同。在想象当中和精神病人交往会存在很大的障碍,老师在教授《变态心理学》时候也说,和某些病人交际会让人有受挫感,我们也可能无意夸大了这种受挫感();另外,理论在告诉我们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没有自知力、存在妄想、幻觉等,但这些并没有具体到真实的个体,很多我们不能从外表上看出他们的病症。

第进去,当铁门打开的那一瞬间我确实感觉到了强烈的焦虑感,后来才慢慢适应。我们在精神科和病人的交往很浅,主要是和他们一起做操、唱歌、打球,进行简单的交谈,如问问他们的睡眠、吃住情况,很多东西是通过看病历、听医生讲解才了解到的。但这些似乎是和他们交流最恰当的方式,在活动中建立简单的关系,能调动起他们参加活动的热情,这就够了,实习之前老师和医生有过这样的告诫,我们实习不应该对病人构成干扰。在精神科,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如何辨别精神病人和普通的来访者,学会了一些引出幻听、妄想的一些提问方式,比如引出幻听可以这么说,“你会不会听到有人在你耳边讲话?”“说话的人是男的是女的?”“你认识吗?”“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他们说话是针对你吗?”……

第二个礼拜是在心理科,在心理科稍微不适应一些。心理科的病人多半是有自知能力的,所以很多有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但其实很他们交往顾虑会相对多很多。一方面,和他们的很多交往属于正常的人际交往,有的人可以和他们建立很好的关系,但我在这方面本身是有缺陷的,很多时候我害怕和人交往,所以在心理科实际效果也不太理想。另一方面,这些病人是敏感的,要想和他们建立深层次的关系,很可能就会触及他们的痛处,这对于实习生来说是大忌。在心理科,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陪同医生进行查房,看医生怎么和病人交流,观察病人的言语表情。见得最多的是心理问题躯体化的病人,医生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需要缓解他们的焦虑,通常会首先肯定病人不存在器质性的疾病,然后跟他们说明他们发病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跟他们讲心理学的一些原理,讲用药状况等等。查完房后是自由活动,跟病友们交流、娱乐,看病历,但有时病友们不方便打扰,便显得有些无聊。

在心理科,我们为病人做了SCL-90量表,有位病人做到最后几乎都要哭了,可能是内心冲击太大了,我们只能做一段休息,休息地时候安慰安慰她;还有一位病人做得很快,不到十分钟就做完了,我在旁边不断地说“不急,慢慢来,你先理解一下题目和选项”,说到我感觉他都听得厌倦了,后来主管医生告诉我们,其实你可以直接跟他说“你做得太快,会影响医生做出诊断的”,我们似乎放心不下这么说。

我们每个实习生还有一个全天和一个半天到区医院去出心理门诊的机会。出门诊其实就是旁听心理咨询,有时间的话做一些案例讨论。大多数时间来访者不会拒绝我们的旁听(但这时候语言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来访者说的是方言,尽管我能听懂粤语,但南宁白话却大概只能听懂70%);也有一些来访者会拒绝,然后医生告诉我们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是最敏感的。第出诊医生和我们讨论了一个家庭治疗的案例,也因而对家庭教育感触良多,其中医生提出有三个问题印象很深:第一,父母是否真正信任孩子,信任他能够自我完善;第二,父母是否能跟着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把孩子的形象定义在自己的想象中;第三,孩子的心理空间在哪里,选择的自由和能力又在哪里?在这样的时刻总是很佩服医生的洞察力。但案例分析的机会毕竟很少,我们很多时候只能着磨医生的提问存在的心理艺术性,而且很多时候也着磨不清楚。

精神科、心理科、门诊、医生授课,使我更加坚定了原来的想法,即应用心理学真正是属于人的,它在某种程度上排斥数据的冷淡。这次实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亲身接触和识别了很多心理病症,使得以前接受的理论知识更真实化了。然而,更大的收获是能沉浸在一种心理学和精神健康维护的氛围当中,认真思考很多原来没有想清楚的问题,如家庭对一个人心智成长的影响,人保持心理平衡的各种防御机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对自我也有了更理性的探索和认识。

实习期间我觉得自己心理上比原来健康了很多,这可能是一种临时的感觉,和这里有规律、相对轻松的生活有关;而主要是对自己独特个性的认识和接受,慢慢接受了自己的内向、敏感和人际交往上的缺陷:自我认识正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标准,能意识到并且预测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才能不至于逃避现实,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也就能够为自己创造心理的自由空间;在这里也学会了心理释放,记得自己在小组体验时说自己最常用的防御机制是压抑和投射,把自己的想法给压抑下去了,又通过投射表现出来,这种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那就是表达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如运动、谈心、写日记(在实习期间我几乎每天都记日记,这种方式对认识自己有很大帮助)。当然实习不可能把以前未认识的不健康的自己都看到,但“认识自己”和精神卫生的意识却深深留在了心里。

7月25日,我们结束了实习。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36

我院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症监护(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负责培训来自区东部地区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的ICU专科护士。现已圆满完成三期专科培训工作。

一、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1、领导重视,政策支持接到组建专科培训基地的任务,我院领导非常重视。组成由院长为组长的基地员会,由医院办公室、总务科、科教科、质控科、财务科、伙食科及一线临床科室主任等组成的领导小组参与此项工作。购置了教学器材、多媒体设备及教学资料等,教学参考书老师及学员人手一册。周密安排学员的食宿,充分考虑到学员来自基层医院,在住宿条件上既保证学员有安全、安静的学习环境,费用上又能够接受,使学员能够圆满地完成学业。

2、制定周密的教学实施计划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及基地员会成员学习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并加强医院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的培训,提高专业护理水平,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纲》要求,特制定《专科护士培训纲》、《专科护士技术培训考核标准》、《专科护士理论考评标准》、《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方案》等,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修改及完善,从而保证了基地培训工作。

3、配置专职人员,分工负责,加强管理护理部设专科培训办公室,由1名护理部副主任负责专科培训工作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基地工作。配置4名辅导员,负责学员学习、生活、教室、教具模型等管理,作为基地、护理部、学员之间的桥梁。财务科专人专帐管理。师资由医院的专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组成,医院任命具有较高专科水平的临床科主任、医生担任临床基础教学工作。

二、加强临床技能培训

我院成立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小组,抽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参与临床技能培训。以ICU、CCU科室为单位,分成小组,分期分批进行专项操作培训,制定了完善的技能培训计划。临床操作技能是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培训的关键项目。对八项必考项目必须人人掌握,对我院没开展的项目要求在理论上掌握。呼吸机的使用、心脏电复律、心肺复苏以及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操作技能,由专门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强化记忆,人人掌握。同时还制定了技能考核临床实践表,进行培训考核。学员对此表如实填写,对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而且三期学员都提出了很好建议,对我院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工作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经过我基地培训的`学员操作考核成绩均为优秀。

三、培养专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急救实践能力

1组织学员参加危重患者抢救学员部分来自基层三级医院或二级医院,在基层护理工作中危重患者不是很多,甚至一年也不能抢救几个危重患者。我基地提供让学员参加危重患者抢救的机会,提高其急救配合能力和积极应能力。抢救结束后,组织学员自己写出抢救危重患者的体会及收获,然后对照规范流程和要求进行学习。

2、培养专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启发护士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去,激发专科护士的想象力,锻炼专科护士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考虑问题,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

3、培养专科护士的实践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一方面为临床动手能力,主要通过亲自操作来完成;另一方面临床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深入思考、认真总结、进行复实践达到理论操作或技术上创新,是临床实践能力的深层次体现。我们在教学中把动手能力与思维判断能力相结合,通过实践获取知识,从而使基地培养从传统的被教育对象转变为教育服务对象,临床教师从教育者转变为教育服务者。制定基地学员临床能力考核评价表,对学员进行能力综合评价。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

1、根据不同年限进行培训2~5年专科护士是培训重点,采用三基培训与专科护理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这是护士实现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首先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培训项目、拟达到的目标、所需时间、指导老师等内容。教学方法采用个体化的带教制。可将需培训的专科护士分配给一名固定的指导老师或将需培训护士的训练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由不同老师负责指导和评价。5年以上专科护士以继续教育为主,同时要培养她们的教学能力,课题要精选实例,如典型病例、身边实例、面举例等,使讲课内容具有感染力、吸引力。

2、参加专题讲座、教学查房学习内容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我院每月都有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全部融入查房中去,通过参加教学查房,学员一致映内容丰富,是学习的好课堂。制定教学查房质量评价表,查房后由学员填写,并进行查房等级评分。

3、培养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对学员论文书写进行指导,教会学员论文书写的简单方法。对学员书写的论文先进行科内交流、全体学员内交流,然后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组织的论文答辩。

4、授课方法灵活多样在实践中采用教学查房、观摩、专题讨论、专题讲座、护理会诊等方法,要求学员参加到临床实践中去,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提高能力。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和治疗的重要场所,监护人员素质的优劣对患者的病情转归有着直接的影响,按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监护要求的ICU专科护士,已成为ICU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我院共培训三期81名学员,经过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论文答辩、综合素质考评,全部取得专科护士培训证书。在毕业座谈会上,学员感到收获很,提高较快,一致认为专科培训是提高和培养专科护士专业水平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37

第一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

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

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

心理或行为问题。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3医学心理学对疾病和健康的思考:(1)人是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部分联系起来。(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是自然和社会的(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1、心理的本质有二: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适宜刺激:足够作用时间和适宜的强度

感觉的特征: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性的补偿与发展、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

3、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

4、遗忘规律

⑴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发现

⑵遗忘往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前、倒摄抑制)

⑶遗忘的多少与个体心理状态有关

⑷与个体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

5、情绪(emotion):人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生理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

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6、人格的概念: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与共同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整体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30: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7、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P32: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注意区分)

8、挫折的定义P32: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

情绪状态,都称为挫折。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38

《学科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是北京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公共必修课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学习心理、学科的教与学。学习心理又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这八章内容又可以组合成三个模块: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般学习心理和分类学习心理。第二部分学科的教与学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地理、艺术、体育与健康。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无论教学哪个学科,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了《学科教育心理学》,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学后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我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数学的教学工作。在平常的单元检测中发现每次检测丢分最多的题型总是阅读。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掌握更好的阅读方法就成了我教学中的重点工作。学习了语文学科教与学的内容,尤其是"阅读的教与学"这一章节,了解到阅读是人类从字面符号获取信息的活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才有效。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进行了简单的尝试: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家长和教师应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鼓励和引导孩子阅读课文,在文章的阅读中应要求学生能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习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课外阅读多的孩子,对很多问题、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而且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强于其他孩子。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得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的强弱与获取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增长见识、提高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

2、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章,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我们学校参加了《整体阅读--课内拓展》的课题研究,每次课文讲解,我都结合《百草园》一书中的相应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并且找出一个主要问题,训练学生从短文中寻找答案。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39

今晚又是一个吸收新知识的时刻到了,我又带着我的记录本早早的坐在培训室等待,这已经是第八次的培训了,今晚的培训师,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叫燕子老师!真是人如其名一般活泼灵巧。

一口齿伶俐的标准普通话,高雅端正的北京人气质,已经吸引了我。今天她所要给我们讲解的是《国学经典》,这对于我真的是很有助了,因为我就是教小朋友这门课程的,可见是雪中送炭呐。

她整个的局面控制的非常稳,她的思路也清晰明了,从最基本的给我们做讲解,课程的流程,时间的把握,该注意的细节,幼儿的感受。古诗词要求:读诵吟唱舞,常规活动的经典问候,还有简单风趣的小律动,真是所谓为幼儿园小朋友,量身打造(边做动作边念):国学经典声的读国学经典有感情的诵国学经典放声的唱国学经典翩翩的舞,别看小小的一个律动,可以活跃小孩子的气氛,从而让他们随着老师的脚步,学习今天的国学经典内容,这也是作为一个良好的导入工作。

讲了上课的常规活动,她又细细的与我们分享图画阅读,引导幼儿完整的观察图画内容(以上到下从左到右)切记不要指着图画说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呀?那是最没有教学意义的做法,小朋友只会说太阳月亮海……这时候可以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例如:我看到了海我看到了海老师指导:在这副图画中,我看到拍打着沙滩的美丽壮观的海,就是加修饰词,让是句子变的更完整,生动,这就是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对于上课的几点要求,也做了较详细的.'解说有七:1语言清晰2减少无效性的手势3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4注重细节的引导5图画内容总结 6整体欣赏7文字阅读。还给我们分享了,她所遇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很多老师呢,讲了图片,下面准备导入主题,这个时候孩子们有点闹哄哄的,他们有点坐不住的感觉,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衔接语,所以一定要保证句子的连惯性,而不是东一句西一句的,那样不能够给孩子吸引了,才从而容易造成那种情况。

先后又给我们介绍了识字游戏,诵的基础形式和要求,吟的方式方法包括需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我都记在了脑海里,这样子的经典讲座我真的很想多听几次,很合我的胃口,很高兴自己学到了这么有益的知识,从这一次的培训我告诉自己,不单单总是照着别人打好的例子来做,那样永远得不到进步,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自己的话可说,有自己的话可谈,有自己的见解。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40

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莎士比亚。

心理健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我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自认为对"心理"有不小的心得体会,但恐怕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至今日,在老师的讲座下,对其认识不知不觉中已是不同往日。对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关心的莫过于其价值。同样,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在大学里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了。

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 学习心理学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会厌烦电话里父亲母亲隔山隔水的唠叨,会因为同学之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会觉得似乎受委屈的总是自己却很少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而在学习护理心理学之后,才学着多多关注他人。也许那些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当我们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后,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

其次,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自己主性,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好,浪费时光.

克服自卑 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

正确走好感情之路,学习 心理学让我们的气质类型粗略地归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但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的同学,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拥有胆汁质的人,在恋爱过程中尽可能发挥自己胸怀坦荡之长,不犹豫地向你真正所爱者吐露衷情,但切忌急躁,且应注意方式。另外,对性知识,性行为的不适当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形成心理压力,从而进一步发展心理问题............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对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如果非要要问我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改变”。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41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学生身上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建设者与接班人,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42

前段时间幼儿园布置每位教师要学习一本专著,我学习了幼儿心理学,通过学习,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轻一代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幼儿教育形式是以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之中,是幼儿共同的活动形式。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他益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去做。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

第三、抓住幼儿的闪光点。

让幼儿充满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对他进行赞美,他们定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在我的工作期间,在我带班的有一个小女孩,小脸胖乎乎,可说话声音比较小,别的小朋友干什么,她就跟着干,很少主动自己做什么。不过她很爱笑,每次她从我旁边经过,我就会摸摸她的小脸告诉她,你真可爱。每次这样的'赞美,树立了她的自信心。有一次,她主动到我这里对我说:“老师,今天我吃饭很快,能让我带队吗?”

我当时真是又高兴又惊讶,同时也感到老师一些无意的动作和赞美,对孩子来说却是很重要的,她会觉得老师是注意我的,老师是我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做幼儿的朋友,保证他们幸福的成长。

我当时真是又高兴又惊讶,同时也感到老师一些无意的动作和赞美,对孩子来说却是很重要的,她会觉得老师是注意我的,老师是我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43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习的本质,二是学习的过程,三是影响学习的因素,四是教学与管理。其中,学习与学习理论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介绍了学习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习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习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我主要学习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习、学习的迁移、品德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平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习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习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假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44

又是一期的团体心理课程落幕了,在这次课程中我受到很多启发,意外的发现了一些自己从未发现的问题。

老实说,我内心非常抗拒这样的上课氛围。因为有事耽误了,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看见所有的同学都已围坐成圈。我的心就开始七上八下了。剩下了两个位子,我选择了靠女生的那个安顿下来。失去桌子保护的座位排列方式,感觉自己的一切暴露在别人的眼皮之下。这种没有安全感的空间感真的让我浑身不自在。

在整个活动互动中,各种问答,思考,感受的环节让我第一次碰触到那些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问题。

我是个开朗乐观的女孩,我善于交友。我一直坚定的认为自己与人的关系间根本不存在害怕的感受。我从来没有发现当自己被别人瞩目的眼光看着的时,浑身如此的不自在。我迫切的需要一些东西遮挡住自己。我紧紧的抱着本子,感觉这样可以拉远一些我和别人的距离。每一轮回答我都努力用微笑掩饰自己的紧张感,身体尽量的贴住椅背让自己觉得安全一些。也会时不时的开关我的笔套,缓解紧绷的神经。无数个瞬间我都有一种想逃离的冲动。

在面对大家挑选一个最喜欢的人的环节,我受到了很多启发。我开始去尝试感受怎么接纳和理解不同的人;去试着感受着一些同学身上的真实的.情绪;我发现了自己原来那么害怕不被别人喜欢;同时也害怕被人喜欢;还有当自己成为焦点的那种恐惧感……

这些都是现在我无法解决的问题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自己。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我可以很坦然的在别人的瞩目下仍旧拥有灿烂的笑容。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45

古人云:“开卷有益”。再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品读完《教育心理学》,回顾我们的教学实践,很多教学现象与书本中的理论竟然不谋而合,书中的内容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已经不再是枯燥的定义、概念和原则,是对我们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打开了我认识教育及心理的思维,获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心理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心理教育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协同教学实验提出的六个“学会”,即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既是心理教育的目标,又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

首先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知道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学习性质、学习流派及主要争论的问题;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我也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而作为一名学生忙学习态度和品德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掌握不同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适应性教学;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另外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习得无助”是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新”名词,我常常会埋怨现在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学习成绩不理想,原来现在很多孩子出现厌学心理,害怕去学校,害怕见老师,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灵的围栏”变为“心灵的花园”,要用仁爱浇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阳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养护它,让它永远垂青着绿茵,飘着花香,结满硕果,给孩子们真正带来成长的快乐和终身发展的幸福。部分原因就在于“习得无助”,而且不仅仅是学习方面。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事情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学习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活动。而对学习一旦失去了信心,学习就很难进行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给予鼓励,让他们自己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成功后带来的喜悦。这样孩子才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同时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也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困难,面对挑战,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的循环和不断的进步。

总之,《教育心理学》从用教育心理学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学亮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总结了教师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为一个教师,真的很有必要学一些有关心理学方法的知识,或许纯理论的东西,学起来会有些累,像《教育心理学》就是一本不错的好书,值得每个教师好好品尝。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灵的围栏”变为“心灵的花园”,要用仁爱浇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阳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养护它,让它永远垂青着绿茵,飘着花香,结满硕果,给孩子们真正带来成长的快乐和终身发展的幸福。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46

积极心理学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周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洞察他人的内心,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以那种方式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是想知道是什么是他人动怒,但我们又不愿去分析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坐立不安。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实际的样子—深怕看到丑恶的自己。不幸的是,在这当中必定会遗失一些必需且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种勇气;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论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给了我们酸甜苦辣,让我们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不仅要有感恩,我们还需要宽恕。宽恕那些你一直耿耿于怀的人或事,这不但宽恕了别人,同时也是宽恕了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计较,也让自己变得更轻松,这不是更好吗。

我们需要接纳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对于先天给予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接纳。比如说,我们的出生、我们的高度胖瘦、我们的性别、我们的爸爸妈妈等等,这是先天的,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学会坦然接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喜欢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欢自己才会由衷地欣赏他人。这样你就拥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就是“乐观就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因为乐观,因为自信,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

曾几何时,幸福似乎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至于幸福是什么,亦是无法言说的。毕淑敏说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我发现幸福就来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比较积极乐观,而乐观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觉得自己是有能力一步一步地朝着那个既定方向去迈进,尽管在这个过程当中有顿挫,有失败,有遭人误解,你虽然不能保证你一生将会有怎样的困窘出现,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够学会乐观地看待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来。理健康的人也比较善于积极思维,对事物永远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得到解决的结果。幸福其实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而幸福也总是在引导着人去过这种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在合理价值目的性的引导之下,人有意义地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体验幸福感受。既要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也要让自己的内心感到快乐,如是,便离幸福很近。只是,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坚持自己的初衷与梦想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留下更多的汗水与泪水。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之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要悲伤包裹自己!

我们还测试了自己的性格优势,让我们发掘自己的优势在哪,这让我们能更加了解自己,尽量的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弥补自己的弱势。对于择业也是一个不错的建议,我们可以选择更符合自己性格的领域,这样我们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工作做得更好。每个人总有自己的优点,或许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要正确的看待自己,不要把自己想得一团糟什么也不会,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件事,相信自己可以,有了自信有了勇气我们就可以把它做好。

学完这门课程,我觉得收获真的很多,不仅在课堂上享受了,在课堂上放松了,而且也改变了我对生活的一些看法,我觉得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可以积极的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生活中的欢笑与悲哀常常源于一个人看世界的那双眼睛。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很难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很难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个快乐的人,它眼中的世界也是快乐的,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真实地活在当下的每一天。

对这课的几点建议:

1:以后每节课应该点名,不能放任我们过于自由。

2:课间我觉得应该休息几分钟。

3:上课应该多点名提问,这样学生会更加投入些。

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我懂得了作为教师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心理问题,然后才能更好地做学生的心理工作。心理辅导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进行的一门课程。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问题塑造完整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做好自自身的心理调适和辅导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教师做好自身的心理调适: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本身难免形成一些压力。因此,我们要先处理好自身的心理问题,不要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影响到学生。教师作为一个心理辅导者要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适。教师要从各方面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些办法也可间接地迁移到学生身上,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教师有良好的思想学生才会有良好的思想。

做学生心理咨询师:教师平时不仅要处理好教学上的问题,还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把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拿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教师要给学生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心理问题说出来,同时说话要算数,要讲信用,不能把学生的私事说出来。学生有问题要第一时间解决,给学生重视他的感觉。

教师要学好心理学:当我们遇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沮丧,学生会很失望。我们怎样才能够减少这种失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本身要认真学习心理学,而且要不断地更新知识,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提高对心理辅导的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因为家庭和社会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与日俱增,教育部门制定了心理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的方针政策,要求教师本身要提高对心理教育的认识。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47

幸福感是指令你感到持续愉悦的、稳定的幸福感觉,是指人们生活满意和高频率愉快、低频率的不愉快。只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才能获得较高的幸福感。

谈到幸福,人们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把幸福和金钱联系起来,认为金钱的多少决定着幸福的程度。大多人认为金钱可以满足人的各种欲望,因此欲望获得满足时,人就会涌现出幸福的感受。当一个人穷的时候,能吃一顿美食或者拥有一件新衣服,都会涌现出幸福感,而当他有了钱,这两个要求轻易获得了满足,他就再也找不回那种幸福感了。

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即使占有了整个世界也无法得到满足, 所以说金钱和幸福不成正比,而且也有许多东西是无价的,即使拥有再多的金钱也是买不到的。

再者,幸福是源于个人内心的感受,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我觉得幸福感包括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对我们已经拥有的感到满意,从而会获得快乐的感觉,继而可以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幸福:例如拥有一个贴心的朋友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和谐的家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温柔的爱人是一种幸福……也许我们不可以在每个方面都有幸福,但是在某一个方面我们一定是幸福的。只要我们把心放宽,对自己的那一点小小的.幸福感到满足,我们一定会是快乐的。在我们被朋友,家人或是爱人需要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

曾经有人提出幸福生活的八大原则:失去学会忘记,得到不忘珍惜;有闲不如有钱,有钱更要有闲;小奖不如不奖,小罚不如不罚;好事分开分享,坏事一起忍受;好事力求变动,坏事力求静止;好事尽量早说,坏事尽量晚说;好事力求无择,坏事力求有择;小中之大,不如大中之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会觉得上帝不公平,为什么会有人很富有而有人很贫穷,有人很美丽而有人很丑陋?可是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却为你开启一扇窗。所以上帝对每个人应该是公平的。有的人有钱却不幸福,有的人贫穷却很幸福;有的人拥有美貌却不幸福,有的人虽然长得不是太美却活的很幸福。只要我们做到真诚待人,努力奋斗,有明确的目标,能与别人友好的相处,我们就会幸福美满。

最后祝愿所有的人都可以生活得幸福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48

暑假期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感觉收获很大。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习心理,包括学习心理导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动机,这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习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习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习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习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展历史,学习动机,第四部分分别介绍加涅所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最后介绍与教师相对应的教学心理,这也是根据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而编制的,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上课时的课堂管理,最后到课后的学习评定,一脉相承。由此看来,本书的编排逻辑符合学习规律,方便学习者在头脑中构建一副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内容的角度看,本书着重介绍了学习心理,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习的问题。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习与记忆的内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律原则——临近律、相似律和对比律构成了后来心理学中联想主义的主要基础,而中国古代的传统学习心理思想更是十分丰富,伟大的孔子对此有重大贡献。学习心理涉及一般学习过程规律的理论,如条件作用、观察学习、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等;对各种学习结果及其过程的研究,如概念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习得以及品德与态度的形成等;还涉及对各个内容领域的特殊学习过程,如识字、阅读、写作、计算等。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本书的学习理论部分与分类学习部分加以介绍,至于后者属于学科心理学的范畴,在本书中不做介绍。在进入前两部分之前,还对学习的界定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这是各派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反映了对学习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面。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关学习的脑机制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的成果和证据对验证各种学习理论、改善学习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的最直观的的体现。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学习分类理论的权威。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作了修正,把前四类学习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习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又把学习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5、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从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更好的组织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加涅将学习过程详细的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以及反馈阶段,这对实际教学很有启示。首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上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另外,最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其次,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运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心理学,这样,就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更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此次阅读这本书,使我再次感受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待共性中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为什么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了。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原来自己的有些做法才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总之,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49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教育心理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积极拓展。又称职技术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研究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本理沦问题、职业教育教学心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心理、职业培训心理、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

在李老师给我们上的三堂关于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中,先给我们阐述了什么是学习,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举出了很多例子,加深了我们对学习的理解,后面晚上的一堂课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等等,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几堂课下来,我们都受益匪浅,真是应了一句名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首先在关于学习的讨论中,很多同学举了一些比较通俗的例子,例如看书,做家务等等,也有同学从其他更抽象的角度,比如说眺望,观察,反思等等,这些都有学习的成分。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上面这是比较专业的说法,通俗的讲学习就是从有到无,获得一些新的东西。

后面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述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且介绍了几个著名的人物,以及一些关于学生心中理想老师的调查等等。这些让我们了解了职业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来龙去脉,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关于理想老师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希望有一个幽默,公正,上课不仅能讲述书本知识也可以传授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的老师,并且希望师生能打成一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这三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学习的探讨,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课程中能收获更多。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50

这两天听了xx学院xx教授的《学校管理心理学》讲座,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这里我很赞成他提出的做个正常生活的人、克服自己的情绪化倾向这个问题。

卞教授说,人生活在世界上,世事纷繁,扰人之至,作为生命的个体,很容易导致性格解体现象。也就是说,你的性格解体为另外的一个很陌生的性格类型,甚至你自己都不认识的那种类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克服性格中的情绪化。他说,要克服情绪化,就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是心理保健。每个人要有自己的`自我保健意识。作为一个人,要知道被人接纳、认同是很高的境界,同时在这种境界中还要做到让别人觉得不是被服从的感觉,这是最高的境界。我理解,就是要和别人愉快良性共处,被别人认同,但是不是为了达到让对方屈从于自己的目的,也就是每个人都要有平等待人的良好心态。

二是学会缓解压力。卞教授说,每个人最好能规定每周或者每天的专门时间,是自己反思、发泄的时间,作为自己认知自己、调解自己的一种方式。我也觉得,当一个人心情不快时,到野外走走,胡乱的唱唱歌,和大树、小草说说话,也都是能宣泄从而平静的好的方法。缓解的宗旨就是先反思再调节。

三是建立运用社会支持系统。他说,每个人都要行善,要有真心的朋友。当遇到心理问题时,要有人来诉说和支持。卞教授说,这个问题要重视,要说,不要不好意思说,把什么都闷在心里对人是很不好的。记得昨天看到一个小文段,就是说一个人的真诚方面的。

四是学会休闲。卞教授说,一个人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要一味的去排除它,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可以去游玩、唱歌、钓鱼等,用这种方式去遗忘、淡化心里的烦闷。

五是科学用脑。一个人不能无休止的用脑,大脑用多了,会造成心理的压迫和紧张感,这样对于人的心理影响就很大。

对于卞教授的说法,很多我是支持的。作为一个人,在这滚滚的红尘中,很容易迷失、很容易消沉、很容易颓废,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有效解除烦恼的方法,个体就很容易情绪化,很容易走极端路线,很容易把事情做到成为不可调和得事情。

通观卞教授的话,我觉得,个体要多做好事,要多养成积极健康的业余爱好,要学会自己破解心理压力,要善于遗忘生活中的烦恼,要善于和朋友交流对人对事的看法。

做人难,做个正常的人也是难的,如果我们客服不了情绪化的话,就是难上加难了。如果我们能修身养性,尽可能客服性故情绪化,那我们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人。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51

我院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症监护(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负责培训来自区东部地区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的ICU专科护士。现已圆满完成三期专科培训工作。

一、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1、领导重视,政策支持接到组建专科培训基地的任务,我院领导非常重视。组成由院长为组长的基地员会,由医院办公室、总务科、科教科、质控科、财务科、伙食科及一线临床科室主任等组成的领导小组参与此项工作。购置了教学器材、多媒体设备及教学资料等,教学参考书老师及学员人手一册。周密安排学员的食宿,充分考虑到学员来自基层医院,在住宿条件上既保证学员有安全、安静的学习环境,费用上又能够接受,使学员能够圆满地完成学业。

2、制定周密的教学实施计划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及基地员会成员学习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并加强医院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的培训,提高专业护理水平,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纲》要求,特制定《专科护士培训纲》、《专科护士技术培训考核标准》、《专科护士理论考评标准》、《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方案》等,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修改及完善,从而保证了基地培训工作。

3、配置专职人员,分工负责,加强管理护理部设专科培训办公室,由1名护理部副主任负责专科培训工作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基地工作。配置4名辅导员,负责学员学习、生活、教室、教具模型等管理,作为基地、护理部、学员之间的桥梁。财务科专人专帐管理。师资由医院的专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组成,医院任命具有较高专科水平的临床科主任、医生担任临床基础教学工作。

二、加强临床技能培训

我院成立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小组,抽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参与临床技能培训。以ICU、CCU科室为单位,分成小组,分期分批进行专项操作培训,制定了完善的技能培训计划。临床操作技能是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培训的关键项目。对八项必考项目必须人人掌握,对我院没开展的项目要求在理论上掌握。呼吸机的使用、心脏电复律、心肺复苏以及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操作技能,由专门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强化记忆,人人掌握。同时还制定了技能考核临床实践表,进行培训考核。学员对此表如实填写,对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而且三期学员都提出了很好建议,对我院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工作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经过我基地培训的学员操作考核成绩均为优秀。

三、培养专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急救实践能力

1组织学员参加危重患者抢救学员部分来自基层三级医院或二级医院,在基层护理工作中危重患者不是很多,甚至一年也不能抢救几个危重患者。我基地提供让学员参加危重患者抢救的机会,提高其急救配合能力和积极应能力。抢救结束后,组织学员自己写出抢救危重患者的体会及收获,然后对照规范流程和要求进行学习。

2、培养专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启发护士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去,激发专科护士的想象力,锻炼专科护士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考虑问题,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

3、培养专科护士的实践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一方面为临床动手能力,主要通过亲自操作来完成;另一方面临床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深入思考、认真总结、进行复实践达到理论操作或技术上创新,是临床实践能力的深层次体现。我们在教学中把动手能力与思维判断能力相结合,通过实践获取知识,从而使基地培养从传统的.被教育对象转变为教育服务对象,临床教师从教育者转变为教育服务者。制定基地学员临床能力考核评价表,对学员进行能力综合评价。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

1、根据不同年限进行培训2~5年专科护士是培训重点,采用三基培训与专科护理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这是护士实现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首先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培训项目、拟达到的目标、所需时间、指导老师等内容。教学方法采用个体化的带教制。可将需培训的专科护士分配给一名固定的指导老师或将需培训护士的训练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由不同老师负责指导和评价。5年以上专科护士以继续教育为主,同时要培养她们的教学能力,课题要精选实例,如典型病例、身边实例、面举例等,使讲课内容具有感染力、吸引力。

2、参加专题讲座、教学查房学习内容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我院每月都有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全部融入查房中去,通过参加教学查房,学员一致映内容丰富,是学习的好课堂。制定教学查房质量评价表,查房后由学员填写,并进行查房等级评分。

3、培养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对学员论文书写进行指导,教会学员论文书写的简单方法。对学员书写的论文先进行科内交流、全体学员内交流,然后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组织的论文答辩。

4、授课方法灵活多样在实践中采用教学查房、观摩、专题讨论、专题讲座、护理会诊等方法,要求学员参加到临床实践中去,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提高能力。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和治疗的重要场所,监护人员素质的优劣对患者的病情转归有着直接的影响,按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监护要求的ICU专科护士,已成为ICU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我院共培训三期81名学员,经过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论文答辩、综合素质考评,全部取得专科护士培训证书。在毕业座谈会上,学员感到收获很,提高较快,一致认为专科培训是提高和培养专科护士专业水平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52

英国著名小说家莎士比亚说过: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其实,在我还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本以为自己虽然对“心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小小的心得体会还是有的,但经过老师的教导,才知道自己之前其实根本一点都不了解心理学,不过,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认识不知不觉中多了很多。

根据老师的教导,结合老师的原话,我对心理学的总结如下:

(一)心理学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

(二)学习这门课程,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这门课程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有了许多体会,因此做下以下决定:

(一)提高自控能力。可以看到,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很多,多到使很多人都没有去学习,整天只知道玩游戏打发时间,虽然我没那么严重,但也差不多,所以我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增强学习自觉性,否则再这么下去也是浪费时光,荒废学业。

(二)克服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师说过,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要的真正了解我自己,克服自卑。

(三)正确走好感情之路。这一学期的最后一讲,讲的就是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让我感到很震惊,没想到大学生恋爱有这么多学问。老师讲过,有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所以,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才能使自己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但它能带给我很多东西。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53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现在的幼儿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有的家长甚至做到了包办的地步,所有的事情都不让幼儿自己动手参与,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很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

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了我班的一位幼儿,他从小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对他过于溺爱,所有的事情都是包办的形式,而且这位幼儿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愿意去分享,也很少和其他的幼儿进行交流!中班的他,连一件衣服都不愿意自己去穿,总是等待老师来帮忙!在与幼儿一起游戏时,总想让所有的孩子听从于他,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一意孤行!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是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确实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一次发现两名幼儿在一起聊天,我比较的感兴趣,于是就慢慢的凑过去想听一听他们在聊些什么,来到他们跟前,听了以后我根本就对他们聊的话题不懂,可是他两却哈哈大笑,所以,儿童与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应该让着小弟弟。这是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孩子与孩子在一起不仅仅是只有玩耍,在其中隐藏了许多能够让幼儿成长的地方,虽然有时你一言我一语,让老师听起来比较的吵闹,但是孩子们却乐在其中,这也提高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不能够不经意的打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谈话!要做一位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促使幼儿点滴进步的教师!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54

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开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 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开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开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开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开展的特点。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局部对开展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说话,把自己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

幼儿多方面的认知开展正如以上提到的这一整个系统的运转是紧密的,完整的`,通过了解幼儿学习的规律,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比拟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懂。教育是一门关于人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关系与牵动都将充盈着和谐与愉悦。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确实,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开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开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开展的时机。

环境对幼儿心理开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小朋友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开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心理开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学习,我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思考。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修炼,调节自我,保持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身心开展的重要他人。教师蕴含于中、形之于外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幼儿的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科学的幼儿观和教育观。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宽宏的胸怀保护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

2、提高对幼儿理健康的评价能力。

第一,应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邀请幼儿教育专家来园讲座、指导,使教师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和技巧。为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同题和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打下根底;

第二,为了使孩子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开展,教师需要具有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的能力,学会使用各种方式对幼儿的动作、认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平时可以开展案例分析、研讨学习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阅读,我深深感知到,幼儿期是性格特征和改变显露的最初阶段。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和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有意识的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55

1、我们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或者学到的知识必须在生活中合理应用才能显示它们应有的力量。知识本身无法决定我们的幸福感,我们的成功和自尊水平等,可见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充分的理解它,能够合理的解读它,同时对知识应用所涉及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知,两者相结合就为我们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我们应该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主动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充分理解所学知识,至少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把所学内容的实质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表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程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感觉可以应用的地方写下来,进行重点的挖掘和探索,让自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更深入和充分。第二阶段是制定知识的应用方案,安排练习时间,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构想,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解读是否合理,对解读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思考纠正,重新修改应用方案进行验证,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只有完成了这两步才算达到了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

3、我们应该学会在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主动安排进行积极心理休息,积极心理休息和拖延的区别在于,积极心理休息是有规律的,受自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小段时间回顾总结经验,或者调解心情,缓解疲劳以便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一段工作或学习中。而拖延是顺从自己内心的分心冲动而失去控制,占用了本该用来学习或工作的时间。

4、安静的力量:

4、1我们通常都是在遭遇了挫折,感受到了自身的消极情绪的`时候才被动的进行反省,在这种反省中,我们很可能进入一种叫做自我倾注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把注意力投向了自己的内部,反复回忆分析引发消极情绪情境的一些细节,使这种消极情绪被加强而不是消弱,容易沉陷在这种消极感受和导致消极感受的想法中。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主动的反省,在自己心情平静的时候进行反省,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客观现实上,针对面对问题进行反省,这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可以减少错误归因,得到比较合理的答案。

4、2当某种经历正在进行时,人生经验的获取是在你尝试分辨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应该舍弃什么应该保留的时候,也就是进行分析思考的时候,这些一般发生在经历之后,进行安静的自省的时候,有时候急着做事反而不如做完一件事后稍事休息,让心情平静下来认真的反思一下效果好,也就是说我们最好养成经历、享受安静和反省的行为模式。安静为我们进行内省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环境,让我们有机会反省我们的所见所闻所说所做的事情,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因为这种反省重现可能形成一种学习记忆机制,包括学习、理解、记忆、保留。当我们进行思考时,我们在脑海中重放素材时,我们更容易保留和记住之前的经历,积累对人生有益的经验。

5、快乐是由我们的精神状态而定,也就是说是由我们对事物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主观感受而定,而不是由社会地位、银行存款等外部条件所决定。幸福是一种终生的追求,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幸福没有客观标准,只是某种比较方式下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否幸福也取决于我们采取哪种比较方式,我们只能追求更幸福。

6、常识并非那么平常,特别是应用于实际,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常识更平常,学习的目的是用于自身的转变,没有转变就没有成长,那些快速见效的说法都是皇帝的新衣,是不存在的,是过高的承诺和过低的兑现,真正起作用的都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如果我们能经常的记起这些常识,把它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解除那些阻碍我们对已熟知事物产生新的认识的认知束缚,解除我们从已熟知事物中获取益处的情绪束缚,纠正和改变那些束缚我们的行为习惯,促成我们自身的转变和成长,那么这些常识就会显得不平常。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7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文献资料,学习了解到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这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往的心理学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以及对于死亡的恐惧等等而很少关注健康勇气和爱。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盯)是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E.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mmlhalyi于20xx年在《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21。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体现在修正先前心理学发展的不平衡,强调心理学的发展既依赖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同时更依赖于培养、建构人类的优秀品质,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平衡发展。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换了个角度去理解心理学对于人的作用,传统心理学更多是基于心理疾病的模式去寻求归因,而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人的力量,更重要的在于心理学并不是只为“病人”服务,应该为普通人提升幸福感、愉悦感提供思维源泉,使普通人生活得更有意义。

特别有悟的是三点,第一,积极心理学并不否认世界上有痛苦和人类的缺点,而是认为美好与卓越和疾病与悲痛都是真实存在的;第二,心理学对目前已经有幸福感的人更有效,因为虽然对这些人有较少的改善空间,但相对他们携带的包袱更少,也有更多的技能和资本让心灵之旅走得更好。第三,积极心理学提倡畅所欲言和思想和心灵探索,但也强烈推荐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例如:感谢信vs宽恕信、娱乐vs善举、时间的礼物等等。也提炼出不少实验论证的效应来解释一些心理学应诉对积极情绪体验的影响:如峰终理论、曝光效应、捐赠效应等。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都尊重人的精神和自尊,不把人类当作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来研究,区别主要在于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有变坏和变好的能力,美好生活知识一种选择;积极心理学从多种渠道获取有意义的证据:可以从严谨的实验室数据中获取,也可以从个案研究、访谈、大众普查、历史资料分析中获取。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比较复杂的,不仅包括主观感受、还包含生物学唤起的特殊形式,思想爱你个和行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区别在于,积极情绪一般不与特殊的行为倾向相关,但积极情绪扩大了我们的选择范围(注意力宽度更宽了、记忆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更流畅了、对知识的感受性增强了等等),更多对未来有决定作用;积极情绪也能够消除消极情绪所导致的生理学反应,如焦虑等。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56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一、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育心理学研究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小学生与成人学习的特点;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使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习环境,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

2、有助于我们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学习过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共产主义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此外,本书还提到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三、利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通过引入难度适宜,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学生心理上的不协调,激发其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目标体系和积极地学习期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自尊心、好胜心、信念、理想等”。作为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内部动机”的作用,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某些外部条件如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边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预期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真实的爱有助于学生智力、情感、个性的顺利成长,教师的嫌恶将导致学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们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雕像”,对每个学生都寄托期望,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暗示,使学生能够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五、遗忘的规律的启示

记忆的加工过程有三个不同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系统,这时的信息如果被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经过复习便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从理论上讲,信息是可以在长时记忆系统中永久贮存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常常体验到知识的遗忘。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了解了遗忘的规律,科学复习和有效记忆尤其重要。我们带领学生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进行回忆,进行反复阅读相结合,采用记笔记等方法,实现记忆恢复,战胜遗忘。

教育心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很多知识都非常专业,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非常值得我去研究和学习,我会运用这本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57

“情绪感受是由情绪的和感觉的两种心理特征结合而成的”这一新的发现,提示了对情绪和情绪感受的传统概念要重新看待。

人们一直认为如恐惧、愤怒、喜爱、妒忌等等各种情感体验,都是对各种整体性的具体情绪的感受或体验,它们“不是特异神经通路的感觉(sensa-tions),而是非特异神经通路的感受(feelings)。” 任何一种具体情绪都可以归结为某种基本情绪或由多种基本情绪结合所形成的复合情绪,对这种具体情绪的感受就是对产生它的情绪神经通路兴奋的感知。比如恐惧感受,通常认为恐惧是一种基本情绪,恐惧感受就是对恐惧情绪的感受,是我们对恐惧情绪的神经通路兴奋的感知。虽然人们早已知道认知对情绪的影响,但认为这种不同神经通路之间的影响所影响的只是产生某种具体情绪的过程,并不认为某些认知性感觉会不可分辨地融入到情绪感受之中。而在主观感受是由非特异的情绪和特异性感觉结合而形成的整体感受的认识下,传统概念下的'情绪感受就不再只是对具体情绪的感知,而只能说对情绪的感知只是具体情绪感受中的一种成分。那么严格地说,恐惧、害羞等等感受就不能再看做是对情绪的感知或意识中的情绪,而只能说这些感受中含有情绪。如恐惧感受,它实际上是由对某种非特异的情绪的感知,和对特异的肌肉紧张的感觉,以及对刺激对象的形象的特异感觉三者结合而成的主观感受。那么,恐惧感受中这后两个感觉的神经通路,也就不该再作为情绪通路来看待。虽然包括肌肉紧张等任何明显的身体变化也都会再产生新的情绪,但情绪反馈和感觉反馈的通路和原因本质上也都是不同的。

在新的对情绪感受心理结构的认识下,也许可以这样去区分某些概念:一、情绪或情绪意识,是对脑内非特异神经通路兴奋的感知,它是构成并存在于人们各种具体的情绪性感受(含有情绪的感受,即通常意义下的情绪感受)如一般身体快感或痛感、饥饿、解渴、恐惧、喜悦、悲伤、热爱等等身体感受和情感中的一种感情性成分;二、情绪感受(严格地说应该称为情绪性感受,包括身体感受和情感),是由大脑内同时发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性感知觉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心理特征结合而成的心理意识。三、当由某种刺激产生了情绪通路的反应,如果此时与之在第二级神经映象区中结合在一起的,是反映身体部位和机械性特征的身体感觉,它所形成的就是如疼痛、快感、饥饿等等身体感受;四、当与情绪结合在一起的不只是来自身体上的感觉,并且含有对非身体对象如外界对象和自我意识等内容的感知,就形成我们的恐惧、喜爱、害羞等等情感。

个人认为,对“情绪”和“情绪感受”传统概念的重新看待和区分,将有助于对它们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解释。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58

3月,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始后,我参加了《教师职业道德与理想》和《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通过阅读、观看视频、在线练习等方式,全面系统的完成了公共必修课的学习任务,对两门课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一、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理想》,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提高。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全社会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良好稳定运行和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保障。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行为准则去对待学生、同行、领导和学生家长,去处理教育劳动问题,做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是人们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教育道路上的头等大事,每位教师应把从事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业理想,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这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人生幸福的最现实最可靠的途径。

教师要实现职业理想,首先应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认清教师劳动特点,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淡泊名利,安心从教,以平常心踏踏实实的工作,在工作中发挥主动精神,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伟大的人生目标。其次,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要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再次,要有高度教育责任感。认真备课、上课、改作,不能随意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开课堂。要以良好的品德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21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孔子说的:“爱之,能勿劳乎?言之,能勿诲乎?”就是这个道理。

能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匪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二、通过学习《学科教育心理学》,促进了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

《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学习心理,学科的学与教。第一部分学习心理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这八章又可组合为三个模块: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般学习心理和分类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模块介绍学生在认知、人格、情绪、社会性、道德等领域的心理发展过程、任务、特点和个体之间心理发展上的差异。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特点,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设定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目标与主题,了解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可以使教师更敏感地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材施教。“一般学习心理”模块包括“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两章,“学习与学习理论”介绍学习的含义与分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分类思想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来思考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整合三种学习理论可以更灵活地选取教学策略,实现多层次教学目标。“分类学习心理”模块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五章,从知识、技能、策略、品德等方面阐述其学习过程和对教学的启发。第二部分学科的学与教。这部分的编写体例主要采取“总一分”体例,即首先从总体上对本领域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学科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阐述学与教的过程与原理。

第二部分体育与健康学与教,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内容,探索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规律,提供教与学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体育与健康学与教,是由张峰周老师主讲。详细介绍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师、任务及意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学与教。通过学习认识了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认识了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了解了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平的体育运动方法,教授运动技能的心理学方法,提高运动参与程度的方法,增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方法等。

学习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平,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了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更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虽然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要努力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教师。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更好。

总之,这次的继续教育给了我再次学习、再次提高的机会,通过这次的公共必修课,使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体育教学实践,我的体育教育教学之路也会走得更加顺利。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59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研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们掀起了一股新的学习浪潮,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浪潮,这是重视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这更是一个福音。

听了由省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太大,这也是很难改变的一个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孩子。在学校学习,在课外补习,在特长班学音体美,在外语班学韩日俄。学生为了能顺利地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由于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心理障碍,长时间的压抑,他们用行动发泄,甚至报复社会。有的学生毕业后狠狠地把课本撕掉。有的学生可能恐惧、不信任自己,成绩不好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绝望和无意义感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教给学生知识还不够,我们还应做好学生心理的洞察倡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怎样排解学生的压力太大问题;他们这样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怎样学以致用;怎样才能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而且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留有美好的回忆……

在学校里,有一些孩子厌学或具有学校恐怖症。其实,这些孩子都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如懦弱、内向、不擅于交际等等。这些孩子在学校一旦受到伤害,在学习上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会自我调适,从而对学校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就发展成为学校恐惧症。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这些学生,在方式方法上都会进行有效的探索。认真研究孩子的病因。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使我们获得一种境界、一种风范和一种思想。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60

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我懂得了作为教师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心理问题,然后才能更好地做学生的心理工作。心理辅导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进行的一门课程。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问题塑造完整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做好自自身的心理调适和辅导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教师做好自身的心理调适: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本身难免形成一些压力。因此,我们要先处理好自身的心理问题,不要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影响到学生。教师作为一个心理辅导者要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适。教师要从各方面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些办法也可间接地迁移到学生身上,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教师有良好的思想学生才会有良好的思想。

做学生心理咨询师:教师平时不仅要处理好教学上的问题,还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把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拿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教师要给学生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心理问题说出来,同时说话要算数,要讲信用,不能把学生的私事说出来。学生有问题要第一时间解决,给学生重视他的感觉。

教师要学好心理学:当我们遇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沮丧,学生会很失望。我们怎样才能够减少这种失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本身要认真学习心理学,而且要不断地更新知识,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提高对心理辅导的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因为家庭和社会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与日俱增,教育部门制定了心理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的方针政策,要求教师本身要提高对心理教育的认识。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61

管理心理学这门学科对我来说是不陌生的,早在大一的时候就有些许接触。在那个时候我便对心理学有了较大的兴趣,对心理学也有基本的了解。通过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更加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了解自己,特别是九型人格测试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从军队管理的角度出发,谈谈管理心理学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指挥类学员、未来的'指挥官,管理能力对我们至关重要,能否将一支队伍带好,能否在军旅的生涯中走得更远,这都考验到我们的管理能力。军事管理主要是针对人的管理,而管理心理学刚好涉及个体行为的管理问题。人的个性是个体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了解了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待人处世的态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重视态度的作用。在军队,我们常运用目标管理来完成各项任务。所谓目标管理,它是通过上下级共同参与制定共同目标,使个人从中受到激励,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检验目标实施情况和事实结果的管理方法,今天,目标管理已成为一种激励技术,成为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战士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工作效率有重大影响,人的智力、体力的发挥,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战士心理健康的知识,创造有利于战士心理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这是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可见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协调组织与团体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与环境条件,改进领导与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组织与人员发展。所以作为未来军队一线带兵人,学习管理心理学极其重要。

课程建议:由于哲学这门课是自己选择的辅修专业,上课激情比较高,听得也很认真,对教员的讲解,感觉也很满意,要说意见建议也是没有的。不过既然要提,那就提一点吧,希望以后上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一些,并不一定是讲课的方式。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62

通过这段时间对管理学的学习,使我对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会了通过对别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别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时,也是一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是现在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的个体,团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的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团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而把心理学运用到管理学里面是一种突破。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以及达到工作目标。管理者在组织中完成他们的工作。曾有人说,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今天,这些职能被简化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者的角色有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角色,管理不是一门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学问,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不完美每一个充满这样那样缺点的人都能掌握的学问。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组织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话,那么他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个组织必须有一个形式,在一个有普通人组成的领导集体领导下能够正常运行。也就是说,管理学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通过让一群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来,管理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普通人发挥不同寻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绝无仅有的天才。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从而解人心理活动的规律。譬如在企业,人是主体,是人财物诸多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心理学以分析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为重心。人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人是管理的基础,也是所以需要管理的原因及目的。现代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掌握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而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学习心理管理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互动的规律性知识,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因素是影响组织管理中人的行为差异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爱好,兴趣及个性特征,这就是人眼中事物被打上了主观的烙印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方法。管理主要是针对人的管理,所以管理学必须涉及个体行为的管理问题。人的个性是个体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了解了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待人处事的态度,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重视态度的作用。目标管理的概念扩大到整个企业,它是通过上下级共同参与制定企业目标,是个人从中受到激励,共同实现目标而努力,并检验目标实施情况和事实结果的管理方法,今天目标管理已成为一种激励技术,成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职工的心理水平对于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人的智力体力的发挥,不但要与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他在某个群体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候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群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是必不可能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群体中,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只有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和谐工作,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他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协调组织与团体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与环境条件,改进领导与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与人的关系发展。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管理领域中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活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是互相联系的:联系性原则,人的心理现象与外部条件的刺激,主体的状况和反应活动紧密联系着;发展性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运动与发展之中,所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也要观测发展性原则。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在日常不做人工干预的自然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调查法,是通过收集各种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谈话法,问卷法等;测试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个案法,也叫案例法。

在管理心理学中,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沟通,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的过程。而人与人的沟通有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交流;而交流动机,目的和态度等因素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出现特殊沟通的障碍。因此,不管是面对上司还是下级,只要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事情进展顺利。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首先自己要懂得如何去搞好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为工作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彼此间结束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在现实中,人的经历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产生双向交流,使彼此的长处得意递减,彼此的短处得以克服,进而为实现群体的工作目标共同努力。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里关系。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心理关系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它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具有明显的情绪体验的性质。人们在共同活动的前提下建立起来各种关系,在性质,方式和过程完全相同的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工作关系,行政关系经济关系往往是固定或相同的,而人际关系确实不相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就关系具有情感体验的特点。

另外,学会管理沟通也很重要。人际沟通的行为准则有两种功能:首先,它提供和获得社会资助条件,为人际沟通提供了基础;其次,它是一种调节行为,他可以减少可能导致破裂的积极因素,旨在维持关系的过程中达到个人目标。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与其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认为打交道,在与人的交往中,如何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涉及到自生能力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思辨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里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的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善于与人交流,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会的东西。

作为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十分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或的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心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心里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63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对于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很是有感触。1968年,奥苏贝尔发表了集其教育心理学思想大成的作品——《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1968第一版1978第二版),在这本书中,奥苏贝尔深入系统地探讨了课堂中的有意义的文化知识学习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及其条件,对人类以言语符号为媒介的有意义学习,保持和迁移的心理机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他的“有意义言语学习论”。

奥苏贝尔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持批评的态度。他认为,这些学习理论并不探讨在课堂里发生的学习,而只是根据实验室里的学习不加分析地外推。在他看来,“一种真正实在的、科学的学习理论主要关注在学校里或类似的学习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复杂的、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并对影响这种学习的各种因素予以相当的重视。(Ausubel,1967)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他仔细区分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教学总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的,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方法。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包括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继承了传统的接受学习理论,并在历史上首次将之作为与发现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加以积极倡导并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研究。

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的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发现学习相对。在接受学习中,所学东西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学生无需进行任何独立发现,而只需接受,即只需把教师呈现给他的材料,例如一组无意义的音节、一首诗、一条定理加以内化和组织,以纳入到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当中,以便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可以运用它或把它再现出来。这里所说的内化是指将新的学习内容通过整合贮藏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

接受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是与发现学习相对的,是指学生将学习材料作为定论性的知识加以接受、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而不重复人类发现、形成有关知识的过程。机械学习则是与有意义学习(通过理解而进行的学习)相对应的,他指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接受学习可能有意义的,从而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有可能是机械的,从而成为机械的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也不同于被动学习。被动学习是与主动学习相对的,他是指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或者必要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等原因,因而不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或者不积极主动的把自己的学习引向深入,不去深入、全面的把握学习内容,而满足于那些含糊的、肤浅的、似是而非的观念。接受学习可能是主动的,也有可能是被动的,他与主动、被动学习都没有必然的联系。

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对发现学习的解释不同于布鲁纳。他认为,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换。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是要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基本的原理或规则,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除此之外,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还涉及其他三种学习类型:运用、问题解决、创造。这三种学习是有层次的。

奥苏贝尔认为,“运用”是指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有点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讲的“练习”。“问题解决”是学生无法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境中去,学生必须通过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转换前后有序。学生已有的知识可能是与问题解决办法有关的,但需经过多次转换,而非直接运用或练习所能解决的。“创造”是能把认知结构中各种彼此关系很遥远的观念用来解决新问题,而且,认知结构中哪些命题与该问题有关,事先是不知道的,各种转换的规则,也是不明显的。在奥苏贝尔看来,“创造”的定义是指能产生某种新的产品,或者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或者在人类认识意义上来说是新的,都应该被视为创造性行为。当然,只有能产生后一种新产品的人,才能被认为是具有创造性的人。而且,创造性行为本身,应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水平,即能够把各种要素综合在一起,形成新产品,这种综合水平应超过问题解决中所需要的水平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根据知识学习过程的不同性质,又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以下两个先决条件是划分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标准: (1)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把新学的材料同他已了解的知识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意向。

(2)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的任务能够在非任意的和非逐字逐句的基础上同构联系起来。明确了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就不难对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做出明确地区分。以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来说,由于学习者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有关观念,无意义音节不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在学习中只能逐字逐句地背诵它,所以,它只能建立一种逐字逐句的联系,因而是机械的学习。有时人们为了便于记亿,往往把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种意义,但这种意义的赋予是人为的或任意的联系,因而也属于机械学习。

当然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奥苏贝尔认为,“这两种学习仅是处在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概念、命题和原理的学习是意义学习,而符号学习便具有某种机械学习的逐字逐句的性质”。有时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也会同时发生,例如,学生通过背诵来学习一首古诗或学习乘法口诀就是这种情况。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64

心理学是充满理想与希望的学科,这仅是该学科以"人认识自我"为其宗旨,以增进人类的生活质量,人类事业的发展为目的,而且还凡是涉及诸如幸福、自信、心灵等等人生的理想,也心理学的自然领域;所有人类所关切的"真、善、美",无不体现在心理学心理学家们的工作之中;人类的希望在于对自身的认识,这也正是心理学所努力的。,心理学与所有普通的人都息息的学科,而仅是学者们的与著述。不但都关切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能使总结经验已用于对社会下一代的培养,使下一代能够的心理素质,诚挚坚毅朴素宽容的人格。古有明训:"心则不竞,何惮于病。""哀莫大于心死"。来说,最大的益处莫过于学习心理学了人际交往的能力,使懂得如何理解别人,别人。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地把握,控制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的融于集体;能的环境…

学习这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消费心理在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的表现

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参与完成的调查统计显示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有如下心理特点:

女性花钱爱算计:女性中花钱特别仔细的占12.4%,比较仔细的占49.8%,花钱不太仔细的占20.7%,花钱很不仔细的占2.9%,不一定的占14.2%。

年龄越大手越紧:40岁以上年龄段消费者花钱都"比较仔细",并且表现为年龄越大越仔细。其中60岁以上的消费者近乎"特别仔细"。相对而言,20-29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花钱最不仔细。

学历越高,职位越高,花钱越不仔细:一般说来,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们消费比较"大方",而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群体消费特征为"比较仔细"。从消费者职业和身份特征上分析,花钱最细的要数离休人员,其次依次是农民、军人、企业职工、科教文卫人员。花钱相对最不仔细的是私营业主、个体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高校学生。

当今十大消费消费心理趋势:求实求廉求实、求美、荣誉、舒适、安全、好胜、好奇、好痞。求实、舒适、安全反映消费者对理想商品的基本要求,而要吸引高消费人群的眼球需要在美、新、奇等方面下功夫。

消费者购物"看脸谱":购买时装、化装品,青年女营业员受顾客欢迎,不仅因为她们更懂行,而且还可以当场示范。而选购家用电器,青年男营业员就更受欢迎,一般消费者认为男青年应该对电器内行,而且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

另外,中年女营业员因生活经验丰富、性情友善、注重待人接物等长处,最受消费者信任。人们买童装、食品、一般生活用品,都喜欢请她们当参谋,而且她们整体服务态度好,所以上商店找"商嫂"已成为许多消费者选择营业员的取向。上海人在选购丝绸、茶叶、首饰等商品又特别爱找"法老师",人们相信他们具有识别商品真假和辨别质量高低的能力。

消费心理的动机分析及企业应对策略

消费心理在消费活动中的表现: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及消耗各种消费品过程中的活动受消费心理的微妙影响。

(一)消费者的感觉消费者对客观外界的认识过程是由感觉开始的,如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消费者在判断一件商品时也必然是由感觉开始的。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这是感觉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

(二)消费者性格在消费活动中的表现消费者因年龄、能力、兴趣不同在性格上形成个性差异。老年人注重商品的.价廉物美及实用性,讲究结实耐用;年轻人则相对灵活,注重商品的外表,讲究个性化及时尚;一些先富的大款则追求高档次的商品,注重名牌。

(三)消费心理的动机分析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行为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消费者的购买活动都是由动机推动的。过去,由于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关系,我国消费者比较注重求实、求廉动机。购买商品时特别注重商品的实际效用,讲究经济实惠,经久耐用,并不过分要求商品外观的美观、新颖。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追求商品的时兴和新颖的求新动机,追求商品的惊险、与众不同的求异动机及注重商品的造型美、艺术美的求美动机在当今消费者心理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还有注重省时、省力,使用及维修方便的求便动机;追求厂家信赖,商品档次的求名动机;与他人攀比争荣的好胜动机;为从属于某一群体而消费的从众动机;出于喜爱,崇拜而产生的模仿动机等等。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复杂多样。

因此,企业要正确分析和认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分析,是为了适应顾客的需求,是发展市场的基础。所谓正确分析是说消费者购买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必须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观点对他们的购买动机进行分析研究。消费心理学认为:顾客的购买动机有感情动机、理智动机和惠顾动机之分。感情动机又分情绪动机和情感动机,情绪动机具有冲动性,即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情感动机是消费者精神风貌的反映,具有稳定性。理智动机是对商品进行了解、分析、比较后产生的,具有客观性、周密性。惠顾动机是顾客对特定的商店、厂家或品牌特殊的信任和偏好,它是感情动机与理智动机两者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65

一,自我分析

学习实用心理学,就是想要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的不足,并且想要获得更多的的这方面的知识,以便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再那么的别扭。因为我觉得上大学不是主要学习的,而是应多交交朋友,了解更多方方面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个人能力变得更强,将来步入社会不会那么的困难。选择这门科目作为自己的选修科目主要就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比较差,在于他人交往过程自己的心理变化比较大所以我觉得学习实用心理学会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在今后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会很流畅。废话不多说下面我就简单的分析一下自己。我是一名北京的男孩。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工商管理这个专业。我们专业大约一百二十个学生,男女比例基本保持一比一。我的人际关系现状就是和绝大部分男生都是很熟,但是和女生的关系就很差了在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心里多少会有那么一点紧张,我觉得通过实用心理学会把我在这方面的缺陷稍微的解决一下。我平时除了上课大部分时间就是去打篮球所以和很多男生接触的的比较多。所以我的优势就是和很多打球的男生比较熟。所以河男生交流起来就比较的流畅,但是因为平时和女生的交流比较少所以在与女生交流求起来就有一种莫名的紧张。还有就是不知是我对舍友的感情投入太少,经营这方面的`感情花费时间太少,还是其他的原因在作怪,我的直觉里,我和宿舍这个集体的感情不亲密。反思过多次,问题到底在哪里,每次都是不了了之。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要在几周的实用心理学的学习中慢慢的去解决上面我提到的问题。首先我觉得我的性格也是一个双面人,有时很孤僻,有时却很开朗。孤僻这方面就是在与他人交流方面的缺陷,我觉得慢慢的学习这方面会变得好转的我希望我会改变的。我要加油。通过学习为了解决和舍友的不和睦,我觉得应该多多交流,努力去培养一些共同的爱好。和同学去分享一些自己的事情,把我遇到的事情说出来,而不仅仅听别人在讲什么。你会认为跟着别人的思路走是对别人的尊重,可是这反倒让别人认为你没有主见。把你的信息和能力适度适时的彰显出来,还有你的话语。别总闷在自己这里,再加上你的语气如果又太和缓,久而久之,就不会有多少人听你说话。他们不是故意忽视你,而是不经意的滤过。

二 学习与收获

学习心理学的我了解到正确的认知对人的重要性,许多负面情绪都是由于错误的认知造成的。通过改变认知,我比以前更容易控制情绪了,更自信,更快乐,每当有负性情绪的时,我学会了调整认知控制情绪,久而久之,我身上的负性情绪越来越少,随着一次次的努力,我的意志更坚定了,做事更有毅力,我觉得学了心理学后,不仅对许多错误的认知有了很大的纠正,对自己的情绪也理容易把握,好的认知决定好的情绪,好的情绪养成了好的行为和意志,而行为和意志觉定了人的习惯,习惯又导致了我们的性格,最终性格决定命运,我深深体会到,学习心理学后,我对自己的未来更有自信,对成功的把握也更客观,更现实,由于经常控制情绪,人的精神面貌也变得充满活力。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66

20xx年塞里格曼和契克岑特米哈伊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积极心理学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探索人类幸福和快乐的奥秘,并帮助人们获得快乐和幸福。我们都知道,心情的好坏可以影响着我们做事情的效率。学生学习也是一样,没有好的心情,学习会下降。快乐的学习,不仅记忆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教育也倡导快乐学习,在玩中学习。积极心理学是帮助人们获得快乐和幸福,把它应用在教育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等。

从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

1、培养自主意识,塑造独立人格。

2、坦然面对挫折,学会乐观自信。

3、和谐人际关系,创造积极环境。

4、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潜能。

5、实现多远价值,幸福胜于成功。

一、培养自主意识,塑造独立人格。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目,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很大,希望他们都能出人头地、望子成龙。从小,家长就把孩子以后的路都铺了起来,上什么样的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一步一步都是家长安排好的。孩子要做的,就是学习,除了学习以外,孩子不会做任何事情,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主意识,不能独立生存,对于家长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出现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所以,要培养他们自主意识,实行自我管理,塑造独立人格。

著名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家弗兰克尔认为,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尽管在很多时候,外部环境支配着人,但是怎样对环境进行反应却是由我们个人决定的。无论我们的外部环境是如何的,我们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道路,选择改变的方式和立场。我们自身的决定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懂得运用自己的选择自由,就能促进自己的人格健康发展;如果他们放弃自己的选择权利,只会跟着父母的意识走,就会妨碍人格的健康成长。自我选择后,还要学会自我的管理,当孩子选择了一条路,他们还需要学会独立面对和处理一些生活、学习中的事情。要学会从四个方面进行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技能管理和财务管理。

二、坦然面对挫折,学会乐观自信。

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心烦气躁,学习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当代学生,从小父母就铺好道路,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比普通人的反应会更大。学生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挫折呢?主要是学习上的挫折,人际关系上的挫折和情感上的挫折。

当代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工作,每一步父母都给安排好了,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着父母的意愿去生活和学习。他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不敢去面对,有的还消极处理这些挫折,似的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恶性循环之后,他们就完全的消极小去。当代学生要学会去面对挫折,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顺风,有时候也会有逆风。父母虽然都安排好了,但是以外总是会出现在人生中。顺利,我们知道去面对,那么也要学会面对挫折。乐观自信是打败挫折的最好武器,化悲观自卑为乐观自信。首先要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让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看到它的光明之面。然后改变消极自卑的行为方式。在生活4和学习中,坦然面对任何事情,主动和别人交往、公共场合大方不回避等,积极融入到集体当中。

三、和谐人际关系,创造积极环境。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每个人来讲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生活的需要,更是走向社会的需要。交往效果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尽快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适应人际环境。如果能主动交往,热情待人,豁达处世,尽快与大家融为一体,便可顺利打开局面,尽快消除陌生感,适应人际环境。同时,可以增进团结,有利集体。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同学之间会齐心协力,学习高效而愉快。反之,人际关系紧张,必然内耗丛生,强散无力,缺乏生机。怎样做才能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呢?

自信的态度,于相对成功的人士而言,他们不会随波逐流或唯唯诺诺,有自己的想法与作风,但却很少对别人吼叫、谩骂,甚至连争辩都极为罕见。他们对自己了解相当清楚,并且肯定自己,他们的共同点是自信,日子过得很开心,有自信的人常常是最会沟通的人。体谅他人的行为。这其中包含“体谅对方”与“表达自我"两方面。所谓体谅是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并且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在经营“人”的事业过程中,当我们想对他人表示体谅与关心,惟有我们自己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由于我们的了解与尊重,对方也相对体谅你的.立场与好意,因而做出积极而合适的回应。

四、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潜能。

认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人认识自我,不仅要认识自己作为人是何以存在、已经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和怎样存在的,而且要探索自己作为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和应当怎样存在。通过这种探索,以便进行自我塑造,使自己更好地存在下去。人是这样一种存在物,他并不满足于既有的现实生活和现实存在状况,并不停留在已经成为的东西和已经成为的样子上;他总是力求创造新的生活,创造新的存在状况,使自己在规定性上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开发了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潜能,那么只有叹息命运不公,并且越来越无能!开放潜能有个前提,就是认识自我,当你看清楚自身之后,才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潜能,把它开发出来,就能成功。

五、实现多远价值,幸福胜于成功。

我们的人生价值是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是好的成绩,有的认为是好的生活,有的认为是有金钱和地位等等。我们的人生价值只有一方面么?不,我们可以拥有多远价值。我们在实现这一个价值的时候,也可以实现另外一个或者多个价值。这样,就有多个支柱去支持我们获得幸福感。

人的生存是为了得到幸福,可是在现在的社会,很多人认为幸福就是拥有很多的物质财富,其实,幸福是我们的感受,可能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让我们获得幸福的感觉。成功是我们的追求,可能成功了,我们也感受不到幸福,有时候也会觉得失落。幸福,胜于成功。

幸福胜于成功,那么我们只需要享受幸福,不追求成功了么?不是的。成功是目标,幸福是过程,是成功的源泉。幸福带给我们快乐、满足等积极的情绪,让我们有更多的力量为我们的目标去努力。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67

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

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很深入却也是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规矩给“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从这里我也明白大家应该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课同一个评分标准我也很欣赏,我不明白那同学是怎么想,我是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的,我还觉得老师是很尊重我们的呢。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真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强大,我晚上回忆了一晚上,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说,可是真的动手不知道怎么下笔,担心写杂了偏题,专业的东西我又不知道怎么写,也许是我太在乎了吧。我记得最多的是《士兵突击》,还有些例子影片,还有swot分析,然后是些零碎的片断了。

这一学期的最大收获,让我知道的大家应该互相尊重,也明白了有些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这点是来自生日的那个打赌,还有也对我自己做了个小小的分析,知道什么我的第二象限是什么,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68

也许是盘古开天辟地,也许是上帝的灵感创造了这个世界,也许是大爆炸创造了这个世界。可是,在这之后,真正创造了这个世界的,是人类的思维。因为人类的思维,产生了文学艺术,产生了科学技术,产生了这个世界上每个角落里的房屋建筑和花花草草。同样,人类的思维,也带来了战争、凶杀、竞争、猜疑和嫉妒等恶性的东西。

可是呢,也许是上帝播撒在人的内心的种子吧,人的内心总是向往着爱、快乐和幸福的。那么,在这样一个压力重重的时代处境下,我们怎么样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身心放松的幸福呢?答案就是:换一种思维。如同我喜爱的作家亦舒说过的那样:“我享受着自由,呼吸着空气,喝着水,我是快乐的。”再延伸一些来想:我的眼睛能看到美丽的山水和可爱的孩子,我的耳朵能听见动人的鸟鸣和哗哗的流水声,我有手有脚,我是幸福的。

每个人来到尘世,还大抵都想获得成功。所以,最美好的祝福语,一向都是: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事业有成。所谓成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得到了一定量的金钱和权力。这样,人的精神和脚步就会自由得多。也就是说,成功是为了自由。那么,怎么才能获得成功呢?成功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善于思考。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人成功的人,都是善于思考的。只有善于思考,思维才能不受束缚,不受前人言论和世俗舆论的束缚,并且创造出一些新的规则。而一个能制定规则的人,就一定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人了。

以上所分析的,就是实用心理学中所讲到的一种思维方法:变通思维,即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本书中,还讲到了另外六种思维方法,包括逻辑思维——用理性推断结果、比较思维——在相互对比中寻找方向、逆向思维——从目的地出发的'艺术、创新思维——让思维变得更有创造力、发散思维——学会举一反三的妙用、定势思维——不要墨守成规等。

这七种思维方式,涵盖了人类思维的方方面面。而且,书中讲述的事例都是很新鲜的,给人阅读上的新奇感。书中将心理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中,阅读起来,趣味盎然。

这本书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所有读者阅读,尤其适合对人类的思维方式感兴趣的读者阅读。翻开这本书的目录,相信你一定一眼就能看到一种或者几种自己感兴趣的思维方式。然后,打开书,阅读一下,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启发,甚至豁然开朗。

把这七种思维方式的50个思维法则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相信你就能趋利避害,改变现有的不满意的一切,得到你所向往的东西——动人的爱情、美好的亲情、美丽的心情、成功的事业和自由的生活!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69

您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六条标准

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刘教授说,现在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有六条: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看问题能持客观的。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能现实地评价自己,不过分地显示自己也不刻意地取悦别人。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缺点。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又怎么谈得上别人。3。自我调控的能力。能调节自己的行为,既能克制自己的冲动,又能调动自己的身心力量,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更高级目标。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不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苛求于人。这种人有知心的`,有亲密的家人。而不健康的人,人际关系紧张,处处利用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这种稳定与协调包括与现实差距的调适,包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人人都会有,但心理健康的人能从生活与工作中寻得。

心理健康要兼顾内外

除了以上六条标准,刘教授还提出,心理健康需要内外兼顾。

所谓兼顾内外是指,对外,要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符合规范。对内,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心理机能正常。与此相反的是两种人,一是只顾自己需要的满足,不顾社会规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什么都可以干。这种人一般具有反社会的人格,如许多犯罪分子就是如此。另一方面,有的人千方百计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但又感到,因为自身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比如过去有很多劳模很地工作,从来没休息过星期天。不是他不想休息,而是按照外界的观念,一休息就不像劳模了。久而久之,他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心理状态也自然不会好。只有行为符合外界的规范,又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才是心理健康人的特征。

心理平衡不是心理健康

刘教授还提出,心理健康并不是平衡与适应状态,而是两极中的中间位置。通常人们把适应理解成对周围环境的顺从,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但这并不是心理健康。他说,如果说“平衡”就是健康,那么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内部就很平衡,因为他不会有感,也没有冲突,他健康不健康?如果说“适应”就是健康,那么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左右逢源,上下讨好,这种人算不算健康?其实,这种人只能叫做没有灵魂的躯壳,有教养的市侩。和社会邪恶势力有共鸣的人,应该说是最大的不健康。

心理健康也有层次高低

刘教授认为,如果把清除过度的紧张不安而达到内部平衡状态称作“消极的”或“低层次”的心理健康,应该提倡的是“积极的”或“高层次”的心理健康。这种状态意味着总有高尚的目标追求,能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的创造,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寻求生活的。它的实质就是老有追求,始终是一个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说心理健康,不是说没有,没有冲突,没有痛苦,而是能够有效地进行调整,并在这种状态下,保持良好的效率。心理健康是一种

刘华山教授最后说,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事物。这种人富有利他精神,能在尝试付出、伸展自己的过程中增强自我感。这种人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标,但他能作“完人”、“超人”的念头。比如目标非常崇高,可是我又达不到,就会有感。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有目标,但目标不要太,既要积极进取,又要正视客观现实,有一定程度弹性的道德准则。而缺乏道德观念与坚持“超道德”观念正是人格异常者与神经症患者常见的特征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70

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此门课给我的感想可归纳在四个方面:1.爱情2.生活3.学习4.工作

一.爱情

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成双成对的身影,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当自己身边的人尤其是舍友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爱情,每天晚上都跟男朋友煲电话粥,向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自己仍然是孤身一人时,环境的影响会对自己的思想上造成一定的冲击。我在想我会不会因为自己内心某处的空白或偶尔精神上的空虚去随便接受一个人的表白而谈恋爱呢?

抛去大学里的浮土,我静下来去思考,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爱情?是的,我渴望爱情,但我对爱情是慎重的,徐志摩说“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我不逃避爱情,如若有幸能够在大学里牵手一位我爱的和爱我的,这将会是我人生中幸福的一件事情,我们会为了共同的理想去奋斗去努力,将爱情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爱情与事业双丰收,这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爱情的真谛是什么,理解、信任、责任、奉献。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案例:一个男同学禁止他的女朋友与其他的任何异性有近距离的接触,当他发现他们有接触时竟然让他女朋友在他们两之间做出提个选择,女孩很痛苦,因为无论是爱情还是自由她都需要。她们是相爱的,但爱情却让她们两个人受到了伤害,因此,确立了恋爱关系之后,要相互理解信任,彼此间对对方有了一个责任,相互支持、相互关心,这样两人的感情才能长久。

关于恋爱过程中性行为,不少大学生由于性心理的不成熟,导致在恋爱过程中双方不能把握好性与爱的区别,做出越轨的行为,有人说如果你爱我那你就用行动证明给我看,其实性不能证明任何问题也不能挽留任何人,不良的性行为也许会对女孩的一生造成无法抹灭的伤害,所以应慎重考虑。

人际关系心理学对于正在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我那是多么的重要。没有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一个不完美的大学生活,但是我们更需要正确的恋爱观和健康的恋爱心理知识,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大学里面过得精彩,让我们的学习与爱情双丰收。

二.生活(宿舍生活)

我们宿舍一共四个人,我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我们在性格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位舍友总认为有人在她不在的时候翻她东西,当有一天用犀利的眼神对着我说的时候,我觉得很苦闷,觉得回宿舍也没有什么意思,所以每天早上出去后,晚上下了晚自习才回来,直到那天老师在课上说了这件类似的事情,才引起我对我这一行为的反思,想一想真没必要,其实大家在一起就是一种缘分,为什么不好好享受宿友间的友谊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呢?积极健康的心态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很重要!

通过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1应争取多沟通多交流,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2心胸宽广,对别人多加理解和包容,对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鸡毛蒜皮的纠纷,不要太放在心上,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学习上或是业余活动上。3真诚地对待他人

其实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大学四年中难免会遇到不少的困难,有需要舍友帮助的地方,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我现在可以发自内心的说我很喜欢我的舍友,其实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很多矛盾是可以避免的。

三.学习

转眼间大一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不得不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其实大一上学期过的很是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自己想做什么,没什么目标,但经过一年的摸索后,我找到了我人生的新的目标,我有了新的规划,顿时生活又开始忙碌起来,我觉得每一天都很充实,但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处理内心烦恼和压力,觉得累的'时候,就去打打球,跑跑步,释放一下自己的压力,不让负面情绪影响到我第二天的学习,但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有效解除烦恼的方法就会很容易迷失、很容易消沉、很容易颓废。

四.工作

对于以后的工作,我充满着期待,我希望用我的热情与爱心去减轻病人的痛苦,给病人及其家属带去快乐。对于病人我不希望是同情,我要做到带移情,作为医务人员应站在病人或病家的立场上去理解、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每天用微笑去对待每一位患者,多一句问候,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关爱,这样不仅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也有利于自己工作的发展。我想这是我在此课上学到的学到的很有用的交流技巧之一。

总结: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以后的大学生活及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心理学对我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因为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对我有用的东西,虽然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作为医护工作者,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有很大的联系,我想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71

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结构。本书在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历史、理论、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社会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并从理论和实际上对其加以分析这些领域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社会交换与影响,团体与组织心理,以及最新受到重视的文化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在对这些领域的知识进行分析的时候,作者力图使其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使人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尽管常常可能会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远远少于他人或者事件的认识。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第一个好处是认识自己。

在学习社会心理学我也学会了认识他人。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尽管不同的人的行为差异很大,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有人说:主动与被动紧一线之隔,而生命情调却神情悬隔。还有人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改变自己。也有人说:当你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时,请马上改变。于是,我选择了后者那就是所谓的改变,虽然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尝试,并且希望用时间来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第三个好处是认识社会。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的特性,了解了在这样的社会中应该如何生存下去,这对即将毕业的我有很大帮助。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最大好处是认识生活的价值。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有钱或者名声响亮,而是在于:一是能够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决定,而不是由他人决定;二是能力,能够有足够的实力把自己决定或者他人交给的任务完成;三是关系,在生活中和他人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孤军奋战;四是自尊,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

通过对社会心理学的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乐观快乐的金葵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这个学期社会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72

这段时间,我通过在网上参加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的相关教学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心理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并以后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从中发现及其本质和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它有明确的科学知识体系,有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方式,习惯,性格,研究心理变化与行为的关系,并通过研究的结果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心理学是人类在研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关系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一种学问,所有的心理学,实际上都是处理人的关系:人的自身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离不开心理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将会愈来愈重要。心理对生理是有巨大反作用的,心理的健康直接影响于生理健康。在当今信息化,高科技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现代生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竟争加剧,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心理的不适应与心理的失衡,心理挫折感也渐繁多,“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已成为新世纪人类自身发展的主题。而通过心理咨询等活动,可使人们内心的情绪得到渲泄、解除,且对一些事,观念上进行认知的纠正,从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已的适应能力。为以后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渗透到教学中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习的本质,二是学习的过程,三是影响学习的因素,四是教学与管理。其中,学习与学习理论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介绍了学习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习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习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我主要学习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习、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习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学习心得,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平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习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习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假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这一组数据,不仅让人咋舌,更让人不得不证实当今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的新课题。

一:学习心理学的动机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加速运行,完全打破了几十年来人们在传统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当突然直面一个激烈竞争,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我们会深刻的感受到多年来积累的知识,能力,经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一夜之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学习工作,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经常困扰着人们健康的心灵,严重影响其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偶然得知,徐清照老师的连线心理工作坊,便慕名前往,与此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氛围,很受鼓舞。说心里话,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对此学科的理解几乎是片面的,琐碎的。但,当我从参加第一堂心理学开始,对心理学就渐渐地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此学科的浓厚的兴趣。通过徐清照老师的讲解,我逐步懂得了“世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熟睡的巨人,就等我们去唤醒他。”

二:心理学中的“人格”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兴趣,信念和能力等。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的人格条件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1.心理相对健康

心理咨询师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来访者的,所以他的健康水平至少要高于他的来访者。虽然心理咨询师本身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会像其他人一样希望得到爱,希望被接受,被承认,被肯定,渴望安全感等等,但他必须有能力在咨询关系以外求得这些欲望的满足,以保证有效地完成心理咨询师这一社会角色的任务,不致引起角色紧张。心理咨询师也会在生活中和他的大多数来访者,在相同的社会环境里,遇到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而且能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他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不至于因为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一个愉快的,热爱生活的,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要得到来访者的信任,咨询师自己必须愿意不断成长,并且在生活中不懈奋斗。那些情绪不稳定,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很难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2.乐于助人

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在咨询关系中给来访者以温暖,才能创造一个安全,融洽的气氛,接受来访者各种正性和负性的情绪,从而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乐于助人”说起来容易,但并非任何人时刻都可以做到。那些只关心自己,自私自利,或者性格孤僻,寡言少语,缺乏热情的人,也是难以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3.责任心强

心理咨询师既要耐性倾听来访者的叙述,集中精力不分心,使来访者感

到自己被关注,也要能诚恳坦率地和来访者谈心,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愿意暴露内心的痛楚和秘密。工作马虎,三心二意,性情急躁,不负责任在咨询工作中都是要不得的。

以上这些人格条件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和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不是光靠学习理论知识就可以获得的。因此,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要想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应先检验自己的人格条件。

三:完善的知识机构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要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心理咨询不是仅仅依靠良好愿望,满腔热情和一般常识来安慰,劝说那些处于困境的来访者或鼓励心理病人跟疾病斗争。有时,廉价的安慰反而会引起来访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科学工作,要用科学的咨询知识和技巧来帮助来访者,使他们认识困扰着他们真正的原因,改正或放弃适应不良的行为,使心理成熟起来。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来访者的困难是怎样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何在,他们心理症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用什么防御手段来对付内心冲突等一系列问题,然后才谈得上有针对性地协助来访者分析问题,并引导其走出困境,促进人格成长。

四:熟练的咨询技巧

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学到的。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向来访者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上面所说的职业道德,人格条件,知识条件和技巧条件都很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正如卡瓦钠所说: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个人品质,学术知识和助人技巧的结合。

五:粗浅体会

首先选择心理学,就是为了想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达到更加好的状态。

第二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写心理学论文的时候,了解了许多关于治疗的方法,然而,对我影响最大,最有启发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适时地应用,更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个人就可以更加平静客观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学会了宽容。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选择阅读的教育专著是郭德俊、雷雳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概论》。该书于1998年8月由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用十四章25万的篇幅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健康、老师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引经据典的论述。通过认真阅读这本教育专著使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教师对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业务素质。下面就我在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首先我觉得《教育心理学概论》这本书所讲的知识是认识论而非方法论。全书引经据典的论述贯穿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

其次是《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特别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运用。《教育心理学概论》中以“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别差异”、“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阐述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个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都是学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现实生活中有个别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个别教师在学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爱护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客观事实,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完善学生品德、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教学目的。

其三是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自古以来人们将教师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和智者的角色,但这一定位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书中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为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自我定向四大类角色。作为第一类教书育人角色的教师从品德和能力上必须能承担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和言传身教的示范者这样的重任;第二类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第三类心理导向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第四类自我定向角色总体来说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期望,为了回报社会这一期望教师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须扮好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和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作为一名成人教育工作者对我而言,我觉得应定位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只有这样定位才能够关心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好务、才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才能够在成人学员的考试中坚持原则维护考试纪律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维护好学校的声誉。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73

今年的寒假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假期变得格外漫长,学习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假期里我坚持在学习强国上学习,继续学习音乐心理学。

接着前面的内容,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音乐可以表现哪些意义?音乐不同于视觉艺术,不同音乐不能表达类似语音的寓意,也不具有视觉的感受性。比如,当我听到桌子一词,我可以马上联想到四条腿的物品。当我们看到一副老人的肖像画,我们立马就能明白大众化的是老人。但是当我听到dore米的声音组合时。我很难画起一个类似桌子混老人那么明确的联想。

语音的终结之处正是音乐的开始。作为人类艺术活动产物,音乐隐含着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音乐作品向人们传递着某种信息。即便是音乐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个节奏他们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在构建音乐的意义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音乐可以表现哪些意义呢?音乐意义不仅包含音乐音响结构所表征的含义。还包括音乐符号音乐结构组合所隐含的含义。因此,音乐有三种意义,外在意义、内在意义。

音乐的内在意义,源于音乐结构之间的关系。比如音乐和弦的变化、旋律转调或离调等等造成音乐意义的变化。老师举例了离调音乐。两个音响中第二个音响的中间部分出现了离调,导致我们对他们的感受发生了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音乐中,单个音符和节奏的意义并不明确,人们很难将他外在的世界观念中的某个对象联系起来。只有将这些音乐要素组合起来,音乐结构才就有能力。听者也是通过这音乐结构之间的联系来体会、来理解音乐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74

第一堂课,是针对女生的,我们用十个句子写下了”我是什么样的人”的小纸条,令我很有感触,我发现自己对自己的了解真的是不怎么样,写道第六个的时候就有点卡住的感觉,最后还是凭感觉写了下来.我想到高中的时候班主任也有一次把我们班女生凑到一块开特殊班会,那时候我们对老师讲的要加强自爱,我懂得自我保护等等,以一种说教的方式讲给我们听有些反感,现在想来,老师是很有主见的.在小小的分享中,我感到了把一些消极评价用一种积极进的语言表达出来,用一个”轻度”来修饰一下就会有的不同结果.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关键看你是怎么评价.

在看<走路上学>那段视频的时候,我哭了,那恐怕是我看得最短的视频还哭了的记录.生活的不易与艰苦下,亲情是那么温暖照人.在感叹自己是幸福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妈妈在地里拾棉花乐呵呵的说的.话”能够不生病,和你爸爸好好干活,有好收成,挣钱供你们姐弟俩上学,这就是很满足了”,每当想起这些,都感到自己如此幸福,我想,知足者常乐,我妈妈在言传身教.

我们还加班加点的看完了杨澜的<一问一世界>之后才知道看得不全.里面对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公民杨澜”,不管她有多成功,杨澜都可以把自己定位好,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去做事.这让我想起了我爸爸的一个习惯,那就是按时看新闻,从6:30的山东新闻到中央新闻再到滨州新闻,一直要看到将近八点钟,这时候我和弟弟任何喜欢的电视剧动画片都要一边去,全家一块看新闻,我在家的时候常常和他一起看,但是大学以后,这个习惯就失去了.妈妈经常笑爸爸”你有把去当官,看新闻有什么用”爸爸经常会对新闻里的事情和我做讨论交流,甚至一些历史问题也要问我,小时候觉得新闻里的事都是真的,爸爸说的也都是对的,但现在常常是争执起来,无果而终.我想我爸爸做公民最好的表现就是看新闻,关注国家大事.现在,我们常常抱怨我们没什么公民权利,我想,少一分抱怨,好好作我们作为公民应该做的事,哪怕仅仅是关注一下新闻,你也会有你的满足.

我还问了老师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是明明白白问的,是关于我容易受到惊吓的原因,另一个恐怕老师还不知道,那是在我扮演考三十分的学生做归因时问的,因为我发现我弟弟经常会有这种归因来说明他为什么没有考好,我以为这种方式是不利于他进步的,没料到恰恰相反,这种外归因是很健康的。

还有老师讲的那句”原汁原味的生后就是这样,酸甜苦辣,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你做的,是照单全收,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现在,我还没有那么豁达,仍然对一些事情难以释怀,但我在学着豁达起来,我很高兴,我这方面的表现得到了我最好的朋友的肯定,她在给我的信中写道”大一的时候你经常抱怨学校有多么不尽人意,但是大二却变化很大,字里行间都想在像在笑呵呵的,真高兴你能有这样的变化”,我觉得,这和我在社会心理学这门课上学到的感受到的有很大的关系。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75

总觉得心理学是一门玄奥的学问.这种想法主要源自于少年时代读书中的惊讶与崇拜,如诸葛孔明的空城计,赵子龙将军的偃旗息鼓,诸如此类的等等.

经过简单初步的管理心理学学习,还是有一点收获,算是揭开了玄奥的表皮.关于管理心理学,我觉得它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与分析,说明和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它能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自量,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中国古代就有.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

行军打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要有绝对的纪律素质.所以自古以来军队都有从大至小的建制,都有系统的监督和执法人员.但汉飞将军李广带的部队就没有,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他的才气在他带兵的奇特方略上表现的格外突出.他行军不按建制不成行列;驻扎不按建制,各随其便;夜间不打更巡逻;大帐很少使用文书.军队的战斗力在于建制,建制一乱,队伍即一盘散沙,这是通常的说法.而李广带兵是非常将带兵,才将带兵,不拘一格.他注意抓心理,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如何正确成功的不拘一格,这么做还会使士兵们少受了许多辛苦,加上他对待官兵体恤过人,所以都乐于跟随他出征,力拼死战.史实证明李广将军的这支部队没有因为没有建制监管就一盘散沙毫无军纪,它是一支骁勇善战军纪严明的部队.惟可惜的是,李广难封.

通过管理心理学的学习我发现它是一门和生活很近的学科,学好它且能正确的运用好它,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可以优化生活的人际环境.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在《管理心理学》中,我学习了“人的从众行为”,我想既然人有从众行为,那么由人组成的企业同样也具有从众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非理性的企业从众性行为正破坏着我们并不富足的改革积累。为什么在中国的企业界、企业之中会有这种从众性现象?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很多方面制约的,但主要归纳来看一是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二是受自身思维的影响。就正如一个人的跑步行为,只有当他有了跑步这个想法(内部因素),而且至少有一个能跑步的地方(外部因素),他的才能实施跑步这个行为。如果他自己没有要跑步这个想法,就算有再好的跑道在面前,他也是不可能跑的。如果他在水中,就算他再想跑,他也是不能够跑,而只能够游。同理,一个企业的从众性行为也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利润空间比较大

如果有某种产品在市场上毫无利润可言,我想是不会有企业愿意生产的。正是有利可图,有暴利可图,才使众多的企业盲目地争相进入。先进入的企业由于获得了暴利而极速膨胀,这种模范的影响导致更多的企业急于进入,形成另一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以说,高额的利润是产生从众性行为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进入壁垒比较低

进入壁垒包含两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壁垒,二是资金方面的壁垒。也就是说某个行业有从众性行为的发生那么该行业进入所需要的资金肯定不多,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也一定不高。

三、市场机制不健全

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必然要导致竞争的无序,而这种无序又会成为企业从众性行为的催化剂。大家都想乘乱捞一把,在里面的想多捞些,还没进去而看着眼红的拼命往里挤。市场不能进行有效的调控,就像一群人(企业),得了一种病(从众性行为),医生(市场机制)却不知道该怎么医治(约束,调控),传染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身体特好的熬过来了,熬不过的占大多数。

目前,我们的市场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强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也就是说很多企业没有该种产品的生产资格却上马生产,市场对这种无证上岗的企业不能进行有效的制约,这样就会造成很多企业没有完备的生产手续也能生产,为从众性行为的.发生开了方便之门。

四、领导素质比较低

一个企业的行为是由这个企业的领导者作出的,领导者所作出的决定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通过对众多的失败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共同之处。首先,企业领导者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这种意识是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作为参考标准。企业家往往无意于追究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道德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企业家们的功利意识。追求功利,就是要求高额的利润,从而又归结到从众性行为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上来了。其次,企业领导者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我们的许多企业领导者缺乏对游戏规则的遵守,许多人以“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为标榜。本来,不按牌理出牌,出奇招制胜是很好的经营手法,但是由于领导者自身素质偏低,不按牌理出牌变为了不看自己的牌出牌,不按规律,规则出牌。在企业发展的决策上是天马行空,百无禁忌。根本不在意自身的条件够不够。再次,领导者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这主要是我们现在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是改革以来的第一代企业家,他们没有受过什么专业化的教育,没有受过现代化管理的训练。基本上都是敢闯,敢拼再加运气而获得成功的。这种先天的不足常常导致很多企业家在获得一点成功之后不思进取,刚腹自用。当该行业前景较好时,企业家们的这些缺陷就会被掩盖,但当该行业一出现行业危机,或者是较高的获利时期过去后,这种先天不足就要演变为灾难。

五、企业缺乏新机制

如果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好的发展办法,当然也就只有跟着别人走。看着哪利润高,就想一头扎进去。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著名企业是一直跟着别人发展起来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一个企业如果要想长久地保持稳定的发展,没有对自己的产品不断的创新,没有对自己体制的不断的创新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我们的很多企业并没有一个系统化的创新机制,比如产品的更新换代、企业的投资方向等关系到企业生死的重大决策基本上都是由老总一个人说了算,没有一个专门的机制,没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科学的、合理、理性的分析、预测和可行性研究。没有研究必然就没有发言权,又正如上一点所说的,企业最高领导人员素质的低下,导致他们的决策几乎全部依据于报纸零星的新闻、无聊的电视剧的对话以及日常生活之中的一些比喻和经验。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76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是我入职前就细细品味过的一本科学类读物,还是在学校图书馆某个书架上发现它的,读它的理由很简单,我认为自己也是一个身患拖延症的病人,而且有愈发严重之势。比如与友人赴约,我往往会把时间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比如说上班的时候,喜欢在规定时间前一两分钟再安心地打卡;又比如说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喜欢把作业拖到节点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现在的读书笔记,明天就是截止日期了,这才开始匆匆动笔。

正像书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拖延者总能在最后关头之前完成任务,只是在拖延的过程中多了几分煎熬。

我本着从书中找寻灵丹妙药的心态从第一页翻到了最后一页,这才发现,原来书中所说的大多是缘由,而非解决方法。可见,想根治拖延也没有什么好方法。类似的问题还有如何逃避孤独?如何克服自卑?也许我们也没必要去对付它们,心平气和去接受也许比堂吉诃德大战大风车要强得多。

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仔细想想,我喜欢把赴约时间调整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或者坐在咖啡店里等待,而我又恰恰是个厌恶等待的急性子,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提前到达,我又感到十分惭愧;至于在学习上的临时抱佛脚,我想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暑假前几天,满怀信心要先完成假期作业,后面就可以毫无压力地恣意玩耍。可是总会有犯懒的时候,心里反复安慰自己,我只是稍微休息几天,过几天接着写。然后暑假就不知不觉进入尾声了,而没完成的作业还有大半。当然,最讨厌的还是假期最后几天厚着脸皮来抄作业的小伙伴们,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原本按时完成作业的自己,变得不那么勤快和乐于分享。

所以,当你拖延的时候,还是要看看这件事是否会对其他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接受隐藏在内心中的拖延小妖精。就像书中最后写道,“快乐来自于按照你的价值观健康地生活,来自于跟他人和跟自己内心深处的连通,它还来自于能够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来自于不管拖延是否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仍能够如实地接受它,就像虽然花园里长着一些蒲公英,而你依然能够乐在其中”。

拖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当我们感到了自己在拖延某事时,说明我们已经在开始排斥它了。就像看到了蛇或者蜘蛛时产生的恐惧之情,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顺理成章。

因此,还不如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感兴趣或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上,因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压根不会拖延。至于那些不感冒的事情,还是主动把时间节点提前,然后在节点到来前加班加点吧。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77

消除抑郁的14种方法

美国学者卡托尔认为,不同的人会进入不同的抑郁状态,但是他只要遵照以下十四项办法,抑郁的症状便会很快消失,这十四项办法包括:

一、必须遵守生活秩序。与人约会要准时到达,饮食休闲要按部就班,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领会自身的情趣。

二、留意自己的'外观。自己身体要保持清洁卫生,不得身穿邋遢的衣服,房间院落也要随时打扫干净。

三、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也决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四、不得强压怒气,对人对事要宽宏大度。

五、主动吸收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

六、建立挑战意识,学会主动接受矛盾,并自己。

七、即使是小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行动;即使你烦闷,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合乎生活情理。

八、对待他人的要因人而异。具有抑郁的人,显得对外界每个人的反应、几乎相同。这是不对的,如果你也有这种倾向,应尽快纠正。

九、拓宽自己的情趣范围。

十、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的生活比较。如果你时常把自己的生活与他人作比较,表示你已经有了潜在的抑郁,应尽快克服。

十一、最好将日常生活中的事记录下来。

十二、不要掩饰自己的。

十三、必须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要积极地开辟新的生活园地,使生活更。

十四、与精力旺盛又充满希望的人交往。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78

很荣幸能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今天的培训中,聆听了《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主编陈虹的精彩演讲。近四个小时的学习,让我进一步理解了“积极心理”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课间、课后还听到一些老师的不同观点,因此本人也想就这一天的学习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陈虹主编的讲座让我们对《积极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所谓积极心理学是对人类积极的正面的经历以及人的性格特征长处和福祉的科学研究。它也是对能给人、小组、和机构带来昌盛或使他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学习。而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教育中,就是积极教育,所谓积极教育,其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动。

那么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曾经经历了怎么样的过程呢? 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犯的一点错误,就会横眉冷对,而且甚至会大打出手,棍棒出孝子,打骂才成人的思想曾经在许多家长的身上体现。

对教师来说,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也曾让许多老师把自己高高的摆学生之上。

随之以后出现的,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理论让我们的教师把学生当朋友看待让我们的老师与学生站在了同一高度。

今天,新的教学理论让我们把学生托起,让学生占主体位置,教师作为主导,突出了学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和自主学习的能效。

那么这些经历让我们怎么样面对今天的教学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为心理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为学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后天的成功,作为家长的培养,作为教师的指导这些后天的因素应该起到了决定作用。而积极教育则是把孩子的优点突出出来,让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发展的优势。

2、作为家长、教师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搜寻孩子的闪光点,如何适时的表扬,让快乐的心态伴随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成功中享受欢乐,在欢乐中争取成功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语言是表达情感的首要表达方式。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表情下,不同的语气下说出来,所表达的意思会大相径庭。因此,作为老师也罢、作为家长也罢,用恰当的语气、合适的表情真诚的表达你的赞赏,在对孩子的积极教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4、信任是交流的前提,因此在表扬孩子时要适、在批评孩子时要适度,用你的真诚换取孩子的信任自然,你的言行才能对孩子产生预期的影响。

5、适度的批评(当然要注意时间、场合),让孩子在赞扬中夹点措折感,才能让孩子不会盲目自大,在成功中找到不足,也才能让他们有更高的目标。

总之,我认为积极心理学是适合当前教育形势的一种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79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研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们掀起了一股新的学习浪潮,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浪潮,这是中国政府重视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这更是一个福音。

听了由省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太大,这也是很难改变的一个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孩子。在学校学习,在课外补习,在特长班学音体美,在外语班学韩日俄。学生为了能顺利地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由于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心理障碍,长时间的压抑,他们用行动发泄,甚至报复社会。有的学生毕业后狠狠地把课本撕掉。有的学生可能恐惧、不信任自己,成绩不好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绝望和无意义感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教给学生知识还不够,我们还应做好学生心理的洞察倡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怎样排解学生的压力太大问题;他们这样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怎样学以致用;怎样才能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而且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留有美好的回忆。

在学校里,有一些孩子厌学或具有学校恐怖症。其实,这些孩子都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如懦弱、内向、不擅于交际等等。这些孩子在学校一旦受到伤害,在学习上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会自我调适,从而对学校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就发展成为学校恐惧症。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这些学生,在方式方法上都会进行有效的探索。认真研究孩子的病因。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使我们获得一种境界、一种风范和一种思想。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80

《社会心理学》较之《基础心理学》来说,其学习难度就小得多了。

学习《社会心理学》一章有三大法宝,就是读教材、看录象、参加考试大心理咨询师网校的培训。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途径。但是,学习《社会心理学》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看。

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消化《社会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举一反三并自觉地用这些原理、方法来分析现实中的心理现象,增加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很有用处,也很有益处。

二、要结合练习、结合考试的看。

考试大心理咨询师考试网的站面上,为学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可以在看书的同时做做练习。将不会做的题目抄写下来,在书上找出相应的章节,认真的体会,反复的'研习。时间不长,你就会发现,学习《社会心理学》已经有了很大的长进。

三、要充分利用考试大心理咨询师考试网的资源看。

网络的学习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资源丰富而且不受到时间的限制。登陆考试大心理咨询师考试网,反复的观看教学录象及教学指导,找出学习的感觉,最后才能通过国家的测试。

四、要理解与记忆相接合的看。

《社会心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条规律,每一个原理、每一种学说,光靠死记硬背把它们记住是不牢固的,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印象深、记得牢,变不知为知,才有助于把新学到的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注意纵向、横向知识的联系。《心理咨询师》教材中的各章节的内容都不是完全孤立的。学完《基础心理学》以后再学《社会心理学》,你就会发现这一点。个学科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注意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并加以对照,这样才能融会贯通。

知识不是不是孤立和僵化的,要注意相互的联系。

以上就是关于心理学初学者心得体会的介绍,感谢阅读。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81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开展异常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是自身开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启蒙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是要做幼儿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平安、放松,让他们感觉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的欲望的能力和时机。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拟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害怕,不敢说话。这种害怕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时机,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开展。害怕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害怕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时机,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82

在接触管理心理学这门课以前,一直没有这些方面有过了解,自从知道管理心理学是从管理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出发对一些管理领域人的心理过程进行剖析,就一直对这门课怀有很大的好奇心。从选修这门课一直到上完,尽管只有十周的课时,我却有了不少收获,不论是老师上课所讲的前景理论、行为动机理论与方法还是为我们补充的管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特点,都让我渐渐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虽然因为时间的关系,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还是非常的少,但我仍旧获益匪浅。以下就是结合老师给我们在课上讲的东西总结出的自己的一些想法。

1.结合定义可以知道,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以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爱好、兴趣及个性特征,只有尽可能地了解了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的大学生活同样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管理心理学认为调动企业所在单位员工的积极性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而应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之各尽其责,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结合我们的大学生活,这些同样成立,作为班级团支书的我平时会有很多活动要组织,而如何调动班级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要运用管理心理学所说的心理学一般规律,在活动前结合理论具体分析产生积极行为的一般心理过程,研究哪些因素最能在同学心理上起到激励作用,如何保持和加强同学们的积极行为,通过这些方面组织策划和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事实上,不仅学习了新的理论的知识,也对处理班级活动更加得心应手了。

2.老师曾在上课中为我们讲的红塔香烟的案例,让我认识到决策也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事业的领导人能否采取正确的决策,这对一个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将起着重大的作用。企事业的领导人在作出某项正确决策之前,一定对本单位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几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并在这些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而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思维过程,也就是人的高级认识过程。同时,企事业的领导人在作出正确而又及时的决策时,还需要具备当机立断的意志品质。否则,领导人优柔寡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也是不及时作出正确决策的。通过决策和态度的相关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了管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一般规律运用于实际管理,以解决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3.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目标旨在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这同样可以应用在我对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等这些方面,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能更好的帮助我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相处。大学活动丰富多彩,常常需要团队合作,当我们身处某一个团体时,管理心理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使团队工作更顺利地进行,进一步增强团体凝聚力。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83

犹如春雷唤醒大地,又似暖风吹散乌云,在这样的时节,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职业素养与阳光心态的培训,受益匪浅。

随着岁月的车轮,终于到了社会的驿站,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正式阅读社会这本书,由起初的茫然到现在的懵懂,明白自己欠缺了太多。不知觉中已有了一年的工作经验,一年的收获却理不出头绪,现在,终于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应该做什么。

事业是自己的,哪敢不敬!一句话醍醐灌顶,为自己以前在工作中的抱怨感到羞愧。工作的挫折与压力是避免不了的,怨天尤人只会暴露出自己的无能,与其喋喋不休哀哀怨怨,不如心平气和全盘接受,用心想,用心做,压力化动力,动力促成功!

承担责任只有选择,没有对错!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是无可非议的,尽自己最大努力做自己份外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收获,有失必有得,不必为眼前的利益斤斤计较,自己努力的,收获总有自己的一份,能帮人时尽量帮,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解决,日积月累,提高的是自己,快乐的也是自己。

积极的态度是职场第一竞争力,积极也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自己去争取,去努力,才能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结果,积极不是盲目,是一种奋进的心态,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是骏马,就去驰骋疆场,是雄鹰,就去展翅翱翔!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快节奏的时代,停止学习等于放弃自己生存的机会。上班时间求生存,下班时间求发展,很明确的指出了我们应该走的路,不要找借口,

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不想学习,再好的理由都只是自欺欺人。人需知足常乐,对知识却只要孜孜以求!

没有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自暴自弃便是命运的奴隶,自强不息是生命的天使。

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不要因此放弃,只有坚持不懈,直至成功!痛苦让人成长,是你进步的一个机会,一个挑战。别害怕痛苦的'事情,它有另一面积极的作用。当困难来临时,用微笑去面对,用智慧去解决!

只要生命不息,就要坚持到底。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人生在世,要的就是这种精神,不轻言放弃。忽然记起今天是5.12,自然想起了那些历经苦难活下来的人们。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有目共睹让世界震撼的奇迹,他们用血泪抒写了一篇顽强生命的赞歌!与此相比,又有什么事情大不了呢?人生路本是布满荆棘,退缩和逃避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没有平坦笔直的路,没有一帆风顺的船,人总是要在挫折中前进,在磨难中成长,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走出课堂的刹那,天很蓝,草很绿,风很清。美好的一天!从现在起,做个积极快乐的自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84

在团体活动中,我感觉自己收获颇多,我收到了不同的同学给我的一些建议和评价。首先,我非常感谢他们能够诚恳的指出我的不足,帮助自己找出那么多的问题。

当我刚进教室的时候,发现所有的椅子都被围成一个圈,一种不祥的感受顿时涌上心头。有种后悔走进来的感觉,所有的桌子被挪在一边,让我觉得心惊胆战,当我坐下后,我的身体一直在不停的颤抖。轮到我第一次发言时,我的紧张感更强烈了,身体里那个做好准备的自己立刻逃之夭夭,剩下的那个糟糕透顶的自己立刻跳了出来。我变得手足无措,语无伦次,说话结结巴巴。天啊!那不是我想展现的自己!

其实,我并不想那么沉默,也希望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能积极说出自己的观点。但是在这样人数众多的场合下,紧张的自己完全找不到回应的答案,就像突然短路一样,脑子一片空白。有时周围的氛围变得紧张时,我感觉自己基本快要丧失的说话的'能力。

这样的活动让我收获很大,特别是同学们都真诚的给予了我一些建议,也指出了我的一些不足。这些建议关于:应该怎让自己能很好的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怎样去与陌生人接触,才能让自己和别人自如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我可以更好的探索自己,更加真实的感受自己在陌生场合说话困难的状态。我希望这样的活动继续进行。也希望下次自己能更加主动积极回答一些问题,让自己不断成长。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85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是我入职前就细细品味过的一本科学类读物,还是在学校图书馆某个书架上发现它的,读它的理由很简单,我认为自己也是一个身患拖延症的病人,而且有愈发严重之势。比如与友人赴约,我往往会把时间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比如说上班的时候,喜欢在规定时间前一两分钟再安心地打卡;又比如说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喜欢把作业拖到节点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现在的读书笔记,明天就是截止日期了,这才开始匆匆动笔。

正像书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拖延者总能在最后关头之前完成任务,只是在拖延的过程中多了几分煎熬。

我本着从书中找寻灵丹妙药的心态从第一页翻到了最后一页,这才发现,原来书中所说的.大多是缘由,而非解决方法。可见,想根治拖延也没有什么好方法。类似的问题还有如何逃避孤独?如何克服自卑?也许我们也没必要去对付它们,心平气和去接受也许比堂吉诃德大战大风车要强得多。

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仔细想想,我喜欢把赴约时间调整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或者坐在咖啡店里等待,而我又恰恰是个厌恶等待的急性子,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提前到达,我又感到十分惭愧;至于在学习上的临时抱佛脚,我想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暑假前几天,满怀信心要先完成假期作业,后面就可以毫无压力地恣意玩耍。可是总会有犯懒的时候,心里反复安慰自己,我只是稍微休息几天,过几天接着写。然后暑假就不知不觉进入尾声了,而没完成的作业还有大半。当然,最讨厌的还是假期最后几天厚着脸皮来抄作业的小伙伴们,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原本按时完成作业的自己,变得不那么勤快和乐于分享。

所以,当你拖延的时候,还是要看看这件事是否会对其他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接受隐藏在内心中的拖延小妖精。就像书中最后写道,“快乐来自于按照你的价值观健康地生活,来自于跟他人和跟自己内心深处的连通,它还来自于能够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来自于不管拖延是否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仍能够如实地接受它,就像虽然花园里长着一些蒲公英,而你依然能够乐在其中”。

拖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当我们感到了自己在拖延某事时,说明我们已经在开始排斥它了。就像看到了蛇或者蜘蛛时产生的恐惧之情,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顺理成章。

因此,还不如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感兴趣或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上,因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压根不会拖延。至于那些不感冒的事情,还是主动把时间节点提前,然后在节点到来前加班加点吧。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86

作为班主任,一直深感肩上压力的沉重——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班级常规、家校协调工作……面对着一件又一件待处理的事情,在面对着孩子们身上发生的各种琐事,情绪波动比较厉害,有时会很耐性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与他们一起交谈、分享;有时非常像一个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的完美分子,孩子只要有一丝没有达到要求,就大吼大叫不止,看到孩子莫名的眼神,心里也有不忍,也知道要有正确的处理方法,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在《班主任最需要的心理学》一书中提到:教师的心理情绪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如果学生每天看到的老师面带微笑,有着愉快的情绪,那么学生也会在班主任的这种情绪的感染下,主动地去学习、活动,甚至进行忘我的拼搏。小学的孩子的认知、表达、理解能力有限,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当我们提出问题时,有时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远离教师的初衷。精彩的内容、投入的情感一下子被冻结掉,并且怎样引导都不成功时,情绪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你们不会好好地听挺清楚啊?”“不动动脑筋!”……孩子们被盛怒的老师吓呆了,再也回不去营造的氛围中,再完美的准备在此时都失去了作用。可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又会如何呢?“你们都很动脑筋,都是这样觉得的啊,那我们再欣赏一下,你会有不同的意见吗?”消除了孩子因为回答不到位的紧张感,激发了孩子继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师宽容的态度下投入到活动中去,二者的情绪都在积极放松的状态中,活动的效果自然会增色不少。

孩子本身的特性就是好模仿,容易被一些自己觉得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好的学不会,坏的一学就会”。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深深体会到: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常常不自觉地或习惯性地使用沟通的"杀手锏"------命令、警告、训诫、讽刺、责难等语言,往往导致学生的反抗,然后,学生们还有一个常有的反应是变得顺从、依赖和沉默。这些沟通的后果违背教育本身的初衷。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潜力,是为了帮助学生激发他们本身的固有的创造力和思维活力,是为了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自信、自立的人。不是培养学生的依赖性和单纯的服从性。

读了《班主任最需要的心理学》,令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孩子要成长,我们更要成长,一起努力吧!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87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上了8周的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罗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门课是我初次学习,我觉得在课程安排和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吸引人也很实用。首先,课堂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大学生活各个方面,不论是学习、恋爱、人际交往甚至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求职信,都有专题一一为我们解答。这些所设置的专题都是我们大学生非常感兴趣或者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目的就是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老师就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过程及心理活动,什么是爱情、恋爱动机、择偶过程、感情纠葛、失恋问题,都一一有所涉及。许多我们困惑不解问题,经过老师的点拨,豁然开朗。尤其是在老师让我们写墓志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关于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多个专题也都曾提到了。老师会精心挑选出一两套的心理测验给我们做,而这些心理测验都是十分专业准确的,老师会一一讲解分析,结合性格特点,生动的加上具体的典型的任务形象,帮助我们理解。

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一定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从各方面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积极向上的心起了一个推动作用。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课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我们要成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88

1、据一项调查研究统计,在心理学中消极研究和积极研究的对比是21:1,鼓励个人的成长,增进个人的健康比治愈自己的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容易,也远比治愈真正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容易的多。消极研究多用于心理治疗,是为了解除痛苦,把人从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中解放出来,恢复健康,但是难度比较大,占用了过多的精力和资源。积极研究多用于预防和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康复后的积极恢复,促成人向健康的方向变化,增强了应对挫折和不良情绪的能力,但是对已经陷入心理障碍的人作用有限。只关注消极研究会让人只看到人性中消极的、黑暗的一面,而积极研究关注人性中美好的、善的一面,同时从这两个角度看问题才会对人性有一个合理的认识。积极心理学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形成了一种平衡。

2、目前现实中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障碍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一方面人们的意识程度提高了,对于不良情绪障碍的认识水平、诊断水平和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也就是说以前不良情绪障碍同样存在,只不过

由于以上原因人们没有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是不良情绪障碍,没有诊断出来而已,并不是不存在。另一方面不良情绪障碍在客观上确实增加了,1、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说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标准提高了,而满足需求资源的有限和匮乏特别是优质资源的稀缺始终存在,因此满足需求的难度也提高了,需要的受挫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2、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和对物质、精神追求的不平衡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对舒适安逸生活方式的过度追求和对未成年人的不合理培养方式降低了我们的适应能力。3、信息的泛滥和传媒的发达等原因让未成年人在还没有做好准备,没有有效应对方法的时候就受到了不良文化信息的影响,辨别能力不够容易被误导,应对方式不合理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3、为什么应该研究和推广积极心理学?

因为首先集中研究有用的东西至关重要,会变成现实,在世界上起更大的作用。其次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领域的研究学科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快乐并非对痛苦的否定,摆脱我正在经历的抑郁或者焦虑并不意味着我同时就变得快乐了,情况并非是这样,问题不会这样被解决。最后预防在今天来说非常重要,预防困苦,不管是抑郁还是焦虑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专注于培养积极心态来解决。

4、专注于有效方法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成一种变化,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专注于研究有效的东西至关重要,不管是对我们自身,还是对我们的关系,对于其他人和社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有效的东西。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专注于研究有效的东西?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本身,好的问题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问题可以引领我们去探索未知,让我们去关注我们忽略了的重要的东西。

5、帮助高危人群的研究,开始时是消极研究,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人会失败?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个人,病态的文化造就病态的人。这些人的失败中的确有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但是要改变对人造成不良影响的环境和文化因素难度很大,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甚至情况还会继续恶化。后来出现了范式转移,也就是问了一个相反的问题,同样是面对不理想的现实环境,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把关注的焦点从环境转向个人,对成功的原因进行研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了问题的实质研究出了有效的东西才能模仿和推广,对大家起作用。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89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我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

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我个人的收获和体会:《教育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

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习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习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学习错误的,还不如不学。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整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学与教心理学的出现是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它首先阐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提出系统的课堂学习理论。然后在学习论的基础上阐明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育心理学的出现把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以数学学科来说,我们经常埋怨学生:“教过那么多遍的题目,你怎么又不会做了?”该书作者对我们这个疑惑作了三个层次的回答。第一层原因:“对某项知识的记忆弱。作者指出了记忆弱的三种表现:一种是“忘了”,“在学习了某一单元的数学知识之后,教师与他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同时看一道需要综合应用该单元知识才能解答的数学题,然后再回忆。可以发现,他们回忆的能力相差很大”,即一些学生回忆不起来;一种是“似曾相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某个问题时,他就是想不起应该用哪个定理或公式。但是如果给他看解答,他又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应该会的呀!’”即知识还在脑海里但就是找不到;一种是“欲言难吐”,“在完成某项作业时,学生确实是知道需要用到的知识,而且对它并不陌生,但一时就是讲不出来。过后,只要有某种提示,有时甚至是自发的,突然就想到了该用的知识。”三种“记忆弱”都导致“信息提取失败”,“记不起、用不上”。怎样让记忆由弱变强呢?作者说:首先,“出于良好组织结构中的、具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的提取,比那些只有松散结构的、随机联系的知识的提取要容易得多。”也就是说,“要对所学材料的意义进行充分的加工,通俗地说,就是要深刻理解知识的意义。这种深加工是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意义以及它与相关知识之间联系性的一种深入、细致的思索,是对知识之间相互联系性的多方向、多途径的推敲。”所以“抓知识结构”比“抓知识点”效果会更好。其次,“要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即通过深加工,使得抽象的东西获得具体内容的支持,使概括的原理建立在丰富的背景之上。

使那些‘不可捉摸的东西在学生的心目中变成‘看得见摸得着’而有意义的东西”。为何啰嗦的讲授和枯燥的题海效果不好?为何课改要提倡营造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实际问题,原因就在这里。再次,“要从整体上把握信息,既要记忆知识的结果,也要记忆知识的过程。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过程是情境性的,会产生前一条所说的好处;另一方面过程就是知识的推导过程即新旧知识的联系,即使某个公式忘了,学生也可以依据这一加过工的结构,把已经忘记了的公式推导出来。这就是课改强调“过程与方法”的道理之一。第二层原因:不教不学数学思想方法则是记忆弱的深层原因。“学生不能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原因,还是没有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充分,没有达到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指引着数学学习活动的进程,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提取线索’,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信息通道’”。

这是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程序性知识”,它告诉我们“做什么、从何做起、怎么做”,所以具有“线索”和“通道”的重要特性。而该书作者高度强调“线索”与“通道”对记忆的作用;人的长时记忆空间是无限的,每个学生实际上都“记忆”了非常多的知识,只是它们常常象藏在深山里的宝藏,没有“线索”和“通道”是找不出它们的。如果在教学中,“‘过程’与‘结果’并重,并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放在首位,很好地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充分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水到渠成’”,“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时找到有效的信息提取线索,形成最佳的信息提取通道,成功地提取需要的数学知识。这让我们从记忆的角度又一次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第三层原因: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机不良是最深层原因代表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一种期待心理,它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的动力。事实上,学生想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会对学生的整个信息加工活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学生在整个信息加工过程所从事的一切内部加工活动,都是对他心目中的那个目标做出的反应。”我为什么要学数学?我为什么要学这堂课的数学内容?我的数学学得怎么样?怎样才能改善我的数学学习?我的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我离自己学好数学的目标还有哪些差距?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达到我的数学学习目标?在“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我们要思考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90

怎样让积极心理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接近,怎样在我们的问题学生中提高积极心理学的影响,看了这本书我得到了收益匪浅的启发,深知这门学科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

2世纪的社会已不同于过去的任何时代,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活得更幸福。在这样一个追求幸福的时代,人类已不再需要消极来时时对自己发出警告,而是需要积极来增强自己的力量和信心,这是我们当前社会的最大实际需要。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本性,但这并不就意味着人类的积极本性在任何情况都自发地表现出来。人的心灵中有着天生的'积极种子,而这些种子能否顺利发芽生长,还要依赖后天的其他条件。这就如农民播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能否生长发育,除了依赖种子本身的特性之外,还要有适宜的环境气候和后天的精心照料——浇水施肥,从某种程度上说,积极心理学就是为了营造一种能促使人类的积极本性生长发育的环境,同时也是为了人类寻找一种为自己心灵中积极种子浇水施肥的方法和途径。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具体就研究对象而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面对问题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他们在思想意识方面、行为规范方面、学习方面、心理方面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他们对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自信心,表面上看他们满不在乎,其实他们很自卑,很消极。而积极心理学家们研究了很多案例,例如在同样恶劣的环境下为什么有些人能保持自己,而有些人却成了问题人,到底是什么使有些人能总是有尊严地活着。他们发现,只有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如爱心、胜任、爱美性、乐观、勇气、工作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等)才是预防问题产生的最好工具。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个体或社会具有的问题要做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或社会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对问题学生,我们要多方面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肯定有它特定的原因,原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去看它,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更有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发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91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单腿直立站在街上,许多人来到他身边围观,那个人抱怨自己的腿非常的酸痛,周围的好心人都为他出主意。

一个医生说,我这里有止疼片,你吃下去就好了,那个人吃下止疼片后说疼痛没有了,但是腿很僵硬;一个按摩师说,我来给你按摩一下,那人按摩之后说自己感觉上身的压力很重;一个和尚说,那你就想象自己是一片羽毛,能飞起来,这样就会感觉很轻,那人想着想着差点摔倒;这时一个孩子走过来告诉他,你为什么不用你的另一条腿呢?这个故事里有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它告诉每个人更好的调动他最大的资源。

用积极、全面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他的问题。

健康的人不是没有问题的人,而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它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

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通过学习这份积极心理学的材料,我感到积极心理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下面的'一段文字给了我极大感触: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的关注不只停留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我们更多的精力要投入到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帮助学生增强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发挥其自身积极力量,并帮助学生看到自身的这些力量和潜能。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发掘潜能,利用积极力量来完善自己。

平时我在教室里确实关注多的是学生的问题,孩子们周记里反映的也大多是班级里不好的方面。

有时默写或测试下来或某个学校活动中虽然有表扬的人,但多数会强调某某人如何不认真准备,导致成绩不理想或影响了班级形象等等。挖掘的负面的东西比较多。我确实需要动脑筋改变策略了。

但如何下手呢?很幸运的是在这份材料的后面提供了五个活动,这五个活动大同小异,主旨都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重建自信,帮助他们认识到消极自我认识的危害及消除方法,进一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从而积极应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而且这些活动的可操作性都很强,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对于我今后方法的改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92

达成心理健康的七种练习

心理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乐观、,能让你对每件事情保持愉快的。它和身体很像。为了要达成这个,你一定要每天不断地去做,直到它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为止。

这样的过程并不容易,但是不断的与持续的练习将会让你辛勤耕耘之后得到丰收。这种过程绝对会让你整个变得更好。

你整天都可以进行这七项心理练习来保持积极、乐观及心理的。各行业里最的专业人员都会采用这些练习。这些练习是每个领域中,心理建设的基础。

积极的自我对话

这七项练习的第一项是积极的自我对话。几十年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发现到,自我对话的方式比其他任何一种因素更能决定你的。你的生活情绪或“生活的情趣’’取决于你内心的对话及信仰。

宾州的马西?谢利格曼(Martin Selignmn)教授,在他《学习来的乐观主义》(Learned Optimism)一书中,称此为“解释形态”(explanatory style)。

你的解释形态就是你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物的解释方式。神经语言学家称之为“加框”(framing)。你对这些事件的自我解释,不管是正面或负面的解释,则称之为重加框。

这就是你对你周边事件的解释方法。它组成了你的内心对话,也就是说,当你从外在环境得到讯息之后,脑海中立刻会闪过一些文字,然后你会透过思想加以处理。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事情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全看你怎么去想它。”

心灵学派大师(Sufi)以色瑞?甘(1zrat)曾经写过一句话:“生活就是一连串的问题。”你的生活似乎是被一些负面的事件所充斥。

所有收音机及电视节目、新闻报导、报纸及新闻杂志都充满了负面和感伤的故事。你周边所讨论的内容大都是绕着问题、是非、忧虑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打转。你和客户讨论的`话题,也不外乎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和企业的状况会不好,而无法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

你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习惯性的负面思考。你会一开始先看到事情的负面,再看到正面。

你会一开始先去注意到玻璃杯里有一半是空的,而没看到另一半是满的。你偏向负面思考的是一种很自然的倾向。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老是在谈论那些让你生气、让你受委屈的人。你一再担心自己的财务困扰、本身的问题及恐惧。即使并非故意要如此,但你会发展出一种负面的。

这种会影响你的个性,进而影响你的业绩。你很容易慢慢地变成一种很消极、怀疑而且愤世嫉俗的人。而且因为你周边的人都有同样的想法,你就会有一种错觉,认为“这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

但是,你可以利用控制内心对话及积极的自我对话,而非消极的对话方式来对抗这种负面的倾向。

你能决定自己要怎样去跟自己说话,进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这个决定控制内心对话的行动,将带给你乐观的与个人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你对自己一些简单的自我肯定对话,往往会带来很惊人的效果。你只要对自己再肯定,用一种非常热忱且坚定的口吻对自己说:“我喜欢我自己!”和“我热爱我的工作!”等等,你就会把这项讯息深深植入你的潜意识中。

你会觉得更加肯定乐观,并更能控制自己的生活。你会觉得更有能力与,更加盼望下一次的拜访及展示。

你越是对自己重复说这些话,就越它们是真的。

当你说服自己是位“最杰出的人士”时,你的谈吐、行为以及行动都会开始和这样的想法相符合。

举例来说:你若对自己的不好,你就无法真正对自己说出“我喜欢自己!”这句话。不管周边发生了什么事,你越说“我喜欢自己!”,就会真的越来越喜欢并尊敬自己。你会觉得更、积极、乐观,每一件新的尝试都会表现得更好。

我最喜欢的,而且也行之有效的一个组合肯定句就是:“我喜欢自己并且热爱我的工作!”这些字眼在你开始新年度,或是为一个访问做心理准备的时候尤其有效。

控制你的内心对话,就是控制你跟自己说话的方式,是达到巅峰表现的关键。

这就是主导自己的心思并把焦点集中在你渴望的,而不仅维持现状的方式。这是你克服困难阻力而让思想能够经常保持积极的一种方式。

请记住,要对中的自己说话,而不要和现在的自己说话。你要说真话,但是提前说!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93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单腿直立站在街上,许多人来到他身边围观,那个人抱怨自己的腿非常的酸痛,周围的好心人都为他出主意。

一个医生说,我这里有止疼片,你吃下去就好了,那个人吃下止疼片后说疼痛没有了,但是腿很僵硬;一个按摩师说,我来给你按摩一下,那人按摩之后说自己感觉上身的压力很重;一个和尚说,那你就想象自己是一片羽毛,能飞起来,这样就会感觉很轻,那人想着想着差点摔倒;这时一个孩子走过来告诉他,你为什么不用你的另一条腿呢?这个故事里有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它告诉每个人更好的调动他最大的资源。

用积极、全面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他的问题。

健康的人不是没有问题的人,而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它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

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通过学习这份积极心理学的材料,我感到积极心理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下面的一段文字给了我极大感触: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的关注不只停留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我们更多的精力要投入到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帮助学生增强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发挥其自身积极力量,并帮助学生看到自身的这些力量和潜能。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发掘潜能,利用积极力量来完善自己。

平时我在教室里确实关注多的是学生的问题,孩子们周记里反映的也大多是班级里不好的方面。

有时默写或测试下来或某个学校活动中虽然有表扬的人,但多数会强调某某人如何不认真准备,导致成绩不理想或影响了班级形象等等。挖掘的负面的东西比较多。我确实需要动脑筋改变策略了。

但如何下手呢?很幸运的是在这份材料的后面提供了五个活动,这五个活动大同小异,主旨都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重建自信,帮助他们认识到消极自我认识的危害及消除方法,进一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从而积极应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而且这些活动的可操作性都很强,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对于我今后方法的改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94

正如书上第一章第一节说的那样“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有关原理及研究方法运用到分析、了解旅游这一现象上来,而产生的新兴运用学科。”

作为一名外语系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了实习阶段,再回头学习《旅》书上的知识,深感这本书的知识性可行性之强,以及这本书的独特见解,让人从事旅游服务行业会受益无穷。

第一章里面,主要讲的是关于旅游心理学,让我们对它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它的起源是来社会心理学,是旅游心理学的`母学科之一。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对于旅游学科逐渐了解了从业之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让我提一些一见的话,我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能够继续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给同学们多讲述一些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让同学们能够联系实际学到跟多的旅游心理学的知识,最后希望老师在讲述案例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最近发生的问题的比例。

最后,很感谢李老师一学期以来对我们的悉心教导,感谢老师以一颗真诚的心平等的对待。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95

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读书套餐真好,本学期如果不是因为参加读书套餐,我还真不会这么认真地去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一看书的题目就觉得很乏味,可我仔细阅读后,觉得本书越看越有味道。阅读本书很轻松,因为里面的内容和我们的教学实践很接近。通过大量的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一些教育现象,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教育者都知道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但如何科学的表扬?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实验给了我们启示。当我们表扬孩子聪明时,孩子就会倾向于成绩目标取向,会努力证明自己聪明而避免显得没有能力。当我们表扬他们因为努力而获得成就时,孩子就会倾向于学习目标取向,他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个过程。从学生评价来看,教师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美术作业的评价不像其他学科有标准的答案,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形成性评价。记得以前有位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美术的兴趣特别浓厚,每一节的美术课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但他的画画得确实不好,很随性也很随意,自己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线条粗糙。但我很关注她的学习过程,每次都在鼓励的基础上,给他一些建议。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他进步了很多,成了班里进步最快的孩子。同时他的这种热情感染了身边很多的孩子,我进教室时,经常听到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上美术课了。在教学中,我们要科学的表扬,使欣赏孩子这一理念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容易对学生形成偏见,会不自觉的对学生进行归类,这就是洛钦斯的“第一印象”效应实验。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又要避免由于第一印象所带来的对儿童的错误看法。在开学时,能准确叫出儿童的名字,亲昵地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多说些赞许的话,能减少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能为以后的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沟通的开端。我们美术教师往往任教的班级较多,对于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花些时间与精力记住学生的名字,以及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点。美术教师如果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以美术作业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话,那往往会出现判断的错误。有些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也许在美术学习方面有些困难,我们不能以此作为评价的一个依据。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位学生比较乖巧的`,但他的美术作业真不怎么好,一开始我只看到了他的美术作业,将他归类在差生中,后来从班主任那了解到,他是一位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在往后的教学中,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看到了他的优点,及时表扬,他进步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冷静、科学地观察学生,用理性和发展的眼光分析、评价学生。

总之,书中还有很多有名的实验,每个实验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正是这些启示,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有理可依。无论是作为教师的角色,还是作为一位刚刚升级做母亲的角色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大家真的可以好好去阅读本书,不同的你会有不同的收获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96

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一个人只有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才是一个完完全全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下,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

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心理学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会厌烦电话里父亲母亲隔山隔水的唠叨,会因为同学之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会觉得似乎受委屈的总是自己却很少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而在学习护理心理学之后,才学着多多关注他人。也许那些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当我们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后,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

总之,这四个月的心理学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如果非要问我的最大收获的话,就是让我更客观的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的世界。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97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上了8周的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罗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门课是我初次学习,我觉得在课程安排和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吸引人也很实用。首先,课堂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大学生活各个方面,不论是学习、恋爱、人际交往甚至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求职信,都有专题一一为我们解答。这些所设置的专题都是我们大学生非常感兴趣或者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目的'就是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老师就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过程及心理活动,什么是爱情、恋爱动机、择偶过程、感情纠葛、失恋问题,都一一有所涉及。许多我们困惑不解问题,经过老师的点拨,豁然开朗。尤其是在老师让我们写墓志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关于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多个专题也都曾提到了。老师会精心挑选出一两套的心理测验给我们做,而这些心理测验都是十分专业准确的,老师会一一讲解分析,结合性格特点,生动的加上具体的典型的任务形象,帮助我们理解。

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

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一定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从各方面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积极向上的心起了一个推动作用。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课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我们要成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98

这段时间,我通过在网上参加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的相关教学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心理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并以后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从中发现及其本质和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它有明确的科学知识体系,有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方式,习惯,性格,研究心理变化与行为的关系,并通过研究的结果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心理学是人类在研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关系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一种学问,所有的'心理学,实际上都是处理人的关系:人的自身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离不开心理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将会愈来愈重要。心理对生理是有巨大反作用的,心理的健康直接影响于生理健康。在当今信息化,高科技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现代生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竟争加剧,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心理的不适应与心理的失衡,心理挫折感也渐繁多,“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已成为新世纪人类自身发展的主题。而通过心理咨询等活动,可使人们内心的情绪得到渲泄、解除,且对一些事,观念上进行认知的纠正,从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已的适应能力。为以后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渗透到教学中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99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上了8周的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罗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门课是我初次学习,我觉得在课程安排和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吸引人也很实用。首先,课堂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大学生活各个方面,不论是学习、恋爱、人际交往甚至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求职信,都有专题一一为我们解答。这些所设置的专题都是我们大学生非常感兴趣或者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目的就是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老师就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过程及心理活动,什么是爱情、恋爱动机、择偶过程、感情纠葛、失恋问题,都一一有所涉及。许多我们困惑不解问题,经过老师的点拨,豁然开朗。尤其是在老师让我们写墓志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关于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多个专题也都曾提到了。老师会精心挑选出一两套的心理测验给我们做,而这些心理测验都是十分专业准确的,老师会一一讲解分析,结合性格特点,生动的加上具体的典型的任务形象,帮助我们理解。

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

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一定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从各方面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积极向上的心起了一个推动作用。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课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我们要成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00

幸福感是指令你感到持续愉悦的、稳定的幸福感觉,是指人们生活满意和高频率愉快、低频率的不愉快。只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才能获得较高的幸福感。

谈到幸福,人们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把幸福和金钱联系起来,认为金钱的多少决定着幸福的程度。大多人认为金钱可以满足人的各种欲望,因此欲望获得满足时,人就会涌现出幸福的感受。当一个人穷的时候,能吃一顿美食或者拥有一件新衣服,都会涌现出幸福感,而当他有了钱,这两个要求轻易获得了满足,他就再也找不回那种幸福感了。

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即使占有了整个世界也无法得到满足,所以说金钱和幸福不成正比,而且也有许多东西是无价的,即使拥有再多的金钱也是买不到的。

再者,幸福是源于个人内心的感受,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我觉得幸福感包括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对我们已经拥有的感到满意,从而会获得快乐的感觉,继而可以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幸福:例如拥有一个贴心的朋友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和谐的家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温柔的爱人是一种幸福……也许我们不可以在每个方面都有幸福,但是在某一个方面我们一定是幸福的。只要我们把心放宽,对自己的那一点小小的幸福感到满足,我们一定会是快乐的。在我们被朋友,家人或是爱人需要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

曾经有人提出幸福生活的八大原则:失去学会忘记,得到不忘珍惜;有闲不如有钱,有钱更要有闲;小奖不如不奖,小罚不如不罚;好事分开分享,坏事一起忍受;好事力求变动,坏事力求静止;好事尽量早说,坏事尽量晚说;好事力求无择,坏事力求有择;小中之大,不如大中之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会觉得上帝不公平,为什么会有人很富有而有人很贫穷,有人很美丽而有人很丑陋?可是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却为你开启一扇窗。所以上帝对每个人应该是公平的。有的人有钱却不幸福,有的人贫穷却很幸福;有的人拥有美貌却不幸福,有的人虽然长得不是太美却活的很幸福。只要我们做到真诚待人,努力奋斗,有明确的目标,能与别人友好的相处,我们就会幸福美满。

最后祝愿所有的人都可以生活得幸福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也导致了更多心理问题的产生。这使很多生理性疾病和心理性疾病综合在一起,这更加突出了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性。

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则激励人们去行动。然而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它可能引导我们积极的面对问题,也可能导致心身及精神疾病。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面对,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在经历了12年的学习努力后,迎来了高考。然而一些人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面对这样的挫折,很多学子因无法面对而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样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还会因各种各样的关系而遇到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如今的社会很多人开始选择心理咨询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广场恐怖症,密闭空间恐怖症,强迫症等都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还有很多人是因为恋爱问题,如那位高尔夫球场的球童,她因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非常苦恼,老师采用了让她拥有企业竞争实力的方法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安全感,从而解除她的困惑。

作为一名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将来可能不是一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周围的朋友常常也会因一些问题而把自己当做倾诉的对象,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名很好的倾听者。例如认真地听朋友的讲述,或许她们在哭泣时需要的只是我们默默地递过去的纸巾,静静的聆听。

不同的气质类型也会造成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不同。我是一个多血质和粘液质混合的人,这使我面对问题时比较乐观而有时候做事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

学医的我,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临床。在面对病人时,我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便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和病人的积极配合来达到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也就体现了医学心理学对每一位医生的必要性。

因为医生与病人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很多是因为医生与病人的沟通不够而致。一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医技更要有医德,正如古人云“大医精诚”。

12周的医学心理学学习,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02

乐观或悲观——令人瞠目的影响力

乐观态度或悲观态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态度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美国医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患者服用安慰剂。安慰剂呈粉状,是用水和糖加上某种颜色配制的。当患者药力,就是说,当他们对安慰剂的效力,持乐观态度时,治疗效果就显著。如果医生自己也确信这个处方,疗效就更为显著了。这一点已用实验得到证实。医生们坚信自己的治疗质量,虽然为患者开了一付无效的药方,但结果却是:服用安慰剂以后,几乎90%的患者感到病情大大减轻,有人甚至痊愈。乐观作用,实际上是暗示作用。

悲观态度,由精神引起而又会影响到组织器官。有一个意外的事故可以证明这一点。一位铁路工人,意外地被锁在一个冷冻车厢里。这位工人清楚地意识到:他是在冷冻车厢里,如果出不去,就会冻死。不到20小时,冷冻车厢打开了,那位工人死了。医生证实是冻死的。可是仔细检查了车厢,冷气开关并没有打开。那位工人确实死了,因为他确信,在冷冻的情况下是不能活命的。所以,在极端的情况下,一个极度悲观的人会导致死亡。

乐观和悲观,是人类典型的、也是最本的两种倾向。人类意识到,他面临的是一个前途未卜的未来。因为对未来缺乏了解,所以对它的希望,不是乐观的,就是悲观的。

上文已经举出几个极端的例子,说明了悲观态度对一个人的影响。其实,乐观态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效力,也是令人瞠目的。

美国有一位叫安娜的女病人,颈背部长了一个恶性肿瘤,医生判定她最多再活3个月。后来她在学家帕。诺里斯的帮助下,保持乐观情绪,把肿瘤看作凶恶敌人,想象与它斗争。1年之后,奇迹出现了:她的肿瘤消失,恢复。

一位乐观主义者总是假设自己是成功的,就是说,他在行动之前,已经有了85%的成功把握。而悲观主义者在行动之前,却已经确认自己是无挽救了。

10点建议:

1、越担惊受怕,就越遭灾祸。因此,一定要懂得积极态度所带来的力量。要坚信希望和乐观能引导你走向胜利。

2、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这样,你就不会取得微小胜利的。你越乐观,你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越会倍增。

3、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有幽默感的人,才有能力轻松地克服恶运,排除随之而来的倒霉念头。

4、既不要被逆境困扰,又不要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5、不管多么严峻的`形势向你逼来,你也要去发现有利的条件。不久,你就会发现:你到处都有一些小的成功,这样,心自然也就增长了。

6、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你失望情绪的缓冲器。乐观是希望之花,能赐人以力量。

7、你了,但你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成功。这才是值得庆幸的。如果10个问题,你做对了5个,做错了5个,那未你还是完全有理由庆祝一番,因为你已经成功地解决了5个问题。

8、在你的闲暇,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通过观察,你能培养起乐观的态度,乐观的火种会慢慢地在你内心点燃。

9、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象人类的其它态度一样,悲观不但可以减轻,而且通过还能转变成一种新的态度:乐观。

10、如果乐观态度使你成功了,那末你就应该这样的结论:乐观是成功之源。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03

20XX年7月13日至7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幸福成长积极心理学课的培训。本次培训时间虽然短暂,却敲开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心灵之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完善自我,提升幸福指数的平台。

一、首先,改变了认识上的误区:

以前曾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通过培训,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面覆盖在学校教育中,是所有教师共同参与的,共同来呵护学生的心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也要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培养出高素质,健全健康的人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为自己的行为心理进行评价。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课不能划上等于。

二、其次,几点新的认识:

1. 学生的心理要健康,教师的心理更要健康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的感知现实并且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我是一个急性子,脾气比较急躁,遇到事情或不顺心容易动怒,产生悲观,愤怒等小计情绪。有时候,把这种情绪带入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中,看学生不顺眼,看自己的老公、孩子不顺心,不仅是自己不快乐,还会影响周围的人。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也管得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调整情绪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学会放松:如聆听音乐,赤脚散步,运动,朋友聚会等;恰当地宣泄不良情绪:体力劳动,走进大自然等。培根说:“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教知来改善。”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坦然地承认并接纳自己的一些情绪,并努力采取正面的方法来处理一些负面情绪。

2. 学会感恩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现在的人都比较自私,更多的在乎自己的得失。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自己的身体,感恩周围的人,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中的美好点滴。感恩使我们把关注点聚焦在那些美好事务上,生活也由此变得更美好,是自己永远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3. 做好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

对待学生,要以平等的角度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说话、表达、倾听他们的心声。如若能利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打成一片,你说的话会让学生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幸福的人。我相信:自己幸福了,学生也就幸福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就幸福了。为了幸福,我们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朝着健康的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04

朱智贤教授和林崇德教授合著的《思维发展心理学》是我国第一部思维心理学的专著。书中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换句话说,它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所谓思维过程,主要是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及其派生的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我对这一段话深有体会。现在,我们关注最多的是数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算法的优化和多样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的解决等,无形中却忽略了数学教育最本质的内容——思维的训练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训练与发展,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根据《思维发展心理学》中的对于思维发展的理解,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在生动的问题情境中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还处在一个抽象思维水平不发达的时候,很多要靠老师的指导。所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就是应用产生,因为分配不能很平均,所以要进行按比例分配。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块500平方米的草坪,请三年级50人,四年级80人来拔草,怎样分配比较好。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可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在学习中注重思维的迁移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

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迁移。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注重思维的迁移,其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思维的迁移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的关系,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就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配,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迁移到按比例分配上,为学生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计划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2/5。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2/5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2/5”,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迁移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迁移思维的培养。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的迁移,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所在。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当然,根据具体问题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更会提高思维的效果。

2。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剪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各个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3。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将平行四边形变换不同的位置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即“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因为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

(2)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例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经常要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但是,按比例分配和分数乘法这两类应用题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即前者要通过总份数把比转化成各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而后者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具备所求问题的分率。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摒弃一些非本质的形式化的东西,积极关注学生的思维,致力于学生思维潜能的激发和提升。充分利用课堂去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更好更快地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05

也许是盘古开天辟地,也许是上帝的灵感创造了这个世界,也许是大爆炸创造了这个世界。可是,在这之后,真正创造了这个世界的,是人类的思维。因为人类的思维,产生了文学艺术,产生了科学技术,产生了这个世界上每个角落里的房屋建筑和花花草草。同样,人类的思维,也带来了战争、凶杀、竞争、猜疑和嫉妒等恶性的东西。

可是呢,也许是上帝播撒在人的内心的种子吧,人的内心总是向往着爱、快乐和幸福的。那么,在这样一个压力重重的时代处境下,我们怎么样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身心放松的幸福呢?答案就是:换一种思维。如同我喜爱的作家亦舒说过的那样:“我享受着自由,呼吸着空气,喝着水,我是快乐的。”再延伸一些来想:我的眼睛能看到美丽的山水和可爱的孩子,我的耳朵能听见动人的鸟鸣和哗哗的流水声,我有手有脚,我是幸福的。

每个人来到尘世,还大抵都想获得成功。所以,最美好的祝福语,一向都是: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事业有成。所谓成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得到了一定量的金钱和权力。这样,人的精神和脚步就会自由得多。也就是说,成功是为了自由。那么,怎么才能获得成功呢?成功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善于思考。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人成功的人,都是善于思考的。只有善于思考,思维才能不受束缚,不受前人言论和世俗舆论的束缚,并且创造出一些新的规则。而一个能制定规则的人,就一定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人了。

以上所分析的,就是实用心理学中所讲到的一种思维方法:变通思维,即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本书中,还讲到了另外六种思维方法,包括逻辑思维——用理性推断结果、比较思维——在相互对比中寻找方向、逆向思维——从目的地出发的.艺术、创新思维——让思维变得更有创造力、发散思维——学会举一反三的妙用、定势思维——不要墨守成规等。

这七种思维方式,涵盖了人类思维的方方面面。而且,书中讲述的事例都是很新鲜的,给人阅读上的新奇感。书中将心理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中,阅读起来,趣味盎然。

这本书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所有读者阅读,尤其适合对人类的思维方式感兴趣的读者阅读。翻开这本书的目录,相信你一定一眼就能看到一种或者几种自己感兴趣的思维方式。然后,打开书,阅读一下,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启发,甚至豁然开朗。

把这七种思维方式的50个思维法则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相信你就能趋利避害,改变现有的不满意的一切,得到你所向往的东西——动人的爱情、美好的亲情、美丽的心情、成功的事业和自由的生活!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06

乐观或悲观——令人瞠目的影响力

乐观态度或悲观态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态度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美国医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患者服用安慰剂。安慰剂呈粉状,是用水和糖加上某种颜色配制的。当患者药力,就是说,当他们对安慰剂的效力,持乐观态度时,治疗效果就显著。如果医生自己也确信这个处方,疗效就更为显著了。这一点已用实验得到证实。医生们坚信自己的治疗质量,虽然为患者开了一付无效的药方,但结果却是:服用安慰剂以后,几乎90%的患者感到病情大大减轻,有人甚至痊愈。乐观作用,实际上是暗示作用。

悲观态度,由精神引起而又会影响到组织器官。有一个意外的事故可以证明这一点。一位铁路工人,意外地被锁在一个冷冻车厢里。这位工人清楚地意识到:他是在冷冻车厢里,如果出不去,就会冻死。不到20小时,冷冻车厢打开了,那位工人死了。医生证实是冻死的。可是仔细检查了车厢,冷气开关并没有打开。那位工人确实死了,因为他确信,在冷冻的情况下是不能活命的。所以,在极端的情况下,一个极度悲观的人会导致死亡。

乐观和悲观,是人类典型的、也是最本的两种倾向。人类意识到,他面临的是一个前途未卜的未来。因为对未来缺乏了解,所以对它的希望,不是乐观的,就是悲观的。

上文已经举出几个极端的例子,说明了悲观态度对一个人的影响。其实,乐观态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效力,也是令人瞠目的。

美国有一位叫安娜的女病人,颈背部长了一个恶性肿瘤,医生判定她最多再活3个月。后来她在学家帕。诺里斯的帮助下,保持乐观情绪,把肿瘤看作凶恶敌人,想象与它斗争。1年之后,奇迹出现了:她的肿瘤消失,恢复。

一位乐观主义者总是假设自己是成功的,就是说,他在行动之前,已经有了85%的成功把握。而悲观主义者在行动之前,却已经确认自己是无挽救了。

10点建议:

1、越担惊受怕,就越遭灾祸。因此,一定要懂得积极态度所带来的力量。要坚信希望和乐观能引导你走向胜利。

2、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这样,你就不会取得微小胜利的。你越乐观,你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越会倍增。

3、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有幽默感的人,才有能力轻松地克服恶运,排除随之而来的倒霉念头。

4、既不要被逆境困扰,又不要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5、不管多么严峻的形势向你逼来,你也要去发现有利的条件。不久,你就会发现:你到处都有一些小的成功,这样,心自然也就增长了。

6、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你失望情绪的缓冲器。乐观是希望之花,能赐人以力量。

7、你了,但你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成功。这才是值得庆幸的。如果10个问题,你做对了5个,做错了5个,那未你还是完全有理由庆祝一番,因为你已经成功地解决了5个问题。

8、在你的闲暇,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通过观察,你能培养起乐观的态度,乐观的火种会慢慢地在你内心点燃。

9、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象人类的其它态度一样,悲观不但可以减轻,而且通过还能转变成一种新的态度:乐观。

10、如果乐观态度使你成功了,那末你就应该这样的结论:乐观是成功之源。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07

有的时候比照个人经历觉得这些理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并非故弄玄虚,也越发感受了心理学的魅力。蔡老师的课堂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仅缓解了我们在上完专业课后的压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经过对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与生活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

通过心理学与生活的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对我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心理学与生活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催眠术的蔡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但我还是觉得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去了解和领悟。如前,开始有点小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心理学专业。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因为心理学与生活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08

经过了一个学期教师心理学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也从课堂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心理学本身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悄无声息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教师这个概念更是一个我们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名词,教师心理学讲教师和心理学两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从教师的社会心理,教师的应用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以及作为一个合格的个体的要求。

教师心理学的课程主要明确现代教师心理学研究、性质和研究的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迄今为止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作了简要介绍。着重论述了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诸问题,主要涉及:一、教师的心理结构,包括教师人格、智能和职业才能等心理结构;二、教师的社会心理,包括教师的角色行为。社会认知与情感、教育意志与态度、教师的人际关系与交往、教师团体心理等;三、教师的应用心理。包括班主任心理、教师教育、教学的心理技术、教育的心理测量与评价、教师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以及教师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教师心理学》系统介绍了教师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师群体在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实践与转化、技巧与策略、发展与提高、体验与行为、幸福与成就、师德与人格、倦怠与促进、问题域途径,以及教师心理卫生相关知识。《教师心理学》论述精炼,语言活泼,深入浅出,实例丰富,能够迅速而全面地把握教师心理,是教师的必备书籍。

我很有幸的在这一学期学习了教师心理学,无论以后我是不是从事教师这一行业,但是教师心理学带给我的感悟和思考都会陪伴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让我受益匪浅。以上是我对教师心理学书本身的结构和内容的一些简单概述,下面我讲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理论联系实际的谈谈我学完教师心理学的一些切身感受。

首先,在教师心理学中我们学习了教师的动机心理,包括需要动机、幸福动机和成就动机。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因为个人存在的需要,所以产生了我们丰富的心理活动,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所描述的那样,个体成长发展的力量是动机。而人的动机根据其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又是各不相同的,最初的需求是生理的需要,人为了活下去,必须去满足吃、喝、穿、住等基本需要,这是人最本能的需求,也是作为一个生物所必须去实现的。这是心理学最基本的有关需要的理论,所以,教师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也遵循这一规律。教师最基本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需要就是教师的生存需要,即指当一个人选择教师作为其职业时,无论他对这个职业有多么崇高的追求和热爱,其前提都必须是他能依赖这个职业生存下去。这给我很深刻的感受,在如今这个物欲洪流的社会,真的深刻体会到理想是丰满的,显示是骨干的,那些把教师当做自己一生最高的理想的年轻人在残酷的现实条件下将会很难继续自己的理想。另一个就是教师的认知需要,表现为教师虚心求知,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的认知需要是其个人生命成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种内在需求的推动下,教师能够对自己进行认真、持久的'内部反省,从而对自己产生客观的认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才干,以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承担和尊重,保持自信和从容。这些从最基本的方面规定了一个教师的需要。给教师们规定了基本的行为规范。

其次,教师的情绪和情感一章也给了我很大的感触,相信情绪和情感这些名词大家都不陌生,最早在普通心理学中,我们就习得了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它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教师虽然是一种职业,但更本质的他也是一个个体,他具有所有个体一样的情绪和情感,然而,除此之外,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情绪情感要远超过普通人,因为他的职业决定了他必须热爱他的学生,热爱他的事业。当然我们知道,教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突发事件以及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比如学生的青春期叛逆,这个时候教师必须做的是站在一个冷静的角度思考与处理这个问题,既要考虑当事人的感受也要能警示其他学生,这些普遍的来说就是教育机智。

其实,教师心理学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那些东西,更重要的还是我们从中感悟到的,我们所形成的自己的思想或者说课堂教学对我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这门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算是胡老师采取的学生课堂教学,而且还录像了,这其实类似于普遍意义上的微格教学。我们很清楚,学校虽然为我们提供了微格教学的平台,但是学校有这么多学生,保数量就很难保质量,同学们都只有一次微格教学的机会,这实在起到的效果不大。然而教师心理学的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让我们同学自己准备教学内容,自己讲解,再让没讲课的同学评价,完成一整套的课堂教学,之后再反馈给我们自己。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的把我们完全的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其效果是明显的。然而,有一点给我的感触也是很深的,我们平时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真的让我们这些读了好些年书的学生感到麻木了。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09

临近假期,学校又一次组织学习了陈xx教授的心理学的学习活动,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了身边的人和事,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收获颇丰。

发展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展过程和个体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任务非常明确:每个年龄段的基本特征、心理机能发展特征和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发展心理学有其规律性,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有不规律性,有普遍性和差异性,是增长和衰退的统一,还有连续性和阶段性。而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人格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其研究特点有科学风格、哲学风格和艺术风格。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许多影响因素,有生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

陈xx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在座的教干、教师阐述了发展心理学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让大家了解了许多里程碑人物,明白了其研究的功能、方式和主要学派及其代表学说等等。陈教授还通过列举案例和互动问答的方式让我们更进一步地理解身边发生的事和接触的人的各种行为方式。听完之后不得不感叹,心理学确实有实效性,它确实可以帮助到我们很多。

陈教授把一个人从最初的生命孕育直至生命的结束都呈现在我们面前,每一个阶段的心理发展都是不同的,并且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是有时被我们误解了或是忽略了,往往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想想确实有道理。

现在想想,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在每种角色下都有着不同的心理活动,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在这之前,因为不知,因为不懂,我们在处理许多事情时都是只做表面文章,而不能把握其根本,所以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能系统、全面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令人满意。听了这次的心理学讲座后豁然开朗,原来如此…

我,是孩子的妈妈,是学生的老师,是父母的女儿,是丈夫的妻子,还有许多头衔,一个人真得是多面的。我做不到八面玲珑,但我可以做得更好。当我们在不同角色里时,就要全身心投入,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10

也许是盘古开天辟地,也许是上帝的灵感创造了这个世界,也许是大爆炸创造了这个世界。可是,在这之后,真正创造了这个世界的,是人类的思维。因为人类的思维,产生了文学艺术,产生了科学技术,产生了这个世界上每个角落里的房屋建筑和花花草草。同样,人类的思维,也带来了战争、凶杀、竞争、猜疑和嫉妒等恶性的东西。

可是呢,也许是上帝播撒在人的内心的种子吧,人的内心总是向往着爱、快乐和幸福的。那么,在这样一个压力重重的.时代处境下,我们怎么样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身心放松的幸福呢?答案就是:换一种思维。如同我喜爱的作家亦舒说过的那样:“我享受着自由,呼吸着空气,喝着水,我是快乐的。”再延伸一些来想:我的眼睛能看到美丽的山水和可爱的孩子,我的耳朵能听见动人的鸟鸣和哗哗的流水声,我有手有脚,我是幸福的。

每个人来到尘世,还大抵都想获得成功。所以,最美好的祝福语,一向都是: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事业有成。所谓成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得到了一定量的金钱和权力。这样,人的精神和脚步就会自由得多。也就是说,成功是为了自由。那么,怎么才能获得成功呢?成功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善于思考。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人成功的人,都是善于思考的。只有善于思考,思维才能不受束缚,不受前人言论和世俗舆论的束缚,并且创造出一些新的规则。而一个能制定规则的人,就一定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人了。

以上所分析的,就是实用心理学中所讲到的一种思维方法:变通思维,即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本书中,还讲到了另外六种思维方法,包括逻辑思维——用理性推断结果、比较思维——在相互对比中寻找方向、逆向思维——从目的地出发的艺术、创新思维——让思维变得更有创造力、发散思维——学会举一反三的妙用、定势思维——不要墨守成规等。

这七种思维方式,涵盖了人类思维的方方面面。而且,书中讲述的事例都是很新鲜的,给人阅读上的新奇感。书中将心理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中,阅读起来,趣味盎然。

这本书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所有读者阅读,尤其适合对人类的思维方式感兴趣的读者阅读。翻开这本书的目录,相信你一定一眼就能看到一种或者几种自己感兴趣的思维方式。然后,打开书,阅读一下,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启发,甚至豁然开朗。

把这七种思维方式的50个思维法则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相信你就能趋利避害,改变现有的不满意的一切,得到你所向往的东西——动人的爱情、美好的亲情、美丽的心情、成功的事业和自由的生活!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11

记得某次读到曼昆向大学生提出5条建议,在学点经济学、统计学和金融学之后提出:“学点心理学,认清人类理性的暇疵,包括你自己的。”虽则知道了心理学的重要,但一直没有读过原著。我个人认为社会学是人文学科中对个体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的学科,后来在看一篇社会学开列的必读书单中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这些年来读书知道的一点经验就是,通常一门学科最基础的著作大概有二、三十部,其余的理论与著作都构建于此。

图书馆里《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封底上印着“心理学译丛”,借来读了后深觉心理学基本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学之外。人的性格和心灵的内容是与社会和自然背景互动的结果。确认一个人知道什么和相信什么,描述他如何思考,就是把他看做与其他心灵的复杂关系和外界刺激的一个节点。在确定磁共振成像对意志、决定、情感在推理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哲学含义时,要充分考虑心灵的社会性。

读过不少小说,不分中外,许多作家在写作长河小说时,总是不自觉地带上自己童年的经验与感受,这样的例子很多。卡尔维诺被普遍认为代表了文学的未来前途所在的重要作家,也被看作作品最具想象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绝少提到历史时代背景,但他在《我们的祖先》序中写道:“我当然书写自己必须说出来的唯一一回事:该如何面对我的时代、我的生命里的难题。书中的三个故事透露了我的个人经验。先谈地理景观罢。虽然这些故事设定于想象中的国度(《不存在的骑士》发生于骑士诗歌中的不特定场景),故事之中却都洋溢着地中海气息:这也正是我这一辈子一直都在呼吸的空气。许多意大利文学都具有地域的根源。我向来回避地方色彩,因为地方色彩的认祖归宗特质并不合我意;可是,我的个人历史也的确是从一个特定的地域展开。我的家乡在圣雷莫……我的婴儿期、童年、青春期,都在圣雷莫度过,一直到我25岁为止,都没有离开这里的高山大海,我父亲的家族更在此地居住了几世纪之久──所以,当我想要述说发生在想象国度的想象故事时,我自然会以我的生长地──里维拉──来形塑故事里的场景。也因此,虽然里古利亚的(Ligurian)海滨树林早已灭迹多时,我却在《树上的男爵》中将该地风光描写成绿意盎然的圣地。”

这段话几乎代表所有小说家作了发言表态。更有很多作家在各种各样的序跋与创作谈里承认一个人心理深处的经验不会超过12岁或者8岁或者更多的数字,这个数字全部集中于童年,也就是说对于作家来说最重要的生命体验都是在童年时期完成的`。而成年以后的种种遭遇与情形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情景闪回,换言之,作家创作长河小说总是在潜意识里以儿童的心理扮演着成人角色。每一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着的那个世界去。

从这一点说来,余华的表述至为精准:“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长期以来,我的作品都是源出于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我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我明确感受着自我的分裂,我无法使自己变得纯粹,”由此可知,人们总是在内心与现实之间的那层紧张关系下生活,不过程度差异罢了。而这层关系的维系过程就可以被看做社会化,或者是自我保护的妥协。换言之,人们为了维系这一紧张关系而进行着自我表演,在妥协与表达的互动中维持着这层紧张关系,并且使之在个体的精神承受极限以下活动。作家之所以对这种紧张关系感觉如此敏锐,恰是因为好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心理分析描写,从而表现人性的极限,让受众们体会情绪、心理或者人性的张力究竟能够达到怎样的维度。正好印证了福克纳在诺奖演讲中的观点:“诗人和作家的特权就是去鼓舞人的斗志、使人们记住过去曾经有过的光荣——人类曾有过的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怜悯与牺牲精神——以达到永恒。”

而相反的例子也有很多,纪德的《背德者》中讲述了米歇尔奉命成婚,但在北非旅行时,身处异乡无人管束的米歇尔欲望爆发,整日鬼混,妻子玛斯琳娜感染重病,米歇尔内心虽然也暗自挣扎,明知“应当”如何却总是在心理上暧昧至极的是非界限下做出相反的选择,始终无动于衷,坚持着颠沛流离的旅行,妻子病亡他只感到淡淡的麻木。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借大庭叶蔵之口说道:“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受伤。”所以不仅没有勇气奋起抗争,而且连幸福,爱情也不明所以,往往承受不起。即便如此,叶藏还是拉着女优携手投海殉情,女方身亡而他获救。叶藏每日自责“苟活着就是罪恶的种子!我的不幸,是无力拒绝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绝,不论对方或是自己心里,永远都有一道无法弥补的白色裂痕。我被这样的恐惧胁迫着。问问老天:不抵抗是罪吗”,最后灵肉一起湮灭。如奥野健男所说:“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作家写出人人心中所有笔下却无的时候,这时他的表达就可以被视作是对集体潜意识的表现,而不再只是对潜意识的描述。

所以说,所有人都有一种在特殊条件下能被触发的暴力潜能。每个人心中都有恶的部分,也可以被看做是动物性的残余。对于个体心理而言,社会都理所当然是最初与最后的诱因。而这也是我关于心理学的一贯看法,一切心理学不能解释的问题,都要依赖社会学来回答。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12

暑假期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感觉收获很大。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习心理,包括学习心理导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动机,这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习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习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习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习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展历史,学习动机,第四部分分别介绍加涅所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最后介绍与教师相对应的教学心理,这也是根据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而编制的,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上课时的课堂管理,最后到课后的学习评定,一脉相承。由此看来,本书的编排逻辑符合学习规律,方便学习者在头脑中构建一副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内容的角度看,本书着重介绍了学习心理,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习的问题。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习与记忆的内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律原则——临近律、相似律和对比律构成了后来心理学中联想主义的主要基础,而中国古代的传统学习心理思想更是十分丰富,伟大的孔子对此有重大贡献。学习心理涉及一般学习过程规律的理论,如条件作用、观察学习、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等;对各种学习结果及其过程的研究,如概念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习得以及品德与态度的形成等;还涉及对各个内容领域的特殊学习过程,如识字、阅读、写作、计算等。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本书的学习理论部分与分类学习部分加以介绍,至于后者属于学科心理学的范畴,在本书中不做介绍。在进入前两部分之前,还对学习的界定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这是各派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反映了对学习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面。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关学习的脑机制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的成果和证据对验证各种学习理论、改善学习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的最直观的的体现。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学习分类理论的权威。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作了修正,把前四类学习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习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又把学习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5、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从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更好的组织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加涅将学习过程详细的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以及反馈阶段,这对实际教学很有启示。首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上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另外,最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其次,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运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心理学,这样,就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更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此次阅读这本书,使我再次感受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待共性中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为什么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了。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原来自己的有些做法才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总之,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也导致了更多心理问题的产生。这使很多生理性疾病和心理性疾病综合在一起,这更加突出了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性。

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则激励人们去行动。然而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它可能引导我们积极的面对问题,也可能导致心身及精神疾病。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面对,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在经历了12年的学习努力后,迎来了高考。然而一些人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面对这样的'挫折,很多学子因无法面对而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样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还会因各种各样的关系而遇到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如今的社会很多人开始选择心理咨询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广场恐怖症,密闭空间恐怖症,强迫症等都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还有很多人是因为恋爱问题,如那位高尔夫球场的球童,她因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非常苦恼,老师采用了让她拥有企业竞争实力的方法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安全感,从而解除她的困惑。

作为一名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将来可能不是一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周围的朋友常常也会因一些问题而把自己当做倾诉的对象,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名很好的倾听者。例如认真地听朋友的讲述,或许她们在哭泣时需要的只是我们默默地递过去的纸巾,静静的聆听。

不同的气质类型也会造成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不同。我是一个多血质和粘液质混合的人,这使我面对问题时比较乐观而有时候做事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

学医的我,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临床。在面对病人时,我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便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和病人的积极配合来达到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也就体现了医学心理学对每一位医生的必要性。

因为医生与病人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很多是因为医生与病人的沟通不够而致。一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医技更要有医德,正如古人云“大医精诚”。

12周的医学心理学学习,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14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二)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根据总队安排,我们在201x年7月3至7月22日参加了在教导大队举行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20天的培训时间虽然不算长,但对于我们来说,收获颇丰。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第一: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人格塑造。

恰如古代日本的茶道不是仅仅为了沏茶.而是为了培养女性宁静温柔的性格。如果说厨师为人们提供了餐桌上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味佳肴,那么心理咨询师则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上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味佳肴。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使得我们的人格得以全面的完善,使我们极早弥补身上的的不足之处。

第二:学会了自我分析

分析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素质,对自己进行确认。这主要有三方面:人格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应该强调的是,比理论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咨询师的人格魅力,他必须是心理健康、有亲和力、诚信度等,因为心理工作是一项助人成长的事业,要求咨询师既要热情、诚恳、耐心、有适度的感情投入,还要理智,掌握分寸、拥有职业化的清醒。

分析自己有没有信心做心理咨询。认知信心的重要、认知你的信心有多少。因为信心问题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也影响做心理咨询的成效。那么,信心坚定与否,受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有必要检验和反省自己是否有足够的信心,信心不足,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如果是客观的,还比较好克服,主观的又来自哪方面?是知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培训,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深刻含义,认为学习这门学科是很有必要的,让每一个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学好这门知识将助人也自助。

第三:调整了对“挫折”的认识

当一个人面临挫折时,最需要的莫过于他人的安慰、同情与关心,包括同情体贴、鼓励安慰、提供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其走出困境,处理问题,应付心理上的挫折。帮助对方端正对于困难或挫折的认识,以此改善自身心理问题。如对新入伍的战士,要设法使他们知道,任何人在到一个新环境都会遇到一个适应问题,能否很快适应环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之一。挫折和困难可以促人成长,艰苦的环境能磨练人坚韧的意志。总之,检讨自己对问题或困难的看法,调整对挫折的感受,常能改变自己对困难的态度,以便用较有效的方式去处理困难。

第四:善于运用各种“资源”,做好官兵心理疏导

要善于运用“情感资源”。要善于用情感的力量感染人。情感在心理疏导中是“催化剂”。情是开启人们心扉的钥匙,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情通才能理达。培养教育人,首先要有同志情、战友情、兄弟情、父母情,有了这些真挚的情感,心理疏导才能有力度,才能打动人,才能感染人。这就要求心理辅导者要学会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谅人,要善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能够平等待人,要做到将心比心,以情换情。

要善于运用“语言资源”。官兵感情的碰撞,心灵的沟通,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心理疏导结果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的运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居高临下的训教与和风细雨的说服,效果迥然不同。要善于和学会用情真意切、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话语化解矛盾、疏导冲突、讲通道理,这样心理疏导才能收到效果。

要善于运用“知识资源”。要运用知识去启迪人。知识在心理疏导中是“能量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贫瘠,心理疏导就心虚乏味,讲不出耐人寻味的道理。这就要加强学习,博览群书,既要学习政治学、军事学、社会学、心理学,又要广泛涉猎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有关知识,这样做起心理疏导才能游刃有余。

要善于运用“人格资源”。要用人格的力量去感化人,心理疏导的成功即取决于心理辅导者的心理学知识,更来自其自身的良好素质和人格魅力。人格是为人之本,为官之魂,人格是形象,人格具有感染力、凝聚力、号召力。只有人格高尚、行为端正,才能使官兵心悦诚服、一呼百应。心理疏导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总之,这次培训,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对于我们的实际工作帮助很大,学好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拥有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自己排解一些困扰,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知识传播给周边的人,也许可以帮助不少人自己消除心里的阴影。

作为一个刚入伍不久的消防女警官,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15

记着我当时在选压力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时是抱着能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到怎样面对压力,怎样去减小或是解决压力,因为压力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而且客观存在着的,特别是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里,很多人在高压下神经错乱亦或是选择轻生者不计其数,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学习一些应对、解决压力的方法,于是选择了这门课程。

我还清楚的记着上第一节课时就有了压力,当时杨戈老师让我们大家在十分钟的时间里离开座位选择十个不认识的同学进行交流认识,因为我是个性格比较内向,而且比较腼腆的人,平时虽然看起来总是面带微笑,但是我很少与陌生人交流,而对于杨老师这个让我最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要求,我的内心感到有一股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尽管发自内心的不想做,但还是不得不做,于是,我强迫自己去与别人交流。最后,在十分钟的时间里,我只认识或者说只与两个人进行了短暂的浅层次的交流。说实话,当时我觉得老师这样做很难为我们,有很多同学我们虽然不熟悉或是不认识,但只是在一起上个课而已,没必要非得很熟悉。但后来我才明白,我们不能仅仅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大学,在同一节课堂上,我们都不会选择与人交往,以后等我们踏入社会之后就更不会主动与人交往了,那样的话我们的社会圈子将会很小,我们也很难与别人相处。

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化被动为主动,在之后的每节课上,每当老师要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选择去认识不熟悉的同学时,我都会离开座位主动去与人搭讪,而且是以乐观的心态去认识他人的,不再是等待别人上前与我交流。我开始东得怎样将这种来自外界的压力化解、减轻甚至将这种压力化为一种动力。几乎每节课我们都会做这样的活动,在上了几节课之后,我认识了很多人也找到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还有一点,就是老师一开始就让我们一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我们很多次活动都是在组员相互配合,共同帮助的情况下完成的,在我们共同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怎样在组中协调、配合、怎样更好的发挥整体的优势。现在想想如果没有杨老师要求我们主动与人交往,去认识了解别人,我也就不会发现这些与我有共同爱好或是共同理想的同学了,也不会克服我的弱项,同时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团体的力量。真的很感谢杨老师。

杨老师是个喜欢上进行实践教学的人,而且我们也是在很多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才真正理解和掌握他传授的知识的,老师的这种让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能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的授课方法让我由衷的喜爱,而杨戈老师的压力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也成了我最喜爱的课程之一,我每节课都去的很早,从来没有缺过课,在上课时听讲非常用心。

我记忆最深的一节课是老师让我们以组为单位,从讲台的一边怎样在不连续向前走三步的前提下,让全体成员以最多的数量走过去。当时,我们都在绞尽脑汁的思考,虽然想出了一些办法,但都觉得不怎么好,而且全班同学加起来也就想了那么几个。后来,老师给我们讲怎样走过去,而且还是相当轻松的,虽然这个方法在他讲出来后我们都觉得自己能够做到,但当时为什么就没做呢?答案就是,思维受限,没有打破常规,在他说出了几个方法后我也想到了几个,而这几个方法是之前并没想到的。那一节课我学到的知识总结起来就八个字:打破常规,以进为退。以进为退,也是完成那个游戏的一种方法,但以进为退个方法,在我之后的很多事中都得以运用。

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人际交往,通过对人际交往四个字的层层解刨,向我们讲授怎样与人更好的进行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怎样做,老师的这种授课,不仅让我联想到国学大师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教学生写文章时,仅授以观世音菩萨五字,学生不明所指,刘文典解释说:观,乃是多多观察生活;世,就是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就是文章要讲音韵;菩萨,就是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虽然只是几个字,但却给人以极其深奥的哲理。

杨老师在上课时虽然没有直接讲怎样解决压力,但是他将这些解决减轻压力的方法以活动的方式让我们自己感悟出来了,并且记忆深刻。我记得老师在课上有一句话令我觉得很贴切也很有道理,他说:我们之所以没有达到优秀,并不是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往往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坚持下去。其实,我们不论是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在我们遭遇失败时,我们往往都抱怨方法不对,亦或是受到外界的因素干扰。可是,我们不曾想过,我们需要的.只是顽强的意志力,一颗永不放弃的恒心,那些成功的人士,他们都是锲而不舍的坚持下得以成功的。

整体来说,压力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学时,而且虽然名称叫压力管理,但我们从这门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却很多,这些知识会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倍受重用。真心的希望能继续听杨戈老师讲授的压力管理心理学,也希望其它的课程也能借鉴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活动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大家在活动中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理解的更透彻,并最终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之中。

最后,再次感谢杨老师,感谢他在这八个学时中带给我们的乐趣与教诲。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16

读完《拖延心理学》,我又拥有了一个认识自我的“武器”——手术刀。今天,我要用这把“手术刀”,对准自己的拖延做一个手术——解剖自己。

五月份的作业,我一直拖到五月三十一号才上传。我给自己找的借口是:这段时间工作太忙了,我真的是没有时间看书写心得;还有就是四月份的分享活动因为外出培训而没有参加,所以我不知道五月份的作业是哪本书的心得。我曾私下问过亚楠,在这件事上她和我知道的一样多。于是,我就在五月十四日想当然地开始读《拖延心理学》。开始读书的时间已经到了作业截止时间,所以我当时打算破罐子破摔,不交作业了。可当我在群里看到亚楠因为忙“六一”活动,没有时间推送作业时,我的想法又变了:我可以在亚楠“六一”活动结束前,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作业提交,就OK了。但我一直没有确认共读的书目,而我又绝不会在群里问。五月十八日中午,我看到于静在群里发信息,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即私信于静,询问读哪本书。给于静编发信息时,我内心有些紧张,心脏有些紧缩,噪子处有些异常。万幸的是,我还是鼓足勇气将信息发出去了。等待于静回复我的时间里,我如坐针毡、心乱如麻、度秒如年。我担心她故意不理我,看我的笑话……下午三点十六分,于静很认真地告诉我——读《积极情绪的力量》。我如释重负。终于可以正常地呼吸了!

我所描述的'是我的行为和症状。读完《拖延心理学》,我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不敢在群里询问共读哪本书?我为什么选择了亚楠和于静私聊?答案是:因为我有恐惧。我担心大家知道我拖延交作业的事情,会给我差评,那么我之前树立的良好形象会轰然坍塌。我还担心这样的自己不被群里的大家接受,以及我不能遵守承诺按时交作业带给我的羞耻感。而选择亚楠和于静私聊的原因是我认为她们俩即便知道真相,对我的影响也不太大(当我写下这句话时,我知道我有多么地缺少安全感,生活中我是多么地善于伪装自己)。

我为什么有恐惧?因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过不被父亲接受的不舒服的感受的记忆,我拒绝那种不舒服,所以我才有了恐惧。脑海中有一个这样的场景:上小学五年级时,我在我们村办小学读书,而大哥、二哥被爸爸带着在县城最好的小学读书。妈妈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你爹看不起你,不让你去城里上学。你自己争口气,一定要学出个样子让他看看。”我不知道这话到底在我身上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我知道,就是从那年开始,我的学习状态开始变好,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成为我们那所村办小学里第一个考上县城最好初中的学生。最终我成为我们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工作后,我也是不断地努力学习,绝不允许自己落后于他人。现在想来,应该是我渴望被父亲接纳,被父亲关注,所以才会那么努力向前。我的羞耻感是来自于我的低自尊,我很努力,渴望外人的认可提升自己的自尊。所以我总是委屈自己迎合别人,得到他们对我的好评。我是外人眼里的“乖乖女”,是邻居眼里的“好闺女”。我活得没了自己,于是我成为了一个爱笑的、热情的、随和的人。而这一次不能按时交作业有违我的一贯作风,所以会让我感到羞耻,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解读。

通过这把特殊的手术刀,我又找到了隐藏在我身上的一颗闪亮的“珍珠”。那些渴望得到认可而遭受的委屈犹如包裹在体内的沙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为了减少委屈而做的所有努力形成了我热情、乐观、向上、好学等的特质,而这些特质成就了我今天的幸福人生!所以,它们是闪亮的“珍珠”。此时我也明白:当我拥有了这种转化能力时,我离更幸福又近了一步!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17

积极心理学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周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洞察他人的内心,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以那种方式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是想知道是什么是他人动怒,但我们又不愿去分析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坐立不安。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实际的样子—深怕看到丑恶的自己。不幸的是,在这当中必定会遗失一些必需且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己,是一种勇气;认识自己,是一种智慧;认识自己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论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给了我们酸甜苦辣,让我们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不仅要有感恩,我们还需要宽恕。宽恕那些你一直耿耿于怀的人或事,这不但宽恕了别人,同时也是宽恕了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计较,也让自己变得更轻松,这不是更好吗。

我们需要接纳自己,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对于先天给予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接纳。比如说,我们的出生、我们的高度胖瘦、我们的性别、我们的爸爸妈妈等等,这是先天的,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学会坦然接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喜欢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欢自己才会由衷地欣赏他人。这样你就拥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就是“乐观就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因为乐观,因为自信,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

曾几何时,幸福似乎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至于幸福是什么,亦是无法言说的。毕淑敏说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我发现幸福就来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比较积极乐观,而乐观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觉得自己是有能力一步一步地朝着那个既定方向去迈进,尽管在这个过程当中有顿挫,有失败,有遭人误解,你虽然不能保证你一生将会有怎样的困窘出现,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够学会乐观地看待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来。理健康的人也比较善于积极思维,对事物永远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得到解决的结果。幸福其实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而幸福也总是在引导着人去过这种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己价值。在合理价值目的性的引导之下,人有意义地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体验幸福感受。既要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也要让自己的内心感到快乐,如是,便离幸福很近。只是,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坚持自己的初衷与梦想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留下更多的汗水与泪水。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之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要悲伤包裹自己!

我们还测试了自己的性格优势,让我们发掘自己的优势在哪,这让我们能更加了解自己,尽量的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弥补自己的弱势。对于择业也是一个不错的建议,我们可以选择更符合自己性格的领域,这样我们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工作做得更好。每个人总有自己的优点,或许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要正确的看待自己,不要把自己想得一团糟什么也不会,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件事,相信自己可以,有了自信有了勇气我们就可以把它做好。

学完这门课程,我觉得收获真的很多,不仅在课堂上享受了,在课堂上放松了,而且也改变了我对生活的一些看法,我觉得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可以积极的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生活中的欢笑与悲哀常常源于一个人看世界的那双眼睛。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很难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很难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个快乐的人,它眼中的世界也是快乐的,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真实地活在当下的每一天。

对这课的几点建议:

1、以后每节课应该点名,不能放任我们过于自由。

2、课间我觉得应该休息几分钟。

3、上课应该多点名提问,这样学生会更加投入些。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18

上周一,我很荣幸的参加了我们县召集的XX年中小学教师心理学专题的报考会。会议由全县各乡镇的200多名中小学教师代表参加组成的。主讲者是来自北京格荣斯新世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方舟导师。

方舟导师可谓是中国心理学教育学界的一颗“璀璨明星”。她现任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大学等六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同时还担任河北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又是国家心理咨询师督导师。这场报考会主要围绕“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如何让学生听进去”这两个主题来展开的。在位大师级的导师讲授下,我也收获匪浅、满载而归。虽走出了多媒体教师,但我的脑海里还清晰的呈现出方舟导师的音容笑貌和讲堂上的精彩环节了。

听着方舟导师的课,就想饮了一杯清爽可口的甘泉一样,滋润心扉,婉转如流的语言,就像高山溪水般悦耳动听。尽管已走出课堂,但心还在她的柔波里荡漾,我完全是被她的言语魅力给折服了。连续几个小时的课堂,她竟可以把每一字句都吐得那么的天衣无缝,就像腾空的骏马,穿行自如。

其中的精彩环节至今还让我荡气回肠。特别是课堂上的互动,让在场的老师们分别扮演者黔技无穷的老师和调皮难管的学生。当分好角色后,扮演老师角色的老师想尽一切办法叫在坐学生起立,但在坐的同学始终都无动于衷,或者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拒起、辜负老师的苦口诱导时,扮演老师角色的同志无奈了,而扮演学生的同志们却开怀的笑了。无奈,不是因为在坐的老师没有配合他们的表演站起来,而是想到了当前现实的`某些教育机制和课堂存在的的纪律涣散现象。笑了,也并不是因为他们在故意捉弄扮演老师的同志,而是让他们切实的感受到了作为调皮学生可以不顾及课堂纪律的轻松心理,也看到了自己每天在学生面前所扮演的滑稽角色。

但谈到当今教师因与学生或学生家长沟产生矛盾而引发的一些教师被害事件时,我们不禁震骇了。中国的教育到底怎么了?难道学生不完成作业把学生留下来补作业有错吗?难道学生无视课堂纪律教师批评几句有错吗?面对这种兢兢业业而不讨好的老师所提出的质疑,没有人能给广大教师们留下一个可信服的答复。但在所有人都在围着自己心肝宝贝的转现实社会里,却实是存在着教师因得罪他们心肝宝贝而被杀害的事件。

所以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不能指责什么,只能从教师自身的问题去考虑。自己的身体自己爱惜,自己的健康自己呵护。明知道不良情绪会伤害身体,就少和学生怄气。明知道调皮的学生惹不起,就不要对他们大发雷霆。当你学会了紧急刹车,收敛情绪、暂停脾气,你体内细胞自然会正常的新陈代谢,也不存在什么过早衰竭的问题。当你学会了用心和学生沟通,自然就拿到了能打开学生心扉的那把钥匙,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换用一种正确而易让学生接受的说话方式去交谈,这样,自然会乐意地去听取你的意见。平时多用非言语之行为去激励学生,拉近师生间距离,这也是师生间的进一步了解和沟通做铺垫。

凡事,只要我们用心的去和学生沟通交流,以心交心,这样才能真正的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就是我听了这次关于心理专题报考会的心得体会。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19

从20xx年xx月16日——20xx年xx月31日,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安排的正式实习时间,在xx省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圆满完成了各项实习任务,得到实习单位的充分肯定,得到了指导老师祁乐平主任等人的大力帮助和有效指导。在心理咨询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本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成长。在实习结束之际,特从以下方面做总结。

一、实习单位概况

青海省心理咨询研究中心成立于20xx年10月,致力于整合与推动青海全省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由青海省的民政厅备案。其理事单位为青海乐平心理卫生咨询中心,是省内首家专业心理健康卫生服务机构。现拥有在册心理咨询师二百余名,属省内最强大的心理咨询师团队。

青海乐平心理卫生咨询中心为民建青海省委理事组织、青海省中华职教社会员单位、中华心理咨询师国际协会青海志愿者大队挂靠点。

中心的心理咨询理念是“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服务于心理咨询师培训与督导、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心理咨询(婚姻家庭、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学生心理、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公益关爱行动。

多年来,已先后为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孤儿及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多次心理援助服务。

二、结识实习单位

20xx年的盛夏是炎热的。当时,我于“五一”长假期间,在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做心理志愿者,一个很巧合的机会认识了青海乐平心理卫生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她很关心我这个心理学新人在成长中的各种困惑,并欢迎我参加中心开展的各类社会公益服务活动。20xx年4月29日,中德心理大学(香港)校长徐清照教授在青海师范大学学术报告厅,讲授临床心理学的实务操作技能——催眠治疗,之后徐教授勉励我利用一切条件,采取就近原则取得最佳的学习。于是在这以后的日子里,我很有幸参加了中心在每个周六举办的心理沙龙活动,也时时利用空闲时间到中心见习。

三、实习任务和成果

在实习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经中心主任祁乐平老师的耐心指导,和个人潜心钻研,先后完成了如下实习任务:

(一)、协助西宁市劳动路小学、西宁市玉井巷小学、西宁市大同街小学三处心理辅导站建立师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参加中心组织开展的各类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包括对玉树籍学生进行的PTSD灾后心理干预工作,并做好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

(三)、学习个案处理和团体心理咨询技能。

(四)、及时补充心理咨询应用知识,通过心理沙龙和心理学书籍及影片的学习,提高心理咨询实务技能。

(五)、办公室常规文案的写作与处理及其他。

在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后,取得了如下的实习成果:

(一)、建立了三处心理辅导站的师生心理健康档案,成功组织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赢得了校方和师生的一直好评。在西宁市教育局等部门开展的年度心理健康工作检查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建立了青海乐平心理卫生咨询中心新浪博客,博客地址:略,并不断填充博客内容。策划了青海省心理咨询研究中心网站建设工作,并协助建立了网站,网站地址:略。从而,扩大了实习单位在网络的知晓程度,拓宽其社会宣传渠道。

(三)、负责处理了部分办公文书,其中包括撰写了21篇活动通讯,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发布在所在博客及网页。

(四)、参加了四次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在西宁市古城敬老院开展三次老人心理疏导,在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一次灾区学生PTSD心理疏导,在海南州职业结束学校开展一次灾区学生PTSD心理疏导。

(五)、主编与出品一期心理健康服务报《劲松文报·小学版》(纸质版和电子版),由实习单位和心理辅导站西宁市劳动路小学合办。

(六)、参加了八次心理沙龙,自学了三部华夏心理培训教材《心理咨询师基本功训练》、《叙事心理疗法》、《焦点法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观看了四部心理学电影《盗梦空间》、《心灵捕手》、《肖申克的救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并撰写了观后感。

(七)、初步熟练了个案处理的技巧。

四、实习心得

在这样一个集体里,大家共同做着同一件事,一切为了他人生活的更加快乐!

如今仍记得重阳节那天去敬老院的经历。我们早早地为老人们准备礼品。来到敬老院里,老人们很欢迎我们这些客人。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虽然因为各种原因老人们响应的程度不够理想。但心理咨询师们却没有丝毫的懈怠。通过一项项活动,让老人通过表演节目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声。在随后开展的进宿舍慰问中,心理咨询师们亲切地和老人们拉家常,一一握住他们的手,老人们一脸的微笑。在当天的活动结束时,老人们在门口与我们道别。

我深刻地觉得,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不仅需要熟练各种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更需要我们保持耐心和与人交心,保持对天下人一视同仁的优秀品质。

在学校做心理健康档案的日子里。当走进班级里,孩子们很好奇地看着我们。并较有热情地做着心理健康测试。带队的老师是位要求有点苛刻的人,实际上我们明白她是很认真负责的。她要求我们在做档案的每一细则都要确保准确和完善。

在随后进行的测试分析时,老师向我们分享很多的经验。我体会到心理咨询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对于心理档案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要做到严谨再严谨,这样做既是对职业的忠诚,也是对心理求助者的负责。

对于未来心理工作者的自己,必须要保持住对生活的细心,也要力求对生活的高度负责。

每一个月中心都在每个周六的时间定期举行“心理咨询师沙龙”,在心理沙龙活动中,彼此交流在心理学学习方面的困惑,和分享心理咨询工作方面的所感所获。在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大家认为要做到以关爱和支持为主,启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希望。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有区别地对待留守儿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心理疏导。这类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难度较大,心理疏导的时间较长,心理教育工作者务必保持耐心,在教育中不断通过测评以检验心理工作的实效。

每次的心理沙龙大家都互相勉励,永远做一个忠于职业的人,不断学习与更新知识,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要随时归纳与总结,定期参加心理督导,以促进个人心灵的成长,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技能。但愿自己可以也长期长期如此。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20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 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21

今天的培训内容是团体心理辅导,从没参加过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的我感到漠然,不知团体心理辅导是啥东西?然而通过今天的团体心理辅导课,使我豁然开朗,收益菲浅,学到了不少知识。

本次培训,我在培训的课程与对象、课程学习四种观念、团队辅导的动力要求与教学原则等方面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培训中,我们通过找另一半、小组展示、内外圈交流等活动及游戏,去积极的参与并认真体验感知,并在规则中互相认真的倾听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鸣,感受对方的心声,了解其情况,认真完成培训的目标任务,去提升相关的能力。

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时间,体验的.活动也不多,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些体验中收获颇丰。尤其是像我们一样战斗在第一线的班主任来说,面对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学生,任务艰巨。此次培训,我认为在班主任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两点:

一、不断提升自我,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尤其是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有策略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才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

2、老师虽然学过一些教育心理学,但面对层出不穷的学生问题却是处理乏力。只有不断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3、教师还应具有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要积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二、时刻关注并积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学习、生活、成长与成才,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关注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1、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排除不良的情绪等方面,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学生,要能够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认同不同意见的分歧,创造一个谅解和宽容的气氛。

2、尊重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我们可以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与学生交流学习、生活,与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

3、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通过班队会课,定期地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说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大家一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上焦虑和压力及时地得到一定的宣泄和疏导,也使得他们可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当然,短暂的学习时间,肤浅的认识,还不足以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技能与策略。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22

这学期我选修了临床心理学这门课。上了这种选修课后,虽然没有课本,但我的感触也挺大的,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临床心理学更是让我感觉好奇,但是通过我们武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记得第一节课,老师课堂的授课方式我很喜欢,虽然我们非心理学专业的没有书,但老师依旧说,让我们好好学,学了有很大的好处,记得第一个问题好像是提问什么是健康,当时感觉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可仔细想想,要是换做我,又该如何回答呢,然后我悄悄的百度了下答案,原来健康分了很多,不仅有我自己狭隘的认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还有幸福感。等等。那节课,我感觉很轻松,对这门选修课的印象很好。很认真的在听老师讲课。

回到宿舍,我上网百度了下心理学的定义,以下是百度百科对心理学的定义。 临床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临床心理学注重对人类个体的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并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对个体进行分析,以支持其所得的有关结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去帮助那些存在心理困扰的人们,例如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就是临床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因而学习临床心理学之后,让我对人的思想、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时觉得自己学得真的很有限,自己的分析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可是它总算是给了我一种解释吧。处在青春期的我们,都遇到了许多困惑和不解。当时的高中教育中并没有心理学选修课,学校内也没有正式的机构来帮助我们。那时,我就曾寄希望于心理学,希望能学心理学来帮助他们。而到了大学,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我于是选了临床心理这一门课。

老师还会在课堂上给我们举例子,如南工的学生写给他的信,从中让们进行启发,并且如何解决问题,那次记得是说的抑郁症,我有很大的感触,有时候认得生命不是说生老病死,而是被心理所做作弄。

学习临床心理学,可以让我从其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当初我并不知道临床心理学这么深奥,这让我有了很大测好奇心,也有很多的不理解。可是也因为好奇,让我想在学习它来弥补。如果没有来源于内心的好奇,我可能不会选修,很可能选一些所谓混学分的了。现在我感觉我的选择是对的,临床心理学能学到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甚至理解都不理解的,还有一些我曾经狭隘定义的。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好的心理,还有如何去处理心理问题的突发情况。通过这几节课上课和课下独立思考,我学习这门课程有很大的收获,那就是——“改变看事物的角度”——改变对心理学原来的定义,还有那些自己错误的认知。

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或者抑郁的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或者过度幻想,忧伤。学了这个课,我感觉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抑郁感,去感受爱,而不是自己独立于一个小小的世界,这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我感觉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

因而我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尤其是在武老师让我们写个人感想和成长之路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自己回顾所走过的里,慢慢分析,感觉时光过得太快,我们走来不及抓住就已经过去了。也知道自己心里上和状态上的优缺点、

我们这学期临床心理学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1.心理评估:包括对个体信息(行为、问题、特点、能力以及智力水平等)的收集。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对病人存在的问题做出全面的描述,对问题行为进行诊断,选择治疗技术,对治疗效果的评估;还可以用于对个体的人格特点进行描述,指导个体进行最佳的职业选择,选择参与某一试验研究的被试,决定犯罪者是否具备责任能力等。

2.治疗:目前在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中,心理治疗是最普遍的。其具体工作可以被称为心理治疗、行为矫正、心理咨询等。治疗的重点在于消除个体或团体的心理困扰或问题行为,有时还会通过向社区、机构提供建议以预防心理问题。

3.研究:临床心理学家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神经心理学、行为医学、应激和社会支持、社会问题、儿童问题、社区发展、心理药物学、发展问题、测验的编制和效度检验、人格的诊断与适应、精神分析理论、心理治疗的过程、脑损伤和心理缺陷、行为障碍、婚姻和家庭问题、各种形式的心理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估、实验的设计和分析及对非专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意义和方式等等。

4.教学:相当一部分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主要是进行教学活动。课程包括人格、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行为矫正、会谈技术、心理测验、研究设计,以及临床评估等。

5.咨询:咨询活动包括个人的医疗保健、法律诉讼以及政府部门和组织的各种内部事物等方面。有时也要帮助各种社区服务机构进行工作。

6.行政管理:由于临床心理学家在人际关系的敏感性、人际交往的技巧以及富于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特点,他们经常成为一些组织的管理者。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在面对心理问题的人的时候做到以上。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有了许多体会,我也要反思以下我自己,感觉应该做下以下决定:

(一)提高自控能力。

可以看到,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很多,多到使很多人都没有去学习,整天只知道玩游戏打发时间,虽然我没那么严重,但也差不多,所以我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增强学习自觉性,否则再这么下去也是浪费时光,荒废学业。

(二)克服自卑。

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师说过,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要的真正了解我自己,克服自卑。

(三)正确走好感情之路。

这一学期的最后一讲,讲的就是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让我感到很震惊,没想到大学生恋爱有这么多学问。老师讲过,有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

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所以,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才能使自己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但它能带给我很多东西。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临床心理学就是要让自己有个健康的心理,并且学会帮助他人。

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学校的确应该开设这门课,而且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某些学习压力较大的院系设置这个课的必选课,以调整我们学生的心理。这就是我对这个课的一点小建议。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概论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学习心理学之后,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更多的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让自己的生活过的与他人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有了对自己合理而正确的认识,有了从多方面看事物的思想,有了站在他人立场考虑的心,怎么会有不开心的事呢?

来师大将近3年。时间过得快,所以我要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让自己身心健康,多帮助人,多改善自己,不自卑,不堕落,找准目标。很感谢老师辛苦的为我们讲课,选择这个选修课很幸运,很开心,谢谢老师。由于没有书,就在图书馆借了书参考的。

参考文献;图书馆所借的《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现象》《临床心理学》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23

老师你好,首先我是一名学习计算机的学生,通过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我而言快要踏入毕业季,当然我也会对我未来的日子以及我们专业的未来发展做一些猜想、我们或许会成为某位领导的下属,需要对领导给出建设性的建议或者对领导的管理等做出必要的评价;我们又或许会成为某些下属的领导,需要组织团体进行活动并制定相关的规定,获得成员的信任和支持,管理团体成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调,要想顺利的完成所有这些过程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技巧,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些关于管理这方面的知识,而这学期我们经管院开的这堂课就给了我很多启发。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合作、竞争和冲突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手段,同时,当人们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时,对稀有资源的争夺,就产生了竞争和冲突,如何管理和控制这些竞争和冲突,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协调组织与团体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与环境条件,改进领导与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组织与人员发展。

所以由此引出团队的概念,管理心理学中关于团队和团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对于开创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一般意义上讲,团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他们有着共同的行为目标,并保持着相互负责的工作关系,共享共同的成果,一种为了实现共同目标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目标没有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是无法完成的。当团队形成之后,其成员必须很快发展出合适的能力组合来完成团队目标。团队建设是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和推进者都会彼此增进信任,坦诚相对,愿意探索影响工作小组发挥出色作用的核心问题和创造出不同寻常的业绩。高校各类学生社团均具备这样的特征,学生社团由不同专业、年级的同学组成,他们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成为社团的一员,他们是四种基本团队类型(功能团队、问题解决团队、交叉团队和自我管理)中典型的自我管理团队。相对于高校对于学生社团传统的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中运用团队和团队建设的理论更符合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方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社团的内部建设和制度完善,不断增强社团凝聚力,同时也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社团的管理部门的工作效能,在促进大学生素质得以拓展和团队合作意识得以建立的同时使学生社团管理的总目标得以实现。团队与团队建设理论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用团队与团队建设理论去指导学生社团建设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社团管理方法单一,阻碍社团的发展。现实中各高校学生社团数量庞大,社团类型多样,学校管理部门对其管理多停留在宏观指导层面,管理过程集中在审批活动项目、联系活动场地、收集活动报告的基础性工作当中。正是由于类似管理重心的偏移导致了学生社团的发展始终处于较为低级的水平,从团队建设理论的角度看就是学生社团始终处在团队的形成和震荡阶段,学生社团的成员无法在参加的社团中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从而出现了大一加入社团时踌躇满志,大二对社团的活动心灰意冷,大三大呼上当而不告而别的社团发展恶性循环。社团活动单一,阻碍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塑造和培养。目前,虽然社团类型众多,但活动方式大同小异,活动内容较为单一,通常是举办讲座,组织座谈等,缺乏新意与影响力。团队精神的塑造需要能够使社团成员产生强烈归属感和一体。然后就是合作,团队是由一个个人组成,而社会又是由一个个的团队或者组织组成,彼此之间有竞争关系也必然有合作关系。

合作有三个条件:认识一致,目标一致,利益一致,是一切合作的前提条件。合作格言:心灵共鸣,方能长久合作。

那么就用两个例子来说说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要素:话说在原始森林中,三条饥饿的小狼狗见到一匹大斑马,于是,他们一起扑了上去。第一只小狼狗一上去就咬住了斑马的鼻子,无论斑马怎么撞它,它都咬得死死的,一点不松口;第二只小狼狗一上去就咬住了斑马的尾巴,无论斑马怎么踢它,它都咬得死死的,也一点不松口;这样,庞大的斑马前后都受到了攻击,已经丧失了自卫的能力。这时,第三只小狼狗开始咬斑马的腿,斑马无力反抗第三只小狼狗,只得任凭它嘶咬。不一会儿,斑马倒下了。这时,三只小狼狗就扑到斑马身上,享受它们的美餐。可见只有利益一致,分工明确,紧密合作,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香港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1991年初意图收购恒昌公司。恒昌旗下有七家全资子公司,资产70多亿,主要经营汽车产业,年营业额三四十亿元。但他面临三大问题:一是集团内部有人不同意,力图阻碍;二是没有如此庞大的收购资金;三是恒昌公司有人反对,公开指责荣智健没有管理能力,中资不可信,要抢香港人的饭碗等等。面对种种谣言,荣智健并没有放弃他的理想,而是采取与李嘉诚、郭鹤年、郑裕彤、百富勤等人合作,最终以40多亿元的成本净额成功收购恒昌97。12%的股权。由于他们心心相映,到1992年1月,中信泰富全资收购恒昌股份,恒昌易性。这次收购中,李嘉诚等合伙人共获利7800多万元,荣智健也因此宏图大展,大赚一笔。

然后说一下合作的类型:按合作的性质,可分为同质合作与非同质合作。同质合作,即合作者无差别地从事同一活动,如无分工地从事某种劳动。非同质合作,即为达到同一目标,合作者有所分工,如按工艺流程分别完成不同的工序的生产。按照有无契约合同的标准,合作分为非正式合作与正式合作。非正式合作发生在初级群体或社区之中,是人类最古老、最自然和最普遍的合作形式。这种合作无契约上规定的任务,也很少受规范、传统与行政命令的限制。正式

合作是指具有契约性质的合作,这种合作形式明文规定了合作者享有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并受到有关机关的保护。按合作的参加者分,有个人间的和群体间的合作等等。就合作本质而言,双方具有平等的法人地位,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实行不同程度的联合。

最后还是感谢亲爱的杜老师,感谢您这学期对我们的淳淳教诲,然后作为本身就是学习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管理心理学这门课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是用到很多的,让我更加了解一个团队的管理是需要很多因素的,从员工态度、工作动机到工作压力、团队建设每一点都突出了管理团队的难度以及人与团队中间的问题。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24

3月,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始后,我参加了《教师职业道德与理想》和《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通过阅读、观看视频、在线练习等方式,全面系统的完成了公共必修课的学习任务,对两门课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一、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理想》,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提高。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全社会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良好稳定运行和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保障。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行为准则去对待学生、同行、领导和学生家长,去处理教育劳动问题,做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是人们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教育道路上的头等大事,每位教师应把从事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业理想,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这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人生幸福的最现实最可靠的途径。

教师要实现职业理想,首先应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认清教师劳动特点,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淡泊名利,安心从教,以平常心踏踏实实的工作,在工作中发挥主动精神,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伟大的人生目标。其次,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要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再次,要有高度教育责任感。认真备课、上课、改作,不能随意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开课堂。要以良好的品德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21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孔子说的:“爱之,能勿劳乎?言之,能勿诲乎?”就是这个道理。

能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匪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二、通过学习《学科教育心理学》,促进了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

《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学习心理,学科的学与教。第一部分学习心理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这八章又可组合为三个模块: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般学习心理和分类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模块介绍学生在认知、人格、情绪、社会性、道德等领域的心理发展过程、任务、特点和个体之间心理发展上的差异。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特点,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设定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目标与主题,了解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可以使教师更敏感地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材施教。“一般学习心理”模块包括“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两章,“学习与学习理论”介绍学习的含义与分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分类思想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来思考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整合三种学习理论可以更灵活地选取教学策略,实现多层次教学目标。“分类学习心理”模块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五章,从知识、技能、策略、品德等方面阐述其学习过程和对教学的启发。第二部分学科的学与教。这部分的编写体例主要采取“总一分”体例,即首先从总体上对本领域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学科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阐述学与教的过程与原理。

第二部分体育与健康学与教,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内容,探索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规律,提供教与学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体育与健康学与教,是由张峰周老师主讲。详细介绍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师、任务及意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学与教。通过学习认识了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认识了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了解了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平的体育运动方法,教授运动技能的心理学方法,提高运动参与程度的方法,增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方法等。

学习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平,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了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更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虽然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要努力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教师。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更好。

总之,这次的继续教育给了我再次学习、再次提高的机会,通过这次的公共必修课,使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体育教学实践,我的体育教育教学之路也会走得更加顺利。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25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启蒙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是要做幼儿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松,让他们感觉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的欲望的能力和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去做。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

第三、抓住幼儿的闪光点。

让幼儿充满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对他进行赞美,他们定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小脸胖乎乎,可说话声音比较小,别的小朋友干什么,她就跟着干,很少主动自己做什么。不过她很爱笑,每次她从我旁边经过,我就会摸摸她的.小脸告诉她,你真可爱。每次这样的赞美,树立了她的自信心。有一次,她主动到我这里对我说:老师,今天我吃饭很快,能让我带队吗?我当时真是又高兴又惊讶,同时也感到老师一些无意的动作和赞美,对孩子来说却是很重要的,她会觉得老师是注意我的,老师是我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做幼儿的朋友,保证他们幸福的成长。同时要认真学习心理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开展幼儿教科研,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自的贡献。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26

心理学这一名词,对于我而言,已不再陌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了解不断增加。

作为师范生,心理学是一门必修课。对于所有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未来的职业生涯来说,也是重要的与终身的必修课程,学习心理学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明确各专业活动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利于自我教育与良好个性发展;

3.掌握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效能;

4.有利于自我心理调节,保持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人的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可见,我们正常的心理功能离不开我们的社会实践。而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所以我平时要有符合实际的计划和目标,用行动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心理水平。大学可支配的时间真的很多,我总不能将其浪费于睡懒觉、玩游戏等。这需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参与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丰富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否则只能浪费青春罢了。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如何提高良好的记忆品质。通过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能增强记性,防止遗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过分紧张疲劳,要劳逸结合,兼顾娱乐,学会放松与缓解压力;增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培养我们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敢于幻想,敢于实践,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不受定势的干预,大胆的发散思维。

在除了学习课本内容,张老师还给我们观看《心理访谈》的节目,丰富了我的认识。同时,这些节目都是关于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如如何告别依赖、面试技巧,有关的心理专家给了很多方法及建议。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值得我学习借鉴。

总之,心理学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个学期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地学习。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27

暑假期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感觉收获很大。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习心理,包括学习心理导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动机,这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习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习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习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习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展历史,学习动机,第四部分分别介绍加涅所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最后介绍与教师相对应的教学心理,这也是根据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而编制的,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上课时的课堂管理,最后到课后的学习评定,一脉相承。由此看来,本书的编排逻辑符合学习规律,方便学习者在头脑中构建一副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内容的角度看,本书着重介绍了学习心理,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习的问题。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习与记忆的内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律原则——临近律、相似律和对比律构成了后来心理学中联想主义的主要基础,而中国古代的传统学习心理思想更是十分丰富,伟大的孔子对此有重大贡献。学习心理涉及一般学习过程规律的理论,如条件作用、观察学习、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等;对各种学习结果及其过程的研究,如概念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习得以及品德与态度的形成等;还涉及对各个内容领域的特殊学习过程,如识字、阅读、写作、计算等。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本书的学习理论部分与分类学习部分加以介绍,至于后者属于学科心理学的范畴,在本书中不做介绍。在进入前两部分之前,还对学习的界定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这是各派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反映了对学习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面。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关学习的脑机制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的成果和证据对验证各种学习理论、改善学习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的最直观的的体现。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学习分类理论的权威。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作了修正,把前四类学习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习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又把学习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5、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从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更好的组织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加涅将学习过程详细的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以及反馈阶段,这对实际教学很有启示。首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上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另外,最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其次,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运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心理学,这样,就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更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此次阅读这本书,使我再次感受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待共性中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为什么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了。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原来自己的有些做法才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总之,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28

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了解中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

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记忆达到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初中生的记忆容量不仅明显高于小学年级,也高于大学生的成绩,达到11.04+0.4,超出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

2、有效的记忆策略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记忆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只要包括:

(1)复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复数的方法。

阅读时,复述的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2)背诵

把一些信息内容背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随时提取这些信息。背诵即出生的把学习过的内容说出来。

(3)结果反馈

有反馈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反馈能使人们检查自己的学习的状况,使人们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练习。

(4)记忆线索

在编码过程中出现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记忆线索。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被试的任务是记住一个有600个单词组的词表。当他们读词表中每一个但单词时,都给他们呈现另外3个单词,而这些单词与那个需要识记的单词在意义上有紧密的联系。在后来的测验中,在有那些联系词作记忆线索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量可高达90%。

(5)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

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调解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案例拿出来与供大家分享,学习怎样分析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学习怎样处理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情况,分析解决处理中学生厌学情况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

中学生厌学心理

1、基本情况

王同学,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着书本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于老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2、原因分析

王同学的情况是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

(1) 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的交际障碍、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缺失等都能导致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从他本人来看,王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敢以及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

(2) 家庭因素。家长素质低,对孩子教育不当。例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制学习、买各种复习材料,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导致厌学。不良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的增多程了孩子厌学的另一大诱惑,如离异家庭重组、单亲家庭等。

(3) 学生教育的因素。考试、升学压力大,学习负担重,教学内容难、单调枯燥、重尖子生、轻差生的现象也是学生厌学的一大原因。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3 解决方案

(1)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王同学厌学,但是对大电脑游戏很精通,第一次咨询就从电脑游戏开始,肯定他的聪明。接着给他分析学习觉得苦累是因为长期不认真学习,沉迷于游戏,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了厌学。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使王同学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情感。

(2)给家长做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使家长认识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认清教育孩子的学习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构建学习型家庭。

(3)与其他老是共同。与任课教师沟通,使其配合在课堂上让王同学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习自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消除它的厌学心理。

4 小结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过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对待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其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2) 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3) 改变学习及指导方法。学业不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针对厌学学生的不同人个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知道他们制定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的行动并形成习惯。及时樊哙、赋予责任、强化冬季是培养良好习惯、提高眼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处理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怎样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让我掌握到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意识到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29

如何才能改变不良的习惯?

改变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个步骤,明确你到底要改变哪个习惯。

比如说你希望克服拖延的习惯,你希望戒烟,你希望每天坚持运动30分钟……不管你的习惯是什么,一定都有方法可以改变。

改变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明确你要改变的,你最好拿出纸笔把它写下来:我每天要运动30分钟,或我要成为一个不抽烟的人……先把它写下来,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第二个步骤,改变要靠意愿。

你必须激起自己100%要立刻改变的意愿,也就是不是"想要"改变,而是"一定要"改变。我时常问一些想要减肥的人:"你们在座有想要减肥的,请举手!"我看一下,当然就有很多人举后,有些人身材已经很瘦还要减肥,也不知道他到底举手要干什么。"你们想减肥想了多久了?"他们说好多年了,我说到底多少年?他们说有20年了,我说了没有?他们说当然没有。我说因为你们只有"想要"减肥,而不是"一定要"。

所以说任何习惯都可以改变,可是你必须先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而且是现在就要改变。同时你必须,现在一定要改变,而不需要十几次。

第三个步骤,打断自己的惯性。

比如说想要减肥的,建议下次你去餐厅的时候,就拿大堆的食物,当你要吃的时候,你就大声地喊说:"我是一头猪。"在餐厅里大声吼,很多人就会看到你,觉得你这个人很奇怪。你有这样的经验,你可能会吓一跳,自己会觉得很丢脸,所以下次一拿很多食物要吃的时候,就会想到此次惨痛的经验,这样就可以停止自己的行为举止。或是每当自己有负面情绪和时候,告诉自己"停止",这样一句话,你就会立刻振作起来。

很多习惯之所以没有办法改变,是因为惯性没有被打断。当你在抽烟的时候,你可能把烟反过来抽,一下烫到嘴巴,说:"啊!好烫。"打断惯性是很重要的。或者你喝啤酒,一次喝25瓶算了,喝到全部吐出来还要继续喝,满脸都沾到这些东西,你觉得实在太恶心了,下次一定要戒掉。

所以打断惯性是很重要的,之所以习惯没改掉,因为惯性没有被打断。

第四个步骤,必须要输入新的惯性或是新的习惯。

举例,当你想要每天吃蔬菜水果的时候,你觉得有益于身体,那你是想打断以往肉食过多惯性;可是你办公室附近都是一些牛排、炒菜、炒肉或是一些肉羹、肉圆之类的餐馆,这时你可能会习惯地说:哎呀!算了!另外一家好远,就近吃了吧!

你必须找一个好的弥补方案,所以你必须打听到一个固定的餐馆,它可以提供你要的食物,你每天去那个地方要求他改变菜色,这样就等于有另外一个新的解决方法,你才可以形成素食的新习惯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30

如何改变对任何事物的感受

人是透过身上五种器官的搜集资料来认识周遭的环境,不过每个人都会偏重其中某一种器官,或者是一般所称之感元。譬如说有的人比较受他眼睛所见的影响,亦即视觉器官的功能居于这个人对外界认识的首要地位;另外有些人则较偏重使用听觉器官或触觉器官。

每个感元下又可分为数个次感元,它们各司我们对外界所搜集资料的强弱变化,譬如说你可在心头思量某一个影像,然后就这个影像的某一角度(一种次感元)作某种程度的改变,使你因而有较先前不同的感受。

当这个影像被你放亮一些后,你的感受很快地就会有所改变,这就是次感元的改变。理察?班德勒这位神经语言学的创始者,或许是最伟大的次感元专家了,他跟其他专家们所做的`事可以上溯到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他是把人类认知方式归类成五大的创始鼻祖。

透过次感元的有效控制,可以加强或减弱我们的感受,它的范围没有限制,可以是或沮丧,也可以是好奇或失望。要想了解次感元,我不妨用商品包装的条码来说明当更容易了解。

这些条码事实上只是一些粗细不等的黑色直线条,不明内情的人可能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可是当它经过扫描机扫过之后,便可告诉电脑这个商品的名称、成本、售价、库存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次感元的作用跟商品条码颇有雷同之处,当我们把它们扫过那个称之为“头脑”的扫描机后,它们便会告诉头脑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及该怎么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条码编制方式,而所编制出来的项目表洋洋大观,每一种次感元都有它自己的主管范围。

譬如说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视感元的话,那么你对于某次经验的感受,很可能就是视觉次感元所搜集到有关大小、颜色、亮度、距离和位移的综合结果;又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听感元的话,那么所得到的感受就是跟那个经验有关的音量、节拍、音调等次感元所测得的结果。

如果说要想使一个人振奋的话,首先就得调好他的感元频道。偏重于视感元的话,那么就得提供能刺激他视觉次感元的因素;若是他偏重于听感元或触感元的话,那就得提供刺激他听觉或触觉次感元的因素;至于有些人可能就得三管齐下,先用视觉、再用听觉、最后用触觉,当这三类都用上了才能管用。

一旦你了解了这些次感元对于人们认知上所扮演的角色后,便可从人们平常的谈话中测知他们较偏重于使用哪一类的感元,然后便可以投其所好。

到底我们能使自己的感受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要看我们能把次感元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必须学会好好控制自己的次感元,让它们所呈现给我们的一切经验都对我们有帮助。

譬如说你要好好审视一下某个令你头痛的问题,那么就不妨把这个问题摆在脑子里,然后臆想着把它拉远,接着你站在高处换个新的角度去看它,请问你这时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如何?对很多人来说,头痛的程度会减轻。

现在你再把它拉近,使它变得更大、更亮,请问此时的感受又会怎么样?是不是感受更强了些呢?这种次感元的改变有点像是改变菜单中的莱色那样简单,它们确能改变你对于外界事物的最终感受。

虽然在“激发心灵潜力”一书中我已经很详尽地介绍了次感元,在此我再重复介绍只是希望各位确实了解这一重要的改变利器。别忘了,只要改变了次感元,你便可在很短的内改变对于任何事物的感受。

譬如说就以昨天所发生的某件事而言,如果你重新把它在脑海里呈现,把它慢慢推到几乎一英里之远,成为一个模糊的小点直至没人黑暗之中,请问此时这件事给你的是昨天发生的,亦或是觉得好像发生了好久?

如果这件事给你的是个好的印象,那么就把它拉回来,否则就让它留在那里吧,谁希望一直记住那样的事呢?当你有一个很好的记忆时,就算是它发生于很久之前,好好地回想一下吧,把它拉到近前,让它变得更大、更亮、更立体、更富有色彩。

现在请你跨进去成为其中的人物,请问此时你觉得它是发生于很久之前呢?还是它就发生于近前?你瞧,我们只要改变一下次感元,便可以把发生的都改变了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31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兴趣对促进体育学习有指向和强化的作用。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在身体素质和原有技能水平大体一致的情况下,有体育兴趣的人较无兴趣的人活动效果更优。这就是由于体育兴趣对体育学习或锻炼具有指向和强化的作用。

实验表明:中学女生多数不喜欢长跑,,但改成音乐伴奏下的跑跳步练习,在生理负荷同等情况下仍然情绪振奋不感疲劳,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提高。兴趣依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生天真活泼,具有好懂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兴趣。他们把体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满心欢喜,表现兴趣盎然,不知疲倦。但整个小学阶段兴趣不够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初中生的体育活动兴趣比较广泛,但容易变化,一部分学生开始有了体育的专一兴趣,但多数的初中生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高中生的体育兴趣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可能更加稳定,且有明显的选择性,但同时也显现出更大的不平衡性。

(一)成功教学法教学法: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励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二)愉快教学法: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欢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贯彻愉快教学的关键是教师。

(三)需要满足法:

中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明显。体育课上学生希望教学内容常换常新,是使每节课教学有新东西、新收获、新活动。体育教师应在贯彻大纲内容的.前提下,尽量在新字上下功夫。争强好胜是中学生的突出特点。采取比一比、测一测的方法学生会感到有变化、有新意、有趣味。

(四)教学“引趣”法:

体育兴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环境因素的诱发。教学中持续“引趣”是引起学生愉快体验并逐渐形成体育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在严肃的执行教学任务过程中注意引趣因素的运用。“引趣”的内容有:新颖教学法、教学用语、动作示范、竞赛活动、设置疑难、场地器材、体育信息引趣等。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32

几年前学过《学前心理学》这本书后就再也没有碰过,最近拿来仔细阅读,发现收获颇多,受益匪浅。这是一本将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幼儿园实际相结合的一本书,在阅读中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介绍了在实践中的经验,有助于幼儿园新老师的指导和老教师的提高。

这本书共有十一章,分别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注意、感觉和知觉、记忆、想象、语言和思维、情绪和情感、意志、社会性、个性和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本书的阅读中,我对于几个对我教学帮助较大的章节做了详细的阅读,并在阅读中结合实际生活,发现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

首先,对于学前儿童的注意这个章节我做了详细阅读,在阅读中了解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有自己的注意发展的特点,因为我现在带的班是小班幼儿,因此我特别注意了小班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发现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只是初步形成。

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准备中应该准备一些色彩鲜明和幼儿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要注意出示的物品不能太多,这样会扰乱幼儿的注意,可以有层次的出示,不断的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受,增强幼儿的喜好程度,延长幼儿的注意时间;在关于幼儿记忆力这一章节中,我了解了幼儿的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我的教学活动,同时注意课后的延伸和复习,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死板的去背诵为了复习而复习,虽然幼儿的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但是机械记忆也可以有许多花样帮助幼儿记忆,让幼儿在玩中记忆是让幼儿保持记忆深刻的方法,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方法;在学前儿童想象这一章节中,我了解了幼儿想象的发展,记得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在公务员的考试中有一道题目,孩子的爸爸左思右想都没有想出答案,却让儿子一口说了出来,难道是爸爸的学识还没有儿子的高?显然不是,是因为幼儿的想象力没有被扼杀,而许多成人的想象力早在童年的时候就是被扼杀了,因此在考虑问题时往往过于死板,可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还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时应该注意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为幼儿的想象发展创造条件,幼儿的任何想象只要是自己能说出缘由都是正确的,不要用一些否定的语言扼杀幼儿的想象力。

在这本书中对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这一章我认为是很重要的一章,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做什么事都会以自我为中心,稍不如意就会用哭闹、打人、咬人等手段来解决,因此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父母想要让幼儿表现出亲社会性的行为,如:分享、安慰他人、合作等,那么父母必须率先垂范,为幼儿做出亲社会行为的榜样,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幼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尊重与友爱的关系。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也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培养,除了以身作则外,我们还可以在讲故事、念儿歌中加强幼儿这方面的意识,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优秀的品质。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学以致用,也得到许多收获,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就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产生的,为此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学前心理学》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是陈帼眉老师主编,全书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程学超编写,第十一十二,有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邹晓燕编写,其余各章,有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编写。我从这本学前心理学的学习上汲取了许多东西。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对她敬畏和景仰有加。虽然,现在的我也只是为了考试,但是,我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还是对教育幼儿方面让我学到了很多。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心里发生发展有关规律的科学,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活动规律。才能使自己“快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呢?学前心理学这一学科,本书将帮助我们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以及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如,它阐述学前儿童发展过程;;围绕“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注意到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等,简述学前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学前儿童注意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平常也会说我们班某某幼儿的注意真是差,总是在抱怨怎么会这样那样的,我学了这章后我知道了3—6岁的幼儿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底,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与引导,注意的选择有赖于知识经验好认真水平。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确实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开卷有益,此话不虚。抽空静心地阅读《学前心理学》一书后,掩卷反思,感慨良多,从中受益匪浅。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而一本能引起你的共鸣的好书,则像一位你在茫茫人海中,好不容易遇到的珍贵的知己。我们可以携带它去任何地方,它可以随时给我们提供各种有益的启示,从而帮助我们学会更好的思考,变得更有洞察力。《学前心理学》就是这样的一位“知己”。通过对学前儿童的注意、感知、想象、言语、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现象的分别介绍和分析,详尽阐明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反映了当前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动态。

《学前心理学》它丰富的知识和“内涵”,既注重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又注重提示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得出教育教学方法和结论,让我们在阅读它的时候,感触和启示,屡读屡新。《学前心理学》中提到,“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他们是先做再想而不会想好了再做”。而这些心理发展特征,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每日离园前,孩子们最爱玩的是塑料拼搭积木。刚接触这类玩具时,孩子们不大会玩,即使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拼搭出的也是构造简单的造型。随着玩的次数的增多,他们的拼搭能力也在渐渐增强。

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拼搭出各种各样、造型各异且结构复杂的物体和造型。但是,在我对孩子们拼搭玩具的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孩子们的拼搭能力在一日日地提高,但他们对自己所拼搭的物体和造型的认识和了解却很欠缺。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拼搭的过程中,无法说出他在拼搭的是什么,而只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在搭好造型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的高兴地说出:“哇,看,我搭的是桥。”可见,幼儿具有这样的发展现象,一方面在于幼儿生活经验较缺乏,所认识、知道的事物较少,另一方面在于他们具有“知觉行动思维,先做再想”的这样的心理发展特征。

在学习第八章中的《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记忆和想象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记忆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现,即表象恢复活动的过程。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本材料,对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想象活动与表征活动密切联系,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所以说,想象在幼儿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比如,吃着饼干,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着手,想象“下雨了”。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电影似的在头脑中活跃起来。正是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与故事情节。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讲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没有很明显写出结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后只写到狼向小羊扑去,根本就没有明显的把结果写出来,故意留下给孩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合理地去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这样充分地让幼儿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结果,这样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还可以充分利用外界丰富的条件,加深想象。

1、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

2、当讲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现实生活中有的,应该带小孩到你所讲的情景中去,让他自己感觉其实的感觉,加深想象力。

不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不邂地努力.我们要敢于去尝试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异想天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要认为他们是在胡思乱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让幼儿继续想下去,这样只能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从那么多看来,童话故事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影响的,有相关联的,不要再去认为不就是一个故事什么的。在你说这话的时候,要想到这是可以影响到幼儿想象力的培养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这也是有注意事项的'。一般来说,幼儿都十分喜爱童话故事。因为在听故事时,其中的人物、情景、情节均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幼稚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同情心,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尤其是3-6岁的幼儿,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已经能根据故事中的角色,情节线索进行有意识地想象。在听故事活动中,幼儿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被催发了,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多看多听,使幼儿获得一些能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而听故事想象就是一种符合幼儿想象特点的、能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发展的形式。选择适宜孩子想象的童话故事,运用多种方法,让孩子在优美的童话故事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多而大胆想象。要让孩子在听故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时采取对故事结尾作进一步的推理想象,有时对故事情节变化做出新的编排,有时还可以对故事中的角色关系作不同的设想等,使孩子在故事提供的海洋中遨游,从而成为一个爱想象,富有创意的人。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学前心理学》很有必要。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充分了解孩子的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适时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正确了解孩子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家园携手形成合力。

由于专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生活范围扩大。

(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

2、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

(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

(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二、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认识依靠行动。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

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

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

三、此阶段的幼儿情绪作用大。

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

四、此阶段的幼儿爱模仿。

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

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成人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习惯了。

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让他往好的方向发展。如,在上课时间,有幼儿没有注意听讲,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另外做的好的幼儿,来引起这一幼儿的注意和模仿,并及时予以鼓励。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多向幼儿传递好的信息,如,跟幼儿说礼貌用语,老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这样幼儿通过模仿,时间久了也会成为一种好的习惯。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通过正强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儿向着一个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还应该多给自己充充电,多看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学性,适宜性,使自己更能走近幼儿,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帮助幼儿,与幼儿一起成长!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33

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是教我们学习生活的好书。我之前接触的所有心理学知识都是对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抑郁症,精神变态,精神分裂症等等。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处理这些负面的东西,所以对心理学印象不是很深。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它讲的都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我们来说,知道积极的事情远比关心消极的事情有用,所以我对这本书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己所用,才能有助于心理健康。如果我们有心理问题,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能解决。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认识世界,发现规律,然后掌握规律,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去改造世界。正如专家所说,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场运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正如中国人常说的,凡事要看到光明的一面。当然是严谨的,操作性很强的。就教育方法而言,在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与积极思想相反的模式,是一种以悲观消极态度进行的教育方式。就像在传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习惯性的否定和惩罚教育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积极健全人格的形成,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对孩子的发展有负面影响,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比如父母悲观,孩子通常也有悲观的性格。或者产生消极、孤僻、偏激等问题,同时不能很好的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要研究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和生活,有才能的人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我们可以尊重学生,深刻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挖掘人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34

作为一名刚刚踏进教育行业青年教师,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需要学习之处,所以参加培训时,我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结果可谓是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门学科,它是融合了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及学习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如何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加优质地完成学业,也使教师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一般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所以说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没有高等教育,社会的难以发展前行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又扮演者格外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社会的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同时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并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自身的特

点。所以我们对大学生教学应该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方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大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这里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生活的,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然后明确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内驱力、诱因和目的。最后通过适当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1)加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业成败归因,学生无论在成功还是失败之后,可以对原因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分析,避免再次错误的发生,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2)正确合理使用奖惩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主观判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之后,会对自己更加自信,会更愿意进行学习和探索;(4)鼓励学生进行构建性的学习,实现新旧知识的搭接和转换,减少遗忘。

在高等教育中,与学生相辅相成的就是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在高校中扮演着多样的社会角色,能否成功的扮演好这些角色,不仅关系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对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的发展和学生培养质量。高校教师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师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在当前社会中,高校教师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难以维护,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多起高校教师跳楼自杀的事件,这将我们的视角引

向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问题有:职业倦怠、心理挫折、人家交往障碍和角色冲突。一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缺乏有力的支持、工作和教育变革的现实压力、经济压力和教师的个人因素等。对于上述问题以及成因,提出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有:(1)有关部门要关心和维护高校教师的合法权利;(2)建立和完善对高校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3)学校应该加强人性化管理,避免盲目给教师定任务;(4)教师个人方面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积极宣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出现问题时要积极求助,积极应对。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学习,有助于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35

今晚又是一个吸收新知识的时刻到了,我又带着我的记录本早早的坐在培训室等待,这已经是第八次的培训了,今晚的培训师,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叫燕子老师!真是人如其名一般活泼灵巧。

一口齿伶俐的标准普通话,高雅端正的北京人气质,已经吸引了我。今天她所要给我们讲解的是《国学经典》,这对于我真的是很有助了,因为我就是教小朋友这门课程的,可见是雪中送炭呐。

她整个的局面控制的非常稳,她的思路也清晰明了,从最基本的给我们做讲解,课程的流程,时间的把握,该注意的细节,幼儿的感受。古诗词要求:读诵吟唱舞,常规活动的`经典问候,还有简单风趣的小律动,真是所谓为幼儿园小朋友,量身打造(边做动作边念):国学经典声的读国学经典有感情的诵国学经典放声的唱国学经典翩翩的舞,别看小小的一个律动,可以活跃小孩子的气氛,从而让他们随着老师的脚步,学习今天的国学经典内容,这也是作为一个良好的导入工作。

讲了上课的常规活动,她又细细的与我们分享图画阅读,引导幼儿完整的观察图画内容(以上到下从左到右)切记不要指着图画说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呀?那是最没有教学意义的做法,小朋友只会说太阳月亮海……这时候可以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例如:我看到了海我看到了海老师指导:在这副图画中,我看到拍打着沙滩的美丽壮观的海,就是加修饰词,让是句子变的更完整,生动,这就是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对于上课的几点要求,也做了较详细的'解说有七:1语言清晰2减少无效性的手势3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4注重细节的引导5图画内容总结 6整体欣赏7文字阅读。还给我们分享了,她所遇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很多老师呢,讲了图片,下面准备导入主题,这个时候孩子们有点闹哄哄的,他们有点坐不住的感觉,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衔接语,所以一定要保证句子的连惯性,而不是东一句西一句的,那样不能够给孩子吸引了,才从而容易造成那种情况。

先后又给我们介绍了识字游戏,诵的基础形式和要求,吟的方式方法包括需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我都记在了脑海里,这样子的经典讲座我真的很想多听几次,很合我的胃口,很高兴自己学到了这么有益的知识,从这一次的培训我告诉自己,不单单总是照着别人打好的例子来做,那样永远得不到进步,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自己的话可说,有自己的话可谈,有自己的见解。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36

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结构。本书在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历史、理论、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社会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并从理论和实际上对其加以分析这些领域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社会交换与影响,团体与组织心理,以及最新受到重视的文化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在对这些领域的知识进行分析的时候,作者力图使其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使人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尽管常常可能会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远远少于他人或者事件的认识。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第一个好处是认识自己。

在学习社会心理学我也学会了认识他人。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尽管不同的人的行为差异很大,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有人说:主动与被动紧一线之隔,而生命情调却神情悬隔。还有人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改变自己。也有人说:当你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时,请马上改变。于是,我选择了后者那就是所谓的改变,虽然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尝试,并且希望用时间来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第三个好处是认识社会。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的特性,了解了在这样的社会中应该如何生存下去,这对即将毕业的我有很大帮助。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最大好处是认识生活的价值。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有钱或者名声响亮,而是在于:一是能够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决定,而不是由他人决定;二是能力,能够有足够的实力把自己决定或者他人交给的任务完成;三是关系,在生活中和他人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孤军奋战;四是自尊,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

通过对社会心理学的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乐观快乐的金葵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这个学期社会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37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上了8周的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罗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门课是我初次学习,我觉得在课程安排和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吸引人也很实用。首先,课堂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大学生活各个方面,不论是学习、恋爱、人际交往甚至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求职信,都有专题一一为我们解答。这些所设置的专题都是我们大学生非常感兴趣或者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目的就是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老师就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过程及心理活动,什么是爱情、恋爱动机、择偶过程、感情纠葛、失恋问题,都一一有所涉及。许多我们困惑不解问题,经过老师的点拨,豁然开朗。尤其是在老师让我们写墓志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关于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多个专题也都曾提到了。老师会精心挑选出一两套的心理测验给我们做,而这些心理测验都是十分专业准确的,老师会一一讲解分析,结合性格特点,生动的加上具体的典型的任务形象,帮助我们理解。

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

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一定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从各方面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积极向上的心起了一个推动作用。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课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我们要成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38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我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

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我个人的收获和体会:《教育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

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习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习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学习错误的,还不如不学。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整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学与教心理学的出现是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它首先阐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提出系统的课堂学习理论。然后在学习论的基础上阐明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育心理学的出现把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以数学学科来说,我们经常埋怨学生:“教过那么多遍的题目,你怎么又不会做了?”该书作者对我们这个疑惑作了三个层次的回答。第一层原因:“对某项知识的记忆弱。作者指出了记忆弱的三种表现:一种是“忘了”,“在学习了某一单元的数学知识之后,教师与他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同时看一道需要综合应用该单元知识才能解答的数学题,然后再回忆。可以发现,他们回忆的能力相差很大”,即一些学生回忆不起来;一种是“似曾相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某个问题时,他就是想不起应该用哪个定理或公式。但是如果给他看解答,他又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应该会的呀!’”即知识还在脑海里但就是找不到;一种是“欲言难吐”,“在完成某项作业时,学生确实是知道需要用到的知识,而且对它并不陌生,但一时就是讲不出来。过后,只要有某种提示,有时甚至是自发的,突然就想到了该用的知识。”三种“记忆弱”都导致“信息提取失败”,“记不起、用不上”。怎样让记忆由弱变强呢?作者说:首先,“出于良好组织结构中的、具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的提取,比那些只有松散结构的、随机联系的知识的提取要容易得多。”也就是说,“要对所学材料的意义进行充分的加工,通俗地说,就是要深刻理解知识的意义。这种深加工是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意义以及它与相关知识之间联系性的一种深入、细致的思索,是对知识之间相互联系性的多方向、多途径的'推敲。”所以“抓知识结构”比“抓知识点”效果会更好。其次,“要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即通过深加工,使得抽象的东西获得具体内容的支持,使概括的原理建立在丰富的背景之上。

使那些‘不可捉摸的东西在学生的心目中变成‘看得见摸得着’而有意义的东西”。为何啰嗦的讲授和枯燥的题海效果不好?为何课改要提倡营造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实际问题,原因就在这里。再次,“要从整体上把握信息,既要记忆知识的结果,也要记忆知识的过程。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过程是情境性的,会产生前一条所说的好处;另一方面过程就是知识的推导过程即新旧知识的联系,即使某个公式忘了,学生也可以依据这一加过工的结构,把已经忘记了的公式推导出来。这就是课改强调“过程与方法”的道理之一。第二层原因:不教不学数学思想方法则是记忆弱的深层原因。“学生不能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原因,还是没有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充分,没有达到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指引着数学学习活动的进程,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提取线索’,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信息通道’”。

这是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程序性知识”,它告诉我们“做什么、从何做起、怎么做”,所以具有“线索”和“通道”的重要特性。而该书作者高度强调“线索”与“通道”对记忆的作用;人的长时记忆空间是无限的,每个学生实际上都“记忆”了非常多的知识,只是它们常常象藏在深山里的宝藏,没有“线索”和“通道”是找不出它们的。如果在教学中,“‘过程’与‘结果’并重,并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放在首位,很好地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充分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水到渠成’”,“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时找到有效的信息提取线索,形成最佳的信息提取通道,成功地提取需要的数学知识。这让我们从记忆的角度又一次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第三层原因: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机不良是最深层原因代表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一种期待心理,它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的动力。事实上,学生想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会对学生的整个信息加工活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学生在整个信息加工过程所从事的一切内部加工活动,都是对他心目中的那个目标做出的反应。”我为什么要学数学?我为什么要学这堂课的数学内容?我的数学学得怎么样?怎样才能改善我的数学学习?我的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我离自己学好数学的目标还有哪些差距?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达到我的数学学习目标?在“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我们要思考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39

学了心理学这门学科后,让我受益匪浅,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带有情绪,这种情绪都被认为是负性的情绪

。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环境里不允许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发生,或会面时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这时我们会无力去面对,在不经意间,就毁坏了辛苦建立的一段关系。比如:对“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这类情绪的发生,在很多时候是避开它,一旦不小心触犯了它时,就会不知所措,要么被“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许多事后让我后悔的事,经过成长后,我才发现我的这种对于愤怒的态度及做法,完全是因为对“愤怒”缺少学习和正确的认知所致,以为“愤怒”是一个凶神恶煞似的坏东西,现在才知道我的这些“愤怒”的价值观来源于父母,由于父亲的脾气很怪,很小时的我常常看父亲的脸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则挨骂,我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经验里学习关于“愤怒”和“胆怯”的知识的,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甚至把我的`这种经验中学习的知识又重复于我的孩子身上。

2、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生很多在人际之间,与环境之间甚至是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冲突发生时,我们常常陷入悔恨,自责或是指责他人及环境的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

比如:与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发生一些摩擦有时候各自都认为无道理或是没必要,但就是因为谁也放不下面子,谁也不搭理谁,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气氛很是紧张。现在我不断在学习中成长,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3、,我们要培养足够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

在中国这种亲密关系大多数人却从来不会,不具备培养亲密关系的能力。比如:许多家庭,父子(女)之间,母子(女)之间,他们无法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因为他们之间不能视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谈。导致许多家庭都把责任归咎于孩子身上,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找问题。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能力”缺乏。

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40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对于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很是有感触。1968年,奥苏贝尔发表了集其教育心理学思想大成的作品——《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1968第一版1978第二版),在这本书中,奥苏贝尔深入系统地探讨了课堂中的有意义的文化知识学习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及其条件,对人类以言语符号为媒介的有意义学习,保持和迁移的心理机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他的“有意义言语学习论”。

奥苏贝尔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持批评的态度。他认为,这些学习理论并不探讨在课堂里发生的学习,而只是根据实验室里的学习不加分析地外推。在他看来,“一种真正实在的、科学的学习理论主要关注在学校里或类似的学习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复杂的、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并对影响这种学习的各种因素予以相当的重视。(Ausubel,1967)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他仔细区分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教学总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的,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方法。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包括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继承了传统的接受学习理论,并在历史上首次将之作为与发现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加以积极倡导并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研究。

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的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发现学习相对。在接受学习中,所学东西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学生无需进行任何独立发现,而只需接受,即只需把教师呈现给他的材料,例如一组无意义的音节、一首诗、一条定理加以内化和组织,以纳入到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当中,以便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可以运用它或把它再现出来。这里所说的内化是指将新的学习内容通过整合贮藏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

接受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是与发现学习相对的,是指学生将学习材料作为定论性的知识加以接受、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而不重复人类发现、形成有关知识的过程。机械学习则是与有意义学习(通过理解而进行的学习)相对应的,他指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接受学习可能有意义的,从而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有可能是机械的,从而成为机械的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也不同于被动学习。被动学习是与主动学习相对的,他是指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或者必要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等原因,因而不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或者不积极主动的.把自己的学习引向深入,不去深入、全面的把握学习内容,而满足于那些含糊的、肤浅的、似是而非的观念。接受学习可能是主动的,也有可能是被动的,他与主动、被动学习都没有必然的联系。

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对发现学习的解释不同于布鲁纳。他认为,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换。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是要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基本的原理或规则,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除此之外,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还涉及其他三种学习类型:运用、问题解决、创造。这三种学习是有层次的。

奥苏贝尔认为,“运用”是指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有点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讲的“练习”。“问题解决”是学生无法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境中去,学生必须通过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转换前后有序。学生已有的知识可能是与问题解决办法有关的,但需经过多次转换,而非直接运用或练习所能解决的。“创造”是能把认知结构中各种彼此关系很遥远的观念用来解决新问题,而且,认知结构中哪些命题与该问题有关,事先是不知道的,各种转换的规则,也是不明显的。在奥苏贝尔看来,“创造”的定义是指能产生某种新的产品,或者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或者在人类认识意义上来说是新的,都应该被视为创造性行为。当然,只有能产生后一种新产品的人,才能被认为是具有创造性的人。而且,创造性行为本身,应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水平,即能够把各种要素综合在一起,形成新产品,这种综合水平应超过问题解决中所需要的水平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根据知识学习过程的不同性质,又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以下两个先决条件是划分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标准:

(1)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把新学的材料同他已了解的知识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意向。

(2)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的任务能够在非任意的和非逐字逐句的基础上同构联系起来。明确了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就不难对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做出明确地区分。以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来说,由于学习者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有关观念,无意义音节不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在学习中只能逐字逐句地背诵它,所以,它只能建立一种逐字逐句的联系,因而是机械的学习。有时人们为了便于记亿,往往把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种意义,但这种意义的赋予是人为的或任意的联系,因而也属于机械学习。

当然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奥苏贝尔认为,“这两种学习仅是处在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概念、命题和原理的学习是意义学习,而符号学习便具有某种机械学习的逐字逐句的性质”。有时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也会同时发生,例如,学生通过背诵来学习一首古诗或学习乘法口诀就是这种情况。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41

两天心理学基础课学下来,受益匪浅。这得感谢西南师大的张教授,他深入浅出的讲解,风趣幽默的话语,常常引得一片欢笑。在讲解理论的时候,他总是有很多的生活经历穿插在里面,但都和他讲的知识是有关的,所以并不觉得他是在卖弄,而是紧紧的结合了生活实际。尤其是他讲的教学上的经历和经验,让我觉得眼前仿佛打开一扇天窗,突然变得明朗开阔起来。

我教学工作17年,但是并没接受过职业的培训,只是自己跟着感觉走,也没什么成就感,现在是陷入了茫然。我虽然不想显声扬名,可是这种毫无成就感的工作和生活,很让人失落,近乎是抑郁了。我想很多中小学老师都有我这种感觉吧:工作十多年,自己仿佛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工作上再没有发展的机会了,梦想早已经破灭,日子过的浑浑噩噩。

这两天的学习,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绝大多数老师只是按照教学的常规方法,机械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已,即使有课堂的创新,也跳不出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搞的形式,可能有很多的时间,花的力气都是无效的。老师们每堂课上下来都是怨声载道,包括我,恨学生不听课,恨学生生的太笨。更有过分的老师骂了学生笨,还骂学生的父母不懂优生优育。老师带着怨气教,学生也带着怨气学,效果就更加坏了。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曾经在教学中踏步不前,其根源在于我们还在传统观念里无法自拔:老师居高临下,学生俯首贴耳。我们太缺乏心理学知识,不懂得如何有效的运用教学艺术,如何艺术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把学生的兴趣真正的提高。

心理学教师培训,这个机会,太难得了,也来的太及时了,把我从长时间的迷茫中解脱了出来,我知道了我将来在教学中该去做什么,怎么做了。

让我们开始新的旅程吧!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42

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读书套餐真好,本学期如果不是因为参加读书套餐,我还真不会这么认真地去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一看书的题目就觉得很乏味,可我仔细阅读后,觉得本书越看越有味道。阅读本书很轻松,因为里面的内容和我们的教学实践很接近。通过大量的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一些教育现象,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教育者都知道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但如何科学的表扬?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实验给了我们启示。当我们表扬孩子聪明时,孩子就会倾向于成绩目标取向,会努力证明自己聪明而避免显得没有能力。当我们表扬他们因为努力而获得成就时,孩子就会倾向于学习目标取向,他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个过程。从学生评价来看,教师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美术作业的评价不像其他学科有标准的答案,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形成性评价。记得以前有位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美术的兴趣特别浓厚,每一节的美术课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但他的画画得确实不好,很随性也很随意,自己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线条粗糙。但我很关注她的学习过程,每次都在鼓励的基础上,给他一些建议。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他进步了很多,成了班里进步最快的孩子。同时他的这种热情感染了身边很多的孩子,我进教室时,经常听到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上美术课了。在教学中,我们要科学的表扬,使欣赏孩子这一理念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容易对学生形成偏见,会不自觉的对学生进行归类,这就是洛钦斯的“第一印象”效应实验。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又要避免由于第一印象所带来的对儿童的错误看法。在开学时,能准确叫出儿童的名字,亲昵地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多说些赞许的话,能减少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能为以后的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沟通的开端。我们美术教师往往任教的'班级较多,对于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花些时间与精力记住学生的名字,以及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点。美术教师如果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以美术作业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话,那往往会出现判断的错误。有些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也许在美术学习方面有些困难,我们不能以此作为评价的一个依据。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位学生比较乖巧的,但他的美术作业真不怎么好,一开始我只看到了他的美术作业,将他归类在差生中,后来从班主任那了解到,他是一位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在往后的教学中,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看到了他的优点,及时表扬,他进步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冷静、科学地观察学生,用理性和发展的眼光分析、评价学生。

总之,书中还有很多有名的实验,每个实验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正是这些启示,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有理可依。无论是作为教师的角色,还是作为一位刚刚升级做母亲的角色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大家真的可以好好去阅读本书,不同的你会有不同的收获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43

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书中的很多理论,如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帮助我们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特别是ARCS新的动机模式,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为教不好学生而苦恼。其实有很多时候是我们对于学生的不了解,没能正确认知学生这个年龄的心理与生理的发展,并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去设计和实施教学,往往不能去的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有区别的、学生在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上也是有差异的。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

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书中所提到的很多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结合学科特点的教学对我们的工作有很直观的指导作用,并具有可操作性

系统的'学习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获和体会。 我会把所学的用于工作中,做出精品教育。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为人师者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

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通过研读《学科教育心理学》和网络学习,我从学习心理和学科的学与教两方面,了解了新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及教学设计技术,提高了自身的修养和专业知识,让我从心理的层面重新思考学与教,重新认识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受益匪浅。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44

如何改变对任何事物的感受

人是透过身上五种器官的搜集资料来认识周遭的环境,不过每个人都会偏重其中某一种器官,或者是一般所称之感元。譬如说有的人比较受他眼睛所见的影响,亦即视觉器官的功能居于这个人对外界认识的首要地位;另外有些人则较偏重使用听觉器官或触觉器官。

每个感元下又可分为数个次感元,它们各司我们对外界所搜集资料的强弱变化,譬如说你可在心头思量某一个影像,然后就这个影像的某一角度(一种次感元)作某种程度的改变,使你因而有较先前不同的感受。

当这个影像被你放亮一些后,你的感受很快地就会有所改变,这就是次感元的改变。理察?班德勒这位神经语言学的创始者,或许是最伟大的次感元专家了,他跟其他专家们所做的事可以上溯到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他是把人类认知方式归类成五大的创始鼻祖。

透过次感元的有效控制,可以加强或减弱我们的感受,它的范围没有限制,可以是或沮丧,也可以是好奇或失望。要想了解次感元,我不妨用商品包装的条码来说明当更容易了解。

这些条码事实上只是一些粗细不等的黑色直线条,不明内情的人可能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可是当它经过扫描机扫过之后,便可告诉电脑这个商品的名称、成本、售价、库存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次感元的作用跟商品条码颇有雷同之处,当我们把它们扫过那个称之为“头脑”的扫描机后,它们便会告诉头脑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及该怎么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条码编制方式,而所编制出来的项目表洋洋大观,每一种次感元都有它自己的主管范围。

譬如说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视感元的话,那么你对于某次经验的感受,很可能就是视觉次感元所搜集到有关大小、颜色、亮度、距离和位移的综合结果;又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听感元的话,那么所得到的感受就是跟那个经验有关的音量、节拍、音调等次感元所测得的结果。

如果说要想使一个人振奋的话,首先就得调好他的感元频道。偏重于视感元的话,那么就得提供能刺激他视觉次感元的因素;若是他偏重于听感元或触感元的话,那就得提供刺激他听觉或触觉次感元的因素;至于有些人可能就得三管齐下,先用视觉、再用听觉、最后用触觉,当这三类都用上了才能管用。

一旦你了解了这些次感元对于人们认知上所扮演的角色后,便可从人们平常的谈话中测知他们较偏重于使用哪一类的感元,然后便可以投其所好。

到底我们能使自己的感受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要看我们能把次感元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必须学会好好控制自己的次感元,让它们所呈现给我们的一切经验都对我们有帮助。

譬如说你要好好审视一下某个令你头痛的问题,那么就不妨把这个问题摆在脑子里,然后臆想着把它拉远,接着你站在高处换个新的角度去看它,请问你这时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如何?对很多人来说,头痛的`程度会减轻。

现在你再把它拉近,使它变得更大、更亮,请问此时的感受又会怎么样?是不是感受更强了些呢?这种次感元的改变有点像是改变菜单中的莱色那样简单,它们确能改变你对于外界事物的最终感受。

虽然在“激发心灵潜力”一书中我已经很详尽地介绍了次感元,在此我再重复介绍只是希望各位确实了解这一重要的改变利器。别忘了,只要改变了次感元,你便可在很短的内改变对于任何事物的感受。

譬如说就以昨天所发生的某件事而言,如果你重新把它在脑海里呈现,把它慢慢推到几乎一英里之远,成为一个模糊的小点直至没人黑暗之中,请问此时这件事给你的是昨天发生的,亦或是觉得好像发生了好久?

如果这件事给你的是个好的印象,那么就把它拉回来,否则就让它留在那里吧,谁希望一直记住那样的事呢?当你有一个很好的记忆时,就算是它发生于很久之前,好好地回想一下吧,把它拉到近前,让它变得更大、更亮、更立体、更富有色彩。

现在请你跨进去成为其中的人物,请问此时你觉得它是发生于很久之前呢?还是它就发生于近前?你瞧,我们只要改变一下次感元,便可以把发生的都改变了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45

压力导致身体和心理疾病这四个方面的心理压力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人一旦觉得压力大,身心都会反映出来。所谓身体的反应可以导致各种不适,最简单的就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身体不适会影响生活状况、影响工作、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疾病,比如胃溃疡、不孕不育、癌症等。在发达国家,医学体系已经改称为生物、心理和社会理念体系,也不再单纯把人当动物看待,就是因为人有心理反应,有社会过程。

心理压力当然也反映在精神上。例如,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人的信息加工能力会下降,脑力劳动成绩也下降,严重的会导致工作系统的错乱。当身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作出严格的判断非常难。但基本上所有疾病都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作用,完全是生理因素,跟心理因素一点儿不相干的,科学研究证明还没有。一旦生病,应该积极地求医问药,积极考虑有哪些心理因素可以改善。身体和精神双管齐下,就更有利于战胜病魔,恢复健康。

自我调节和减压要分成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要知道心理压力的存在,如果不知道,就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

其二,要逐步地变化,不要变化太猛,要把变化改为一种缓慢的过程,要有适应期。其三,维持心理健康通用的规则,就是要从事适度的体育锻炼,它不仅对身体有好处,对心理健康也非常有好处。在锻炼过程中,人会自然而然地摆脱一切烦恼。

其四,要进行社交活动,尤其是退休人员。

最后,如果确实觉得自己压力太大,觉也睡不着,可以找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帮助。不过,压力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压力有利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到了某个基点才会产生负面作用。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46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心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针对中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比较适合这一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们经常讲现在独生子女多了,逐步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些孩子不关心班级集体,自私自利。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习惯、学会与人相处,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积极心理教育的特点,我上了一节《同学间的互助》的心理活动课。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我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魅力,也是我心理课要达到的目的。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47

转眼间将近学期末了,这意味着要和积极心里学这门课说再见了。还记得第一节课邹老师就给我们出了一个演讲的题目:为什么选择积极心里学这门课,想从中学到什么。这个小环节让我们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互相都了解了许多,使一向枯燥无味的选修课活跃起来了。回想起当时选课的时候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积极心理学”,我就果断按下了确定,积极心理学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话题与学习目标。

作为一个大三学生,即将毕业的我也曾过着浑浑噩噩的大学生活,从大一到现在两年来我没有考过什么重要的证书,没有做过疯狂的事。自从上了积极心理学这门课我找到了自我,不应该没有目标的活着,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有时我也消极、沮丧、抱怨……邹老师告诉我们要时刻鼓励自己,心中默念我会成功的、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做好。很多癌症患者因为拥有积极的态度坚信自己会好起来的,最后都战胜了病魔,所以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只要我们的意念够坚定。不要时刻想着自己一定会失败,那即便是你努力的去做了,成功的机率也不会太大。

老师还给我们播放了视频,让我们真正了解了生命的产生,精子卵子的结合产生受精卵,受精卵逐渐发育成婴儿,大到人身体中的器官,小到细胞的变化,这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切身的知识。

老师是一个十分亲切并且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她会照顾到我们每个人的感受,会和全班同学互动使我们有了很强烈的.存在感。她教我们要学会宽容,宽恕别人,乐观的对待每件事。课堂上同学们不亦乐乎说着自己想要改变的目标,有的想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想交更多的朋友,有的想要要戒掉电脑游戏留出充裕的时间来学习。而我的改变目标是改掉我急躁的性,我是一个天津人典型北方人的急脾气,有着耿直爽朗的做人原则,可是我的性子比较急,遇到急事不能再盲目的慌张,要更加镇静理智的寻找解决的方法。

我们要多方面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肯定有它特定的原因,原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去看它,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更有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发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更是一种理念。其实快乐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只要乐观积极的去对待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做一个善良、宽容、快乐的人吧!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48

读完《拖延心理学》,我又拥有了一个认识自我的“武器”——手术刀。今天,我要用这把“手术刀”,对准自己的拖延做一个手术——解剖自己。

五月份的作业,我一直拖到五月三十一号才上传。我给自己找的借口是:这段时间工作太忙了,我真的是没有时间看书写心得;还有就是四月份的分享活动因为外出培训而没有参加,所以我不知道五月份的作业是哪本书的心得。我曾私下问过亚楠,在这件事上她和我知道的一样多。于是,我就在五月十四日想当然地开始读《拖延心理学》。开始读书的时间已经到了作业截止时间,所以我当时打算破罐子破摔,不交作业了。可当我在群里看到亚楠因为忙“六一”活动,没有时间推送作业时,我的想法又变了:我可以在亚楠“六一”活动结束前,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作业提交,就OK了。但我一直没有确认共读的书目,而我又绝不会在群里问。五月十八日中午,我看到于静在群里发信息,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即私信于静,询问读哪本书。给于静编发信息时,我内心有些紧张,心脏有些紧缩,噪子处有些异常。万幸的是,我还是鼓足勇气将信息发出去了。等待于静回复我的时间里,我如坐针毡、心乱如麻、度秒如年。我担心她故意不理我,看我的笑话……下午三点十六分,于静很认真地告诉我——读《积极情绪的力量》。我如释重负。终于可以正常地呼吸了!

我所描述的是我的行为和症状。读完《拖延心理学》,我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不敢在群里询问共读哪本书?我为什么选择了亚楠和于静私聊?答案是:因为我有恐惧。我担心大家知道我拖延交作业的事情,会给我差评,那么我之前树立的良好形象会轰然坍塌。我还担心这样的自己不被群里的大家接受,以及我不能遵守承诺按时交作业带给我的羞耻感。而选择亚楠和于静私聊的原因是我认为她们俩即便知道真相,对我的影响也不太大(当我写下这句话时,我知道我有多么地缺少安全感,生活中我是多么地善于伪装自己)。

我为什么有恐惧?因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过不被父亲接受的不舒服的感受的记忆,我拒绝那种不舒服,所以我才有了恐惧。脑海中有一个这样的场景:上小学五年级时,我在我们村办小学读书,而大哥、二哥被爸爸带着在县城最好的小学读书。妈妈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你爹看不起你,不让你去城里上学。你自己争口气,一定要学出个样子让他看看。”我不知道这话到底在我身上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我知道,就是从那年开始,我的学习状态开始变好,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成为我们那所村办小学里第一个考上县城最好初中的.学生。最终我成为我们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工作后,我也是不断地努力学习,绝不允许自己落后于他人。现在想来,应该是我渴望被父亲接纳,被父亲关注,所以才会那么努力向前。我的羞耻感是来自于我的低自尊,我很努力,渴望外人的认可提升自己的自尊。所以我总是委屈自己迎合别人,得到他们对我的好评。我是外人眼里的“乖乖女”,是邻居眼里的“好闺女”。我活得没了自己,于是我成为了一个爱笑的、热情的、随和的人。而这一次不能按时交作业有违我的一贯作风,所以会让我感到羞耻,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解读。

通过这把特殊的手术刀,我又找到了隐藏在我身上的一颗闪亮的“珍珠”。那些渴望得到认可而遭受的委屈犹如包裹在体内的沙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为了减少委屈而做的所有努力形成了我热情、乐观、向上、好学等的特质,而这些特质成就了我今天的幸福人生!所以,它们是闪亮的“珍珠”。此时我也明白:当我拥有了这种转化能力时,我离更幸福又近了一步!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49

作为一名刚刚踏进教育行业青年教师,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需要学习之处,所以参加培训时,我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结果可谓是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门学科,它是融合了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及学习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如何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加优质地完成学业,也使教师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一般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所以说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没有高等教育,社会的难以发展前行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又扮演者格外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社会的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同时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并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自身的特

点。所以我们对大学生教学应该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方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大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这里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生活的,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然后明确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内驱力、诱因和目的。最后通过适当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

(1)加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业成败归因,学生无论在成功还是失败之后,可以对原因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分析,避免再次错误的发生,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

(2)正确合理使用奖惩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主观判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之后,会对自己更加自信,会更愿意进行学习和探索;

(4)鼓励学生进行构建性的学习,实现新旧知识的搭接和转换,减少遗忘。

在高等教育中,与学生相辅相成的就是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在高校中扮演着多样的社会角色,能否成功的扮演好这些角色,不仅关系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对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的发展和学生培养质量。高校教师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师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在当前社会中,高校教师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难以维护,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多起高校教师跳楼自杀的事件,这将我们的视角引向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问题有:职业倦怠、心理挫折、人家交往障碍和角色冲突。一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缺乏有力的支持、工作和教育变革的现实压力、经济压力和教师的个人因素等。对于上述问题以及成因,提出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有:

(1)有关部门要关心和维护高校教师的合法权利;

(2)建立和完善对高校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

(3)学校应该加强人性化管理,避免盲目给教师定任务;

(4)教师个人方面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积极宣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出现问题时要积极求助,积极应对。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学习,有助于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50

英国著名小说家莎士比亚说过: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其实,在我还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本以为自己虽然对“心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小小的心得体会还是有的,但经过老师的教导,才知道自己之前其实根本一点都不了解心理学,不过,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认识不知不觉中多了很多。

根据老师的教导,结合老师的原话,我对心理学的总结如下:

(一)心理学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

(二)学习这门课程,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这门课程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有了许多体会,因此做下以下决定:

(一)提高自控能力。可以看到,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很多,多到使很多人都没有去学习,整天只知道玩游戏打发时间,虽然我没那么严重,但也差不多,所以我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增强学习自觉性,否则再这么下去也是浪费时光,荒废学业。

(二)克服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师说过,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要的真正了解我自己,克服自卑。

(三)正确走好感情之路。这一学期的最后一讲,讲的就是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让我感到很震惊,没想到大学生恋爱有这么多学问。老师讲过,有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所以,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才能使自己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但它能带给我很多东西。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51

在这烈日酷暑的七月,我有幸参加了由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心理学教师培训。这次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当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待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 ,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总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为学习,为人际关系等等,且有增长的趋势,这就说明现代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力求“对症下药”,从心灵上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了解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无法改变社会,就改变自己,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们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教师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这次学习,只能说无论在理论知识上,还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对心理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的了解也只是皮毛而已,为了自身人格魅力的提高和孩子们真正的健康快乐,我会继续努力地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在教育教学上,希望我能够成为照亮孩子们内心深处的一缕暖阳。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52

在团体活动中,我感觉自己收获颇多,我收到了不同的同学给我的一些建议和评价。首先,我非常感谢他们能够诚恳的指出我的不足,帮助自己找出那么多的问题。

当我刚进教室的时候,发现所有的椅子都被围成一个圈,一种不祥的感受顿时涌上心头。有种后悔走进来的感觉,所有的桌子被挪在一边,让我觉得心惊胆战,当我坐下后,我的身体一直在不停的颤抖。轮到我第一次发言时,我的紧张感更强烈了,身体里那个做好准备的自己立刻逃之夭夭,剩下的那个糟糕透顶的自己立刻跳了出来。我变得手足无措,语无伦次,说话结结巴巴。天啊!那不是我想展现的自己!

其实,我并不想那么沉默,也希望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能积极说出自己的观点。但是在这样人数众多的场合下,紧张的自己完全找不到回应的答案,就像突然短路一样,脑子一片空白。有时周围的.氛围变得紧张时,我感觉自己基本快要丧失的说话的能力。

这样的活动让我收获很大,特别是同学们都真诚的给予了我一些建议,也指出了我的一些不足。这些建议关于:应该怎让自己能很好的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怎样去与陌生人接触,才能让自己和别人自如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我可以更好的探索自己,更加真实的感受自己在陌生场合说话困难的状态。我希望这样的活动继续进行。也希望下次自己能更加主动积极回答一些问题,让自己不断成长。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53

在师大学习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习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习,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懂得学习,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

在学习中,我发现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习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习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习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习,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B、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3、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A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方法或手段,教会学生学会竞争。

B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C进行多指标竞

D提倡团体竞争。

E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行为,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学的灵感。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54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为对象,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以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为目的的科学。传统的大学学生管理工作习惯于以过去的经验进行管理,因此难以摆脱方法上“固定化”和简单化的毛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效果不好、针对性不强。

管理心理学着重强调人性化教育,注重个性和情感因素的充分发挥。对这一理论的借鉴和运用恰好弥补了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上的缺点,成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手段。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坚持“以人为本”,对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大学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性作用。

学习管理心理学已有一段时间了,这门课程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同时,在漫漫人生路途中欣赏到一幅幅悦人的风景!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首先自己要懂得如何去搞好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为工作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要说一下管理心理学的一方面———交际心理。

一、人际交往在商务活动中有哪些作用

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彼此间结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种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是因为在现实中,人的经历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产生双向交流,使彼此的长处得以递增,彼此的短处,得以克服,近而为实现群体的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心理关系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它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具有明显的情绪体验的性质。人际关系的以定的情感为基础卡立起来的,并且以一定的情感为纽带,人们在共同活动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在性质、方式和过程完全相同的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工作关系、行政关系、经济关系往往是固定的或相同的,而人际关系却是不相同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人际关系具有情感体验的性质。

二、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互依存、互相吸引的一面,也有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一面。当相互依存在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吸引,当相互分离在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排斥,人际排斥对人类的关系是有害的,有时,甚至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搞好人际交往呢?首先,应排除妨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各种不良因素。

一种方法,则是冤家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毫无疑问,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后一种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第二,做人要厚道。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能待人苛刻,使小心眼。别人有了成功,不能眼红,不能嫉妒;别人有了问题,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

第三,为人处世要有人情味。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达到无往不胜,首先得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

第四,要想人缘好,还要靠近“好人缘”。在你选择朋友,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时,最好能选择好人缘的人。而且能与这种人关系越密切越好。为什么呢?首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道理大家都懂,其次,他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其一,人缘好的人他的朋友肯定不少,如果你与他成为关系密切的朋友,那么他的朋友自然也会成为你的朋友。这对于你迅速建立或扩大人际关系网具有巨大作用。其二,“人缘好”的人朋友众多,群众基础好,他的能量也就越大,有时你会感觉到,找这种人帮忙办一件事,要比找其他人要容易得多,迅速得多。

第五,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人的一生,要和多少人打交道,现代社会,各种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增多了,人们的社会活动也频繁了,由于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要与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不同思想的人交往,自然,在这些人中就有各种不同性格的人。那么,我们怎么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呢?我们应该看到,既然别人与自己性格不同,他在待人接物方面,自然许多地方跟自己不一样,当我们看到了别人与自己不同之处之后,不要觉得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更不要讨厌和嫌弃别人。我们要承认差别,当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看到不同性格的人,就不会强求别人处处和自己一样,就可能容忍相互间性格上的差别。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一些为人处世,交际的技巧: 1、学会求大同,存小异。 2、要注意全方位了解别人。 3、注意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4、胸怀应该宽一些,气量应该大一些。 5、要注意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

三、对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

1、对死板的人,唤起他的兴趣

遇到这种类型的人人,你就要花些工夫,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来。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这个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个人都会有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来,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须好好掌握并利用这种人的性格和心理。

2、对傲慢无礼的人,尽量少说

有些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你对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罗嗦,所谓“多说无益”。

3、对沉默寡言的人,直奔主题

与不爱开口的人交涉事情是十分吃力的事,因为对方过于沉默,你没办法了解他的想法,更无从得知他对你是否有好感。 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

4、对深藏不露的人,多用心思

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有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说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不懂或言不及义地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5、对行动迟缓的人,拿出耐心

对于行动比较缓慢的人,交涉时最需要耐心。

与人交涉时,也经常会碰到这种人,此时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所以,你最好耐着性子,拿出耐心,尽可能配合他去做。

管理心理学,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学习为人处世,待人待事的方法与技巧,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55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心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针对中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比较适合这一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们经常讲现在独生子女多了,逐步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些孩子不关心班级集体,自私自利。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习惯、学会与人相处,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积极心理教育的特点,我上了一节《同学间的互助》的心理活动课。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我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魅力,也是我心理课要达到的目的。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56

通过这段时间对管理学的学习,使我对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会了通过对别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别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

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时,也是一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是现在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的个体,团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的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团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而把心理学运用到管理学里面是一种突破。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以及达到工作目标。管理者在组织中完成他们的工作。曾有人说,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今天,这些职能被简化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者的角色有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角色,管理不是一门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学问,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不完美每一个充满这样那样缺点的人都能掌握的学问。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组织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话,那么他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个组织必须有一个形式,在一个有普通人组成的领导集体领导下能够正常运行。也就是说,管理学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通过让一群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来,管理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普通人发挥不同寻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绝无仅有的天才。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从而解人心理活动的规律。譬如在企业,人是主体,是人财物诸多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心理学以分析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为重心。人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人是管理的基础,也是所以需要管理的原因及目的。现代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掌握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而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学习心理管理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互动的规律性知识,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因素是影响组织管理中人的行为差异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爱好,兴趣及个性特征,这就是人眼中事物被打上了主观的烙印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方法。管理主要是针对人的管理,所以管理学必须涉及个体行为的管理问题。人的个性是个体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了解了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待人处事的态度,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重视态度的作用。目标管理的概念扩大到整个企业,它是通过上下级共同参与制定企业目标,是个人从中受到激励,共同实现目标而努力,并检验目标实施情况和事实结果的管理方法,今天目标管理已成为一种激励技术,成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职工的心理水平对于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人的智力体力的发挥,不但要与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他在某个群体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候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群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是必不可能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群体中,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只有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和谐工作,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他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协调组织与团体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与环境条件,改进领导与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与人的关系发展。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管理领域中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活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是互相联系的:联系性原则,人的心理现象与外部条件的刺激,主体的状况和反应活动紧密联系着;发展性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运动与发展之中,所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也要观测发展性原则。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在日常不做人工干预的自然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调查法,是通过收集各种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谈话法,问卷法等;测试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个案法,也叫案例法。

在管理心理学中,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沟通,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的过程。而人与人的沟通有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交流;而交流动机,目的和态度等因素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出现特殊沟通的障碍。因此,不管是面对上司还是下级,只要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事情进展顺利。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首先自己要懂得如何去搞好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为工作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彼此间结束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在现实中,人的经历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产生双向交流,使彼此的长处得意递减,彼此的短处得以克服,进而为实现群体的工作目标共同努力。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里关系。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心理关系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它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具有明显的情绪体验的性质。人们在共同活动的前提下建立起来各种关系,在性质,方式和过程完全相同的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工作关系,行政关系经济关系往往是固定或相同的,而人际关系确实不相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就关系具有情感体验的特点。

另外,学会管理沟通也很重要。人际沟通的行为准则有两种功能:首先,它提供和获得社会资助条件,为人际沟通提供了基础;其次,它是一种调节行为,他可以减少可能导致破裂的积极因素,旨在维持关系的过程中达到个人目标。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与其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认为打交道,在与人的交往中,如何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涉及到自生能力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思辨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里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的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善于与人交流,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会的东西。

作为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十分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或的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心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心里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57

第一堂课,是针对女生的,我们用十个句子写下了”我是什么样的人”的小纸条,令我很有感触,我发现自己对自己的了解真的是不怎么样,写道第六个的时候就有点卡住的感觉,最后还是凭感觉写了下来.我想到高中的时候班主任也有一次把我们班女生凑到一块开特殊班会,那时候我们对老师讲的要加强自爱,我懂得自我保护等等,以一种说教的方式讲给我们听有些反感,现在想来,老师是很有主见的.在小小的分享中,我感到了把一些消极评价用一种积极进的语言表达出来,用一个”轻度”来修饰一下就会有的不同结果.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关键看你是怎么评价.

在看<走路上学>那段视频的时候,我哭了,那恐怕是我看得最短的视频还哭了的记录.生活的`不易与艰苦下,亲情是那么温暖照人.在感叹自己是幸福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妈妈在地里拾棉花乐呵呵的说的话”能够不生病,和你爸爸好好干活,有好收成,挣钱供你们姐弟俩上学,这就是很满足了”,每当想起这些,都感到自己如此幸福,我想,知足者常乐,我妈妈在言传身教.

我们还加班加点的看完了杨澜的<一问一世界>之后才知道看得不全.里面对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公民杨澜”,不管她有多成功,杨澜都可以把自己定位好,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去做事.这让我想起了我爸爸的一个习惯,那就是按时看新闻,从6:30的山东新闻到中央新闻再到滨州新闻,一直要看到将近八点钟,这时候我和弟弟任何喜欢的电视剧动画片都要一边去,全家一块看新闻,我在家的时候常常和他一起看,但是大学以后,这个习惯就失去了.妈妈经常笑爸爸”你有把去当官,看新闻有什么用”爸爸经常会对新闻里的事情和我做讨论交流,甚至一些历史问题也要问我,小时候觉得新闻里的事都是真的,爸爸说的也都是对的,但现在常常是争执起来,无果而终.我想我爸爸做公民最好的表现就是看新闻,关注国家大事.现在,我们常常抱怨我们没什么公民权利,我想,少一分抱怨,好好作我们作为公民应该做的事,哪怕仅仅是关注一下新闻,你也会有你的满足.

我还问了老师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是明明白白问的,是关于我容易受到惊吓的原因,另一个恐怕老师还不知道,那是在我扮演考三十分的学生做归因时问的,因为我发现我弟弟经常会有这种归因来说明他为什么没有考好,我以为这种方式是不利于他进步的,没料到恰恰相反,这种外归因是很健康的。

还有老师讲的那句”原汁原味的生后就是这样,酸甜苦辣,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你做的,是照单全收,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现在,我还没有那么豁达,仍然对一些事情难以释怀,但我在学着豁达起来,我很高兴,我这方面的表现得到了我最好的朋友的肯定,她在给我的信中写道”大一的时候你经常抱怨学校有多么不尽人意,但是大二却变化很大,字里行间都想在像在笑呵呵的,真高兴你能有这样的变化”,我觉得,这和我在社会心理学这门课上学到的感受到的有很大的关系。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58

第一堂课,是针对女生的,我们用十个句子写下了”我是什么样的人”的小纸条,令我很有感触,我发现自己对自己的了解真的是不怎么样,写道第六个的时候就有点卡住的感觉,最后还是凭感觉写了下来.我想到高中的时候班主任也有一次把我们班女生凑到一块开特殊班会,那时候我们对老师讲的要加强自爱,我懂得自我保护等等,以一种说教的方式讲给我们听有些反感,现在想来,老师是很有主见的.在小小的'分享中,我感到了把一些消极评价用一种积极进的语言表达出来,用一个”轻度”来修饰一下就会有的不同结果.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关键看你是怎么评价.

在看<走路上学>那段视频的时候,我哭了,那恐怕是我看得最短的视频还哭了的记录.生活的不易与艰苦下,亲情是那么温暖照人.在感叹自己是幸福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妈妈在地里拾棉花乐呵呵的说的话”能够不生病,和你爸爸好好干活,有好收成,挣钱供你们姐弟俩上学,这就是很满足了”,每当想起这些,都感到自己如此幸福,我想,知足者常乐,我妈妈在言传身教.

我们还加班加点的看完了杨澜的<一问一世界>之后才知道看得不全.里面对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公民杨澜”,不管她有多成功,杨澜都可以把自己定位好,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去做事.这让我想起了我爸爸的一个习惯,那就是按时看新闻,从6:30的山东新闻到中央新闻再到滨州新闻,一直要看到将近八点钟,这时候我和弟弟任何喜欢的电视剧动画片都要一边去,全家一块看新闻,我在家的时候常常和他一起看,但是大学以后,这个习惯就失去了.妈妈经常笑爸爸”你有把去当官,看新闻有什么用”爸爸经常会对新闻里的事情和我做讨论交流,甚至一些历史问题也要问我,小时候觉得新闻里的事都是真的,爸爸说的也都是对的,但现在常常是争执起来,无果而终.我想我爸爸做公民最好的表现就是看新闻,关注国家大事.现在,我们常常抱怨我们没什么公民权利,我想,少一分抱怨,好好作我们作为公民应该做的事,哪怕仅仅是关注一下新闻,你也会有你的满足.

我还问了老师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是明明白白问的,是关于我容易受到惊吓的原因,另一个恐怕老师还不知道,那是在我扮演考三十分的学生做归因时问的,因为我发现我弟弟经常会有这种归因来说明他为什么没有考好,我以为这种方式是不利于他进步的,没料到恰恰相反,这种外归因是很健康的。

还有老师讲的那句”原汁原味的生后就是这样,酸甜苦辣,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你做的,是照单全收,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现在,我还没有那么豁达,仍然对一些事情难以释怀,但我在学着豁达起来,我很高兴,我这方面的表现得到了我最好的朋友的肯定,她在给我的信中写道”大一的时候你经常抱怨学校有多么不尽人意,但是大二却变化很大,字里行间都想在像在笑呵呵的,真高兴你能有这样的变化”,我觉得,这和我在社会心理学这门课上学到的感受到的有很大的关系。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59

心理学这一名词,对于我而言,已不再陌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了解不断增加。

作为师范生,心理学是一门必修课。对于所有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未来的职业生涯来说,也是重要的与终身的必修课程,学习心理学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明确各专业活动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利于自我教育与良好个性发展;

3.掌握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效能;

4.有利于自我心理调节,保持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人的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可见,我们正常的心理功能离不开我们的社会实践。而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所以我平时要有符合实际的计划和目标,用行动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心理水平。大学可支配的时间真的很多,我总不能将其浪费于睡懒觉、玩游戏等。这需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参与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丰富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否则只能浪费青春罢了。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如何提高良好的记忆品质。通过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能增强记性,防止遗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过分紧张疲劳,要劳逸结合,兼顾娱乐,学会放松与缓解压力;增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培养我们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敢于幻想,敢于实践,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不受定势的干预,大胆的发散思维。

在除了学习课本内容,张老师还给我们观看《心理访谈》的节目,丰富了我的认识。同时,这些节目都是关于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如如何告别依赖、面试技巧,有关的心理专家给了很多方法及建议。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值得我学习借鉴。

总之,心理学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个学期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地学习。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60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我很荣幸地成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学校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通过此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从事高校教学工作,自己觉得虽然本专业理论的掌握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但在运用教学方法、掌握学生学习心理方面欠缺得很多。通过这次岗前培训,学习了高等教育心理学,弥补了我的不足,专业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提高,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现将此次心得作一个总结: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身上肩负着很多崇高而艰巨的职责。对于“好教师”的理解,人各有异,我作为一名初次参加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新教师,感到既兴奋又紧张。这种复杂的心情来自于对实现职业理想的欣喜,同时还包含着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担忧。在培训中,深刻掌握认知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扪心自问,我相信自己能做到爱学生、负责任、认真对待工作这几点,于是,悬着的心中有了一丝坦然,相信通过努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已经接近成熟,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且在实际观察中,他们能够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大学抽象深奥的内容和较高的学校标准,促使大学生的逻辑记忆力高度发展,他们记忆是在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能深入分析所学内容,还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因此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找到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多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新的教学思路及新的理念,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而结合课本内容,而不仅是枯燥的理论教学,把握学生学习心理,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在教学上,应该懂得教学艺术化,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岗前培训在使我获得成长和进步的同时,也使我意识到自己欠缺的东西还很多,因此,我会一如既往地虚心向资深教师求教,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学习和自我修养,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等学校教师。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61

乐观或悲观——令人瞠目的影响力

乐观态度或悲观态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态度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美国医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患者服用安慰剂。安慰剂呈粉状,是用水和糖加上某种颜色配制的。当患者药力,就是说,当他们对安慰剂的效力,持乐观态度时,治疗效果就显著。如果医生自己也确信这个处方,疗效就更为显著了。这一点已用实验得到证实。医生们坚信自己的治疗质量,虽然为患者开了一付无效的药方,但结果却是:服用安慰剂以后,几乎90%的患者感到病情大大减轻,有人甚至痊愈。乐观作用,实际上是暗示作用。

悲观态度,由精神引起而又会影响到组织器官。有一个意外的事故可以证明这一点。一位铁路工人,意外地被锁在一个冷冻车厢里。这位工人清楚地意识到:他是在冷冻车厢里,如果出不去,就会冻死。不到20小时,冷冻车厢打开了,那位工人死了。医生证实是冻死的。可是仔细检查了车厢,冷气开关并没有打开。那位工人确实死了,因为他确信,在冷冻的情况下是不能活命的。所以,在极端的情况下,一个极度悲观的人会导致死亡。

乐观和悲观,是人类典型的、也是最本的两种倾向。人类意识到,他面临的是一个前途未卜的未来。因为对未来缺乏了解,所以对它的希望,不是乐观的,就是悲观的。

上文已经举出几个极端的例子,说明了悲观态度对一个人的影响。其实,乐观态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效力,也是令人瞠目的。

美国有一位叫安娜的'女病人,颈背部长了一个恶性肿瘤,医生判定她最多再活3个月。后来她在学家帕。诺里斯的帮助下,保持乐观情绪,把肿瘤看作凶恶敌人,想象与它斗争。1年之后,奇迹出现了:她的肿瘤消失,恢复。

一位乐观主义者总是假设自己是成功的,就是说,他在行动之前,已经有了85%的成功把握。而悲观主义者在行动之前,却已经确认自己是无挽救了。

10点建议:

1、越担惊受怕,就越遭灾祸。因此,一定要懂得积极态度所带来的力量。要坚信希望和乐观能引导你走向胜利。

2、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这样,你就不会取得微小胜利的。你越乐观,你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越会倍增。

3、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有幽默感的人,才有能力轻松地克服恶运,排除随之而来的倒霉念头。

4、既不要被逆境困扰,又不要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5、不管多么严峻的形势向你逼来,你也要去发现有利的条件。不久,你就会发现:你到处都有一些小的成功,这样,心自然也就增长了。

6、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你失望情绪的缓冲器。乐观是希望之花,能赐人以力量。

7、你了,但你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成功。这才是值得庆幸的。如果10个问题,你做对了5个,做错了5个,那未你还是完全有理由庆祝一番,因为你已经成功地解决了5个问题。

8、在你的闲暇,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通过观察,你能培养起乐观的态度,乐观的火种会慢慢地在你内心点燃。

9、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象人类的其它态度一样,悲观不但可以减轻,而且通过还能转变成一种新的态度:乐观。

10、如果乐观态度使你成功了,那末你就应该这样的结论:乐观是成功之源。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62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单腿直立站在街上,许多人来到他身边围观,那个人抱怨自己的腿非常的酸痛,周围的好心人都为他出主意。一个医生说,我这里有止疼片,你吃下去就好了,那个人吃下止疼片后说疼痛没有了,但是腿很僵硬;一个按摩师说,我来给你按摩一下,那人按摩之后说自己感觉上身的压力很重;一个和尚说,那你就想象自己是一片羽毛,能飞起来,这样就会感觉很轻,那人想着想着差点摔倒;这时一个孩子走过来告诉他,你为什么不用你的另一条腿呢?这个故事里有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它告诉每个人更好的调动他最大的资源。用积极、全面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他的问题。健康的人不是没有问题的人,而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通过学习这份积极心理学的材料,我感到积极心理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下面的一段文字给了我极大感触: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的关注不只停留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我们更多的精力要投入到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帮助学生增强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发挥其自身积极力量,并帮助学生看到自身的这些力量和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发掘潜能,利用积极力量来完善自己。平时我在教室里确实关注多的是学生的问题,孩子们周记里反映的也大多是班级里不好的方面。有时默写或测试下来或某个学校活动中虽然有表扬的人,但多数会强调某某人如何不认真准备,导致成绩不理想或影响了班级形象等等。挖掘的负面的东西比较多。我确实需要动脑筋改变策略了。但如何下手呢?很幸运的是在这份材料的后面提供了五个活动,这五个活动大同小异,主旨都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重建自信,帮助他们认识到消极自我认识的危害及消除方法,进一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从而积极应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这些活动的可操作性都很强,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对于我今后方法的改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63

有幸借继续教育的机会,学习了《学科教育心理学》,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让我进一步对学习心理、学科的学与教有了一定的认识,我的收获很多,主要有如下方面:

1、行为主义动机理论让我受益匪浅。行为主义动机理论的观点是,人的某种行为倾向是由先前刺激与反应练习决定的,利用强化刺激可以改变行为倾向。如果学生因学习得到强化,得到好成绩、参加比赛获奖或被家长、教师赞扬,学习动机就会趋强。重新分班之后班级成员整体学习气氛不强,常有学生作业不交,书写不认真,听写常常没有几个100分,布置的写话练习也没有几个人交,学生呈现出一片低靡状态。虽然对新班级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还是感受到了压力。之前对学生批评、找学生谈话等各种方法都不能见效,曾一度让我万分焦虑。后来改变策略,改批评为表扬,利用各种方式对班级中表现好的孩子进行大力表扬:写字漂亮的学生利用平台进行展览,而且孩子的作业拍成照片放在班级空间里让家长看到,调动家长的力量;每次听写得100分的同学拍照片,发到班级群里;写话优秀的学生打印出来,一个是在板报展览,再一个是在班级读书课上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还有就是发到班级群里让大家欣赏,半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各方面有了很在进步。现在我明白我是充分利用了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学生好的方面,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趋强。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把人的一生分为8个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一系列新的发展任务。大部分人都能顺利完成这些发展任务,然后又去接受新的挑战;但也有些人并没有完成,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就会面临危机,在以后的生活中就需要不断解决这些危机。这个理论让我开始关心:我的学生在什么发展阶段?

6-12岁的.儿童的发展阶段是勤奋对自卑。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发展任务是体验成功带给他们的勤奋感,即对自己以及对自己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感觉。失败则会带来消极的自我感觉,让儿童自卑。曾听有专家讲过,自卑感是在小学形成的,所以有的国家在小学阶段没有考试。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没有什么地方让孩子们感到了失败呢?每次听写后我都会给100分的孩子拍照片上光荣榜,现在我开始想到那些没有考试100分,没有得到喜报的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他们会不会因此觉得自己失败了呢?看来这一点要改正,满分的孩子固然需要奖励,而那些没有满分,但却从考试中知道了自己学习上的漏洞从而认真改错的孩子,同样也需要奖励,看来我需要再设计另一张进步榜了了!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段时间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 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64

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读书套餐真好,本学期如果不是因为参加读书套餐,我还真不会这么认真地去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一看书的题目就觉得很乏味,可我仔细阅读后,觉得本书越看越有味道。阅读本书很轻松,因为里面的内容和我们的教学实践很接近。通过大量的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一些教育现象,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教育者都知道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但如何科学的表扬?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实验给了我们启示。当我们表扬孩子聪明时,孩子就会倾向于成绩目标取向,会努力证明自己聪明而避免显得没有能力。当我们表扬他们因为努力而获得成就时,孩子就会倾向于学习目标取向,他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个过程。从学生评价来看,教师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美术作业的评价不像其他学科有标准的答案,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形成性评价。记得以前有位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美术的兴趣特别浓厚,每一节的美术课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但他的画画得确实不好,很随性也很随意,自己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线条粗糙。但我很关注她的学习过程,每次都在鼓励的基础上,给他一些建议。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他进步了很多,成了班里进步最快的孩子。同时他的.这种热情感染了身边很多的孩子,我进教室时,经常听到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上美术课了。在教学中,我们要科学的表扬,使欣赏孩子这一理念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容易对学生形成偏见,会不自觉的对学生进行归类,这就是洛钦斯的“第一印象”效应实验。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又要避免由于第一印象所带来的对儿童的错误看法。在开学时,能准确叫出儿童的名字,亲昵地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多说些赞许的话,能减少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能为以后的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沟通的开端。我们美术教师往往任教的班级较多,对于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花些时间与精力记住学生的名字,以及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点。美术教师如果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以美术作业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话,那往往会出现判断的错误。有些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也许在美术学习方面有些困难,我们不能以此作为评价的一个依据。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位学生比较乖巧的,但他的美术作业真不怎么好,一开始我只看到了他的美术作业,将他归类在差生中,后来从班主任那了解到,他是一位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在往后的教学中,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看到了他的优点,及时表扬,他进步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冷静、科学地观察学生,用理性和发展的眼光分析、评价学生。

总之,书中还有很多有名的实验,每个实验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正是这些启示,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有理可依。无论是作为教师的角色,还是作为一位刚刚升级做母亲的角色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大家真的可以好好去阅读本书,不同的你会有不同的收获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65

我们学校杨婷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记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幼年的生活是最主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教育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让他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需要解释一下,这个“快乐”显然不是主要指吃得好,穿得好,也不仅仅指将来长大成人后谋得一份好职业以便过上好日子,而是指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快乐的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被纵然挥洒的快乐……

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要让儿童在没有殴打,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这不正说明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吗?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呢?

快乐不是那么简单啊!由于周围环境的压力,人为的压制和其它原因,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实践证明:快乐的孩子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力强。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希望我带的班级的孩子是快乐的。

快乐虽然对每个成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却是大同小异。他们会因为老师的一声赞扬而快乐,会为了获得一颗五角星而快乐。但是我们在教育中常常会忽略很多:孩子吵了、孩子哭了、孩子皮了……这些都是我们生气的理由,是我们发怒的导火线。面对各式各样的孩子,我们有太多的借口为自己的粗暴辩解。有时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快乐而设想,还不如天天带孩子去游乐场。

在教育孩子时,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并与他人融洽相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向幼儿渗透、灌输“好孩子要常常想到别人的需要”的思想,介绍一些对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物。让孩子在实践中加深感受他人的情感体验,加深理解关心他人行为的意义。让孩子学会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思想情感。并教给孩子关心他人的一些做法。提醒幼儿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及时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使这种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

让孩子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如:让值日生整理图书、排放桌椅等等,让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快。

当然,在教育孩子时,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尝试就免不了犯错误。孩子可以从错误中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可以看出,这些“错误”一般都是由于孩子缺少生活经验和缺乏知识的缘故,我们不但不能要求孩子不出错,还要认识到出现错误是孩子积累知识的必由之路。对于孩子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认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学的方法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认知、探索、创造这个世界。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吸收知识的养料,在成长的年轮上轻轻松松地,快快乐乐地度过灿烂的童年岁月,踏着快乐的节拍去创造快乐的未来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教师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塑造今天的孩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快乐”,快乐每一天。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66

一,自我分析

学习实用心理学,就是想要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的不足,并且想要获得更多的的这方面的知识,以便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再那么的别扭。因为我觉得上大学不是主要学习的,而是应多交交朋友,了解更多方方面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个人能力变得更强,将来步入社会不会那么的困难。选择这门科目作为自己的选修科目主要就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比较差,在于他人交往过程自己的心理变化比较大所以我觉得学习实用心理学会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在今后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会很流畅。废话不多说下面我就简单的分析一下自己。我是一名北京的男孩。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工商管理这个专业。我们专业大约一百二十个学生,男女比例基本保持一比一。我的人际关系现状就是和绝大部分男生都是很熟,但是和女生的关系就很差了在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心里多少会有那么一点紧张,我觉得通过实用心理学会把我在这方面的缺陷稍微的解决一下。我平时除了上课大部分时间就是去打篮球所以和很多男生接触的的比较多。所以我的优势就是和很多打球的男生比较熟。所以河男生交流起来就比较的流畅,但是因为平时和女生的交流比较少所以在与女生交流求起来就有一种莫名的紧张。还有就是不知是我对舍友的感情投入太少,经营这方面的感情花费时间太少,还是其他的`原因在作怪,我的直觉里,我和宿舍这个集体的感情不亲密。反思过多次,问题到底在哪里,每次都是不了了之。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要在几周的实用心理学的学习中慢慢的去解决上面我提到的问题。首先我觉得我的性格也是一个双面人,有时很孤僻,有时却很开朗。孤僻这方面就是在与他人交流方面的缺陷,我觉得慢慢的学习这方面会变得好转的我希望我会改变的。我要加油。通过学习为了解决和舍友的不和睦,我觉得应该多多交流,努力去培养一些共同的爱好。和同学去分享一些自己的事情,把我遇到的事情说出来,而不仅仅听别人在讲什么。你会认为跟着别人的思路走是对别人的尊重,可是这反倒让别人认为你没有主见。把你的信息和能力适度适时的彰显出来,还有你的话语。别总闷在自己这里,再加上你的语气如果又太和缓,久而久之,就不会有多少人听你说话。他们不是故意忽视你,而是不经意的滤过。

二 学习与收获

学习心理学的我了解到正确的认知对人的重要性,许多负面情绪都是由于错误的认知造成的。通过改变认知,我比以前更容易控制情绪了,更自信,更快乐,每当有负性情绪的时,我学会了调整认知控制情绪,久而久之,我身上的负性情绪越来越少,随着一次次的努力,我的意志更坚定了,做事更有毅力,我觉得学了心理学后,不仅对许多错误的认知有了很大的纠正,对自己的情绪也理容易把握,好的认知决定好的情绪,好的情绪养成了好的行为和意志,而行为和意志觉定了人的习惯,习惯又导致了我们的性格,最终性格决定命运,我深深体会到,学习心理学后,我对自己的未来更有自信,对成功的把握也更客观,更现实,由于经常控制情绪,人的精神面貌也变得充满活力。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67

3月,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始后,我参加了《教师职业道德与理想》和《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通过阅读、观看视频、在线练习等方式,全面系统的完成了公共必修课的学习任务,对两门课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一、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理想》,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提高。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全社会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良好稳定运行和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保障。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行为准则去对待学生、同行、领导和学生家长,去处理教育劳动问题,做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是人们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教育道路上的头等大事,每位教师应把从事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业理想,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这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人生幸福的最现实最可靠的途径。

教师要实现职业理想,首先应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认清教师劳动特点,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淡泊名利,安心从教,以平常心踏踏实实的工作,在工作中发挥主动精神,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伟大的人生目标。其次,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要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再次,要有高度教育责任感。认真备课、上课、改作,不能随意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开课堂。要以良好的品德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21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孔子说的:“爱之,能勿劳乎?言之,能勿诲乎?”就是这个道理。

能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匪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二、通过学习《学科教育心理学》,促进了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

《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学习心理,学科的学与教。第一部分学习心理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这八章又可组合为三个模块: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般学习心理和分类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模块介绍学生在认知、人格、情绪、社会性、道德等领域的心理发展过程、任务、特点和个体之间心理发展上的差异。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特点,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设定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目标与主题,了解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可以使教师更敏感地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材施教。“一般学习心理”模块包括“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两章,“学习与学习理论”介绍学习的含义与分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分类思想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来思考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整合三种学习理论可以更灵活地选取教学策略,实现多层次教学目标。“分类学习心理”模块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五章,从知识、技能、策略、品德等方面阐述其学习过程和对教学的启发。第二部分学科的学与教。这部分的编写体例主要采取“总一分”体例,即首先从总体上对本领域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学科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阐述学与教的过程与原理。

第二部分体育与健康学与教,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内容,探索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规律,提供教与学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体育与健康学与教,是由张峰周老师主讲。详细介绍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师、任务及意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学与教。通过学习认识了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认识了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了解了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平的体育运动方法,教授运动技能的心理学方法,提高运动参与程度的方法,增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方法等。

学习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平,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了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更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虽然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要努力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教师。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更好。

总之,这次的继续教育给了我再次学习、再次提高的机会,通过这次的公共必修课,使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体育教学实践,我的体育教育教学之路也会走得更加顺利。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68

《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是必修的科目,也是我们了解心理知识的所要走的阶梯,对我们了解人的心理尤为重要。

虽然我已经在老师的指导和教导下,学了这门课程大半个学期,还未学完,但我已经对心理知识的有关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的知识、情绪、行为、动机、感情等等都与心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的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好与坏、高兴与悲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愉悦,一些现象使人忧虑,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爱慕之心,丑恶现象惹人产人产生厌恶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惧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种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与情绪作为人对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态度体验、构成了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课堂上,老师每讲到新的知识,都会耐心地指导,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视频以指导我们,让我们掌握起知识的要点时容易理解和体会,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识的“免疫力”,因为这样我们在记忆知识时更加牢固。有时在讲到一些重要理论时,还会出一些心理实验来测试我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这些课堂实验使我们感到十分有趣而且这样别具心裁的课也十分生动和形色,是我们学生所喜欢的,上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致,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这也而况仪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好还是坏,是强还是弱,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高还是低,这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因为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课程,它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科学,更加是人类为了认识、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感情、动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有人说,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具形体,难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心理现象体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当中,它离不开个体心理。但对个体而言,社会心理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个体心理是社会现实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虽然属个体的主观精神活动,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心理因素。

受遗传、教育、生活经历、职业活动和其他因素影响,不同的人的心理会形成各不相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或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对于人类来说,人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具有双重属性,即人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与周围的环境、与他人发生着不可脱离的关系,这说明了人的心理受着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的心理是无法脱离这两个关系而成为个体独立存在的,没有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人类是无法能透彻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特别是在这个日益发展迅速以科技和信息为中心的社会,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式和现象也会越来越复杂,因为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而存在于这个世上,如果人类不能跟上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规律关系,就无法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心理关系,也就不无法使人类在社会中得到提高,社会也不能以良好的姿态前进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正因为如此,这个社会中又多了一份职业,就是心理医生,为人类解决有关的心理问题和心中疑问,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以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心理学》对我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对我的心理能力和素质的成长缺它不可,我需要它剖析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我的职业,我的职业需要它,因为我选择的是师范职业方向。它是我们师范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技能与职业素质的重要基础课。我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可以了解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解和掌握学校教育教学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应用,注意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的结合、基础知识与应用方式的结合、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结合,这在培养人才质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了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平,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更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虽然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努力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同学也了解到别人,对提高自己的心理知识、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培养足够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69

如何改变对任何事物的感受

人是透过身上五种器官的搜集资料来认识周遭的环境,不过每个人都会偏重其中某一种器官,或者是一般所称之感元。譬如说有的人比较受他眼睛所见的影响,亦即视觉器官的功能居于这个人对外界认识的首要地位;另外有些人则较偏重使用听觉器官或触觉器官。

每个感元下又可分为数个次感元,它们各司我们对外界所搜集资料的强弱变化,譬如说你可在心头思量某一个影像,然后就这个影像的某一角度(一种次感元)作某种程度的改变,使你因而有较先前不同的感受。

当这个影像被你放亮一些后,你的感受很快地就会有所改变,这就是次感元的改变。理察?班德勒这位神经语言学的创始者,或许是最伟大的次感元专家了,他跟其他专家们所做的事可以上溯到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他是把人类认知方式归类成五大的创始鼻祖。

透过次感元的有效控制,可以加强或减弱我们的感受,它的`范围没有限制,可以是或沮丧,也可以是好奇或失望。要想了解次感元,我不妨用商品包装的条码来说明当更容易了解。

这些条码事实上只是一些粗细不等的黑色直线条,不明内情的人可能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可是当它经过扫描机扫过之后,便可告诉电脑这个商品的名称、成本、售价、库存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次感元的作用跟商品条码颇有雷同之处,当我们把它们扫过那个称之为“头脑”的扫描机后,它们便会告诉头脑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及该怎么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条码编制方式,而所编制出来的项目表洋洋大观,每一种次感元都有它自己的主管范围。

譬如说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视感元的话,那么你对于某次经验的感受,很可能就是视觉次感元所搜集到有关大小、颜色、亮度、距离和位移的综合结果;又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听感元的话,那么所得到的感受就是跟那个经验有关的音量、节拍、音调等次感元所测得的结果。

如果说要想使一个人振奋的话,首先就得调好他的感元频道。偏重于视感元的话,那么就得提供能刺激他视觉次感元的因素;若是他偏重于听感元或触感元的话,那就得提供刺激他听觉或触觉次感元的因素;至于有些人可能就得三管齐下,先用视觉、再用听觉、最后用触觉,当这三类都用上了才能管用。

一旦你了解了这些次感元对于人们认知上所扮演的角色后,便可从人们平常的谈话中测知他们较偏重于使用哪一类的感元,然后便可以投其所好。

到底我们能使自己的感受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要看我们能把次感元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必须学会好好控制自己的次感元,让它们所呈现给我们的一切经验都对我们有帮助。

譬如说你要好好审视一下某个令你头痛的问题,那么就不妨把这个问题摆在脑子里,然后臆想着把它拉远,接着你站在高处换个新的角度去看它,请问你这时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如何?对很多人来说,头痛的程度会减轻。

现在你再把它拉近,使它变得更大、更亮,请问此时的感受又会怎么样?是不是感受更强了些呢?这种次感元的改变有点像是改变菜单中的莱色那样简单,它们确能改变你对于外界事物的最终感受。

虽然在“激发心灵潜力”一书中我已经很详尽地介绍了次感元,在此我再重复介绍只是希望各位确实了解这一重要的改变利器。别忘了,只要改变了次感元,你便可在很短的内改变对于任何事物的感受。

譬如说就以昨天所发生的某件事而言,如果你重新把它在脑海里呈现,把它慢慢推到几乎一英里之远,成为一个模糊的小点直至没人黑暗之中,请问此时这件事给你的是昨天发生的,亦或是觉得好像发生了好久?

如果这件事给你的是个好的印象,那么就把它拉回来,否则就让它留在那里吧,谁希望一直记住那样的事呢?当你有一个很好的记忆时,就算是它发生于很久之前,好好地回想一下吧,把它拉到近前,让它变得更大、更亮、更立体、更富有色彩。

现在请你跨进去成为其中的人物,请问此时你觉得它是发生于很久之前呢?还是它就发生于近前?你瞧,我们只要改变一下次感元,便可以把发生的都改变了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70

现代心理学是我很感兴趣的一门学科,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 通过这两个学期的心理学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我还学会帮助他人,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例如,在我门国家,解决农民问题事关重要,而研究农民的心理特征和需要以及不同地区农民的心理差异,不仅能够因地制宜引导和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而且有助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接受新科技的兴趣。在家庭里面,要教育好子女,就得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喜好、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综合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那么就要分析自己的心理特征、人格结构、能力兴趣、兴利除弊,开发潜能,激发天然创造力,解除烦恼,指导工作和生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某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动机、需要、思维、思想等,分析某个地域人的素质和特征,就会深刻的认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就会减少误会和冲突,更好地协调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

但是,真正对心理学了解的`却并不多,包括我与跟我一起来心理学的同学。大家提到心理学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心理咨询,或是心理医生,脑子里可能会浮现出心理医生医治心理变态的场景,然后病人好了,心理医生自己却变态了。心理学可以说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但大家都不是十分的了解。

心理学是一门心灵的学问,更是一门教人心理健康心灵愉悦的学问,在心理学的学习中收获到的决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心理态度与心理境界。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有句名言,“爱和工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或许这正是心理学带给他的,也是心理学将会带给我们人类的。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懂得爱自己跟别人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或许现代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71

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了解中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

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记忆达到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初中生的记忆容量不仅明显高于小学年级,也高于大学生的成绩,达到11.04+0.4,超出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

2、有效的记忆策略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记忆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只要包括:

(1)复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复数的方法。

阅读时,复述的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2)背诵

把一些信息内容背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随时提取这些信息。背诵即出生的把学习过的内容说出来。

(3)结果反馈

有反馈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反馈能使人们检查自己的学习的状况,使人们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练习。

(4)记忆线索

在编码过程中出现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记忆线索。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被试的任务是记住一个有600个单词组的词表。当他们读词表中每一个但单词时,都给他们呈现另外3个单词,而这些单词与那个需要识记的单词在意义上有紧密的联系。在后来的测验中,在有那些联系词作记忆线索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量可高达90%。

(5)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

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调解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案例拿出来与供大家分享,学习怎样分析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学习怎样处理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情况,分析解决处理中学生厌学情况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

中学生厌学心理

1、基本情况

王同学,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着书本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于老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2、原因分析

王同学的情况是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

(1)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的交际障碍、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缺失等都能导致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从他本人来看,王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敢以及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

(2)家庭因素。家长素质低,对孩子教育不当。例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制学习、买各种复习材料,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导致厌学。不良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的增多程了孩子厌学的另一大诱惑,如离异家庭重组、单亲家庭等。

(3)学生教育的因素。考试、升学压力大,学习负担重,教学内容难、单调枯燥、重尖子生、轻差生的现象也是学生厌学的一大原因。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3解决方案

(1)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王同学厌学,但是对大电脑游戏很精通,第一次咨询就从电脑游戏开始,肯定他的聪明。接着给他分析学习觉得苦累是因为长期不认真学习,沉迷于游戏,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了厌学。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使王同学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情感。

(2)给家长做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使家长认识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认清教育孩子的学习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构建学习型家庭。

(3)与其他老是共同。与任课教师沟通,使其配合在课堂上让王同学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习自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消除它的厌学心理。

4小结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过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对待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其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2)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3)改变学习及指导方法。学业不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针对厌学学生的不同人个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知道他们制定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的行动并形成习惯。及时樊哙、赋予责任、强化冬季是培养良好习惯、提高眼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处理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怎样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让我掌握到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意识到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72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二)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 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二)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73

今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压力与情绪管理知识培训学习。本次培训,专家、教授对《压力与情绪管理》等方面知识进行了精辟的讲解和深刻的分析,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聆听了压力与情绪管理讲座后,谈谈自己在如何提高团队建设方面的几点体会:

正确认识压力,压力是现代生活的副产品,压力和情绪、自卑等有关。第一方面,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者环境。第二方面,压力是人的一种主观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压力是人的一种心态。第三方面压力可能是对需要或者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或者行为上的反应,比如脸发热等。压力源是让我们感到紧张的压力事件。过度压力可能导致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等精神问题,过度的压力还可能引发与心脏有关或者其他可怕的疾病。压力并不是完全有害的,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使学习、工作更有效率。面对巨大的压力,学会缓解压力,提高自信,控制情绪,有效管理时间,建立人脉,增进沟通,掌握自我放松技术等都是缓解压力的方法。

压力是一种感受,一种心理反应。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只不过各自感受的压力大小不同而已。而我对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在这两年内可以说是时大时小,这也导致了我情绪的不稳定。而我的这些压力的来源呢,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一:自我设定的目标过高,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每个人都有理想,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之中,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而我并没有适应这个差距,始终对自己要求过高,凡事都想要十全十美,最终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太大,这就导致了我情绪的不稳定。

内因二:不恰当的认知模式。同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是因为人的认知不同,而我们的很多心理问题大都来源于我们的错误认知,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讲的不合理信念。而我便一直在生活中强调自己必须做好,而当各种原因导致做不好时,我的心情就会变坏。虽然偶尔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会自怨自艾。

外因:他人的不适当强化,也就是来自工作和社会方面的压力。单位的一些指标和要求,社会生活压力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中给我造成了极大压力。

而我个人对这些压力进行管理的原则是:

一、我在自己各项承受条件的基础上,制定详实而又可具操作性的目标计划。要有长远目标,但重要的是大目标下的短期目标。比如,我今天需要做什么,需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然后是一个星期、一个月。我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和之前的自己作比较,学会超越自己,一天进步一点点。

二、我告诫自己要保持一种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遇到自己承担不了的事情时我会向朋友寻求帮助,而不是一个人独自郁闷;学习上循序渐渐,而不是抱着一次解决的目的;工作上兢兢业业,而不是以轻慢的心态应付了事;多与朋友谈心,交流工作和学习的观点、经验,吸取有利且简便的方法处理问题。

三、学会总结。经常总结学习和工作的心得,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之中。

通过对自己所面临的压力的分析和相关的管理以及从老师那里了解和感受到的,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会更好的来分配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做人就应该想开些,就像现在的我一样想,既然压力是永远不可避免的话题,我又何必给自己找理由去逃避呢!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换一副眼镜看世界,我们就会少些忧愁与烦恼,多些开心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