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
爱习作提供的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精选8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 篇1
一、领导重视,政策支持
区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农村坑塘综合整治,多次现场调研,提出一系列很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指示意见。区主管领导带领区委农工委、区环保分局、区水利局、区财政局等相关区直部门和各乡镇,多次深入农村坑塘现场办公,实地观摩,对症施策。6月,区委、区政府出台了《邯山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坑塘治理奖补办法》。按照工作量的大小,坑塘面积在1000平米以下的,奖补1万元;1000—4000平米的,奖补2万元;4000平米以上的,奖补3万元,为全区农村坑塘的生态环境、安全防护等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因地制宜,全面施治
各乡镇、工业园区对各村保留的坑塘,根据位置、功能、水源条件等因素,分类制定生态治理方案,进行对症治理。一方面,抓好基础治理。对所有坑塘内的垃圾杂物和底泥进行清淤清理,净化坑塘水质;张挂防溺水安全警示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存水量较多的,清理后一律安装铁质围挡,杜绝安全隐患和偷倒垃圾行为发生。另一方面,突出分类治理。生态功能为主类的坑塘,实施防护栏杆安装,避免侵占、填埋。合理设计规划,硬化美化坑塘岸边,植树种花,因地制宜修建休闲甬道,开辟休闲娱乐区。水利功能为主类的坑塘,安装防护栏杆,安装安全警示牌,重点实施清淤疏浚,疏通排水沟渠,恢复坑塘排沥功能。如城东堡村、邢东里堡村对村周面积达4000平米以上的大坑塘进行全面整治,保留了坑塘内的树木,清理了垃圾,设置了围挡,保证了雨季时的排涝功能发挥。纳污排放类的坑塘,根据污染源头、污染程度、污染性质,逐一制定修复方案,选取有效技术模式,明确整治措施,如种植水草,建立微湿地,清除坑塘的污水、底泥,修复周边土壤,如高里堡村、东城子村都投资建设了微型污水处理站。
三、建章立制,长效防治
完善保洁机制。把整治后的坑塘交给农村环卫保洁公司管理,深入推行保洁公司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坑塘四周的重点部位安放垃圾桶或垃圾箱,规范垃圾倒放。村干部负责监督指导周边村民,规范日常垃圾倒放行为,确保坑塘的长期干净、卫生、整洁。
强化责任落实。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村内的大小坑塘,都明确一名村干部负责,认真落实坑塘管理责任制,把坑塘管理、使用和开发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了坑塘治理长效机制。
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 篇2
一、表面植物土、积水及淤泥处理
由于坑塘南侧存在积水,先进行抽水,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水进行排水,将水抽到原有沥青道路的两侧边沟中,顺公路边沟自然排水;待坑塘积水抽干后,将已经拆除的混凝土碎块抛填至淤泥中,进行抛石挤淤,再用颗粒较小渣土填至表面,利用推土机进行平整,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次数及方法达到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坑塘北侧处理先进行北侧表面植物土的清理与掘除,北侧表面植物土清除25cm,将清理的植物土运到预先指定的弃土场,沿途注意不要将植物土洒落在便道及场区内的原有沥青道路上。
二、原地面的.处理
将表面植物土完全清除完毕后,观察坑塘内是否存在淤泥,没有淤泥,可安排机械进行作业,用推土机将坑塘底部平整,压路机进行原地面碾压,压路机碾压次数及碾压方法按照规范要求,先静压一遍封面,再用振动碾压。如果表面存在淤泥,将拆除的混凝土碎块或渣土回填,利用机械进行大致平整后,表面再回填一层填料(厚度不超过30cm),进行平整碾压。
三、土方回填
当压路机碾压完毕后,试验人员进行坑塘原地面的压实度检测,如果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90%后,通知监理进行原地面进行检验,待检验合格后进行下一层的回填工作;坑塘回填土方按照每30cm(虚铺厚度)一层,每一层进行压实度与高程的控制;如果检测到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则通知现场施工人员对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要求土基密实、稳定,无起皮和弹簧现象,无明显的轮迹和波浪;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检测频率符合设计及民航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坑塘与原地面相接处按1:2错台施工。 在进行植物土及淤泥运送到指定的地点时,沿途注意环保的问题,所有运送淤泥的车辆的缝隙处用塑料薄膜或其它方式将缝隙封闭,严禁淤泥洒落。
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 篇3
为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市河流及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入河(海)排污口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现通知如下:
一、目标和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入河排污口管理办法》(水利部第22号令)等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排查全市15条重点河流入河排污口及入海排污口(河流),按照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近期整治与远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各级政府水污染防治属地负责的法律责任,对未合规设置及超标准排放的排污口进行集中规范整治,控制陆源污染源,有效遏制入河(海)排污口排放污染物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流域、海域水环境安全,有效改善我市水环境质量。
二、时间及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分全面排查、集中整治两个阶段。各属地和有关部门要高度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排查整治工作。排查工作要拉网式进行,整治工作要切合实际逐个制定方案。
一)全面排查阶段(8月底前完成)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镇区街道负责辖区内入河(海)排污口排查工作,各责任部门要根据自己职责开展专项排查。对入河排污口和入海排污口(河流)进行拉网式排查,详细掌握各排污口的名称编号、位置、类型、排污形式、污水来源(入管网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等)、污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污口设置及审批单位、排放去向等,逐个登记造册,建立入河、入海排污口档案,并将排污口基础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东村河五间屋大桥以下到入海口排查工作由住建局负责,东村河五间屋大桥以上排查整治工作由属地负责。
(二)清理整治阶段(9月底前完成)
排查工作结束后,市政府下达整治名单,针对工业企业、饮食服务业、畜禽养殖场、生活污水等主要污染源,逐一制定排污口整治方案,从源头截断污染源,分别采取保留、限期封堵、综合治理等措施,依法依规对排污口进行清理、整治、规范。
1、坚决取缔非法设置的排污口。禁止违法新改扩建排污口,对未经水利部门审核批准的入河排污口和未经环保、海洋渔业、海事及城市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入海排污口依法强制予以取缔封堵,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2、扎实推进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对已废弃的排污口进行封堵,对距离较近的排污口进行合并,对建设不规范的排污口进行改建,具备条件的排污口设立标志、建设规范化取样口。清除排污口淤泥、垃圾等倾倒污、沉积物,改善排污口周边环境。对于排污口周边由于污水长期积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立即停止排污行为,采取污水截流、拦蓄、转运处理等方式进行应急处置,生态整治完成后恢复排水。
3、严厉查处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严禁工业废水直排入河、入海,对治污设施未稳定运行造成超标排污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处罚,对未经许可排污及通过高压灌注、暗管、渗井、深坑、坑塘、废弃地偷排漏排生产废水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对污染环境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生活源污染负荷。加大雨污分流改造及市政纳污管网建设,增加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对现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彻底消除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减少生活污染排污总量。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整治工作领导。市政府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市长任组长,各镇区街道及环保、水利、海洋与渔业、住建、畜牧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镇区街道和相关部门要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坚持一个排污口一套整治方案的要求制定排污口综合整治方案,明确职责、整治要求及时限。
(二)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各镇区街道和相关部门要建立排污口整治工作管理责任制,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对排查结果和整治情况负责。各排污口整治责任单位要把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体系。
(三)建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加大河道岸线日常巡查力度,积极开展水利、环保、住建、海洋、公安等联合执法,依法查处私设排污口、乱排污水等行为。确保排污口管理到位、污水排放监督到位,违法行为查处到位。
(四)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市政府督查局负责日常工作的跟踪督查,环保局负责对排污口整治工作进行定期调度。各镇区街道、水利局、住建局、海洋与渔业局、畜牧局于8月30日前报送纸质盖章版排查结果(经排查无排污口的需报书面情况说明)至市环保局,一并上报分管领导和联络人名单及联系电话。根据市政府下达的整治名单,9月10日前上报整治方案至市环保局。排污口整治工作完成后,于10月10日前将整治工作总结上报市环保局,市环保局验收后,总结上报烟台市环保局,烟台市政府将根据工作进展进行督导和验收,对于进展迟缓、措施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或追责。
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 篇4
一是严抓源头治理。
组织群众用筛网对河面漂浮物、水草进行清理,保持水面整洁;实施清淤疏浚,以村内河塘沟渠、排水沟、黑臭水体、生活污水排污点为重点,动用机械对河道进行清淤、平整护坡;引导群众进行家禽圈养,规范群众生活污水排放,培养农户定点倾倒生活污水和综合利用生活污水意识,从源头上降低水域污染可能。清理行动以洗眉河道为重点,对河道内堆积的沙石、漂浮垃圾、树枝、杂草以及两岸生活垃圾泥进行彻底清除,确保河道畅通。共出动挖掘机械6台、清运车辆20余辆、清运淤泥4000余立方米、拆除破旧水闸1个,覆盖了洗眉河整个河道,共计1.81公里,切实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二是推行长效机制。
强化河道管理和水域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各级河长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强巡河巡塘,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积极查找各类问题,建立台账,逐个整改,逐个销号。对村内沟渠坑塘,明确一名村两委干部和一名保洁员负责,压实管理责任。整治后的`沟渠坑塘,在四周重点部位安放垃圾桶或垃圾箱,由村干部、保洁员规范日常垃圾倾倒行为,确保沟渠坑塘整治工作常态长效进行,保持干净、卫生、整洁新面貌。目前已清理坑塘沟渠52处,治理污水黑臭水体4处,安装安全警示牌35个,摆放垃圾箱24个,整修美化护坡1200平米,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充分发动群众。
各街道办事处干部职工带头组织村干部走访入户,充分做好河湖沟渠清理宣传动员工作。动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彻底清理河道两侧堆积淤泥,确保河道通畅。组织村组干部、保洁员、群众对河岸两侧杂草堆、秸秆堆、垃圾进行全方位清理,不留死角和盲区,引导促进村民转变思想,自觉摒弃乱堆乱放、乱倾倒污水垃圾陋习,树立良好的环境观念,保障河湖沟渠长治久清。为集中力量打好洗眉河道垃圾清零歼灭战,共出动人员50余人次、清理垃圾近5000立方米、有效提升了河道周边环境卫生,为居民群众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 篇5
一是严抓源头治理。
组织群众用筛网对河面漂浮物、水草进行清理,保持水面整洁;实施清淤疏浚,以村内河塘沟渠、排水沟、黑臭水体、生活污水排污点为重点,动用机械对河道进行清淤、平整护坡;引导群众进行家禽圈养,规范群众生活污水排放,培养农户定点倾倒生活污水和综合利用生活污水意识,从源头上降低水域污染可能。清理行动以洗眉河道为重点,对河道内堆积的沙石、漂浮垃圾、树枝、杂草以及两岸生活垃圾泥进行彻底清除,确保河道畅通。共出动挖掘机械6台、清运车辆20余辆、清运淤泥4000余立方米、拆除破旧水闸1个,覆盖了洗眉河整个河道,共计1。81公里,切实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二是推行长效机制。
强化河道管理和水域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各级河长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强巡河巡塘,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积极查找各类问题,建立台账,逐个整改,逐个销号。对村内沟渠坑塘,明确一名村两委干部和一名保洁员负责,压实管理责任。整治后的.沟渠坑塘,在四周重点部位安放垃圾桶或垃圾箱,由村干部、保洁员规范日常垃圾倾倒行为,确保沟渠坑塘整治工作常态长效进行,保持干净、卫生、整洁新面貌。目前已清理坑塘沟渠52处,治理污水黑臭水体4处,安装安全警示牌35个,摆放垃圾箱24个,整修美化护坡1200平米,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充分发动群众。
各街道办事处干部职工带头组织村干部走访入户,充分做好河湖沟渠清理宣传动员工作。动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彻底清理河道两侧堆积淤泥,确保河道通畅。组织村组干部、保洁员、群众对河岸两侧杂草堆、秸秆堆、垃圾进行全方位清理,不留死角和盲区,引导促进村民转变思想,自觉摒弃乱堆乱放、乱倾倒污水垃圾陋习,树立良好的环境观念,保障河湖沟渠长治久清。为集中力量打好洗眉河道垃圾清零歼灭战,共出动人员50余人次、清理垃圾近5000立方米、有效提升了河道周边环境卫生,为居民群众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 篇6
为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市河流及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入河(海)排污口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现方案如下:
一、目标和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入河排污口管理办法》(水利部第22号令)等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排查全市15条重点河流入河排污口及入海排污口(河流),按照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近期整治与远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各级政府水污染防治属地负责的法律责任,对未合规设置及超标准排放的排污口进行集中规范整治,控制陆源污染源,有效遏制入河(海)排污口排放污染物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流域、海域水环境安全,有效改善我市水环境质量。
二、时间及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分全面排查、集中整治两个阶段。各属地和有关部门要高度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排查整治工作。排查工作要拉网式进行,整治工作要切合实际逐个制定方案。
(一)全面排查阶段(8月底前完成)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镇区街道负责辖区内入河(海)排污口排查工作,各责任部门要根据自己职责开展专项排查。对入河排污口和入海排污口(河流)进行拉网式排查,详细掌握各排污口的名称编号、位置、类型、排污形式、污水来源(入管网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等)、污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污口设置及审批单位、排放去向等,逐个登记造册,建立入河、入海排污口档案,并将排污口基础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东村河五间屋大桥以下到入海口排查工作由住建局负责,东村河五间屋大桥以上排查整治工作由属地负责。
(二)清理整治阶段(9月底前完成)
排查工作结束后,市政府下达整治名单,针对工业企业、饮食服务业、畜禽养殖场、生活污水等主要污染源,逐一制定排污口整治方案,从源头截断污染源,分别采取保留、限期封堵、综合治理等措施,依法依规对排污口进行清理、整治、规范。
1、坚决取缔非法设置的'排污口。禁止违法新改扩建排污口,对未经水利部门审核批准的入河排污口和未经环保、海洋渔业、海事及城市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入海排污口依法强制予以取缔封堵,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2、扎实推进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对已废弃的排污口进行封堵,对距离较近的排污口进行合并,对建设不规范的排污口进行改建,具备条件的排污口设立标志、建设规范化取样口。清除排污口淤泥、垃圾等倾倒污、沉积物,改善排污口周边环境。对于排污口周边由于污水长期积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立即停止排污行为,采取污水截流、拦蓄、转运处理等方式进行应急处置,生态整治完成后恢复排水。
3、严厉查处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严禁工业废水直排入河、入海,对治污设施未稳定运行造成超标排污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处罚,对未经许可排污及通过高压灌注、暗管、渗井、深坑、坑塘、废弃地偷排漏排生产废水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对污染环境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生活源污染负荷。加大雨污分流改造及市政纳污管网建设,增加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对现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彻底消除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减少生活污染排污总量。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整治工作领导。市政府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市长任组长,各镇区街道及环保、水利、海洋与渔业、住建、畜牧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镇区街道和相关部门要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坚持一个排污口一套整治方案的要求制定排污口综合整治方案,明确职责、整治要求及时限。
(二)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各镇区街道和相关部门要建立排污口整治工作管理责任制,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对排查结果和整治情况负责。各排污口整治责任单位要把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体系。
(三)建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加大河道岸线日常巡查力度,积极开展水利、环保、住建、海洋、公安等联合执法,依法查处私设排污口、乱排污水等行为。确保排污口管理到位、污水排放监督到位,违法行为查处到位。
(四)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市政府督查局负责日常工作的跟踪督查,环保局负责对排污口整治工作进行定期调度。各镇区街道、水利局、住建局、海洋与渔业局、畜牧局于8月30日前报送纸质盖章版排查结果(经排查无排污口的需报书面情况说明)至市环保局,一并上报分管领导和联络人名单及联系电话。根据市政府下达的整治名单,9月10日前上报整治方案至市环保局。排污口整治工作完成后,于10月10日前将整治工作总结上报市环保局,市环保局验收后,总结上报烟台市环保局,烟台市政府将根据工作进展进行督导和验收,对于进展迟缓、措施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或追责。
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 篇7
一是严抓源头治理。
组织群众用筛网对河面漂浮物、水草进行清理,保持水面整洁;实施清淤疏浚,以村内河塘沟渠、排水沟、黑臭水体、生活污水排污点为重点,动用机械对河道进行清淤、平整护坡;引导群众进行家禽圈养,规范群众生活污水排放,培养农户定点倾倒生活污水和综合利用生活污水意识,从源头上降低水域污染可能。清理行动以洗眉河道为重点,对河道内堆积的沙石、漂浮垃圾、树枝、杂草以及两岸生活垃圾泥进行彻底清除,确保河道畅通。共出动挖掘机械6台、清运车辆20余辆、清运淤泥4000余立方米、拆除破旧水闸1个,覆盖了洗眉河整个河道,共计1.81公里,切实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二是推行长效机制。
强化河道管理和水域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各级河长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强巡河巡塘,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积极查找各类问题,建立台账,逐个整改,逐个销号。对村内沟渠坑塘,明确一名村两委干部和一名保洁员负责,压实管理责任。整治后的'沟渠坑塘,在四周重点部位安放垃圾桶或垃圾箱,由村干部、保洁员规范日常垃圾倾倒行为,确保沟渠坑塘整治工作常态长效进行,保持干净、卫生、整洁新面貌。目前已清理坑塘沟渠52处,治理污水黑臭水体4处,安装安全警示牌35个,摆放垃圾箱24个,整修美化护坡1200平米,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充分发动群众。
各街道办事处干部职工带头组织村干部走访入户,充分做好河湖沟渠清理宣传动员工作。动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彻底清理河道两侧堆积淤泥,确保河道通畅。组织村组干部、保洁员、群众对河岸两侧杂草堆、秸秆堆、垃圾进行全方位清理,不留死角和盲区,引导促进村民转变思想,自觉摒弃乱堆乱放、乱倾倒污水垃圾陋习,树立良好的环境观念,保障河湖沟渠长治久清。为集中力量打好洗眉河道垃圾清零歼灭战,共出动人员50余人次、清理垃圾近5000立方米、有效提升了河道周边环境卫生,为居民群众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农村坑塘最佳治理方案 篇8
一、领导重视,政策支持
区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农村坑塘综合整治,多次现场调研,提出一系列很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指示意见。区主管领导带领区委农工委、区环保分局、区水利局、区财政局等相关区直部门和各乡镇,多次深入农村坑塘现场办公,实地观摩,对症施策。6月,区委、区政府出台了《邯山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坑塘治理奖补办法》。按照工作量的大小,坑塘面积在1000平米以下的,奖补1万元;1000—4000平米的,奖补2万元;4000平米以上的',奖补3万元,为全区农村坑塘的生态环境、安全防护等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因地制宜,全面施治
各乡镇、工业园区对各村保留的坑塘,根据位置、功能、水源条件等因素,分类制定生态治理方案,进行对症治理。一方面,抓好基础治理。对所有坑塘内的垃圾杂物和底泥进行清淤清理,净化坑塘水质;张挂防溺水安全警示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存水量较多的,清理后一律安装铁质围挡,杜绝安全隐患和偷倒垃圾行为发生。另一方面,突出分类治理。生态功能为主类的坑塘,实施防护栏杆安装,避免侵占、填埋。合理设计规划,硬化美化坑塘岸边,植树种花,因地制宜修建休闲甬道,开辟休闲娱乐区。水利功能为主类的坑塘,安装防护栏杆,安装安全警示牌,重点实施清淤疏浚,疏通排水沟渠,恢复坑塘排沥功能。如城东堡村、邢东里堡村对村周面积达4000平米以上的大坑塘进行全面整治,保留了坑塘内的树木,清理了垃圾,设置了围挡,保证了雨季时的排涝功能发挥。纳污排放类的坑塘,根据污染源头、污染程度、污染性质,逐一制定修复方案,选取有效技术模式,明确整治措施,如种植水草,建立微湿地,清除坑塘的污水、底泥,修复周边土壤,如高里堡村、东城子村都投资建设了微型污水处理站。
三、建章立制,长效防治
完善保洁机制。把整治后的坑塘交给农村环卫保洁公司管理,深入推行保洁公司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坑塘四周的重点部位安放垃圾桶或垃圾箱,规范垃圾倒放。村干部负责监督指导周边村民,规范日常垃圾倒放行为,确保坑塘的长期干净、卫生、整洁。
强化责任落实。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村内的大小坑塘,都明确一名村干部负责,认真落实坑塘管理责任制,把坑塘管理、使用和开发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了坑塘治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