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方案 > 正文

村调研方案

2025/04/17方案

爱习作提供的村调研方案(精选12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村调研方案 篇1

一、时间地点

镇村调研座谈会,时间暂定8月21日(星期三),从上午8:30开始,11:30前结束;座谈的地点设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或能够容纳60人左右的场所。

二、与会人员

与会人员总数在50人左右,具体对象为:

1、乡镇主职一人(党委书记或乡镇长);

2、乡镇分管组织的负责人、包该村的乡镇干部;

3、该村在县直单位工作的副科以上干部;

4、联该村的县直单位负责人、驻村的党组织第一书记;

5、该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全体村民小组组长;

6、各村民小组安排党员和群众代表各1-2名。

三、主要议程

主持: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党建办主任陈新

1、村支部书记报告近年工作的落实情况,今年后段工作的主要任务,就如何搞好今年的工作代表班子做出公开承诺。

2、村党员、群众和组长代表,对县、乡和村的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15人以上发言)。

3、该村在县直单位工作的副科级干部、包村的干部发言。

4、联该村的县直单位负责人、驻村的党组织第一书记发言。

5、乡镇主职干部讲话。

6、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讲话。

四、相关要求

1、请乡镇分管组织的.负责人、包村的干部、村两委成员认真对待,开好预备会,商定村工作情况报告和后段工作安排,村班子成员共同提出承诺内容。

2、确定好座谈地点和各组的与会对象,指导主要的发言人员做好发言准备;要求所有与会对象准时参会。

3、下发征求意见表,请包村干部按照“大走访”活动的要求,指导与会代表填写好征求意见表,会后统一上交组织部工作人员。

4、请村干部布置好会场,搞好卫生,准备好茶水;安排人员做好会议记录。

村调研方案 篇2

村调研方案 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体会议和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做好领导挂钩帮扶老少边岛重点村工作的通知》(莆委〔〕63号)精神,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转变作风,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经局党组研究,现将我局进驻高峰村蹲点调研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调研目的

把驻村蹲点调研作为机关干部了解基层情况、改进作风的重要举措,通过机关干部与基层党员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真实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培养群众感情、切实转变作风,为开展支持高峰村加快发展出谋献策。通过调研,全面掌握高峰村的村情民风、班子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情况,找准抓住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分析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和下一步帮扶帮建的工作重点,形成调研报告,制定具体的帮扶方案和工作>计划,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挂钩帮扶打好基础,为即将展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提供有效载体,做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挂钩帮扶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研内容

(一)基本村情。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村人口数、党员数量等情况。

(二)班子建设。包括班子配备、工作运转、报酬待遇等情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三)经济发展。包括村民和村集体经济主要收入xx,村民人均纯收入、村财政收入情况,目前村级负债情况以及制约村级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四)社会治安。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工作和信访老户的稳控情况,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五)社会事业。包括计生工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条件、饮水安全、民生工程、困难群体等情况,目前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等。

(六)教育实践活动。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当前群众对机关干部作风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如何提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质量,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如何更好地聚集整改、取信于民;如何更好服务基层、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如何开门搞活动,让基层群众参与、让基层群众评判等。

三、人员时间安排

(一)10月29—31日,由梁国镇局长带队,成员有:陈朝霞、黄云鸿、林德新、倪成威、张家胜。

(二)11月5—7日,由郑玉礼副局长带队,成员有:杨兴斌、龚美金、吴敏达、许赞卫、曾宪燚、林炳勇。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这次驻村调研局领导亲自带队,全体机关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把驻村蹲点调研作为机关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重要举措,主动与挂钩村做好衔接和具体安排工作,以自然村为单位,每组7人,驻村三日两夜,开展好”走访一批困难群众、召开一场座谈会(或现场会)、收集一些问题建议、记好一本民情日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五个一活动,真正做到掌握情况,体验生活,听取意见,增进感情,共谋发展。

(二)严守驻村纪律。

机关干部驻村期间要自觉树好形象,自带被褥和日常生活用品,住宿原则上集中在村部;村部不具备条件的,可安排在农户家中。驻村期间,每人每天交纳食宿费用30元,伙食费由每组成员组的第一名同志负责预借交纳,并索回正式发票。要严禁接受村级接待和土特产等礼物,严禁玩牌、赌博、喝酒,严禁以驻村名义谋取个人私利,做到不层层陪同、不流于形式、不影响基层干部群众生产生活。

(三)撰写蹲点报告。

每位机关干部驻村蹲点调研结束后,要撰写书面报告,包括驻村体会,群众生产生活哪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群众对机关干部作风的看法以及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等。每组蹲点调研结束后,5日内完成蹲点调研报告,由成员组的第一名同志负责收集,统一交给党办(含电子版)。待整体蹲点调研结束后,局党组要提出支持高峰村产业发展、形成”一品一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具体方案;要对高峰村贫困户逐一登记造册,安排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要根据驻村蹲点调研内容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支持高峰村产业发展方案、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一览表及驻村蹲点调研专题报告于11月30日前分别送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

村调研方案 篇4

一、课题:

《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

二、责任人:

**

三、目的:

通过对**镇、**镇、**镇的`调查研究,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努力探索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抓实,做好。

四、实施过程:

1、制作、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各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基本情况,6月27日前完成;(责任人:黄**、张**)

2、综合、汇总各镇情况,7月15日前完成;(责任人:黄**、张**)

3、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召开座谈会7月28日**镇7月29日**镇、**镇;(责任人:张X、王X、范**、黄**、张**)

4、分析、交流调研情况,初步总结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8月21日前完成;(责任人:张X、王X、范**)

5、根据部领导意见,下基层补充基层调研情况,8月30日前完成;(责任人:黄**、张**)

6、综合调研材料,拟订调研报告,9月22日前完成;(责任人:黄**、张**)

7、调研课题组讨论、修改调研报告,9月28日(责任人:张X、王X、范**、黄**、张**)

8、调研课题结题,10月10日前完成注:调研时间可根据工作安排稍作调整

村调研方案 篇5

一、课题:

《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

二、责任人:

**

三、目的:

通过对**镇、**镇、**镇的调查研究,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努力探索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抓实,做好。

四、实施过程:

1、制作、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各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基本情况,6月27日前完成;(责任人:黄**、张**)

2、综合、汇总各镇情况,7月15日前完成;(责任人:黄**、张**)

3、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召开座谈会7月28日**镇7月29日**镇、**镇;(责任人:张X、王X、范**、黄**、张**)

4、分析、交流调研情况,初步总结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8月21日前完成;(责任人:张X、王X、范**)

5、根据部领导意见,下基层补充基层调研情况,8月30日前完成;(责任人:黄**、张**)

6、综合调研材料,拟订调研报告,9月22日前完成;(责任人:黄**、张**)

7、调研课题组讨论、修改调研报告,9月28日(责任人:张X、王X、范**、黄**、张**)

8、调研课题结题,10月10日前完成注:调研时间可根据工作安排稍作调整

村调研方案 篇6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我社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尽快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确保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如期实现,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坚持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转变作风、锻炼干部,推进贫困村加快发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加快推进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驻村帮扶联系点基本情况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社定点联系帮扶镇村,并安排纪检组长吴红英同志作为驻村派驻干部,加强村两委会帮扶助推工作。

镇村距场镇3.5公里,属于旱片死角,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村社道路建设不完善,村道公路不畅,社道大多未硬化。该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农户312户(其中五保户9户、低保户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农村人口107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6人、残疾人16人、中职、高职在校学生3人),平均每年劳务输出752人,在家人口326人,在家劳动力仅100人左右。全村耕地面积972亩(其中田348亩,土624亩),林地面积为130亩,山坪塘、渠道、蓄水池等设施大部分年久失修,个别地方人畜饮水困难,灌溉保证率较差。该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民增收困难,2014年人均年收入1680元。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注重实际,狠抓规划落实。协助帮扶村修改制定发展规划书,按照“一村一策”、因地制宜思路,县社深入实际调研,帮助指导该村制定修改完善发展规划书,使规划书更加贴合实际、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更加能够帮助村脱贫致富。并整合资源、明确项目资金打捆使用,打牢帮扶村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基础。

(二)改善民生,跟进服务。帮助帮扶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便民服务等配套设施,跟进文化、卫生、就业等公共服务,帮助解决群众行路、饮水、就医、购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明确支撑产业,推进产业建设。引导帮扶村干部群众树立市场经济理念,选择确定特色优势产业,以县社智力、技术、资源等优势,帮助帮扶村解决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四)增强“造血”功能,注重人才培养。帮助村“两委”干部培养、回引一批致富带头人,注重从优秀致富带头人中培养发展党员,为其长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加快帮扶村脱贫致富,确保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如期实现,我社特成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社党组书记、主任任组长,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驻村帮扶派驻干部任副组长,为工作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社综合办公室,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结对帮扶。为更好地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更全面地帮助贫困户脱贫解困,我社实行机关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制度,全社机关干部职工每人定点帮扶一户贫困户,并开展进村入户结对帮扶活动,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帮助制定脱贫计划,尽快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三)精心开展。全体干部职工要按照安排,积极参与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县社领导要带头组织、带头参加活动。县社主要领导每年到帮扶镇调研不少于2次,到帮扶村蹲点调研不少于4次。县社其他领导深入帮扶镇、帮扶村全年不少于9次,机关其他干部职工不少于7次,深入帮扶点,走进帮扶户,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宣传政策,确保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推进有力,群众满意。

(四)加强监督。县社要按月公布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季度一小结、半年一总结、年终一考核,对不参与活动或工作不负责任者,县社要给予严肃批评或扣减工作津贴。

村调研方案 篇7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镇农村建房情况,加强和规范农民建房管理,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经镇政府领导同意,决定对我镇农村建房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研。

一、调研主题

调研我镇农民建房的需求状况与农村建房规范引导问题

二、调研时间:20xx年9月26日-30日

三、调研组织领导及分组

1、成立调研领导小组,由同志任顾问,同志为组长同志为副组长,镇党政办、财政所、国土资源所、农经站、移民办及各村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

2、调研人员及分组:

第一组:

组长:

成员:

第二组:

组长:

成员:

第三组:

组长:

成员:

第四组:

组长:

成员:

四、调研内容

1、农民现有住房情况,包括用地(建房用地性质、审批情况)、面积、层数、结构、建设年份等;

2、农民建房的意愿、期望和需求等;

3、农民对住房设计风格的意见;

4、当前农民建房的资金来源情况,包括储蓄存款、可抵押资产等;

5、统筹推进农村建房的体制机制问题,包括农村建房规划、设计、土地供应与调整、银行贷款支持等情况。

五、调研要求

1、各村按照镇政府的统一要求进行调研,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调研要围绕当前农民建房的一些基本问题,深入了解农村住房的现状和需求、规划标准和组织实施等问题,着力探索农民建房的长效机制。

2、各村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开展讨论,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每个村访问和填表农户不少于5户。并填写调查问卷和汇总表,撰写具体详实的调研报告,于10月8日前交镇领导小组。

3、各调研小组要带好农民建房通用图集(征求意见稿)现场征求农民意见。

村调研方案 篇8

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土资源管理、规划、保护和合理利用及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需要,确保我县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相关政策,切实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步伐,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和服务于我县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实施条例》和国家《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登记办法》以及省市国土资源局的有关文件要求,特制定县建制镇地籍调查实施方案。

一、调查范围、内容和任务

这次城镇地籍调查的范围为1997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20xx年《县小城镇规划》测定的规划区域,面积16.2平方公里。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权属调查、地籍测量、编绘图件、面积量算。通过地籍调查,在明确每一宗土地的位置、界线、数量、权属及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准确掌握6个建制镇区域内的土地数量以及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用地、农业用地及其它用地的分类,以满足土地权属管理、土地登记管理、土地信息管理、土地利用管理、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县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调查方法

本次地籍调查由县国土资源局安排部署,采用联合调查的方式,权属调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完成,测绘工作向外承包,在县国土资源局的监督下完成。

三、调查步骤

(一)准备工作阶段:(20xx年11月1日-20xx年2月1日)

1、举办培训班。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地籍调查有关政策和技术业务知识,通过岗前培训,明确任务,熟悉规程,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2、由县国土资源局对协作单位进行资格审查,择优选用,双方共同编写《县建制镇地籍调查技术任务设计书》,经审核批准后,由甲乙双方法人代表正式签订合同,付诸实施;

3、县国土资源局要按照《规程》要求,印制各种表册,制作界址标桩;

4、发布“通告”,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政策宣传,使地籍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外业工作阶段(20xx年2月2日-20xx年6月30日)

1、权属调查;

2、平面控制测量;

3、地籍细部测量。

(三)内业工作阶段(20xx年7月1日-20xx年8月31日)

1、依据控制测量的工作底图,按土地类型进行宗地面积量算;

2、汇总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

3、整理编绘1:500城镇地籍图;

4、建立数据库。

(四)总结验收阶段(20xx年9月1日-20xx年9月30日)

1、编写地籍调查技术报告和工作总结报告;

2、整理资料,分类归档,迎接省、市全面检查验收。

四、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地籍调查是土地管理的基础,与我县经济的整体运行紧密相连,直接关系到我县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区建设的速度,因此,我们要以切实保护耕地为治本之策,落实在本次地籍调查工作中,地籍调查工作难度大,涉及部门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土地权益。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中,深入研究、周密组织,精心指导,要做好宣传动员和群众的思想工作。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充分保证,为地籍调查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地籍调查队伍组建工作。高质量完成地籍调查成果,离不开高素质的地籍调查专业人才。切实抓好地籍调查专业人才的配备,把事业心强、能吃苦、懂业务的人员抽调到这项工作中来。同时,承包方要安排高技术专业队伍和人才以满足我县地籍调查工作的需要。

(三)严格要求,切实把好政策关和质量关。要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规程、规定和技术操作规范严把技术关,履行检查验收程序。对调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出现走弯路和返工现象,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村调研方案 篇9

一、课题:《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

二、责任人:

张X、王X、范XX、黄XX、张XX

三、目的:通过对XX镇、XX镇、XX镇的调查研究,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努力探索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抓实,做好。

四、实施过程:

1、制作、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各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基本情况,6月27日前完成;

(责任人:黄XX、张XX)

2、综合、汇总各镇情况,7月15日前完成;

(责任人:黄XX、张XX)

3、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召开座谈会

7月28日 XX镇 7月29日XX镇、XX镇;

(责任人:张X、王X、范XX、黄XX、张XX)

4、分析、交流调研情况,初步总结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8月21日前完成;

(责任人:张X、王X、范XX)

5、根据部领导意见,下基层补充基层调研情况,8月30日前完成;(责任人:黄XX、张XX)

6、综合调研材料,拟订调研报告,9月22日前完成;

(责任人:黄XX、张XX)

7、调研课题组讨论、修改调研报告,9月28日

(责任人:张X、王X、范XX、黄XX、张XX)

8、调研课题结题,10月10日前完成

注:调研时间可根据工作安排稍作调整

村调研方案 篇10

一、调研目的

1. 了解基本情况:包括村庄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等。

2. 分析问题和难题:发现村庄在交通、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3. 探索发展方向:挖掘村庄的特色和优势,如自然风光、土特产品、人文底蕴等,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

4. 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基于调研结果,制定村庄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推动村庄的改革和发展。

二、调研内容

1. 基本情况调研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人口统计与结构分析

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农业生产情况与产业结构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如道路、水电、通讯等)

2. 问题与难题调研

交通不便问题

教育资源匮乏问题

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

医疗设施不完善问题

其他社会民生问题

3. 发展方向与优势调研

自然资源与特色产业

人文底蕴与旅游资源

村民意愿与需求调研

潜在发展机会与趋势分析

三、调研方法

1. 文献法:收集并整理相关政策文件、统计资料、研究报告等,为调研提供背景支持。

2. 问卷法:设计科学合理的问卷,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3. 访谈法:与村干部、村民代表、专业人士等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看法和感受。

4. 观察法:实地观察村庄的环境、设施、生产活动等,获取直观信息。

5. 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规律和趋势。

四、调研步骤

1. 准备阶段

制定详细的调研方案,明确调研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组织调研团队,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准备。

准备调研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问卷、录音笔、相机等。

2. 实施阶段

按照调研方案开展调研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及时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发现问题和亮点。

与村干部和村民保持密切沟通,确保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总结阶段

撰写调研报告,对调研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

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为村庄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将调研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领导审阅,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注意事项

1. 确保调研的客观性:在调研过程中要保持中立态度,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2. 保护村民隐私: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保护村民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3. 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提出的建议和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切实解决村庄存在的问题。

4. 加强宣传与沟通:在调研过程中要加强与村民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关切。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的实施,可以形成一份全面、客观、科学的村调研方案,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村调研方案 篇11

一.研究背景

自从深圳特区成功之后,城镇化像一颗原子弹在中国大地上炸开了,作为“乡土中国”的标志——农村,逐渐被淹没在城镇的浪潮中。如今,城镇遍布中国,城镇化的冲击波仍然以前所未有的动力冲击着残余的一个个孤立的农村。每一个生活在农村的人都在感受着这股冲击波所带来的压力,感受着自己的村庄在冲击下的微微颤抖。如今已没有那个农村能够避免受到城镇的影响,它们都是城镇的腹地,是供新的城镇兴起或旧的城镇扩张的备用地。更有意思的是城镇化不仅带来了城镇用地对农村用地的侵占,而且带来了城镇化所特有的经济观念,这种观念的渗入使得土地的侵占在农民心中合理化,甚至有很多农民尤其是新一代的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希望自己的村庄变成城镇。这种新的观念还使得大量的农民外流入城,让很多农村成了空壳,而更多的农村正在“乐此不疲”的重复着这种过程。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已不再能够像以前一样自给自足了,城镇对于农村不再是无所谓的存在,而是必需的存在,是必然的依赖。城镇带来的便利和利益是改革开放前的任何一个农民都不敢想象的,它刚开始进入农村时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但当农民一经适应,就再也无法回到没有它的过去了,这种便利和利益就变成了束缚,使得农村再也离不开城镇了。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所处的这种冲突与依赖并存的尴尬的境地就是我们这次调查研究的社会背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20xx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到现在已有七个年头了,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推行的范围还是有限,并且政府的政策和具体的规划还在进一步的完善。这就是此次调查研究的政策背景。

我们的这次调查活动是在学校关于“20xx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相关政策的号召下组织起来的。当然光是组织起来还不够,要想得到学校的资金支持还得和其他团队竞争,而且往年的团队做出的成果都很不错,所以这次调查活动对我们团队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

二.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20xx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到现在已有七个年头了,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推行的范围还是有限,并且政府的政策和具体的规划还在进一步的完善。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仍是在摸索中前进的,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农村变迁的状况和趋势,以避免前进中的岔路和弯路。

我们这个团队的.大多数成员都来自农村,对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所发生的变化都有所体会,但我们毕竟是学生,所看到的都是一些片段,理解也就十分片面了。我们希望对当今农村所发生的变化有一个十分全面的具体的了解,对这种变化和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做一个客观的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我们提出对一个具体的农村社区做一个全面的力求详细的调查。

这次调查的问题主要是针对费孝通老先生的两部著作——《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而提出的。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老先生对解放前的中国农村所做的一个全

面的理论性的解说,虽然对现在进行农村调查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现在的中国农村在城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乡土色彩已经淡去。对应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文字对农民已经非常重要,而且当信息化已经普及到各个村庄时,农民的生活不再局限于农村,他们的生活必须与市民生活接轨。因此不识字不但是愚的表现,就连生活在农村也会很困难;(二)虽然道德依然是维系私人关系的重要工具,但随着打工人群在城乡之间的来回流动,城镇里的新的思想观念逐渐渗入农村,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的开放,老一套的道德观念已经逐步风化。当新的思想观念超出传统道德的框架时,原有的礼治就不能维持现有的秩序,法律的意识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农民的观念中了;(三)当农业的种植品种及种植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已更新,当农民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已实行计划时,农村中老人的权力已经逐渐下降,他们表面上仍有尊严的地位,但实际上已经处于威而不严的境况之中。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老先生的经典著作,也是我们这次调查的主要参考文献,但我们与其研究方向上有以下两点区别:(一)《江村经济》中对开弦弓村的蚕丝业所做的调查分析,其实是对抗战前中国农村中的城镇化萌芽的调查,换句话说是关注农村如何变成城镇的问题。而我们所做的是对城镇化过程中所残留的农村的调查,关注的是农村如何维持自身的性质而继续发展下去的问题;(二)费孝通老先生对开弦弓村所做的调查更像是一个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而我们这次调查则寄希望于运用社会学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做一次更加纯粹的。

村调研方案 篇12

一、研究背景

自从深圳特区成功之后,城镇化像一颗原子弹在中国大地上炸开了,作为“乡土中国”的标志——农村,逐渐被淹没在城镇的浪潮中。如今,城镇遍布中国,城镇化的冲击波仍然以前所未有的动力冲击着残余的一个个孤立的农村。每一个生活在农村的人都在感受着这股冲击波所带来的压力,感受着自己的村庄在冲击下的微微颤抖。如今已没有那个农村能够避免受到城镇的影响,它们都是城镇的腹地,是供新的城镇兴起或旧的城镇扩张的备用地。更有意思的是城镇化不仅带来了城镇用地对农村用地的侵占,而且带来了城镇化所特有的经济观念,这种观念的渗入使得土地的侵占在农民心中合理化,甚至有很多农民尤其是新一代的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希望自己的村庄变成城镇。这种新的观念还使得大量的农民外流入城,让很多农村成了空壳,而更多的农村正在“乐此不疲”的重复着这种过程。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已不再能够像以前一样自给自足了,城镇对于农村不再是无所谓的存在,而是必需的存在,是必然的依赖。城镇带来的便利和利益是改革开放前的任何一个农民都不敢想象的,它刚开始进入农村时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但当农民一经适应,就再也无法回到没有它的过去了,这种便利和利益就变成了束缚,使得农村再也离不开城镇了。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所处的这种冲突与依赖并存的尴尬的境地就是我们这次调查研究的社会背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到现在已有七个年头了,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推行的范围还是有限,并且政府的政策和具体的规划还在进一步的完善。这就是此次调查研究的政策背景。

我们的这次调查活动是在学校关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相关政策的`号召下组织起来的。当然光是组织起来还不够,要想得到学校的资金支持还得和其他团队竞争,而且往年的团队做出的成果都很不错,所以这次调查活动对我们团队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

二、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到现在已有七个年头了,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推行的范围还是有限,并且政府的政策和具体的规划还在进一步的完善。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仍是在摸索中前进的,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农村变迁的状况和趋势,以避免前进中的岔路和弯路。

我们这个团队的大多数成员都来自农村,对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所发生的变化都有所体会,但我们毕竟是学生,所看到的都是一些片段,理解也就十分片面了。我们希望对当今农村所发生的变化有一个十分全面的具体的了解,对这种变化和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做一个客观的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我们提出对一个具体的农村社区做一个全面的力求详细的调查。

这次调查的问题主要是针对费孝通老先生的两部著作——《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而提出的。《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老先生对解放前的中国农村所做的一个全面的理论性的解说,虽然对现在进行农村调查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现在的中国农村在城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乡土色彩已经淡去。对应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字对农民已经非常重要,而且当信息化已经普及到各个村庄时,农民的生活不再局限于农村,他们的生活必须与市民生活接轨。因此不识字不但是愚的表现,就连生活在农村也会很困难;

(二)虽然道德依然是维系私人关系的重要工具,但随着打工人群在城乡之间的来回流动,城镇里的新的思想观念逐渐渗入农村,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的开放,老一套的道德观念已经逐步风化。当新的思想观念超出传统道德的框架时,原有的礼治就不能维持现有的秩序,法律的意识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农民的观念中了;

(三)当农业的种植品种及种植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已更新,当农民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已实行计划时,农村中老人的权力已经逐渐下降,他们表面上仍有尊严的地位,但实际上已经处于威而不严的境况之中。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老先生的经典著作,也是我们这次调查的主要参考文献,但我们与其研究方向上有以下两点区别:

(一)《江村经济》中对开弦弓村的蚕丝业所做的调查分析,其实是对抗战前中国农村中的城镇化萌芽的调查,换句话说是关注农村如何变成城镇的问题。而我们所做的是对城镇化过程中所残留的农村的调查,关注的是农村如何维持自身的性质而继续发展下去的问题;

(二)费孝通老先生对开弦弓村所做的调查更像是一个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而我们这次调查则寄希望于运用社会学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做一次更加纯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