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的演讲稿
爱习作提供的记者节的演讲稿(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记者节的演讲稿 篇1
各位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是11月8日,一年一度的中国记者节。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20xx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最初听到“记者”这个名词的时候,是朦胧的。记得它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奔忙中的行业。脚步遍布在每一个有新闻发生的地方,镜头记录的是一次次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妈妈对我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当记者,可以很忙很累,但是很充实很快乐。我没有想过记者它的样子,但是我深刻的感受到母亲为之惋惜的情感。
现在,我站在这里,以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以一个未来的新闻工作者的身份。首先,我完成了母亲的愿望。当我接触这个专业的时候,我才知道,它和母亲所形容的是一样的。它的'色彩光环下是黑白条纹的正义。
第一节专业课的时候老师说:“记者是社会的良心。”这句话一直记在我的心里。中国那么多的记者,有多少人可以真正的做到用“良心”这一词来衡量?我们都在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未来奔跑,这过程中有多少的诱惑和改变,随时有可能让我们偏离了初衷。被称为“无冕之王”的我们,也要时刻的告诉自己。何时何地,“良心”不能忘。
在看每一期记者节颁奖的时候,都会深刻的被触动。外表潇洒,内心苦涩。这是很多记者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会。可是,尽管有诸多的无奈和悲哀,依然有很多记者执著于自己的新闻理想,坚守着为党和人民立言的信念,在金钱美色的诱惑下守护着正义和良心。
每个人生来就有一颗心。它是好是坏,我们也需要用行动来证明。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记者理应做好这颗“良心”,成为排头兵。在记者节,给记者和即将成为记者的人们送上最真诚的祝愿!
记者节的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电视台的记者××,今天非常荣幸在第十一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代表十
佳优秀记者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向所有记者同仁们表示祝福,同时向关心和支持我们广电事业的所有领导、各界朋友送上最诚挚的谢意,因为你们的鼓舞与鞭策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因为喜欢博学的央视名嘴水均益,因为喜欢睿智的白岩松,喜欢犀利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14岁那年,我立志要做像他们一样的记者20××年夏天,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我,怀揣着当年的梦想,走进了××广电。这个选择,让远在长沙的父母始料不及,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会在离他们千里之遥的××扎根,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能一直在这个辛苦的岗位上执着的坚守。掐指一算,今天是我来xx的第490天,回想这四百多个日夜,一个女孩子,背井离乡没有朋友,语言不通,完全像没有归宿感的浮萍,随风飘零。幸运的是,在领导和
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慢慢地适应,并融入到记者这个行列,融入到这座城市。从第一次采访时因语言不通,与被采访者面面相觑的尴尬,到现在灵活自如的问答;从第一次稿件被要求重写时的羞愧到现在得心应手的写稿......这一路,布满了太多 的坎坷和荆刺,凝结了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我清楚的记得今年六月五号那个深夜,那晚我在做的xx义工特别节目。为了赶在第二天播出,我加班到凌晨2点。就在片子快要做完的'时候,突然,电脑死机了可怕的是,节目没有保存,大家都明白,这就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工作都白费了...... 眼看第二天的节目将受到影响,那一夜我对着空无一人的制作室失声痛哭——
人们常说记者就意味着与奔忙和汗水相伴,但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记者这个职业是精彩的。因为你在读懂别人的时候,也在检阅和丰富自己,很多时候,你采访的对象,就是你奋进的动力。
今年夏天,在和陈主任,杨哥一起拍教育专题片的时候,小黄鑫悲惨的家庭遭遇。张贤亮血气方刚的父亲张圣刚,面对儿子的学费没有着落的失声痛苦,张曼为母亲还是为自己前途苦苦纠结的辛酸,这些让我震撼。这期间我采访了一位从小丧父,家庭贫困的的优秀学子张少亮。今年他以618分的好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有一天我意外的受到他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是这样的:xx,来武汉一个月了,大学生活很精彩,这些都应该感谢你。短短几句话,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其实我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给了我无限的勇气和力量,是他们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记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除了这些,还有不向死神低头白血病少女李怡晓,还有为弱势群体积极奔走的 xx义工......他们让我在奔忙的生活中感受生命的精彩。
很有幸,能成为××广电大家庭中的一员,生活在这个大家庭,让我倍感荣耀,广电前辈给我们新人做出了榜样,他们对电视的执着,对新闻工作的一丝不苟,为我们树立起了标杆,可以说在xx每寸土地,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广电人的汗水记者节优秀记者发言稿。
经济工作会议期间,精彩鲜明的新闻报道,深刻有力系列专题,吹响了xx快速发展的集结号。
特大洪灾中,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我们一线记者的身影,他们用形象的画面生动的文字奏响了xx众志成城,抗洪抢险的最强音。
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我们记者穿梭在每个街头巷尾,每个基层单位,一个又一个的催人奋进创卫报道,一篇又一篇鞭辟入里的监督檄文,他们用青春的汗水和火热的激情浇注这个城市最美的一抹绿色。
今天是记者节,是个承载着记者职业光荣与梦想的节日,作为电视台记者,我和我的同仁无比自豪和骄傲,同时也感到的责任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坚持正确导向,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创新思维,用我们的笔去描绘xx发展的美景,用我们
的镜头记录xx发展变化的每一刻;用我们的心去感受xx前进的脉搏。用行动向党和人民,向各级领导,向xx万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
记者节的演讲稿 篇3
每到记者节,我都由衷地感到激动和骄傲。其实我并不是一名记者。之所以激动,是因为我平时能够和记者们工作和学习在一起;之所以骄傲,是因为我是咸宁日报社这个战斗集体中的一员。
我是20xx年进入咸宁日报社的,八年来,我既在这个集体中默默无闻地为记者服务,奉献和燃烧着青春;也在这个集体中享受着关爱与友谊,不断地学习、成长和进步。
咸宁日报社是一个以记者为核心的集体。以前,记者对我而言是个太崇高、太遥远的职业,我对记者的印象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风光、潇洒、笔头硬。我进入报社以后,和这么多记者在一起上班,每天接触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每天感受他们的精神和风采,才慢慢地发现,虽然他们和我想象的一样风光和潇洒,但他们也有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大家都知道,为了迎接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咸宁市区正在搞亮化工程,但是在我看来,报社的亮化搞得最好,因为报社晚上的灯光最美。试问,有哪个单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晚上如此灯火通明?有哪个单位象我们的新闻部、记者部、摄影部一样,天天晚上有人在伏案工作?那是辛勤劳动的灯光、那是呕心沥血的灯光,所以那是最美的`灯光,最美的亮化。
只有身在这个集体的人才知道,记者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职业。他们表面上风光无限,背地里却含苦茹辛。他们没有星期假日,他们不分白天黑夜,他们也没有八小时之内之外,他们有的只能是随时候命的一份准备。
我庆幸自己能够成为这个战斗集体中的一员,我以自己是咸宁日报社的一名员工而骄傲。
大家应该看得出来,财务科现在与以前不一样了,我们的工作劲头更大了,效率更高了,方方面面更完善了。晚上财务科的灯光也经常是亮的,节假日财务科的门也经常是开的,加班也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事。这些都是你们带动的结果,这些都是你们影响的结果。我们也希望象你们一样,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在报社这个战斗集体中,奉献自己的才智,奉献自己的青春,为报社的兴旺发达添砖加瓦。
尽管我的能力很小,尽管我的作用有限,但中国有句古话,叫积微言细,自就鸿文。说的是从细微处积累,努力奋进,最终就能取得成就。我相信,在你们这些记者的光辉照耀下,我的青春也一定会闪闪发光。
记者节的演讲稿 篇4
第x个中国记者节如期来临。我已经不是记者了,但我分明听到了平度广电奋进的脚步—她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台至今,一串串,一行行,留下了历代广电人奋斗的汗水和坚实的脚印:小喇叭—有线广播—有线电视—无线广播—数字电视,小推车—拖拉机—三轮车—小面包—小轿车;从五六个大字识不了一箩筐的门外汉到覆盖平度大地人才济济的近500人的广电服务大军,从新就业的年轻人心目中避之唯恐不及的穷广播到有识之士挤破门槛的大广电……寒来暑往50载,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已经枝繁叶茂:三台合一,有线用户30万,年广告收入过千万。披荆斩棘,科学发展,从零零星星的小喇叭到遍布千家万户的大彩电,136万淳朴的平度人民,因为广电,每天都与我们心心相连。
20xx年6月,我有缘加入广电行列,成为一名真正的广电人。两年的一线记者为时不长,但从身边的`同行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广电人奋斗的脉搏:节假日、礼拜天,当千家万户尽享天伦时,我的同行正在采访;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抵制危害…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声音;学校、田间、工矿企业…哪里有线索,哪里就有记者的足迹;撤县建市,招商引资…从高层领导到普通百姓,哪里有脉动,哪里就有记者的身影。除夕之夜,万家灯火,又是我的同行,他们抛妻别子,凭借记者的社会敏感,彻夜采写着黎民百姓的冷暖和万民同庆的盛世欢歌。融入青岛,接轨半岛,雷厉风行,迅速行动。是的,正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一天天,一年年,一丝不苟地践行着广电人的责任和诺言,妙笔生花,言辞犀利,关注民生,引领时尚,上接党和政府,下联黎民百姓,在七彩荧屏上谱写着广电人激情昂扬的奋斗之歌!
20xx年11月,根据工作需要,我走上政工工作岗位。7年了,心系广电,针头线脑、点点滴滴,润物无声地把我的心灵和情感与平度广电紧密相连:
深入基层考察,我熟悉了我的另一班同行——穿着朴实、皮肤黝黑、言辞木讷的网络服务人员。他们来自群众,深入群众,以“三化”服务为宗旨,冒严寒战酷暑,背负行囊,披星戴月,翻山越岭,走街串巷,他们步履矫健;爬线杆,登房顶,他们身轻如燕;辖区内的每根拉线每颗钢钉,他们都如数家珍;面对故障,他们技术过硬,出手不凡,妙手回春;规划设计,他们胸有成竹,大将风范。不足200人,发展维护30万户,每年为我局增加收入3000万。是的,他们就是默默奉献的广电人。正是他们,为即将崛起的广电大厦不断添砖加瓦,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奏响平度广电蒸蒸日上的发展之歌!
7年的朝夕相处,我了解了机关工作的同行们。统筹协调,上通下达;准确了解领导意图,迅速践行党委决策;解决信访难题,维护团结稳定;调度车马粮草,搞好后勤服务;办好劳资职称,做好优抚安置,解除一线职工的后顾之忧……7年来,机关工作的同志们,恪尽职守,默默无闻,用自己的忠诚和坚守为平度广电营造出一片温馨宁静的后方根据地。
廉洁奉公,执政为民,高瞻远瞩,科学决策,抢抓机遇,锐意进取—7年的政工工作,我有幸见证了广电当家人的风采:为了广电,他们呕心沥血;为了广电,他们日夜操劳。他们,是广电人的主心骨;他们,是平度广电的脊梁!青丝变白发,沧海变桑田,不变的是他们—广电当家人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他们用日新月异的平度广电向世人宣读着无比忠诚的共产党人的信仰和誓言!
迎来送往,也是政工工作者的职责。7年来,我们先后为近百名老同志办理了退休手续。xx年重阳节,第xx个老人节到来,老人们感慨万千:从寒酸得过不起节,到今天隆重的老人节。这些曾为广电奋斗过的前辈们,被我们恭恭敬敬地请回来分享广电人的发展成果。他们欢聚一堂,笑逐颜开,忆往昔,展未来……那情那景,令人感动,令人向往。平度广电,恪守传统,明理孝老,用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谱写了一曲悠远绵长的岁月欢歌!
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在激烈的竞争中,近百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有幸步入广电队伍。编辑记者、播音主持、网络规划、数字设计……这群充满阳光的年轻人,真正体现出21实际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人才选拨标准,他们的到来,为平度广电输入更加新鲜的血液,像一缕春风吹过,使平度广电呈现出勃勃生机。人生50知天命,广电50正年轻!
有实力才会有魅力。平度广电,如今已经成为平度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国家环境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集体记者一等奖,青岛市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平度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荣誉数不胜数。
是的,我并不遗憾我不是记者。相反,在第x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我感到无比骄傲、无比自豪—因为,我们都是广电人!过去的9年,在这里,我留下了自己为广电事业奋斗的足迹。今后的日子,请相信,我仍将一如既往,与平度广电共奋进!
我的演讲结束!
谢谢大家!
记者节的演讲稿 篇5
各位领导,新闻界的同仁们:
大家好!
我叫xx,是x日报社的一名记者,在记者这个岗位上,我已经从事6年多了。从当初对新闻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今天对新闻规律有一定了解的一名记者,六年的新闻生涯给了我第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我也常常思考着一个问题:记者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
作为一名记者,他首先是一位社会的观察者。
普利策曾经说过,“社会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大船,记者就是那船头的了望者。他要为社会负责,为社会守望,发现大船在行进过程种的暗礁险滩,及其运行中的各种毛病,及时的向船长报告,确保大船的安全,保护每一个船员的生命与财产。”
换而言之,记者对于社会,就象啄木鸟对于大树一样,在观察中不断发现社会肌体上的各种毛病,确保社会健康的发展。我想,这也许就是记者的第一项使命,作为观察者的使命。
作为一名记者,他也是一名历史的记录者。
无论是在极地高原;还是在戈壁沙漠;无论是在抗洪一线,还是在火灾现场……在所有重大的历史时刻,我们都能看到记者的身影,记者为历史写下初稿。
去年的这个时候,全国人民面对非典疫情的步步进逼,拉起了严密的防护网。当时,我和我的同事一起,走进病区,采访了里面的医护人员,了解到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感人故事,记录下这场全国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战斗。对此,我为自己是一名记者而骄傲。
作为一名记者,他还应该是一名文化的传播者——传播文明,传播理性,传播亲情,传播关怀。
前年,一位刚刚考上同济医大本硕连读的一中学生找到报社,请求报社为她呼吁,帮助她完成学业。这个女孩和她的母亲都特别坚强。女孩的父亲早在两年前就已失踪,母女俩每月只有三百多元的收入,但是母女俩从来不对外人诉说自己的苦处。女孩读书的学费完全依靠亲戚的捐助。在考大学前几个月,女孩唯一的营养品就是姑姑买给她喝的.奶粉。这样的一个家庭,当她们看到通知书上每年一万多元的学费时,一下子陷入痛苦之中。
在报社的帮助下,一家影楼首先捐款一千元给这个女孩。随后,团市委又安排给这个女孩一笔总数二万元的特困生奖学金。当时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表示愿意捐助她。直到两个月后,还有读者向报社索要联系方式,打算帮助这个女孩。这件事最让人欣慰的,不是女孩最终得到了帮助没有失学,而是通过报纸的传播,体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我又想起了另一个例子。去年,市第一人民医院住进了一位重伤的农民工。几年前,因为家庭贫困,他和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妇女结了婚。妻子去世后,他独自带着两个继子生活,靠打工养活孩子。在一次拆迁中,这个农民工摔成重伤,请他拆迁的人给了很少的一点钱后,就不知去向。他欠了医院四千多块钱的医药费,从院长到护士们都捐款仍然无济于事。
照顾他的,只有年迈的母亲和两个十几岁的继子。最困难的时候,三个人吃一份盒饭。两个孩子日夜照顾继父,最后大的一个到上海打工,试图多赚一点钱帮继父看病。稿件见报后,也有不少读者向这个农民工捐款,不过最终还是没有挽留住他的生命。
但是,很多人却因此记住了这个故事——一个充满亲情的故事。
作为一名记者,他更应该是一名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优秀的新闻改变人们的生活——
前两年,一位日本专家拿出他在华三年工作的二十万元工资,捐献给太湖的农村,建造一所希望小学。从此,这个村的孩子不必分散到其他村子里去读书。
促成这件事的原因,主要是一个挂职干部不停的向有关部门写信,反映当地的实际困难。这些信中的一封,通过一家省级媒体刊登出来,引来了这笔资金。这所希望小学改变的,也许不只是一个个农村孩子的命运,还有他们的家庭。
一个著名的记者说过,记者的职责就在于深刻的关注、忠实的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揭示历史进程中的瓶颈因素和问题所在,不断地反映社会制度和政策的弊端,以新闻的力量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建设一个公平、文明进步的民主社会。
当制度一天一天的完善,当我们这块土地更少一些孙志刚被打死,警察在执法的过程中更加文明,政府官员在行政过程中更加律已,我们很多制度,政府一些部门的行政过程中监督机制更加完善的时候,每一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的时候,这就是社会在进步。
看起来我们是在关注着一个又一个的个案,但是,通过这些个案,我们又推动了重大制度和政策的调整。当社会一天一天进步的时候,当越来越文明的时候,这就是我们记者的荣耀和骄傲,也是新闻的荣耀和骄傲。
我的演讲结束!
谢谢大家!
记者节的演讲稿 篇6
从桂子山背起行囊开始人生第一站是给大型企业法人当秘书,第一年评职称时组织部门犯了难,既靠不上工程师,也靠不上经济师,大家说应该靠新闻出版,我以为我要么当老师要么当秘书,压根没想到去从事新闻行业,没想到一语成谶。我在新闻行业一干就是二十年。
从事新闻行业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忙,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星期六星期天,真正是白加黑,5+2,记忆最深的是夏天关起门仅穿裤衩写稿,冬天跺着脚赶材料,没有奢望有一台空调,半夜累了,就把办公室的凳子拼在一起躺一下,还生怕睡过了头,影响第二天上午的送稿。夏夜醒来,凳子上留下了人字形的汗迹,冬夜经常浑身发抖,要围着报社跑几圈才暖和起来。
新闻的特点是大众传播,你写的`每一篇稿子白纸黑字,无形中责任重,压力山大,一篇稿子就是自己的一次重生。有时吃饭睡觉也在想着稿子上的事,经常为一个词、一个句子给编辑部打电话。
仓促中人到中年,估计要在新闻行业干到退休,一辈子就干一件事新闻。
就这样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