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2025/04/24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篇1

散文好比一杯泡好的清茶,很淡很淡。然而,当你去细细品尝时,就会发现越品越香。

在老师的推荐和好友的介绍下,我翻开了《散文自选集》淡黄色的封面,慢慢的,被林清玄老师精美的文字吸引了。

《散文自选集》分为四个章节:“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四颗心串在一起,成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接一个有趣的故事:《喝咖啡的酪梨》、《凉面因缘》、《河的感觉》等等。

最令我难忘的是《枯萎的桃花心木》,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笔直。在“我”的故乡,有一大片桃花心木,郁郁葱葱,枝杈交错。照看它们的是一个高大的老人。这个人很奇怪,他不按时给树木浇水,而是隔三差五的浇一次,而且每次浇水的多少也不定,有时多浇,有时少浇。这令“我”很吃惊,经过询问“我”得到答案,原来,这是看林人为了使树苗适应大自然下雨的并无规律,刻意而为。这使“我”深有感触:人和树木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诸多的不确定,会培养出一个人独立自主、努力向上的习惯和性格。在不确定中,我们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和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更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是啊!只有在不确定中,才可以努力生长!

林清玄老师的散文有诗样的文字、寓言似的深邃、格言般的力量。长长短短的文章,或一目了然,使人读后会心一笑;或回味悠长,反复读来,掩卷仍要深思才能品得其中的味道。

真希望我也能像林清玄老师一样,做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生活中的有心人,用敏感的心感知世界,用细腻的笔表述心知。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篇2

林清玄的散文有不同于朱自清的,林清玄的语言相对朴实、通俗易懂。在我的语文课本里,有《桃花心木》这样一篇文章,也是出自林清玄先生之手,阅读后会明显感觉到,林清玄的文章善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林清玄先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林清玄有一双擅长挖掘与发现的慧眼,可以从一个细微的现象甚至一个动作,通过奇妙的联想,从而得到许多受益匪浅的人生启迪。

《发芽的心情》讲述的是林清玄先生在武陵农场打工的经历。林清玄帮忙采摘秋季成熟的水蜜桃与梨子。一个月后,被采光果实的果树竟然已经在寒风中凋零落尽。农场主人告诉林清玄先生,每当一年的冬季,总会有一些果树像那样死去,而有的却能坚持到春天的来临。这一现象使善感的林清玄引起了深思,树就像人一样,有的人面临残酷冬天的肃杀,面对折磨甚至流下血心的汁液,却从不低头。有那些弱的,就无法坚持春天的到来。只有永远保持春天的心等待发芽的人才能勇敢的.过冬,在流血之后还能枝繁叶茂,长出更美的果实。于是,林清玄先生便常对自己说:“跨过去,春天不远了,我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若是我们也能随时保持如此的心态,雨后的彩虹一定会很美吧!

既是作家,便有超俗的情怀。《鳝鱼骨的滋味》则是林清玄先生对童年温暖回忆与对母爱的怀念。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钱吃鳝鱼,但是能干的母亲总是变着花样做鳝鱼骨汤给林清玄吃。溢满母爱的鱼骨汤,总是浓浓的在林清玄先生的心中流淌,直到现在仍然回味无穷。吃着饭馆里的鳝鱼,不禁回忆起以前蕴含着暖暖母爱的鱼骨汤。

林清玄先生对生活与文字的敏感,源于林清玄细致温柔的内心。情感是真挚不变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挖掘。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篇3

“真如白雪一样无暇的少年时光,因为它那样白那样纯净,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融涵。”

和席慕容作为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有所不同,林清玄的文笔流畅清新,有一种醇香浪漫的情感,平凡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既有女性清新浪漫的情结,又包含男性刚正威严的一面,读来千回百转,韵味无穷。正如这一篇《白雪少年》,便是用泡泡糖的故事写出了年少时光,写出了母亲的爱,写出了人生荏苒。

我们谁儿时没吃过泡泡堂?五颜六色的包装纸,甜滋滋的口感,都让我们一群小屁孩儿想方设法吃到嘴里。“赖在地上打滚,然后一边打滚一偷看母亲的脸色。”妈妈怕我蛀牙,也总不让我吃糖。林清玄短短的一句话,就勾出我心中无数的回忆,记得我也曾这般和妈妈耍赖。是啊,那些岁月虽然在我们的流年中消逝,但借着非常非常微小的事物,往往一勾就是一大片。林清玄用白雪形容的该是怎样纯情的少年时啊。

我正走过作者无线缅怀的时光,我对林清玄那些刻在心底的记忆感同身受,倒不是泡泡糖的种种珍贵,而是这白雪一般的少年时光——

功课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沉,竞争越来越大。这是个快餐时代,我们行色匆匆,无暇顾及其它碎琐的.事。一张保存完整的糖纸,能让我们顿住脚步,坐下来顶认真地回忆过去的种种。我那时候,在盛夏炎热的午后总不肯午睡,和几个小伙伴买几块泡泡糖,是那种包装纸可以撕下来粘在墙上,再扯下来时便在墙上印好了一幅贴画。单元楼门口整整齐齐贴了足有上百个,原来总和小伙伴们无比自豪地指点着这几个是我的,那几个是你的。可到了现在,背着书包脚步匆匆低着头背着单词快步经过却再也不会抬头看一眼。原来想起来,我也曾有那样天真烂漫的时候呢。

哦,白雪少年,那白雪般的少年时……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篇4

林清玄是著名的散文作家。我这只是看的其中一本。我对这类没兴趣,但我随便翻了几页,我就打起精神来了。

他把这本书分成《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四大类,里面的每个小故事都是他身边发生的、小时候的、编写的。故事里面有着他的看法、想法、情感。每个故事都有各自的意义。

《在流浪狗的眼睛里》这个小故事,他是用了“换位思考”想到了流浪狗的感受,写出了对流浪狗的情感。《抒情文社会》是从他去参加小朋友的演讲比赛的感想,觉得这个社会已经变成“议论文社会”,不再是“抒情文社会”,是个已经僵化的教育,失去了情感表达的能力,所以希望我们能挽救这个社会。《吉祥鸟》是加拿大的乌鸦,我都很惊讶,乌鸦在我们这是不吉利的鸟,怎么到加拿大就变成吉祥的了呐?看到这题目我还以为说喜鹊呢!但林清玄却说:“对呀!那象征凶事的,不吉祥的是我们的心,与乌鸦有什么相干呢?”是啊!是我们把它称为不吉利的鸟,乌鸦又没做错什么!其中有两个特别的.,一个叫《季节十二帖》,写一个叫《有情十二贴》。《季节十二帖》是每个月里的节气,每个节气时的感受,发生的事情或意义。《有情十二帖》是写的十二件事物,有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这本书对我有很多感触。有的故事让我们改进,从哪里开始;有的要我们注意,注意什么;有的要怜悯,有的让我们开心??所以这本书是在开导我们。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篇5

最近看林清玄的散文集,感觉他是把生活过成了诗一样的人。每天碰到的一草一木、遇见的人、发生的事,让我们看起来了无生趣的事、人、物,都像是被他赋予了灵气,有了生命般,在那里看着我们微笑。我也是个很自恋的人,看了这样的文字,感觉作者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必是风流倜傥、举止优雅、旁若无人之人。看了他的照片,觉得他的人很普通,普通的就是我们每天在生活中碰到的甲乙丙丁,竟怎么也不能把他的人和作品联系起来了。看来我也只是个很俗很俗的人,因觉得自己普通,便也想如何装扮自己外在形像个仙女,以为这样才能配得上心中的诗和远方。可问题是自己既不能做外形上的仙子,也没有有趣的灵魂。

当我没钱的时候,我以为有了钱就可以让我幸福;但当我有钱了,我才明白,心灵的充盈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

我一直感恩于我生命中遇到的人和事。父母让我明白,考试可以改变命运,于是我爱上了考试,它可以让我活得更有尊严,我也因此走出农门,成了大家羡慕的'公务员;老公让我领略了爱情的甜蜜和伟大,与他的通信,使我从刚开始只能写只言片语到四年后十几页的一气呵成,他陪我走过了孤寂的青春期,他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最敬爱的兄长,最甜蜜的恋人,是他让我明白,原来我也是这样值得被人爱的人,原来我也是可以愤怒、可以随心所欲的人,发脾气、使小性子,他都在那静静地看着我,做我情绪的容器,让我的心灵得以滋养和成长。我弟是指引我心灵成长的人,让我活得愈来愈有智慧,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而怎么才不会是这个样子。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人,让我的生命不再盲目而机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