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三国演义》有感

2025/04/27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每当读到这首诗,我就想起了罗贯中先生所作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主要讲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由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到最后三国归晋的故事。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以说,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像三国这样,诞生这么多的英雄,留下这么多的故事。在三国英雄中,我最佩服赵云赵子龙,俗话说“子龙一身都是胆,更有仁心并义肝。”赵云就是这么一个忠勇胆大而又细心的人。赵云曾两次单枪匹马救出少主刘禅,也就是阿斗,一次是在新野逃难,大战长坂坡,另一次则是有名的赵云截江救阿斗。从而可以体现出赵云的忠勇护主和武艺超群。

我还佩服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便死心塌地地辅佐刘备,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新野……每一次都是诸葛亮出谋划策。最后,刘备驾崩,死前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能做一个好国君,就让诸葛亮继位。诸葛亮却不然,一心辅佐刘禅,从没想过要登上王位。

关羽也是一个值得我敬佩的人。温酒斩华雄,显示出关羽的勇猛;过五关,斩六将,千里护二嫂,显示出关羽的忠心;华容道义释曹操,显示出关羽的仁义;下棋刮骨疗毒,显示出关羽的坚毅。关羽的这些品格都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在学习生活中,我要像关羽一样,面对困难,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毫不退缩;碰到失败,毫不气馁。“三国英雄谁复古,船头烟浪坐吹箫。”

三国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人生的哲理,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及如何为人处事等等。《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今天,我在“悦叮网”上阅读了名著《三国演义》,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其内容丰富,人物生动,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中描绘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性格鲜明,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曹操、诸葛亮、关羽和孙权。

“奸绝”——曹操

曹操被后世称为“奸绝”,而我认为不然。孟德从小即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且机智过人,做事果断。至于疑心重,这一点不可否认,但回顾中国千年历史,哪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会对部下保持绝对信任呢?从另一方面看,他十分爱才、敬才、惜才,这点不仅表现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情壮志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官渡之战时,“闻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收得关羽,更是送赤兔,赠貂蝉,“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脱华容道之难后,痛惜郭嘉,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看战绩方面,当年若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将是一盘散沙;若无曹操巩固魏国实力,西晋江山也无法建牢;若无曹操灭吕布,平袁术,剿袁绍,天下更难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从各方面看,曹操毫无疑问地成为东汉末年以来最重要的人物。

“智绝”——诸葛亮

孔明有经天纬地之才,留下无数功名为后人称颂,如:隆中决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锦囊计,不愧为真正的“智绝”。相比之下,周瑜亦有大智,领导了整场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可惜一代英雄败在气量之上,周瑜的嫉贤妒能,最终反而气死于巴丘,英年早逝,仅活到三十六岁。诸葛亮心胸宽广,足智多谋,正可谓“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只可惜刘禅即位,蜀汉衰落,诸葛亮已无回天之力,终留下一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故事令后人感慨。

“义绝”——关羽

关云长之义乃三国里无人可比。桃园三结义、身在曹营心在汉、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是关羽“义”之最好诠释。此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战吕布,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乃尽显其智勇双全。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刚愎自用、居功自傲的缺点在失荆州、走麦城时无不披露出来,而关羽本人也就此牺牲。可是,即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义守着他对蜀汉的一贯忠心,宁死不降吴,终为后人世世代代所传颂。我自作《念奴娇》词一首,并在最后一句中叹道:“英雄气短,功名千古流芳!”

一代明君——孙权

孙权是三国里最成功的国君之一,连一代袅雄曹操都曾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在三国,孙权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奠定三国鼎立之势;荆州之战神出鬼没,活捉关羽,攻取荆州战略要地;夷陵之战火烧百里,大败蜀兵,使蜀汉政权元气大伤。辛弃疾评价他“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确不假。

读《三国演义》,品味其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韵味、热情与豪迈,我心中豁然开朗。而在读史的同时,我们更要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反思历史成败之源,领悟人生的哲理!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爸爸买给我的时候,我还不想看。爸爸说:“你先看到二十二页吧”。我慢慢地看,后来忘记了吃饭和睡觉时间。真的有趣。

这本书主要先讲的是,东汉后期,奸臣当道,朝政混乱,老百姓十分困苦,张角,张宝,张良三人利用这种形势组织起黄巾军来夺取皇帝定座。许多人趁机招兵买马,组成军队。书本中。经过“桃园结义”“官渡战”“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许多经典故事,形成魏,吴,蜀三国鼎立历史。

最令我惊讶的是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人,从少立志恢复汉室,经过桃园异姓三结义,三顾茅芦请诸葛亮。最后建立蜀国当皇帝。英雄真是不论出身,只要从小立志并坚持,就会胜利。全红婵也是这样,坚持练习,得到奥运冠军。也有很多人家里很穷,不识字。平时坚持,最后胜利了,成为大学生,最后成为科学家,发明很多东西,帮助很多人。所以我们平时要坚持,才会胜利。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本有趣故事,而且还有很多道理。同学们,有时间看一看哟。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

放假时,妈妈给我定了一个计划,那就是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古典名著之一,虽然我已经六年级了,可是初看时的感觉只有两个字——痛苦。里面那么多生僻的字,难懂的词,复杂的政治纷争,看得我头昏眼花。看过之后,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那些繁多的人物故事,复杂的故事情节,就象一阵风刮过,没有在我脑子里留下一点痕迹。而且内容艰深难懂,枯燥无味。哎,真没意思啊。

真想把它烧了。无奈母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咬紧牙关继续看下去。“每天看五十页!”这是老妈的死命令。“坚持到底!加油!”我给自己打气。为了防止打盹,只好动用嘴吧了。一页一页的念,内容倒是记住了一点,可是慢极了,一天只能看那么十几页,这可怎么办呢?正当我的耐心到了极限的时候,,诸葛亮出现了。他的出现,使我兴致勃勃,精神抖擞,就像酷热的夏天突然尝到了冰镇西瓜。我以前就知道诸葛亮神通广大,现在,我可要好好见识一番了。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他一出场,我就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隐居在山中,竟然对天下大局了如指掌。对天下的英雄人物,就像邻居一样熟悉。这是多么神奇啊!他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是千古奇才。正如刘备所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诸葛亮初出茅庐,小试牛刀,就屡屡获胜:博望坡用兵,火烧新野,给了曹军极大的打击。紧接着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奇谋借箭,七星坛祭风。每个故事都显示出了他非凡的智慧。

诸葛亮草船借箭,令我吃惊不已。这个故事以经是家喻户晓了,他能算出三天后必有大雾,还料定曹操生性多疑,必不敢出兵,因此轻而易举的借到了十万支箭。他真是神人啊!赤壁之战时,周瑜想破曹军,可是在江上又很有难度攻破,于是一次想起这事竟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孔明早知周瑜心事,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周瑜大惊,心想:“孔明真是神人呀!”于是便说:“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诸葛亮说,要建一个“七星坛”他在坛上作法借东南大风,帮助周瑜用兵。不一会儿,东南风就大起。看到这里,我不得不又一次惊叹诸葛亮的神通。

他知天时,懂地利,晓人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神通广大,非比同人。连他自己都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时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啊!我都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了!我这本书只看到这儿,也只能说这么多了,我现在已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住了,放都放不下。

妈妈对我说:“可以睡了没?以前叫你看不看,现在,叫你放你都放不下!快睡吧!”可是,当我放下书,靠在枕边时,又想起了诸葛亮。我已无数次惊叹:诸葛亮真神啊!这世上谁与争峰!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声享誉世界,不同的时期读三国,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永恒的传奇故事,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令人赞叹不绝!除此,我还明白了一些俗语,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含义。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看的是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虽然我还不全认识当中的字,但它让我学会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让我记住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性宽仁和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羽、粗心鲁莽的张飞、狡诈奸猾的曹操、出生入死的许诸现在六年级的我,再次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非常有意义的鸿篇巨制。我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新的认识。

我最喜欢的是三国中有勇有谋的奸雄—曹操,他不像张飞那样的粗心鲁莽!而最终曹操能够大局在握,也说明了凡事成于细心,败于嬉戏。我们做事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6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三国演义》有很多感触,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吧!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

我认为《三国演义》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书,是因为书中还告诉我们了许多典故如:草船借箭、空城计?

《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所以我建议大家都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