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稻草人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稻草人读后感 篇1
今年暑假,我读完了叶圣陶爷爷的著名童话集《稻草人》。
《稻草人》里有很多小故事,我今天就来和你们分享一下!
先来说说稻草人的故事。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只有稻草人知道夜晚发生的事情。有一天晚上,一个蛾子飞到了稻子上。稻草人知道蛾子是主人和稻子的仇敌,就想把蛾子赶走。于是他把手里的扇子摇动起来,可是扇子的风有限,不能让小蛾害怕。他便想让主人来看看。主人来了,大致地看了一眼,觉得田里挺好的,便准备离开。它看见主人就要走了,心里很是着急。
不到几天,蛾子产的卵变成了肉虫。夜深人静的时候,稻草人看见了它们那可恶的嘴和脸,心想:主人的辛苦又只能换成眼泪和叹息,主人的命太苦了!主人的丈夫之前因为得病去世了。主人母子俩便一起种稻子卖,好不容易把丈夫治病欠下的钱还清,儿子也得病去世了。主人只能一人种稻子、卖粮食,过了好几年才把给儿子治病的费用还清。所以之后的主人就再也没有笑过。稻草人想让她高兴起来,可现在看见稻田变成这样……稻草人也不禁流下了眼泪。
稻草人的心地非常善良,它同情弱者,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不怕牺牲自己,一心去帮助别人的好心人。叶圣陶爷爷让他亲眼目睹了旧社会老百姓悲惨的生活:辛苦种田,到头来颗粒无收;生病了,无钱医治;被生活逼到绝境,万念俱灰……这一切他看在眼里但却无能为力,这令他悲痛万分。我想:假如稻草人活到了现在,他又是多么陶醉和幸福啊!他会看见新型农民科学种田,田里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农民伯伯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他会看见人们就医方便快捷,绿色通道为特殊病人亮起“绿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了大部分医疗费,减轻病人的负担;他还会看见孩子们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在宽阔的操场上快乐奔跑、嬉戏……
其实,稻草人想看到的幸福就是我们眼前的幸福。我们要珍惜这份幸福,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为自己、为别人创造更大更多的幸福!
稻草人读后感 篇2
《稻草人》是我国童话创始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童话集。妈妈让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很不屑,我这么大了还需要看童话吗?但拿起来一读,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太好了。读着那优美的语句,我仿佛已置身其中——看到了那潺潺的流水,看到了那可爱的小红花,看到了那美丽的小草。每篇文章都有那么一段令人心旷神怡的描写,真吸引人的眼球呀!
《稻草人》记述了一个稻草人的故事。当一只飞蛾停在稻叶上产卵的时候,稻草人想用扇子赶走飞蛾,但是飞蛾依旧在稻叶上,稻草人很无奈。当第二天主人来到田里,稻草人用扇子碰在主人身上,想引起主人的注意,但是主人什么也不懂,主人看见田野一切正常,就回家去了。
稻草人知道警告是无效的,稻草人很无奈……当一位渔妇在河边捕鱼时,时常从舱里传出孩子的咳嗽声,它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给孩子煮茶喝;恨不得自己去作被褥给孩子温暖;又恨不得夺下小肉虫的赃物,给渔妇煮粥吃,但是它的身体像树木一样长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走。稻草人很是无奈。当鲫鱼被扔进桶里哀求的说:“我的朋友,你暂且放下手中的扇子,救救我吧!我离开我水中的家只有死了。好心的朋友,救救我吧!”稻草人想救它,但是稻草人很无奈。第二天,主人走过稻田,了看,完了,稻叶稻穗都没有了,只剩下杆,她放声大哭;人们从岸边走过,发现河里的死鱼;渔妇提着木桶里死了的鱼走回舱里,孩子咳嗽更厉害了。此时稻草人脆弱的心被折磨的碎了,也被看到的现实折磨的碎了。它最终也倒在了田里。借着稻草人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的一切,我很无奈。但是我转念一想,我毕竟不是稻草人,只能站在原地,我可以去创造啊。我虽然不能改变过去,但我可以享受现在,创造未来。
稻草人读后感 篇3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画眉,他在姐夫的家里享受着奢华和财富,每天为了给他唱歌而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它开始感到非常高兴。过了很久,它才明白它唱歌的意义和兴趣。直到有一天,画眉因为哥哥的缘故,忘了关上笼子的门,飞出去寻找它想要找到的答案。
画眉飞向一座大城市的城楼,看到拥挤的街道。一个人力车司机和一个男人跑得很快。画眉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有腿,希望别人和他们一起跑。那些拉着别人跑的人是那么的辛苦,那么的勤奋,但是他们不笑,也不唱赞美的歌?
画眉飞到一幢大楼,看见许多富人在一个大房间里吃东西。在楼下的厨房里,有几个人光着身子,满身是油腻的烟和蒸汽。它不明白为什么楼下的人这么忙,为什么他们的脸上没有笑容。为什么你不能吃你做的菜?
画眉鸟飞到另一条小巷,看见一个大黑人拉着三条绳子。一个十三、十四岁的小女孩站在他身旁唱歌。画眉以为他终于见到了那个快乐的人,但又错了。那女孩唱得越紧,声音就越嘶哑。那个黑人生气了,骂那个女孩要钱。画眉明白女孩为别人唱歌,黑人为别人拉弦。他们只是赚了一点钱,一点乐趣都没有。
画眉看到这些不幸的人,知道他以前也很穷,“我知道要把自己锁在金笼里听,不像在树林里叫那么舒服。”当别人的腿被用作烹饪机器和乐器时,为什么会有如此毫无意义和无趣的生活?他们不是自由的!因为生活的压力,他们都失去了自由。匈牙利诗人Pedophy说:“生命是宝贵的,爱情是昂贵的。如果是为了自由,两者都可以被抛弃。”自由的价值甚至高于生命和爱。如果你想活得有尊严和有意义,你必须有自由。
得知这一切,画眉决定不回去了。它来到自由的领域,不再被围著的铁栏杆包围,它想怎样做,遇到不幸的人或事,它会用歌声驱散他们的忧伤,真的是“千点击就会移动,红紫的树高。”从那时起,画眉快乐而自由地生活着。
稻草人读后感 篇4
在童话世界中,给我最大感触的是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故事从孩童的角度出发,凭借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述,叙述了一篇篇凄美的故事。每每读来,都会让我有深彻的感悟。
《稻草人》主要叙述了在一块庄稼地里插着的一棵稻草人,它不能动,不能说话,但作者却赋予了它灵魂,它心肠很好,总是一心想要帮助那些它看见的受苦受难的人们,但无奈自己却一动不能动。
稻草人的心地非常善良,和人差不多,他甚至比社会上的一些见死不救,明哲保身的人更像人,更配做人……它非常同情受害者,总是为不能帮助别人而深深自责不已。第一次,它见到它那可怜的年老的主人辛辛苦苦种的的稻子即将被害虫吃光,愁眉不展,恨不得全身扑上去赶走虫子,但可恨自己“双脚”紧紧陷入泥中,不能有丝毫的移动,于是,它便像害了病似的,伤心极了;看着生了重病的孩子想喝一口水,但母亲却忙得的无法照顾他,稻草人深感同情,恨不得让自己去做柴火,只要能够煮茶给这孩子喝,自己也在所不惜,但是它却纵使使出浑身解数,也摆脱不了泥土的束缚;为了挽救一名悲痛欲绝的妇女的生命,它着急不已,想拉住她,阻止他,但是自己却做不到,看着这位妇人,他的心像玻璃一样碎了,它甚至认为,这是它一生最大的罪孽!
稻草人的菩萨心肠感动了我,让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换念想,若我是那颗稻草人,若我见到了这一件件事情,我又会怎样?我也会为之惋惜,为之自责吗?不,我想我不会。若是我,我恐怕只会在一旁袖手旁观,顶多再怨天尤人,埋怨上天不公,为这些可怜人而惋惜一下吧!
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稻草人珍贵之处的所在,那种尽职守则,助人为乐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稻草人没有猪那样懒惰,没有蝴蝶那样自在,没有狗那样讨人喜爱,也没有花儿那样美丽动人。但稻草人有的是像狗一样的尽职,像牛一样勤劳,像马一样忠诚,最重要的是稻草人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虽然从头到尾,稻草人没做好一件事,但最重要的是稻草人有一种精神。这点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发扬!
稻草人读后感 篇5
我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稻草人》。这本书里的稻草人没有手指,手里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头戴着一顶荷叶帽子,插在田地的泥土里,整天整夜站在那里。安安靜靜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飞来的小雀,他不吃饭,不睡觉,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的站在那里。
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她是一位很不幸的老太太。家人都生病去世了,老奶奶因为太悲伤,把眼睛哭坏了,身体很糟糕。前几年,她种的庄稼收成很不好。今年田里的稻子长得很好,很旺盛,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稻草人想:今年主人终于可以有一个好的收成,吃上自己的稻子,不至于挨饿了,终于可以让主人高兴一回了。可惜好景不长,稻子上长了蛾子,稻草人看见了急坏了,很想告诉主人,但是它不会说话,它恨不得全身扑上去赶走虫子,但是它只会摇扇子,他想告诉主任,但又不会说话,老太太又不明白他的意思,同时老太太的眼睛不好也看不见蛾子。结果,稻草人眼睁睁的看着蛾子把稻子的叶子和稻穗吃了个精光,稻草人伤心极了。
稻草人又看到一名渔妇正在打鱼,船舱里传来小孩咳嗽的声音,孩子想喝一碗鲫鱼汤,妈妈却为了生计没有时间也没有钱给孩子煮一碗鲫鱼汤,稻草人真想给孩子煮一碗鲫鱼汤,让可怜的孩子快些好起来;她多想替她照顾她幼小的孩子,可是他无能为力。
稻草人看见一位妇女,因为丈夫赌博欠了别人的钱,把她卖掉了,所以她要投河自尽。稻草人看着那位痛哭的样子,心里多想帮助她,把她赎回来,可是他做不到,稻草人痛苦极了,还没等她跳水稻草人就昏过去了,最后,这位妇人跳河死了,稻草人也倒在田地中央。
稻草人或许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人,默默无闻、平平淡淡,即使不知道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但他还是尽到自己的职责。同时,从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通过本文来呼吁、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站起来和黑暗势力作斗争,争取自己的自由,从而使劳苦大众摆脱贫困的生活,打到黑暗势力,让自己过上光明、美好的生活。
稻草人读后感 篇6
“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近几天,我看了一本好书——《稻草人》,合上书本,我意犹未尽。
《稻草人》这部小说里有很多感动的故事。有《眼泪》、《祥哥的胡琴》、《皇帝的新衣》、《一粒种子》,我觉得最感动的是《一粒种子》。
大概内容是:有一棵种子,非常神奇,而且只有一颗,发芽后翠绿翠绿的,开花后,花香香飘十里,一个国王得到了它,就说:“我的花园里,什么花没有?但是人家早有了,可以有这么一颗种子,那才好呢!只有一颗,哈哈。”于是,国王让花匠养花,照料很好,可是,一年、两年都过去了花还没开,国王就把种子扔了。然后,一个富翁得到了,从上百名花匠中用考试的方法选出了四名花匠。让他们四个轮流养花,可是,很长的时间后,花还没开,富人就把它扔了……几经转折,这粒种子飞到一年年轻的农夫的田里,那个人便把它翻入土里,过了几个月,开花了……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生存的规律,如果违背这种规律,就会产生反效应。种子的成长需要合适的环境和合适的人选。文中的国王、富翁、商人、士兵就没有这种规律,所以没有把种子养大。国王、富翁、商人、士兵这种养种子的方式,让我想到了许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宝贝一样,视做掌上明球,不愁吃,不愁穿,不需劳动……我想:温室里的孩子会强大吗?他们不正像一次次被抛弃的种子,永远地长不大。就像那最后参天大树的种子一样,只有经历风雨,才可能茁壮成长。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一个人做什么事都要考虑有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要经过大脑思想,如果没有,可以做这件事情,如果有,不可以做这种事情。不能像文中的国王、富人、士兵、商人一样,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这样,种子是不会开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