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2024/06/14心得体会

爱习作提供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95篇),我们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

本学期即将结束,通过一期自己的数学教学,自己深刻体会到教学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而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对症下药。下特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探讨数学学法,以提高学生数学效率。

一、 我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我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读、听、思、记、写”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主要表现在:

1.阅读能力差 往往沿用小学学法,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像浮萍溅水,一摇即落。根本谈不上领会理解,当然更谈不上应变和应用了。这严重制约了自学能力的发展。

2.听课方法差 抓不住要点,听不入门,顾此失彼,精力分散,越听越玄,如听天书。如此恶性循环,厌学情绪自然而生,听课效率更为低下。

3.思维品质差 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

4. 识记方式单调 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往往满足于记住结论,而不去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不去弄清结论的来龙去脉,更不会数形结合,纵横联系,致使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5.畏难情绪严重 一遇难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大的题)便不问津,或互相抄袭,应付了事。

二、数学学法指导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导“读”

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翻译,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怎样读数学,这是读法的核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学生读书:

①粗读。即先浏览整篇内容的枝干,传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然后边读边勾、边划、边圈,粗略懂得教材内容,弄清重难点,将不理解的内容打上记号(以便求教老师、同学)。

②细读。即根据章节的学习要求细嚼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③研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本读“薄”,以形成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

2. 开导“听”

数学教学中,首先应从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激活原有认知结构,打开“听门’,专心听讲。这样,才能把接收的“频道”调谐到教师输出的“频道”,达到同频共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其次,要开导学生注意去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过程;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的小结。

3. 引导“思”

教学中,对学生思法的引导,应着力于以下四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学会联想。②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使学生学会转化。③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追根究源去思索,使学生学会深思。④从回顾解题分歧过程来开展评价,引导学生去分析错因,便学生学会反思。

4. 指导“写”

作业书写最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须充分重视。

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教学语言的解释,又要注重必要的'句法分析 ,这是理解、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如通过比较、区分和弄清一些易混淆的词语,如“大于”与“小于”,“都不”与“不都”,“有一个”与“至少”等等。

要注意语言规范,这是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保证。其一,说法要规范。以利思考和表达的规范,如“在直线 上顺次截取 ”,不能说成“在直线 上截取 ”;其二,书写、作图要规范,如(x+5)千克,不能写成x+5千克。画图也要规范,直线要直,垂线要垂,锐角要锐,不能乱来。

总之,我在教学中尽力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克服学生在“读、听、思、记、写”等方面的缺陷,创设正迁移条件,矫正学生学习障碍;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争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益。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对于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我个人的解读除了第一单元比较新鲜,其实如果从空间与图形来解读,也不新鲜,无非是由直面图形过渡到曲面图形,实际上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实践探索,第一单元难就难在计算,如果有足够的计算技巧,第一单元的重难点是半圆的周长,但是如果对于周长有了深入理解,很直观地看出来半圆的周长除了弧长还包括弦长。总之数学无论是新知识还是老知识,理解至关重要。

对于代数领域,因为五年级带班的时候,就认为五年级的数学是整个小学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分数的相对于的.理解,在五年级我在分数应用题给孩子们建立了网络,那时候也介绍孩子们认识了“比”,个人认为“比”的学习让孩子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开阔,路子多了,同时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今年在讲解第二单元的时候,我换了一种新的方式,数学“串串烧”,广义上轮廓所有应用题类型,包括解决问题用到的相关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庖丁解牛”让孩子自己解读第二单元,小组合作或者同桌分解知识点。不是很赞同“单位一已知用乘法,单位一未知用除法或者方程。”真正解决应用题的王道是找等量关系,同时分析条件和问题的关系。会把数学语言转化为文字等量关系,同时会对号入座带入数据,这很重要。

通过串串烧的形式解读课本,很多孩子的自学能力飞跃提高,但是对部分不爱听课的孩子,唤醒他们学习的热情非常重要。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已经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一年级。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读题、不会做作业到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来,孩子们会进步非常快的。

在这一年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口算训练必须坚持。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们口算训练一直未曾间断过,每每感到家长有些松懈时,我就会及时沟通、督促。一年的坚持,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越来越高。我们做数学老师的都知道每次考试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原本会做的题孩子们算错了,而且还常常不是少数学生,我们也常常会埋怨孩子马虎,做题不细心,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口算基础没打好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坚持。

2、 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的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一个月多一点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3、 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一年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一年来的一年级教学真的很累,但收获很大,在一年来的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在教孩子们的同时,我自己也成长了许多,现在回头想想,我感觉认真读教材、教参真的很重要!

这一年是快乐、充实的一年!

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测评。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1、 口算训练必须坚持。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们口算训练一直未曾间断过,每每感到家长有些松懈时,我就会及时沟通、督促。一年的坚持,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越来越高。我们做数学老师的都知道每次考试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原本会做的题孩子们算错了,而且还常常不是少数学生,我们也常常会埋怨孩子马虎,做题不细心,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口算基础没打好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坚持。

2、 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的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一个月多一点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动能力,有些学生课堂上常开小差,对老师教的知识掌握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每节课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发现,及时辅导。对学困生除了学习上多辅导,同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与他们交谈,把师生的距离拉近,逐渐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4

著名数学家马明先生在《数学通讯》上发表文章阐述他的观点,他说:“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的过程”。如果说得更确切一点,应当是“教学的本质是展示和发展教学思维的过程”。近几年来,经过许多教育工作工作者的研究和探讨,对此问题已基本形成共识,并在教学过程中付诸行动。我们把在这种认识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模式称之为“探索式教学”。探索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全方位展示数学思维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揭示概念及思想方法的概括形成过程,暴露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案的制定选择过程以及探索数学结论的发现、论证过程。探索式教学是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重视背景介绍,通过概括形成概念、法则

教学中每一个概念的产生,每一个法则的规定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和法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探索式教学就是要克服这种弊端,还概念和法则形成过程与学生。如方程的概念教学,传统的方法是给出方程的定义,然后给出若干式子让学生判别哪些是方程。探索式教学的做法是,先给出若干式子,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一些共同特点,如一部分式子是等式,一部分式子是代数式,在等式中又有一部分是含有未知数的,这样我们就把这一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许多,这里不再多说。

二、提供开放问题,通过探索发现定理、结论

数学中的每一个定理结论都是前人经过艰苦的探索发现的。即使是一个一般的命题,一个猜想,其提出的过程也凝聚了数学家的智慧。传统的做法往往是给出现成的结论,然后照搬现成的证明。这样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总是心存疑虑:这个定理是怎么来的?这个证法是如何想到的?探索式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的被动局面,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疑虑,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探索,尝试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该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律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辛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探索式教学则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造就民主气氛,通过比较优化解题方法

在数学中,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是十分普遍的,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将那些教者认为最佳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害怕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然而这些最佳的方法往往不是垂手可得的,学生有时很难想到,甚至无法想到。学生在赞叹教师“妙笔生辉”的同时又感到一丝无奈。

探索式教学则要求尽量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打破权威,造就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增加发散机会,通过交流,实行群体效应

数学中除了“一题多解”以外,还有“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画”等多种发散机会。探索式教学十分重视为学生增加发散机会,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参与场所,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因素,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并通过交流,集中群体的智慧,实现课堂教学的“群英会”、“大合唱”。

六、注意回顾反思,通过总结提炼数学思想

探索式教学要求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过程,其中包括数学思想的提炼概括过程。数学思想总是蕴藏在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之中,它是知识的结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数学思想不仅对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具有指导意义,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大有好处。探索式教学通过对学生知识的回顾、反思,对所有方法的概括、提炼,挖掘出其中的数学思想,并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探索式教学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我于20xx年10月10日至20xx年XX月28日在出国留学市育人中学进行为期十一周的教育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我主要以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来认识教育工作;以参加教研活动和向老师请教作为教学教研经验来源;以课本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实践来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一、班级管理

实习期间,我带了两个班,分别为八(8)班和八(21)班,两个班级均为尖子班,其中,八(21)班是由期末考试将四个尖子班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组织而成的,共有96个学生,所以无论从总成绩还是课堂纪律方面都没有其他尖子班好,而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带的班级就是八(21)。

初次与他们会面,让我感受到一种非常活跃的氛围;通过与他们相互交流,让我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都是很好学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偏科现象。而课堂纪律问题也就体现在一部分学生因为想学又听不懂,从而造成厌学而激发的一种浮躁情绪。

我始终相信,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管理好学生。在课下,我常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和他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主要是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和学生情绪上的一些问题,平日里我也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当他们表情难过时我就与他们沟通,了解情况,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与他们打成一片,不断叮咛要好好学习、不贪玩惹事。每天我都很早的来到班级,和同学们融洽的相处,帮助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监督他们的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让他们认真作好值日生的工作和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组织了一次班会课,在班会课上我对同学们说:“我相信我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最棒的,最优秀的。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学习上做到不放弃;在生活上做到不怕苦;在网络和爱情上做到不参与。我希望在我离校之时,你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面对未来的挑战更有信心。我不希望你们能记住我,但我希望你们能记住我说的话,因为这是你们对我最大的尊敬。如果你们做到了,我恭喜你们,也谢谢你们。”通过班会的组织,我和同学们的关系更好,他们也更加努力去学习,经常问我问题,生活上的一些小情绪也愿意跟我说,这让我很欣慰,也让我感受到,“老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词。

二、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准备

作为一名实习生,虽然掌握了很多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实践教学经验,对于怎样上好一堂课,如何应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经验尚且不足,所以,实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工作,包括熟读教材、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备写教案、批改作业、了解班级学生情况等。在实习的第一、二周,我主要以听课为主,同时也参加教研活动,了解学生情况等,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认真听课、做详细的听课记录、认真分析老师在课堂上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对不懂的问题虚心向指导老师提问,我收获了不少教学经验:

其一,对于不同等级的班级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采取引导式教学方法;对于成绩一般的班级,采取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对于八(8)班是八年级成绩较好的一个班,上课时,老师一般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即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对所学的问题记忆更加深刻;而对于八(21)班,老师则以讲解式教学,通过讲解让学生去总结、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渐渐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然后学会自主去解决问题。

其二,学会批改作业。学生在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都反应在作业上,通过批改作业,我们才能更多、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在作业上或下一课堂上指出,让学生真正完全掌握所学的内容。

其三,课堂查验学生掌握情况。从作业上反应的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因为部分学生存在抄袭现象,所以我们除了作业查验之外,还应该在课堂上查验,课堂查验可以通过草稿纸上作业、黑板上作业和提问等方式进行。

2、课堂教学工作

通过两个周的教学准备,我已经对“上课”有了初步了解,也相信自己能上好一堂课。第三周我开始正式担任八(21)的数学课程。

这是我的第一件课,我仔细阅读教材,认真编写教案,再通过指导老师的审批和指导,我站上了讲台。我并不紧张,但是课堂氛围并不如意,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通过第一堂课,让我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课并不容易,也意识到自己还曾在很多问题。

其一,声音太小。由于八(21)班是一个由96人组成的大班级,声音太小使坐在后面的学生听不到我讲的内容,造成学生情绪,使得课堂纪律不加,学生对知识只停留在自己的理解上,我在课堂上的讲解也如同无声播报,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其二,太过于注重自我思维,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在一个问题上,应该启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只顾自己讲解,没有把握好我们上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听懂、理解、掌握。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层次来衡量学生的知识层次,要把握好我们授课的主体所处的知识层段,对于一个我们认为很好理解的问题,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讲,不一定是容易的。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上,一定要做到以学生的思维来考虑问题,以学生考虑问题的方式来授课,不能太过于自我认知或想当然。

其三,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授课内容凌乱。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中,不能很好处理学生的问题,使得语言表示模糊,语言之间的衔接不够流畅,进而使得我不知所措,对知识的讲解也造成了一些错误,对知识点的讲解顺序产生了颠覆,从而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所授内容。

其四,没有突出重、难点,板书存在一点问题,时间把握不当。讲解没有突出重、难点,没有总结出知识点,没有将重要概念、公式板书出来,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不够果断和在讲解知识点时表达不够清晰,使得不能准确安排时间,不能完成授课内容。

通过对这件课的反思,我开始不断地听课,在各老师身上学经验,来改正和补足我的缺点,同时,我还买了扩音器,解决了我在课堂上声音太小的障碍,在无言表达上,我查看了许多课堂上的衔接语,在后来的课堂中,我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感受,板书也取得了不少进步,学生也基本能够理解我所授的知识,使得我与学生们的相处也更加融洽。

三、实习感受

实习是我们师范生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个多月,却引领着我从认知到实干,成为一个真正能服务于教育行业、能担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它让我的人生成长了一大步,同时,它也留给我很多感受和体会。

首先,我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和在同一办公室的老师,在他们的指导和帮组下,我学会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基本规范,树立良好师德,处处为人师表,学会了很多课堂教学技巧,体会到不同的教学风格,提高了与他人交际的能力,体会到了教师的神圣,感受到做教师的趣味,同时,也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的辛苦,了解到老师的付出和汗水。

其次,进入育人中学,让我遇见了这群可爱的学生,他们的调皮,他们的天真,他们独有的纯真,带给我无穷的快乐,他们让我不感到孤独,在遇到困难,缺少信心的时候,他们给了我坚持的勇气,也是他们让我爱上了教育行业,因为看着他们成长,我感到很幸福。

最后,最为一名实习教师,我严格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认真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的任务,赢得了老师们对我的教学认可;此外,我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言行和仪表,关心每一位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教学的每一项工作,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6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1、2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课。

在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学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每一课做到“有备而来”,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二、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上课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尽量多,同时照顾各个层次的学习能力,让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

3、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三、认真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四、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与教学,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反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一定会和新课标同行,用新课标来指引前行。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铺垫。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7

新课程的实施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一场变革,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想要变革,我们的理念要更新。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要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即要“学会”,也要“会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掌握尽可能多的人类文明成果,也才有可能通过学习,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那么,如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如何创新才能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针对一系列问题,我确立了“以单元目标达标教学为目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大胆改革、稳步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来抓,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积极推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实践中求得进步,在改革中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课堂教学改革,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确立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

以课堂“教与学”的改革为新课程实施的立足点,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生长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探索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寻求适合于、满

足于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途径,以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二、确立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1、紧紧围绕《五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开展课堂改革试验。

2、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实践与研究。

3、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真正做到实在、有效,有使用价值。

4、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巩固深化所取得的成果。必须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要效益,求发展。

三、确立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为了突出模式的时代化、科学化、人文化、个性化,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实施新的数学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的形式可以这样归纳:创设情境、揭示问题---探究发现、建立模型---理解应用、强化体验---总结归纳、提升经

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创设情境指上课开始创设一种宽松的、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闻乐见得、能够调动学生“情感参与”的课堂环境。揭示课题是创设情景的最终指向,要通过创设情境来生成一个学生需要探究的数学问题。

2、探究发现、建立模型:这一环节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等活动,揭示出解决问题问题的基本策略,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

3、理解应用、强化体验:这一环节相当于传统教学中的巩固练习,但在目标上又有所不同。传统练习过分强调“滚瓜烂熟”,新课程强调的是充分的“理解和体验”。

4、总结归纳、提升经验:这一环节要对本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揭示规律,还要对探究发现的过程、方法、经验进行梳理。

四、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课改学习、培训工作

我以培养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重点,以适应新世纪、新课程、新教法、新学法的能力为出发点,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课改学习、培训工作。我参加了校本继续教育整体培训。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研究成果,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国内外教育专家的有关的`课程教育理论。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后,及时对培训内容依情况选择向全校教师传达或部分推广,同时做好建档工作。

五、课堂教学改革结硕果

按照《五里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方案》,我校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与模式。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xx年起我所教的数学科

目成绩,在镇各项抽测、智育考试中均名列前茅。20xx年4月参加“全县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验收活动”成绩合格,验收达标。在20xx年2月高青县教研室组织的“全县义教段学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0xx年六月论文《 论小学低年级数学信息窗情景图的处理》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论文二等奖

六 、教改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注重落实知识目标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现象还存在。

2、离新课程理念专业水平还有一段距离。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整合起来,还难以做到。

3、新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粒度还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 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修养,课堂上努力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周周清,月月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6、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8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任务。本届一年级学生人数少,底子薄,习惯差,从一开始,我便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上担子的重要。所以,我对自己的这份工作丝毫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本学期已经近结束,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前、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分析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上好课

在上课中,我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我还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孩子年龄小特别喜欢爱表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越表扬他就会越学越好,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课堂上抓住机会提问他,鼓 励他,表扬他,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学的愉快。进步越快。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有人说:“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的吸光有积极的意义。”在做数学作业时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作业的书写以典型示范、表扬为主。

六、教学中的不足和反思

1、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2、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3、复习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

4、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9

数学应该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已经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一年级。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读题、不会做作业到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来,孩子们会进步非常快的。

在这一年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口算训练必须坚持。

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们口算训练一直未曾间断过,每每感到家长有些松懈时,我就会及时沟通、督促。一年的坚持,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越来越高。我们做数学老师的都知道每次考试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原本会做的题孩子们算错了,而且还常常不是少数学生,我们也常常会埋怨孩子马虎,做题不细心,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口算基础没打好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坚持。

2、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

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的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一个月多一点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3、 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一年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一年来的一年级教学真的很累,但收获很大,在一年来的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在教孩子们的同时,我自己也成长了许多,现在回头想想,我感觉认真读教材、教参真的很重要!

这一年是快乐、充实的一年!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通过研修学习,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观看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阅读在研修中发表的文章和制作精美的简报,我小学数学研修总结。在组内与同行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虚心接受指导老师和专家的点评指导,及时写出反思,参加评论。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底蕴的不足。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数学学习要注重提升素养承认“解题”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并不是无限制地扩大它的价值,毕竟解题只是数学学习的途径与手段,绝不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学者呼吁从关注“双基”到“四基”,数学学习的目标在于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体悟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学习不只是解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将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书写,学会合作。著名特级教师张天孝研究小学数学教学50年,他有一个治学心得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思考中学会思考。”这正是对数学学习目标的精辟提升。

如果以上的表述并不具有数学学科的特点的话,那么加上一个定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数学思考。比如,百货店的促销信息,人们不仅会关注哪个折扣低,还会关注标价的高低。美国统计学家戴维〃S〃穆尔的《统计学的世界》一书中有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误以为平均水深就是每一个地方都是这样的水深而溺水死亡,从侧面反映了数学常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地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更高目标。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倡导的思考方式是具有学科特点的。看到一幅图画时,别的学科可能关注的是这幅图是多么的美观,但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图形的组成与分解,引导学生思考的是多边形线的条数等。这种量化、精确化的思考方式是数学教学最根本的目标价值所在。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一个学期来,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那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做好高中数学知识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1、立足于新课标和新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不等式证明、圆锥曲线等,对高中学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我在教学中,放慢起始进度,然后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时,多由实例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课本例题,然后再变式训练,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归纳及举例说明。

2、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比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在教学中我尽量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在教学中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我在学生自学时做好引导,开始我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怎样寻找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怎样尝试做练习,然后逐步放手;“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订正,这样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我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中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我具体是这样做的:①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②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保证学生听课时有针对性。③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积极思考,做好适当的笔记,尽量理解;④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后要反复阅读课本,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⑤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⑥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会贯通。⑦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的习惯,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宽眼界。我把加强学法指导寓于新课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每一教学活动中。

(三)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我首先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讲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中学生,特别是女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有效、更顺利地接受高中数学新知和发展数学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向老教师请教,多总结考点和重难点的教法,尽量让学生听懂,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

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

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不禁让我重新对这一理念加以剖析。19世纪恩格斯说:“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而作为数学学科三大部分(数与代数、几何和统计)之一的数与代数部分,它是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经典内容,它在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这一学习领域的目标、内容、结构以及教学活动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可见,理解数感、符号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符号感是非常重要的,是进入数学学习的基矗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学习整数、小数、分数、有理数、实数等数的概念,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将这些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建立起联系,例如,一百万有多大,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等等。在课程标准中,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主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数学素养,还有助于他们利用数学头脑来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应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因此,有价值的数学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观察、认识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获得或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我们常常需要估计上学、上班所用的时间,估计完成某一任务(烧饭、买菜、做作业等)所需的时间,估计写一篇文章所需的纸量,放置冰箱所需地方的大小,估计一次旅游所需的费用等等。因此,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新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要加强估算,淡化笔算。

(二)“数与代数”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情感的数学。

在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今天,将这一理念落实到中学阶段,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如何,更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方法、习惯、情感和态度对于学生今后去创造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数与代数”作为基础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运动、变化规律中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的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能有效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情感的,就是有价值的数学。

从古时用结绳记数、刻痕记数开始,到算盘的使用,到计算器的使用,到现代大型计算机的'问世,直至今天微机的广泛使用。无不说明了创新的价值。所以,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不断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世界。因此,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数学就是有价值的数学。这主要体现在解题策略多样化上。对一个问题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对一个事物能做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去表达,对一个问题能想出多种不同的解法,那么就不但可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还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数与代数”这一基础部分正是搭建这种思维的桥梁。它不仅能在数的运算、公式的推导、方程的求解、函数的研究等活动中通过对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促进学生探究和发现,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利用正数与负数、精确与近似、方程与求解、已知与未知等概念中蕴涵着对立统一的思想,变量和函数概念中蕴涵着的运动、变化的思想,促进学生用数学、科学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实现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读了这本书后深受启发,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

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使我感觉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不如语文课生动、有趣。这让我感到很苦恼。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讲到了“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兴趣、应用和过程”,我认为这正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比如,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多给学生创设游戏的情景,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重视应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运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读后感《《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过程”领悟知识的逻辑关系,体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

二、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我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在商场购物,妈妈带了100元买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同时,紧密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数学课中小学生提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成功。

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到学习就是生活

教材是知识与思维的载体,它蕴含着大量可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素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好好把握并灵活运用它,这样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才能使数学教学变成培养创新的天地。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这一学期的拓展课是“高中数学思想学习的方法好研究”。老师最少的题量为我们分析讲解最典型和常见的题型,帮助我们摆脱题海之苦,提高数学成绩。

通过本学期拓展课的学习,我能大概了解、掌握了部分的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多交叉、多广度,深度上对知识加以拓展和提高,并且能在平日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所拓宽和发展,对课堂内容知识的归纳,总结,梳理等方面有进步,培养了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好良好的习惯。

在学习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同时,对一些在课堂上或是平时不懂、迷惑的地方进行探讨,更好地加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数学思想中的“分类讨论”,“函数数学在不等式中的应用”,“参数问题”等有了深一步的研究好拓展,便于让我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加以应用和解答。臂如:①对于参数问题的学习,我们通过学习不同的例题,通过研究、分析得到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与途径------分离参数,变换主元等常用的解题方法。②对分类讨论这一问题的研究: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存在不确定的元素及公式,概念的分类……,并研究了基本步骤等等。

总之进入高中以后,数学学习的方法好内容都有了很大转变,题目的难易程度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及时消化吸收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也成了我的困扰。但通过此次学习,我发现数学学习其实是有径可循。对于一些问题要予以归纳总结,并作一些相配套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效果。一学期来,我收获了很多,尤其在学习方法上有了系统的概念,能够更好地高中的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学习上开始面临较大的压力,数学的学习更是与小学完全不同,一节课听不懂,一节课没跟上,就很有可能对后面的学习产生影响,因为初中课程相对紧,不像小学,能有较多时间一直重复某些问题,因此在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性的指导,这对学生后面三年的数学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就这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主要针对初一学生)。

1.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学生在小学基本没有预习的习惯,课程的深入需要他们学会预习,但预习不是简单的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教材的内容;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学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然后学会带着问题来听课,也就是一节课的内容学生要学两遍。

2.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初中生往往对课程增多以及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常会发生顾此失彼、精力分散的`现象,从而导致听课效率明显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做到: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新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分析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5)听好课后小结。从而尽量提高听课效率,争取由“听”变为“会听”。

3.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对老师的依赖性还比较强,遇到问题不懂自己去想,因此会出现回去作为思考的问题不当作作业,反正老师也查不到,课堂上更是,碰到稍难的题目基本班上鸦雀无声。对此,老师就得善于鼓励,善于引导,使学生会从问题情境出发,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盘根究底的思考习惯,这当然得有耐心,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得出来的;另外,数学问题比较活,开展变式训练也很重要,因此得慢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还有就是,可以在教学中多叫几位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的解题,用方法的优劣有时也可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学会反思。而教师也可特意在课堂上多留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知识的转折处、问题的疑难处、矛盾的解决处、真理的探索处进行思考,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4. 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初中的知识内容多而繁,类似点较多,学生记忆起来有时会比较困难,或者有时记住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相对少,这永远不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得重视对学生的记忆方法指导。在教学中,有时就得适当总结得出自己的一些“土”办法,就是编一些好记的话,如对称问题,总结为:x轴对称x不变,y轴对称y不变,原点对称都变;又如,x轴上的点有x没y,故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有y没x,故横坐标为零等,特别有利于学生的记忆,琅琅上口,碰到有关问题,用上口诀基本可以自行解决。

5.指导学生学会问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大部分的学生还不敢来请教老师,大都是同学之间解决,因而会出现作业不会,借来同学的作业进行“参考”,最后却变相为“抄”,因为反正是懂了,做法还不都一样。但是问老师,就完全不同了,老师可以教给他们解题思路,引导他们看出自己作业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才会有进步。因此学会问问题很重要,千万不要把自己憋着,让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否则一定会导致知识的不连贯,从而使成绩下降。

6.指导学生学会课后复习巩固

现在的学生自觉性还不够,对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很多都是应付,只是完成而已,为了交作业而做作业,不管质量如何,给家长的交待也是“作业做完了”,因此哪天若没作业,他们就会高呼万岁。鉴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去进行必要的复习更不用说了。如此,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每天做好课堂笔记,做作业前先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课程的重难点,回忆老师上课时讲授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必要的公式、定理,然后再去独立完成作业,并尽量注意解题的规范、条理的清晰。特别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了几何后,对几何语言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很不到位 ,正确的推理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加强,常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这很正常,但需引导,入门以后,学生将会觉得很轻松。还有就是各种考试的复习,主要得教学生看书看笔记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看做过的练习,熟悉课本知识的重难点,会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然后做些适当的各类型的习题,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达到知识间的相互转化相互联系。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9

为期三天的XX市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在扬中举行,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这为我们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些优质课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这些优质课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

一、情意

我们不仅是一位英语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教师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意和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既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又能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课堂上每位教师都能用英语ok,very good. wonderful. excellent.等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

大多数的英语课都刻意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和充分利用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诸如,采用实物、卡片、图画、简笔画、数据、表格、录音、投影、身体语言、电视、电脑、多媒体以及利用英语本身和上下文创设情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能使难点化易,在情景中讲解语言知识能突出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课文内容通过数据、表格、图解来导读,清晰易记,能加速理解、记忆和交际的进程。在情景中对话交际能促进思维的条理化、逻辑顺序化,有利于提高口头理解和表达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三、知识

教师都重视在操练中讲解英语语言知识,在情景中进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指英语语言的音、词、句、篇的结构和意义以及词形变化和选词造句的语法规则。利用各种直观手段讲解英语语言知识,能突出重点难点,注意难点化易。采用match words方式讲解新词语,既精炼精确、省时、易于理解词语意义,又可避免单词开花,形成教师一言堂的弊端。 有的教师利用图片、投影,采用问答式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教师重视通过板书和在多媒体投影等创设的情景中对语法知识进行点破和归纳。教师重视语篇结构的分析和使用,他们通过表格、主题句,提问等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分析掌握课文结构的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层次地理解整体语篇的逻辑结构,各层次的意思,布局谋篇的格局和主题思想及获取信息。

四、交际

几乎所有的优质课竞赛课都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交际的能力作为目的要求.英语是国际交往最重要的工具。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交际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交际是一种运用英语进行社会交往的活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只有通过社会交际活动才能获得和掌握。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之间,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是获得有意义、有效的英语输入和良好情感过滤以及英语信息加工处理转化成有意义的输出的最有效和最理想的途径。

五、过程

教师都很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首先,教师通过真实的或创设的情景使学生理解所学的新的语言知识,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并使语言知识转化成技能,然后在新的情景中通过对子和小组活动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达到掌握听说读写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具体体现在能贯彻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和勤反复的原则上。多信息教师采用实物、图片、录音机、电视、电脑、多媒体和英语等手段创设新的语言情景,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英语信息源和大量的信息,拓宽视野,从而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同时也避免了英语教学总是围绕着英语课本转和机械操练,重复老内容,缺乏信息的新鲜感,以致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思维迟缓,产生被动消极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学习退步的后果。 总之,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不仅仅要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在这个“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让自己的学生更喜欢?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要多学习,要走出自我这个狭窄的区域,走到蓝蓝的天空下面,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必然是明媚的蓝天!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0

本节课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学会估算(说出结果几十多)并能用这一方法灵活解决问题,初步体会估算的价值。

1、对比练习——夯实估算的基础

学生在完成练习七的第1题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两题比一比,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认识到有的是个位上相加,有的是加十位上的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哪些算式是加的是个位呢?哪些算式加的是十位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把这些口算题分为两类,认识到“几十几加几”加的是个位,“几十几加几十”加的是十位。感受到只有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

2、尝试练习——初步掌握估算的方法

出示练习七第2题后(在这一环节中我特意把十位上的数用红笔描出),让学生说说得数是几十多?在交流答案后组织学生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几十几加几,一类是几十几加几十),通过交流发现:估算时,关键是看十位,加整十数,只要算十位,加一位数,十位不变还是几十多。

3、比较大小——感受估算的价值

学生初步能应用看十位,估计得数是几十多的方法来进行估算,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内容?感受不到估算的优越性。而我在教学中处理的也不到位让学生按要求做,可有些学生想不到用刚才的估算方法,因此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大部分选用了计算的方法,很少选用估算,因为学生以前就是这样做的。我想如果在做之前,明确提出:可以用前面所学的计算来比较,也可以用刚才直接想得数是几十多的方法直接比较,看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水平灵活选用方法,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价值。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1

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数学老师,能够在此做关于数学教学心得的报告,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同时也感到肩上重担的责任和压力。下面,我就根据切身体会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及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1、认知数学教育的重要

高中数学教育是一门基础性自然科学,在人生的知识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依教学大纲,科学制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好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实际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教学首先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教学成败的首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就是消除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建立友谊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第二、要真心关心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亲人般的温暖,改掉老师威严般的面孔,让学生更愿意接近老师,接近老师所教的学科;第三、对犯错的学生绝不姑息,但方法一定要合适,让学生感到你批评他是为他好,这样才乐于接受你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

2.教学要时刻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在入学之前,因各种不同的因素,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以及数学经验、志趣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我校生源的实际问题——个性突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调动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进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2

10月18号,我有幸参加了保山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一天的时间先后聆听了2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和精彩的讲座,让我颇多感悟,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尤其是下午罗明亮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罗老师让我看到了这是一节非常有深度的课;还有早上的潘小明老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我想给听课的每位教师留下的不仅是佩服,我想更多得还是反思,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

两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在课前的谈话中就让学生被老师吸引,对老师非常感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打破课堂常规。

两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如潘小明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一个(X,X),这足以说明课堂中重视了生成的资源。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

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五、探究活动充分。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潘小明老师在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时,让每个学生尽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每个人描述的方法和顺序不一样,所以不能使人明确同一事物的准确位置,在此基础上明确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再从具体的列和行中确定描述位置。

六、合作学习扎实有效。

合作学习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把合作学习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3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六个年头了,在这六年的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几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谈一谈我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超市买玩具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另外,教学中我们还有不少困惑。

一、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我们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很多,加上家长对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即使过问,顶多关注分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减负增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二、新课改在课时安排上更紧了。新课程方案的课时数有了很大的变化,象三年级每周只有四课时,对于优生来说,问题不大,尖子将更尖,教材的编排有利于他们发展思维,拓宽思路,但对差生而言,差生更差,教师有时为了几个差生通常要费好几倍的时间,但是还是跟不上趟,而每天课表又都安排的满满的,学生在校时间又严格控制,这样就成了一对矛盾,迫于进度的要求,又不得不开新课,这个知识还未掌握,下一个知识又来了,简直是应接不暇,最后就达到了云里雾里,糊里糊涂的境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新课程要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的机会相对多了,班级名额多,动手机会多,组织教学难了,让学生多活动,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因为一周只有四节课,不让学生自主探究吧,又与新课程相违背,现在每学期市局要调研,平时学校要检查,也许是我们太在意结果吧。

三、新课改对教师课堂调控更难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常常一发难收,课堂纪律,难于控制。学生分小组活动,合作探究,这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也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同时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但问题又来了,目前教学班人数多,学生分组六人一组,一个班要分八组以上,四人一组要分十二组以上,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把活动时间变成聊天时间了,教师的辅导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难以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

四、新课改对课前准备更复杂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但是,由于我们是农村小学,硬件条件跟不上,不可能同时使用课件,全校二十个教学班只有一台投影仪,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看挂图,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4

对微从了解到实验,再到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对微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加深。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有了许多的变化。

给老师带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观念的改变。堂教学可以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有更加新颖的媒介。微的出现让教师可以做到“以小取胜”。一节中的重难点可以单独呈现给学生,集中、有效的讲清每一个知识点。耗时短,内容明确,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运用灵活。

其次,教学形式的改变。微的特点就是微小,不必强求讲授的完整性,更不必苛求知识前后的衔接。以字、图画、音乐等形式,在几分钟的时间内给学生呈现一个知识点,形式生动、灵活,画面感强,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微制作时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点滴的体悟,片段的讲授都可以。

最后,师生关系的改变。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个别学生出现的个体疑惑等,以前都要靠教师的逐一解答。有了微教师就可以一劳永逸,通过制作微,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解放了教师,方便了学生。改变了面对面解答的局限性,让师生关系从现实的教学中延伸到了更加广阔的虚拟世界。

再谈谈学生这个主体所发生的改变。首先,学生的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新的教学形式总会让学生眼前一亮,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其次,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传统的一节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集中,微的短小正符合学生的心里特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知识的传授。因为知识点小,形式新奇,学生接受的就比较快,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牢固。再者,学生的学习渠道扩宽了。即便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老师,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观看微及时的得以解答。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甚至反复的学习其中的知识点,不受时间、地点、次数的影响。最后,让学生的学习更长久、更持续。借助微学生可以自主预习、复习、后检测、考前知识梳理。微成了学生“活的百宝箱”,更是学生学习的头活水。

实施微这么久以,师生都从中受益匪浅。当然也有许多的困惑和不足。比如微正因为其微小,所以知识点的梳理、型的制作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短期内达不到全面这一点,只有在人手、时间都具备时,微才可以做到小而全,小而精。再者,如何让学生通过微真正做到自主、自觉学习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总之,作为教师把微不遗余力的做全、做精,做出特色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作为学生借助微的平台拓宽学习渠道的同时,养成爱学习、会学习、持久学习的习惯是我们期许的目标。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5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材是以多样、形象、有趣为宗旨。如果面对新的教材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将无疑会成为学生学习绊脚石,只能消极的促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早期形成。我作为一名刚教数学的教师,深感压力重大。经过一年的教学,我对低年级数学教学有一些感受。

一、在情境教学中要会“思”

二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有时教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收效甚微。这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烦心。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尝试在教学较难的内容时,要积极设置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中:一个文具盒10元,可以怎样付钱?这个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学生对怎样给钱却感到有些难度,我在教学中,出示准备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钱,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进行正确的排列给合,轻松的解决问题。

二、在情境教学中要会“静”

设置有序的.情景、场合进行室外教学,会非常有力的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变抽象的知识为浅而易显,容易消化的知识。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若要在教室讲解,显的课程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语言苍白无力。因此,我让学生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带队到操场,在互动中静观,在静观中互动,既保证了讲课秩序,又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后看,侧看的相对性,及方位存于空间的真正含义。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东西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三、在情境教学中要会“动”

如在教学中有这样一到题:小红和同学排队从前面数她是第2,从后面数是第2,这一队共有多少人?遇到这类题时,学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时会多说一人,有时会少说一人,这时,有时候就不知道到底是多少人,我就指几个学生扮演小红,按照题目要求自行站队,等学生站好队之后,他们会自然明朗,马上欣喜自信的告诉老师正确答案,不必教师做烦锁的讲解。

、在情境教学中要会“记”

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知识的记忆,又在记忆的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形成,收到了相辅相成的好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因学生个性的特点和知识层次特点进行设置,也可根据教材内容的可行性进行设置,也可自己创设情境,这样学生就会增添一份乐趣,达到因材施教,激发兴趣的效果。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6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这个学期很荣幸的来到美丽的株洲长鸿实验学校工作,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在教学上也有一点点教学经验,数学教学总结但在教学工作中任然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去向那些优秀教师去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

来到长鸿更让我在教学上感到有种很大的压力,因为这里有着最优秀的教师,综合素质最好的学生,还有家长对学校及老师的高要求。尽管有着很大压力但我对自己充满自信,也相信自己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在第一周上课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总找不到方向感,原因有三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一是这里的课堂只有40分钟;二是这里的学生素质很高,基础很好;三是不清楚长鸿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我备课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难题,结果在作业中还是有很多学生出错了,这个让我明白了尽管这里的学生素质很好但教学仍然要重抓基础教学!后面慢慢的去听我的师傅(陈正华老师)的课,还听了初二初三老师的课,包括学校教学楼前非常醒目的新课改标副,这些看到得,听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到的,感受到的让我明白了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体现出了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而老师始终是起到点拔,诱导的作用。这样一来我就慢慢找到感觉了,说实话我还是挺高兴地,因为我在株洲那边的学校也是采用这样的模式上课,也经过了一年的实验,探索让我小有收获。这个模式我会继续进行下去。

而我现在的课堂40分钟,讲课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总时间),其余的时间都还给学生,我现在一直尝试着课堂分成8个学习小组,小组合作讨论。我也逐渐发现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动手能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总结力得到提高,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表现欲望。我的这个教学目前还是让我很满意,这个满意主要是从课堂当堂练习及作业的情况还不错。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到时候还要要看月考或全年级的大考试。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7

一、重视基础知识横向与纵向的整合,切实夯实基础

从20xx年重庆市的高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今年的数学试卷起点并不高,理科试卷从总体来看,难度均在以往的基础上略有提升。理科虽然也是从考查基础知识入手,却是处处考能力,往往是从基础知识入手,上手较容易,接着会有比较陡的坡度。需要学生在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之上,随时具备对每一部分知识的迅速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例如选择题的第1、2、3、4、7题,填空题的11、12、13题,它们都是考的基础,但其中却暗含机关,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如第2题,考的每年必考知识“复数”,但很多同学往往因为轻视这一节知识简单而犯错(总是实部虚部模糊不清),让本应最容易得到的5分失去;第3、6、7题会因为计算量较大失分。针对高考试题的特点,我想我们应该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夯实基础,而不能操之过急,在复习时候时刻“补疤”。将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地整理,有机的串联,构建成知识网络。并同时让同学见识高考题,让学生明白每一章在高考中到底考什么,做到重点知识重点掌握,每章都做到心中有数。在第二轮复习中,重视回扣课本,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为了迎接暑假回来的五区联考,我布置学生暑假期间买好08年高考真题试卷,并完成几个省市的试题。一进入高三复习,我就进行了每周一次40分钟的“选择填空专项训练”,两周一次的高考题真题训练。一开始学生不敢做,害怕成绩不好,我鼓励他们不要在乎分数,只是见识高考题,见识各章考点而已,慢慢的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正常了。到第二轮专题复习时基本上已经将08年高考题全部做完,还做了几个省市的06、07年考题。从一、二诊测试后学生的成绩看,数学成绩较理想,无论是重点上线人数还是不错位个数都居于前茅,还有我校分数在区里排名也较高,三诊高分少了一些。在第一轮复习完解答题前4个大题所考章节(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导数)后,我就开始进行解答题专题训练,专门针对前四题反复练习,特别是针对那些考试在及格边缘的学生,一旦前4个题得分较多,及格就没问题了。这种小测验极大的鼓舞了那些中差生。也给我个别辅导找到了对策,哪些学生前4个大题没做好,就选题练习并进行面批,促使他们进步。其中一个学生就是培优补差的受益者,高考完后很高兴的对我说数学考的好,考了100多分,而平时他总是不及格居多。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针对我校目前的生源状况,高考复习资料的选择,要真正根据本班级学生实际,精选以基础知识整合为主的资料作为参考;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重点落实基础,而且要常抓不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形成准确的知识体系。在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教学中,决不能走“过场”,赶进度,把知识炒成“夹生饭”,而应在“准确、系统、灵活,”上下功夫,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只有基础打好了,做中低档题才会概念清楚,得心应手,做综合题和难题才能思路清晰,运算准确。针对不少学生反映选择题花的时间太多,我认为我们应该从高一时就开始训练学生做选择题的技巧。

二、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20xx年重庆市高考数学理科试题的特点还表现在:在考查主要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进一步深化了能力考查,真正体现了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试题不仅最后一道题能力要求特别大,难度异常高,而且多题把关,在选择、填空题中都设置了把关题。由于试题难度的跨度加大,区分的层次加细,一些特别优秀学生的成绩可能能够保持,一些中上等学生的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中偏下学生的成绩明显较低,拔尖学生和中上等学生的成绩差距就会有所扩大。

在20xx届的高考复习中,我们也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加强了通性通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第一轮与第二轮复习中,都穿插了能力训练小题,第三轮复习时,进行了能力小题与综合题的专项、限时训练,对压轴题、终点题我们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大胆取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学生反映看,我感觉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例如从高考后的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了解到,不少同学下来第15题较难,其实没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解题。看到角的正弦值之比,就应该想到用正弦定理,当然本题除了会用正弦定理,还要使用双曲线焦半径的范围解题,所以要得分有一定难度。

对于第16题与18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二次函数与方程知识,考查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重要数学思想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与函数性质结合,学生就较害怕,并且题目的数字较复杂,计算量较大,因此我想尽管知识较基础,但对于中差生,要得较高分有一定难度。17题概率比较容易,我所教班级应该大部分学生都能得较高分。19题立体几何较去年难度稍加大,用常规做法和向量法都比较简单,所以我认为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增加空间向量知识的学习还是有必要的。此外今年的数学答卷中一些问题许多考生虽然会做,但因计算错误或时间不够而丢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我班绝大多数学生数学水平、能力处于较低的层次,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对数学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的能力差距很大。教学中难以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二是解答题专题训练,特别是限时训练抓得还不够科学,大部分还是规定时间完成的,有时布置给学生作课外练习,没有规定作题时间,并且要做到对每一个有错误的学生都仔细讲解面批,难度太大。数学思想方法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数学能力的提高没有达到应有高度。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高中数学中涉及的重要思想方法,主要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对此进行归纳,领会,应用,才能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质更上一个层次,成为“出色的解题者”。因此,我认为高三复习课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强化解题思维过程,解题教学要增加交互性,充分调动和和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沿着学生思维轨迹因势利导;解题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研究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把数学教学过程转化为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善于从一个问题的多个解题方向中选取其中简捷的思维路径,得到问题的最优解法,从而不断总结经验,使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能力训练时尤其要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应严格要求学生,注意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其次,我们还应该认真研究本班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与测试题,安排不同层次的课后辅导,使全体同学在不同的目标要求下,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三、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考试成绩

今年重庆的数学高考试题,看似平常,但在基础中体现了创新,平常中考查了能力,突出考查考生基础知识、数学应用意识、潜在学习能力。我们的一些学生,平时觉得考试就那么一回事,当走进高考考场,特别是看到今年的选择题中新题、运算量较大的题时,无法调整好心态,不能正常发挥。例如,高三(8)班的一位同学,平时数学成绩在班上很好,一诊、二诊都考的很好,考试成绩在全区都居于前列,成绩比较稳定(我还笑说这个学生是考不垮的),但是在三诊考试和高考中由于几道选择题都没有算出最后结果,就心如乱麻,一个念头就是担心考不好,无法组织思维,结果连基础题都没有很好完成,只得了96分。还有的学生说在最后15分钟时全身冒汗,手发抖,根本无法静下来做题。还有成绩很好的学生总是担心自己计算出错,每次算题深怕自己没算对就要多算几遍,这样很浪费时间。因此在教学这些学生时必须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的训练。

考试的过程是紧张劳动的过程,既有体力上的,又有心理上的,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出色的解题能力,还取决于考前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临场发挥。自信心和优良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心态可以确保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向非知识、非智力因素要成绩。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8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六个年头了,在这六年的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几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谈一谈我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超市买玩具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另外,教学中我们还有不少困惑。

一、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我们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很多,加上家长对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即使过问,顶多关注分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减负增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二、新课改在课时安排上更紧了。新课程方案的课时数有了很大的变化,象三年级每周只有四课时,对于优生来说,问题不大,尖子将更尖,教材的编排有利于他们发展思维,拓宽思路,但对差生而言,差生更差,教师有时为了几个差生通常要费好几倍的.时间,但是还是跟不上趟,而每天课表又都安排的满满的,学生在校时间又严格控制,这样就成了一对矛盾,迫于进度的要求,又不得不开新课,这个知识还未掌握,下一个知识又来了,简直是应接不暇,最后就达到了云里雾里,糊里糊涂的境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新课程要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的机会相对多了,班级名额多,动手机会多,组织教学难了,让学生多活动,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因为一周只有四节课,不让学生自主探究吧,又与新课程相违背,现在每学期市局要调研,平时学校要检查,也许是我们太在意结果吧。

三、新课改对教师课堂调控更难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常常一发难收,课堂纪律,难于控制。学生分小组活动,合作探究,这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也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同时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但问题又来了,目前教学班人数多,学生分组六人一组,一个班要分八组以上,四人一组要分十二组以上,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把活动时间变成聊天时间了,教师的辅导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难以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

四、新课改对课前准备更复杂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但是,由于我们是农村小学,硬件条件跟不上,不可能同时使用课件,全校二十个教学班只有一台投影仪,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看挂图,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9

我于20xx年10月10日至20xx年XX月28日在出国留学市育人中学进行为期十一周的教育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我主要以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来认识教育工作;以参加教研活动和向老师请教作为教学教研经验来源;以课本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实践来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一、班级管理

实习期间,我带了两个班,分别为八(8)班和八(21)班,两个班级均为尖子班,其中,八(21)班是由期末考试将四个尖子班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组织而成的,共有96个学生,所以无论从总成绩还是课堂纪律方面都没有其他尖子班好,而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带的班级就是八(21)。

初次与他们会面,让我感受到一种非常活跃的氛围;通过与他们相互交流,让我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都是很好学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偏科现象。而课堂纪律问题也就体现在一部分学生因为想学又听不懂,从而造成厌学而激发的一种浮躁情绪。

我始终相信,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管理好学生。在课下,我常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和他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主要是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和学生情绪上的一些问题,平日里我也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当他们表情难过时我就与他们沟通,了解情况,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与他们打成一片,不断叮咛要好好学习、不贪玩惹事。每天我都很早的来到班级,和同学们融洽的相处,帮助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监督他们的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让他们认真作好值日生的工作和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组织了一次班会课,在班会课上我对同学们说:“我相信我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最棒的,最优秀的。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学习上做到不放弃;在生活上做到不怕苦;在网络和爱情上做到不参与。我希望在我离校之时,你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面对未来的挑战更有信心。我不希望你们能记住我,但我希望你们能记住我说的话,因为这是你们对我最大的尊敬。如果你们做到了,我恭喜你们,也谢谢你们。”通过班会的组织,我和同学们的关系更好,他们也更加努力去学习,经常问我问题,生活上的一些小情绪也愿意跟我说,这让我很欣慰,也让我感受到,“老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词。

二、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准备

作为一名实习生,虽然掌握了很多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实践教学经验,对于怎样上好一堂课,如何应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经验尚且不足,所以,实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工作,包括熟读教材、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备写教案、批改作业、了解班级学生情况等。在实习的第一、二周,我主要以听课为主,同时也参加教研活动,了解学生情况等,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认真听课、做详细的听课记录、认真分析老师在课堂上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对不懂的问题虚心向指导老师提问,我收获了不少教学经验:

其一,对于不同等级的班级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采取引导式教学方法;对于成绩一般的班级,采取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对于八(8)班是八年级成绩较好的一个班,上课时,老师一般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即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对所学的问题记忆更加深刻;而对于八(21)班,老师则以讲解式教学,通过讲解让学生去总结、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渐渐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然后学会自主去解决问题。

其二,学会批改作业。学生在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都反应在作业上,通过批改作业,我们才能更多、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在作业上或下一课堂上指出,让学生真正完全掌握所学的内容。

其三,课堂查验学生掌握情况。从作业上反应的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因为部分学生存在抄袭现象,所以我们除了作业查验之外,还应该在课堂上查验,课堂查验可以通过草稿纸上作业、黑板上作业和提问等方式进行。

2、课堂教学工作

通过两个周的教学准备,我已经对“上课”有了初步了解,也相信自己能上好一堂课。第三周我开始正式担任八(21)的数学课程。

这是我的第一件课,我仔细阅读教材,认真编写教案,再通过指导老师的审批和指导,我站上了讲台。我并不紧张,但是课堂氛围并不如意,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通过第一堂课,让我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课并不容易,也意识到自己还曾在很多问题。

其一,声音太小。由于八(21)班是一个由96人组成的大班级,声音太小使坐在后面的学生听不到我讲的内容,造成学生情绪,使得课堂纪律不加,学生对知识只停留在自己的理解上,我在课堂上的讲解也如同无声播报,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其二,太过于注重自我思维,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在一个问题上,应该启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只顾自己讲解,没有把握好我们上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听懂、理解、掌握。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层次来衡量学生的知识层次,要把握好我们授课的主体所处的知识层段,对于一个我们认为很好理解的问题,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讲,不一定是容易的。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上,一定要做到以学生的思维来考虑问题,以学生考虑问题的方式来授课,不能太过于自我认知或想当然。

其三,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授课内容凌乱。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中,不能很好处理学生的问题,使得语言表示模糊,语言之间的衔接不够流畅,进而使得我不知所措,对知识的讲解也造成了一些错误,对知识点的讲解顺序产生了颠覆,从而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所授内容。

其四,没有突出重、难点,板书存在一点问题,时间把握不当。讲解没有突出重、难点,没有总结出知识点,没有将重要概念、公式板书出来,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不够果断和在讲解知识点时表达不够清晰,使得不能准确安排时间,不能完成授课内容。

通过对这件课的反思,我开始不断地听课,在各老师身上学经验,来改正和补足我的缺点,同时,我还买了扩音器,解决了我在课堂上声音太小的.障碍,在无言表达上,我查看了许多课堂上的衔接语,在后来的课堂中,我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感受,板书也取得了不少进步,学生也基本能够理解我所授的知识,使得我与学生们的相处也更加融洽。

三、实习感受

实习是我们师范生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个多月,却引领着我从认知到实干,成为一个真正能服务于教育行业、能担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它让我的人生成长了一大步,同时,它也留给我很多感受和体会。

首先,我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和在同一办公室的老师,在他们的指导和帮组下,我学会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基本规范,树立良好师德,处处为人师表,学会了很多课堂教学技巧,体会到不同的教学风格,提高了与他人交际的能力,体会到了教师的神圣,感受到做教师的趣味,同时,也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的辛苦,了解到老师的付出和汗水。

其次,进入育人中学,让我遇见了这群可爱的学生,他们的调皮,他们的天真,他们独有的纯真,带给我无穷的快乐,他们让我不感到孤独,在遇到困难,缺少信心的时候,他们给了我坚持的勇气,也是他们让我爱上了教育行业,因为看着他们成长,我感到很幸福。

最后,最为一名实习教师,我严格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认真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的任务,赢得了老师们对我的教学认可;此外,我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言行和仪表,关心每一位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教学的每一项工作,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0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三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千克、克、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千克、克、吨》通过实物让学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吨有多重,经过观察---掂---估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1

一、发现同事的长处,作为自己教学的指路牌。

针对同学科之间的互相学习,活动中我参与的是数学科比武。听了学校数学老师的课,收获颇多!以前总是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数学课堂也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优美深情的音乐配上幅幅动人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走进童话般的数学迷宫,如此“煽情”的导入还愁学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吗?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提笔就写”,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教学生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数学课堂中教者既要轻松引领学生们走进生活,更要带着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学环节中的分析导入到拓展延伸的环节就是老师们带着学生们走进生活,再将数学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生活的过程。这样的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就是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

二、发现同事的不足,作为自己教学的警示牌。

但也有极少数教师仍不能摆脱传统教法的束缚,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计算,去总结。没有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因此听起来也肃然无味,教学效果不佳。

三、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这次的“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进行了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这个内容的教学展示,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同事评议时发现的问题并不少。像什么要求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鼓励太吝啬等小问题不少,特别是对低年级的组织教学不得法是一个突出问题。

这次评课时,同事们给我出了一些高招,使用起来非常管用。当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教室里显得比较混乱的时候我说“一二三。”同学们马上会说:“坐端正!”多数同学都会坐端正并安静下来望着老师。如果这时还有学生在搞其它的事情,我就说:“一双手。”学生会马上说:“放桌上!”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把手放在桌上坐得端端正正的,个别还在搞事的学生也会受到其他学生的检举。如果我希望学生的动作快一点,我就会说:“比一比,看哪个同学先做好!看哪个组先做好!”学生很快就会按老师的要求做好。对做得好的学生我及时表扬他们,像“你做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些鼓励的话语经常送给学生,学生越来越听我的话了,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我的课了。只要学生喜欢我的课,教学效果一点儿也不用担心。

从学生上课不理我到学生想上我的课这一转变过程中,我体会到“课内比教学”活动提高老师业务水平的巨大作用,也感受到作为老师受到学生喜欢的乐趣。

四、发扬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通过听课,我发现每位同事在教学上都有自己的风格。当然,我也有我的风格。用同事们的话说,我备课认真、课前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能够抓住重点进行教学……总之,我属于努力的教师,但缺少教育低年级学生的艺术。当我认识了自己的短处以后,我就可以对症下药,向同事们讨教教育低年级学生的方法,争取搞好低年级的组织教学,让自己所学在小朋友的心灵上起到美好的作用。

这次“课内比教学”的活动,让我在听课、讲课和评课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而且能以同事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同事的短处作为自己教学的警戒,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我发自内心地感叹:“这个活动搞得好!

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尤其是给我们刚出来的青年教师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回味无穷……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一节节课堂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让我想到了“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作为老师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教教科书。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同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定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由此可见,“课内比教学”活动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以此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2

当前高一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没有摆脱初中阶段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由此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做法。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高一年级的一年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育教学方法,以及与广大同学的接触交流,了解到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项体会。

第一、高一年级的学习阶段标志着学生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学习的方法上,学习的认识上,学习的深度上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完全不同,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讲,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学生自认为初中数学成绩不错,没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轻松地完成数学课程学习,上课也好,作业也好,时常不认真对待,马虎应付,主动性差。真实的`情况是,高中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把初中知识再加热,而是从一个更新的角度的学习,把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的学生的知识,从理解联系的角度更新诠释,进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脱离机械记忆的层面,开始学会在逻辑思考的前提下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

第二、对学生来讲,初中的数学学习的机械记忆方法,存在着学习的惯性,依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到了高一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然停留在单纯的机械记忆的层次上,难以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很多学生对我讲,平时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背,记数学知识,可考试成绩还是不见长进,不知道为什么?显得很苦恼,学习的兴致一天天被消磨掉了。

因此,我深刻体会到,高中数学教师除了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更加重要的责任是逐渐诱导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或不自觉走到高中数学教学所要求的轨道上来。

通过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

第一、高一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为教学目标,为高二时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外知识加强相关的知识模块教学。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3

一、教学部分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学期初就要把教材的各个知识点罗列出来,这样既便于教学也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和学期末复习。

2、上课要有充分的准备。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备好课又不得不进教室的时候大家都遇到过,我这里主要就是针对这点来说,我说的上课要有充分的准备,就是指对要上的这个知识点怎么教,学生要掌握什么,学生的已有知识准备情况怎么样,自己一定要心中有数。否则这节课带来的有可能是要我们花2节甚至3节课的时间来补。而且还不一定有我们需要的效果。

3、要花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分析自己所带的学生的个体学习状况以及学生的家庭状况,目的是了解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究竟需要你从哪个知识点入手辅导他,下多大的功夫和花多少时间来辅导他,(了解家庭状况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在家接受家长辅导的情况、效果。)

4、对所教的新知识点,要根据低段学生的记忆和遗忘规律,要当天复习或者第二天复习,以后逐步延长时间,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低段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5、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阅,让学生及时改错,老师还要及时检查学生的改错情况。如果我们预计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时宁愿不布置作业。

6、学困生的辅导,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解决,并及时的巩固。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树立他们的信心;发挥他们的长处,及时鼓励,从侧面树立信心,从而转移到学习上。

7、发挥团队的力量。学校在各个班级课程的安排上基本是错开在,每个老师的进度也有少许的差异,其实这样为我们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便利,这样上了课的老师可以及时把发现的问题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大家共同探讨,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这样的教研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目的明确,促进教学。

8、以数学建模思想引领学习方式转变。例如,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遇到的这样的问题例:淘气原有18只铅笔,送给同学8只,还剩多少只?我们可以借助实物演示,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让学生总结出这类性的问题的解决就是用原来的送出去的(用去的)=还剩的。逐步的过度到让学生看到这样的题型,就能根据题意,先说出数量关系。然后再来解答。这样到了二年级下期,这道题变成淘气原有18只铅笔,送给2个同学,每人4只,还剩多少只?学生开始学习这样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题型时,他们就能很快的找到中间问题。学生知道本题的数量关系是原有的送出去的=还剩的,原有的数量是18,送出去的确切是多少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送出去多少。其实这样我们就是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一个过程,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1、培养学生读数学的习惯,要教学生读数学书

2、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别的同学发言时,自己要用眼睛看着对方,肢体语言上要有体现,后面的同学发言时,要微微侧身,眼睛目视对方,并思考对方的发言。

3、作业书写的习惯,规范学生作业书写格式。适当练习数字的书写。

4、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学生回答错误时,不要打击学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4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数学教学,其实也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同步发展。

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 动手操作,引发思维

观察和操作,能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清晰的表象,教育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感性认识是思维升华到理性认识的基石。只有依据教材的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把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实践出真知,从而也培养学生爱思维,会思维的能力。

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这样引导学生操作:拿出已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和圆锥体容器,然后将准备好的沙子用圆锥体容器盛满后,再倒入圆柱体容器,看几次倒满,可以让学生多作几次。学生通过操作都得出三次可以倒满,并且几次实验的结果都一样。这时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知道圆柱体容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容积的3倍,若不计容器的表皮的体积,那么,圆柱体的体积就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3倍。反过来,圆锥体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这样,学生在上节得出圆柱体积=底面积× 高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 1/3。若用字母表示则为V=1/3Sh。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维推理,不仅使学生明白圆柱和圆锥体体积的关系,而且还牢固地掌握了圆锥体体积的公式以及计算方法。

二、 质疑问难,启迪思维

从原有的教学基础出发,通过直觉或逻辑的手段提出数学问题,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质疑的时机,把问题摆出来,使学生围绕疑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解疑的积极性。

又如,我在讲解环形面积计算这一节课时做了如下设计:出示环形图介绍图中阴影部分为环形提出问题:图中阴影环形面积如何计算?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5

一、导学案教学实践初见成效

目前,八年级数学组,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走在了学校的前列,使用导学案教学已成为年级组4位数学老师的习惯。

1、导学案的基本框架已确立。我们八年级数学组编写的导学案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合作研讨和达标检测。课前预习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合作研讨”部分主要围绕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设计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课前预习部分和合作研讨部分在设计上存在明显的梯度。“达标检测”部分力求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力求让学生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现在,八年级组的老师们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编写导学案,并逐渐显示出个人特色。

2、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已确立。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即: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共同审核、师生共用。备课组内同课头教师提前备课,讨论确定新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大体思路、主要问题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其中一人负责编写导学案。

3、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已确立。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如下:导入新课——预习展示——师生评价——合作研讨——交流展示——达标检测。

4、初步建立了一套评价方案。从课堂发言、小组展示、作业完成、课堂纪律、测试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个体和学习小组,一周一总结。考核居于前列的学习小组将受到奖励。落后的学习小组组长要在全班作出说明:说明小组内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和当前目标。

5、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不敢说的学生敢说,让敢说的学生会说。

二、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我们遇到的问题:

1、教学时间不够,教学内容完成不了。课堂教学总觉得有拖沓之嫌,有不完整之感。经过反思,我们认识到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过多,过于细碎,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应力求设计的导学案量小、简单、实用、有效。师生充分准备,尽可能使课堂环节紧凑。

2、学生板演字太小、字太多,展示效果不佳。一般情况下,字太小、字太多,学生看不清楚,就索性不看了,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下降,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我们的'解决办法归纳起来就是“三提倡”“三标准”。“三提倡”即一提倡学生提取关键词,展示要点;二提倡学生使用多色展示;三提倡学生巧妙使用符号展示。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制订板演的标准:一是清楚;二是工整;三是正确。满分十分,每项各占三分,奖励分一分。每次板演后,按照标准评价打分。

3、学生发言讲解声音不够洪亮,姿态不够大方。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是这样训练学生的:第一阶段在课堂上反复要求,不断提示:发言声音要洪亮、注意仪态。第二阶段,引导学生从发言声音、表情、站姿、表达是否流畅等方面评价,由专人负责专项评价。我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效。

4、学生只注重展示,不注意倾听。这样会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学习效果不佳。针对问题,我们采取了这样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能力。其次,多次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强化倾听意识。第三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要求与点拨,比如:在整节课中倾听较好的小组将获得加分,反之则扣分,发言者重复别人的见解则减分。

5、学生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学生之所以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可能是觉得听了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已经知道正确答案了,没有必要修正。更重要的是可能懒惰,没养成修正导学案的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修正导学案的习惯,我们采用这样的做法:课堂上展示评价之后,专门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修正导学案;课后要求学生上交导学案,教师检查批改,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未修正的同学予以批评,按要求做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学生就能养成修正导学案的良好习惯。

6、优秀学生经常展示,展示的总是那几个学生。长此以往,优秀学生越来越优秀,而其他学生失去了发展的机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规定小组成员必须轮流展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得到锻炼,违反这一规定的小组将被扣分。

7、学生不能很好地保存导学案,破损及丢失情况时有发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为上没有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单页整齐对折,用小夹子夹住,以免丢失。

三、对导学案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1、是否可以根据学情,循序渐进地推进导学案教学?有的班级程度较好,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就可做精彩的展示;但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就很难完全按照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进。

2、是否可以在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里的传统教学指导学案教学之前的种种教学方式,其中亦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益成分,是否可以将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

3、是否可以分阶段实施导学案教学要点?比如说,这一阶段可以出台学习小组组长工作细则,依据工作细则,专门训练小组长,给予小组长具体的方法指导。因为小组建设是导学案教学的灵魂,只有搞好小组建设,导学案教学方有可能取得成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6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弱智学生的身心实际情况,经常采用游戏教学、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教学等方式。通过两个月的教学,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掌握了新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回顾两个月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在弱智学生数学教学中应贯彻以下几点:

第一、在教学中力求体现培养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我密切注意数学本身的系统性、科学性,同时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和应用新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教学中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弱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很慢,且容易忘记,所以在数学中多采取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于数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困难,但这又是非常有用的知识,是学习数学最基本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教学层次作相应的知识铺垫,使难点分散,使教学内容达到学生能够接受的水平,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强化学生记忆的需要,适当增加训练步骤。

第三、在数学教学中加强了直观教学。弱智学生的思维发展落后,缺少概括力,理解概念和形成形式都比较困难,使用概念时也比较紊乱。根据这一情况,加强了直观教学,注重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地建立概念和掌握其运用法则。强调了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中运用数小棒、数手指的形式巩固数概念的形成,使学生在强烈感知的基础上逐步熟悉概念和掌握法则,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最后、在数学教学中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进行必要的调整,使每位学生都能对数学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以便使每位学生都达到更佳。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7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县教育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县推行了“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这一举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学案教学的认识

1、“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

2、“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做法

1、拿到学案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再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学案是集骨干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和编写的,是质量较高的教学载体。但是我们在使用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再备课,大胆进行取舍和添加,使其达到最优化。

2、就小学数学课而言,在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将一节课分四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学案中有根据本节知识点设计的一定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小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三、“学案教学”的体会

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接受转到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从知识学习型转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综合型,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课堂上让学生开展自主互动的学习活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一方面教师用适当的方式适时提出问题,创设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教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技巧,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老师只要讲得懂、讲得深、讲得透,学生就听得懂、记得住。因此,一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筋疲力尽,但最终收效甚微。素质教育下的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课堂效果较好。

3、老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高效的课堂要求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案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课前精心准备,研究学案,搜集资料,设计问题。

总之,“学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愿双峰教育的这朵“奇葩”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8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已经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一年级。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读题、不会做作业到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来,孩子们会进步非常快的。

在这一年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口算训练必须坚持。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们口算训练一直未曾间断过,每每感到家长有些松懈时,我就会及时沟通、督促。一年的坚持,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越来越高。我们做数学老师的都知道每次考试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原本会做的题孩子们算错了,而且还常常不是少数学生,我们也常常会埋怨孩子马虎,做题不细心,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口算基础没打好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坚持。

2、 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的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一个月多一点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3、 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一年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一年来的一年级教学真的很累,但收获很大,在一年来的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在教孩子们的同时,我自己也成长了许多,现在回头想想,我感觉认真读教材、教参真的很重要!

这一年是快乐、充实的一年!

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测评。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1、 口算训练必须坚持。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们口算训练一直未曾间断过,每每感到家长有些松懈时,我就会及时沟通、督促。一年的坚持,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越来越高。我们做数学老师的都知道每次考试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原本会做的题孩子们算错了,而且还常常不是少数学生,我们也常常会埋怨孩子马虎,做题不细心,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口算基础没打好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坚持。

2、 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的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一个月多一点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动能力,有些学生课堂上常开小差,对老师教的知识掌握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每节课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发现,及时辅导。对学困生除了学习上多辅导,同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与他们交谈,把师生的距离拉近,逐渐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9

有效教学是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出现了,有效性教学可以使得老师采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用最短的时间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从而能够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在当下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对于数学这样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更要做到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首先要把教材进行有效性的研究

对于老师而言要关注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同时要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对于学生要做到充分的了解才行,并不是说上课的内容越多越好,越难越好,而是针对学生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所以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既要对课标、大纲有一定的研究,还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研究把握,对于课堂的效率也要进行相应的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钻研整合,才能真正的用好手里的数学教科书。

二、教师在有效教学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对于每节课的内容及其讲解的结构等都是由老师来进行设计指导的,所以教师本身在课堂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教师加强自身的素养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了解自身优势的同时,更要认识到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这样教师才能在自身能力上得到不断地完善,才能给学生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可能忽视课下学习的时间,知识注重课上和课前的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身不能进行相应的反思和再学习,所以教师在平时也要注重课下的时间,同时还要做到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只有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才能使得教师的能力水平不断地提高,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认清学生在数学有效性教学中是主体

对于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学生是最最直接的反应,随意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首先在课堂形式上

对于数学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言不能只是单一的进行灌注,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除了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进行自学提问和分组讨论的`形式,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而且还能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全体的学生更好的参与的课堂的教学中去,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新的课堂新式不能使为了热闹而热闹的,要发挥每一种课堂形式的作用价值,不能让课堂教学知识流于一种形式,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考虑的药全面才行,找到一个合理的课堂形式才是关键。只有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形式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领悟课堂内容更深的内涵。

(二)其次注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是时刻集中的,经过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的前二十分钟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到学生这一点,在内容的讲解安排上要做到灵活的处理,不需要满堂灌注,要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时间,对于重点难点有所侧重。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而言,有时候少说一点可能会更好一点,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幽默生动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知识,甚至在必要时做一些小游戏来调节一些课堂的气氛。

(三)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好问题的设计

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有时候会了一道题目的方法,其他的同类型的题目可能会迎刃而解,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只有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同时问题的提问要具有引导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学习,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断地进步。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享受大脑高速运转的乐趣,从而在学习中能够不断地树立自信心,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分层教学可以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层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进行分层,特别对于数学这门课程而言,有的学生总是善于挑战自我,善于做一些难题,所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针对课堂上的所有听课学生而言的,而选做题则是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准备的,这样就可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不至于有什么压力了,使得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挑战自我中进行学习进步。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加强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的探讨,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总过才行,教师要完善自身的能力,寻求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也要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总结反思,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得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40

一、导学案教学实践初见成效

目前,八年级数学组,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走在了学校的前列,使用导学案教学已成为年级组4位数学老师的习惯。

1、导学案的基本框架已确立。我们八年级数学组编写的导学案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合作研讨和达标检测。课前预习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合作研讨”部分主要围绕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设计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课前预习部分和合作研讨部分在设计上存在明显的梯度。“达标检测”部分力求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力求让学生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现在,八年级组的老师们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编写导学案,并逐渐显示出个人特色。

2、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已确立。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即: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共同审核、师生共用。备课组内同课头教师提前备课,讨论确定新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大体思路、主要问题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其中一人负责编写导学案。

3、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已确立。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如下:导入新课——预习展示——师生评价——合作研讨——交流展示——达标检测。

4、初步建立了一套评价方案。从课堂发言、小组展示、作业完成、课堂纪律、测试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个体和学习小组,一周一总结。考核居于前列的学习小组将受到奖励。落后的学习小组组长要在全班作出说明:说明小组内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和当前目标。

5、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不敢说的学生敢说,让敢说的学生会说。

二、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我们遇到的问题:

1、教学时间不够,教学内容完成不了。课堂教学总觉得有拖沓之嫌,有不完整之感。经过反思,我们认识到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过多,过于细碎,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应力求设计的导学案量小、简单、实用、有效。师生充分准备,尽可能使课堂环节紧凑。

2、学生板演字太小、字太多,展示效果不佳。一般情况下,字太小、字太多,学生看不清楚,就索性不看了,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下降,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我们的解决办法归纳起来就是“三提倡”“三标准”。“三提倡”即一提倡学生提取关键词,展示要点;二提倡学生使用多色展示;三提倡学生巧妙使用符号展示。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制订板演的标准:一是清楚;二是工整;三是正确。满分十分,每项各占三分,奖励分一分。每次板演后,按照标准评价打分。

3、学生发言讲解声音不够洪亮,姿态不够大方。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是这样训练学生的:第一阶段在课堂上反复要求,不断提示:发言声音要洪亮、注意仪态。第二阶段,引导学生从发言声音、表情、站姿、表达是否流畅等方面评价,由专人负责专项评价。我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效。

4、学生只注重展示,不注意倾听。这样会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学习效果不佳。针对问题,我们采取了这样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能力。其次,多次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强化倾听意识。第三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要求与点拨,比如:在整节课中倾听较好的小组将获得加分,反之则扣分,发言者重复别人的见解则减分。

5、学生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学生之所以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可能是觉得听了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已经知道正确答案了,没有必要修正。更重要的是可能懒惰,没养成修正导学案的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修正导学案的习惯,我们采用这样的做法:课堂上展示评价之后,专门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修正导学案;课后要求学生上交导学案,教师检查批改,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未修正的同学予以批评,按要求做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学生就能养成修正导学案的良好习惯。

6、优秀学生经常展示,展示的总是那几个学生。长此以往,优秀学生越来越优秀,而其他学生失去了发展的机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规定小组成员必须轮流展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得到锻炼,违反这一规定的小组将被扣分。

7、学生不能很好地保存导学案,破损及丢失情况时有发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为上没有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单页整齐对折,用小夹子夹住,以免丢失。

三、对导学案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1、是否可以根据学情,循序渐进地推进导学案教学?有的班级程度较好,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就可做精彩的展示;但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就很难完全按照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进。

2、是否可以在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里的传统教学指导学案教学之前的种种教学方式,其中亦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益成分,是否可以将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

3、是否可以分阶段实施导学案教学要点?比如说,这一阶段可以出台学习小组组长工作细则,依据工作细则,专门训练小组长,给予小组长具体的方法指导。因为小组建设是导学案教学的灵魂,只有搞好小组建设,导学案教学方有可能取得成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41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1、2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课。

在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学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每一课做到“有备而来”,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二、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上课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尽量多,同时照顾各个层次的学习能力,让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

3、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三、认真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四、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与教学,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反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一定会和新课标同行,用新课标来指引前行。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铺垫。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42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自从来到小学任教以来,我才发现:不仅是隔行如隔山,就算是同一个行业的不同阶段工作方式也有着如此明显的不同。所以现在我只能算是一个新手,在数学教学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缺少经验。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学习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跟学生相处之道,因此工作十分的忙碌辛苦。但这几年也是我教学生涯最快乐的。真正进入工作的状态后,我的身心都重新得到了洗练。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和个人理念。

1、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主要以鼓励为主,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常见的问题是计算的速度慢和正确率低。而这两个问题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影响最大,也最容易打击孩子的信心。我考虑从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开始。利用数字卡片、算式条、速算本来对孩子进行训练,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如果孩子上课时能第一个算出结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不过,计算训练比较枯燥,我还用星级方式进行鼓励,比如三十题正确二十五算3星,积累星星可以换奖品、兑红旗等。"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生活是最好的教师,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强调让孩子在学习中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确实,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加减,统计,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等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内容,都在生活中可以得到很好的练习。

2、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保护。老师是孩子最直接、最亲密的保护者,我们不仅要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更要保护孩子的心理安全。可能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不如别的孩子那么优秀,同时也可能学习起来缺乏自信,调皮捣蛋,与老师对抗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作老师的反思过自身吗?比如我们与孩子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是如何想象孩子的呢?在他稚嫩的肩膀上能扛些什么呢?他的小脑袋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他的眼睛滴溜溜、骨碌碌的转着在寻找着什么呢?在孩子每天所表现出的行为之中我们发现了孩子的什么,以及我们对孩子抱着什么幻想呢?等等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能学会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能学会自爱。有时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表扬,都可以在孩子身上转化为无穷的`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呵护每一颗美好而脆弱的心灵。当我们的爱注入孩子心田时,我们的爱就会转化为孩子对知识和世界的热爱,从而促进孩子良性发展。

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期待。孩子的学习不是单纯的、封闭的、没有情感色彩的接受过程,而是双向或多向的、开放的,具有情感色彩特别是具有积极、愉悦和快乐的情感色彩的情况之下,才能收到出奇的效果。所以如果孩子能在学习中不断的自我肯定与被肯定,那么它就会表现得和我们所期待的一样,当他取得成就与奖励之后,就会出现以成功促成功,优秀上更加优秀的效果。

3、信任,是孩子成长的滋补品

有人说,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朋友之间、同事之间贵在信任。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同样需要信任。

心理学家认为,追求信任,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信任的心理机制对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 从教育效果看.信任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在学校教育中,老师的信任可使学生感到他们与老师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老师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服从,心里乐于向老师倾吐。这既增进了老师对同学内心世界的了解,又使老师教育学生更能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不愉快。这时,学生可能会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或情绪的低落。老师如果能够在此时适时地给孩子以欣赏、鼓励和支持,对学生来说,得到的不仅是一种安慰,更多的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及信赖。

作为一名教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不能单纯地以成绩好坏来划分好生和差生。因此,对待学生我都一视同仁。在日常工作中,我还注意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他们树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教育好他们,把他们培养成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清楚地意识到,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是很困难的。但只要我付出真心和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43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44

20xx-20xx上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并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乐于教学。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取得成绩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后小记。

2、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情感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积极实施高效课堂管理,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好批改记录,分类总结,进行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改进措施

1、要狠抓学风,由于本班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差,上课的时候只有少部分学生比较认真,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大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态度不够认真。还有个别的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这样就影响了学习的信心。为此,找他们了解原因很重要,有些是不感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有些是存在某个知识的段层,跟不上就放弃了等等。这样的情况要跟他们多次交流,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找出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也要及时地表扬他们,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

2、课堂上要多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4、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不断反思教学,将公开课、优质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着我们的许多问题,重新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5、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更要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总体来说,取得的成绩还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同时也相信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会做得更好。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45

今年春,我生了一场病,请假休息在家,起初,老师们说我出差了,后来孩子们知道我身体不好,到处打听我家的住址,纷纷探望,一束鲜花,一只千纸鹤,一句纯真的问候,给病中的我带来了特有的暖意。令我震撼的是一个男孩送来的明信片,明信片上写真一行怯生生的字:刘老师,是我把您气病的吗?请您原谅,我以后再不粗心了,祝您早日康复!

我不能原谅的是自己,就是这个同学的一道数学题没做对,那天我大光其火,并且几天都纠住不放,看到这张明信片,我读懂了一颗心灵的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善待孩子的过错,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智慧的胸襟。学习的旅途风光无限,有清溪孱孱,有枫叶如丹,有天高云淡,有九曲回环……教师应以海纳百川般的胸襟为孩子打开一扇扇宽容的窗子。多一扇窗子,生命就多一份温暖的阳光,多一点成长的空间;多一份宽容,师生之间就会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温馨的理解。这样,教育才会真正成为师生诗意栖居的幸福家园。

宽容,还是一种成长的力量。学会宽容能使教师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让我们每天把微笑带进课堂,使课堂沐浴人性的光辉;把自信带给孩子,让他们天天在自信中成长;把尊重带给孩子,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做人的尊严;把宽容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田,使他们也能够学会用宽容来回报宽容,问人生的发展涂上亮丽的底色。

“玩”数学

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倒过来想”的思维方法。单元后练习十六第10题,是道扑克牌游戏题:把四张扑克牌排成一行,将第1张和第3张交换位置,再将第3张和第4张交换位置,翻开看到的结果,如图所示,要求:

(1)仔细观察四张扑克牌位置的变化过程,说说这四张牌原来是怎样放的;

(2)拿出四张扑克牌,任意交换两次位置,在翻开看结果,请同桌猜猜原来四张牌是怎样放的,猜对的为胜。

以往学这道题,要么是教师带一付扑克牌进课堂演示一下,要么是用课件演示一下,从课堂上学生的表情看出,学生们似懂而非懂,有隔靴抓痒的感觉,这次,我再教这一教材,课前布置学生带扑克牌,课上按题目要求玩扑克游戏,边玩边说说自己的体验,接着,同桌互相出题,玩出花样,从课堂上学习的气氛,从学生的情趣,我知道我成了最大的赢家,那一刻,师生心意相同,投入热情,投入个性,投入情感,一起分享快乐,形成一个真正的“快乐共同体”;那一刻,师生共同体验玩的快乐,感觉生命成长的意义, 享受自我实现的满足,那一刻,孩子的笑脸无疑是世界上最明亮的星辰,孩子的笑声无疑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天籁。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快快乐乐地玩,轻轻松松地学”,难道这不正是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吗?

黄全愈先生的著作《玩的教育在美国》,从中美教育的比较中,反思中国的教育现状,把“玩”提高到“素质教育的摇篮”的高度来认识,在美国文化的字典里,快乐——玩,同人生,同教育紧紧相连。斯宾塞《快乐教育》一书中也有一个精辟的观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快乐的人。

玩,是儿童的天性,会玩的儿童是健康的,快乐的。愿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把“童心”和“玩心”还给孩子。

感谢差生

本学期数学课队师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就是探究“圆的面积计算”。

课上学生探索20多分钟后,我请学生展示探索成果,甲学生按教材要求把圆平均分成16份,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并找到长方形与原来圆的联系,推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乙学生边演边说:把圆对折,一直对折下去,把圆平均分成32份为止,每份就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每一份的面积,再乘32就是圆的面积,听完乙同学的回报我心中为之一喜,转化的思想在这个同学的实践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合理运用,“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探索成果吗?”当我再次抛出这句话时,课堂一片沉寂,这时我发现坐在边排的一名差生丙,欲言又止,我欣然请他陈述,他慢吞吞的说:我在圆外画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算出来,然后减去四个小块面积,就是圆的面积了。我追问:“四个小块怎样求?”这个差生说:我把四个小块当成三角形来求,学生丁立即站起来反驳:我有意见,这四个小块不是三角形!差生丙出示他的图,我可以再正方形四角分别画一条线段,学生丁较起劲来:这样计算出来的圆面积会比原来的圆面积大!差生丙脸红了起来,不做声,我及时为丙救场:丁同学说得没错,这样算出来的面积是变大了,但是丙同学想用画图的方法来研究圆面积的计算,值得大家学习!我为学生的精彩表现欣然带头鼓起掌来,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学期已经结束,但这节课差生丙的表现记忆犹新,让我刮目相看,说实话,我自己对圆的面积的计算从来没有这样想过,这册教材我教过好几遍,唯有差生丙丰富了我的教学。

每每想起这节课,“感谢差生”四个字就会涌上我的心头。

一学年一晃过去了,62名学生犹如62朵鲜花,每个孩子都带给我不同的色彩,只要你用心,你就会从这一个个小花苞身上感受到更多:任性的黄也有听话的时候,活泼的绿也有淘气的时候,独立的紫也有依赖的时候,调皮的青也有温顺的时候。

总有那一天,花苞会以不同的姿势开放出自己的美,但只有等待过花开的人才知道——花开很美,但等待花开的过程更美!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46

20xx年9月22日,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老师,我有机会参加这次临沭县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感到十分的荣幸,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创新思想,人格魅力,无不冲击着我的思想和心灵,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了我心灵深深的震撼。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王海燕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活动,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学生。

在这五节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总之在本次学习中每一位老师的课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创新的教学方法,对细节巧妙的处理,还有课堂的真实性都是需要我去慢慢研究和学习的。感谢执教的老师和领导,是你们让我的视野更宽广,思想更进步!音乐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国培观摩课心得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47

北京实习一个月 , 来到全国课程改革的示范性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 让我见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在这里 , 我的工作分成了三个部分 : 班主任 , 电教组 , 教学工作 。 而我想 : 我获得的不仅是经验上的收获 , 更多是教学管理 , 课堂教学等的理念。

北京实习一个月,来到全国课程改革的示范性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让我见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在这里,我的工作分成了三个部分:班主任,电教组,教学工作。而我想:我获得的不仅是经验上的收获,更多是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的理念,以及他们带给我的种种思考。

一、教学管理理念

在实验中学,从领导阶层到一位普通的科任老师,都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进行学校的管理,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个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一个教育实验基地。这所学校鼓励着老师做各种研究,各种改革。每个班主任都有着自己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宗旨。有了这种思想的自由,自然这里也就充满着探索与尝试,从而有所创造与进步。在我实习的班集体中,班主任对他的学生说:“我要让你们成为学习型的管理者,也是管理型的学习者。”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到这里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他们关心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从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出发,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二、教学理念

在实习期间,借着录课的机会,我听了很多的市级,校级的公开棵,还有理科实验班的课。在这些课堂上,让我看到教学改革正在悄然进行,有意识的老师正在努力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的创造也逐步成为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其次,这里的老师也都在适应着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资源更加丰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也就更多。尽管,这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推广仍然有很长的路,但似乎也并不遥远,相信,这股改革的浪潮会给教育领域带来很大的冲击。

三、实际工作经验

在上面,是我在这所学校感受最深刻,也是认为最有意义的收获。实际工作经验上,由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也获取了许多。

在班主任工作上,我认识到了一个老师的表率作用是很大的,学生时刻看老师,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从自己严格要求,并影响感染学生。这就要求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必须是贴心的,也是带有希望的。实习期间,班主任李宇炜老师教给了我许多的班级管理经验。我想这些经验是宝贵的,更为宝贵的是老师的主动精神。在他的言谈中,看出一个老师对于班级管理的深度认识。所以我想:一个好的班主任不应只是从学习上给学生帮助,而是从一种“管理”的角度上去让班级受益,让班级体的每个成员成长。

教学工作上,由于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与合作伙伴一同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尝试。尽管,有的时候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但也获取了很多的教学经验。在上了6节课后,我深刻体会到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的重要性。一个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围绕着“学生能否学得更好,能否真正掌握方法”的主题,而不是从怎么上好我的一堂课出发。可见,一个优秀的老师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正确的教学理念……这次的实习,让我从实践中去思考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对于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电教组工作,与其说在这里工作,不如说在这里学习。我接触一个学校较完备的电教设备,了解了一个学校信息中心的大致运作。一个月来,参加了多次的录课工作,一次外拍工作,学会了有关摄制,录像,编辑等实际操作。电教工作有很多繁琐的细节工作,但它是一个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或者说推动者与宣传者。我想,在以后工作中,有了这些经验,我会更加容易上手,也能更好地把握工作。

实习,是师范生重要的一课,付出了便有收获。我很幸运地在大三就参加了教育实习,通过一个月来和大四的师兄师姐的合作,让我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迈进了一步,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一个团队的力量。总之,这次实习,让我获取了经验,认识了不足,体验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也感受,思考了许多教育改革的问题。在以后的路上,我会珍惜这些经验,让自己做得更好。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48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先进经验纷纷亮相,成为了新课程教学的亮丽风景。在改革中,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 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5.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预习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落实。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

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学内容的添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改变了过去教材天下一统的格局,社会、生活、实践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成为教学内容。死抱住练习册不放,必然导致视野狭隘。

五、实践活动的出新

活动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时娱乐,它对于解决当前困扰学校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我不喜欢板着脸孔教学生学习,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和阳光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49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校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1、利用好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书本,进行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当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也可以对例题进行改造。既完成练习,又复习旧知识;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1、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2、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

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情境,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50

近来,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牧区双语教学模式已有所改变,数学教学要用汉语,对于不同语言的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语言就是一大障碍,这就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很多困难,根据我近年的教学实践就浅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 用心跟学生交流,在教学中强化汉语。

(一)交流是打开心灵窗户的一把钥匙,交流是沟通人们之间思想感情接收知识的必要桥梁和基础,也是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彼此间的交流可以加深感情,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既是情感的体现又是师生间的默契度表现。跟刚入学的不懂汉语的新生交流,相当于你带刚学说话的3岁小孩。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刚开始我们可以用手势做简单的交流,指着实物多演示。在教学中每个动作,每个数字,每个数学符号,每个算式一遍遍用汉语重复,学生说熟练了自己就慢慢领悟了。当然这需要时间,更需要的是你的耐心。

(二)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在双语教学中强化汉语更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强化学习汉语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二、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其实数学活动可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展开,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构建知识,提高能力,他们的思想活跃表现出积极的心情,有时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如在教学高、矮时让学生上前演示比个。指高说高、指矮说矮,教学长、短时让学生伸出胳膊两人为一组比较。指长说长指短说短。教学多、少时可用学生的本子,3个拼音本,2个生字本比较及时引入多、少。逐渐深入到3比2多—————,2比3少—————。最后学生自己互动起来比高、矮、多、少、长、短,一边操作一边用汉语述说,而且说得非常准确,这节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超越了我本节课的目标也给了我很多思考。

在教学数的分成时,让学生拿出学具按要求摆个数再分成两部分,边摆边教学生用汉语说。孩子的天性好动,所以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摆一摆做一做,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在互动中感知体验。

三 、教学联系实际,设计得当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数学现实”原则强调 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因而,数学来源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据此,他提出数学教育应该是现实数学的教育,它应该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应该通过具体的问题来教抽象的数学内容,它应该从学习者所经历所接触的客观实际开始,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归结为数学概念或运算法则。他认为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是现实客观事物各种关系的反映,只有教源于现实关系、寓于现实关系的数学,才能使学生明白和学会如何从现实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以数学课要上出“数学味”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领会数学的本质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双语教学不同于普通教学不能照抄照搬专家的教案讲座,得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听懂而且不枯燥乏味。数学教学无论哪种语言只要引导方法得当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51

11 月30 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开展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通过观看穆桂鹤、张齐华、强震球等老师的观摩课,倾听他们的讲座,我学到了很多。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我耳目一新。下面谈一谈我的收获。

这次听课我主要听了《用字母表示数》、《圆的认识》、《数学教师的三项新修炼》。 其中《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是本地老师和南京老师各上一节。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表现空间,让学生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这样,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各抒己见,不仅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弥补了教师个人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足。

《用字母表示数》 是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教师穆桂鹤和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张齐华老师上的同一节课。他们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发现、探讨字母可以表示未知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在教学中张齐华老师幽默轻松的语言,有趣有思的设计环节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年龄是X ,儿子的年龄是X-26 ,使学生一目了然,儿子年龄比爸爸小26 岁,然后又显示一张带有?的未知照片,标明年龄是X-1 ,让学生思考照片上有可能是谁。这个问题的设置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题目中学到了知识,明确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间不变的关系。之后张老师变换思路,把儿子的年龄设定为X, 学生马上反应出爸爸的年龄是X+26 ,神秘人物的年龄是X+25 ,, 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带有未知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让学生理解了同一个数量关系,可以变换未知数的表达方式。

上完课之后,张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讲座。在重新审视“备课”、“上课”、“听课”方面深入分析,结合教材和教参、课标、案例,说明解决策略。如他指出带着教材看教材,就是要在多版本的教材中有所取舍,取长补短,把握内容实质。带着儿童看教材,强调要基于儿童经验和困惑的课堂才有效。

《圆的认识》是江苏省优秀教师强震球老师上的。强老师 结合教具:用手连续甩连着小球的绳子,让同学们回答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形状,既引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很快揭示了本课主题。接着通过场地画圆,针绳画圆,圆规画圆,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圆都有一个中心点,且不能动,引出半径、直径等概念。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同课异构” 让老师们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 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 同课异构” 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的智慧碰撞,让参与者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总之,这次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的帮助很大,既收获了知识,又激发了改进教学的兴趣,我将通过对比、思考找出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52

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数学老师,能够在此做关于数学教学心得的报告,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同时也感到肩上重担的责任和压力。下面,我就根据切身体会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及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1、认知数学教育的重要

高中数学教育是一门基础性自然科学,在人生的知识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依教学大纲,科学制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好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实际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教学首先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教学成败的.首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就是消除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建立友谊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第二、要真心关心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亲人般的温暖,改掉老师威严般的面孔,让学生更愿意接近老师,接近老师所教的学科;第三、对犯错的学生绝不姑息,但方法一定要合适,让学生感到你批评他是为他好,这样才乐于接受你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

2.教学要时刻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在入学之前,因各种不同的因素,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以及数学经验、志趣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我校生源的实际问题——个性突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调动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进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53

新一轮的课改浪潮已席卷而来,我作为一名普通小学数学教师,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六年对教材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首先是培训心得。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新课程则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心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习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4、重心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有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5、重心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在旧的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评价主体多样性。主要体现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有课堂内评价、课外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数学历程等。

其次,教学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国民,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来重心构建新的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

1、创造具体情境,力求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的、具有个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自己提,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演算,再经过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规律,最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活力。

2、让数学课堂走进现实生活。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形象思维还比较完善,抽象思维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我努力创设条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一年级学生认识等号的意义,可联系我们小时候玩平衡木,当两边一样重时,我们可以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而连接这个算式的数学符号用“二”表示。又如认识自然数0、1、2、3、4、、、、、、可以联系平时列队,这个队有多少人用几表示,这个人站第几用几表示。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联系新旧教材,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学生在六年的学习阶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扎实,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时代在变革、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有要改革、发展。在课改这一广阔天地里,我们应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54

今天,听了居文进老师主讲的"强化六认真规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专题讲座,使我对教学"六认真"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居老师说"教学六认真"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前提。的确,"六认真"既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力的标准,也是反映一个教师工作热忱和态度的风向标。我们只有做好六认真工作,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要做到并做好这几个"认真",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非得投入十二分的热心、爱心、专心、耐心、决心才行。下面对"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如何设计作业,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达到有效训练,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温故知新?

首先,教师布置作业要有讲究。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求可以分层次,这样有利于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树立信心,也能满足优等生的学习欲望。我们要控制作业的总量,提升作业的质量,拓展作业的形式,统一作业的批改,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课堂作业当堂完成的好习惯。

其次,教师批改作业首先要做到及时、认真、细致。及时认真细致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同时更能及早地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反思,及时改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再次,教师批改作业后除了给学生打等第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写上不同的激励性的评语,以此给学生指出不足,或提出新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学习。同时教师工整地批改也能给学生起学习示范作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重视对口头、思考、调查、观察等作业的设计,以及对这些作业的检查与评价,并及时地反馈。设计综合性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

应该说,看似普通的"教学六认真"其实不普通,这是一门艺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脚踏实地,努力将"六认真"工作做得更好。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55

10月23、24日赴石家庄参加了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有幸再次与著名的专家和特级老师有了零距离的接触,观摩了四位数学专家的精彩课堂教学,并聆听了他们的专题报告。让我从中感受了那些名师的教学风度和幽默,他们精彩的教学,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华应龙老师的“分数再认识”课堂教学,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注重对单位“1”的认识和理解,而华老师却是从分数单位入手,首先解决了分数是生活中的需要,分数有什么用。在这里,他利用了聪明可爱的大头儿子给小头爸爸量床和沙发为情景,令人耳目一新,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用领带量床正好是整数,而量沙发时却不是整数时,创造了分数单位。然后又通过电影“集结号”片段中“密位”来进一步理解单位,不但让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学习愿望,并且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在这个过程中,他注重生活经验的结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辨别,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老师又能适时启发、指导与学生交流,这样的标新立异,使课堂更显生动、有趣、更富挑战性。

在研究数学问题中,他出示了无非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带着这三把金钥匙,开始了分数再认识的抽象数学概念的学习。

在练习中他让学生想一想,圈一圈,出示了3个题让学生做。发的卡片:

①下面有一些五角星请圈出它的4/6

②下面有一些月饼,请圈出它的2/3

③下面有一此苹果,请圈出神经质3/4

当让学生说出所选的结果时,学生不同的结果,让其它学生说出为什么别人会和你的结果不同,其实是老师出示了不同的题,让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不要总是认为和自己结果不一样的就是别人的错误,或许他们的答案也是正确的。这样的设置练习让学生又学会了尊重别人和换位思考,这是我很欣赏华老师的地方。并且用了简单一句话就理解了抽象的分数。分数是什么?“先分后数的数”;为什么?“因为没有合适单位测量所以要分”;怎么做?……

古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华老师的一节课,能让我们更加懂得数学教育教学的真谛。

这其实也是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华老师为我们指明了最好的方法。做了一节最好的示范课。

总之,这次学习,除了对华老师的课情有独钟外,其实各位老师的课的确也使我大开眼界,收获很多,收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把这些名师的风采和新的教学理念不断的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让精彩也从自己的课堂演绎……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56

这一学期的拓展课是“高中数学思想学习的方法好研究”。老师最少的题量为我们分析讲解最典型和常见的题型,帮助我们摆脱题海之苦,提高数学成绩。

通过本学期拓展课的学习,我能大概了解、掌握了部分的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多交叉、多广度,深度上对知识加以拓展和提高,并且能在平日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所拓宽和发展,对课堂内容知识的归纳,总结,梳理等方面有进步,培养了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好良好的习惯。

在学习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同时,对一些在课堂上或是平时不懂、迷惑的地方进行探讨,更好地加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数学思想中的“分类讨论”,“函数数学在不等式中的应用”,“参数问题”等有了深一步的研究好拓展,便于让我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加以应用和解答。臂如:①对于参数问题的学习,我们通过学习不同的例题,通过研究、分析得到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与途径——————分离参数,变换主元等常用的解题方法。②对分类讨论这一问题的研究: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存在不确定的元素及公式,概念的分类……,并研究了基本步骤等等。

总之进入高中以后,数学学习的方法好内容都有了很大转变,题目的难易程度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及时消化吸收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也成了我的困扰。但通过此次学习,我发现数学学习其实是有径可循。对于一些问题要予以归纳总结,并作一些相配套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效果。一学期来,我收获了很多,尤其在学习方法上有了系统的概念,能够更好地高中的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57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58

5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全国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黎城研讨会,听了全国名师李小春、张琪等几位老师极具特色的课和讲座,也由衷佩服这几位老师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本次观摩,我对数学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现将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从两方面向大家交流。

一、教学观念的感想

1、数学是实实在在的,以前的课改看见了这节课气氛真活跃,真热闹,也有小组讨论,也动手操作了,表面感觉和传统的教学大不一样,热热闹闹的,确实改了。听完李小春的优质课,我感到数学教学的本质不在表面,而在于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对孩子习惯的培养,比如:学前的准备,把书放好,把文具摆整齐,强调坐姿,鼓励孩子上课放松,积极回答问题等等,使我感到了真真切切的数学课。

2、用发展的眼光看数学,看孩子,李小春老师的“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教室”,给了我很深的思考,不把数学只局限在一堂课上,“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就是关注孩子的发展,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孩子。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拓展性因素,展现数学的内涵与魅力。

二、教学方法上的学习

1、创设有效的情境,享受鲜活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大胆放手,给学生创造一些活动,感受过程,亲身体验。数学就要以生活为基础,充分挖掘生活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知识——方法——能力,一课三得。

2、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这方面,给我的启发很大,总还是不敢放手,没有追求到数学的源头,数学课缺乏活力,数学的魅力不能很好的展现,出现了所谓的枯燥数学。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做中学”结合的活动中,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3、评价人性化,民主化

评价方面,李小春老师说得老师的脚步慢下来,再慢点,给孩子权利和充分的时间,一直强调这点,课堂上“对”、“不对”之类的话尽量不说,不要急于下结论,把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在评价中,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思维的碰撞,享受、体验数学的魅力。反思这方面,我还是不够耐心,给孩子下结论较早,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几位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要想给孩子一杯水,我们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泉水,听完专家的讲座,名师的示范课,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教学水平,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59

今天,听了居文进老师主讲的"强化六认真规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专题讲座,使我对教学"六认真"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居老师说"教学六认真"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前提。的确,"六认真"既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力的标准,也是反映一个教师工作热忱和态度的风向标。我们只有做好六认真工作,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要做到并做好这几个"认真",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非得投入十二分的热心、爱心、专心、耐心、决心才行。下面对"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如何设计作业,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达到有效训练,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温故知新?

首先,教师布置作业要有讲究。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求可以分层次,这样有利于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树立信心,也能满足优等生的学习欲望。我们要控制作业的总量,提升作业的质量,拓展作业的形式,统一作业的批改,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课堂作业当堂完成的好习惯。

其次,教师批改作业首先要做到及时、认真、细致。及时认真细致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同时更能及早地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反思,及时改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再次,教师批改作业后除了给学生打等第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写上不同的激励性的评语,以此给学生指出不足,或提出新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学习。同时教师工整地批改也能给学生起学习示范作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重视对口头、思考、调查、观察等作业的设计,以及对这些作业的检查与评价,并及时地反馈。设计综合性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

应该说,看似普通的"教学六认真"其实不普通,这是一门艺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脚踏实地,努力将"六认真"工作做得更好。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60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老师,现根据教材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谈一些自己的感触。

我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材分析和有关参考书,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学任务,弄清双基内容、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单元、章节和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材知识的全貌。

2。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注意多提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作业设计符合“四性”:目的性、科学性、量力性、计划性。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认真批阅作业,并进行讲评。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加强课后辅导,重点是学困生。要把功夫花在学困生的提高上,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学生,使优生更优,使全体学生都能弥补自己的学习缺陷。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对“学困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因为他们现在的学习成绩不很理想,才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我发现转化“学困生”是有窍门的,只要“学困生”愿意学好,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转化的。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61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对合作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可能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3、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在合作评价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操作

1、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事件之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三、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的疑点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4、合作时机应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5、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要达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数学课堂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

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进行。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组建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体现“组间同质”的原则。

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

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3、培养学生掌握社交技能

导致合作交流学习小组解体或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交流,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方法——社交技能。所以教师最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例如:将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运用“手势”发挥管理作用,同时使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自己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敢于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何“提建议”;如何说服别人。评价他人等等。好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们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东西,同时对同学与家人和朋友和睦相处以及未来事业上取得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议。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

(1)想与三角形有关的那些图形。

(2)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3)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的启发。

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指导思路和方法,如教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抓花生米”这一环节时,教师应讲清合作交流要求:

1、每组先派一名学生抓花生米;

2、抓花生米时要求只能抓一把,但要尽可能多抓;

3、再小组内猜一猜,这一把花生米有多少粒;

4、再由一人数一数有多少粒;

5、讨论:抓一把花生米与抓一把糖果的粒数哪个多?为什么?这样把合作交流的步骤交代清楚,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提出合作交流建设或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启发,提示合作的流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地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让学生树立“我与大家”,“我与集体”的观念。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增强了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是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合作交流学习,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在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六)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

教师要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这是新课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在指导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与应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已经尽了责任的办法,但是显然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效果。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是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的预测。信任,体会,摸索,尊重。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教师还应该给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做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七)以学生为本,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的结果必然会五彩缤纷。因此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更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如:五年级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新课开始,让学生猜一猜怎样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有的说:“转化成三角形。”有的说:“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各有见解,这时,老师又追问:“你们是怎样想到的?”学生回答:“我们想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就是先把他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所以我们想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也许也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当即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为使评价落到实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原则正面化,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2、评价内容重点化,使学生反思学习的得失

3、评价方法多样化,使学生全方面了解自己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共性、轻个性。这种传统的机械划一的评价方法,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不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要改变这样的评价方法,就要实现评价方法多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关注结果 更关注过程

(2)关注共性 更关注个性

五、数学课堂“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探索后的思考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交流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合作交流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总之,“小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62

我校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在领导的重视下,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开展得如火如荼。聆听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收获良多。置身于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通过讲课、听课、评课和讨论,我得到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一、发现同事的长处,作为自己教学的指路牌。

针对同学科之间的互相学习,活动中我参与的是数学科比武。听了学校数学老师的课,收获颇多!以前总是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数学课堂也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优美深情的音乐配上幅幅动人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走进童话般的数学迷宫,如此“煽情”的导入还愁学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吗?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提笔就写”,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教学生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数学课堂中教者既要轻松引领学生们走进生活,更要带着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学环节中的分析导入到拓展延伸的环节就是老师们带着学生们走进生活,再将数学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生活的过程。这样的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就是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

二、发现同事的不足,作为自己教学的警示牌。

但也有极少数教师仍不能摆脱传统教法的束缚,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计算,去总结。没有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因此听起来也肃然无味,教学效果不佳。

三、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这次的“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进行了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这个内容的'教学展示,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同事评议时发现的问题并不少。像什么要求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鼓励太吝啬等小问题不少,特别是对低年级的组织教学不得法是一个突出问题。

这次评课时,同事们给我出了一些高招,使用起来非常管用。当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教室里显得比较混乱的时候我说“一二三。”同学们马上会说:“坐端正!”多数同学都会坐端正并安静下来望着老师。如果这时还有学生在搞其它的事情,我就说:“一双手。”学生会马上说:“放桌上!”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把手放在桌上坐得端端正正的,个别还在搞事的学生也会受到其他学生的检举。如果我希望学生的动作快一点,我就会说:“比一比,看哪个同学先做好!看哪个组先做好!”学生很快就会按老师的要求做好。对做得好的学生我及时表扬他们,像“你做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些鼓励的话语经常送给学生,学生越来越听我的话了,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我的课了。只要学生喜欢我的课,教学效果一点儿也不用担心。

从学生上课不理我到学生想上我的课这一转变过程中,我体会到“课内比教学”活动提高老师业务水平的巨大作用,也感受到作为老师受到学生喜欢的乐趣。

四、发扬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通过听课,我发现每位同事在教学上都有自己的风格。当然,我也有我的风格。用同事们的话说,我备课认真、课前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能够抓住重点进行教学……总之,我属于努力的教师,但缺少教育低年级学生的艺术。当我认识了自己的短处以后,我就可以对症下药,向同事们讨教教育低年级学生的方法,争取搞好低年级的组织教学,让自己所学在小朋友的心灵上起到美好的作用。

这次“课内比教学”的活动,让我在听课、讲课和评课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而且能以同事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同事的短处作为自己教学的警戒,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我发自内心地感叹:“这个活动搞得好!

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尤其是给我们刚出来的青年教师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回味无穷……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一节节课堂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让我想到了“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作为老师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教教科书。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同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定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由此可见,“课内比教学”活动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以此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63

这学期我负责高三(1)班和(3)班的语文教学。学生们面临着入学考试的压力。为了在面临重大责任的情况下优化下学期的教学,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正确的思维,师生之间的相互奖励。

认真学习实践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加强个人职业道德,以关心学生为事业之本,以对所有学生负责的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经过一年级和二年级两年的语文学习,两个班的学生在语文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上都有明显的差异。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必要的,也是艰巨的。

开设“每周回顾师生印象”栏目,对优化师生语文形象起到了咨询作用。师生坦诚交流,营造愉悦师生的健康积极氛围,在民主教学中赢得更多的教育话语权。

第二,深入学习,认真备课

连续四年,初三语文教学容易形成吃老本的思想,教学倦怠更容易滋生,教学方法更容易因循守旧。怎么才能一直教新东西?只有增加理论营养。

课前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重新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增加大学情境研究的深度,认真备课,追求教材的科学解读。提前为进入初三下半学期综合复习阶段做好准备,认真整合每本教材,结合考点对每本教材进行多维度、系统性的分析,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归纳,教学更贴近中考要求,为带领学生做扎实、系统的复习打下基础。认真研究近五年的考题,分析各个考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三,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初三,学生往往有浮躁心理,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在课堂上,采用朗读、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小组竞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要走神,努力让课堂内容丰富、真实。

语言力求幽默,例句引用生动,很容易照顾到一切,每天学生都要有足够的精神去感受一种自然的氛围。当面对学生无心的学习,无所事事,有说有笑,或者肆无忌惮的睡觉等。因此,我们应该以平和的态度规范课堂教学,尽量不影响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学习学术条件,有针对性。

教就是教和学,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老师,必有秀才。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差、意志力薄弱、学习基础低、父母忽视孩子教育或过度放纵造成的不健康心理障碍、学生不断恶化等诸多棘手问题,一开始就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

1.夯实基础,语音、字形、标点、扩展、缩略语、仿修辞等基础知识一定要稳扎稳打,加强记忆和训练,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高。课后每节课要练单词——次,练习单词的读音、字体和用法;加强句型的训练和模仿;加强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

2.加强文言文阅读理解,“能读简单文言文”是中考考生的基本要求。

考题已经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复习文言文时,学生要认真掌握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学习文言文实词,注意区分词的古今义,积累实词的多义性,识别通假字,总结文章的中心意思,透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思想,学会对比分析,手工翻译。为了加强文言文的学习,采用一课一考、一人一通、不断复习、不定期考试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新教材加强了阅读指导,淡化了文体的安排,但并没有降低对文体的要求,尤其是议论文的阅读,让学生一时感到困惑。所以我打算给学生讲解议论文的基础知识,同时选择典型章节,搭配典型的议论文练习题,力求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特点。

引导学生结合考点总结各类习题的答题模式,积极向中考靠拢。

4.加强写作指导。为了使学生形成一个写作知识体系,在学期开始时给学生上写作知识课,开设专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专题课,以提高学生的命题、立意、立意等。坚持每周两个读书笔记,两周一篇大作文,并落实批改作文错误的努力,坚持让学生阅读优秀的书籍,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64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能够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开展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完成教学任务。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精心设计练习作业,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要求学生先要认真审题,边审题边思考。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做错了题,及时要求学生纠正,自觉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平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必须写得清楚工整、规范,作业做完后,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学生欠交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就进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数学很吃力,几次测验都没有及格过。他们主要是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做题,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一来他们也体会到学好数学的成功感,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3、作为教师自身的学习很重要。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更重要的是得到更多前辈们的批评与指导,慢慢的成长!比起我们学校里那些优秀的老师们,我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今后还要继续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对于数学组的活动,我每次都能积极参与。不仅是观看示范课,更多的是参与到评课讨论中去。

今后,我决心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中下生的辅导,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为我们学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65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转变越来越重要。结合这些年的教学体会及新课标的要求,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的设计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情景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等都是现实新课标教学目标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重视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往往被教师“全包了”,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断地被教师塞进知识,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

在教学中,我由传统单一的知识灌输者逐步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学时,我大多数是开门见山,直奔本堂课的重难点提出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圆周长计算公式”时,首先提出问题:我们都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材上的小朋友围绕圆形花坛转一圈到底有多少米呢?这节课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呢?接着,我就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标出了圆的直径,组织学生用准备好的线围绕着圆量出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圆的周长除以所在圆的直径,得出圆的周长总是圆的直径3倍多一些。此时,教师及时介绍圆周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得出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学生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最后针对本堂课的重难点进行最有效的巩固练习,教师及时辅导。

二、进行积极提问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66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化,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在这里,“简约”是一种操作要领,是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理想目标,还是一种教学理念。理想状态下的简约化数学课堂特质应该是这样的:课堂结构——清晰、明快、整体感强;教学素材——经济、高效、少而精练;节奏控制——匀称、舒缓、张弛有致;活动展开——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教师上课——轻松、自如、胸怀全局;学生学习——愉快、主动、学有成效;……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其实很多内容40分钟的教学时间根本不够用,有的一节课内容甚至需要两节课才能讲完,却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教师教得太辛苦了,学生学的也很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努力实现“低投入,高产出”,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建出有效、高质的数学课堂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目标。简约教学是“形”和“神”的交融,意蕴丰富,它是一种教学方式,一种教学风格,一种教学品质,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艺术,一种教学理想。

简约教学并不只是对繁杂课堂的现实针砭,而应该落实在,每一课堂,不管其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难度的大小,教学年级的高低。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艺术,简约数学教学的创建在某种程度上在实现着“生活”“艺术”“数学”“教学”四重意义的和谐统一。小学数学简约式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活化”教材,使教材趣味化、生动化。

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应该追求“简约教学”。课堂教学凭借已有教学经验,以先进的课改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提升,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的课堂教学境界,这就是“简约教学”。创建简约的数学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教学内容求“精”。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必须独特而深刻,能够抓住重点,有机整合,前后连贯。选材可以少,但所选题材要有典型性,针对性,要精选素材,巧用素材,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使每一个材料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教学环节求“简”。思路清晰,过程简洁,目标明确,扣紧“主线”。所谓“主线”,也就是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脉络,它是课堂教学的“魂”。“主线”明了,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取舍教学内容、考虑教学进程、有效组织教学就有了目标,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层次就容易清晰起来。

三、教学方法求“活”。要灵活应变,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简约教学追求的就是有效教学,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教学走向简约,要求教师要学会做减法。围绕教学目标取舍、整合、提炼,这种减法,并不是简单地对教学素材、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割舍,而是要合理去除那些多余的环节、无效的程序,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

四、学习掌握要落“实“。一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情况怎么样要及时了解,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来检测,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矫正,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通过科学、有序的教学组织活动,让知识背景、智力水平、个性品质等各不相同的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只有当我们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如此的数学教学才有了真正的永恒魅力。因此创建简约化数学课堂是我们必须尝试的新课题。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67

一、教学部分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学期初就要把教材的各个知识点罗列出来,这样既便于教学也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和学期末复习。

2、上课要有充分的准备。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备好课又不得不进教室的时候大家都遇到过,我这里主要就是针对这点来说,我说的上课要有充分的准备,就是指对要上的这个知识点怎么教,学生要掌握什么,学生的已有知识准备情况怎么样,自己一定要心中有数。否则这节课带来的有可能是要我们花2节甚至3节课的时间来补。而且还不一定有我们需要的效果。

3、要花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分析自己所带的学生的个体学习状况以及学生的家庭状况,目的是了解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究竟需要你从哪个知识点入手辅导他,下多大的功夫和花多少时间来辅导他,(了解家庭状况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在家接受家长辅导的情况、效果。)

4、对所教的新知识点,要根据低段学生的记忆和遗忘规律,要当天复习或者第二天复习,以后逐步延长时间,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低段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5、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阅,让学生及时改错,老师还要及时检查学生的改错情况。如果我们预计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时宁愿不布置作业。

6、学困生的辅导,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解决,并及时的巩固。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树立他们的信心;发挥他们的长处,及时鼓励,从侧面树立信心,从而转移到学习上。

7、发挥团队的力量。学校在各个班级课程的安排上基本是错开在,每个老师的进度也有少许的差异,其实这样为我们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便利,这样上了课的老师可以及时把发现的问题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大家共同探讨,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这样的`教研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目的明确,促进教学。

8、以数学建模思想引领学习方式转变。例如,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遇到的这样的问题例:淘气原有18只铅笔,送给同学8只,还剩多少只?我们可以借助实物演示,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让学生总结出这类性的问题的解决就是用原来的送出去的(用去的)=还剩的。逐步的过度到让学生看到这样的题型,就能根据题意,先说出数量关系。然后再来解答。这样到了二年级下期,这道题变成淘气原有18只铅笔,送给2个同学,每人4只,还剩多少只?学生开始学习这样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题型时,他们就能很快的找到中间问题。学生知道本题的数量关系是原有的送出去的=还剩的,原有的数量是18,送出去的确切是多少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送出去多少。其实这样我们就是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一个过程,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1、培养学生读数学的习惯,要教学生读数学书

2、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别的同学发言时,自己要用眼睛看着对方,肢体语言上要有体现,后面的同学发言时,要微微侧身,眼睛目视对方,并思考对方的发言。

3、作业书写的习惯,规范学生作业书写格式。适当练习数字的书写。

4、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学生回答错误时,不要打击学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68

5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全国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黎城研讨会,听了全国名师李小春、张琪等几位老师极具特色的课和讲座,也由衷佩服这几位老师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本次观摩,我对数学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现将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从两方面向大家交流。

一、教学观念的感想

1、数学是实实在在的,以前的课改看见了这节课气氛真活跃,真热闹,也有小组讨论,也动手操作了,表面感觉和传统的教学大不一样,热热闹闹的,确实改了。听完李小春的优质课,我感到数学教学的本质不在表面,而在于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对孩子习惯的培养,比如:学前的准备,把书放好,把文具摆整齐,强调坐姿,鼓励孩子上课放松,积极回答问题等等,使我感到了真真切切的数学课。

2、用发展的眼光看数学,看孩子,李小春老师的“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教室”,给了我很深的思考,不把数学只局限在一堂课上,“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就是关注孩子的发展,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孩子。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拓展性因素,展现数学的内涵与魅力。

二、教学方法上的学习

1、创设有效的情境,享受鲜活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大胆放手,给学生创造一些活动,感受过程,亲身体验。数学就要以生活为基础,充分挖掘生活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知识——方法——能力,一课三得。

2、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这方面,给我的启发很大,总还是不敢放手,没有追求到数学的源头,数学课缺乏活力,数学的魅力不能很好的展现,出现了所谓的枯燥数学。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做中学”结合的活动中,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3、评价人性化,民主化

评价方面,李小春老师说得老师的脚步慢下来,再慢点,给孩子权利和充分的时间,一直强调这点,课堂上“对”、“不对”之类的话尽量不说,不要急于下结论,把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在评价中,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思维的碰撞,享受、体验数学的魅力。反思这方面,我还是不够耐心,给孩子下结论较早,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几位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要想给孩子一杯水,我们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泉水,听完专家的讲座,名师的示范课,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教学水平,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69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70

一、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是要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应用题看起来很难,其实说简单一点就是基础知识的升华。万变不离其中,应用题的解决方法最后还是要用基础知识去解决。例如:一件衣服58元,一条裤子42元,买5套共要多少元钱?如果学生掌握了总价=单价数量这个基础知识,那么这样的应用题老师不用教,相信他们也能很快列出算式来。

二、解答应用题的前提是弄清事理。

所谓复合应用题是指两步以上的计算应用题,那就一定有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的问题,这必须根据应用题的事理而定.只有先弄清楚应用题的`事理,才能确定相应的解题步骤。如在解两步的应用题时,在所需要的两个数中,往往把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一个数隐蔽起来,这就需要先把它找出来,才能进行计算。例如:小明以每分钟走80米的速度去上学,花了30分钟才到学校,下午放学回家时,他只用了20分钟就到家了,问回家时小明每分钟走多少米?这道复合应用题中就隐藏了小明家与学校的距离是多长,我们必须先求出全长,然后利用速度=全长时间的关系,求出小明回家时的速度。

三、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正确地分析一道应用题,是寻找解题方法的关键所在。分析应用题,目的在于了解应用题中已知数和所求的未知数。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就要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我在教学时,一般就教学生二个分析方法。第一由条件入手分析,分析时要考虑题目的问题,否则推理会失去方向;第二由问题入手分析,分析要考虑已知条件,否则提出的问题不能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来求得。在分析应用题时,往往是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从已知找到可知,从问题找到需知,这样逐步使问题与已知条件建立起联系,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71

"数学 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 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搞好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 ”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许学到了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缺乏知识的“灵魂”……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 。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我们要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下局面。

首先,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 方案 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 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其次,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 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 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拍心某种题型没讲,中考 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 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之前的备课则不应当受教材思路的影响,重新组织教材,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过程学生有知识的掌握,个性的解读、情感的碰撞,且创新火花不断闪现。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72

教了两年三年级数学,深深体会到了这是一个转型期的年级,这个学期的班级管理重要,教学也非常重要,当然最让我纠结的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再就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一些现实的情境,对于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我通过与学生聊天来获得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效果比较明显。

我们在农村,我们班的数学,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后进生较多,我接过这个班以后就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继续实行“1帮1”活动,每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一个学困生,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作为数学教师我每天都要辅导学困生。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定期在数学活动课上交流总结。

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重的位置,对于一步的计算题,要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用竖式计算,可是对于教师没有要求的计算题学生不习惯在演算纸上计算,而喜欢口算,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没办法只好采取了每节课、每次测试检查演算纸的措施。

数学教学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思考性的活动,从实际从生活出发就会有收获。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73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材是以多样、形象、有趣为宗旨。如果面对新的教材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将无疑会成为学生学习绊脚石,只能消极的促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早期形成。我作为一名刚教数学的教师,深感压力重大。经过一年的教学,我对低年级数学教学有一些感受。

一、在情境教学中要会“思”

二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有时教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收效甚微。这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烦心。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尝试在教学较难的内容时,要积极设置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中:一个文具盒10元,可以怎样付钱?这个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学生对怎样给钱却感到有些难度,我在教学中,出示准备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钱,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进行正确的排列给合,轻松的解决问题。

二、在情境教学中要会“静”

设置有序的情景、场合进行室外教学,会非常有力的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变抽象的知识为浅而易显,容易消化的知识。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若要在教室讲解,显的课程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语言苍白无力。因此,我让学生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带队到操场,在互动中静观,在静观中互动,既保证了讲课秩序,又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后看,侧看的相对性,及方位存于空间的真正含义。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东西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三、在情境教学中要会“动”

如在教学中有这样一到题:小红和同学排队从前面数她是第2,从后面数是第2,这一队共有多少人?遇到这类题时,学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时会多说一人,有时会少说一人,这时,有时候就不知道到底是多少人,我就指几个学生扮演小红,按照题目要求自行站队,等学生站好队之后,他们会自然明朗,马上欣喜自信的告诉老师正确答案,不必教师做烦锁的讲解。

、在情境教学中要会“记”

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知识的记忆,又在记忆的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形成,收到了相辅相成的好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因学生个性的特点和知识层次特点进行设置,也可根据教材内容的可行性进行设置,也可自己创设情境,这样学生就会增添一份乐趣,达到因材施教,激发兴趣的效果。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74

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课堂上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75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六个年头了,在这六年的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几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谈一谈我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超市买玩具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另外,教学中我们还有不少困惑。

一、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我们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很多,加上家长对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即使过问,顶多关注分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减负增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二、新课改在课时安排上更紧了。新课程方案的课时数有了很大的变化,象三年级每周只有四课时,对于优生来说,问题不大,尖子将更尖,教材的编排有利于他们发展思维,拓宽思路,但对差生而言,差生更差,教师有时为了几个差生通常要费好几倍的时间,但是还是跟不上趟,而每天课表又都安排的满满的,学生在校时间又严格控制,这样就成了一对矛盾,迫于进度的要求,又不得不开新课,这个知识还未掌握,下一个知识又来了,简直是应接不暇,最后就达到了云里雾里,糊里糊涂的境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新课程要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的机会相对多了,班级名额多,动手机会多,组织教学难了,让学生多活动,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因为一周只有四节课,不让学生自主探究吧,又与新课程相违背,现在每学期市局要调研,平时学校要检查,也许是我们太在意结果吧。

三、新课改对教师课堂调控更难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常常一发难收,课堂纪律,难于控制。学生分小组活动,合作探究,这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也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同时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但问题又来了,目前教学班人数多,学生分组六人一组,一个班要分八组以上,四人一组要分十二组以上,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把活动时间变成聊天时间了,教师的辅导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难以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

四、新课改对课前准备更复杂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但是,由于我们是农村小学,硬件条件跟不上,不可能同时使用课件,全校二十个教学班只有一台投影仪,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看挂图,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76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四年级两个班教学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基本掌握各单元的教学目标。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按照数学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虚心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尤其是在备、讲、批、辅各方面,兢兢业业,从不敷衍了事,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每期常规检查都得到肯定。

1、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加强了对学困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5、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7、注重专题研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好练习和复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家长会、或与家长通电话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9、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生习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抓了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10、通过一些活动,统计、数据等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使学生有了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或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4、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5、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1)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计算不认真,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6、计算能力差异太大。多数学生喜欢计算,可是却有大部分学生计算时不认真,粗心大意,导致两班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没一节课,虚心向有经验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学困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及时家访,家长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

7、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培养学生为祖国为 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总之一学期来,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77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讲到了“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兴趣、应用和过程”,我认为这正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比如,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多给学生创设游戏的情景,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重视应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运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过程”领悟知识的逻辑关系,体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在数学学习和省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过程还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学期教学的过程、评价的过程,发挥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育作用。怎样才能使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即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怎样学习才是自主学习呢?《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中给出了精准而又通俗的解释,即“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它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作为现代人,必须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会学习的能力,并且终生都要不断地学习。我们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做某一件事,如果他是主动自愿的,那么他做事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轻松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几率也较大;如果他是被动的,那么他做事时的心情是痛苦的,疲惫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几率也较小。学生的学习也如此。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和谐个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优势领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由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78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读题、不会做作业到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来,孩子们会进步非常快的。在这一学期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

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很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两个月多的时间,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根据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组织教学。使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数一数”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带他们到校园里参观:数一数花园里的花朵、操场边上的树本、数教学楼,数书本、数桌椅、数铅笔、数同学、数老师……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认识了1到10各数建立数的概念。学生数数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障,首先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现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难题,或呆坐,或急于从同桌那儿得到答案。其实也并非题目真的难道学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还有些学生则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学中时常采用的方法是:一、将题目细化更有利于学生思考;二、语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放宽思考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

5.重视细节方面的教育,体验成功的喜悦。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一年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在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同时,以学生为本,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辅导,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今后我将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79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育在活动中进行,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做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形式,在 “ 做中学 ” 、 “ 学中做 ” 。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活 动中感受到轻松、快活。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学习状态,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显然,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活动,体现了人文取向。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鲜明特征。

数学活动的设计应注意几点:

1、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只关注掌握知识结论,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发生过程的理解。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应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当为学生创设思维活动的机会,特别是有利于求异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重视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过程”中来,并在“过程”中享受到比较充分的思想和行为自由,获得比较宽广的活动空间,为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最基本的条件。

2、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设计中,要运用多种方式、途径和策略,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参与,多给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操作及交流评价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机会。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有效形式,它有利于扩大参与面,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

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从中弥补了很多不足,我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之中,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80

对微从了解到实验,再到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对微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加深。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有了许多的变化。

给老师带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观念的改变。堂教学可以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有更加新颖的媒介。微的出现让教师可以做到“以小取胜”。一节中的重难点可以单独呈现给学生,集中、有效的讲清每一个知识点。耗时短,内容明确,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运用灵活。

其次,教学形式的改变。微的特点就是微小,不必强求讲授的完整性,更不必苛求知识前后的衔接。以字、图画、音乐等形式,在几分钟的时间内给学生呈现一个知识点,形式生动、灵活,画面感强,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微制作时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点滴的体悟,片段的讲授都可以。

最后,师生关系的改变。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个别学生出现的个体疑惑等,以前都要靠教师的逐一解答。有了微教师就可以一劳永逸,通过制作微,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解放了教师,方便了学生。改变了面对面解答的局限性,让师生关系从现实的教学中延伸到了更加广阔的虚拟世界。

再谈谈学生这个主体所发生的改变。首先,学生的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新的教学形式总会让学生眼前一亮,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其次,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传统的一节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集中,微的短小正符合学生的心里特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知识的传授。因为知识点小,形式新奇,学生接受的就比较快,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牢固。再者,学生的学习渠道扩宽了。即便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老师,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观看微及时的得以解答。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甚至反复的学习其中的知识点,不受时间、地点、次数的影响。最后,让学生的学习更长久、更持续。借助微学生可以自主预习、复习、后检测、考前知识梳理。微成了学生“活的百宝箱”,更是学生学习的头活水。

实施微这么久以,师生都从中受益匪浅。当然也有许多的困惑和不足。比如微正因为其微小,所以知识点的梳理、型的制作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短期内达不到全面这一点,只有在人手、时间都具备时,微才可以做到小而全,小而精。再者,如何让学生通过微真正做到自主、自觉学习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总之,作为教师把微不遗余力的做全、做精,做出特色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作为学生借助微的平台拓宽学习渠道的同时,养成爱学习、会学习、持久学习的习惯是我们期许的目标。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81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六个年头了,在这六年的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几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谈一谈我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超市买玩具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另外,教学中我们还有不少困惑。

一、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我们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很多,加上家长对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即使过问,顶多关注分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减负增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二、新课改在课时安排上更紧了。新课程方案的课时数有了很大的变化,象三年级每周只有四课时,对于优生来说,问题不大,尖子将更尖,教材的编排有利于他们发展思维,拓宽思路,但对差生而言,差生更差,教师有时为了几个差生通常要费好几倍的时间,但是还是跟不上趟,而每天课表又都安排的满满的,学生在校时间又严格控制,这样就成了一对矛盾,迫于进度的要求,又不得不开新课,这个知识还未掌握,下一个知识又来了,简直是应接不暇,最后就达到了云里雾里,糊里糊涂的境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新课程要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的机会相对多了,班级名额多,动手机会多,组织教学难了,让学生多活动,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因为一周只有四节课,不让学生自主探究吧,又与新课程相违背,现在每学期市局要调研,平时学校要检查,也许是我们太在意结果吧。

三、新课改对教师课堂调控更难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常常一发难收,课堂纪律,难于控制。学生分小组活动,合作探究,这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也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同时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但问题又来了,目前教学班人数多,学生分组六人一组,一个班要分八组以上,四人一组要分十二组以上,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把活动时间变成聊天时间了,教师的辅导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难以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

四、新课改对课前准备更复杂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但是,由于我们是农村小学,硬件条件跟不上,不可能同时使用课件,全校二十个教学班只有一台投影仪,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看挂图,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82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83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

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84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无论是新知学习还是课后练习,如果活动组织方式单一,学生很快就会进入疲倦期,这个时候如果课堂的节奏毫无变化,学生很可能会昏昏欲睡或是乱作一团。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在本学期的校本课程展示课《有几棵树》中,设计教学活动时牢牢把握“变化”二字,充分体现活动多元化,课堂与课下充分结合,使学生不仅经历课堂上的练习过程,更能在平时生活中自觉主动的去巩固所学的概念和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的前提下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口算抢答”的环节,既复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摆一摆,数一数”,验证计算结果的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了对“凑十法”的理解和运用;本节课的练习分别设计了“圈一圈,算一算”、“连一连”,基本上都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课后练习第一题“摆一摆,算一算”,我让学生带了17根小棒,先摆8根,然后在剩余的一堆中任意拿出几根,列算式,并算一算,计算有困难的可以看着小棒数数。这样设计使得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练习变得有趣,使得同桌合作更有必要。课后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能用8加几来解决,并给家长说一说,并做成一篇数学小报。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85

蒙氏数学最大的特点是从生活情境入手,将幼儿应掌握的数学知识渗透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操作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粘贴、剪切、涂画、连线等。而且操作的环境轻松自由,操作的活动符合幼儿兴趣,体现了幼儿教学活动中的操作性、趣味性、生活性,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幼儿数概念的发展。

我一直在思索:如何开展一节成功的蒙氏数学活动?线上游戏如何开展才能更好的吸引幼儿?交流小结如何做到通俗易懂?开课初期,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又没有学习经验,无论是线上活动、分组活动、操作活动都非常的困难,让我们头疼,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孩子们知道了蒙氏常规的要求是什么,而且在专注力方面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还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发挥“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教育理念,让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年龄小的幼儿,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作为一位蒙氏数学老师,我觉得首先应该脱离死板教学,将角色转为幼儿学习的辅导者,同时教师的言行对于孩子是最好的示范者,所以蒙氏老师不仅是辅导者,也是示范者,我们应该有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蒙氏数学不是学习简单的操作工具,而是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而且要让幼儿参加实际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同时体验其乐趣。

以上是我对蒙氏数学的一点反思,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操作活动中,我会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对孩子做数学启蒙,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86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潜心做好备、教、改、导、辅教学五环节,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四点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搞好课堂教学。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针对七年级新生在学业水平、认知能力上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摸索采取分层教学、课堂互动、设置不同评价体系第形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2、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提问”的习惯,而课外又通过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等形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复习、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做好课外辅导工作是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

和很多老师的感受一样: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出现一定的滑坡,而且这种下滑趋势在短期内似乎还难以逆转。作为刚升入七年级的新生,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机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勇气。这样一来他们也愿意从学习中寻找成功感,从而为整个班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4、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顺应新形势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一年的七年级教学,我深感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已受到很大的冲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外做好学生的心里疏导,有时显得比教学本身更重要。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较大提高,学生的优秀率和及格率也平稳上升。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立足本职工作,恪尽职守、潜心育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87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

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88

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一课教学中,进行了多项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将枯燥平淡的数学教学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活动中,气氛活跃,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明白了数学源于生活需要,数学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一、课前活动,打好铺垫

上好一节课,课前准备是少不了的重要环节,虽然本课按计划在周五上,但我校年级组在周一就进行了例行的集体备课,我们认为《统计》这课知识点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原始数据的采集。如果当堂采集数据,一堂课40分钟就会有一大半时间不是用于关键的知识点教学,且相关技能如认真画好图表、认真分析数段关系等都会打折扣;如果提供现成的数据,虽然能提高知识点教学的时间比率,提高教学容量,却因数据单调而不能形成深刻的记忆,教学效果不佳。经讨论,我们决定将部分数据的采集融入到课外游戏中,在不影响学生课间休息的前提下,采集好本课所需的部分数据,为大容量的高效授课打好铺垫。

首先我设计了一份漂亮的个人信息采取卡,内含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表格,卡面是喜羊羊等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背面是本班的课程表和一两句激励的语言,学生们爱不释手,喜笑颜开,然后是提供两把体检秤,在门上用双面胶贴好有标尺刻度的竖条,老师只要求看谁填得最好,看哪个组填得最认真。结果到周三就完成了任务,本人将以上信息内容在教室里填到电脑上,引来不少同学围观,还有几个同学做了"志愿者",主动帮我报数据。最后,我将全班的数据清单贴在教室前,同学们都争相观看,可能是在将自己的数据与别人作比较。这样,我轻而易举地将课堂上要花的时间无形地"转移"到活动中,为本节课的高效打好了基础。当然,数据采集的过程我都没有提醒这是本课需要的数据,以便保持授课的新鲜感。

二、课堂活动竞争合作

课堂教学是授课的主阵地,如何组织课堂的节奏和活动是教师执教艺术和水平的体现。除了有效过渡外,本课基本采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的形式,将活动贯彻于课堂始终,寓教于乐,轻松完成授课任务。

"你还记得一年级时身高和体重吗?"这句话引起学生热烈反映,学生们实际上并不记得一年级时的体重和身高数据,但由于前几天亲自测量了身高和体重,所以猜测的也不会相差太远,个别将身高米和厘米以及体重的克和千克弄反的,往往引得大家忍不住大笑,如30克的人被说成比一杯水还轻,110米的人被说成比姚明高很多倍的"巨人",发言的人做个鬼脸,哄笑的人善意的反驳,嘻笑中老师将准备好的"老"数据呈现出来,每个人都自然接纳了老师提供的数据,并将数据填在老师准备好的身高和体重两个表格中,各组长在讲**报告本组的数据所在的.数据段,自然而轻松地完成了本课第一阶段的教学。

今年你的身高和体重是多少,你知道吗?由于前两天刚测量,学生回答积极性十分高涨,准确率几乎百分之百,课堂气氛十分高涨。老师要求学生根据上阶段的统计方法,自行设计合理的统计表,并帮助老师进行统计,每个人都动了起来,每个组都动了起来,很快,本课主体授课内容--统计,就在同学们的活动中轻松地完成了。

接下来便是本题的拓展,看到以上数据,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学生们回答五花八门,经过讨论和总结,大家都明白要多锻炼身体,不偏食,要减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使本课主要内容完满完成。

第三阶段是统计应用,本人结合本校的"弯腰行动"和"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教学,由于发生在每个学生身边,所以自然而亲切。

"弯腰行动"是本校德育处组织的捡拾垃圾做好事的德育活动,本人要求学生将做好事的记录拿出来与小组分享,同学们热情高涨,都为自己做的好事而骄傲,在进行生动的德育教育的同时轻松完成了捡拾垃圾的分类统计。

"第二课堂"是我校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而成立的各种课外学习小组,全班学生大部分都参与其中,有的是画画组,有的参与舞蹈,有的参加篮球,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老师出示表格,点四个学生在**为全班统计,统计后对学生的喜爱进行了分析,并大力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激励的效果。

在统计技能中,除第一阶段统计表(学生在一年级体重和身高)()为老师提供的模板外,其它统计表格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看谁的表格做得好,看谁的统计更准确,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技能,在活动中既互相竞争,又加强了合作意识。

三、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授课结束,但活动并没有结束,为了巩固统计知识,我安排了学生制成垃圾捡拾表,要求学生在课后多做好事,并记录下来,每周全班一统计,将德育融入数学活动中,学以致用,在提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修养。

在本节《统计》教学中,我有机利用学生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操作才能,使学生手脑并用,融会贯通,德育智育相整合,顺利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效果。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89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从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出发,来分析与阐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主要任务,并用发展的眼光以及最新的教育理论来论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变革与发展,尤其是结合小学数学的发展和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来分析今天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从教学研究的论述角度看,本书始终将眼光盯住儿童的学习,始终在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与认知发展。它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教数学。下面就从探究学习这一点谈谈我的体会。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时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上用不着选择和创新,因为自有教师为他们选择、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重在让学生根据定义、公式照搬照套,机械运用,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中,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被教师不经意的注入式教学扼杀了。他们对数学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还怎么能更深入地进行创新呢?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呢?根据对本书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3、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生来说,能够独立解题并有独到见解,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缩影,也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创新的初步尝试。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启发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进行大胆尝试,提出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90

一、中职数学课程的现状

1、课程方面

课程"难实施"、以16、17年中职学考情况的数据分析数学教学评价现状。其中,标准差达到28,10分段成绩分布呈双峰状,低分率偏高。针对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成因,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例如充分备课先备人后备课,规范教学行为。

专业教学要求"难满足"、实际教学中,数学技能和数学能力较难适配,举了电子专业的实例进而引出了专业课教师对数学的看法。适当拓展数学知识,满足专业课程需求。

2、 学生方面

通过两个调研探索学生的现状。学生数学基础调研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调研情况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分析学生情况。

得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五个方面主要困难。

3、 教师方面

教师对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认识,更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重点阐述了如何引导、管理学生,比如做作业的管理。

怎么教?优化教学理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对学情深入透彻的分析和把握。采用适当的教学设计模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联系,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与手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教学常态,不断改进教学。

其次,周新华老师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一)新旧交替衔接

1、加强职教与普教的衔接

2、衔接哪些内容。运算能力、知识点的对比、解题方法等等。从不等式与二次函数、函数概念的进化、概率统计的螺旋式上升等具体展现衔接点。

3、 课前针对性训练。补充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举了3个特例说明。

(二)"段落式"教学设计

将一节课划分为2~3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导入、概念讲解、例题、学生练习、评价反馈。通过《角的推广》《对数的概念》逐步讲解段落式教学设计,总结归纳段落式教学设计模型的优缺点,这种方式符合注意力衰减曲线。

(三)重视例题及课堂练习

1、 知道~应用~理解并内化。例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示范解题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明确书写格式规范。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并巩固新知,等等。

2、 评价反馈。数学地设计评价工具。

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服务专业。

三、与专业课程结合

1、 关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 教学中的几个注意点。了解专业背景及专业要求。

3、 教学的关键点。详细讲解了"建模过程"、

4、 物流专业数学教学案例,数控专业数学教学案例。

我己经多次听取周新华老师的报告,每一次我都以饱满的热情全程参与,课间也抓住机会请教周老师解决我日常教学中的困惑,课后我更是反复学习周老师的讲案。本次学习亦不例外,从段落式教学设计模型,调研情况的分析,到系统全面地总结归纳,我都收益良多。最后,感谢主办方能够请到这么优秀的老师来传经送宝,同时我也很幸运地参与其中。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91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四年级两个班教学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基本掌握各单元的教学目标。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按照数学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虚心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尤其是在备、讲、批、辅各方面,兢兢业业,从不敷衍了事,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每期常规检查都得到肯定。

1、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加强了对学困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5、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7、注重专题研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好练习和复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家长会、或与家长通电话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9、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生习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抓了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10、通过一些活动,统计、数据等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使学生有了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或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4、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5、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1)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计算不认真,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6、计算能力差异太大。多数学生喜欢计算,可是却有大部分学生计算时不认真,粗心大意,导致两班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没一节课,虚心向有经验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学困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及时家访,家长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

7、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培养学生为祖国为 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总之一学期来,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9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已经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一年级。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读题、不会做作业到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来,孩子们会进步非常快的。

在这一年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口算训练必须坚持。

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们口算训练一直未曾间断过,每每感到家长有些松懈时,我就会及时沟通、督促。一年的坚持,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越来越高。我们做数学老师的都知道每次考试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原本会做的题孩子们算错了,而且还常常不是少数学生,我们也常常会埋怨孩子马虎,做题不细心,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口算基础没打好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坚持。

2、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

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的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一个月多一点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3、 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一年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一年来的一年级教学真的很累,但收获很大,在一年来的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在教孩子们的同时,我自己也成长了许多,现在回头想想,我感觉认真读教材、教参真的很重要!

这一年是快乐、充实的一年!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93

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实习是每个师范生必经的过程,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关节。通过实习,我们可以在社会实践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时间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我这次实习的学校是武义县第三中学,数学教师实习及班主任实习都在高二(4)班。因为之前都是对同学和老师上课,所以讲起来比较轻松,但是实际上课并没有那么容易,他们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这就需要技巧,所以在这次数学老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当然,班主任工作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每天要早起晚睡,这对习惯了大学作息时间的我们无疑也是一个挑战。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数学教师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是:

1、 教师实习:完成教案6份,上课数6次。

2、 班主任工作实习:负责管理班级日常事物,组织主题班会

3、 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一、 教师实习

第一是预备阶段。刚开始的实习生活比较单调,因为刚来学校,要先学习老师的上课技巧,熟悉班里情况,所以刚开始两周都是在听课。现在的听课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是为了学习知识听课,现在听课是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也就不同了。现在注意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指导老师也很好,给我们示范了多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我也尽量去听本年级不同老师的课,做好记录,学习多个老师的上课风格。

第二阶段:上课。第二周我正式走上了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的把知识传播给学生。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准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第一节课讲的内容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第二课时》,因为内容较少,所以上课时间没把握好。学生还是比较活跃的,都听得懂。以后每次上课也都有老师听课,指导老师每次听完都给出了宝贵的意见,总得来说我的缺点就是上课太快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了,未做到启发式教学。每上一次课都总结一次,查找自己的不足,一次次的进步,最后迎来了我们的公开课。自己上完课,看了视频以后,发现问题真的还有好多,和老师的差距也很大。在接下去的最后一周时间,还是要多学,多总结。

第三阶段就是作业练习。教学工作中这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关节,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每天的自修课也都会过去给学生进行答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都比较高,课上听不懂的地方、作业、练习遇到的问题也都会纷纷举手提问。从学生的问题中我发现,很多都是上课能听懂,但是练习不会做,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 班主任工作实习

主要是做一些日常的管理工作,每天早读、自习课去班里管一下纪律,监督眼保健操。偶尔去学生宿舍看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开主题班会。因学校规定,我们统一开了“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题班会,包括一些励志视频,短文,故事,激发学生的目标,梦想。学生反映也比较积极。从整个班主任实习来看,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管不住纪律,有时候脾气又太火爆。其实我也是想为他们好,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在高中的时候留下遗憾,可能方法不对吧。现在觉得班主任工作比教学实习更重要了。要管好一个班级真的不容易。

这次实习,对我而言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会课,受益匪浅,这在大学是绝对学不到的。在这个过程,非常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陈老师,也感谢我们高二(4)班的所有学生,他们让我明白了,要当好一名优秀班主任,优秀任课老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成功。实习,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更要是我另一端的人生起点,是我迈向社会的阶梯,我相信,我在未来的路上会做得更好。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94

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通过这次的学习、研究、实践、交流,使我认识到了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1、要正确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 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2、创设情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 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 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安排教学过程。

3、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如果是问题情境, 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尽可能做到小而具体、新而有趣, 既有适当的难度, 又富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 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及时提炼出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 不能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摆设”, 要运用到实践中去。

4、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低年级学生对声音、动作更有吸引力, 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 如运用猜谜语、做游戏、编儿歌、讲故事、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形式; 对于高年级学生, 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情境, 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 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 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总之, 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还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环境做出相应的设计和改变。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95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合理地学习需要的数学。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更改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理念,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快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得的体会:

一、让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且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精心准备,认真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及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识,学会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五、立足基础,帮助提高

在初中数学学习,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喜悦。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

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又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出现了一定的滑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面向四化,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增强其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让数学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96

《数学教育概论》这本书是由张奠宙、宁乃庆主编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学系列教材之一,它带附带有一个光盘,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个关于数学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概述,目的是帮助具有数学专业知识的学生获得有关数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它不再只是“教材教法”的说明书式的记叙,而是阐述数学教育的规律,具有自己怕学科体系。全书分为实践篇和理论篇。首先从观赏、分析大量的数学教学案例入手,帮助学生编制教案,走上讲台。然后概略地介绍当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探讨数学教学的目的、学生应具备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等基本课题,同时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以及数学史、数学教育技术、数学教育心理等有关问题。书中设专章介绍和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验,并就数解题和数学考试、数学教育研究等问题进行阐述。

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97

刚刚接受新班级,对一年级的小朋友不是很了解,不了解他们的脾性,也不了解他们的数学水平在那个位置上面,所以在教学的初始,确实出现了许多困难。幸而在校领导老师和教研组长的指导下,使我不时生长。

首先我得了解他们,这样才干根据小朋友们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的内容。我花了好多时间跟小朋友们在一起,如课间操期间,和他们跳绳,聊天;在第二课堂的时间里,和他们一起练队形队列;和他们一起扫地,摆桌椅……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观察小朋友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让小朋友们多了解我,使得师生的关系日益融洽。

其次就是在课堂优秀教案上,需符合小朋友们自身的特点,我了解到一年级的小朋友比较活泼,好动。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同学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创设情景的经验,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

一、创设充溢趣味的情境

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首先就要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假如在课堂上单一的征对一些枯燥的计算进行讲解必定不会引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乃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同学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溢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同学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同学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同学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发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小小朋友对故事、童话、动物特别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同学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同学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我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的时候,我把整个练习三当成是一个故事:几个动物一起回家,首先他们得找个伴一起回家,每个动物手里拿着一个号码牌,只要这两个号码牌的数字能够凑成10,那这两个动物就可以一起回家了。回到家之后,发现没有带钥匙,得找对钥匙才干开到门,如何才干找对钥匙呢,就需要算简单的算式,算对了就是对的钥匙,动物们就可以一起回家了。进到屋里面,玩什么好呢?小猴子提议玩黑白棋,期间猴子问小白兔,白棋有多少个,黑棋有个,黑棋比白棋少多少,白棋比黑棋多多少,可以列出什么样的算式。小猴子和小白兔在下着棋,小熊提议他去买些水果回家招呼客人,于是小熊就去买了P47图1三种水果,大家一起来讨论,可以怎么列出算式呢?等他们正吃着水果呢,发现刚才小猪也出去了,他说他买了9个苹果,放了两个在厨房,放了两个在客厅,让动物们猜一猜他手中袋子里的.苹果有多少个,谁能列出算式,谁就可以分去袋子里的苹果。小动物们玩得好开心啊,小蜜蜂提议它们去河边玩捉迷藏,要过一条河,就要跨过每一个石头,每一个石头都是一道算式题,要答对了石头才干让你从它身上踏过去。就这样,整一节课,同学们都非常活跃,他们把自身代入了动物王国这个角色当中,再也不会像以往上习题课那么沉闷了,他们在活泼生动的氛围中,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生动有趣。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同学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同学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同学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同学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同学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同学的直接经验,这不只有利于同学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同学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在讲授“整理书包”这一课的时候,首先让同学体验整理书包的必要性,再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舒适,美好。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只会激发同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同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同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明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同学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协助同学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同学的能力,使同学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98

一直以来,我都在不断反思、探索,寻觅一条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通向高考成功之路。在一段时期的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几点问题:

1、很多问题都要靠我讲他们听,我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同学们不善于挤时间,独立动手能力比较差,稍微变个题型就不知所措,问其原因,回答不会,做题没思路,一没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时做题少,很多题型没有见过,以致于思维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做起题来有困难。

2、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有些该记忆的公式没有记住、该理解的概念没有理解,尤其是立体几何基本问题的求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等,导致做题时不知该用哪个公式,还得去翻书。

3、上课听课的效果不好。大部分同学都说,课堂上我讲的东西极大部分能听懂,但一到自已做题就不会。其实这部分同学听懂的只是对某一道题表面上的东西,其实质的东西,它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没有融入到大脑中,不会举一反三,没有从问题的表面看到本质,思维没有得到升华,课下又不巩固复习,导致讲过的题型仍然不会做。

4、现在有少数学生比较懒,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问题他知道思路后,就只知道说不动手,数学课桌子上不准备草稿纸,以致于每次考试都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不了高分。

对于以上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借用了以下的一些基本办法:

1、关爱学生,激起学习激情。我知道热爱学生,走近学生,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激活学习数学的思维。

2、每天除了把资料书的作业做完后还做3道典型的高考题,当天批改,对没有完成作业进行批评教育直到其改进为止。

3、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对一些重点知识、一些性质进行不定时的测验,及时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

4、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课前尽量认真备课,把可能遇见的情况逐一解决,并时常练一些题同时归纳近几年高考的主要题型和所有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我尽量把一些解题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比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的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选择题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极值法等教给他们,既使他们不能立刻学会,但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能把方法融入解题当中了。

5、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课下个别辅导,通过辅导能知道哪些知识存在问题,或者是我上课遗漏的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6、认真分析数学临界内的临界生和临界外的临界生的学习数学的状态。比如说每次测试都能在90分以上的同学,应建议他们课后可做一些适合自己的题目。对一些数学“学困生”,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多思考。采用低起点,先享受一下成功,然后不断深入提高,以致达到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进步和提高。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99

5月16日至17日,永州市第三届小学数教师学素养比赛在零陵区黄古山小学举行,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们能亲临现场亲眼目睹各位优秀教师的风采。

此次大赛主要分为赛课、现场问答与才艺展示三个环节,几天里,我们一共观摩了来自12个县区的12堂优质课,12堂问答与才艺展示。无论是“概念”教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还是才艺展示,各位老师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教学设计合理、精当,令人耳目一新。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总感觉不够形象、生动。听取冷水滩区马坪学校周建华老师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才认识到数学课可以如此生动。在感知“间隔”与“间隔数”时,她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左手,像老师这样,张开的5指间有几个空隙呢?(4个)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隙叫做‘间隔’,4个间隔,间隔数就是4。4根手指呢?3根手指呢?2根手指呢?老师与学生有效地互动,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了数学的概念。

二、课堂教学注重实效,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

参赛老师具有很好的教师素养,基本功扎实,能灵活的把握教材,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关注学生的表现,促进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如:我县骥村中心小学雷云香老师教学的二年级数学《找规律》,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活起来了。她围绕物质循环排列规律这一重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猜一猜(空盘子里应摆放什么水果)、摆一摆(学生动手按规律摆图形)、游戏(男、女同学各4名,按规律排队进行比赛)。环节目标的细化、落实,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个课堂教学充实、扎实、有效。

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极力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每一位参赛教师都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来服务数学。如:运用四川雅安7.0级地震的情境进行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教学,“六一”联欢会布置(彩旗的排列顺序)引出找规律的概念等。既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新课改强调体验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用身体去亲身经历、体察,用头脑去思考、探究,用心灵去意会、感悟,让知识得到内化。如:江华县桥头铺镇完全小学朱隆邦老师教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中,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在画图时,给孩子们留下了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尽情让学生思考、研究、探索在合作中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数学课堂中,在关键问题的探索中有的学生确实“慢”,但是优秀的老师总会“等待”。同时这堂课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让我认识到教好数学需要增强策略意识。

五、才艺展示、精彩纷呈

在大赛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数学教师的才艺展示环节。没有想到数学老师的才艺也能如此丰富,而且还能与数学联系起来。在才艺展示环节中,教师展现的形式有:数学故事、数学魔术、数学情景剧、数学简笔画、脱口秀、舞蹈书法与数学融合、数学图案剪拼,伴着轻快的音乐,我们回味着数学教学路上的历程,一切是那样熟悉而感动。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双牌县江村学区张玲老师表演的《数学小魔术》。她借助52张扑克牌中的数字,运用“循环排序”这一数学规律,进行了神奇的数字表演。看来魔术也是很好的数学素材。

江华县沱江镇一小周丽君老师展示的瑶族长鼓舞,从鼓声中的节拍中与数学的找规律联系起来,让我领略到了数学的美,感受到了瑶族的风情。

六、专家提出的数学思考

1、如何改变一问一答式的数学传统教法?

2、如何打破沉闷的数学课堂?

3、老课新上,怎样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4、教师如何做好评价,做到不忽略学生的错误,及时、准确、有效评价?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00

5月20日上午,有幸能够听到农安县红旗小学优秀教师的课,活动中的几节课真的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领略了县里优秀教师的风采。

回到学校我对整个听课的感受进行了一次梳理,让我最受触动的是,作为一次全县开放课活动,作课的老师们,丝毫没有“花拳绣腿”的架子,没有丝毫的作秀,而是给我们一个课堂的本面目,让我看到了纯粹的数学课堂。这几节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老师们的'课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可以用两个安概括,那就是“实在”,虽然各位老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 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这几节课表现了以下优点:

一、底蕴。我非常惊叹于这年轻的老师课堂上能有如此严谨的思维,精练的谈吐,如果没有知识的积淀与认真的钻研难以做到很好的把握课本,又很好的把握学生的。

二、亲和。坐在她们的课堂上,却发现她们的亲和力不仅是在脸上,更是在师生的心里,听这样的课想走神都很难。

三、知识生成。课堂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教师注重数学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总之,这几节课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论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他们的课堂上应用的活录活现。但不足的是四年级这节课中,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激励性评价太少。通过听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的完善与培养:

1、注意创设情境,从身边熟悉的问题开始,在浓浓的情感交流中导入教学很自然,很亲切。

2、教材分析的深入透彻,教法灵活多样,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面也作了很大的努力。

3、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恰当,较好的扩充数学的信息,发挥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总的来说,这次教学开放日活动比较成功,效果不错,以上是我的一点拙见,既是对他人的学习,也是对自己的警醒,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求真和实,踏实工作,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素养,上出精彩的一课。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01

曾经听一位同行说过:《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读的书,读完之后直后悔为什么没早一点读到这本书。书中论述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读后获益匪浅。

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尤其是其中关于计算教学的论述使我对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书中谈到“计算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下面我就结合书中的一些的观点并结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一个新的认识,即:应关注计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喜欢采用操作的方法,本来结合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无可厚非。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算法的建构离不开操作的直观感知来获取算理,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事实上动手操作所获取的只是对算理的直观感知,迫切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以便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操作不能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和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概括和提炼出算法。教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过度,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渐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操作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的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拾阶而上不断深入。

另外,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这就为抽象出算法储备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感性经验,为算法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整理、汇聚,帮助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从而自然地促进算法的建构。

如果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必要的重构,而让仍沉浸在直观形象算理中的学生运用抽象的算法进行计算,则欲速而不达,不利于算法建构。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了现实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第一,不注意教学的连续性,一个单元的几节课都采用类似的生活情境。第二,不注意问题设计的真实性,有的问题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第三,不注意沟通的实质性,教师只是从表面上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没有注意从本质上揭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对此,联系实际,不难发现:好多教师用“数学问题 ”+“生活情境”的思维方式来体现数学与现实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师对数学与现实沟通问题的认识肤浅,这种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认识,成为影响教师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深层次沟通的直接障碍。

书中提到: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数的运算结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即融口算、笔算、估算和简算为一体。我想,在教学此类知识时,在思维方法上,应该突破原有的单一凝固的某种算法前提下的教学格局,不是用简单的“加法”,而要用综合的方法来关注和处理单一打破后出现的复杂的多维变化的信息,通过价值判断和结构化的处理,形成有核心的丰富的统一。这才是融合以后形成的“多”与“一”的统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单一”,而是有“主”有“从”、有“层次”、是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这种融合可以唤醒学生灵活判断与主动选择的自觉意识,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大的空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灵活主动。这才是计算教学深层次的教育价值。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02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转变越来越重要。结合这些年的教学体会及新课标的要求,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的设计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情景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等都是现实新课标教学目标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重视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往往被教师“全包了”,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断地被教师塞进知识,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

在教学中,我由传统单一的知识灌输者逐步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学时,我大多数是开门见山,直奔本堂课的重难点提出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圆周长计算公式”时,首先提出问题:我们都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材上的小朋友围绕圆形花坛转一圈到底有多少米呢?这节课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呢?接着,我就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标出了圆的直径,组织学生用准备好的线围绕着圆量出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圆的周长除以所在圆的直径,得出圆的周长总是圆的直径3倍多一些。此时,教师及时介绍圆周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得出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学生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最后针对本堂课的重难点进行最有效的巩固练习,教师及时辅导。

二、进行积极提问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03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要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比如,《应用题打折销售》这一节,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假若我们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的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学生一定会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自然会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需要学生巩固、提高的.知识可能自然就解决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情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

的兴趣和热情

三. 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图形认识初步”这节课中,有一道题问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有几个不同的展开面,我想,如果直接给学生答案有11种基本图形,他们不但不明白为什么,也想象不出来这11种基本图形会是怎样形成的,于是我让同学们从家带来正方体图形,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剪,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心得,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努力,迈上新的台阶。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04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05

20xx年4月14日和15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中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听了来自扬州和兰州数学特级教师的6节精品课。在这两天的学习中,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和同样来自教学一线并取得卓越成绩的老师的经验总结,使我们对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数学思想和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认真领会课标,教材的精神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讲背景,讲过程,讲应用,讲历史,讲思想,讲文化,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适当应用信息技术。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数学应用等。

二、回忆过去,进行反思

1、在以往的教学中,有时虽然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注意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是又担心学生活动不起来,耐心不足怕浪费时间。可这次听完课以后,却发现这次上课的洪祥美老师、田亮老师、张秀花老师,她们都是通过自身的特点,或者用身边的'情境,或者用学生的神态等这些最小的细节来引入课堂,(比如:张秀花教师是让学生说一说初次见到她有什么要问的来引入新课《解决问题的策略》,洪祥美老师是通过说出班长的座位来引入新课《确定位置》,田亮老师是让学生看自己的衣服来引入新课《搭配方法》的。她们是那么的自然,学生是那么的投入,而老师们是那么的轻松,这真的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与经验的积累,也真的值得我去经常学习。

2、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也让学生去认真体会,可总是感觉学生理解的不透彻,也害怕学生理解的不透彻,所以只认为学生要多做题目才实在,不需要去搞一些花架子,但学生在解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往往概念模糊,无从下手。可这次上课的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的基础上,裁剪教材,把教材进行整合,把知识的连续性和相关性掌握的更恰当。她们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非常强,教师们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和使用教材,并及时调整教材中学习素材,充分合理地挖掘、开发并利用资源。这也是我受益匪浅的地方。

3、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新颖,能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能够注重教学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等学习方式获得新知,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4、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们把握比较到位,教学设计新颖;能够做到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的实际,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目标落实到位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活动经验的积累。

5、教师们教与学的过程安排比较合理,能够及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兴趣有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课堂上多数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交流与评价的空间,对于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能够及时抓住利用,并给与恰当的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很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对以后教学的设想

1、转变观念

培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应该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展示科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能力。

2、力求做到有效教学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使讲授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有机结合,以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双基”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使活动教学真正有效,关键是提出有意义、适度、恰时恰点的问题,使学生得到有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有平台,这就要深入研究如何提问的问题。要使问题设问在学生疑点。数学知识发展的关节点上,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上,数学思维的症结点上。这需要我们备课平时多加强教研、互相研讨。什么样的活动有效?什么样的交流有效?关键看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要让学生真正通过自己实质性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方法、数学思想,并逐渐发展数学能力。

四、注意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发动机,教师的成功=反思+经验总结。(1)反思教学中成功与得失(2)反思阶段性教学得与失(3)引导学生做阶段性学习回顾与水足,并能及时落实与检查,同时也能反应教师教学中的不足(4)从学生典型性错误中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觉得,讲台就是我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一定多么豪华,台下也不一定有观众和掌声,只要有孩子们,有我不断地耕耘,那么这个舞台就一定是最绚丽的!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06

11 月30 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开展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通过观看穆桂鹤、张齐华、强震球等老师的观摩课,倾听他们的讲座,我学到了很多。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我耳目一新。下面谈一谈我的收获。

这次听课我主要听了《用字母表示数》、《圆的认识》、《数学教师的三项新修炼》。 其中《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是本地老师和南京老师各上一节。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表现空间,让学生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这样,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各抒己见,不仅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弥补了教师个人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足。

《用字母表示数》 是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教师穆桂鹤和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张齐华老师上的同一节课。他们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发现、探讨字母可以表示未知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在教学中张齐华老师幽默轻松的语言,有趣有思的设计环节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年龄是X ,儿子的年龄是X-26 ,使学生一目了然,儿子年龄比爸爸小26 岁,然后又显示一张带有?的未知照片,标明年龄是X-1 ,让学生思考照片上有可能是谁。这个问题的设置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题目中学到了知识,明确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间不变的关系。之后张老师变换思路,把儿子的年龄设定为X, 学生马上反应出爸爸的年龄是X+26 ,神秘人物的年龄是X+25 ,, 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带有未知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让学生理解了同一个数量关系,可以变换未知数的表达方式。

上完课之后,张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讲座。在重新审视“备课”、“上课”、“听课”方面深入分析,结合教材和教参、课标、案例,说明解决策略。如他指出带着教材看教材,就是要在多版本的教材中有所取舍,取长补短,把握内容实质。带着儿童看教材,强调要基于儿童经验和困惑的课堂才有效。

《圆的认识》是江苏省优秀教师强震球老师上的。强老师 结合教具:用手连续甩连着小球的绳子,让同学们回答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形状,既引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很快揭示了本课主题。接着通过场地画圆,针绳画圆,圆规画圆,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圆都有一个中心点,且不能动,引出半径、直径等概念。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同课异构” 让老师们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 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 同课异构” 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的智慧碰撞,让参与者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总之,这次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的帮助很大,既收获了知识,又激发了改进教学的兴趣,我将通过对比、思考找出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07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任务。本届一年级学生人数少,底子薄,习惯差,从一开始,我便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上担子的重要。所以,我对自己的这份工作丝毫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本学期已经近结束,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前、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分析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上好课

在上课中,我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我还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孩子年龄小特别喜欢爱表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越表扬他就会越学越好,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课堂上抓住机会提问他,鼓 励他,表扬他,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学的愉快。进步越快。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有人说:“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的吸光有积极的意义。”在做数学作业时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作业的书写以典型示范、表扬为主。

六、教学中的不足和反思

1、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2、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3、复习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

4、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08

在形式上,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而初中数学学习内容较为抽象,多研究字母表示数,方程及图形的变换,它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简单的证明,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

对于刚上初一的孩子来说,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无论是从思想上,形式上或者学习方法上,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都有着很大的差别。那么初一学生在学习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在思想上,要培养学生的数学严谨性.往往有许多初一学生不注重数学的严密性,以为找到了正确答案就行了,而不顾及计算或说理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一种坏的习惯,对以后数学的.学习造成了一种不好的影响。严谨性是数学理论的基本特点,要求数学的结论表述必须准确,精练,对结论的推理,论证要步步有据,处处符合推理要求。考虑到初一学生理解能力和学生的特点,可以适当降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严谨性的要求,但必须保证学生对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在形式上,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而初中数学学习内容较为抽象,多研究字母表示数,方程及图形的变换,它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简单的证明,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在小学,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少,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科目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大,进度快。这也使初一新生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利于更快的适应初数的学习。

再次,在学习方法上,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的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了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讲细,只能讲一些具体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教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然而,对于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法,对于预习,复习及总结和自我调整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最后我认为学习的第一任老师是兴趣,有人认为要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我想只要孩子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是轻松愉快的事,那么自然会感兴趣,所以我们还是要把前面的三项工作做好,这才是重中之重。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09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一、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在小学生中,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除了数学本身抽象、严谨、逻辑性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弱有关以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老是与数字打交道,学习数学就是计算、做题等枯燥无味的事,没有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能体验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对今后学习与发展的价值,也难以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地位。想要改变这个状况,必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作用,感知数学学习有其独特的趣味。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设置的。如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课时,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小白兔由于骄傲输了,小白兔不服气。今天小白兔不同乌龟赛跑了,它要同小狗赛跑,你们猜猜看,谁会取得胜利?同学们一致猜测应当是小狗跑第一。这时播放课件:小狗和小白兔进行比赛,小狗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白兔沿着圆形的路线跑,结果小白兔得了第一名,小狗看到小白兔获胜,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吸引,从而积极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发现要看比赛公平不公平,实质上就是看小狗和小白兔跑的路线是不是一样长,小狗跑的路线是正方形周长,小白兔跑的路线是圆的周长,这方面的知识以前没有学过,出于对问题的好奇,学生深深地被问题所吸引,从而陷入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老师可以精心创设一些对理解教学内容有帮助的、又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如“认识线段”一课中有一个“比线段长短”的片段。我让学生看两个情境:

①两人比高矮,一人站在踏板上,一人站在地面上;

②跑步比赛中,甲、乙的起点不同,在教练喊停时,他们站在同一条线上。然后问学生:你们想说什么?为了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修改、完善自己思想的机会,我安排学生先在小组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全班交流。之后直接让学生通过操作比线段的长短,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得很到位。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10

20xx年10月31日---11月3日,我有幸在西双版纳参加了云南省第十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在这4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各地州19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并听了专家报告,及有关市地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

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求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时,有的老师用到了姚明的高度,《行程问题》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与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样的文字应用题模式,引导学时理解图意。这次听课找到了这样的佐证,且效果很好。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这一点从周玉仁教授的报告中体会到。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从外地州老师的讲课中体会较深。

六、产生的几点疑惑。

(1)一节课中解决问题与算理探究孰轻孰重?从实际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未知的关系引导学生列算式。启发学时搜索知识储备探寻算式的解法,这两者哪一个应该占得时间更长些?我觉得很多以计算为重点的课,“解决问题”设置的素材很多都不理想,冲淡了教学的重点。

(2)几节课对学生的评价较少,激励的语言较少。相比较我更欣赏北京华应龙上课时的感觉。他的一节课,可能造就一个杰出人才。比如学习信心的鼓励,学习方法的鼓励让人终生受益。

(3)训练量都较少,不利于学生形成技能。我感觉在“解决问题”的红点讲完以后完全可以分层练习,如编制信息收集题组,信息整理题组,选择策略题组,提出问题题组。最后一道综合题。一句话种子分类练习。

各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算术应用题的解决策略,可谓高屋建瓴,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和专家的精彩报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11

20xx年4月2日我有幸听了城关小学王老师的关于“问题的解决”的教学,收获颇丰。王丽英老师不仅仅关注知识和结论,更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努力地通过数学学习使孩子抓住数学的本质,品味数学的真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带着无限的乐趣投身到更广博的数学海洋中。在“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对比与联系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创造时空,让数学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我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首先,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其次,我们应清楚“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没有问题也就无从研究。在问题的解决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乐趣,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其三、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几点:

1。注重学生收集信息

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学生却不提不出来,要么提出的问题都一样。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当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很清晰时或者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有创新意识的方法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他学生主动关心他们,为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帮助。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解题策略的形成。

老师表现出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12

一年的时光就这样匆匆忙忙地过去了,回顾一年来的点滴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古人云:教师是蜡烛是春蚕;今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了不辱没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下面就本学期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为教育,为师生服务,向德艺双馨的教师迈进。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师德修养

一年来,我在思想上严以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能够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约束和鞭策自己,同时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老师团结合作,能够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特别尊敬老教师,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能积极涌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政治和业务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服从工作安排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向这次周老师生病,领导安排我带三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虽然我儿子即将面临中考,需要我付出很多精力去照顾,但我仍然二话没说不提任何要求把工作接受下来,从不叫苦喊累,只默默尽心去干好。

二、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教育教学行为规范,能够因材施教,及时发现、研究、反思和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不厌倦,学习数学的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学困生面在逐渐减少。

三、班级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本学期我班有54名学生,其中 45人是外来借读生。这些学生的父母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居住环境较差,整天为生存而忙碌,因此很少关心孩子的教育成长,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一张口就出口成 “脏”,一动手就“比武”不分胜负决不罢休,而且性格很拧,个个都象一匹匹小野马似的不好教育,针对这种情况,我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制定了每月工作重点,主要从下面几方面入手狠抓德育工作促行为习惯养成

1.利用升旗和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向每周升旗仪式结束后,回到教室,我总是让学生说一说国旗下讲话内容,想一想自己受到了哪些启发和教育,本周打算怎样做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工作总结。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无形中学会做人,做一个宽容、有爱心的人。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班上的两操、纪律、卫生、作业等大胆放手让小干部们去做,我只从旁进行协助和指导。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13

我于20xx年10月10日至20xx年XX月28日在出国留学市育人中学进行为期十一周的教育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我主要以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来认识教育工作;以参加教研活动和向老师请教作为教学教研经验来源;以课本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实践来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一、班级管理

实习期间,我带了两个班,分别为八(8)班和八(21)班,两个班级均为尖子班,其中,八(21)班是由期末考试将四个尖子班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组织而成的,共有96个学生,所以无论从总成绩还是课堂纪律方面都没有其他尖子班好,而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带的班级就是八(21)。

初次与他们会面,让我感受到一种非常活跃的氛围;通过与他们相互交流,让我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都是很好学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偏科现象。而课堂纪律问题也就体现在一部分学生因为想学又听不懂,从而造成厌学而激发的一种浮躁情绪。

我始终相信,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管理好学生。在课下,我常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和他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主要是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和学生情绪上的一些问题,平日里我也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当他们表情难过时我就与他们沟通,了解情况,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与他们打成一片,不断叮咛要好好学习、不贪玩惹事。每天我都很早的来到班级,和同学们融洽的相处,帮助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监督他们的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让他们认真作好值日生的工作和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组织了一次班会课,在班会课上我对同学们说:“我相信我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最棒的,最优秀的。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学习上做到不放弃;在生活上做到不怕苦;在网络和爱情上做到不参与。我希望在我离校之时,你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面对未来的挑战更有信心。我不希望你们能记住我,但我希望你们能记住我说的话,因为这是你们对我最大的尊敬。如果你们做到了,我恭喜你们,也谢谢你们。”通过班会的组织,我和同学们的关系更好,他们也更加努力去学习,经常问我问题,生活上的一些小情绪也愿意跟我说,这让我很欣慰,也让我感受到,“老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词。

二、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准备

作为一名实习生,虽然掌握了很多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实践教学经验,对于怎样上好一堂课,如何应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经验尚且不足,所以,实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工作,包括熟读教材、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备写教案、批改作业、了解班级学生情况等。在实习的第一、二周,我主要以听课为主,同时也参加教研活动,了解学生情况等,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认真听课、做详细的听课记录、认真分析老师在课堂上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对不懂的问题虚心向指导老师提问,我收获了不少教学经验:

其一,对于不同等级的班级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采取引导式教学方法;对于成绩一般的班级,采取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对于八(8)班是八年级成绩较好的一个班,上课时,老师一般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即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对所学的问题记忆更加深刻;而对于八(21)班,老师则以讲解式教学,通过讲解让学生去总结、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渐渐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然后学会自主去解决问题。

其二,学会批改作业。学生在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都反应在作业上,通过批改作业,我们才能更多、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在作业上或下一课堂上指出,让学生真正完全掌握所学的内容。

其三,课堂查验学生掌握情况。从作业上反应的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因为部分学生存在抄袭现象,所以我们除了作业查验之外,还应该在课堂上查验,课堂查验可以通过草稿纸上作业、黑板上作业和提问等方式进行。

2、课堂教学工作

通过两个周的教学准备,我已经对“上课”有了初步了解,也相信自己能上好一堂课。第三周我开始正式担任八(21)的数学课程。

这是我的第一件课,我仔细阅读教材,认真编写教案,再通过指导老师的审批和指导,我站上了讲台。我并不紧张,但是课堂氛围并不如意,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通过第一堂课,让我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课并不容易,也意识到自己还曾在很多问题。

其一,声音太小。由于八(21)班是一个由96人组成的大班级,声音太小使坐在后面的学生听不到我讲的内容,造成学生情绪,使得课堂纪律不加,学生对知识只停留在自己的理解上,我在课堂上的讲解也如同无声播报,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其二,太过于注重自我思维,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在一个问题上,应该启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只顾自己讲解,没有把握好我们上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听懂、理解、掌握。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层次来衡量学生的知识层次,要把握好我们授课的主体所处的知识层段,对于一个我们认为很好理解的问题,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讲,不一定是容易的。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上,一定要做到以学生的思维来考虑问题,以学生考虑问题的方式来授课,不能太过于自我认知或想当然。

其三,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授课内容凌乱。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中,不能很好处理学生的问题,使得语言表示模糊,语言之间的衔接不够流畅,进而使得我不知所措,对知识的讲解也造成了一些错误,对知识点的讲解顺序产生了颠覆,从而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所授内容。

其四,没有突出重、难点,板书存在一点问题,时间把握不当。讲解没有突出重、难点,没有总结出知识点,没有将重要概念、公式板书出来,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不够果断和在讲解知识点时表达不够清晰,使得不能准确安排时间,不能完成授课内容。

通过对这件课的反思,我开始不断地听课,在各老师身上学经验,来改正和补足我的缺点,同时,我还买了扩音器,解决了我在课堂上声音太小的障碍,在无言表达上,我查看了许多课堂上的衔接语,在后来的课堂中,我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感受,板书也取得了不少进步,学生也基本能够理解我所授的知识,使得我与学生们的相处也更加融洽。

三、实习感受

实习是我们师范生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个多月,却引领着我从认知到实干,成为一个真正能服务于教育行业、能担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它让我的人生成长了一大步,同时,它也留给我很多感受和体会。

首先,我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和在同一办公室的老师,在他们的指导和帮组下,我学会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基本规范,树立良好师德,处处为人师表,学会了很多课堂教学技巧,体会到不同的教学风格,提高了与他人交际的能力,体会到了教师的神圣,感受到做教师的趣味,同时,也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的辛苦,了解到老师的付出和汗水。

其次,进入育人中学,让我遇见了这群可爱的学生,他们的调皮,他们的天真,他们独有的纯真,带给我无穷的快乐,他们让我不感到孤独,在遇到困难,缺少信心的时候,他们给了我坚持的勇气,也是他们让我爱上了教育行业,因为看着他们成长,我感到很幸福。

最后,最为一名实习教师,我严格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认真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的任务,赢得了老师们对我的教学认可;此外,我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言行和仪表,关心每一位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教学的每一项工作,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14

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实习是每个师范生必经的过程,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关节。通过实习,我们可以在社会实践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时间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我这次实习的学校是武义县第三中学,数学教师实习及班主任实习都在高二(4)班。因为之前都是对同学和老师上课,所以讲起来比较轻松,但是实际上课并没有那么容易,他们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这就需要技巧,所以在这次数学老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当然,班主任工作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每天要早起晚睡,这对习惯了大学作息时间的我们无疑也是一个挑战。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数学教师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是:

1、 教师实习:完成教案6份,上课数6次。

2、 班主任工作实习:负责管理班级日常事物,组织主题班会

3、 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一、 教师实习

第一是预备阶段。刚开始的实习生活比较单调,因为刚来学校,要先学习老师的上课技巧,熟悉班里情况,所以刚开始两周都是在听课。现在的听课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是为了学习知识听课,现在听课是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也就不同了。现在注意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指导老师也很好,给我们示范了多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我也尽量去听本年级不同老师的课,做好记录,学习多个老师的上课风格。

第二阶段:上课。第二周我正式走上了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的把知识传播给学生。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准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第一节课讲的内容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第二课时》,因为内容较少,所以上课时间没把握好。学生还是比较活跃的,都听得懂。以后每次上课也都有老师听课,指导老师每次听完都给出了宝贵的意见,总得来说我的缺点就是上课太快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了,未做到启发式教学。每上一次课都总结一次,查找自己的不足,一次次的进步,最后迎来了我们的公开课。自己上完课,看了视频以后,发现问题真的还有好多,和老师的差距也很大。在接下去的最后一周时间,还是要多学,多总结。

第三阶段就是作业练习。教学工作中这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关节,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每天的自修课也都会过去给学生进行答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都比较高,课上听不懂的地方、作业、练习遇到的问题也都会纷纷举手提问。从学生的问题中我发现,很多都是上课能听懂,但是练习不会做,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 班主任工作实习

主要是做一些日常的管理工作,每天早读、自习课去班里管一下纪律,监督眼保健操。偶尔去学生宿舍看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开主题班会。因学校规定,我们统一开了“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题班会,包括一些励志视频,短文,故事,激发学生的目标,梦想。学生反映也比较积极。从整个班主任实习来看,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管不住纪律,有时候脾气又太火爆。其实我也是想为他们好,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在高中的时候留下遗憾,可能方法不对吧。现在觉得班主任工作比教学实习更重要了。要管好一个班级真的不容易。

这次实习,对我而言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会课,受益匪浅,这在大学是绝对学不到的。在这个过程,非常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陈老师,也感谢我们高二(4)班的所有学生,他们让我明白了,要当好一名优秀班主任,优秀任课老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成功。实习,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更要是我另一端的人生起点,是我迈向社会的阶梯,我相信,我在未来的路上会做得更好。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15

这一学期的拓展课是“高中数学思想学习的方法好研究”。老师最少的题量为我们分析讲解最典型和常见的题型,帮助我们摆脱题海之苦,提高数学成绩。

通过本学期拓展课的学习,我能大概了解、掌握了部分的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多交叉、多广度,深度上对知识加以拓展和提高,并且能在平日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所拓宽和发展,对课堂内容知识的归纳,总结,梳理等方面有进步,培养了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好良好的习惯。

在学习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同时,对一些在课堂上或是平时不懂、迷惑的.地方进行探讨,更好地加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数学思想中的“分类讨论”,“函数数学在不等式中的应用”,“参数问题”等有了深一步的研究好拓展,便于让我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加以应用和解答。臂如:①对于参数问题的学习,我们通过学习不同的例题,通过研究、分析得到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与途径——————分离参数,变换主元等常用的解题方法。②对分类讨论这一问题的研究: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存在不确定的元素及公式,概念的分类……,并研究了基本步骤等等。

总之进入高中以后,数学学习的方法好内容都有了很大转变,题目的难易程度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及时消化吸收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也成了我的困扰。但通过此次学习,我发现数学学习其实是有径可循。对于一些问题要予以归纳总结,并作一些相配套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效果。一学期来,我收获了很多,尤其在学习方法上有了系统的概念,能够更好地高中的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16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

汇报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17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利用这样一本教材上好一年级数学课,是我这一学期来始终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这四个多月来从事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们一味地加以批评和责备,势必会使刚刚开始小学学习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怎样让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一开始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我想这也是一年级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游戏等,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三、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难发现,学前教育中家长注重艺术智能启蒙,忽视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抽象思维开发大有人在,家长注重纯数学计算力的训练,忽视抽象思维的培养比比皆是。所以,我在课堂上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是游戏和学习的过渡,是学校学习的新起点。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太多自己的特点,只有我们老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实际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开心更扎实,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一生的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部:代婵虹

20xx年6月24日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18

5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全国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黎城研讨会,听了全国名师李小春、张琪等几位老师极具特色的课和讲座,也由衷佩服这几位老师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本次观摩,我对数学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现将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从两方面向大家交流。

一、教学观念的感想

1、数学是实实在在的,以前的课改看见了这节课气氛真活跃,真热闹,也有小组讨论,也动手操作了,表面感觉和传统的教学大不一样,热热闹闹的,确实改了。听完李小春的优质课,我感到数学教学的本质不在表面,而在于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对孩子习惯的培养,比如:学前的准备,把书放好,把文具摆整齐,强调坐姿,鼓励孩子上课放松,积极回答问题等等,使我感到了真真切切的数学课。

2、用发展的眼光看数学,看孩子,李小春老师的“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教室”,给了我很深的思考,不把数学只局限在一堂课上,“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就是关注孩子的发展,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孩子。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拓展性因素,展现数学的内涵与魅力。

二、教学方法上的学习

1、创设有效的情境,享受鲜活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大胆放手,给学生创造一些活动,感受过程,亲身体验。数学就要以生活为基础,充分挖掘生活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知识——方法——能力,一课三得。

2、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这方面,给我的启发很大,总还是不敢放手,没有追求到数学的源头,数学课缺乏活力,数学的魅力不能很好的展现,出现了所谓的枯燥数学。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做中学”结合的活动中,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3、评价人性化,民主化

评价方面,李小春老师说得老师的脚步慢下来,再慢点,给孩子权利和充分的时间,一直强调这点,课堂上“对”、“不对”之类的话尽量不说,不要急于下结论,把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在评价中,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思维的碰撞,享受、体验数学的魅力。反思这方面,我还是不够耐心,给孩子下结论较早,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几位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要想给孩子一杯水,我们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泉水,听完专家的讲座,名师的示范课,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教学水平,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19

本学期,在项目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实施操作方案设计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对《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认真的研读。通过研读,进一步领会课改的精神。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想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走进广阔的数学世界中,并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尤为重要的。《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习自信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游戏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趣味性、挑战性、互动性和奇幻性,正因如此,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也将课标要求和课改精神渗透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在《课标》的指导下,结合区“数趣”课程的研究,我设计了《倍数吃牌游戏》这节数学游戏课。

“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即指那些带有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含有部分未知的或全然未知的'结果,学生可投入很大兴趣,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的寓数学知识或数学原理于其中的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玩中学、动中悟”。 而是让学生在玩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失败,不断尝试、反复推敲,体验游戏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及所领悟的数学方法和产生的情感变化,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失败,鼓励学生继续尝试,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信心,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一、 游戏激趣,调动思维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是一种享受。《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重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要促进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学会应用数学知识,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倍数吃牌游戏》这节课中,我通过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为载体,用以下几个环节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活动一:找倍数游戏。这个游戏规则比较简单,通过找出倍数牌的活动,让学生熟练1-9的乘法口诀,熟悉数与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运用已有知识完成游戏任务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活动二的展开打好一定的基础。

活动二:倍数吃牌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不但要运用乘法口诀和

倍数的数学知识,还需要探究一定的获胜策略。游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究获胜策略的主动性,让学生“玩中学、玩中悟”。

二、 层次区分,启迪智慧

《倍数吃牌游戏》的课堂活动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发展的空间。

层次一、熟练乘法口诀和倍数概念。

乘法口诀和倍数概念是二年级(上)数学课本中应掌握的知识。通过游戏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的机会。并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应用数学知识完成游戏的成就感。

层次二、主动探究吃牌和出牌的游戏策略

在明确倍数吃牌的游戏规则后,学生首先学会了找出倍数牌进行吃牌的方法。经过几次游戏尝试后,主动开始思考出牌的策略,并将策略运用到游戏活动中,继而在情感上获得思考、探究的乐趣。

层次三、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教学最后部分的选牌游戏,需要学生不但能够熟练运用口诀和倍数的知识,而且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两种情况(先出牌、后出牌)讨论证明双数牌一定能获胜,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 实践体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在《倍数吃牌游戏》这节课中,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1、 营造氛围,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要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其前提是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课中,我以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求胜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探究游戏取胜策略的主动性。。

2、 放手实践,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时空。

课中,对于游戏策略的研究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我为每个学生搭设了活动平台,给与他们充分的时间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游戏取胜的欲望下,主动探究吃牌、出牌、选牌的策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适当引导,师生互动

学生在游戏实践的活动中,已经探究出了一定的游戏策略,并在游戏过程中有意识的将这些策略进行运用,但是还是比较零散和模糊。教师通过小胖和小丁丁的几局游戏过程,将学生在游戏中的吃牌、出牌策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更有条理的总结游戏取胜的技巧。

《新课程标准》更新了我们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引了更明确的方向,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钻研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课堂中,让每位学生受益。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20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

汇报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21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新增加的板块,这块新内容许多执教教师都感到比较迷茫,迷茫于编者的意图,迷茫于教学目标的把握,迷茫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迷茫于内容的处理,迷茫于过程的展开,迷茫于……。再加上从总体上来说,《数学广角》的内容不列入期末考试的范畴,所以有的教师就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的教师又因为学校要进行竞赛,又上成奥数课。《数学广角》究竟如何去教学呢?

一、恰当要求,把握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也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参上也说每一册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都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这一些,我们既不能拔高要求,脱离轨道,也不能降低要求,敷衍了事。

在一次乡镇一级教研活动中,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二上的排列组合时,她是这样教学的:先通过老师与一个学生的握手,需要握一次;然后小组合作,试一试3人要握几次,通过老师的引导得出3个人握手的次数可以用算式2+1=3来计算,4个人的握手先通过小组合作,在指名上来表演,又得出可以用算式3+2+1=6表示;5个人呢,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数字、图形、字母等表示人,再用连线表示握手的次数,又得出5个人的握手可以用4+3+2+1=10表示;接下来通过找规律得出6个人的握手次数是5+4+3+2+1=15,并进行了验证;根据这样的规律,那7个人、8个人、全班呢?

通过引导,学生列出了相应的式子。最后老师总结:今天学的就是《握手中的数学问题》。她这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建立握手中的数学问题的模型,然后运用这个模型来应用。这样的目标和教学设计就拔高了教学要求,因为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广角,这部分内容本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比较抽象,不应该象上面那样上成握手中的数学问题,使课堂只成为尖子生的课堂,所以这节课的目标应定为: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根据这个目标,可以把教学设计改为:把各项教学内容全部贯穿于一个游戏活动当中,把摆数、握手、搭配衣服、打乒乓球,买练习本等学习内容贯穿整节课,使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变得生动、有趣,并富有浓浓生活气息;在内容上也有较强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就好像是在做游戏,增强了全班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突出主体,体现价值

1、关注学习过程,突出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理念“重要的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渗透的过程中,切忌片面强调机械记忆、模仿以及复杂技巧。例如在教学三上的排列组合时,有的教师创设了搭配穿衣服的情境后,透过小组讨论、演示搭配过程、以及简单的连线方法后,老师就会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如果学生还没有列出算式来,老师还会问:“上装的件数和下装的件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迫使学生得出计算的方法,才肯罢休,继续下面的环节。不难看出,这样较快地提炼方法,会使学习成为结果的记忆和套用,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宝贵的教育资源就不能被充分开发利用,这样只关注结果的教学,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一位教研员他是这样设计的,同样创设了搭配衣服的数学情境,提问:“到底有多少中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让大家清楚地知道你的种数呢?”接下来,请学生介绍,并引导评价,体验有序思考的好处,然后再提问:“用什么方法巧妙地纪录搭配的结果,比一比,谁的方法又对又快又清楚?”学生尝试用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用文字表示,有的用图形表示,有的用数字表示,有的用字母表示,还有的用算式表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序!”这样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同时,学生通过用图片摆到抽象化的符号,其思考过程经历了从实物到抽象的过程,学生数学化的思考过程也非常明显,教学中教师并不急于提炼方法、得出结论,而是用较重的笔墨充分展开过程,这样重在渗透思想方法,落实数学思考,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是数学广角教学的首选。

2、夯实学习基础,促进方法渗透

数学广角的教学,不但要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还要使学生会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一学期,我对四下的《植树问题》这一课进行认真地备课:既考虑到情境的创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考虑到教学时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渗透方法,自主建构。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种树”时还是跃跃欲试的学生们到“应用规律”时一个个都像在猜谜,加1?减1?还是不加不减?勉强参与的只是那几个在校外学奥数的学生。看来这样的设计无法顾及全体学生的发展,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还体现什么价值?

反思整节课:因为课前没有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小组合作也只停留在表面,急于得出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这样只重结果,学生似懂非懂,又怎么去应用规律呢?在反思中,我找到了症结,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首先创设情境后先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有的学生画草图、有的学生画线段图、还有的学生直接列算式,然后我采用反问的形式以及课件的巧妙演示,数形结合,渗透数学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让学生有夯实的学习基础,有效地促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样为下面的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根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的拐杖,使学生永远站在主体的位置。

三、巧用素材,有效提升

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广角的巩固练习创设了许多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作为学习的素材。有的教师如果是平时上课他会按教材一题一题讲解,不考虑素材安排的目的;如果是上公开课,因为数学广角的练习题量也不多,他又会自己创设出好多的素材来巩固,究竟如何去巧用素材,使数学知识有效提升呢?

例如三上的《组合》这一课,教材上安排了组数、早餐搭配、走路中的数学问题、拍照等,这些丰富有趣的情境牢牢的吸引着学生,如果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一摆”、“用线在书上连一连饮料与点心的搭配”、“自己用笔画一画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的路线”或“用线连一连一共拍了几张照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展开是平面的,除了情境的不同,要求上并没有提升,始终停留于具体操作层面,缺少数学化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每一个问题情境应有目标重心,组数问题要突出“有序思考”,把点心搭配从“二三搭配”拓展为“三三搭配”,既是对前面思想方法的巩固应用,又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游玩路线问题则侧重于“符号思想”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路线”,拍照问题则可以拓展为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个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各合一张影,一共要照多少张?只有这样发挥教材的编排作用,挖掘每个素材的独特功能,才能使学生的各种技能有效提升。

总之,数学广角的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突出主体,把握准目标,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始终,体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22

今年春,我生了一场病,请假休息在家,起初,老师们说我出差了,后来孩子们知道我身体不好,到处打听我家的住址,纷纷探望,一束鲜花,一只千纸鹤,一句纯真的问候,给病中的我带来了特有的暖意。令我震撼的是一个男孩送来的明信片,明信片上写真一行怯生生的字:刘老师,是我把您气病的吗?请您原谅,我以后再不粗心了,祝您早日康复!

我不能原谅的是自己,就是这个同学的一道数学题没做对,那天我大光其火,并且几天都纠住不放,看到这张明信片,我读懂了一颗心灵的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善待孩子的过错,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智慧的胸襟。学习的旅途风光无限,有清溪孱孱,有枫叶如丹,有天高云淡,有九曲回环……教师应以海纳百川般的胸襟为孩子打开一扇扇宽容的窗子。多一扇窗子,生命就多一份温暖的阳光,多一点成长的空间;多一份宽容,师生之间就会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温馨的理解。这样,教育才会真正成为师生诗意栖居的幸福家园。

宽容,还是一种成长的力量。学会宽容能使教师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让我们每天把微笑带进课堂,使课堂沐浴人性的光辉;把自信带给孩子,让他们天天在自信中成长;把尊重带给孩子,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做人的尊严;把宽容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田,使他们也能够学会用宽容来回报宽容,问人生的发展涂上亮丽的底色。

“玩”数学

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倒过来想”的思维方法。单元后练习十六第10题,是道扑克牌游戏题:把四张扑克牌排成一行,将第1张和第3张交换位置,再将第3张和第4张交换位置,翻开看到的结果,如图所示,要求:

(1)仔细观察四张扑克牌位置的变化过程,说说这四张牌原来是怎样放的;

(2)拿出四张扑克牌,任意交换两次位置,在翻开看结果,请同桌猜猜原来四张牌是怎样放的,猜对的为胜。

以往学这道题,要么是教师带一付扑克牌进课堂演示一下,要么是用课件演示一下,从课堂上学生的表情看出,学生们似懂而非懂,有隔靴抓痒的感觉,这次,我再教这一教材,课前布置学生带扑克牌,课上按题目要求玩扑克游戏,边玩边说说自己的体验,接着,同桌互相出题,玩出花样,从课堂上学习的气氛,从学生的情趣,我知道我成了最大的赢家,那一刻,师生心意相同,投入热情,投入个性,投入情感,一起分享快乐,形成一个真正的“快乐共同体”;那一刻,师生共同体验玩的快乐,感觉生命成长的意义, 享受自我实现的满足,那一刻,孩子的笑脸无疑是世界上最明亮的星辰,孩子的笑声无疑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天籁。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快快乐乐地玩,轻轻松松地学”,难道这不正是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吗?

黄全愈先生的著作《玩的教育在美国》,从中美教育的比较中,反思中国的教育现状,把“玩”提高到“素质教育的摇篮”的高度来认识,在美国文化的字典里,快乐——玩,同人生,同教育紧紧相连。斯宾塞《快乐教育》一书中也有一个精辟的观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快乐的人。

玩,是儿童的天性,会玩的儿童是健康的,快乐的。愿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把“童心”和“玩心”还给孩子。

感谢差生

本学期数学课队师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就是探究“圆的面积计算”。

课上学生探索20多分钟后,我请学生展示探索成果,甲学生按教材要求把圆平均分成16份,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并找到长方形与原来圆的联系,推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乙学生边演边说:把圆对折,一直对折下去,把圆平均分成32份为止,每份就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每一份的面积,再乘32就是圆的面积,听完乙同学的回报我心中为之一喜,转化的思想在这个同学的实践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合理运用,“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探索成果吗?”当我再次抛出这句话时,课堂一片沉寂,这时我发现坐在边排的一名差生丙,欲言又止,我欣然请他陈述,他慢吞吞的说:我在圆外画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算出来,然后减去四个小块面积,就是圆的面积了。我追问:“四个小块怎样求?”这个差生说:我把四个小块当成三角形来求,学生丁立即站起来反驳:我有意见,这四个小块不是三角形!差生丙出示他的图,我可以再正方形四角分别画一条线段,学生丁较起劲来:这样计算出来的圆面积会比原来的圆面积大!差生丙脸红了起来,不做声,我及时为丙救场:丁同学说得没错,这样算出来的面积是变大了,但是丙同学想用画图的方法来研究圆面积的计算,值得大家学习!我为学生的精彩表现欣然带头鼓起掌来,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学期已经结束,但这节课差生丙的表现记忆犹新,让我刮目相看,说实话,我自己对圆的面积的计算从来没有这样想过,这册教材我教过好几遍,唯有差生丙丰富了我的教学。

每每想起这节课,“感谢差生”四个字就会涌上我的心头。

一学年一晃过去了,62名学生犹如62朵鲜花,每个孩子都带给我不同的色彩,只要你用心,你就会从这一个个小花苞身上感受到更多:任性的黄也有听话的时候,活泼的绿也有淘气的时候,独立的紫也有依赖的时候,调皮的青也有温顺的时候。

总有那一天,花苞会以不同的姿势开放出自己的美,但只有等待过花开的人才知道——花开很美,但等待花开的过程更美!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23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对很多知识都很陌生,习惯上存在老师讲推一步走一步。初中数学很了很多新观点,比如情景创设,认识图形等等的知识点都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学会总结。“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一语道出提问题的重要性,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币导学生观察插图发现并提出问题

利用教材插图形象丰富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这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先看着图上画了些什么?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考虑到开始提问学生有一些困难,这些问题由老师提出,过了一段时间,试着让学生看图提出问题,教师惊奇发现,不仅大部分同学能模仿老师的问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比如在讲“比较”这一内容时,同学提出:图中画了哪些小运动,他们都有几只?小鹿姑娘说了什么话?”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名同学提出:“我们学习‘比较’,书上为什么要画这幅图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仅说明学生观察仔细,而且能透过表面的东西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2痹谇闾老师和同学的发言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专心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学生提出好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原因,使他们积极动脑。课堂上同学的提问有针对性,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同学出现的问题。如课堂上常出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有更好的办法;我想问问他;我给你提一个好建议,这都是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效果。课堂上呈现了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现象,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痹谥傅佳生阅读数学课本中,进一步提高质疑问难水平

如:教师为学生每人制定了表格,将每天预习提出问题记载下来。在指导阅读方法上,首先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要学的什么知识?解决这个知识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能这样解决?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有什么发现?在培养质疑过程中,学生自学是有层次的,针对这些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是层次清楚的,质疑的水平也有所提高。

总之,数学教学给了教师更大的发挥其主体性,创造性;使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真正达到用中学,学中用,轻负优质,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教师不只是在进行数学教学,而且在进行数学教育。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2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教学中认真培养学生看图

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信息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原有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中,课一开始,我就出示同学们坐船去鸟岛的情景图,“把哪两个班可以坐一条船”这一现实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使学生思维活跃,在积极的提问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从身边去发现数学问题,学会质疑,并能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

二、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其深度。

例如:在“估算” 教学中,我创设了问题情景,组织学生学习。出示同学们在收集矿泉水瓶情况统计表,我问:你从这张表上发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第三、四周一共收集了多少个?”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同桌的两个小伙伴赶快互相说一说吧!师说,调皮的小精灵也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我们来看,小精灵提了什么问题呢?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谁能说说小精灵提的问题和我们提的.问题有什么不同?面对小精灵提出的问题,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挑战小精灵。相信同学们以集体的力量一定能够战胜它。经过思考,实现了思维的碰撞,学生能够大胆地问“为什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又问:你还能提出一个用估算解决的问题吗?学生积极性很高,达到了教学成果的共享,加深了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多提供思考的时间。体验提问题的乐趣。

例如:《统计》例2的教学中,我播放一分钟内某条道路上通过的不同数量不同类型的四种车辆的动画。让学生分小组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接着根据记录完成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后,我组织学生讨论,“20分钟后,来的车辆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探索,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挑战,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能够大胆地回答。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创设最佳的问题情景,学生才乐于学习。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25

20xx年4月2日我有幸听了城关小学王老师的关于“问题的解决”的教学,收获颇丰。王丽英老师不仅仅关注知识和结论,更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努力地通过数学学习使孩子抓住数学的本质,品味数学的真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带着无限的乐趣投身到更广博的数学海洋中。在“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对比与联系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创造时空,让数学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我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首先,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其次,我们应清楚“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没有问题也就无从研究。在问题的解决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乐趣,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其三、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几点:

1。注重学生收集信息

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学生却不提不出来,要么提出的问题都一样。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当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很清晰时或者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有创新意识的方法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他学生主动关心他们,为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帮助。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解题策略的形成。

老师表现出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26

对于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我个人的解读除了第一单元比较新鲜,其实如果从空间与图形来解读,也不新鲜,无非是由直面图形过渡到曲面图形,实际上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实践探索,第一单元难就难在计算,如果有足够的计算技巧,第一单元的重难点是半圆的周长,但是如果对于周长有了深入理解,很直观地看出来半圆的周长除了弧长还包括弦长。总之数学无论是新知识还是老知识,理解至关重要。

对于代数领域,因为五年级带班的时候,就认为五年级的数学是整个小学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分数的相对于的理解,在五年级我在分数应用题给孩子们建立了网络,那时候也介绍孩子们认识了“比”,个人认为“比”的学习让孩子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开阔,路子多了,同时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今年在讲解第二单元的时候,我换了一种新的方式,数学“串串烧”,广义上轮廓所有应用题类型,包括解决问题用到的相关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庖丁解牛”让孩子自己解读第二单元,小组合作或者同桌分解知识点。不是很赞同“单位一已知用乘法,单位一未知用除法或者方程。”真正解决应用题的王道是找等量关系,同时分析条件和问题的关系。会把数学语言转化为文字等量关系,同时会对号入座带入数据,这很重要。

通过串串烧的形式解读课本,很多孩子的自学能力飞跃提高,但是对部分不爱听课的孩子,唤醒他们学习的热情非常重要。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27

最新文章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 28×6 ( )×6<58

125÷5 96÷8 63÷3 360÷3

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千克、克、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千克、克、吨》通过实物让学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吨有多重,经过观察---掂---估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

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

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设计》中,利用计算机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并茂放大细节,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在创设情境中用计算机演示转动的风车,对称的蝴蝶不停地在挥舞着翅膀,小船平移的运动,实现教学的优化,由多媒体演示,旋转后的图形及平移和旋转的区别,通过风车转动动态,清晰地旋转过程,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平移、旋转图形,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起盎然。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技术为实现练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方便。在内容上可以设计具有情景的趣味题,便于操作的游戏题,朗朗上口的儿歌题等;练习形式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擂台赛、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大奖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习转为“主动型”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铇,“中下生”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28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通过平时的教学实验,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受教材的限制,而是以教材为平台有效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对于数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必须得到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是一个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

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另外,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强调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本身应举止庄重、文雅。提问时,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多用礼貌用语。教师良好的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29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这已经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三年,还记得刚上班时面对初三的大学生,我是那么的缺少自信,虽然精心的准备了我的第一节课,可是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语音语调都把握不好,坐在前排的同学甚至听得到我因为紧张而发出的颤音。

还记得第一次教研员来听我的课时,我一整晚都没睡好,对于一遍都没讲过的四边形总复习,既要搂知识点又要给学生拔高,我是那么的束手无策。还好有我师父王艳丽老师,耐心细致的帮我导课,指导我知识点如何归纳,习题如何精选,什么时候点到为止,什么时候要延伸拓展。

如今在师父和优秀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从初一教到初二,我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对知识的脉络也已经初步掌握,虽然也时常找师父导课,也请教老教师,但是现在的我不再像刚上班时那么的没有想法,我是带着问题去寻求帮助,小到一个知识的点的把握,大到一节课的讲课思路,我都会先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去找老教师探讨,取经。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课前的预习,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使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住校生,一周才能回一次家,父母不在身边,所以自觉性较差,晚上预习情况较差,因此我就利用早自习之前和课前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一节新课所讲的内容并非绝对都是新知识,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这也是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特点。通过预习,也可以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在课上我会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例如:带学生走进分式自选超市,将分式挑选出来填在括号中,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通过介绍毕达哥拉斯定理,和勾股定理的时间进行对比,对学生进行适时地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教育。

向师傅和优秀教师请教设计有阶梯的训练,我会精选一些题型,跟师傅商讨教学中例题讲解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例题的讲解不仅仅是要让学生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让学生看到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并让他们找到到达“那一村的方法。所以,在讲解例题前,要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然后应对学生解题情况作相应的了解,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同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欢乐。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地靠学生自己发现解题思路和动手作答。

课堂上将从五中学习到的师友互助的和谐课堂模式与班级中一直实行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整合,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主动性更强,学习积极性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我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30

两天来的深度课堂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我认为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更深层次的突破口。构建“学的课堂”,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引导、指正。

“活动导学”的教学模式,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一定能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现深度教学。为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自己要善于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为自己提供交流的平台,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开展深度学习的课题。这是我们最为需要的策略,这样能够提升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效率,学生愿意学习,愿意开展工作,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实际上,我们应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现实条件,做出最为切合实际的探索,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可行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及其现实条件开展深度学习和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探索知识、应用知识的热情,从而做到学以致用,用以带学的目的。

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用多种形式来呈现,并且要尽可能直观,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教师设计题目的最佳方向是:看得见、找得着、用得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动能就能被激发出来,兴趣也就能够坚持下去,一切的困难也就变得轻松,变得自如,他们不再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这样就能够让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开展深度学习,同时也能达到最佳化的程度。

四、新课堂改革呼唤着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学生再也不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学习了,而是让学生自立探索、动手动脑,让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能自由的善始善终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真实的感受。

总之,在学习了深度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并聆听了解专家的课堂教学后,深深感到教师教学的方式要大大的改进,教师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不仅要注重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深层次,更应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31

开学初,学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改革的热潮,最近我又在网上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几节教学视频,我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杜郎口的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在我的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也想过用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总是在思想上有所顾虑,担心学生不会学习,担心学生学不好,担心把学生给耽误了,担心课时紧,任务重,没法完成被学期的教学计划。另外,我还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玩大于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败又怎样来弥补?

我平时还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到了游戏厅里不需要任何人教,学生就能很快地学会打游戏,并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什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过观看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视频,我发现我把学生管得太死了,总是规定学生做我教过的操作,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

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32

这是一次实践与综合运用。目标是让孩子们通过一些测量活动,掌握简单的室外工具测量和估测的方法,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为: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步测和目测。

测量之前,认识测量工具是前提。课本中介绍了卷尺、测绳、标杆等常见的测量工具,都是孩子们熟悉的,所以,大家都很有亲切感。尤其对测量相距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的测量方法,书上有说明,更有图片参考,为孩子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依据。孩子们在操场上实际测量操场上两点间的距离时,都能按照测量步骤,利用标杆并根据“在操场上确定两点,通过这两点测定一条直线,量出两点间的距离”进行正确测量。我与孩子们也总结了标杆测定直线的方法,本质上是把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连线分成若干小段,以便于用工具测量。我想,孩子们经过测量,有这样的感悟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步测与目测,都不是最精确的测量方法,却是最常见和最便捷的测量方法。

步测是以“步”代替测量工具,课本上介绍的是用平均步长乘所走的步数推算出一段实际距离的方法。一味地纸上谈兵是毫无价值的,只有带领孩子们亲身感受才能真正理解。所以,我和孩子们在50米地跑道上进行了实际测量,考虑每个孩子的步长都是不一样的,为了减少误差,我让孩子们在自然状态下行走,并走三个来回,然后及时将每次走的步数记录下来。在各组汇报时,我发现孩子们的数据虽然都有差异,但很接近,这说明大家都在认真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目测,是通过观察估计两点间的距离。其实,我们在不经意间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只是从没有深刻体验过其价值。今天,我就要带领孩子们感受整个过程,体验目测的方法。孩子们虽然有目测的经验,但那都不是规范的,所以我按照课本介绍的方法,给定孩子们一个标准,通过练习来目测相距10米、20米、30米……远的人或物体的大小。当然,学校里没有固定的树木,只能用标杆代替了,但这并不妨碍孩子们的目测,大家还是兴趣盎然地完成了任务。

今天在室外上了数学课“实际测量”,有活动,有数据,有体验,更有价值!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33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一班和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回顾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辛酸的泪水。由于二年级是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因此,我针对本班学生均为转校生,来自不同学校,习惯基础都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好动、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行为习惯差等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多鼓励,常激励的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主动改正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为核心。

二年级数学采用的是全新的教材,而且本人从未带过低年级数学所以学期初,我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班上的等王竞悦、吴昊杰、王艺锦、姚宇齐、王振等学生,上课时积极发言,动口动手动脑,学得轻松愉快,(他们的成绩也很好)。又如杨修帅、裴炫、胡俣彤、周昱含等学生,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偏后,针对这样参差不齐的学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让他们都有作为,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数位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后,引导学生总结读法,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三、勤与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

与家长常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与此同时,教师更能加深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

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的!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34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35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几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下面我谈一谈我们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超市买玩具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36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计算和应用,更不是为了无休止的做题;学数学,是在学一种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要有依据的数学思想,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应是数学课程的中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过程。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只有树立“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三、在数学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护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要相似于幼儿生活,相似于幼儿心理发展,相似于动物性,相似于幼儿的好模仿、好户外活动、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称赞、好动、好游戏。

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行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儿自发的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 教师应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谈话,了解幼儿表面看似错误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误解和伤害幼儿,保持他们永久的乐于探究身边数学现象的欲望。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五、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六、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如:小班学数字“4”。我讲了《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条腿,都是4的朋友。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一定能够自觉地、毫无负担地、积极地接受知识。这样,既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37

本节课的教学,其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各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一。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结合多样化的算法,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解决这部分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感受算法,从而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能准确、熟练的解决这部分知识,同时对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的格式也牢牢掌握。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在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创造算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肯定,激发孩子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孩子能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

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一年级下册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教学片段

在导入时出示减法算式56—14=让孩子们用自己觉得快的方式来口算这个题目,并说出计算的方法。大部分孩子借用一年级学的方法说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所以很快就把结果算出来了。

紧接着借用书上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6—18= 这时发现个位上的.6不够减8,这时应该怎么办呢?学生纷纷把手举的很高,都想表现一番。

有的学生说:“16—8=8,40—10=30,30+8= 38” 。

师:“很好,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是根据竖式计算出来的。”

在这部分知识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竖式计算了,因此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时提问学生,那个位写竖式也不够减怎么办?

生1:老师,我知道,要在十位的头上写个“1”

生2:不是给十位写“1”,是在十位头上写个点。

孩子们已经基本知道了个位不够减应该怎么办,这 时 老师就把正确的书写方式通过边讲边写的方式告诉并展示给学生。之后强调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书写要求: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从十位退一是,要在十位头上打点,不是写“ 1” )

之后出示练习题,请个别掌握的不好的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做法,其余同学独立在草稿本上完成练习。教师指导进行

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38

大学毕业以后,有人问我是什么专业的,我就会告诉他,我是数学专业的。而今,我参加小学数学教育已经4年有余了,有人问我是干什么的,我会回答,我是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阅读“小学数学学科”这一内容,我受益匪浅。在我原本的认知理念中,作为科学的数学和作为教育的数学就是一回事儿,他们都是数学。而今,我才知道,原来作为科学的数学与作为教育的数学是不完全相同的。

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之后,我也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一些数学理论知识。想着某一天可能会对我的教学有所帮助。也想着可能会高屋建瓴,视野更宽广。而今,我体会到作为教育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它们能够互通,却又不得不区分异同。

生活数学观、儿童数学观、现实数学观,这三个“数学观”简单概括了人们对小学数学(儿童的数学)的根本认识。

我对P8内容中“生活数学观”的研读有了一些体会。原文为:

数学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能够认识、理解、判断、运用数学,并经常能在社会活动中运用数学,特别是要在对学生的个人、社会及职业生活有实际意义的背景中运用数学。因此,中小学数学不应是外在的知识,让学生感到陌生,而要处于学生的文化和生活现实中。正如杜威(JohnDewey)所说,必须填平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与科学之间的鸿沟,儿童的经验和文化应该成为其在校学习的基础。

我的思考: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减小杜威所说的鸿沟。儿童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数学生活化的普遍现象又是不争的事实。小学数学阶段孩子们所接触到的数学,他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就是生活。因此学习数学,就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故事、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等,这些都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出发点。也是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在进行兴趣培养的过程中,将数学思维,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等融入其中,就是我们当前在做的数学教育。外加引导、评价体系的建立,这些是站在儿童数学观的角度去对待成人数学世界和儿童数学世界之间的差异。读懂儿童的心理,激活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尝试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由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经验归纳、直观操作、建构数学知识,形成并非严格的数学概念。如此这般,小学数学教育也能在未来学生接触到数学科学起到好的作用和影响。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39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次课程文化的全面而深刻的变化。随着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构架、课程实施与课程评语的变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提出一定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学生的发展”指全体学生的发展、终身持续发展、活波主动地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教要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的条件。

课堂教学改革建了一个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体系,这为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课堂教学改革要以提高全国民族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着眼全体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学生的素养是他内在心理的写照,取决于它的心理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提高学生的素养就必须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性。改革的功能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要重视双基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要促进他们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一代新人,课堂教学改革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

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在我的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也想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总是在思想上有所顾虑,担心学生不会学习,担心学生学不好,担心把学生给耽误了,担心课时紧,任务重,没法完成被学期的教学计划。另外,我还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玩大于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败又怎样来弥补?

我平时还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到了游戏厅里不需要任何人教,学生就能很快地学会打游戏,并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什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过观看本次的教学视频,我发现我把学生管得太死了,总是规定学生做我教过的操作,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

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学习课堂变革一点初浅体会,课堂变革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课程变革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课堂变革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40

本节课的教学,其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各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一。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结合多样化的算法,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解决这部分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感受算法,从而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能准确、熟练的解决这部分知识,同时对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的格式也牢牢掌握。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在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创造算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肯定,激发孩子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孩子能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

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一年级下册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教学片段

在导入时出示减法算式56—14=让孩子们用自己觉得快的方式来口算这个题目,并说出计算的方法。大部分孩子借用一年级学的方法说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所以很快就把结果算出来了。

紧接着借用书上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6—18= 这时发现个位上的6不够减8,这时应该怎么办呢?学生纷纷把手举的很高,都想表现一番。

有的学生说:“16—8=8,40—10=30,30+8= 38” 。

师:“很好,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是根据竖式计算出来的。”

在这部分知识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竖式计算了,因此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时提问学生,那个位写竖式也不够减怎么办?

生1:老师,我知道,要在十位的头上写个“1”

生2:不是给十位写“1”,是在十位头上写个点。

孩子们已经基本知道了个位不够减应该怎么办,这 时 老师就把正确的书写方式通过边讲边写的方式告诉并展示给学生。之后强调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书写要求: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从十位退一是,要在十位头上打点,不是写“ 1” )

之后出示练习题,请个别掌握的不好的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做法,其余同学独立在草稿本上完成练习。教师指导进行

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41

一直以来,我都在不断反思、探索,寻觅一条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通向高考成功之路。在一段时期的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几点问题:

1、很多问题都要靠我讲他们听,我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同学们不善于挤时间,独立动手能力比较差,稍微变个题型就不知所措,问其原因,回答不会,做题没思路,一没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时做题少,很多题型没有见过,以致于思维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做起题来有困难。

2、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有些该记忆的公式没有记住、该理解的概念没有理解,尤其是立体几何基本问题的求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等,导致做题时不知该用哪个公式,还得去翻书。

3、上课听课的效果不好。大部分同学都说,课堂上我讲的东西极大部分能听懂,但一到自已做题就不会。其实这部分同学听懂的只是对某一道题表面上的东西,其实质的东西,它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没有融入到大脑中,不会举一反三,没有从问题的表面看到本质,思维没有得到升华,课下又不巩固复习,导致讲过的题型仍然不会做。

4、现在有少数学生比较懒,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问题他知道思路后,就只知道说不动手,数学课桌子上不准备草稿纸,以致于每次考试都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不了高分。

对于以上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借用了以下的一些基本办法:

1、关爱学生,激起学习激情。我知道热爱学生,走近学生,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激活学习数学的思维。

2、每天除了把资料书的作业做完后还做3道典型的高考题,当天批改,对没有完成作业进行批评教育直到其改进为止。

3、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对一些重点知识、一些性质进行不定时的测验,及时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

4、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课前尽量认真备课,把可能遇见的情况逐一解决,并时常练一些题同时归纳近几年高考的主要题型和所有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我尽量把一些解题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比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的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选择题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极值法等教给他们,既使他们不能立刻学会,但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能把方法融入解题当中了。

5、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课下个别辅导,通过辅导能知道哪些知识存在问题,或者是我上课遗漏的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6、认真分析数学临界内的临界生和临界外的临界生的学习数学的状态。比如说每次测试都能在90分以上的同学,应建议他们课后可做一些适合自己的题目。对一些数学“学困生”,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多思考。采用低起点,先享受一下成功,然后不断深入提高,以致达到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进步和提高。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42

再次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第三、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43

通过四个学年的尝试,我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始终把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课改特色,新教材优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二、新教材的困惑

1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忽视了法则的重要。在教材中,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我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但是实际的教学中让学生表达只锻炼了部分学生,部分学习好的学生。而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不会表达,即使课堂上会了但过后就忘,对这些学生还是应把法则交给他们。

2、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合作很重要,学生互相学习,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小组学习中往往学习好的同学滔滔不绝,而学习差的学生只能作为一个听客对这些学生来说小组学习的效果极差。

3、新教材教学的内容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这对教师和学生要求很高。

4、新教材的知识内容不连贯,不知是不是编者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由于不连贯造成学生学后忘前,需要前面知识铺垫的都不会。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44

一年来,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参加了这次培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思,收获颇丰,对数学本质有更清楚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数学素养,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一些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新课程的激情。数学在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

众所周知,如今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每个行业,对于我们这一行业,特别是基层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更深的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拓宽了教育视野,提升了自我素养,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本次培训为我勉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修平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对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的助。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真正沉浸于自己职业当中的教师才能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如果你热爱自己的事业,你就不会觉得累,而是感觉很幸福。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45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作为刚接触一年级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查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功能不断扩大。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

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在实际的情景中能正确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个、十,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学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教材,初步学会估算。

在现时的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培养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20以内的 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在认识图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概念。

二、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在教学 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 ,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 “简单减法应用题”我先拿来5个苹果,把其中2个送给一个同学,再让学生根据我的做法用两句话表达出它的意思,此时学生能说:有5个苹果,送给x x 同学2个,还剩3个。在这道题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和物品自由的编一道应用题,学生很快就编出了很多,我抓住机会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数学里叫做应用题,从而初步了解了应用题的概念。再如: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学期,我所担任一年级数学的同学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他们对同一数学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例如:教学 “9+5”时,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针对学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对能解答出得数同学我都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奖励,让他们体验到创造之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少数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实现了多维目标把握了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能力方面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的'经验。

在教学中改变了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的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完成练习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创设性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没,而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对学生实现多元化的评价理念,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46

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是所有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忽视数学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缺失,易造成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加之学习负担重,束缚了学生潜力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压力大,我们一方面要传授知识、教授方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一些生活习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谈谈几点心得:

一、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三会:会听讲,会学习,会做作业。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

会听讲:即做好课前准备,细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善于总结,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等。我用自己的实践经历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了就会有用,因此要求学生经常提醒自己,要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从生活中学习。

会做作业: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作业时,思考可能涉及到方法、技巧,并从要求书写规范开始,逐步培养学生会做作业。

二、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

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对同学、老师、学校各方面相当好奇,因此,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不容易进入状态,为了转移他们的视线,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每周布置他们进行一次总结或反思(50字以上即可),内容包括本周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已掌握的知识,知识网络结构,还未解决的问题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即复习和反思了本周学习的知识,又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及时改正,为下周的学习明确了方向,通过总结、反思提醒学生把心思和时间放地学习上。

三、随时与学生交心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也不止在课堂上,课余时间,我尽量多地与学生聊天,让他们觉得老师真心与他们交流,为他们的学习担心,让他们心底里感到老师时刻为他们好,即使受惩罚的学生,只要学生喜欢老师,他们就会自觉学习这门学科;也会把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困难及时告诉我,课外交流,让学生放下包袱必无芥蒂,在课堂内、外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说出自己真实体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四、有效教学

在开县第六届骨干教师培训期间,进修校李胜利教师给我们提出了有效教学要回答三个问题:

1、把学生带向哪里

2、如何把学生带向那里

3、如何确信你把学生带向了那里

●把学生带向哪里--教学准备,实际是教学的重心前移,进行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重点。包括调研学习情况,研究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包括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如何把学生带向那里—教学实施,借鉴中感悟,实践中探索,学习中升华,反思中前进。我的课堂教学实施,注重每一个细节,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针对性地设置例题和练习,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收获,而且不同的教学实施过程也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如何确信你把学生带向了那里—教学评估,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希望被鼓励,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扬是老师对学生一种肯定,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好表扬”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我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是可以用点头表示肯定、赞许;用鼓励的话来激励;还可以用师生鼓掌、等形式。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

1、导入生活化,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物和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3、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1、做一做。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2、找一找,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总之,对学生而言,要着重强调基础知识的把握,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在生活中适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多与他们交流,及时改变教法和教学进度,把学生引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中来,只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我们教学理念和能力才能与时俱进。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47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逐渐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在“以学论教”的今天,结合一些在教学中的具体案例,谈一点体会。

新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看

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轻能力重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子,一会儿几何知识,一会儿代数知识,好比一台机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学生的面前,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组装机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半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探究,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已在教台站不着脚。同时,新教材还有独特的一面,那就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考虑:七年级的学生还很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片,所以教材编排了很多想想做做、剪剪拼拼游戏中的数学,学学玩玩,玩玩学学的24点计算,火柴棒、排方桌等生活中的数学,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变的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从教学的方面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信息资源的采集者,好比“机器零件”供应商,要从讲台上的“独奏者”转变到后台的“伴奏者”。教师必须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找准教

材的重点与难点,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的关系。寻找相关数学资源、图片、实物模型,创造和平共处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体会现实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

如在教日历中的方程时,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日历表,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小彬在假期中外出旅游一周,这一周各天日期之和是84,问小彬几号回家?问题一出,学生们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这时课堂热闹非凡,讨论的场面不言而喻,然后观察学生准备好的日历,找日历中规律,竖列中的数字关系,横列中的数字关系,紧接着玩日历中的数学游戏,学生情绪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商品中的打折销售,对于学生来说,买卖服装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但其中的数学知识学生知道的还不是很多,只要教师收集的资料准备真实有效,学生的会很感兴趣用数学的知识去解答这些问题,但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现在农村学生,阅读课外的读物还不是很多,若看到一些数据无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教师在上课时尽量做到让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发表意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同学之间少指责,使他们不再沉默。

新教材的优点很多,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困惑: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什么都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作为新教师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

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这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48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老师,现根据教材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谈一些自己的感触。

我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材分析和有关参考书,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学任务,弄清双基内容、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单元、章节和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材知识的全貌。

2。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注意多提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作业设计符合“四性”:目的性、科学性、量力性、计划性。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认真批阅作业,并进行讲评。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加强课后辅导,重点是学困生。要把功夫花在学困生的提高上,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学生,使优生更优,使全体学生都能弥补自己的学习缺陷。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对“学困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因为他们现在的学习成绩不很理想,才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我发现转化“学困生”是有窍门的,只要“学困生”愿意学好,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转化的。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49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化,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在这里,“简约”是一种操作要领,是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理想目标,还是一种教学理念。理想状态下的简约化数学课堂特质应该是这样的:课堂结构——清晰、明快、整体感强;教学素材——经济、高效、少而精练;节奏控制——匀称、舒缓、张弛有致;活动展开——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教师上课——轻松、自如、胸怀全局;学生学习——愉快、主动、学有成效;……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其实很多内容40分钟的教学时间根本不够用,有的一节课内容甚至需要两节课才能讲完,却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教师教得太辛苦了,学生学的也很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努力实现“低投入,高产出”,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建出有效、高质的数学课堂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目标。简约教学是“形”和“神”的交融,意蕴丰富,它是一种教学方式,一种教学风格,一种教学品质,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艺术,一种教学理想。

简约教学并不只是对繁杂课堂的现实针砭,而应该落实在,每一课堂,不管其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难度的大小,教学年级的高低。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艺术,简约数学教学的创建在某种程度上在实现着“生活”“艺术”“数学”“教学”四重意义的和谐统一。小学数学简约式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活化”教材,使教材趣味化、生动化。

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应该追求“简约教学”。课堂教学凭借已有教学经验,以先进的课改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提升,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的课堂教学境界,这就是“简约教学”。创建简约的数学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教学内容求“精”。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必须独特而深刻,能够抓住重点,有机整合,前后连贯。选材可以少,但所选题材要有典型性,针对性,要精选素材,巧用素材,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使每一个材料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教学环节求“简”。思路清晰,过程简洁,目标明确,扣紧“主线”。所谓“主线”,也就是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脉络,它是课堂教学的“魂”。“主线”明了,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取舍教学内容、考虑教学进程、有效组织教学就有了目标,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层次就容易清晰起来。

三、教学方法求“活”。要灵活应变,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简约教学追求的就是有效教学,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教学走向简约,要求教师要学会做减法。围绕教学目标取舍、整合、提炼,这种减法,并不是简单地对教学素材、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割舍,而是要合理去除那些多余的环节、无效的程序,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

四、学习掌握要落“实“。一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情况怎么样要及时了解,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来检测,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矫正,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通过科学、有序的'教学组织活动,让知识背景、智力水平、个性品质等各不相同的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只有当我们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如此的数学教学才有了真正的永恒魅力。因此创建简约化数学课堂是我们必须尝试的新课题。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50

一.教师应转换角色,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我曾在教“日历中的方程”时,新课前安排了一个“猜日历”的游戏,请班上的同学将一个月日历中竖列相邻三天的和告诉教师,教师就能“猜”出这三天是几号,这个游戏对小学的学生来说,在教师“猜”对日期后,他们对教师就非常佩服,认为教师是不是会“神算”,正当他们对教师的“神算”惊叹时,教师进一步的进行引导,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答:想。教师紧接着说,等你们学习了这个问题后,你们也能和同伴或家人玩这个游戏。这样一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生会主动的去探索新的知识,实践下来效果很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的教材中,许多小标题都是以疑问的方式出现的,如:“数怎么不够用了?”“能追上小明吗?”“妈妈为你办教育储蓄”等等,非常有趣,富有挑战性,很适合学生的胃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意图,特别是在创设情景时不能随随便便,或者是搞花架子,这样容易流于形式。教师在情景创设时,目的性要强,要选取有特色,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素材来创设情景,这样才能达到创设情景的目的。

三.教师应提供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教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因此,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惯,在课堂上还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有表现自已才干的机会。学生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教师愿不愿去开发。

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同时,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集。

时间如梭,转眼已经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工作几年了,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我思绪万千、感慨多多。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教学中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利用钟面实物教具,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在一些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所需的小正方体模型,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超市购物等场景,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中来,以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以形成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精髓。

二、注重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生活化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比如,在教一年级第一册《连加》一课中创设了打气球的游戏,气球从下面一点一点往上飘,上面有10以内的加法算式,看谁算的快打得准的情境。学生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不但产生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复习了旧知识,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还如在教一年级第一册《连加》一课中,我给学生放了一段早晨他们打扫卫生的录像片段,在录像中有学生打扫卫生的生活场景,又有身边熟悉的同学。当看完录像后我问他们:从这段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的时候,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起来,当我再问:为什么用加法列式时,孩子们说:“开始有3个同学扫地,一会儿来了2个拿扫帚的同学,一会儿又来了1个拿扫帚的同学,一共有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所以用加法列式”。他们不仅理解了连加算式的含义,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同时又让学生比较3+2与3+2+1两个算式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了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还可以把它运用于生活。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连加》一课时我还创设了一幅“风景图”的情境,在图中有鸟、有蝴蝶、还有大树,分别有不同的姿势和方向,学生通过观察列连加算式,有列6道的、有列7道的、还有列10道的,学生对自己的列式都有充足的理由,小鸟和蝴蝶一共多少只?列式是:2+3+2+4+3+1对于学生这些富有创造性的回答我都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因为我认为这种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

备课时对教材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意结合我所教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搞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注重和平行班的老师就教学难点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做到充分驾驭课堂。留意从教学辅导材料中取经,吸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所用,注意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力求一节课比另一节课精彩,力求将我所知所想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课堂中来,力求让我的学生能在寓教寓乐中轻松学数学,让孩子们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四、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开展轰轰烈烈的家长助学生、好学生帮助差学生的活动,使得课后的练习与巩固得以有效的实施。

五、注重个别辅导,及时转化潜能生。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对于潜能生做到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让他们感觉到来自老师以及班级体的关爱。认真研究造成其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坚持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互助互学活动,逐步让一部分潜能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逐渐进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家长成为学生时时刻刻不变迁的小老师,竭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争取更大进步。

总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教学经验还很不足,需要不断向同行们请教学习。对于自己,我还需不断丰富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将我所学渗透课堂教学,为学生造福,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段时间已经进入了复习阶段,每天的练习总是不会少的。经过几天的练习,学生似乎有些厌倦了,上课时那饱满的热情少了很多,回答问题也没以前那么积极了,整个课堂都很死。

这节课是评讲学生做的一课三练.我发现学生们的热情不高,懒懒的,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再激起他们的兴趣呢?正巧讲到第三题:把被减数和减数看做整百数,再估算结果。(这种题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掌握得比较好的,不仅能估算,还能很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那就让他们比比赛吧.“咱们来比比赛,把自己估算的想法说出来,一组一个题,比一比看看哪个组说的最好。一个组说的时候,其他的几组就作为评委”

“……”(第一组同学开始说他们的想法说估算的过程)

“他们说的不是很整齐……。”(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评论第一组)

轮到第二组了“……”(我注意到了孙盛伟同学根本就没有说,他在那里玩自己的手,似乎在想些什么。) “孙盛伟没有说……”第二组的还没说完,就已经有些同学在小声地议论了。

“在第二组里面,有一个小‘叛徒’,咱们现在请他到第三组去和和第三组一起说吧!(我一说完,同学们都很有默契地指着孙盛伟同学。这时的课堂气氛有了很大的改变,活跃很多。)

“……”(第三组的说着自己那一题的过程。瞧,孙盛伟同学多卖力啊)在接下来的评讲中,每个学生似乎都来了劲,特别是那个小“叛徒”,每一次提问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比任何一个学生都积极。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51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

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 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改革教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航。

1、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也就是预习,虽然三年级时,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

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同学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同学应付一下,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及时的检查形式。对于预习作业只限于预习本上的检查批改等,只能了解会的人有多少,不能了解不会的有多少,对于孩子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还是未知,所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所以,本期打算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其 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作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的.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增加课堂容量将是我的改革教法的第二步。

2、提升课堂。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孩子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提升知识容量,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避免课堂上知识看似学会了,而考试考不了好成绩,总的没有学过这类题,其实真正是没有学透、学活、学用。

3、激活课堂。课堂要活起来,则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搬家交换、四则混和运算),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画线段图),将问题情景化等多种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从直观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内涵。

二、创新学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指路引航。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法上,我本期打算从三个方面去做:

1、读数学。语文书是读出来,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引导孩子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

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如:250÷8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几?),读出答案(259除以45与36的和,商是多少)那么你绝对不会做错。

2、做数学。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填空题,找准关键字词。判断题,看重点词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互相平行),举特殊的例子,举反例。找理由,选择题,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题,分段法。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分析法,画线段图法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3、思数学。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为促进孩子思考,本期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三、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另外,培优补差也是一项重点工作,班级中 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于优等生鼓励去攻克难度更大思维含量更高的习题,对于潜能生则实行优先辅导、优先提问、优先作业批改的三优先政策努力缩小差距,使其迎头赶上,使我们每个孩子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52

北京实习一个月 , 来到全国课程改革的示范性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 让我见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在这里 , 我的工作分成了三个部分 : 班主任 , 电教组 , 教学工作 。 而我想 : 我获得的不仅是经验上的收获 , 更多是教学管理 , 课堂教学等的理念。

北京实习一个月,来到全国课程改革的示范性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让我见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在这里,我的工作分成了三个部分:班主任,电教组,教学工作。而我想:我获得的不仅是经验上的收获,更多是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的理念,以及他们带给我的种种思考。

一、教学管理理念

在实验中学,从领导阶层到一位普通的科任老师,都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进行学校的管理,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个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一个教育实验基地。这所学校鼓励着老师做各种研究,各种改革。每个班主任都有着自己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宗旨。有了这种思想的自由,自然这里也就充满着探索与尝试,从而有所创造与进步。在我实习的班集体中,班主任对他的学生说:“我要让你们成为学习型的管理者,也是管理型的学习者。”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到这里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他们关心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从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出发,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二、教学理念

在实习期间,借着录课的机会,我听了很多的市级,校级的公开棵,还有理科实验班的课。在这些课堂上,让我看到教学改革正在悄然进行,有意识的老师正在努力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的创造也逐步成为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其次,这里的老师也都在适应着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资源更加丰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也就更多。尽管,这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推广仍然有很长的路,但似乎也并不遥远,相信,这股改革的浪潮会给教育领域带来很大的.冲击。

三、实际工作经验

在上面,是我在这所学校感受最深刻,也是认为最有意义的收获。实际工作经验上,由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也获取了许多。

在班主任工作上,我认识到了一个老师的表率作用是很大的,学生时刻看老师,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从自己严格要求,并影响感染学生。这就要求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必须是贴心的,也是带有希望的。实习期间,班主任李宇炜老师教给了我许多的班级管理经验。我想这些经验是宝贵的,更为宝贵的是老师的主动精神。在他的言谈中,看出一个老师对于班级管理的深度认识。所以我想:一个好的班主任不应只是从学习上给学生帮助,而是从一种“管理”的角度上去让班级受益,让班级体的每个成员成长。

教学工作上,由于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与合作伙伴一同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尝试。尽管,有的时候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但也获取了很多的教学经验。在上了6节课后,我深刻体会到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的重要性。一个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围绕着“学生能否学得更好,能否真正掌握方法”的主题,而不是从怎么上好我的一堂课出发。可见,一个优秀的老师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正确的教学理念……这次的实习,让我从实践中去思考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对于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电教组工作,与其说在这里工作,不如说在这里学习。我接触一个学校较完备的电教设备,了解了一个学校信息中心的大致运作。一个月来,参加了多次的录课工作,一次外拍工作,学会了有关摄制,录像,编辑等实际操作。电教工作有很多繁琐的细节工作,但它是一个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或者说推动者与宣传者。我想,在以后工作中,有了这些经验,我会更加容易上手,也能更好地把握工作。

实习,是师范生重要的一课,付出了便有收获。我很幸运地在大三就参加了教育实习,通过一个月来和大四的师兄师姐的合作,让我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迈进了一步,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一个团队的力量。总之,这次实习,让我获取了经验,认识了不足,体验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也感受,思考了许多教育改革的问题。在以后的路上,我会珍惜这些经验,让自己做得更好。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53

尝试教学法,是给学生创造一定条件或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了尝试教学法并应用到教学中,我发现尝试教学法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负担。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中我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一、有利于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尝试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课堂上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尝试教学法的流程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问题情境的导入、尝试题、“试一试”、“做一做”等环节,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利用“尝试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境,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将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再次尝试安排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二、尝试教学法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听”会的,而是“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

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尝试教学法正好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积极运用尝试教学法,每节新授课都先复习一遍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好尝试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时候,我先复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看看谁能最快掌握具体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兴致盎然地纷纷投入学习中。自学课本例题后,再让学生完成黑板上的尝试题,结果,多数同学都做对了。这样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练习,从小培养儿童“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就能逐步形成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先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只起辅导、引导作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上数学课中的配方时,我提出了如何进行配方这个问题,各小组积极参与讨论,但是没有一个组能够说出其中的关系,因为书本上只给出了配出来的常数项,而没有强调所配的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然后我走到一个组的旁边,提示他们:二次项系数是1,一次项系数与常数项数字有什么关系?他们又热烈地讨论起来,不久,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道: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当时我给了他一个微笑,并表扬了他,他高兴得跳了起来。接着我让他到黑板上给全班同学讲解,他描述得很清楚,思路也很清晰。当他讲完后,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还不时跑到办公室和我一起讨论问题。看到学生的进步,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与成长,更加坚定了我继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决心。

四、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每个班分成四到六个组,每个组有六到八个同学。学习小组的划分按成绩好差搭配,这样就使课堂教学开始面向全体学生,最终改变了“只为少数人教学”的现象,达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并且有利于营造同学之间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具体问题的合作讨论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尝试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一个人口头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尝试教学法中有一个环节是要学生讨论、交流,在这一环节,除了组织、引导好学生,讨论之后我还让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长此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通过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学生主动学习、学生个性化发展等多方面的优势。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54

“数与代数”这一基础部分正是搭建这种思维的桥梁。它不仅能在数的运算、公式的推导、方程的求解、函数的研究等活动中通过对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促进学生探究和发现,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利用正数与负数、精确与近似、方程与求解、已知与未知等概念中蕴涵着对立统一的思想,变量和函数概念中蕴涵着的运动、变化的思想,促进学生用数学、科学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合理地学习需要的数学。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更改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理念,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快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得的体会:

一、让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且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精心准备,认真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及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识,学会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五、立足基础,帮助提高

在初中数学学习,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喜悦。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

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又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出现了一定的滑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面向四化,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增强其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让数学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55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一、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在小学生中,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除了数学本身抽象、严谨、逻辑性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弱有关以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老是与数字打交道,学习数学就是计算、做题等枯燥无味的事,没有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能体验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对今后学习与发展的价值,也难以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地位。想要改变这个状况,必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作用,感知数学学习有其独特的趣味。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设置的。如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课时,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小白兔由于骄傲输了,小白兔不服气。今天小白兔不同乌龟赛跑了,它要同小狗赛跑,你们猜猜看,谁会取得胜利?同学们一致猜测应当是小狗跑第一。这时播放课件:小狗和小白兔进行比赛,小狗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白兔沿着圆形的路线跑,结果小白兔得了第一名,小狗看到小白兔获胜,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吸引,从而积极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发现要看比赛公平不公平,实质上就是看小狗和小白兔跑的路线是不是一样长,小狗跑的路线是正方形周长,小白兔跑的路线是圆的周长,这方面的知识以前没有学过,出于对问题的好奇,学生深深地被问题所吸引,从而陷入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老师可以精心创设一些对理解教学内容有帮助的、又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如“认识线段”一课中有一个“比线段长短”的片段。我让学生看两个情境:

①两人比高矮,一人站在踏板上,一人站在地面上;

②跑步比赛中,甲、乙的起点不同,在教练喊停时,他们站在同一条线上。然后问学生:你们想说什么?为了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修改、完善自己思想的机会,我安排学生先在小组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全班交流。之后直接让学生通过操作比线段的长短,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得很到位。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56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57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

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

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

四、从练习谈有效

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

1、少而精。

2、具备典型性。

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

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58

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师,要认真领会小学数学新课改的精神,数学教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

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师,要认真领会小学数学新课改的精神,数学教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在此,浅谈一下担任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以来的心得与体会:

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在阅读中理解,使课堂形成多方的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将有较大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习中发现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具有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改变以往教学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新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

四、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

另外,作为一名新课改的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多学习、多实践。要做到: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反思善于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总之,做到勤学善思、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能成为一名新课改下的优秀教师。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59

1、适度使用学具。

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学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这是新的运算知识,学生以前只学过加法和减法,乘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想出它的意义的。我使用学具教学,把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过渡到乘法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摆学具时也应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摆花片的过程中,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两份数目相同的,最后摆很多份数都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乘法的意义,很乐意去学习乘法。可见,学具使用的恰到好处,有利于新知识的过渡、教学,也可以摆脱枯燥的学习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2、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社会生活知识教学。

《新课标》中强调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应该生活化,如果我们能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现实生活的问题联系到学习的知识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有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小红做了23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8朵,还剩下多少朵?这道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应用题,如果要二年级的学生做出来,有的同学们可以很快就可以做出来,但有一些同学连题意都不明白。这时,如果我们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具体地给出这道题的实际意思,再根据结果和减法的意义,就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这样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因为本来他们就知道结果,只不过不会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罢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中,如果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60

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师,要认真领会小学数学新课改的精神,数学教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

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师,要认真领会小学数学新课改的精神,数学教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在此,浅谈一下担任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以来的心得与体会:

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在阅读中理解,使课堂形成多方的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将有较大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习中发现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具有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改变以往教学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新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

四、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

另外,作为一名新课改的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多学习、多实践。要做到: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反思善于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总之,做到勤学善思、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能成为一名新课改下的优秀教师。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61

数学原名算数。既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又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困惑。比如一个人废寝忘食地解开一道,一直困惑着自己的题目,那将会给那个人带来无限乐趣、激励与信心。反之一道数学题令千千万万个数学家头上都挂上了一个。莫大的问号。甚至有些迷恋数学的人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直到死也未能解开这道谜题,最终这道题只成为一个千古谜题。但是,我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道题一定会被一个对数学痴迷的学者解开。

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就是个例子。他为了研究几何图,当罗马士兵拿剑指着他的时候,他却说:“请让我解开这道题吧。”当罗马士兵拿剑指着他的时候。他最后一句话竟是:不要动我的图!像这样的数学家是多么可贵,也是多么遗憾啊!从而体现出有人爱数学,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

记得四年级的我三门学科没有一项我擅长的数学也只能在七十分至八十分之间打转。当时我对数学只有一种浅薄的认识,认为数学就是帅死算。但是后来,我立志要重新学习数学。算我运气好遇到了一个良师,他一直在我身边激励我,让我更深层次的认识了数学也,学会了的更多解的技巧从而让我体会到数学的有趣,也让我爱上数学。虽然我当不了伟大的数学家,但我会一直怀着渴望得到知识,不断追求数学的这种愿望,因为我永远爱着数学!

啊!趣味数学,趣在其中,钻的深,学得多,一起来向数学的海洋进发吧。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62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忧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63

教了两年三年级数学,深深体会到了这是一个转型期的年级,这个学期的班级管理重要,教学也非常重要,当然最让我纠结的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再就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一些现实的情境,对于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我通过与学生聊天来获得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效果比较明显。

我们在农村,我们班的数学,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后进生较多,我接过这个班以后就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继续实行“1帮1”活动,每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一个学困生,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作为数学教师我每天都要辅导学困生。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定期在数学活动课上交流总结。

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重的位置,对于一步的计算题,要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用竖式计算,可是对于教师没有要求的计算题学生不习惯在演算纸上计算,而喜欢口算,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没办法只好采取了每节课、每次测试检查演算纸的措施。

数学教学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思考性的活动,从实际从生活出发就会有收获。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64

一、加强预习环节的教学

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也曾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甚至在新教材中也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一方面,我们对预习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只有要求没有落实,或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没有用到这一环节。另一方面是我们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环节的应有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明确,没有分解学习任务,没有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学习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预习环节,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效果检测等方面的落实,保证预习的效果。

二、 加强展示的精彩

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位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都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会有新的收获,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黑板,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让学生在展示中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展示自己生成的东西,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火花,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知识的对抗。加强展示的精彩和课堂的生气。

三、加强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

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既能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预习,去拓展知识面,去自主探索……。

四、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理与提炼

整理、加工、提炼知识结构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又是巩固提高学习效果的必然环节。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容易忽视这一点,结果学生学习的都一些零乱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结果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认识学习内容的实质与核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之间进行联系,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因此,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由,归纳,概括、提炼的意识,要给学生总结概括的时间与空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从而让总结成为学生每一节课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有价值、最有效的一个环节。

篇五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今年春,我生了一场病,请假休息在家,起初,老师们说我出差了,后来孩子们知道我身体不好,到处打听我家的住址,纷纷探望,一束鲜花,一只千纸鹤,一句纯真的问候,给病中的我带来了特有的暖意。令我震撼的是一个男孩送来的明信片,明信片上写真一行怯生生的字:刘老师,是我把您气病的吗?请您原谅,我以后再不粗心了,祝您早日康复!

我不能原谅的是自己,就是这个同学的一道数学题没做对,那天我大光其火,并且几天都纠住不放,看到这张明信片,我读懂了一颗心灵的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善待孩子的过错,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智慧的胸襟。学习的旅途风光无限,有清溪孱孱,有枫叶如丹,有天高云淡,有九曲回环……教师应以海纳百川般的胸襟为孩子打开一扇扇宽容的窗子。多一扇窗子,生命就多一份温暖的阳光,多一点成长的空间;多一份宽容,师生之间就会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温馨的理解。这样,教育才会真正成为师生诗意栖居的幸福家园。

宽容,还是一种成长的力量。学会宽容能使教师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让我们每天把微笑带进课堂,使课堂沐浴人性的光辉;把自信带给孩子,让他们天天在自信中成长;把尊重带给孩子,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做人的尊严;把宽容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田,使他们也能够学会用宽容来回报宽容,问人生的发展涂上亮丽的底色。

“玩”数学

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倒过来想”的思维方法。单元后练习十六第10题,是道扑克牌游戏题:把四张扑克牌排成一行,将第1张和第3张交换位置,再将第3张和第4张交换位置,翻开看到的结果,如图所示,要求:(1)仔细观察四张扑克牌位置的变化过程,说说这四张牌原来是怎样放的;(2)拿出四张扑克牌,任意交换两次位置,在翻开看结果,请同桌猜猜原来四张牌是怎样放的,猜对的为胜。

以往学这道题,要么是教师带一付扑克牌进课堂演示一下,要么是用课件演示一下,从课堂上学生的表情看出,学生们似懂而非懂,有隔靴抓痒的感觉,这次,我再教这一教材,课前布置学生带扑克牌,课上按题目要求玩扑克游戏,边玩边说说自己的体验,接着,同桌互相出题,玩出花样,从课堂上学习的气氛,从学生的情趣,我知道我成了最大的赢家,那一刻,师生心意相同,投入热情,投入个性,投入情感,一起分享快乐,形成一个真正的“快乐共同体”;那一刻,师生共同体验玩的快乐,感觉生命成长的意义, 享受自我实现的满足,那一刻,孩子的笑脸无疑是世界上最明亮的星辰,孩子的笑声无疑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天籁。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快快乐乐地玩,轻轻松松地学”,难道这不正是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吗?

黄全愈先生的著作《玩的教育在美国》,从中美教育的比较中,反思中国的教育现状,把“玩”提高到“素质教育的摇篮”的高度来认识,在美国文化的字典里,快乐——玩,同人生,同教育紧紧相连。斯宾塞《快乐教育》一书中也有一个精辟的观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快乐的人。

玩,是儿童的天性,会玩的儿童是健康的,快乐的。愿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把“童心”和“玩心”还给孩子。

感谢差生

本学期数学课队师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就是探究“圆的面积计算”。

课上学生探索20多分钟后,我请学生展示探索成果,甲学生按教材要求把圆平均分成16份,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并找到长方形与原来圆的联系,推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乙学生边演边说:把圆对折,一直对折下去,把圆平均分成32份为止,每份就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每一份的面积,再乘32就是圆的面积,听完乙同学的回报我心中为之一喜,转化的思想在这个同学的实践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合理运用,“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探索成果吗?”当我再次抛出这句话时,课堂一片沉寂,这时我发现坐在边排的一名差生丙,欲言又止,我欣然请他陈述,他慢吞吞的说:我在圆外画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算出来,然后减去四个小块面积,就是圆的面积了。我追问:“四个小块怎样求?”这个差生说:我把四个小块当成三角形来求,学生丁立即站起来反驳:我有意见,这四个小块不是三角形!差生丙出示他的图,我可以再正方形四角分别画一条线段,学生丁较起劲来:这样计算出来的圆面积会比原来的圆面积大!差生丙脸红了起来,不做声,我及时为丙救场:丁同学说得没错,这样算出来的面积是变大了,但是丙同学想用画图的方法来研究圆面积的计算,值得大家学习!我为学生的精彩表现欣然带头鼓起掌来,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学期已经结束,但这节课差生丙的表现记忆犹新,让我刮目相看,说实话,我自己对圆的面积的计算从来没有这样想过,这册教材我教过好几遍,唯有差生丙丰富了我的教学。

每每想起这节课,“感谢差生”四个字就会涌上我的心头。

一学年一晃过去了,62名学生犹如62朵鲜花,每个孩子都带给我不同的色彩,只要你用心,你就会从这一个个小花苞身上感受到更多:任性的黄也有听话的时候,活泼的绿也有淘气的时候,独立的紫也有依赖的时候,调皮的青也有温顺的时候……

总有那一天,花苞会以不同的姿势开放出自己的美,但只有等待过花开的人才知道——花开很美,但等待花开的过程更美!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65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一班和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回顾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辛酸的泪水。由于二年级是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因此,我针对本班学生均为转校生,来自不同学校,习惯基础都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好动、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行为习惯差等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多鼓励,常激励的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主动改正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为核心。

二年级数学采用的是全新的教材,而且本人从未带过低年级数学所以学期初,我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班上的等王竞悦、吴昊杰、王艺锦、姚宇齐、王振等学生,上课时积极发言,动口动手动脑,学得轻松愉快,(他们的成绩也很好)。又如杨修帅、裴炫、胡俣彤、周昱含等学生,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偏后,针对这样参差不齐的学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让他们都有作为,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数位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后,引导学生总结读法,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三、勤与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

与家长常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与此同时,教师更能加深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

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的!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66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弱智学生的身心实际情况,经常采用游戏教学、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教学等方式。通过两个月的教学,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掌握了新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回顾两个月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在弱智学生数学教学中应贯彻以下几点:

第一、在教学中力求体现培养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我密切注意数学本身的系统性、科学性,同时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和应用新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教学中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弱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很慢,且容易忘记,所以在数学中多采取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于数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困难,但这又是非常有用的知识,是学习数学最基本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教学层次作相应的知识铺垫,使难点分散,使教学内容达到学生能够接受的水平,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强化学生记忆的需要,适当增加训练步骤。

第三、在数学教学中加强了直观教学。弱智学生的思维发展落后,缺少概括力,理解概念和形成形式都比较困难,使用概念时也比较紊乱。根据这一情况,加强了直观教学,注重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地建立概念和掌握其运用法则。强调了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中运用数小棒、数手指的形式巩固数概念的形成,使学生在强烈感知的基础上逐步熟悉概念和掌握法则,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最后、在数学教学中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进行必要的调整,使每位学生都能对数学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以便使每位学生都达到更佳。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67

新一轮的课改浪潮已席卷而来,我作为一名普通小学数学教师,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这几年对教材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首先是培训心得。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新课程则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心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

4、重心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有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5、重新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在旧的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评价主体多样性。主要体现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有课堂内评价、课外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数学历程等。

其次,教学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国民,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来重心构建新的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

1、创造具体情境,力求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的、具有个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自己提,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演算,再经过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规律,最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活力。

2、让数学课堂走进现实生活。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形象思维还比较完善,抽象思维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我努力创设条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认识自然数0、1、2、3、4、、、、、、可以联系平时列队,这个队有多少人用几表示,这个人站第几用几表示。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联系新旧教材,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学生在六年的学习阶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扎实,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时代在变革、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有要改革、发展。在课改这一广阔天地里,我们应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68

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培优补差工作已经摆在我们眼前。现结合自己的数学实践和探究,从两方面阐述数学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

一、分层化——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前初中教育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给予教育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许多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如果在一个水平线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势必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而学困生“消化不良”,针对这一状况,可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对优生和差生要求所学内容相同,但要求不同,对较优学生,在反馈练习中注意拓宽学生知识面,有时也可给出—些与生活相结合且有深化知识的竞赛类练习,使他们在每节课都能得到较深层次的发展;对较差学生按照教学大纲,以课本练习为主,注意这类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对课本练习作适当变式,成为一些简单的提问式或填空式的题型,使这类学生基本掌握基础知识。

二、个性化——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体会。

在作业反馈过程中,检查时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对优生,由于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数学思考能力也较强,所以侧重点应在于作业格式的规范和思维能力的再现以及一题多解的训练。对学困生,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学生的的要求重在理解解决问题时所用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数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同时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才可能得实际效果。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69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新的课程标准已将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数学的基础知识来要求,搞好的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和价值,学生也许学到了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而无思想的“灵魂”,谈何“素养”?

那么,究竟如何通过的渗透与应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层次上的数学教育呢?我的体会有三:

一、要重视数学思想史的介绍。

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功能,使学生学习到数学家们探索和研究数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的巨大价值。如小学阶段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圆周率的推导、素数理论的建立……,初中阶段无理方程、高次方程的解法、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正边形和圆的关系等等、等等……

二、要倡导“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未来的数课程将力求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重要的现代数学观念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某个问题,必须精心设计出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系列,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性的思维活动,设置的问题,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并解决。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成功地学到知识,而且学到统摄知识的,从中让他们发现数学真理的奥妙和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重点突出基本的的介绍和渗透。

我有幸教过八年的初中和近三年的小学,较详细地了解义教育阶段的数学教材,深感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渗透以下几种类型的:

()、宏观型的如抽象概括、化归、数学模型、数形结合、方程与函数、归纳猜想等;

()、逻辑型的如分类、类比、完全归纳、反证法、演绎法、特殊化等;

()、技巧型的如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

据我的统计,义务教阶段数学教材中频数分布排列前六位的'是:数学模型、演绎、抽象概括、化归、特殊化和归纳猜想。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数学教学和教学检测中,我仅对以上六种中的演绎法有一定程度的重视,而对其它方法的重视则不够。事实上,另外五种宏观型和逻辑型的不仅在数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其它学科甚至日常生活中有普遍的适用性,也是将现实世界数学化的重要思想方法。因此我们在保持重技巧型数学方法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宏观型和逻辑型的教学,这也是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向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

总之,我们进行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我们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决不能单一地就知识而教知识,而应把一个个处于游离状态的知识点(块)通过渗透归类到相应知识结构的网络里,唯有此,学生才抓住了数学的内在本质,才有了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工具!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70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做任何事都突出方法讲求效率,新课程改革正是顺应当今社会形势而开展的。身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教师,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在课堂上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能够“动起来” 。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不停地更新理念,对学生数学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把新课程理念付之行动,于课堂的教学中。如何才能上好一节“应用新课程”数学课呢? 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唤醒、鼓舞。陶醉学生首先得陶醉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随着学生的看法得到肯定,他们的自我表现愿望得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教师如果学生把数学学习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则会使他们感到兴奋、充满信心。这些情绪反应将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情感,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 其次,要努力追求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要善于创建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不怕课堂的秩序的 “乱”。新的课堂形式是“你说、我说、大家说 (师说、教学生说 ) ”,其本质为“交往”,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和学生成为朋友,彻彻底底地放下教师的架子,学会多以商量的口吻和态度与学生平等的沟通对话、合作,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是取之不尽的,若能把它们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会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把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在课堂上,教师就是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思考、活动的自由,让课堂动起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教师要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创造充分的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时间,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71

这一学期的拓展课是“高中数学思想学习的方法好研究”。老师最少的题量为我们分析讲解最典型和常见的题型,帮助我们摆脱题海之苦,提高数学成绩。

通过本学期拓展课的学习,我能大概了解、掌握了部分的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多交叉、多广度,深度上对知识加以拓展和提高,并且能在平日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所拓宽和发展,对课堂内容知识的归纳,总结,梳理等方面有进步,培养了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好良好的习惯。

在学习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同时,对一些在课堂上或是平时不懂、迷惑的地方进行探讨,更好地加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数学思想中的“分类讨论”,“函数数学在不等式中的应用”,“参数问题”等有了深一步的研究好拓展,便于让我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加以应用和解答。臂如:①对于参数问题的学习,我们通过学习不同的例题,通过研究、分析得到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与途径------分离参数,变换主元等常用的解题方法。②对分类讨论这一问题的研究: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存在不确定的元素及公式,概念的分类……,并研究了基本步骤等等。

总之进入高中以后,数学学习的方法好内容都有了很大转变,题目的难易程度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及时消化吸收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也成了我的困扰。但通过此次学习,我发现数学学习其实是有径可循。对于一些问题要予以归纳总结,并作一些相配套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效果。一学期来,我收获了很多,尤其在学习方法上有了系统的概念,能够更好地高中的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72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计算和应用,更不是为了无休止的做题;学数学,是在学一种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要有依据的数学思想,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应是数学课程的中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过程。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只有树立“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三、在数学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护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要相似于幼儿生活,相似于幼儿心理发展,相似于动物性,相似于幼儿的好模仿、好户外活动、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称赞、好动、好游戏。

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行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儿自发的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 教师应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谈话,了解幼儿表面看似错误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误解和伤害幼儿,保持他们永久的乐于探究身边数学现象的欲望。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五、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六、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如:小班学数字“4”。我讲了《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条腿,都是4的朋友。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一定能够自觉地、毫无负担地、积极地接受知识。这样,既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73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从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出发,来分析与阐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主要任务,并用发展的眼光以及最新的教育理论来论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变革与发展,尤其是结合小学数学的发展和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来分析今天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从教学研究的论述角度看,本书始终将眼光盯住儿童的学习,始终在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与认知发展。它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教数学。下面就从探究学习这一点谈谈我的体会。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时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上用不着选择和创新,因为自有教师为他们选择、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重在让学生根据定义、公式照搬照套,机械运用,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中,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被教师不经意的注入式教学扼杀了。他们对数学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还怎么能更深入地进行创新呢?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呢?根据对本书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3、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生来说,能够独立解题并有独到见解,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缩影,也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创新的初步尝试。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启发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进行大胆尝试,提出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74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确,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同时,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 重要的意义。

1、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价值

估算教学,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提出合适的问题,使得学生对估算的意义有深刻的体会。例如,向学生提出以下的问题:

我们学校有多少学生?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有多大? 一箱鸡蛋有多少个?等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能促使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2、 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应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在估算322×58时,学生说了如下方法:

生1:我是把322看作300,把58看作60, 300×60=18000,所以322×58≈18000。

生2:我把322看作320,把58看做60,320×60=19200,所以322×58≈19200。

生3:我把322看作300,58不变,300×58=17400,所以322×58≈17400。

3. 要重视估算,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养成好习惯

学生们有时用有时学生用笔算,结果对不对,特别是积的位数、商的位数,准确不准确,可以先用估算的方法,来确定一下它大致的取值范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来验证计算的结果。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提醒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要确实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首先必须重视估算,只有教师重视了估算,才有可能在平时教学中注意渗透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75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数学素质,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当前,要想让学生一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

今年也是我第一次带三年级的数学课,今年是我和学生一起来学习。因为学生是从二年级带上来的,所以少了师生之间的磨合,可以很快进入到学习当中。二年级时,有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但仍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相当差劲,今年的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作为教师的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二年级教学时对他们的了解,总体来说孩子们的计算能力较差,在课堂上做练习会出现数指头、口算等不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我更注重孩子的态度、习惯而不是成绩,所以对于孩子上课听讲以及作业书写情况要求较高,有问题时能够及时和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发现将近一半的孩子不会自觉学习,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为什么学习。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数学,我在本学期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着重培养小老师。让程度稍好的学生选择课题,课下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备课,由学生主讲、老师补充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去。程度稍差的学生选择自己会的题目进行讲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学习品质。

2、建立数学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本册教材中数与代数的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此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数感,发展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运算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第一单元除法中《分桃子》一课,教科书借助圆片、小棒等直观模型,结合具体分一分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竖式的计算步骤及每一步的实际意义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与具体的分物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师引导、同桌互相说、单独提问等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和方法。并且呈现多元化算法,从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教授第四单元《克 千克 吨》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布置预习作业时专门会让学生提前去超市看食品包装袋上标的重量,并亲自感受一下,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课上学生会通过自己的感受明白不同物体如何去选择质量单位。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例如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我将通过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结合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活动,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但是,教学中,由于经验的的缺乏在教学过程中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气氛不活跃,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通过这两年的实践经验,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低年级孩子相处,帮助他们更好的去学习,而且通过与学生家长和同事的交流,以及学生的日常表现,真心觉得一个孩子的学习是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但是不少家长觉得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就行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我认为,其实小学阶段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但是,大部分孩子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很好,这些习惯的缺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和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完善。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76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计算和应用,更不是为了无休止的做题;学数学,是在学一种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要有依据的数学思想,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应是数学课程的中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过程。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只有树立“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三、在数学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护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要相似于幼儿生活,相似于幼儿心理发展,相似于动物性,相似于幼儿的好模仿、好户外活动、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称赞、好动、好游戏。

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行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儿自发的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

教师应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谈话,了解幼儿表面看似错误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误解和伤害幼儿,保持他们永久的乐于探究身边数学现象的欲望。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五、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六、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如:小班学数字“4”。我讲了《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条腿,都是4的朋友。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一定能够自觉地、毫无负担地、积极地接受知识。这样,既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77

10月17和18日,我参加了在xx举办的国基教育大讲堂《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2天时间由各地优秀数学教师:xxx几位大师展示高水平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体感觉,教师们共同的优点就是:声音有亲和力,甜美,语言精炼,教师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回答当场提出的问题,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给予解释,有条不紊。对课标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这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一、教学收获

1、课件制作精美,动态的较多,更形象、直观的看出是平移还是旋转。鼓励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你也可以完成这种任务,引起学生对研究数学的学习的一种责任感。

2、张xx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整节课气氛比较活跃,老师情绪高涨,说话幽默,能感染学生,她特别享受教的过程,投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让学生很放松,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杨xx老师《生活中的负数》倡导的课前预习、师生互动、自主性学习、讲了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每一环设计目的性要强,充分理解教材、预设要充分、你要放得开、收得拢〉。

4、许xx《认识分数》围绕“先分后数”这一分数实质巧妙的建立起整数、分数以及小数三者之间的联系。把各种数有机的串联起来,打通了各数之间的联系。短短的一节课,抛开了一般教学对分数的浅层的认识。从数,起源于数。出发,有落脚到分数也是用来数的。

5、吴xx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达成数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数的意义,整个过程,她不惜时间,充分让孩子操作,试一试,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帮助学生出不见分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室快乐的,接纳新知是不知不觉的,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独立操作获取的,概念意义的裂解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帮助学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桥梁的工程师。

二、自我反思

听了两天的课,确实收获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反思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反过来深入理解理论,再指导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78

这学期我任高中两个班的数学课,高中、三班总人数是68人,高中、四班69人,总体来看,这两个班的基础不太好,学习习惯也不太好,两极分化严重,文科生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特别是我对教材不熟悉,导致我在这学期的备课、上课、备学生等方面很吃力。虽然是这样,通过我的努力,依据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已经圆满完成了这学期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对这学期的工作的心得:

(一)在备课方面,我认真钻研教材,注意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法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简单几何体,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导数。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接受比较慢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低起点,小步子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课的类型,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安排,认真写好每一篇教案。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及时对课上出现的情况进行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归纳在一起。在准备课堂练习时,由于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备课时需查阅大量的资料,给学生高质量的习题,使每个题都有针对性。由于我是今年才接四班,对于四班的情况不了解,一年以来,我注重和他们的沟通,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由于学生对我不太适应,所以在期中考试时成绩不太理想,他们对我的评价不太好,虽然我没有看到最近的学生评价教师的结果,但是我知道他们已经接受了我,并且我也真正的了解了他们。

(二)增强上课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讲课时,尽量使讲解清晰化,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条理化,做到课堂结构清晰,重点、难点突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尽量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愉快;注意习题的数量和质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的少,学生思考和练习的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适量的课下作业。

(三)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与考试评价方面

我们知道“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与考试评价方面”是六项教学常规中的三项,也是我们平时教学工作的重点。多年来,我一直很注重这几方面的工作。这学期我按着学校的要求每星期让学生做一次作业。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把在做作业中,犯下的错误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再一个个整理在错题本上,我很明白地告诉学生,如果你要抄袭作业的话,请你不要上交。因为我们让学生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学习中的问题暴露无遗,否则你的教学辅导就没有了针对性。在布置课下练习方面,我一直坚持要求学生每天做一页练习,并且不定时检查,因为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太不注重课后的复习和巩固,这样强制性的要求会使中等的学生有所提高,效果很好。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利用每周的晚自习,进行集体辅导,在第八节课和课活时间进行个别辅导。我们的学生基础差,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和他们交流,课下找他们了解学习情况等。从鼓励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但是对于不能按质按量完成练习和作业的学生,做到惩罚有度。在复习备考这段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时间,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复习题,并且精讲精练,使学生有很大的提高,在复习课上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学习氛围很浓,很多学生都有所提高。

(四)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这学期我按着学校的要求,听课15节,积极的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向他们请教,使得我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提高,在此要向给予帮助的老师表示感谢,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这样做,使我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在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教材不够熟悉,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把握的不好,对于学生也不够有耐性,在辅导中还缺乏经验。

一年的工作即将过去,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79

一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顾本学期,我担任一(1)、一(2)班数学教学工作,作为教师,我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上级领导安排,热爱、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且多听取意见,务求精益求精。

本学期,我任教一(1)班、一(2)班数学,我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制定学科计划,并落实完成。下面将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自觉提高业务素质。我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仔细体会新课标理念,理解教材的意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参与课改研讨,拜师学艺,出外听课、学习。

二、合理使用教法,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一年级学生刚进学校,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新奇,他们往往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不习惯小学纪律的约束,再加上他们调皮好动的特点,往往会违反一些纪律,做错一些事情。我先从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入手,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灵活采用不同的教法,以正面教育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1、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几种形式的游戏。

个体活动游戏。上课开始进行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各种几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

集体合作游戏。在上“分类”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分类,把女同学分为一组,把男同学分为一组;以及按形状、颜色等分类时,自己分工,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让学生领悟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互动,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诸如以上的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爱想象是人的本能。精彩的问题情境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留有思考空间。老师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教师不能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如老师教学8可以分成7和1,7和1组成8后,让学生自己探索8还可以怎样分?几和几组成8?学生有了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就能对所学知识有较深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80

数学很多学生中的印象,就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远离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一些学生怕学数学,甚至厌学数学。认为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在传统教学中成长起来的我,一度也很迷茫,如何才能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怕学、厌学到不怕,甚至喜欢数学?如何使数学课堂能够充满活力呢?下面来谈一下我对这方面的体会。

我所在的学校是桦甸市第五中学,它处在县城的郊区,到我们学校来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或者是郊区菜民的孩子等,可想而知他们的家长的文化程度和认识水平。这些学生从小在学习时大多数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学习时得不到家长的较严格督促和指导,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基本得不到有效帮助,在面对挫折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鼓励。

1、在我的班级的学生中我调查过他们的家庭情况,由于父母工作不顺利、家庭其他问题等原因,家长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失败简单以责骂甚至拳脚对待,或者不管不问,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怕数学,甚至讨厌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2、我是一名年轻的特岗教师,对教材把握和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是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有时我们把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割裂开来,鲜活的数学异化成了纯粹的符号系统,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抽象的世界。这也是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的'一大原因。

3、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单一的接受式教学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学习是那样的单调,呆板,毫无乐趣。对于学生的家庭现状我无力去改变,唯一我能做的是改变我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的要求。于是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去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设更多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以下是我的自身见解:

1、创设有效情景,引入课题,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在教数学代数式是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测量自己未来身高,首先我先问我的学生想知道自己的未来身高吗?他们听后一起说:“想”。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公式,了两个公式,男孩成人身高:(X+Y)/2*1.08,女孩成人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都怀着提到的兴趣,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有个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五!”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能举很多,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知识,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平行四边形》是八年级下的重要内容,它是初中阶段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内容,其中有平行四边形、巨星、菱形正方形。在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当然直接告诉学生它们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然后死记硬背也能让学生进行论证推理,这样的教学也容易简单的多,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暂时的,不持久的。例如,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制作一个菱形通过观察由平行四边形到菱形,菱形有哪些特别的性质呢?,让学生从边、角、对角线猜测,,然后再验证同学所作的猜测,整个过程始终让学生交流、到黑板前板演,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把握有实际理解何感受,由于这样的授课方式,在我讲到《矩形》这一节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观察——猜测——验证”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对知识的产生有一个直观、清醒的知识体验过程,虽然我从没让学生默写背诵过这些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但是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却在学生心里烙下了印。

3、创设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直观的数学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具体做法是,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动手操作题”。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时,先设疑:同学们把准备好的全等三角形纸片拿出来,利用手中的三角形纸片都能够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的学生拼出了矩形,有的学生拼出了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学生拼出了菱形,这时就可以给出我们学习的平行西边性的课题。这种方法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在讲解菱形、正方形、梯形这几节内容时,由于我们之前做过拼图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掌握非常好,在平时测试考试中很少同学在平行四边形的证明题上出错。借助于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换位思考,体验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中明白自己思维的误区,从而强化对正确数学知识的理解。

我想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式,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总会与教师的愿望有所偏差,那么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己体会与感悟,从而选择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例如:我在上《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时,我想让同学理解,判断正确分组的依据是:产生新的公因式或能继续用其他方法分解下去,但是同学的理解却不是这样,比如分解因式6k2+9km—6mn—4kn,我想教会学生此题的分组方法可以是一、二项一组,三、四项一组,或者一、四项一组,二、三项一组,但是此时有部分同学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一、三项一组,二、四项一组也行,我这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分组方式不好,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板演了他们的做法,当要继续往下分解时,学生却发现不能分解了,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纠正了学生的思维错误的同时,让学生总结正确分组的依据,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就是牢靠的。

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感受到了体验教学给我的学生带来的好处。首先: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了较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我在讲《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时,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了“先观察再猜想最后验证”的数学思想,当我讲到正方形时,我让学生考虑如何用图形来验证测想,班级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做选择题时有意识进行猜想。最后,学生的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通过尝试让学生体验性学习,我有了一定的收获,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对于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学生体验获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也不能对接受式学习全盘否定,有些知识还需要接受式学习。另外我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在体验性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尽可能能力参与到体验性学习中,能从中有所收获,得到自信。这也是我们共同要达到的目标。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81

通过远程教育学习了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深有感想。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觉得,我们学生学习上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靠死记硬背。以往我在教学中,习惯了旧式教材的老套教法。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总认为,讲得越多学生就会学得更多,才能学得更牢固,学得更扎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渗透自主的理念。

1、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长期以来,受陈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中学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依赖性严重。依赖老师讲解,依赖老师抄答案。有的学生学习时间很长,白天整天在学习,甚至晚上学习到凌晨一点钟。上课也很认真,笔记也记得很详细,但作业、考试还是不理想。我认为这是受陈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新内容前让学生先预习,自己做配套练习。练习批改后,再讲授。这样既能让学生逐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让学生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听讲,提高他们听课效率。当然,在他们预习前,老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对他们预习后完成的作业要认真批改,因为这时的作业肯定有许多不同的解答方法。老师也不能在讲课时只给出一种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于一些非客观题,要尽量考虑到不同的`解答方法。

2、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目标知识。我认为,离开学生

的积极参与,老师唱独角戏是不能实现教学目的的。既然“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尽可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学生大胆地尝试。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活动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3、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

过去我在上公开课课的时候,在安排学生活动或表演时,往往只集中在班级中少数基础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也是如此。总觉得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活动或表演,会浪费时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长此以往,造成一种现象,就是班级里常常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还有大部分坐着看“热闹”。因此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覆盖面要广,不要总集中在几个尖子生上。当然,我们可以在备课时就注意把学生也考虑进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问题。分组活动时给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多的指导。

4、适当地进行西方文化渗透,让学生们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英语的使用习惯。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近年来许多学校开设了各有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内容形式多样。对学生扩大知识视野起了和大的帮助。我们学校虽然没有校本课程,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增添了我的校本专题“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信息社会,中西方之间文化渗透逐渐深入。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在我国的城市流行。而农村的孩子对这些了解却不多。

5、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平常的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我们往往只是狠抓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教育改革就是要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课堂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英语课堂也不例外。我的设想是:

(1)让学生找规律、查特点,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所学语法,我常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总结、归纳,找规律、查特点。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又能让学生牢固掌握语法知识。

(2)设计灵活性思考题,让学生探求不同答案。

(3)利用课本资源,引发学生创新能力。有时候我让学生针对某一课书或一个单元。自己出试卷,尽量出一些有新意的题型。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复习所学课本知识。又能培养他们创新能力。

(4)新教材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我们教师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培养和引导。必将让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享用不尽。为他们未来美好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以上是我从事教学工作的反思和对地理教学方法的初探,当然对于教学方法的探究是我们永恒的话题,这只是我的个人认识。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82

对微从了解到实验,再到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对微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加深。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有了许多的变化。

给老师带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观念的改变。堂教学可以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有更加新颖的媒介。微的出现让教师可以做到“以小取胜”。一节中的重难点可以单独呈现给学生,集中、有效的讲清每一个知识点。耗时短,内容明确,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运用灵活。

其次,教学形式的改变。微的特点就是微小,不必强求讲授的完整性,更不必苛求知识前后的衔接。以字、图画、音乐等形式,在几分钟的时间内给学生呈现一个知识点,形式生动、灵活,画面感强,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微制作时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点滴的体悟,片段的讲授都可以。

最后,师生关系的改变。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个别学生出现的个体疑惑等,以前都要靠教师的逐一解答。有了微教师就可以一劳永逸,通过制作微,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解放了教师,方便了学生。改变了面对面解答的局限性,让师生关系从现实的教学中延伸到了更加广阔的虚拟世界。

再谈谈学生这个主体所发生的改变。首先,学生的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新的教学形式总会让学生眼前一亮,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其次,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传统的一节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集中,微的短小正符合学生的心里特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知识的传授。因为知识点小,形式新奇,学生接受的就比较快,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牢固。再者,学生的学习渠道扩宽了。即便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老师,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观看微及时的得以解答。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甚至反复的学习其中的知识点,不受时间、地点、次数的影响。最后,让学生的学习更长久、更持续。借助微学生可以自主预习、复习、后检测、考前知识梳理。微成了学生“活的百宝箱”,更是学生学习的头活水。

实施微这么久以,师生都从中受益匪浅。当然也有许多的困惑和不足。比如微正因为其微小,所以知识点的梳理、型的制作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短期内达不到全面这一点,只有在人手、时间都具备时,微才可以做到小而全,小而精。再者,如何让学生通过微真正做到自主、自觉学习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总之,作为教师把微不遗余力的做全、做精,做出特色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作为学生借助微的平台拓宽学习渠道的同时,养成爱学习、会学习、持久学习的习惯是我们期许的目标。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83

本学期,在项目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实施操作方案设计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对《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认真的研读。通过研读,进一步领会课改的精神。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想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走进广阔的数学世界中,并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尤为重要的。《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习自信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游戏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趣味性、挑战性、互动性和奇幻性,正因如此,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也将课标要求和课改精神渗透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在《课标》的指导下,结合区“数趣”课程的研究,我设计了《倍数吃牌游戏》这节数学游戏课。

“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即指那些带有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含有部分未知的或全然未知的结果,学生可投入很大兴趣,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的寓数学知识或数学原理于其中的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玩中学、动中悟”。 而是让学生在玩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失败,不断尝试、反复推敲,体验游戏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及所领悟的数学方法和产生的情感变化,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失败,鼓励学生继续尝试,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信心,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一、 游戏激趣,调动思维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是一种享受。《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重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要促进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学会应用数学知识,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倍数吃牌游戏》这节课中,我通过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为载体,用以下几个环节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活动一:找倍数游戏。这个游戏规则比较简单,通过找出倍数牌的活动,让学生熟练1-9的乘法口诀,熟悉数与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运用已有知识完成游戏任务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活动二的展开打好一定的基础。

活动二:倍数吃牌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不但要运用乘法口诀和

倍数的数学知识,还需要探究一定的获胜策略。游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究获胜策略的主动性,让学生“玩中学、玩中悟”。

二、 层次区分,启迪智慧

《倍数吃牌游戏》的课堂活动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发展的空间。

层次一、熟练乘法口诀和倍数概念。

乘法口诀和倍数概念是二年级(上)数学课本中应掌握的知识。通过游戏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的机会。并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应用数学知识完成游戏的成就感。

层次二、主动探究吃牌和出牌的游戏策略

在明确倍数吃牌的游戏规则后,学生首先学会了找出倍数牌进行吃牌的方法。经过几次游戏尝试后,主动开始思考出牌的策略,并将策略运用到游戏活动中,继而在情感上获得思考、探究的乐趣。

层次三、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教学最后部分的选牌游戏,需要学生不但能够熟练运用口诀和倍数的知识,而且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两种情况(先出牌、后出牌)讨论证明双数牌一定能获胜,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 实践体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在《倍数吃牌游戏》这节课中,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1、 营造氛围,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要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其前提是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课中,我以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求胜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探究游戏取胜策略的主动性。。

2、 放手实践,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时空。

课中,对于游戏策略的研究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我为每个学生搭设了活动平台,给与他们充分的时间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游戏取胜的欲望下,主动探究吃牌、出牌、选牌的策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适当引导,师生互动

学生在游戏实践的活动中,已经探究出了一定的游戏策略,并在游戏过程中有意识的将这些策略进行运用,但是还是比较零散和模糊。教师通过小胖和小丁丁的几局游戏过程,将学生在游戏中的吃牌、出牌策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更有条理的总结游戏取胜的技巧。

《新课程标准》更新了我们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引了更明确的方向,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钻研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课堂中,让每位学生受益。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84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因此,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必须从始至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激发;兴趣;有效;学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有效性课堂的前提和结果,学生只要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好感,被教师幽默风趣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吸引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契机,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恰当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创新意识也会孕育产生。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尤其是低年级学龄儿童,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持久性比较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第几》这一课时,我创设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境(一边叙述故事,一边贴出图片):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行走着,八戒口渴了,去找西瓜吃,八戒吃了一块还渴,又吃了一块还渴,直到吃到第五块,才觉得不渴了。他拍拍胖肚皮,满足地说:“嗯,早知道吃到第五块才解渴,那我先吃第五块该多好啊!”同学们,他说得对不对呀?为什么?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议论:不对!不对!他吃了五块才解渴,要是只吃第五块,它只吃了一块,是不会解渴的。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这个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了“第几”和“几个”,把握了教学起点,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参与学习。

二、教师要少讲解,学生要多参与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设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五个“多一点”提醒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留出时间、空间,保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想一想”……对于一个问题要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谁还想补充?”等等,尽量让学生张口说、动脑想,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教学《第几》这一课时,在拓展部分,我组织了活动:五个学生面向全班同学站成一排,首先学生从左往右报数,知道这一队共有五个人;然后每个队员说出自己是从左往右第几个;再次,由其他学生提出某生站到从左往右第几个的位置;最后,坐在下面的学生自己提出‘请谁下来,我要站到从左往右第几个的位置’。学生非常高兴地互换位置,在玩中巩固应用了‘第几和几个’的知识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到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化抽象为直观,增强观察与记忆

由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有待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再延伸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不仅能集中注意力,而且能更好地接受。例如,在教学《第几》这一课时,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贴图,初步感知“第几和几个”,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第几和几个”的区别,最后在活动中应用知识,组织学生五人一队,根据不同的方向说出自己是第几个,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教师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长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护,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那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那是高尚。”老师爱全班的孩子,和学生成为像家人一样的关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想法。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应注意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尽可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互相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能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五、评价作业多样化,能引导鼓励学生

在评价作业时,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业的正确情况,用打分的形式告诉学生;二是作业书写的情况,其中包括字体工整、作业面干净、书写规范,用画三个笑脸的形式告诉学生。如果作业书写得特别好,就再奖励一个笑脸。每次作业本发下来时,学生都在看自己有几个笑脸。有的高兴地说自己得了三个,有的自豪地说又奖励了一个,还有的说自己一共得了多少个。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认真书写作业,也在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业应该达到的目标。在数笑脸的过程中,锻炼了一年级学生数数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加法的口算能力。有时在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鼓起学习的风帆。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85

20xx年9月2日至10月31日,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和理想,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我有幸到xxxx中学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教学实践。能够进入这样的学校进行教学实践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实践的主要目的是,走进课堂,进行教学探讨,提高自身的教学综合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上海市西林中学创建于20xx年8月,是由上海市朱泾中学初中部单独成立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校园环境舒适优美,树茂草盛充满绿色,犹如天然的氧吧。校风学风纯朴正气,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生获奖层出不穷。西林中学形成了一支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战斗力的团队。潜心钻研、努力探究有效教学已成为这个团队成员的自觉行为,教学比赛屡屡获奖,每位教师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优势潜能,崇尚着 乐教、敢教、善教、优教 的教风,营造着 学善、学实、学活、学长 的学风。我的师傅是西林中学的教导主任姚东夫老师,已经有十五年的初三教学经验。

在我实习的第一周,当我踏进实习学校时非常的紧张,不知道我即将面对的未来是怎么样了,有少许的恐惧。带我的师傅是教导主任,平时工作繁忙,我只能在他给班级上课前见到他,想问他很多问题,可是师傅知识很忙碌,忙着准备下节课的上课内容,下课了就匆匆离开。虽然师傅很忙,但是在听了他的课,我真的受益匪浅,在每次听课的时候我都不自觉的被吸引过去,跟着他的上课思维在思考,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实习生,而把自己当成了师傅的学生。师傅也对我很好,看我办公桌上没有电脑就叫别人上午搬来了电脑,下午他过来看到电脑还没安装,就帮我一起安装电脑,我用的是旧电脑,师傅怕我闲电脑的速度慢,还特地跟我换了办公桌。我真的很感动。与办公室其他老师三天相处下来还不错,我很高兴他们能交给我一些任务,因为我觉得这是他们信任我。三天两头跑政教处,教务处,那的老师都快认识我了。

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上了一节新课。内容是相似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一直以为第一次上新课应该是在准备非常充分的前提下去授课的,结果很意外的是,师傅临时通知我上新课,还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准备,让我很窘迫。一个上午我都坐在办公室,脑袋里模拟着上课的情节,包括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提问等等。原本以为上课时我会很紧张,但是真的到了上课,发现自己很镇定。一节课上下来,我给自己总结了一些缺点:

1、板书有点乱

2、讲解例题与习题很唐突,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提示是如何思考的,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3、问了很多无效的问题

4、没有做课后小结

事后师傅将我整个上课的环节一一给我分析缺点与优点,还教我怎么设置会好点,让我学到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下次上新课我一定扬长避短。 课后我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到教室做信息反馈调查。问他们上完我的课后有什么感受,很多同学说出了他们心中的感受,学生说我上课比较紧张,有时候语言都没有表达清楚。但是学生也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你比上次实习生上的好,我们都喜欢上你的课。在上第二节课之前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在下课之间对整节课做了一下知识点的`中总结。随后,随着第二,第三。。。。。节课的完成,我改进了许多不足之处,也开始变得放得开了,时不时也会开个小玩笑,调节一下课堂气氛。和教学工作一样重要的是班主任工作————————主持班级里的管理工作。我现在觉得,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终如一要坚持一视同仁的标准,在处理班级事务时,特别是奖惩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如果处理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和骄傲的情绪;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甚至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给班级制造麻烦和混乱。班主任工作琐碎且繁重!每天早晨7:35要准时到操场看学生早操,检查他们的胸卡和红领巾佩戴情况,中午11:15到教室监督他们吃中饭。除了正常工作外还需应对突发事件:打架,逃课,顶撞任课老师,一波不平一波又起。因为我是实习生,所以学生不是很惧怕我,我讲的话他们也不听,但是这种情况在一次午自修改变的,物理老师临时有事让我替她看一下午自修,刚开始我进去的时候班级学生很吵,我叫他们安静也不管用,所以我决定是要出狠招了,我对班级同学说:你们再不安静,我就拉你们去办公室做作业。没想到这句话还是很管用,班级立刻安静了下来,也许是他们真的觉得我生气了吧,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直到午自修结束班级都很安静。虽然班中有些学生很调皮,但是几天与他们相处下来,发现他们很可爱。

在实习第七周时,学校举行了 班班有歌声活动 ,学生在排练的时候唱的不是很好,这让我替他们捏了一把冷汗,但一到比赛是学生一个个都精神抖擞,歌声非常嘹亮。出乎意料的是我们班得到了 班班有歌声 比赛的第一名。为了奖励学生,我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包好丽友,以此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班级再创荣誉。在班中我推行赏罚分明,别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

平凡,琐碎,紧张却又美好,难忘的实习生活转瞬间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二个月里,我和同学们及指导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实习期间,我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言行,关爱我所教的学生。我也初步掌握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学会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深深体会了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尤其是从事中学教育的一线教师的艰辛和不易,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体验到了教师的苦乐酸甜,为我们以后的教师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86

20xx年4月14日和15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中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听了来自扬州和兰州数学特级教师的6节精品课。在这两天的学习中,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和同样来自教学一线并取得卓越成绩的老师的经验总结,使我们对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数学思想和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认真领会课标,教材的精神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讲背景,讲过程,讲应用,讲历史,讲思想,讲文化,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适当应用信息技术。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数学应用等。

二、回忆过去,进行反思

1、在以往的教学中,有时虽然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注意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是又担心学生活动不起来,耐心不足怕浪费时间。可这次听完课以后,却发现这次上课的洪祥美老师、田亮老师、张秀花老师,她们都是通过自身的特点,或者用身边的情境,或者用学生的神态等这些最小的细节来引入课堂,(比如:张秀花教师是让学生说一说初次见到她有什么要问的来引入新课《解决问题的策略》,洪祥美老师是通过说出班长的座位来引入新课《确定位置》,田亮老师是让学生看自己的衣服来引入新课《搭配方法》的。她们是那么的自然,学生是那么的投入,而老师们是那么的轻松,这真的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与经验的积累,也真的值得我去经常学习。

2、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也让学生去认真体会,可总是感觉学生理解的不透彻,也害怕学生理解的不透彻,所以只认为学生要多做题目才实在,不需要去搞一些花架子,但学生在解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往往概念模糊,无从下手。可这次上课的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的基础上,裁剪教材,把教材进行整合,把知识的连续性和相关性掌握的更恰当。她们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非常强,教师们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和使用教材,并及时调整教材中学习素材,充分合理地挖掘、开发并利用资源。这也是我受益匪浅的地方。

3、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新颖,能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能够注重教学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等学习方式获得新知,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4、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们把握比较到位,教学设计新颖;能够做到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的`实际,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目标落实到位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活动经验的积累。

5、教师们教与学的过程安排比较合理,能够及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兴趣有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课堂上多数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交流与评价的空间,对于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能够及时抓住利用,并给与恰当的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很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对以后教学的设想

1、转变观念

培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应该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展示科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能力。

2、力求做到有效教学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使讲授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有机结合,以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双基”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使活动教学真正有效,关键是提出有意义、适度、恰时恰点的问题,使学生得到有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有平台,这就要深入研究如何提问的问题。要使问题设问在学生疑点。数学知识发展的关节点上,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上,数学思维的症结点上。这需要我们备课平时多加强教研、互相研讨。什么样的活动有效?什么样的交流有效?关键看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要让学生真正通过自己实质性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方法、数学思想,并逐渐发展数学能力。

四、注意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发动机,教师的成功=反思+经验总结。(1)反思教学中成功与得失(2)反思阶段性教学得与失(3)引导学生做阶段性学习回顾与水足,并能及时落实与检查,同时也能反应教师教学中的不足(4)从学生典型性错误中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觉得,讲台就是我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一定多么豪华,台下也不一定有观众和掌声,只要有孩子们,有我不断地耕耘,那么这个舞台就一定是最绚丽的!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87

作为只是几年教龄的老师来说,认识到教学常规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就必须遵守常规,这次教导处组织我们老师学习教学常规,借着这个机会,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教学常规的心得与体会。

先谈谈科目,数学是思维性与能力性都特别突出的的一门课程,体现着学生智慧的表现形成,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老师在数学教育中注重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要努力做好各个方面的前提工作,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与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有所给予。

首先要做的是备课,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备课先备备教材,上课只是45分钟,而要上好这45分钟的课,在课下老师要花费几个45分钟来备好一堂课,这样老师才能比较好的给学生上课,讲好难点、突出重点,上出一堂好课。当然备课也要备学生,新课标要求我们老师教学要以人为本,这不是空话,我们老师准备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接受和认知,这样上课才有意义。

其次是上课,上课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就这几年的经验下来,发现注重一些基本步奏是很重要的,如注意教学目标,注意板书,注意小结,注意讲练结合等,为了上好课,教师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让学生知道这堂课要求达到什么目标,板书和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讲练结合是数学中巩固新知的必要手段,如果讲了一节课连题都不会做,那肯定是不行的。

最后是作业,作业要注重针对性和分层性,上课讲了什么内容,课后就应该相应的进行巩固,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当然对数学来说,适当的布置一些研究性或探究性以及操作性的作业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

规课的教学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教学活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就应将日常的教学常规落实到底、落实到位,但这说得容易,做得难,让我们一起自勉吧。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88

本学期,在项目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实施操作方案设计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对《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认真的研读。通过研读,进一步领会课改的精神。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想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走进广阔的数学世界中,并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尤为重要的。《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习自信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游戏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趣味性、挑战性、互动性和奇幻性,正因如此,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也将课标要求和课改精神渗透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在《课标》的指导下,结合区“数趣”课程的研究,我设计了《倍数吃牌游戏》这节数学游戏课。

“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即指那些带有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含有部分未知的或全然未知的结果,学生可投入很大兴趣,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的寓数学知识或数学原理于其中的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玩中学、动中悟”。 而是让学生在玩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失败,不断尝试、反复推敲,体验游戏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及所领悟的数学方法和产生的情感变化,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失败,鼓励学生继续尝试,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信心,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一、 游戏激趣,调动思维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是一种享受。《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重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要促进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学会应用数学知识,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倍数吃牌游戏》这节课中,我通过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为载体,用以下几个环节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活动一:找倍数游戏。这个游戏规则比较简单,通过找出倍数牌的活动,让学生熟练1-9的乘法口诀,熟悉数与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运用已有知识完成游戏任务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活动二的展开打好一定的基础。

活动二:倍数吃牌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不但要运用乘法口诀和

倍数的数学知识,还需要探究一定的获胜策略。游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究获胜策略的主动性,让学生“玩中学、玩中悟”。

二、 层次区分,启迪智慧

《倍数吃牌游戏》的课堂活动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发展的空间。

层次一、熟练乘法口诀和倍数概念。

乘法口诀和倍数概念是二年级(上)数学课本中应掌握的知识。通过游戏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的机会。并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应用数学知识完成游戏的成就感。

层次二、主动探究吃牌和出牌的游戏策略

在明确倍数吃牌的游戏规则后,学生首先学会了找出倍数牌进行吃牌的方法。经过几次游戏尝试后,主动开始思考出牌的策略,并将策略运用到游戏活动中,继而在情感上获得思考、探究的乐趣。

层次三、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教学最后部分的选牌游戏,需要学生不但能够熟练运用口诀和倍数的知识,而且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两种情况(先出牌、后出牌)讨论证明双数牌一定能获胜,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 实践体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在《倍数吃牌游戏》这节课中,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1、 营造氛围,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要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其前提是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课中,我以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求胜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探究游戏取胜策略的主动性。。

2、 放手实践,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时空。

课中,对于游戏策略的研究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我为每个学生搭设了活动平台,给与他们充分的时间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游戏取胜的欲望下,主动探究吃牌、出牌、选牌的策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适当引导,师生互动

学生在游戏实践的活动中,已经探究出了一定的游戏策略,并在游戏过程中有意识的'将这些策略进行运用,但是还是比较零散和模糊。教师通过小胖和小丁丁的几局游戏过程,将学生在游戏中的吃牌、出牌策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更有条理的总结游戏取胜的技巧。

《新课程标准》更新了我们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引了更明确的方向,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钻研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课堂中,让每位学生受益。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89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的数学科目的教学,在教学工作和实践中,我不断的进行反思,数学备课该如何备学生?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备学生的基础知识。

就是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架构要进行摸底,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能对哪些知识点存在疑惑。如果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一无所知或所知不详,就难免出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了。

二、备学生的心理状况。

备课就是要备学生的心理:包括他们对数学科目的热爱程度、会不会感到厌烦枯燥、有没有惧怕心理数学等等。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其在课堂上不会感到厌烦反而能够积极思考,这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产生一种情绪——强烈的学习愿望,有了这种学习的愿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觉思考和学习的行为,那么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当中来的。就是要善于并经常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让同学们之间互相鼓励。让学生在自发的主动的思考和探索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考虑到初三是一个面临升学考试的一个特殊阶段,在各门功课的压力下,初三的学生内心都希望自己的成功(哪怕只是做对了一道题目)可以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同和赞许,一旦他们的成功得到认同后,他们掌握一门科目的信心得以不断的巩固,进而更有愿望去学习,去增长知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三、备学生的学习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把自己设想成学生,想自己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时候会怎样考虑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又会进入怎样的思维的死胡同,原因是什么?经过这些思考,就基本上可以考虑到学生会犯哪些错误,而这些错误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来解决学生的这个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我们总是讲很多遍给学生听,但学生却不甚明白的情况了。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不单单是教给学生一些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更重要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良好思维方式的有效形成。其实备学生还应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理解能力、学生整体的学习习惯等等。总之:教师的备课应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两个方面,两者都不可偏废,只有两者都做好了功课,那教学就是一件比较轻松而有趣的事情。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90

今天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我有幸观摩了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展评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舞台,令各家可一展风采。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机。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1、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2、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各课都展示了新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老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4、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单纯依模仿与记忆。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充满数学。我们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收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91

两天来的深度课堂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我认为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更深层次的突破口。构建“学的课堂”,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引导、指正。

“活动导学”的教学模式,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一定能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现深度教学。为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自己要善于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为自己提供交流的平台,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开展深度学习的课题。这是我们最为需要的策略,这样能够提升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效率,学生愿意学习,愿意开展工作,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实际上,我们应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现实条件,做出最为切合实际的探索,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可行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及其现实条件开展深度学习和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探索知识、应用知识的热情,从而做到学以致用,用以带学的目的。

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用多种形式来呈现,并且要尽可能直观,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教师设计题目的最佳方向是:看得见、找得着、用得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动能就能被激发出来,兴趣也就能够坚持下去,一切的困难也就变得轻松,变得自如,他们不再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这样就能够让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开展深度学习,同时也能达到最佳化的程度。

四、新课堂改革呼唤着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学生再也不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学习了,而是让学生自立探索、动手动脑,让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能自由的善始善终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真实的感受。

总之,在学习了深度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并聆听了解专家的课堂教学后,深深感到教师教学的方式要大大的改进,教师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不仅要注重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深层次,更应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92

1、适度使用学具。

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学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这是新的运算知识,学生以前只学过加法和减法,乘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想出它的意义的。我使用学具教学,把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过渡到乘法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摆学具时也应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摆花片的过程中,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两份数目相同的,最后摆很多份数都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乘法的意义,很乐意去学习乘法。可见,学具使用的恰到好处,有利于新知识的过渡、教学,也可以摆脱枯燥的学习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2、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社会生活知识教学。

《新课标》中强调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应该生活化,如果我们能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现实生活的问题联系到学习的知识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有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小红做了23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8朵,还剩下多少朵?这道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应用题,如果要二年级的学生做出来,有的同学们可以很快就可以做出来,但有一些同学连题意都不明白。这时,如果我们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具体地给出这道题的实际意思,再根据结果和减法的意义,就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这样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因为本来他们就知道结果,只不过不会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罢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中,如果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93

有效教学是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出现了,有效性教学可以使得老师采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用最短的时间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从而能够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在当下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对于数学这样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更要做到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首先要把教材进行有效性的研究

对于老师而言要关注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同时要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对于学生要做到充分的了解才行,并不是说上课的内容越多越好,越难越好,而是针对学生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所以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既要对课标、大纲有一定的研究,还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研究把握,对于课堂的效率也要进行相应的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钻研整合,才能真正的用好手里的数学教科书。

二、教师在有效教学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对于每节课的内容及其讲解的结构等都是由老师来进行设计指导的,所以教师本身在课堂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教师加强自身的素养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了解自身优势的同时,更要认识到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这样教师才能在自身能力上得到不断地完善,才能给学生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可能忽视课下学习的时间,知识注重课上和课前的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身不能进行相应的反思和再学习,所以教师在平时也要注重课下的时间,同时还要做到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只有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才能使得教师的能力水平不断地提高,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认清学生在数学有效性教学中是主体

对于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学生是最最直接的反应,随意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首先在课堂形式上

对于数学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言不能只是单一的进行灌注,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除了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进行自学提问和分组讨论的形式,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而且还能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全体的学生更好的参与的课堂的教学中去,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新的课堂新式不能使为了热闹而热闹的,要发挥每一种课堂形式的作用价值,不能让课堂教学知识流于一种形式,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考虑的药全面才行,找到一个合理的课堂形式才是关键。只有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形式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领悟课堂内容更深的内涵。

(二)其次注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是时刻集中的,经过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的前二十分钟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到学生这一点,在内容的讲解安排上要做到灵活的处理,不需要满堂灌注,要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时间,对于重点难点有所侧重。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而言,有时候少说一点可能会更好一点,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幽默生动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知识,甚至在必要时做一些小游戏来调节一些课堂的气氛。

(三)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好问题的设计

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有时候会了一道题目的方法,其他的同类型的题目可能会迎刃而解,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只有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同时问题的提问要具有引导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学习,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断地进步。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享受大脑高速运转的乐趣,从而在学习中能够不断地树立自信心,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分层教学可以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层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进行分层,特别对于数学这门课程而言,有的学生总是善于挑战自我,善于做一些难题,所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针对课堂上的所有听课学生而言的,而选做题则是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准备的,这样就可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不至于有什么压力了,使得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挑战自我中进行学习进步。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加强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的探讨,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总过才行,教师要完善自身的能力,寻求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也要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总结反思,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得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94

10月27日~28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比赛。在此,要衷心的感谢于老师给我们创造的这个竞技平台,同时也感谢我区的刘主任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并感谢商城的领导老师给予我无私的帮助与指导。

现在回想参加此次比赛的全过程,感觉参与本次活动的最大收获在于准备和参与比赛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总起来说,通过此次比赛,我有如下感想和收获。

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实际水平。

本次技能比赛的项目包括电脑操作、评课、笔试、说课等项目,可以说考察的非常全面。就我个人而言,自认为自己除了第二项没有底外,其它的三项还可以。所以就放松了对教材教参和课标的研读和学习,而专门去学习怎么样去评课。可事实往往事与愿违,在我顺利的通过电脑操作和评课、说课后,自己认为没有什么问题了。可是在我拿到试卷的哪一刻,我知道自己错了、错在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没有认真地按照刘主任和学校的领导的安排,去研读教参、学习课标。面对试卷上的题目,我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懊悔,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我尝到了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苦果――笔试成绩中教材教法只得了区区的19分。虽然总成绩还在一等奖之列,可面对19分的成绩,我无颜面对领导。在此,我要向领导们认错,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正确认识自己的水平,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个问题,争取做到事无巨细,专心做事。

二、认清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通过参加本次比赛,特别是通过观摩各位优秀老师的说课,我认清了自已的差距和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参加本次比赛的老师们各显其能,把自己优秀的一面都很好地展现了出来。(她们)他们在比赛中所流露的.那种沉着、自信,那种能准确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能从知识所在的领域分析教材的特点,教很值得我学习。如沉着冷静的徐银老师、思维细缜的汲广凤老师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从吕健老师的那节说课上,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她让我学会了怎样说课、怎样设计说课,让我知道了,我以后的路怎么走――总之,通过本次比赛,认清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我要不断努力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认清差距、找准目标、努力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锻炼自己,让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95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一班和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回顾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辛酸的泪水。由于二年级是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因此,我针对本班学生均为转校生,来自不同学校,习惯基础都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好动、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行为习惯差等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多鼓励,常激励的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主动改正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为核心。

二年级数学采用的是全新的教材,而且本人从未带过低年级数学所以学期初,我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班上的等王竞悦、吴昊杰、王艺锦、姚宇齐、王振等学生,上课时积极发言,动口动手动脑,学得轻松愉快,(他们的成绩也很好)。又如杨修帅、裴炫、胡俣彤、周昱含等学生,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偏后,针对这样参差不齐的学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让他们都有作为,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数位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后,引导学生总结读法,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三、勤与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

与家长常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与此同时,教师更能加深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

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的!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