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总结精选 > 正文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2024/07/11总结精选

爱习作提供的生活教学工作总结(精选4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在和平乡的生活已经过去两月余,已经开始慢慢习惯了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老师学生们相处融洽,习惯了每天四餐的印度饮食,也学会了像个当地人一样穿着长及膝盖的kuti和裤腿宽大得像裙子似的saloa穿梭在市场里用简单的孟加拉语采买新鲜蔬菜。

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者城市不一样,在这里,一年除了春夏秋冬四季之外,还多了一个特殊的季节——雨季。雨季在夏秋之间,通常是七八两个月,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和平乡用雨水赶走夏日的酷暑,迎来秋日的凉爽。虽然幸运的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和平乡摄氏四十度的夏天已经结束了,但是在没有雨的日子里气温常常徘徊在摄氏三十五度左右也仍然几乎让我掉了一层皮。和平乡的雨很干脆,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毫无国内阴雨天的那种缠绵悱恻。常常顷刻间就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瓢泼而来,短短时间后又立马风停雨住拨云见日。

我觉得,国际大学,或者说和平乡,与其他地方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一样,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有自己特殊的传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所以,和平乡有很多自己的节日,每到节日当天,无论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又或者平日醉心工作的职员和忙于家务的家庭妇女全都盛装出席,围在操场边或者礼堂里,唱泰戈尔的歌,跳泰戈尔的舞。这些歌舞都有着浓郁的和平乡特色,让人难忘。

在这个月里,就有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节日。第一个就是印度的独立日。一月份来到印度的时候,我们正好赶上了印度的国庆节,但是这次我又赶上了印度的独立日。而印度的独立日和国庆节不是同一天这一点让我感到困惑。独立日这天早上,国际大学也在操场上举行了一个简短却庄严的升旗仪式。在印度,白色代表的是纯洁和高尚,所以在这一天,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老师们都以白色为服装的主色,男生穿白色班佳比,女生则穿白色纱丽。大家在操场上合着伴奏高唱国歌,表达对国家的尊敬。这一天我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当国歌奏响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停下脚步,或高或低地吟唱国歌目送国旗升起。甚至连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在路过时都会减速靠边停下,等国歌结束再继续上路。我问一个学生为什么这样,学生告诉我,这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尊重,在他们看来,我们中国人在升旗时一边聊天一边吃东西或干别的事儿的行为是难以理解的。就像很多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让他们想不通一样。

另一个节日便是和平乡国际大学特有的节日——barsamangal。由于国际大学特殊的背景,这些特有的节日都和泰戈尔先生有着莫大的联系。barsamangal在孟加拉语里的意思是感谢雨季,因为泰戈尔认为雨可以洗涤万物,滋润生命,让大地复苏。在这一天晚上,国际大学的小学部、中学部和大学部的师生们都在礼堂里表演歌舞,大家一起感谢雨季,缅怀泰戈尔。

这一个月,我们中国学院进行了开学后的第一个小考试,类似于国内中小学的期中考试,但是中国学院每个学期会有两次这样的小考试,第三次考试便是更为重要的期末考试。根据每个年级的具体课程设置,这次考试也分为不同的科目,答题形式也分为笔试和口试。从我监考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们都对课堂上讲的内容掌握得不错,笔试方面女生表现普遍较男生更好,但是在口试中,大部分女生却不能很好地回答,且由于胆子小且没有自信而声音太小,既是有的问题回答是正确的,也因为没有自信不敢回答而选择放弃。而男生们由于胆子较大,平时课后也较积极主动和老师谈话或者向老师提问,在口语考试中大都表现较好。这让我不得不开始严肃地正视大部分女生不爱开口这个问题。经了解,女生们不爱开口说话、练习汉语这个问题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当然这让我小小的松了一口气,可以放心这并不是由于我课堂教学方法有问题而导致的),但这更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样一个明显的有碍于女生们学习汉语、提高汉语水平的巨大问题,是一定要下工夫花力气解决的。目前我能做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多留意女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女生更多的发言机会,甚至是点名要求女生来回答问题,迫使她们多开口说话,慢慢消灭掉不敢开口说中文的心魔。

这一次考试中,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与中国的考笔试试不一样,这里的监考要求实在是非常的不严格。在考试过程中,学生们常常小声讨论问题的答案,当然这现象在国内也是屡见不鲜的,但是让我觉得奇怪的是,竟然有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举手问监考老师或巡考老师关于考题的问题,这在国内高校的考试中恐怕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在考试结束后,我问了当地的老师,为什么考试的时候纪律不更严格一些,那位老师给我的回答是,考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测评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考试也是帮助学生们学习的一种手段,更是老师对于自己教学成果的一种信息反馈,在考试过程中,对于困扰学生很长时间的问题给予一定的

提示,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思考和学习,更直接地让老师自己找到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现在一想,其实这位老师的观点未尝不是正确的。任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两个月的教学实习生活过去了,当然刚来时的那种新鲜感已经慢慢退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定的习惯和熟悉。可能是来之前就知道这里的大致生活和工作情况,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感到过强烈的不习惯和不满意。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我想我大概跳过了挫折期,从蜜月期直接过渡到适应期了。相信我在接下来的四个月里,也能很好的适应这里的生活,更好地工作,帮助中国学院的学生们学习。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2

在和平乡的生活已经过去两月余,已经开始慢慢习惯了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老师学生们相处融洽,习惯了每天四餐的印度饮食,也学会了像个当地人一样穿着长及膝盖的kuti和裤腿宽大得像裙子似的saloa穿梭在市场里用简单的孟加拉语采买新鲜蔬菜。

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者城市不一样,在这里,一年除了春夏秋冬四季之外,还多了一个特殊的季节——雨季。雨季在夏秋之间,通常是七八两个月,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和平乡用雨水赶走夏日的酷暑,迎来秋日的凉爽。虽然幸运的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和平乡摄氏四十度的夏天已经结束了,但是在没有雨的日子里气温常常徘徊在摄氏三十五度左右也仍然几乎让我掉了一层皮。和平乡的雨很干脆,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毫无国内阴雨天的那种缠绵悱恻。常常顷刻间就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瓢泼而来,短短时间后又立马风停雨住拨云见日。

我觉得,国际大学,或者说和平乡,与其他地方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一样,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有自己特殊的传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所以,和平乡有很多自己的节日,每到节日当天,无论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又或者平日醉心工作的职员和忙于家务的家庭妇女全都盛装出席,围在操场边或者礼堂里,唱泰戈尔的歌,跳泰戈尔的.舞。这些歌舞都有着浓郁的和平乡特色,让人难忘。

在这个月里,就有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节日。第一个就是印度的独立日。一月份来到印度的时候,我们正好赶上了印度的国庆节,但是这次我又赶上了印度的独立日。而印度的独立日和国庆节不是同一天这一点让我感到困惑。独立日这天早上,国际大学也在操场上举行了一个简短却庄严的升旗仪式。在印度,白色代表的是纯洁和高尚,所以在这一天,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老师们都以白色为服装的主色,男生穿白色班佳比,女生则穿白色纱丽。大家在操场上合着伴奏高唱国歌,表达对国家的尊敬。这一天我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当国歌奏响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停下脚步,或高或低地吟唱国歌目送国旗升起。甚至连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在路过时都会减速靠边停下,等国歌结束再继续上路。我问一个学生为什么这样,学生告诉我,这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尊重,在他们看来,我们中国人在升旗时一边聊天一边吃东西或干别的事儿的行为是难以理解的。就像很多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让他们想不通一样。

另一个节日便是和平乡国际大学特有的节日——barsamangal。由于国际大学特殊的背景,这些特有的节日都和泰戈尔先生有着莫大的联系。barsamangal在孟加拉语里的意思是感谢雨季,因为泰戈尔认为雨可以洗涤万物,滋润生命,让大地复苏。在这一天晚上,国际大学的小学部、中学部和大学部的师生们都在礼堂里表演歌舞,大家一起感谢雨季,缅怀泰戈尔。

这一个月,我们中国学院进行了开学后的第一个小考试,类似于国内中小学的期中考试,但是中国学院每个学期会有两次这样的小考试,第三次考试便是更为重要的期末考试。根据每个年级的具体课程设置,这次考试也分为不同的科目,答题形式也分为笔试和口试。从我监考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们都对课堂上讲的内容掌握得不错,笔试方面女生表现普遍较男生更好,但是在口试中,大部分女生却不能很好地回答,且由于胆子小且没有自信而声音太小,既是有的问题回答是正确的,也因为没有自信不敢回答而选择放弃。而男生们由于胆子较大,平时课后也较积极主动和老师谈话或者向老师提问,在口语考试中大都表现较好。这让我不得不开始严肃地正视大部分女生不爱开口这个问题。经了解,女生们不爱开口说话、练习汉语这个问题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当然这让我小小的松了一口气,可以放心这并不是由于我课堂教学方法有问题而导致的),但这更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样一个明显的有碍于女生们学习汉语、提高汉语水平的巨大问题,是一定要下工夫花力气解决的。目前我能做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多留意女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女生更多的发言机会,甚至是点名要求女生来回答问题,迫使她们多开口说话,慢慢消灭掉不敢开口说中文的心魔。

这一次考试中,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与中国的考笔试试不一样,这里的监考要求实在是非常的不严格。在考试过程中,学生们常常小声讨论问题的答案,当然这现象在国内也是屡见不鲜的,但是让我觉得奇怪的是,竟然有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举手问监考老师或巡考老师关于考题的问题,这在国内高校的考试中恐怕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在考试结束后,我问了当地的老师,为什么考试的时候纪律不更严格一些,那位老师给我的回答是,考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测评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考试也是帮助学生们学习的一种手段,更是老师对于自己教学成果的一种信息反馈,在考试过程中,对于困扰学生很长时间的问题给予一定的

提示,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思考和学习,更直接地让老师自己找到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现在一想,其实这位老师的观点未尝不是正确的。任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两个月的教学实习生活过去了,当然刚来时的那种新鲜感已经慢慢退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定的习惯和熟悉。可能是来之前就知道这里的大致生活和工作情况,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感到过强烈的不习惯和不满意。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我想我大概跳过了挫折期,从蜜月期直接过渡到适应期了。相信我在接下来的四个月里,也能很好的适应这里的生活,更好地工作,帮助中国学院的学生们学习。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3

一、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目标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4

在《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们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们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们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山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5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快要结束了,这学期的教学有的有失,为了下学期更好的开展《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有必要做个小结,自我反思,以后才能查缺补漏,改进工作。

细看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的全貌,都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于交往,体验快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有一个正确的生存态度和处事方法,可以说这一套新教材它很合适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对老教材已经过时的无奈和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欲望都得到了释怀,并有了一种欣欣然的畅快!

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仔细地领悟着教学目标和纲要,一丝不苟地做着教学准备,并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和课程资源,这一环节我从没马虎和懈怠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都积极参与,都来做学习的小主人,甚至都可以来当小老师,我不给他们框框里的学习内容,不限制掌握知识的.范围,可以随意的自由的摄取知识营养,大胆的富有创造性的进行作业和实际生活演习。

我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角色互换,大多数时间里我都不以教师身份自居,常常是懂装做不懂的去请教学生们,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我看到他们急不可耐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忘记了胆怯和羞涩,忘记了老师和学生,我们就象一个游戏小团体,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轻松中悟出做人道理。我们整个学习过程更象一个团体的营地训练,这种教学方法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勇于表现自我,其中生活场景表演方式更使孩子们学会了生活自理,锻炼了独立生活能力,在创设交往环境的同时更学会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从而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这个角色游戏表演中,他们互相接纳,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与此同时能开放自我,表现自我,进而增强了对自己性格、能力的认识,此外,还大胆的做了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或自己认为不可能做得到的事,在发掘自己的潜能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每一次教学活动的结束都是我反思的开始,我下课以后都要问自己:我的活动策略有没有纰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补充,我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延伸和课外辅导?作为一名教师我做没做到镇定自如、充满自信、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仪态大方、声音响亮、带有童趣的去和孩子们交流?对于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一面我由衷的赞赏了吗?对于他们的不足我及时的引导了吗?这些都是我课下需要反思的。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感觉这一学科真的应该分两个路线来走,

一个是老生常谈的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教育路线,他继承了老教材的传统,另一个就是当前迫在眉睫的素质教育,它包含很多,心理健康、人格完善、个性发展等等。所以一直以来我总想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更多的融入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训练,并在平时就关注着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在新华书店、甚至是小报亭、小书摊,只要看到这方面的书籍,我都会慷慨解囊将它居为己有!

通过学习和领悟我深深地认识到:《品德与生活》的另一重大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人格塑造,更应该实际地去解决当前小学生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心理困扰,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一教学领域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和实践。

让我们共同努力,抓好《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一起进步。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我们汶源学校一年级开展了《生活化识字教学》课题实验。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石。在生活化识字教学实验中,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到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做学习识字的有心人。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变得喜欢学习流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将课外识字带进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利用教育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生活化识字教学。

刚入学的新生对新的学校环境很感兴趣,充满了新鲜感,渴望认识新同学。

1、认识我们的学校:“汶源学校”“教学楼”“一年级一班”等和同学学习环境相关的生字。比如认课程表,前面黑板左上角,每天写上要上的科目。如:语文、数学、音乐等

2、认同学的姓名。学生姓名中的汉字是包罗万象。开学初,为方便同学尽快识字,我让每个学生做了一张精美识字卡片。粘贴在课桌上,粘在新发的课本上,大家课间休息时,互相认识,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同学们很感兴趣。这样会就记住了不少字。

3、认识任课老师的姓名。当我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同学们可高兴了!就这样同学们认识了数学:陈老师;美术:宁老师。鼓励学生自己认字。半个学期下来现在学生会看课程表,认识所有老师的姓。

二、创设识字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乐趣。

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乐于思维,勇于探索。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更要顺就儿童心理,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应付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创设一些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识字。学生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识字,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

三、教给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学生掌握了许多较有效的方法:猜谜语法、编顺口溜、编口诀、编儿歌、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还有整体识记法。识字过程中,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去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识字兴趣持之以恒。

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创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尤为重要。例如在学“羊”字时,学生说,我看到“羊”字就想起羊头的样子,羊上边的点好像羊的两只角。一竖像羊的脸和胡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将一个个汉字还原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这样识字效果当然好了。

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将识字引向生活空间

有了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孩子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在活动和交往中识字。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世界,吸取各种信息,拓展想象的空间。在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1、利用广告牌、商标识字。

2、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去识字。

3、认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等等。

4、让学生逛商场、超市时认字。

5、在教室设置识字园地,同学之间互相识字。与此同时,一定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老师多加赞赏,它会在无形中给学生埋下在生活中识字的种子,激励学生离开课堂后仍有识字的主动性。为了让学生生字记得快,

五、与家长沟通,在家庭环境中识字,并让家长成为学生生活识字的引领者。

建立生活识字本。成为亲自共同识字的一部分。亲自共读,在阅读中识字。

生活化识字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加汉字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具体教学中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相信孩子会终身受益!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7

思想品德课无论在课程设置的目的还是在课程呈现的形式和内容上,它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层面出发构建学习内容,通过课程的综合,为小学生开辟了一条通向生活的道路,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也为他们以后走出校门能适应社会生活并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打下基础。作为一名品德课程的教师,如何开展具有实效的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学科的作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这是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所面临的、需要认真去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我认为新课程的开设,只为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外部条件,但要真正取得实效,还要靠教师的不懈努力。就课堂教学而言,任课教师首先必须把握课程特点,并根据特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四个“体现”,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体现生活

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作为。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在生活中体现,是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而且还因为学生最终是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各生活,培养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还是为他的生活服务。因此,新的品德课程不是从德育知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层面构建学习内容,来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与能力,成为课程的显著特点。鉴于这一课程特点,我们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再现学生生活的情景,把教室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把教学内容作为学生生活内容的某一个部分,甚至直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直接融入于学生的具体生活中来认识、来学习,就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

二、体现活动

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定位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实践来实现的,强调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体现开放

1、方法的开放。简而言之,方法的开放就是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谓用教材“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教材内容来教育学生,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课文教学的顺序,但不能随意删减课文的内容,每一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必须按要求对学生施行教学;不是“教”教材,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死扣课文的呈现内容和形式来教育学生,更不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每幅插图进行“看图说话”,对每一段文字进行“学文明理”,只有选用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方式来施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内容的开放。当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要把课题当作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学要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几幅插图,几段文字,也不能循规蹈矩地按照教学参考资料中提供的材料进行教学。教师要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运用那些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的材料,充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四、体现综合

根据课程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有“综合”的思想,经常要想到自己执教的这门学科,不是原来的思想品德课,不能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教学内容,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科学、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法律等常识教学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达到教学的“综合”目的。

总之,如何提高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大家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的一个问题,我提出的上述观点,有望能引起大家进一步的探讨。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8

本人承担了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教师方面

1、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

教学中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3、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

在教学中要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4、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

平时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二)学生方面

通过本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上课听讲认真多了,积极回答问题多了。别人回答问题时注意倾听。大多能够了解有关安全常识,有自立自护安全意识。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清洁讲卫生。能够和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三)努力方向

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好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9

两周的见习时间很快就结束了,这两周的见习生活我过得非常充实而有意义,虽然付出的多,收获也很多,付出和收获是呈正比例的。

见习我回到了我的家乡大石桥水源的一所农村小学,在那里有几位老师都是我当年的老师。学校的校长,主任,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这里给了我家的温暖,也让我锻炼了很多,学校领导让我自己选择年级,班级。我当时很怕自己讲课的方法,说话的方式,学生不容易接受,最后我选择了一年级,也是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第一天老师让我讲数学习题,我站在讲台上,自己没讲一句话都感觉特别的别扭,像是一个病句,听着非常的不舒服,老师说我说的话没有毛病,在老师的鼓励下,让我放心大胆的讲,按照自己的想法讲,也许是刚刚开始紧张,现在没有那种感觉了。

在见习的第一周里,四年级有一位老师出差了,学校领导找到我想让我担任带着的班主任老师,当时我立即就答应了,心里也害怕,怕自己胜任不了,后来想想,在学校我是学生干部,这也是检验我能力的时候到了,学校领导对我也是非常的信任,我一定要把这次班主任当好,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在这三天中,每天都带领学生联系体育达标,学生非常的辛苦,但是大家也知道了,什么是班级荣誉感,我们有为班级,为学校争光的责任,在这三天里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班级管理的方法,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这两周的见习我除了将大量的语文数学之外,还讲了,五六年级的综合实践课,一年级的美术和思想品德,这是跨学科的教学,也是我格外的收获。

这两周的时间非常短暂,我锻炼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学会了怎样当好一个班主任,怎样与学生沟通,这两周的时间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会让我一生受益,,也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更加喜欢了,也是我以后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桥梁和工作基础。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在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生活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生活、参与生活、适应生活,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生活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生活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生活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生活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生活规范的价值观,工作总结《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生活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生活,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四、巧妙运用评价方法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11

一、背景

小学思想品德课要求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真知、追求真理、学做真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是思想品德学科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时代呼唤的回应。

但往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老师将道德认识目标和道德行为目标设计与故事、小品之中,让学生能认知、明理、导行。而学生也总是听时认真,看时、演时情绪很高,可真到让他们谈看法、讲体会时却寥寥数语,无感可发,讲出来的体会也是空洞无趣的,苍白无力的,不带感情色彩。这样,由于体会不切实际,也就不能真正地付诸行动,引起情感的共鸣。因此,思想品德的教育也只是流于表面,无法触及学生内心,效果也就不明显了。

而一堂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实践的课,因为是他们亲身体验所得,于是产生的教育效果就很好,做到了感悟导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也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片段

《买卖中的道德》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题三的内容。通过这课的教学,要求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1、懂得买与卖的行为都应当遵守道德。

2、理解诚信的普遍意义。

3、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根据教学目标,针对社会上的一些买卖双方的不道德的现象,任课的老师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导入、教学。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同学们,炎热的夏天又到了!老师家里想买一台空调,但商店里的空调琳琅满目,很多品牌。你能帮老师出出主意买什么品牌的空调好呢?为什么向老师推荐这个品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从用途、功能、质量、价格等方面介绍自己知道的品牌空调)师:老师一定会根据你们的建议选择一个合适的品牌,谢谢同们!

2、在日常生活中广告可多啦!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喜爱的电视广告,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出来表演表演。(学生表演自己最喜欢的一则广告)

(二)、学习和体会卖中的道德

1、同学们都知道许多生活中的广告,是不是所有广告中的商品质量都令顾客放心呢?不一定,老师介绍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资料给同学们,如假奶粉事件,对孩子的身体伤害是永久的。或者在买动东西过程中市场上的短斤缺两的现象。或者你和家人有无遭遇虚假广告上当受骗或者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经历呢?请你谈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当你和家人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当时是怎么想的,心里有何感受?)(学生交流、汇报)

2、对了,做广告也像做人,也要讲“诚信”。刚才大家都谈到了自己或家人购物时碰到商家不道德的亲身感受,那么社会上商家还有那些不道德的行为呢?请看表演(82页衣服的价钱)(大家针对刚才的表演发表自己的看法。)(商家随意调整衣服的价格,是一种不诚实的做法)3、刚才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那么作为消费者你认为心目中的商家应该是怎样的?板书:商家要诚信(解释---诚信)4、创设故事情景,进行维权行动:同学们,学校的陈老师星期天去买了一个熨斗,买回来以后,一接电源,就闻到一股难闻的味道。后来才知道买到是假冒伪劣产品,现在陈老师的心情可急了,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帮他?

(相机介绍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知识)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对于那些虚假的广告,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为此,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呢!投影:(1994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并于1995年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的第一部广告法。

师:同学们,当我们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伤害时,请记住,我们就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惩治那些不讲诚信的商家。

(三)、学习和体会买中的道德

1、师:在买卖过程中不光卖东西的人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做

到“诚信”二字,就是我们买东西的人也要讲道德,做一个受欢迎的顾客。

那么在超市里人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听一位售货员阿姨的话。(指名读)。听完阿姨的话后,下面再看看在超市里拍的照片。你们从这些照片中发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交流)

3、师:看来在超市中确实存在着很多不道德的行为,下面再看一个小品《自选商场里》。

4、那我们怎样做才是一个受欢迎的顾客呢?讨论指名说。请小组合作,自定“购物公约”。

(学生汇报)可围绕以下购物公约展开来谈:

1、不随便乱拿、乱放商品。

2、要注意商品的卫生。

3、不在超市追逐打闹。

4、不偷拿超市里的商品。

5、不故意损坏商品。

6、交钱要自觉排队。(板书、贴出学生写的答案)

4、通过刚才的这节课,相信大家对于买卖中的道德一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仅仅我们知道还不行,还要让大家都知道,让买卖中的人们都来放弃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你们有哪些好的宣传方法?生

1:画宣传画……生

2:可以写倡议书……生

3:可以写广告语……生

4:可以创作小品………………

三、课后反思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注重情理交融,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学生情感的流露,教育情境的创设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作到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实践,从而形成基本的道德标准,获得对社会生活的初步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要求内化为内心的需求,并赋予创造性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切入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实践,学生的思想品德一定会由心底深处发生质的转变,促使学生向健康的品质、人格发展。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12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回顾过去的工作,在教研组的支持、指导下,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一、业务学习

本学期我所教的是初二年级1—6班的思想品德,思品教学对于我来说仍然是陌生学科,上起课来有一定的压力,面对这一情况,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不断的学习,像李老师学习,不断地向他请教,一学期下来,受益匪浅;另外,我还购置了一些有关死拼教学的书籍,争取在课堂教学中做得更好;除了这两个方面以外,还不断的上网查资料,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落实“堂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学习杜郎口先进教学理念落实堂清要求,在初二思品课教学中,课前不安排学生预习,课后不安排学生练习作业,教学任务和目标在课堂内完成。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质量,要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以学为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心设计学习目标,鼓励自学,鼓励探究,培养能力。思品教学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而必须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反馈,及时补偿,及时训练巩固。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

三、利用学案指导自学,及时巩固

在学案上,首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初步了解所学内容。然后,由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链条,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完成自学检测,对自学难以完成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在指导学生自学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思考方法,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在巩固练习时,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练习能够起到巩固新知,深化理解,培养能力的目的,学生对此也很重视,因此,这个环节完成的较好,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效果。总之,利用学案进行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落实“堂清”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四、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

从学案的开发与使用,到学生独立预习习惯的培养,以及与学生的反馈交流等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13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教学个性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

1、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教学回到儿童生活中,让来源于真实生活的素材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让教学活动能够解决儿童真实存在的问题。

2、尊重儿童生活。充分尊重儿童生活的现实状况,尊重儿童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提出适宜的发展区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

3、以儿童生活的逻辑为线索,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安排各话题的教学内容。这个理念贯穿我们教材始终。

4、点面结合,点指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面指社会生活的领域。

本课程的综合,不仅仅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同时也是各种认知、情感、能力的综合。

二、目标达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困惑问题

1、如何让孩子们知行统一。

在当今社会,由于物欲膨胀及虚拟世界的冲击,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淡化了同情心,感恩心,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也有许多同学他们在品德课上认真听课,课下努力地忠实地实践着,他们做好事,家长不让,说那是傻,长此以往没有了热情。再如有孩子什么都很积极地配合着老师,可班里却有学生认为他在讨好老师。

所以我觉得我肩上的责任很重,而且需要很多人:班主任、学校的领导、家长和社会来帮助我完成这件看似平凡却又影响深远的工作,一代代孩子们在这种社会风气的漫不经心的熏陶下长大,他怎么会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怎样对社会负责任呢?针对学生这种道德的缺失,我很失落。

2、教材中的实例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增加他们的主动性有难度。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在农村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收集资料的途径,表面上说可以看书、看电视,调查访问、或是上网,但四十几个学生中只有三五个有条件上网。

还有一部分别说上网了,家里没有可助性工具书,家长忙活于生计,没有精力与能力去帮孩子,学生们好多时候无法自主学习,有的根本获取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有些知识点靠探究是永远也探究不出来的,所以还是要老师讲,讲得太多,又缺少了互动,这是矛盾的。

3、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下学期要制定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

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

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

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14

在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生活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生活、参与生活、适应生活,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生活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生活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生活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生活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生活规范的价值观,工作总结《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生活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生活,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四、巧妙运用评价方法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15

本人承担了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教师方面

1、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

教学中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3、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

在教学中要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4、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

平时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二)学生方面

通过本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上课听讲认真多了,积极回答问题多了。别人回答问题时注意倾听。大多能够了解有关安全常识,有自立自护安全意识。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清洁讲卫生。能够和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三)努力方向

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好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16

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课标规定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在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并

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17

本学期的《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开展了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了本课程的综合性、生活逻辑、儿童的实践体验、发展儿童的自助和互助能力、教学形式活泼。在教学采取的主要的教学措施为:

1、采用活动教学

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等。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案例替换,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应该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经过本期的教学,通过考试,二年级一班只有2个学生的成绩没有达到优秀的等级,二班只有4个学生的成绩没有达到优秀的等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其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其上课的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较短,因此老师必须要紧紧抓住这短短的时间进行授课,其二,二年学生由于其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较短,因此,上课时尽量采用生动形象、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进行教学。上述两个方面这期做得并不是很好,下一期将充分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让自己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让学生乐学,学得更好。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18

在和平乡的生活已经过去两月余,已经开始慢慢习惯了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老师学生们相处融洽,习惯了每天四餐的印度饮食,也学会了像个当地人一样穿着长及膝盖的kuti和裤腿宽大得像裙子似的saloa穿梭在市场里用简单的孟加拉语采买新鲜蔬菜。

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者城市不一样,在这里,一年除了春夏秋冬四季之外,还多了一个特殊的季节——雨季。雨季在夏秋之间,通常是七八两个月,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和平乡用雨水赶走夏日的酷暑,迎来秋日的凉爽。虽然幸运的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和平乡摄氏四十度的夏天已经结束了,但是在没有雨的日子里气温常常徘徊在摄氏三十五度左右也仍然几乎让我掉了一层皮。和平乡的雨很干脆,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毫无国内阴雨天的那种缠绵悱恻。常常顷刻间就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瓢泼而来,短短时间后又立马风停雨住拨云见日。

我觉得,国际大学,或者说和平乡,与其他地方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一样,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有自己特殊的传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所以,和平乡有很多自己的节日,每到节日当天,无论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又或者平日醉心工作的职员和忙于家务的家庭妇女全都盛装出席,围在操场边或者礼堂里,唱泰戈尔的歌,跳泰戈尔的舞。这些歌舞都有着浓郁的和平乡特色,让人难忘。

在这个月里,就有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节日。第一个就是印度的独立日。一月份来到印度的时候,我们正好赶上了印度的国庆节,但是这次我又赶上了印度的独立日。而印度的独立日和国庆节不是同一天这一点让我感到困惑。独立日这天早上,国际大学也在操场上举行了一个简短却庄严的升旗仪式。在印度,白色代表的是纯洁和高尚,所以在这一天,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老师们都以白色为服装的主色,男生穿白色班佳比,女生则穿白色纱丽。大家在操场上合着伴奏高唱国歌,表达对国家的尊敬。这一天我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当国歌奏响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停下脚步,或高或低地吟唱国歌目送国旗升起。甚至连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在路过时都会减速靠边停下,等国歌结束再继续上路。我问一个学生为什么这样,学生告诉我,这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尊重,在他们看来,我们中国人在升旗时一边聊天一边吃东西或干别的事儿的行为是难以理解的。就像很多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让他们想不通一样。

另一个节日便是和平乡国际大学特有的节日——barsamangal。由于国际大学特殊的背景,这些特有的节日都和泰戈尔先生有着莫大的联系。barsamangal在孟加拉语里的意思是感谢雨季,因为泰戈尔认为雨可以洗涤万物,滋润生命,让大地复苏。在这一天晚上,国际大学的小学部、中学部和大学部的师生们都在礼堂里表演歌舞,大家一起感谢雨季,缅怀泰戈尔。

这一个月,我们中国学院进行了开学后的第一个小考试,类似于国内中小学的期中考试,但是中国学院每个学期会有两次这样的小考试,第三次考试便是更为重要的期末考试。根据每个年级的具体课程设置,这次考试也分为不同的科目,答题形式也分为笔试和口试。从我监考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们都对课堂上讲的内容掌握得不错,笔试方面女生表现普遍较男生更好,但是在口试中,大部分女生却不能很好地回答,且由于胆子小且没有自信而声音太小,既是有的问题回答是正确的,也因为没有自信不敢回答而选择放弃。而男生们由于胆子较大,平时课后也较积极主动和老师谈话或者向老师提问,在口语考试中大都表现较好。这让我不得不开始严肃地正视大部分女生不爱开口这个问题。经了解,女生们不爱开口说话、练习汉语这个问题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当然这让我小小的松了一口气,可以放心这并不是由于我课堂教学方法有问题而导致的),但这更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样一个明显的.有碍于女生们学习汉语、提高汉语水平的巨大问题,是一定要下工夫花力气解决的。目前我能做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多留意女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女生更多的发言机会,甚至是点名要求女生来回答问题,迫使她们多开口说话,慢慢消灭掉不敢开口说中文的心魔。

这一次考试中,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与中国的考笔试试不一样,这里的监考要求实在是非常的不严格。在考试过程中,学生们常常小声讨论问题的答案,当然这现象在国内也是屡见不鲜的,但是让我觉得奇怪的是,竟然有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举手问监考老师或巡考老师关于考题的问题,这在国内高校的考试中恐怕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在考试结束后,我问了当地的老师,为什么考试的时候纪律不更严格一些,那位老师给我的回答是,考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测评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考试也是帮助学生们学习的一种手段,更是老师对于自己教学成果的一种信息反馈,在考试过程中,对于困扰学生很长时间的问题给予一定的

提示,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思考和学习,更直接地让老师自己找到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现在一想,其实这位老师的观点未尝不是正确的。任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两个月的教学实习生活过去了,当然刚来时的那种新鲜感已经慢慢退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定的习惯和熟悉。可能是来之前就知道这里的大致生活和工作情况,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感到过强烈的不习惯和不满意。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我想我大概跳过了挫折期,从蜜月期直接过渡到适应期了。相信我在接下来的四个月里,也能很好的适应这里的生活,更好地工作,帮助中国学院的学生们学习。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19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转眼间我到这所学校已经一学期了,在本学期中我认真阅读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例如:有些同学,在学期开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对他们进行分组教学,在小组之间产生竞争,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大多数同学能提前完成课堂作业,小组教学不仅能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例如:有些同学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总是做小动作,在我的一番劝导之下仍然没有成效,后来,无意中听说这位同学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督促他的学习,只有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照顾他,基于此种环境,他不知道如何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所任学科,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家庭环境和性格特征,了解这种情况后,我和他进行了一个谈话,自此以后,他做小动作的`坏习惯逐渐减少,学习成绩也稍有成色,也慢慢地变得自信起来。教师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实地的去考察我们成长的地方,观察我们成长的地方都有哪些设施,从而真实的画出我们成长的地方。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而使我们的阳光学子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20

在这一学期里,我担任了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任务。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要进行环境教育及自我意识的教育,面广量大。所以,我在开展教学时,既立足于儿童的生活现实,又着眼于儿童的发展可能,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设计适宜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非常重要,它应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所以,教学目标的的设计应着眼于建构学生的可能生活,注重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的结合,促使学生在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思想方法的形成等方面得到发展。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是这样做的:首先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弄清楚教材的`呈现方式,然后了解儿童生活的现状和现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这三步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有力地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适宜可行。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新课程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师在实施时,不再是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我在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跳舞、唱歌、等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

三、关注生成性的问题

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至关重要,新课程的实施,在摆脱了以往成人化、概念化的弊病后,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以及自我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潜力一旦激发出来,就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我并不受教案的限制,而是激发、保护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赞赏儿童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并尝试解决。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道德素养得到了培养,在新的学期里,我会更加勤奋,再创佳绩。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21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22

我们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非常贴近生活,有着很强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还特别注重儿童的主体性,本学期我根据学期初《品德与生活》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着重让学生学会以下几点。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通过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让学生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各种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来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愉快、积极体验,让他们逐步熟悉、了解学校,认识和熟悉新朋友,进而意识到并能按照一个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学习,学生都能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过错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愉快、积极地生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和同学多合作,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在第三单元里,我让学生们互相合作,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秋天,让他们自己通过合作制作标本和风车等活动和游戏,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

三、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尊长。通过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小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从而从情感上真正去热爱国家,做一个关心他人、能为人民服务的好学生。

四、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课文生动有趣,而且没有固定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上,我通常让学生自己说,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学习,他们都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行为习惯都有很好的转变,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并有初步的自理能力。不仅能自己认识到该如何做,当别人出现错误时,也能及时纠正别人,班上的好人好事不断出现。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23

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课标规定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在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并

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24

本学期的《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开展了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了本课程的综合性、生活逻辑、儿童的实践体验、发展儿童的自助和互助能力、教学形式活泼。在教学采取的主要的教学措施为:

1、采用活动教学

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等。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案例替换,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应该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经过本期的教学,通过考试,二年级一班只有2个学生的成绩没有达到优秀的等级,二班只有4个学生的成绩没有达到优秀的等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其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其上课的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较短,因此老师必须要紧紧抓住这短短的时间进行授课,其二,二年学生由于其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较短,因此,上课时尽量采用生动形象、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进行教学。上述两个方面这期做得并不是很好,下一期将充分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让自己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让学生乐学,学得更好。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25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对品生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对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本册《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期初,我首先认真学习了本册教学参考书,浏览了教材的总内容,制定了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中,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首先备课时,做到了一丝不苟。能认真钻研教材及参考书,并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结合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的实践中,我提高了对“标准”和教材的领悟能力,真正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索性的尝试种种教学方式,如:讨论、参观、表演、绘画、背儿歌等,课堂上尽力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形成一种和谐、平等的教学活动氛围。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课后不断反思,积累经验,不断摸索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找到了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学期,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特点:

1.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儿童品德发展规律、认知发展的特点,寓品德教育于教学活动中,在整个教材中渗透对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重视儿童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采取儿童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道德冲突,进行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并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

2.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

教学时,以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和故事为素材,以学生讨论、调查、游戏、表演、欣赏等作为手段,注意将活动、方法、技能和行为指导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活的现实,在生活的体验中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

3.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和内容,把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自信,促进了学生发展。平时,每节课前,我让学生通过背儿歌,训练他们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每隔十分钟,我就针对每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表扬,并指出问题。再次,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及表现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期末,通过学生自评、组评和教师评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了综合评价,使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优缺点,有利于不断改进。

本学期,自己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模范执行坐班制,积极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今后,自己会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提高。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26

《生活生命与安全》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供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的综合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班认真开展了《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一、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1、开学初,我就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本班的《生活生命与安全》的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详细的教学设计。正确看待和处理教材,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甚至可以自己新编,灵活处理。

3、认真上好《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每周坚持上两节课,对学生进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活动教学”的特点,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4、 注意学生评价的多元性、发展性,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

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取多种方式的评价,除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外,我还采用了“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特别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这门课程,认为是“豆芽科”,学习态度也不好。

2、教材上涉及了生活、生命与安全的许多知识,但学生没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没有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三、改进意见及措施

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重视《生活生命与安全》这门学科,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2、学有所用,让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改变自己的言行等,让学生受到教育。

在以后的《生活生命与安全》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继续上好这门课程,加强学生心理与行为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27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者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地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和定量刻画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的内容也有利于他们自主地从事观察、发现、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让学生学习的轻松,知识掌握的牢固,只有让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再加之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下面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说一说我是怎样把数学概念放在学生生活实际中进行教学的。

一、从生活中发现概念的雏形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成功的教学经验启迪着每位教师,数学教学中若能把"纯粹"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教师出示了一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的数据:有一商场的衣服降价10%;五(3)班同学的体育合格率达98%;今年出口额比去年增长12.5%…让学生初步认知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百分数的雏形也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同时这样展示新知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学百分数的热情。学生根据上述的材料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样读,怎样写…有了这样的开始,再来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就显得轻松、自然了。

二、在生活实例中理解概念

当学生已经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基本掌握了概念的含义后,为了丰富知识的外延促进理解,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和学习手段,来剔除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抽取其基本属性,帮助学生构建自己正确、清晰的知识框架。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的认识"时,当学生对圆柱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大堆实物,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圆柱体,再想一想,家里还有哪些物体是圆柱体。这样通过许多的实例,学生获得的感性材料更加充分了,形成的表象也更加鲜明,因而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概括也更为明朗。

三、以"实际问题"为练习目标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以达到牢固、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为此在这方面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从生活实际中寻找练习的目标,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充分运用本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男生占全班的27/56,女生占全班的29/56,第一小组占全班的1/8或7/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后,可以开展一个"逛超市"的活动,这样不但起到了练习的效果,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让"生活"成为学生展示知识的舞台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这时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闪烁,创造出了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图案。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的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总之,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注重生活,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生活才能得以新发展。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生活,创新就没有了生命,学习便失去了本应有的乐趣与生趣。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28

本学期中,我承担了五年级三班《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钻研教材,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各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

三、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学生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四、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29

本学期,我教培智三年级生活适应课,通过这一学期与学生们的交往与沟通,我发现了学生们都有自己各自独立的每一点,比如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东西看的很紧张,不喜欢别人碰自己的东西,因而他在学校的生活方面比较拘束,而有的同学比较大方,很乐意把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这也使他在平时的生活环境中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这些现象我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下面我就这一学期的生活教学进行以下总结。

一、切实做到在生活中学习锻炼,生活中成长

生活适应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和社会生存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比如在生活适应课《爱清洁讲卫生》一课中,我就将这一课教学分为多个实践活动课。我利用有住校的条件,就将他们带到宿舍中进行如何洗手、洗脸、洗脚、刷牙、剪指甲,整理衣服、整理床铺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一位老师进行讲解分析,示范。一名好学生帮辅,围绕他们进行操作指导,以满足班级中不同儿童个体需要。同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们在生活中多叫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在自身问题的解决上多让他们自己动手,家长教导。同时我们班中的几位老师达成一致目标:天天上课前检查个人卫生,穿衣情况。让爱清洁,讲卫生在每天的生活中进行,逐渐养成习惯,真正做到适应生活,在生活中讲卫生,爱清洁。

二、重视个别化教学

培智学生由于自身的障碍,使得他们有其共性和个性。怎样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让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生活自理的人,真正融入社会。就要求在生活课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以他们将来进入社会遇到的生活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于是我就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差异,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不同的个别教育计划目标。

三、重视将各科教学融合进生活

生活适应课使培智学生具有适应生活、适应生存的.能力,是对培智学生教育训练的最终目的。而生活适应课是这一目标的起点实践课堂。所以不管是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还是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也都是让培智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通过生活适应起点课堂去实践操作。

如教学生活适应课中《认识常用水果》一课时,出示了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认识常见水果外,还要让学生能说一说,读一读,认一认水果的名称(生活语文),知道水果的颜色,通过品尝让学生知道水果的味道(康复训练),还可以结合生活适应课目标里“会清洗水果,切水果”让学生动手洗水果,数一数你洗了几个水果(生活数学),最后进行将水果削皮,把水果切成块,分给同学品尝(待客礼仪)。通过这样一堂课,培智学生不但认识了常见水果,进行了感知觉康复训练,还锻炼生活适应能力,学生了招待客人,又学习了一些生字词语。也将各科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巩固运用,又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生动气息。

四、树立学生的信心

培智学生虽因大脑不同程度的损伤和障碍造成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身心缺陷,表现为内向、怕生、胆小、自卑等情绪反复,怪异的行为。要使他们将来能够融入社会,走向生活,平时就要加强对他们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心的培养。不能因他们缺陷而冷落和歧视他们,伤害他们自尊心,更不能漠视他们的自尊,软弱就不鼓励他们面对现在及将来生活困难和挫折的自强、自立的坚强信心。而应在生活中精心地辅育和照料他们,帮他们树立信心,塑造坚强的品格,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30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期里,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31

思品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1、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2、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3、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32

我们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非常贴近生活,有着很强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还特别注重儿童的主体性,本学期我根据学期初《品德与生活》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着重让学生学会以下几点。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通过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让学生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各种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来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愉快、积极体验,让他们逐步熟悉、了解学校,认识和熟悉新朋友,进而意识到并能按照一个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学习,学生都能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过错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愉快、积极地生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和同学多合作,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在第三单元里,我让学生们互相合作,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秋天,让他们自己通过合作制作标本和风车等活动和游戏,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

三、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尊长。通过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小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从而从情感上真正去热爱国家,做一个关心他人、能为人民服务的好学生。

四、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课文生动有趣,而且没有固定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上,我通常让学生自己说,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学习,他们都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行为习惯都有很好的转变,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并有初步的自理能力。不仅能自己认识到该如何做,当别人出现错误时,也能及时纠正别人,班上的好人好事不断出现。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33

本人承担了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教师方面

1、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

教学中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3、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

在教学中要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4、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

平时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二)学生方面

通过本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上课听讲认真多了,积极回答问题多了。别人回答问题时注意倾听。大多能够了解有关安全常识,有自立自护安全意识。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清洁讲卫生。能够和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三)努力方向

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好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34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

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实验教师担负着承担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担,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习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

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 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35

思品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1、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2、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3、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36

一、学期目标

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矗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37

在第七册《生活》的教学工作中,我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册《生活》的教学活动,我注重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做了一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师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习惯,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我根据《生活》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生活常识和技能。

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价值

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和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在《生活》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科学的,生活的常识和技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自理。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三、丰富的活动实现课程目标

在《生活》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直接参与的教学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我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在课堂上,我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相应的生活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懂得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巩固效果

我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把《生活》的课堂拓展到家庭,和学生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寝室整理、个人内务整理中弹性地延伸。我时常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不断提高了《生活》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当然,通过本学期的生活教学工作的实践,我也发现了以下不足:

1、生活教学方法单一;

2、部分学生分不清相近的事物;

3、生活实践过少。

今后生活教学打算:

1、深入教材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

2、真正落实辅差工作;

3、多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38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教学个性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

1、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教学回到儿童生活中,让来源于真实生活的素材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让教学活动能够解决儿童真实存在的问题。

2、尊重儿童生活。充分尊重儿童生活的现实状况,尊重儿童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提出适宜的发展区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

3、以儿童生活的逻辑为线索,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安排各话题的教学内容。这个理念贯穿我们教材始终。

4、点面结合,点指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面指社会生活的领域。

本课程的综合,不仅仅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同时也是各种认知、情感、能力的综合。

二、目标达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困惑问题

1、如何让孩子们知行统一。

在当今社会,由于物欲膨胀及虚拟世界的冲击,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淡化了同情心,感恩心,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也有许多同学他们在品德课上认真听课,课下努力地忠实地实践着,他们做好事,家长不让,说那是傻,长此以往没有了热情。再如有孩子什么都很积极地配合着老师,可班里却有学生认为他在讨好老师。

所以我觉得我肩上的责任很重,而且需要很多人:班主任、学校的领导、家长和社会来帮助我完成这件看似平凡却又影响深远的工作,一代代孩子们在这种社会风气的漫不经心的熏陶下长大,他怎么会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怎样对社会负责任呢?针对学生这种道德的缺失,我很失落。

2、教材中的实例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增加他们的主动性有难度。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在农村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收集资料的途径,表面上说可以看书、看电视,调查访问、或是上网,但四十几个学生中只有三五个有条件上网。

还有一部分别说上网了,家里没有可助性工具书,家长忙活于生计,没有精力与能力去帮孩子,学生们好多时候无法自主学习,有的根本获取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有些知识点靠探究是永远也探究不出来的,所以还是要老师讲,讲得太多,又缺少了互动,这是矛盾的。

3、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下学期要制定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

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

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

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39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总结。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如下:

在这一学期里,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尽量做到:

1、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

2、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工作总结《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总结》。

3、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二年级小学生的责任,并乐于去承担。

4、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xx,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40

一、学期目标

9月至1月,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老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老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老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41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二、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改正不足。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目的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我班学生做好人好事的多了,打架骂人的少了,大多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同学之间那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人感动。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42

《生活生命与安全》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供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的综合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班认真开展了《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一、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1、开学初,我就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本班的《生活生命与安全》的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详细的教学设计。正确看待和处理教材,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甚至可以自己新编,灵活处理。

3、认真上好《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每周坚持上两节课,对学生进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活动教学”的特点,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4、 注意学生评价的多元性、发展性,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

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取多种方式的评价,除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外,我还采用了“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特别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这门课程,认为是“豆芽科”,学习态度也不好。

2、教材上涉及了生活、生命与安全的许多知识,但学生没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没有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三、改进意见及措施

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重视《生活生命与安全》这门学科,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2、学有所用,让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改变自己的言行等,让学生受到教育。

在以后的《生活生命与安全》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继续上好这门课程,加强学生心理与行为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43

半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现在已邻近放假,在我担任二年级品生教学工作中,我更感到我们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品德教学工作的地位非同一般。这学期,教学工作有不少收获,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

一、 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我让全体学生动脑 、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二、 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

教学中,我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首先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其次让学生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

三、 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首先,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

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其次,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 教学方式、方法还需 进一步改进。

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观察、体会、感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其次,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44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转眼间我到这所学校已经一学期了,在本学期中我认真阅读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例如:有些同学,在学期开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对他们进行分组教学,在小组之间产生竞争,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大多数同学能提前完成课堂作业,小组教学不仅能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例如:有些同学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总是做小动作,在我的一番劝导之下仍然没有成效,后来,无意中听说这位同学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督促他的学习,只有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照顾他,基于此种环境,他不知道如何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所任学科,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家庭环境和性格特征,了解这种情况后,我和他进行了一个谈话,自此以后,他做小动作的坏习惯逐渐减少,学习成绩也稍有成色,也慢慢地变得自信起来。教师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实地的去考察我们成长的地方,观察我们成长的地方都有哪些设施,从而真实的画出我们成长的地方。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而使我们的阳光学子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45

本学期,我从事一年级一班到五班的《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并担任一年级十班的护送路队、课间操配班等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重点,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使他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教学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活动内容。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教学活动注重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体现“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教学活动体现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在活动中探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接下来举几个工作中的小例子:

(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一年级小朋友需要的帮助很多。

比如,在第一个活动主题中,与学生探索课程表的记录方法,有的学生已经会写汉字,有的学生会用拼音记录,还有的学生用图画记录。但是,有个别学生理解起来会特别困难,他不会写汉字,也不会写拼音,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听不懂用图画来代替汉字或拼音等,需要老师亲自示范。于是,我在制作了汉字的电子版课程表的基础上,又板书拼音、图画的课程表,这样学生们都不再感到困难了。由此,我感到一年级小朋友需要的帮助不只是言语就能解决的,还需要他人多从行动中去指导,与他们共同实践。

(二)在活动过程中,为了把活动课上得生动有趣,我把故事、儿歌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是“我上学了”。围绕“我上学了”,开设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上学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在学校的一天。在“上学去”的主题活动过程中,我跟学生学习了儿歌“上学”,内容是:再见,幼儿园!从现在起,我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休息吧,小汽车!休息吧,小飞机!背着妈妈买的书包,带着爸爸送的铅笔,我向学校走去。爸爸、妈妈再见!等我放学回来,给您俩带来学校的好消息。”坐在安静的教室里,我不贪玩儿,不淘气。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做各科练习。老师说:“学习可不像吃蛋糕。一定得刻苦努力!”通过儿歌,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角色的变化,明白自己现在是一名小学生了,需要专心听讲等等。还讲授了《增广贤文》一书中“宋太宗开卷有益”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多读书的好处,激励学生读书的信心。

(三)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是“我上学了”。

围绕“我上学了”,开设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上学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在学校的一天。“在学校的一天”的主题活动又分设了三课时,分别是上课了、下课了、放学了。在“下课了”的活动过程中,给同学们讲述了《开心果跳跳虎》的故事,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就好比跳跳虎,他们喜欢做运动,可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在故事中,让学生懂得玩耍不是比力气、比输赢,重要的是让伙伴们快乐,快乐的人有朋友。

(四)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是“上学路上”。

围绕“上学路上”,开设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看看时间、好好走路、平安回家。“看看时间”的主题活动中,巧用儿歌“他为何又迟到”把教材19页的情境呈现给孩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效地触动孩子内心的思考,起到预防纠正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的作用。

附儿歌:他为何又迟到

公鸡喔喔叫,太阳挂树梢,

被窝里躺着张小宝,原来他还在睡大觉。

擦牙擦擦眼,伸呀伸伸腰,

磨磨蹭蹭起床了,哎呀呀,今天时间又不早。

被子里寻衣服,床底下找风帽,

鞋刚穿上又脱掉,袜子在桌上对他笑。

洗脸顾不上,早饭没吃饱,

抓了一个大馒头,推开房门往外跑。

跑呀跑,跑呀跑,吓得鸡飞狗又跳,

跑到半路又回来,哎!原来忘记拿书包。

二、在护送路队等工作方面。

本学期我负责护送的路队是一年级十班的小朋友,出乎意料的是全班六十几个学生,竟然有四十多个站在同一个方向的路队中。这种情形成了路队管理的一个难点。开始,我让同学们站成三列,实行奖励红星的办法组织管理路队。因为部分一年级的家长会站在路边等待孩子,所以排成三队走到人行道上的时候会显得比较拥挤。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和学生之间也越来越熟悉之后,把学生的路队由三列变成两列。结果学生有时候不好好地走,由于路队太长,出现管前面后面乱,管后面前面乱的现象。

怎样才能让学生走好路队呢?一时间路队管理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思来想去,我决定把四十几个孩子分成四个小组,每五行十个人一个小组,每组选一名路队长记录学生走路队的情况,并由表现好的学生轮流举队旗等。自从路队管理实行小组化,同学们遵守纪律的意识增强了,路队纪律明显好转。

路队管理附表如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