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总结精选 > 正文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4/10/21总结精选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9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

一、指导思想:

在全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措施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的经典诵读课、每节课前一两分钟、每天放学的路队上、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十分钟以及每周五的早读时间。

2、具体做法:

学校利用了两块黑板,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1)课前放学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长,每周将一首诗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每天中午放学的路队,让孩子们背着古诗出校园。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的亲子诵读.

(2)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每周选一个班为诵读班,每天由这个班级一个至两个学生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不但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种学科进行经典诵读。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体育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利用体育课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边诵唱边活动的指导。

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3、教师对诗歌的背诵还不够。

四、改进的措施

1、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背诵古诗。

2、对学生可以把这项内容设为作业,使学生每天按时按量完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午饭后集中20分钟的学习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班级涌现出大批的经典诵读小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刚入学时,班级经常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让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一些同学有顶撞父母的不良习惯,但自从念了《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的句子,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了孝亲敬长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水准,逐渐地改正了自己的坏习惯,主动向正确美好的行为举止靠拢。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张嘉赢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桂英辰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状态,现在变化很多,对待长辈表现的非常有礼貌,能够在上学和放学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邻里的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喜在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教育孩子而作出的这么多的努力,让学生学习诵读经典美文,实在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方式。 “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2

转眼来美的学校工作已经半年,这一个学期里,我见识到了国学的无穷魅力,见识到我们美的学校推行国学教育的魄力,以及诸多优秀教师国学课堂的风采,我深深向往,现就我对的国学教学的认识及工作开展总结如下:

从这学期开始,我第一次接触到国学教学。我对国学的认识是相当肤浅的.,仅仅停留但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熏陶上。但通过这半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学校设立这门课程用意远不止如此。通过国学的学习,还可以对学生的儒雅品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校创编的《国学蒙读》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古诗、古文篇篇精彩、寓意深远,幅幅对联更是充满趣味、朗朗上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先读通诗文,再借助注释、诗文释义,让学生对诗文意思有初步了解。然后再让学生汇报对诗文的认识,以达到加深理解。最后带领学生深入读诗文、并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小组分工演一演。孩子们各具特色的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学生诵读记忆,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玩乐中对古文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感受到诗文的意蕴。这样学生在诗情画意显身手的环节中,就会有强烈的创作欲望。

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教学方法存在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古诗文的痕迹。

2、朗读方式比较单一,趣味性不强,学生在课堂上背诵诗文显得吃力。

3、教学环节把握不准,课堂效率较低,“诗情画意显身手”环节有时会完不成。

4、教学中缺少“聊课”环节。

本学期,听了很多优秀老师的国学课,我更加感到自己工作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1、提高个人文化底蕴,为学生树立榜样。

2、吸收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提升自己课堂的活力。

3、把握国学教学的规律,以“趣”促学。

4、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3

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流传下来的人类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影响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东半球,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吸取中国的传统智慧以求发展。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优秀中国人伟大心灵的体现。国学不是书斋里发霉的书本,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简上难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说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为国学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

本学期选择《三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

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字典以及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时初步养成了做批注的好习惯,会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三字经》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这是我校长期坚持发展的方向,这必会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以“经典”为教材,以“活动”为纽带,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们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4

一、指导思想:

在全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措施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的经典诵读课、每节课前一两分钟、每天放学的路队上、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十分钟以及每周五的早读时间。

2、具体做法:

学校利用了两块黑板,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1)课前放学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长,每周将一首诗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每天中午放学的路队,让孩子们背着古诗出校园。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的亲子诵读.

(2)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每周选一个班为诵读班,每天由这个班级一个至两个学生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不但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种学科进行经典诵读。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体育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利用体育课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边诵唱边活动的指导。

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3、教师对诗歌的背诵还不够。

四、改进的措施

1、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背诵古诗。

2、对学生可以把这项内容设为作业,使学生每天按时按量完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午饭后集中20分钟的学习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班级涌现出大批的经典诵读小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刚入学时,班级经常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让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一些同学有顶撞父母的不良习惯,但自从念了《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的句子,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了孝亲敬长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水准,逐渐地改正了自己的坏习惯,主动向正确美好的行为举止靠拢。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张嘉赢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桂英辰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状态,现在变化很多,对待长辈表现的非常有礼貌,能够在上学和放学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邻里的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喜在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教育孩子而作出的这么多的努力,让学生学习诵读经典美文,实在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方式。 “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5

一、身教胜于言传。

要求孩子们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作为教师用《论语》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方面

1、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求甚解。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20分钟领着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2、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必须给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 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4、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5、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背诵。

各班设立《论语》小助手,每组选一名代表做教师的助手。利用晨检20分钟组织全体同学朗读《论语》,午间小饭桌后抽出20分钟背诵《论语》,平时检查同学们学习掌握《论语》的情况,这几名小助手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效果的达成起到推动作用。

三、教学效果显著。

《论语》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们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教室干净了,无论何时学生们总是用双手送给老师作业,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学生懂得了努力学习,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铺被子。周六、周日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家长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总之,国学进校园活动意义深远。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作为教师,也在教学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适应儿童成长规律为前提,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的形成。为此,我校全面启动“诵经典,塑人格”活动,把组织和指导儿童诵读《小学生古诗必背》和发人感悟的名言警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头等大事落实到实处。

二、活动目的

通过学习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我校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素质,加强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言素养。

1、诵读经典、提高修养

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诵读中华经典美文,是孩子们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捷径。让孩子们从小扎根在自己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在诵读古诗文和名言活动中,可以陶冶品行、加强修养,起到儿时诵读终身收益之功效。

2、拓展视野,启迪心智

“中华古诗文”内容丰富,且富有哲理,读起来琅琅上口,青少年儿童诵读,既可以增强记忆力,又可以打好语言文字基础,扩展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三、诵读内容

《小学古诗必背》和至理名言。

四、活动原则

(一)坚持德、智、体、美相结合原则。

(二)坚持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美德教育和人类一切优秀美德教育相结合原则。

(三)坚持德育工作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原则。

(四)坚持抓好典型、以点带面相结合原则。

(五)坚持诵读经典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六)坚持与语文活动课、写字课、班队课、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五、具体措施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唯有读书,方能体验到博学、善思,书山有路“香”为径,自信,奋发,学海无涯“乐”作舟的道理,唯有读书,方能耳濡目染,熏陶锤炼,知书达理,诚信聪慧,乐观坚定,志存高远。要求:

⑴学校少队部印发计划表,由教师抄出,供学生诵读。

⑵每个学生用一本专门本子抄录要诵读的内容,并标明背诵的时间。

⑶用每节课前三分钟时间、早读及班队会课与其他零星时间,,组织与指导学生每天不少于15分钟诵读,同时要求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诵读,使青少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⑷全校每周背诵两首古诗和两句名言。

⑸本活动由少先队具体负责,学校将用利用周一升国旗时检查,每学期组织一次问卷考试和诵读比赛三种形式检查活动开展的情况。

(6)以班为单位,由每节课的任课教师课前组织,班主任用班会或早会课指导。

(7)学校将通过课间诵读评比活动、评比诵读能手等形式开展诵读活动。每学期表彰一次。

六、活动步骤

(一)宣传发动。在学校中广泛开展“诵经典,塑人格”活动的宣传,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识。

(二)诵读开展。各班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校性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

(三)诵读展示。创设机会,根据班级的实际开展诵读展示活动,并尊重孩子对古诗文理解的方式:“不求甚解,但求熟读会背”,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培养孩子学会做人。

(四)诵读总结。每周一开展上周诵读检查,每学期第十八周开展学期考试和诵读比赛。学期末少队部写出专项工作总结。

七、活动要求

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和发动学生参加“诵经典,塑人格”系列活动,培养和增强我校学生对中华美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真正让诵读活动走进校园,走进家庭,推向社会。

幼儿学国学的探索意义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7

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流传下来的人类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影响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东半球,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吸取中国的传统智慧以求发展。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优秀中国人伟大心灵的体现。国学不是书斋里发霉的书本,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简上难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说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

本学期选择《三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字典以及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时初步养成了做批注的好习惯,会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三字经》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这是我校长期坚持发展的方向,这必会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以“经典”为教材,以“活动”为纽带,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们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8

一、身教胜于言传。

要求孩子们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作为教师用《论语》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方面

1、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求甚解。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20分钟领着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2、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必须给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 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4、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5、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背诵。

各班设立《论语》小助手,每组选一名代表做教师的助手。利用晨检20分钟组织全体同学朗读《论语》,午间小饭桌后抽出20分钟背诵《论语》,平时检查同学们学习掌握《论语》的情况,这几名小助手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效果的达成起到推动作用。

三、教学效果显著。

《论语》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们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教室干净了,无论何时学生们总是用双手送给老师作业,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学生懂得了努力学习,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铺被子。周六、周日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家长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总之,国学进校园活动意义深远。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作为教师,也在教学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9

转眼来美的学校工作已经半年,这一个学期里,我见识到了国学的无穷魅力,见识到我们美的学校推行国学教育的魄力,以及诸多优秀教师国学课堂的风采,我深深向往,现就我对的国学教学的'认识及工作开展总结如下:

从这学期开始,我第一次接触到国学教学。我对国学的认识是相当肤浅的,仅仅停留但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熏陶上。但通过这半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学校设立这门课程用意远不止如此。通过国学的学习,还可以对学生的儒雅品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校创编的《国学蒙读》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古诗、古文篇篇精彩、寓意深远,幅幅对联更是充满趣味、朗朗上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先读通诗文,再借助注释、诗文释义,让学生对诗文意思有初步了解。然后再让学生汇报对诗文的认识,以达到加深理解。最后带领学生深入读诗文、并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小组分工演一演。孩子们各具特色的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学生诵读记忆,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玩乐中对古文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感受到诗文的意蕴。这样学生在诗情画意显身手的环节中,就会有强烈的创作欲望。

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教学方法存在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古诗文的痕迹。

2、朗读方式比较单一,趣味性不强,学生在课堂上背诵诗文显得吃力。

3、教学环节把握不准,课堂效率较低,“诗情画意显身手”环节有时会完不成。

4、教学中缺少“聊课”环节。

本学期,听了很多优秀老师的国学课,我更加感到自己工作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1、提高个人文化底蕴,为学生树立榜样。

2、吸收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提升自己课堂的活力。

3、把握国学教学的规律,以“趣”促学。

4、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