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爱习作提供的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精选12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1
公道镇中心小学地处扬州西北边陲公道古镇,他们主动学习,观念新颖,理念先进,新课改总结。近年来在学校校长刘春友的组织与带领下,采用“开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学习了新课程改革方面的一系列理论。本学期,他们在“如何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进行了思考、研究与探讨。他们觉得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不改革一切学习与培训都可能落空;而课堂教学改革如果没有一系列新课型来引领与支撑,也同样不能落到实处。所以,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兴趣为支点,以自主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通过研究与实验,初步建立了五种切实可行的新课型。
(一)“超市式”课型。把课堂变成超级市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火山》,汤波老师是这样上的: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开放的环境,将有关火山的知识尽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进行“超市式”的选取,并进行加工与整合,教育论文《新课改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充当一个“导购员”的角色。这样的课型“原汁原味”地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探究。
(二)“切块组合式”课型。在一节课中,根据课堂实际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小组”,小组内分A、B、C、D四个学生,全班形成四类。人人有专门研究的任务,每大组同类的学生则是同一学习任务的合作者。他们可以下位合作,然后回到小组上当“老师”。全班所有学生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公道中心小学一般教师都会上这种课,每个班的学生也喜欢这种课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情境再现式”课型。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现生活与学习的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学生学习宜讲则讲,宜练则练,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四)“擂台式”课型。公道小学根据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运用课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能过个人擂台、小组擂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中学习。
(五)“现场操作式”课型。把课堂当作实验室、制作间,教师根据那些适合动手做的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去做一做,玩一玩,练一练。从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再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这个学校,为了让社区了解课改与支持课改,还经常将家长请到学校来看课。有的家长们看了这些课型之后,十分高兴地说:“以前课堂教师像私塾先生一样,从头讲到底;现在课堂标标准准是‘学堂’,是孩子学习的天堂。”“我们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来放心!”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2
新课程改革已经风风雨雨的整整走过了三年,三年来的新课改是怎样走过来的,给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什么,在此进行总结回顾,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有利于新课改的进一步扎实开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
三年来的课改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我们学校于xx年7月组建后,7月份进行了南北二区一年来课改工作的回顾摸底,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课改实施方案。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理念先行、机制保障、校本研训、改革评价、设备投入、反思改进的工作思路。
一、理念先行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材的修改,而是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它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课程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课改的灵魂,它包涵了三层意思:
1、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教育;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过程与方法及实践体验。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我校利用xx年暑期师德培训和每周一的教师工作学习例会进行学习、宣传、谈体会、写心得、小组交流、大会交流,并利用周六下午多次召开专题会、报告会,先后两次邀请嘉兴教育研究院书记朱建人来校作报告,今年暑期结合师德培训在全校开展了校园文化和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全校教师明确上述理念,内化成教师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从而指导新课改实验工作。
二、机制保障
做好课改工作,需要组建相应的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制订和改革原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1、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领导全校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
2、制订了课改实验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各学科组也分别制订了学科课改实施方案。科学组还申报了市课改实验基地学校。
3、制订了学生的评价细则,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设计了学生发展性评价和家长联系卡。
4、制订了教师的考核与奖励细则,并在细则中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5、制订了学生评教办法。
6、制订了校本研训制度。
7、制订了教导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和奖励办法。
三、校本研训
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理念引导,有了新的理念,课改就有了源动力,但教师驾驭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能力是课改能否顺利开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最基础最根本性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当务之急,那会使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来个脱胎换骨的改变。,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狠抓校本研训重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培训。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3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之际,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在我区全面展开。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我校在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成立了以校长为主要责任人的课改领导小组,将工作责任心强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中青年教师推到课改第一线。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各年级的课程改革工作。定期做好实验的记录和分析,包括实验的工作走向、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教学性与可行性、教学管理和指导模式的转变、课堂教学和改革、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我们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些困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边前进。
主要做法
一、建立较为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只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统一思想认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陈旧的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主动适应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这需要全体教师继续学习,不断提高。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坚持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分科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新教材,认真领会新标准的内在函义和要求,分析新教材内容和特点。结合区教育局新课改工作部署和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以“写”做为重要抓手,积极倡导老师写读书笔记、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教研文章。一个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学校一方面坚持发挥校本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校外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凡是各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我们都尽可能组织教师参加,使实验教师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尽快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去年选派张勇等5名老师参加陕西师大举行的为期一个月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在教导处和统一安排下,各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撰写教学论文,教后反思,教学案例等共计60多篇。
二、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实行集体备课,定期教研,把教研活动时间安排到教师的课表中。这是我校近几年来的一惯做法。本期继续坚持在区教育局教研室领导下,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加强教师参加学科教研集体备课活动,各教研组在每学期进行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每月开展一次研讨课教学活动,通过各学科教研组分工协作,指定专任教师执笔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由集体讨论后开展探讨式教学,取众家之长,集思广议,共谋发展。
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各学科教研组参与并指导活动开展,协助各学科教研组长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经过本期的磨练,学校的学述气氛更浓厚了,交流的范围更宽泛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校由范卫娟老师执教,为全区课改年级的政治老师上了一节政治示范课,受到了有关专家、教研员和各位同行的一致好评。另外张民、张玉等老师参加长安区百节优质课竞赛获区二等奖三等奖。
三、重过程研究,抓研究过程
教师通过学习可以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功能的转变,教师必须适时树立新的课程观。着力推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课程改革中,进一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创建一种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的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和应用,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面对我校硬件建设的相对落后与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这一尖锐矛盾,我校部分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不等不靠,从自己工资中节省出一部分资金,购置私人电脑用于教学办公和教育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学校考虑到校内资料的安全和教师信息的交换,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一部分钱,更新了公用电脑的硬盘和部分输入输出设备。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20位教师拥有私人电脑,我校参与课件制作的教师明显增多
四、改革评价机制,重结果更重过程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督的作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探索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
在过去对学习优秀生和“三好”学生表彰的基础上,增设了学习进步最快奖,从动态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发展变化。
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争取各方力量积极配合
为加大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的宣传,广泛总结、交流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要充分发挥各种传媒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关心、理解并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有利推进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争取社会、家长的共同参与并积极配合,使社会、学校、家庭在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课改。
初步成效 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师生内心。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对教育工作者、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几年来,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接受、到自觉的过程。课改之初,大家对新课程不以为然,在实践中采取应付甚至抵触的态度。经过反复培训、深入实践,新课程的主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初步改善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
受惠于新课程的广大学生,改变了对学校的看法、对教师的看法、对书本的看法、对学习的态度。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所取得的令人欣慰的成效。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由于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学生与以往同年级学生相比,其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学习兴趣浓了,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课堂发言积极。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学生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一改过去只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局面。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教师的专业成长迈开了步伐。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丰富了理论知识。多元智能理论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对现代教育理念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和理解。
二是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很多老师已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而是用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三是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教师不同程度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改变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由较单一的知识传授开始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四是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了。过去很多教师备课依靠现成的“教案”,现在不少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路子,很多研究成果在全县新课程实施中得到了应用。
当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也遇到了些许困惑:
一是对新课改认识不够,观念转变不彻底,巩固不牢,有畏难情绪,教师的心理准备与知识更新仍存缺憾,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甚至是被动地进行;少数教师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问题,难以改变多年形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是教育资源的不足,束缚了学校的手脚,限制了师生的发展空间,使得我们的教师的眼界不够开阔,实施课改的手段比较单一,思路有些狭窄
三是新的评价体系尚在探索之中,教师已有的教学价值观难以放弃
四是课改的质量效益、社会效益的隐性表现,影响了教师与家长的参与热情,影响了社会的支持力度。
尽管这样,我们还会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创造条件,继续改善课程改革的条件和环境,让课程改革的和风细雨滋润每一位师生,让新课程改革结出胜利的果实。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4
在本学期的新课改中,我不断的学习新课改实施方案,积累教育教学方法,更新自己教育观念,以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改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做了很多努力。现总结如下: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先导走进课堂。
用新课改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专著,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培训和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书上学。保证理论学习的高质量的走进了新课堂。
二、按新课改要求注重课堂教学实践。
“把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我力争从以下几方面改正:
1、备课。认真的学习教材,熟悉教参,恰当处理好教材。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课程,而应成为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所以创造的使用教材内容,当认为教材上提供的情景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或者有了比教材更有价值的主题情景时,就更换主题情景。其中,教材内容必须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要求。更换后的主题情景更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这样做以后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
2、上课。注重情境化的教学。新课程的情境创设已不是课始、课终的附属品,而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线。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尽量做到生活化的教学。有效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操作多样化。其实质是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拿出体现自己个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优化是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
3、作业。本期信息技术采用作业纸的形式,在设计作业时,注重活动式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在操作中完成相应的作业。要求认真的做在作业纸上。经常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及时的记录下来。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把现代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还有一段距离,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不断研究、探索的过程。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经常梳理和小结教学,只有不断总结交流,才能提升自己,形成一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局面。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5
一、理念先行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材的修改,而是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它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课程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课改的灵魂,它包涵了三层意思:
1、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教育;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过程与方法及实践体验。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我校利用XX年暑期师德培训和每周一的教师工作学习例会进行学习、宣传、谈体会、写心得、小组交流、大会交流,并利用周六下午多次召开专题会、报告会,先后两次邀请嘉兴教育研究院书记朱建人来校作报告,今年暑期结合师德培训在全校开展了校园文化和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全校教师明确上述理念,内化成教师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从而指导新课改实验工作。
二、机制保障
做好课改工作,需要组建相应的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制订和改革原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1、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领导全校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
2、制订了课改实验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各学科组也分别制订了学科课改实施方案。科学组还申报了市课改实验基地学校。
3、制订了学生的评价细则,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设计了学生发展性评价和家长联系卡。
4、制订了教师的考核与奖励细则,并在细则中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5、制订了学生评教办法。
6、制订了校本研训制度。
7、制订了教导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和奖励办法。
三、校本研训
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理念引导,有了新的理念,课改就有了源动力,但教师驾驭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能力是课改能否顺利开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最基础最根本性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当务之急,那会使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来个脱胎换骨的改变。,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狠抓校本研训重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培训。我们主要从以下一些工作做起:
(一)教研推动
1、每个教研组和备课组,每学期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训计划,研训活动都做到定时间(隔周一次)、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员。校长、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每学期初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教研活动必须参加。在期末的最后一次教研活动中还要求每位教师作客观、实事求是的总结交流。
2、积极派出人员参加各级教研机构组织的培训活动,大力支持市学科中心组人员参与各级培训和活动,二年来近一半的教师多参加了省、嘉兴市和平湖市的各类培训和挂职锻炼。
3、开展“请进来、走出来,学习取经和教学研讨”的联谊活动,我们先后去宁波芦渎中学,义乌绣湖中学、诸暨浣江中学、绍兴县实验中学听课学习;和上海普雄学校每年一次进行教学研讨联谊活动;邀请到嘉兴市学科带头人、平湖市名师来我校上示范课。
4、我校积极争取和承担各级培训,先后多次,平湖市级的各类培训活动在我校举行。今年我校还成功举办了嘉兴语文骨干老师的培训活动,这些都有力地推进了我校的课改工作和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
5、重视听课、评课、说课和课例分析工作。每个教研组每学期除课改学习外都要安排4至5次的开课活动。公开课教师进行说课、听课老师进行评课,学校还购买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光盘,供教研活动进行课例分析研讨,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6、加强备课组建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每门学科分别设置了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备课组,强调统一进度,统一质量监控,进行集体备课,每章节确定备课主讲人进行主讲,同时还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确定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解读。
7、加强对教师的教案、批改等工作的督促检查,教研活动时主要由教研组长协助教导处进行这方面的检查,改变了以往的检查方法,重视了过程管理。
8、开展“青蓝结对”,制订中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通过示范课、研讨课、课堂教学大比武等活动来练师技、强素质、促成长。
9、注重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教研组,每次假期都要布置学生做社会调查、小制作、孝敬等实践调查研究方面的作业,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体验中学知识、长才干、强能力。
(二)科研带动
在课改中我们把教育科研贯彻于课改全过程,把课改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础上,以课题带动形式,不断研究和解决课改中出现难点问题。学校开展了以“体验、激励、自主”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总课题,每个教研组结合学科开展支课题的研究,为学校创建体验、激励、自主的教育教学特色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课题的研究受到了嘉兴教育研究院书记朱建人的重视,亲自为我校的教师作了三次交流指导,嘉兴教育学院的领导也前来亲临指导。这对于我们学校的课改和德育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学校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二年来不断修订学校校本课程,现在已有校本课程《德育分册》正式使用。
四、评价引路
传统的对教师对学生“唯分数”的评价制度,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不符合我们“让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位教师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办学理念,因此改革评价体系,要使评价起到推进新课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作用,必须建立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
1、教师的评价,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改变学期检查为过程检查,开展学生评教和教学教育、科研、德育工作、师德、专业发展、教科研等多元评价,因此我校制订了《教师的评价细则和奖励办法》、《学生评教办法》。
2、学生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潜能、学习态度、愿望和能力、学习成绩各方面的素质能力,我们制订了学生的评价素质,设计了成长卡和家校联系卡。
3、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手段,关注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制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意见》。
五、设备投入
我们认为新课改是现代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注重了体验,因此一支粉笔,一本书满足不了新课改的教学。教学环境,教学氛围的营造需要一定的教学设备,我们重视教学设施的投入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培训。
我校提出了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能制作课件,35岁以上的教师能运用课件,学校对教师进行了课件的运用与制作培训,二年来学校配备了14个多媒体教室,现共有多媒体教室16个,每个办公室配备电脑,同时配备一间电脑办公室,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方便。
三年的课改,我们主要做了以上这些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的理念、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精神风貌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教师,从而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推进了素质教育,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教师、学校得以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但我们相信,我校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在今后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中,会将这些问题和困惑加以克服、改进、提高。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6
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无疑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和机遇。我科组以此为契机,加强学习,狠抓落实,在学校的领导下,根据课改精神,组织全体科组教师认真进行课改实验。现将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方案为课改实验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政策性强,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才能保障课程改革实验顺利实施。为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我科组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厚街中学思想政治科新课程实施方案》、《厚街中学思想政治科课程开设方案》、《厚街中学思想政治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厚街中学思想政治科学分认定方案》,为科组顺利实施新课改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深刻领会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前提。自20xx年实施新课改以来,为了树立新课程所倡导的“以生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保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我科组突出了“四抓”:一抓学习。科组先后组织老师学习了《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教学论思想政治(品德)》《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等理论,使“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深入老师内心。二抓培训。科组严格执行上级要求,坚持贯彻学校“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精神,认真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全体科组教师(除20xx年刚毕业的罗幸平老师外)均参加了由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并结业,徐丰老师还于20xx年6月参加了由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课程骨干老师培训。三抓指导。①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校领导和科组骨干教师经常深入课堂、走入教师和学生中去,与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②科组经常邀请教研员、专家来我科组进行专题讲座,如省教研员谢绍嬉老师、华师附中陈慧华老师多次来我科组讲学。四抓总结。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科组能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
三、立足课堂优化教学工作
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来体现,再好的教学改革设想也要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和完善。因此,我们立足课堂,加强指导,整体优化教学过程。
1、教学常规贯彻落实“三七七”工程
科组从学科和学生实际出发,实施课堂教学“三七七”工程。“三”是实践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个“七”是上好一堂课的七个要素(明确目标、激情投入、巧于设问、及时点评、精讲精练、拓展创新、善用媒体);第二个“七”是落实教学过程七个基本环节(备课、讲课、练习、批改、辅导、考试、评价)。主要做法是:第一,按照一堂好课的七个要素进行集体备课;第二,科组、备课组内互相听课,要求组内老师每学期互相听课节数不少于10节,科组长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第三,按一节好课具备的三个要素的要求,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第四,及时进行反馈、反思和总结。
2、积极探索打造具有政治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带来了新理念,新课程观,新课程模式。新课改倡导的新的课程观,即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以促进学生改变原有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和谐发展。我科组老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大胆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实践新课改的理念。第一,积极实践“双主体———四整合”新课课堂教学模式,对新课改理念的实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双主体”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四整合”:分别是教学“序列”的有机整合,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机整合,多种教学状态的有机整合。第二,在参观学习江苏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和思想政治科的学科特点,在高一、高二年级推行“导学案教学法”。第三,在高三复习备考课堂教学中推行“五性”复习法,即按“可操作性”、“基础性”、“计划性”、“针对性”和“规范性”要求进行复习备考。在积极探索政治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我科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林钿老师撰写的论文《新课程背景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模式新探》、方兰芳老师撰写的论文《导学案教学法在高一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分获市论文比赛一、二等奖。
四、结合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新课程改革
我们抓住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契机,以课程改革为龙头,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带动课改全面展开。科组坚持贯彻学校“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思想,围绕课改确定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研工作,三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第一,认真落实学校四级科研制度。第二、坚持“问题即课题”。在每学期初,科组老师都要定出本学期的科研课题,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积累素材,及时反馈、反思和总结。期末每位老师都要撰写一篇教学论文。第三、鼓励进行科研立项申报,凡在市级立项的课题都会获得物质奖励。科组目前有市级立项课题2个,每学年都有多位老师的教学论文获市级奖励。在“实践理论实践”循环
往复中,老师们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明显增强。
五、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实现学习内容的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强化和扩展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能力,我科组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举行高一学生辩论赛、模拟法庭、时事竞赛、手抄报比赛、配合学校在高一级新生中组织军训等活动,还组织编写了《教你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校本课程,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资源保障。
六、认真进行模块学分认定改革评价体系
新课程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习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环节。20xx年12月,我科组根据《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管理意见》的有关精神,制定了《厚街中学政治新课程必修模块学业评价和学分认定方案》。学分认定以学科模块为单位,以“三维”课标为认定的依据,并按模块规定的学分值进行认定,如果学生修习的学时数达到规定要求、考勤符合学校规定、模块考核合格可认定学科类模块学分。对于政治必修模块的学业评价采用百分制:模块学习水平测验占60%,过程性评价占40%(活动课表现10%、作业质量10%、课堂表现10%、考勤10%)
七、实验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
1、课程内容多,广大教师最直接的问题是:一方面感到教材容量大,任务重,另一方面又感到课时少,不足以完成教材所给定的任务。教材综合探究多,师生互动多,对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时间有时很难控制。
2、目前考试与评价改革还不到位,社会、家长对学校、学科的评价不是以学校素质教育进行得怎样,新课程改革得怎样来评价,他们还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学校和学科,再加上高考、综合评估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们还是被分数所困扰。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7
公道镇中心小学地处扬州西北边陲公道古镇,他们主动学习,观念新颖,理念先进,新课改总结。近年来在学校校长刘春友的组织与带领下,采用“开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学习了新课程改革方面的一系列理论。本学期,他们在“如何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进行了思考、研究与探讨。他们觉得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不改革一切学习与培训都可能落空;而课堂教学改革如果没有一系列新课型来引领与支撑,也同样不能落到实处。所以,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兴趣为支点,以自主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通过研究与实验,初步建立了五种切实可行的新课型。
(一)“超市式”课型。把课堂变成超级市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火山》,汤波老师是这样上的: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开放的环境,将有关火山的知识尽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进行“超市式”的选取,并进行加工与整合,教育论文《新课改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充当一个“导购员”的角色。这样的课型“原汁原味”地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探究。
(二)“切块组合式”课型。在一节课中,根据课堂实际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小组”,小组内分A、B、C、D四个学生,全班形成四类。人人有专门研究的任务,每大组同类的学生则是同一学习任务的合作者。他们可以下位合作,然后回到小组上当“老师”。全班所有学生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公道中心小学一般教师都会上这种课,每个班的学生也喜欢这种课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情境再现式”课型。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现生活与学习的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学生学习宜讲则讲,宜练则练,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四)“擂台式”课型。公道小学根据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运用课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能过个人擂台、小组擂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中学习。
(五)“现场操作式”课型。把课堂当作实验室、制作间,教师根据那些适合动手做的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去做一做,玩一玩,练一练。从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再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这个学校,为了让社区了解课改与支持课改,还经常将家长请到学校来看课。有的家长们看了这些课型之后,十分高兴地说:“以前课堂教师像私塾先生一样,从头讲到底;现在课堂标标准准是‘学堂’,是孩子学习的天堂。”“我们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来放心!”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8
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无疑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和机遇。我科组以此为契机,加强学习,狠抓落实,在学校的领导下,根据课改精神,组织全体科组教师认真进行课改实验。现将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方案为课改实验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政策性强,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才能保障课程改革实验顺利实施。为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我科组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厚街中学思想政治科新课程实施方案》、《厚街中学思想政治科课程开设方案》、《厚街中学思想政治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厚街中学思想政治科学分认定方案》,为科组顺利实施新课改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深刻领会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前提。自20xx年实施新课改以来,为了树立新课程所倡导的“以生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保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我科组突出了“四抓”:一抓学习。科组先后组织老师学习了《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教学论思想政治(品德)》《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等理论,使“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深入老师内心。二抓培训。科组严格执行上级要求,坚持贯彻学校“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精神,认真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全体科组教师(除20xx年刚毕业的罗幸平老师外)均参加了由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并结业,徐丰老师还于20xx年6月参加了由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课程骨干老师培训。三抓指导。
①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校领导和科组骨干教师经常深入课堂、走入教师和学生中去,与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②科组经常邀请教研员、专家来我科组进行专题讲座,如省教研员谢绍嬉老师、华师附中陈慧华老师多次来我科组讲学。四抓总结。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科组能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
三、立足课堂优化教学工作
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来体现,再好的教学改革设想也要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和完善。因此,我们立足课堂,加强指导,整体优化教学过程。
1、教学常规贯彻落实“三七七”工程
科组从学科和学生实际出发,实施课堂教学“三七七”工程。“三”是实践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个“七”是上好一堂课的七个要素(明确目标、激情投入、巧于设问、及时点评、精讲精练、拓展创新、善用媒体);第二个“七”是落实教学过程七个基本环节(备课、讲课、练习、批改、辅导、考试、评价)。主要做法是:第一,按照一堂好课的七个要素进行集体备课;第二,科组、备课组内互相听课,要求组内老师每学期互相听课节数不少于10节,科组长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第三,按一节好课具备的三个要素的要求,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第四,及时进行反馈、反思和总结。
2、积极探索打造具有政治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带来了新理念,新课程观,新课程模式。新课改倡导的新的课程观,即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以促进学生改变原有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和谐发展。我科组老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大胆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实践新课改的理念。第一,积极实践“双主体———四整合”新课课堂教学模式,对新课改理念的实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双主体”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四整合”:分别是教学“序列”的有机整合,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机整合,多种教学状态的有机整合。第二,在参观学习江苏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和思想政治科的学科特点,在高一、高二年级推行“导学案教学法”。第三,在高三复习备考课堂教学中推行“五性”复习法,即按“可操作性”、“基础性”、“计划性”、“针对性”和“规范性”要求进行复习备考。在积极探索政治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我科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林钿老师撰写的论文《新课程背景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模式新探》、方兰芳老师撰写的论文《导学案教学法在高一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分获市论文比赛一、二等奖。
四、结合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新课程改革
我们抓住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契机,以课程改革为龙头,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带动课改全面展开。科组坚持贯彻学校“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思想,围绕课改确定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研工作,三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第一,认真落实学校四级科研制度。第二、坚持“问题即课题”。在每学期初,科组老师都要定出本学期的科研课题,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积累素材,及时反馈、反思和总结。期末每位老师都要撰写一篇教学论文。第三、鼓励进行科研立项申报,凡在市级立项的课题都会获得物质奖励。科组目前有市级立项课题2个,每学年都有多位老师的教学论文获市级奖励。在“实践理论实践”循环往复中,老师们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明显增强。
五、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实现学习内容的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强化和扩展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能力,我科组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举行高一学生辩论赛、模拟法庭、时事竞赛、手抄报比赛、配合学校在高一级新生中组织军训等活动,还组织编写了《教你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校本课程,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资源保障。
六、认真进行模块学分认定改革评价体系
新课程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习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环节。20xx年12月,我科组根据《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管理意见》的有关精神,制定了《厚街中学政治新课程必修模块学业评价和学分认定方案》。学分认定以学科模块为单位,以“三维”课标为认定的依据,并按模块规定的学分值进行认定,如果学生修习的学时数达到规定要求、考勤符合学校规定、模块考核合格可认定学科类模块学分。对于政治必修模块的学业评价采用百分制:模块学习水平测验占60%,过程性评价占40%(活动课表现10%、作业质量10%、课堂表现10%、考勤10%)
七、实验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
1、课程内容多,广大教师最直接的问题是:一方面感到教材容量大,任务重,另一方面又感到课时少,不足以完成教材所给定的任务。教材综合探究多,师生互动多,对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时间有时很难控制。
2、目前考试与评价改革还不到位,社会、家长对学校、学科的评价不是以学校素质教育进行得怎样,新课程改革得怎样来评价,他们还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学校和学科,再加上高考、综合评估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们还是被分数所困扰。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9
公道镇中心小学地处扬州西北边陲公道古镇,他们主动学习,观念新颖,理念先进,新课改总结。近年来在学校校长刘春友的组织与带领下,采用“开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学习了新课程改革方面的一系列理论。本学期,他们在“如何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进行了思考、研究与探讨。他们觉得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不改革一切学习与培训都可能落空;而课堂教学改革如果没有一系列新课型来引领与支撑,也同样不能落到实处。所以,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兴趣为支点,以自主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通过研究与实验,初步建立了五种切实可行的新课型。
(一)“超市式”课型。把课堂变成超级市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火山》,汤波老师是这样上的: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开放的环境,将有关火山的知识尽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进行“超市式”的选取,并进行加工与整合,教育论文《新课改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充当一个“导购员”的角色。这样的课型“原汁原味”地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探究。
(二)“切块组合式”课型。在一节课中,根据课堂实际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小组”,小组内分A、B、C、D四个学生,全班形成四类。人人有专门研究的任务,每大组同类的学生则是同一学习任务的合作者。他们可以下位合作,然后回到小组上当“老师”。全班所有学生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公道中心小学一般教师都会上这种课,每个班的学生也喜欢这种课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情境再现式”课型。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现生活与学习的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学生学习宜讲则讲,宜练则练,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四)“擂台式”课型。公道小学根据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运用课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能过个人擂台、小组擂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中学习。
(五)“现场操作式”课型。把课堂当作实验室、制作间,教师根据那些适合动手做的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去做一做,玩一玩,练一练。从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再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这个学校,为了让社区了解课改与支持课改,还经常将家长请到学校来看课。有的家长们看了这些课型之后,十分高兴地说:“以前课堂教师像私塾先生一样,从头讲到底;现在课堂标标准准是‘学堂’,是孩子学习的天堂。”“我们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来放心!”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10
新课程的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新课程发生变革的关键,微团队的建设正好成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的最好的平台。在县教师进修校的倡导下,我校于5月份成立了学科微团队,确立了研究主题,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新课改的实施保驾护航,也希望通过微团队的研究来寻找适应农村小学校情、学情的课改途径与方法。
一、勤学的团队
1、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县语文为团队活动方案。
《语文课程标准》是应时代要求,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目标体系,也使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再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继续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其中阅读教学目标做了深入学习、对实施建议进行讨论研究,形成操作共实。大家又共同学习了县小教部下发的语文微团队活动方案,围绕课改教学模式,以改进课堂教学为重点目标。
2、练习教学基本功
语文教学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教师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基本功的练习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半期来我们组对此作了一系列的努力。课堂教学中练习说普通话,课后教师练习朗诵,并定期进行教师朗诵交流活动;要求学生字迹工整,教师首先要求板书工整,评改作业字迹工整,给学生起好示范的作用。
二、善思的团队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使大家对更新的模式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坚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以课堂为载体,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上半期工作中,我们始终围绕课堂这一阵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1)本校教师相互间的听课学习:利用空堂的时间,深入年级的语文课堂,听课,并在课后与上课教师交流上课和听课心得,分析本课教材,根据课标评价课堂,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教学效果。
(2)上好研讨课,每一次教师执教的研讨课,课后教师们都会进行深刻的思考和交流,及时调整了教学中的不足,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修改教案,共同合作争创优质教案,在进一步的磨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组织专题赛课活动。在上学期开展了语文组的赛课活动,对课型进行了专题研讨:怎样上好阅读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教研活动促发展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平台,在活动中我们力求让教师在活动中得到发展(1)教研活动主题明确。在开展教研活动之前,我们制订了活动计划,落实了活动主题:怎样改进阅读课教学?重视朗读、感悟、积累。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力求从小处着手,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老师在每次活动中有所得,使学生在教师的活动中得到实惠。
三、务实的团队
我们团队的教师总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中,以一颗无私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虽然团队中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团队成员少,但研究的劲头丝毫不差。
1、精心备课,踏实走好每一步
面对新课程,我们全组人员同心同力共同商讨教案,努力地备好每一堂语文课教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好复备,反思。并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取长补短,共同探索着新课程的教改方向。
2、 师生互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精心备好的课,总要有一个结果。我们语文组老师欣喜地发现,在信息技术渗透进课堂时,学生的活跃思维被激活了。课堂上举手的人多了,敢于大胆直言的人多了,敢于和老师争论的人也多了。
3、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为了检阅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为了领悟优秀古诗文的独特魅力,为了加强对古诗文的感悟,增强文化底蕴,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规定学生必读课外书目《弟子规》并要求在期末各班进行读书交流。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上学期,我们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写字比赛、朗诵比赛、读书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拓宽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在教研组活动中还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学工作苦乐共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的准则,再接再励,把工作搞得更好,使教师、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11
根据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的统一部署,20xx年秋学期,我县城关镇率先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20xx年秋学期,我县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目前,全县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学校共657所,实验教师2231名,学生41354名。
进行课改实验,我们面临着师资缺弱、经费困难和体制不顺三大不利因素的困扰。在盛市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些困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做法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边前进。为使全县的课改实验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我们成立了课改领导组,成立了课改专家指导组、教材选用委员会。专家指导组抽调精干人员,深入学校调研,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新课程教师培训方案》,对全县新课改进行整体规划、具体安排,对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提出具体要求。我们还根据我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加强对教师教学、培训、考核等方面的措施,加大检查、考核力度,研究制定了《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制度》、《新课程实验教师基本功考核“五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评估细则(试行)》等配套文件,确保了新课改实施、教师培训和新课程改革评估工作的扎实推进,克服了课改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际操作中,我们突出了“四抓”。
一抓宣传。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和社会方方面面,新课程改革没有全社会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为了使新课程改革深入人心,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社会、家长宣传新课程。从20xx年至今,我们充分利用《报》、《皖西日报》,撰写专题文章宣传课改;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等媒体,报导课改工作。学校通过墙报、宣传标语、宣传栏、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学生家长会、家访、各社会发放课改明白纸等形式,向学生、教职员工,向社会广泛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特点,让课改家喻户晓,让全社会对课改工作由了解到接受、到支持。
二抓培训。培训是搞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通过培训来让教师接受、领悟,从而变成自觉的行动。我县教师一老二缺三弱,抓好培训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第一是狠抓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20xx年暑期,新课程启动初期,我们及时地对教育局机关人员、对城关镇教师进行了全员通识培训,派出所有参加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参加省级学科培训。20xx年暑期,我们分五期对县乡教育管理干部、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以及全体实验教师进行了一轮通识培训,对所有参加新课程实验的教师进行分学科培训,参训达2800多人次。20xx年暑期,我们从省教育厅基教处、省教科所请来专家,对全县教育干部和实验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为了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每次培训,不仅认真组织培训内容,更注意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培训过程突出互动与对话、培训结果落实心得与交流。同时,我们还要求各乡镇、各学校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巩固扩大培训的效果。
第二是抓住机会外出学习。几年来,凡是省市及外省组织的各种培训,我们都尽可能组织教师参加,使实验教师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尽快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
第三是邀请课程专家来我县讲学,指导课改。几年来,我们分别从江苏教育出版社、北师大、华师大、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等请来专家教授30余人次,对全县新课程实验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四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了搞好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我们研究制定了《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县中小学构建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意见》,并确定了全县首批18个校本教研实验学校,我们努力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抓指导。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深入课堂、走入教师和学生中去,与实验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在课改刚启动阶段,没有现成模式,我们就把实验教师组织起来开展研讨,进行观摩、座谈、交流。实验扩大到全县以后,我们充分利用先期进入课改实验所取得的经验,组织在课改中表现优秀的教师深入乡村、学校现场听课、召开座谈会,进行现场指导。把好的做法和经验向全县推广。几年来,这样的指导活动我们共组织了二十多常
四抓科研。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推进课改策略研究为重点,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一是整体推进农村中小学校实施新课程策略研究;二是开展评价改革研究;三是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研究。有些研究课题已在省教育厅立项,并取得初步成果。目前,我们正积极推进的重要课题有:参与国家十五规划重点教育科研课题《构建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研究,我县申报的子课题《区域性整体推进农村学校构建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策略》已获准立项;参与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外母语教育比较与我国母语课程教材创新研究》的研究,我县申报的《新课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被批准为该课题的子课题。这两个课题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
二、初步成效
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师生内心。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对教育工作者、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三年来,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接受、到自觉的过程。课改之初,大家对新课程不以为然,在实践中采取应付甚至抵触的态度。经过反复培训、深入实践,新课程的主要精神。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12
20xx年秋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我校领导以满腔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引领全校教师在课改的舞台上扮演角色,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并结合校情制定了详细的课改方案,调动精干力量,在一年级和七年级全面实施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学。今年又有两个年级加入其中。一年多来,在教研室精心指导下,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稳步发展、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实施过程中,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学校利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对进入实验的一年级和七年级教师和其他非课改实验教师都作了全面动员,广泛宣传了课改的目的和课改实验的意义,以形成课改实验的良好氛围。成立了课改实验领导小组,以赖群雄校长为组长组成课程改革实验小组。校长抓课务的决策和协调,教师抓课改的管理和实施,明确各自职能,有效发挥组织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反馈、评估功能,为课改实验提供了组织保障,确保了课改实验的顺利进展。
二、师资培训,转变观念。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教师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教师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我校把抓教师新观念培训、交流学习放在首位。
1、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我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人每学期要自学课改文章,积极探索新课改中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还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学习,积极撰写反思。
2、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
(1)全校教师上探讨课并说课和提出自己的疑惑,大家积极评课,共同探讨、共同前进。
(2)充分发挥新一年样本班带头作用。举行新一年学科新教材、新教法展示课,各学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探究,取得良好的成绩。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新课改的步伐。
(3)开展教研活动,宣传新课改的精神。我校举行主题为“放飞吧,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教研活动。精彩的表演使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气氛更加浓烈,真正起到师生互动的学习效果,实践了新课改的精神。
(4)新一年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在学生之间进行评比交流评比,家长和学校进行评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带领学生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三、转变观念提高质量
新课程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师只有经过钻研教材,深思熟虑,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思维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转换角色,更新观念,全面提高课堂质量,才能培养出21世纪的合格人才。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成为了基础教育中的最强音。这里仅就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质量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质量。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出的人才需要为社会作出贡献,这就要求作为学习的个体要形成自我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素。然而传统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笼罩下的灌输式教学,在考试的指挥棒的统一指挥下,学生用统一的课程教材,统一的进度进行统一的学习,要求达到统一的标准。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千课一面、模式单一”。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高投入、低产出;这样的学生在走向社会时,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难免会“举目四望心茫然”,自己希望的工作找不到,找到以后发现学的用不上,用上的.没有学,想学又没处学,对工作疲于应付。同时,这种课堂教学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更忽视了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而忽视了占多数的“中差生”,忽视了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样的学生怎么能适应未来社会呢?要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转变观念,将课堂返
还给学生,将学习的权力交还给学生。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这样就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而且在学生个体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就具备不断索取无限增长的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创造的方法,也就是使学生学会了创造,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成为不断创造的根基。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目前,各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如《科学》中已渗透到诸如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科学、现境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地质科学等许多科学领域,并影响着人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课的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挖掘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知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发挥实验科学的优势,设计趣味实验,如“喷泉实验”、“滤纸自燃”、“滴水生火”等,通过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的求知欲望,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化学家的创业史,典型事迹等,促进学生由兴趣向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面发展。
(三)教会学习方法、提高课堂质量。
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指导学生阅读。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应长期性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通读、精读、选读等阅读方法。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设计一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维判断和分析获得知识。
2、启发学生思考。
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问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4、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
四、新课程教学带来教学方式的变化。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理念,我们在考试中进行改革。如数学组的考试试卷出现A/B卷任学生选做。规定做A卷分值乘以系数1,做B卷分值乘以系数0.9。
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改进,可以选择A/B卷中的题号相同的题目来做。A卷乘以1,B卷乘以0.9,以得分高的计算总分,不累计加分。考试结果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成绩在及格以上,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分数在八十以上,极大的鼓舞了学生信心。
语文组在作文写作上进行创新。教师们认为,作文是学生的真情流露。所以在写作上,主要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语文课上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感想。课堂不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场所。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科技农业园区,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身体验。如一(1)班学生,在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带领下来到学校附近的蔬菜种植示范园区参观蔬菜种植基地,受到很大教育,回来后学生写出了许多有关种植方面的知识。
社会组老师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如学生深入到工厂调查烟尘污染问题,上网查找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学生们写出的调查报告中,以所见所闻和所查的资料为根据,告诫人们重视环境问题。
科学组在教学中能根据生活中的现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撰写科学论文。如学生对放养鸡蛋和圈养鸡蛋哪一钟更有营养进行研究,写出了许多小论文。
数学组开展数学与信心技术整合研究。使学生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独立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交流、学生与计算机交流(学生与网络交流)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目的,让学生体验和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
五、注重发展,科学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
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六、积极开展新课程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后盾,没有教科研的教学是不会有大发展的。特别是在新课程教学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大,教师搞教科研的空间很大。学校抓住这个有利条件,积极倡导教师加大教科研力度,针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进行研究。新课程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新的课题,我们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才能够在新课程教学中掌握主动。
在学校教科组的指导下,教师们教科研热情很高。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用教学中的第一手材料,结合新课程理念,认真开展研讨。各备课组都能每周进行一次交流,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畅谈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体会。在教师们的相互交流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并能够认真想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如在教学中,教师们普遍反映配套练习与课本内容有很大出入,教师们就认真讨论解决办法。最后,决定对配套练习进行大量的删除,凡是与新课程标准不一致的内容大胆的放弃,不能因练习题的问题加重学生负担,也不能因为练习题的内容而改变教学内容。大家在讨论中认为,教学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标准,准确把握标准,才能把新课程教好。若瞻前顾后,忧郁不定,受制于课外练习,就会重新回到老路上。在这方面,社会组老师充分利用课外练习,他们把一些与新课程思想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了“探究性考试”的思想,使学生在探究试题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七、校本课程的开发。
语文组利用小记者活动,对参加者进行写作培训。主要通过培训使学生喜欢写作、学会写作。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信息科老师在开发校本课程中,根据学科特点,注重在网络技术运用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更好的利用网络这个工具进行认识世界、开拓视野。
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我们各科都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关注国计民生的兴趣和习惯。
八、教学管理的改变
(一)课堂纪律管理。各校都有严格的纪律管理制度,加强纪律教育,对保证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学校的管理上,对纪律的要求过于严格,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上课不能讲话的纪律要求,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新课程要求学生要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在上课时学生会突然有所启发,而想与同学交换意见,就免不了讲话。学生在脑子里有了好的想法,也想说出来,以感受一种成功的喜悦,释放自己内心的自豪感,想与同学分享一种学习的快乐,也会讲话。可以设想,剥夺学生讲话的权利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二)自修管理。现在很多学校在自修时都要求“静”,并以此作为评价一个班级纪律的标准。事实上,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假如学生在自修时遇到问题(这时很普遍地)需要问同学,由于不能在自修时发出声音,问题就无法问。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在自修时,学生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如果问题在学校不能得到解决,回到家里就没有人能够帮助,学生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知识断层,影响以后的学习。
(三)课外活动管理。新课程对学生活动提供了一定空间,但在实施中,教师总是尽量让学生活动少一点。事实上,学生在活动中会产生灵感,活动过程对学生智力开发很有帮助。而且,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得到性情的调节,能够放松身心。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四)考试分数管理。虽然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考试分数仍是学校、学生和教师非常关注的。分数的重要性在中考、高考和其他招考中始终显示着,它的地位具有不可撼动性。但是,对于平时教学中,若太看重分数,就会带来许多反面作用,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对教师的评价。新课程要有宽松的教育环境。评价的“短期效应”与“培养的是将来的人才”的新课程评价理念相矛盾。怎样评价一个教师的成绩,这是一个难题,许多从事研究的专家都没有解决。用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这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实施的一种方法,但它却是极其不科学、不公正的。众所周知,考试分数不能代表学生能力,考试分数也不只是教师教学行为所致,它取决于多层次、多方面的影响。
(六)作息时间管理。虽然教育局规定早上8:00分上课,但事实上,早晨匆匆赶路的多数是中小学生。科学实验证明,睡眠不足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不利于学习。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睡眠不足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睡眠不足还会使人感到生活质量不高,使人情绪不稳定,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工作效率低下。现在,很多地方和部门都在调整作息时间。笔者认为,中小学生早上8:00上课,同时缩短午间时间,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又能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减轻学生和老师的工作学习、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把师生从疲劳的状态中挽救出来。
校做为基层学校,在课改方面目前只能不断深入地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各方面的新意和要求。还可以做一些不影响教学大局的教学尝试,逐步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目前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尚不具备,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改进措施:
一、新课程改革步履艰难,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
在我校,新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具,不能购买。例如,数学一年级教学中需要色笔涂色,学生家长部分不理解,不给自己的孩子购买,并且有的学生把钱花在吃零食上,没有购买。学校没有资金为学生购买。这只是小例子。新课程的新教案中,媒体平台中,有使用CAI部分,并且有些知识需要上网查询,FLASH演示,将起到几课时的效果。可是无论如何,这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实行。
二、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新课程实施中,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不利于教师放心大胆的开展新课程。领导仍然是喊口号,表示在改革面前的决心和信心。但是,新课程改革对我校来说,目前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课程改革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个学校想改就改的事,更不是短期内就能大见成效的事。我把此问题提出来讨论讨论,想想办法。
三、家长对课程改革质疑,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此次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之一,家长也是新课程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学校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但是,新课程改革对于我校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谈!他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一年级数学课要学生带色笔,更不明白老师为什么把课桌椅分成小组形式学习,刚开始,很多家长反对,认为这样会使学生分神讲话,影响学习,降低学习成绩。对于开展“学生成长记录袋”评比,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的居多。因此,为了让实验班学生家长对新课程有所了解,支持学校的课改实验,我校在一年级中开展家长听课咨询活动,家长逐渐表示对新课改的理解与支持。
总之,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还刚刚起步,有些经验还比较幼稚,与其他兄弟学校尚有一定差距,学校将进一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全面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安仁中心学校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