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爱习作提供的乡村振兴试点方案(精选18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1
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现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就业帮扶方面
1、稳定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助力脱贫人口增收。
进一步加强就业帮扶、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务对接,落实各类稳岗就业政策,确保脱贫劳动力、重点监测对象务工就业人数不低于3.7万人。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招商分局和创业者协会等作用,为外出务工相对集中地区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劳动力维权等服务,进一步完善“联胜”“震威”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推进“帮扶车间+居家生产”“企业订单+居家生产”等就业模式,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居家就业,确保全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数稳定,不出现断崖式下滑。
2、加强就业帮扶车间监管,助力更多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目前我区经人社、扶贫部门联合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30家,均正常运营。20xx年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帮扶车间的服务、监督、管理,以就业帮扶车间为抓手,带动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无法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家门口就业岗位,助力无法外出的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确保就业帮扶车间运营正常,带贫率不低于10%。
3、加强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作用。
进一步加强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确保乡村公益岗位安置脱贫人数总体稳定,对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进行托底安置,积极面向弱劳力、半劳力以及无法外出的脱贫人口开发乡村公益性、辅助性就业岗位,力争全年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不少于20xx个,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作用。
二、技能培训方面
1、持续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加快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人才。
围绕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加大招商引智力度,鼓励引导各地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建设家乡、投资家乡、回报家乡。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创业力度,稳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农村创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对创新创业人员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等方面的培训。20xx年,计划培育乡村创客20名、创业创新带头人170名以上。深入实施乡村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全区重点培育340名左右乡村企业家人才。
2、支持职业院校培养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农村转移劳动者、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和就业困难人员等接受免费职业培训。20xx年,计划开展免费培训1500人次。
三、乡村人才振兴方面
出台我区乡村振兴人才支持政策文件。组织开展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积极支持乡村人才就业创业,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振兴专职队伍建设,配合组织部门开展村级乡村振兴专干招聘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社保帮扶方面
1、开展社保宣传扩面工作。
积极加强与财政、扶贫办等部门沟通联系。依照省级统筹“降费率”的最新标准,及时调整全区参保基数。开展全区范围的宣传扩面工作,通过印发张贴公告、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短信提示等方式,鼓励全区各类群体积极参保,以社会保障帮扶困难群体。
2、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帮扶政策。
根据区委文件精神,继续落实对低保户、重度残疾(二级及以上)等特殊群体代缴城乡居保保费,符合条件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作为参保扩面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应代尽代。加强与区乡村振兴等部门协同,持续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五、“双包”工作
1、进一步深化定点帮扶。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重点帮助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干部走访重点监测户每月至少一次、脱贫户每两个月至少一次,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和关怀,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不断提升选派干部履职能力,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解决驻村工作后顾之忧。
2、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规模。
将以产业化扶贫为突破口,发展企业带动农户模式,在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同时,整村推进,形成规模。努力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找准发展方向,激发内在动力,与村“两委”共同研究探索,提升村集体经济途径。
3、完善兜底保障措施。
将加大政策扶持,采取项目扶持、干部帮扶、党员联帮、集中供养等形式实施帮扶,通过光伏收益分配、健康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保兜底等措施,带动发展,共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2
为进一步贯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中央、省委、泉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返贫两条底线以及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重点,抓实试点村、示范线、整镇推进三个载体,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乡村产业质效提升、乡村建设品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等“四大提升计划”,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至20xx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力争达55亿元,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互联互通、均衡同标,做精做美小城镇和新农村;“党建+”乡村邻里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治理效能明显提升;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创建成效显著,全力打造标杆村、精品示范线、“五好”示范镇,着力构建“全域一体、强镇引领、融合发展、村兴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格局,走出一条具有石狮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计划。5年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分类优化调整帮扶政策。保持财政投入总体稳定。从控辍保学、办学条件、信息化、教师队伍等方面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成果。开展监测对象住房安全动态跟踪监测和饮水安全保障跟踪服务机制。
脱贫成果再巩固。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贯彻措施,对易返贫致贫对象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实现动态清零。持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产业扶持政策措施向到乡到村带户为主转变,坚决防止发生返贫现象。
帮扶成效再拓展。落实“1338”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将“监测帮扶对象”纳入监测范围,单列管理,精准帮扶,预防新增致贫现象。支持老区村、少数民族村特色产业发展。
衔接质量再提标。坚持“市镇统筹、抱团发展、市场化运作”,探索“投资入股”“村企共建”等发展模式,到20xx年底全市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3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的村达到30%左右。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参与消费帮扶,积极开展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等公益行动。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住建局、城管局、财政局、卫健局、工商联、泉州市医保局石狮分局,各镇(街道)
(二)实施乡村产业质效提升计划。坚持绿色发展,科学优化布局,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聚焦粮食安全、品牌建设、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加速产业集聚和融合。实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程,着力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菜篮子”产品增产稳供;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222”工程,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平台提档升级;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加快果蔬、食品饮料、渔业、畜禽屠宰肉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推进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实施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工程,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到20xx年,全面完成上级每年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任务;新建高标准农田850亩,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00亩;建成农产品初加工示范基地2个以上。
加快品牌和示范建设。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提级工程,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持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进一步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一批多元化、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强化标准化生产和监管。到20xx年,新培育高素质农民1000人以上;培育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8家、家庭农场2家。
加强科技和人才赋能。实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工程,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工程,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农业“五新”技术,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培育工程,培育创业创新群体,依托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吸纳返乡下乡在乡人员创业创新项目入驻;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推广“科技小院”等培养模式。到20xx年,发布农业主推技术8项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建成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5个;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100人,评选泉州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4人。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工信科技局、大数据局、产投集团,各镇
(三)实施乡村建设品质提升计划。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突出规划引领,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针对短板弱项,策划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逐步实现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的内在提升。
推动规划编制统筹优化。按照“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要求,注重挖掘农耕文化、红色文化、闽南文化、海丝文化、世遗文化等元素融入规划,统筹处理好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农村宅基地与承包地的关系,做到合理布局。优先推动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线、整镇推进试点镇涉及应编村庄的规划编制,鼓励开展多村联编、整镇同编。到20xx年,基本实现全市46个应编村庄规划全覆盖。
推进基础建设均衡一体。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农村电网升级和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推动农村千兆光纤、5G网络、移动物联网城乡同步建设。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推动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完善市镇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到20xx年,全市实施农村路网建设改造8公里以上;实现所有行政村5G网络覆盖;建设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实施乡村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5个、乡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和扩容增量工程15个;根据上级任务安排建设“三达标”镇卫生院和“双达标”、有村医、有服务的村卫生所。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围绕厕所粪污处理、污水垃圾治理、风貌管控、安全饮水等重点领域,策划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按照《泉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价体系》,分年度分层级提档晋级,建设更具石狮特色、闽南风貌的美丽宜居乡村。到20xx年,厕所粪污得到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建成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0%以上;全市既有裸房整治实现“三年过半、五年基本完成”的目标,60%以上的镇通过既有农房整治验收;人居环境2.0版村庄达到100%,3.0版村庄达到60%。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城管局、住建局、交通港口局、卫健局、商务局、教育局、民政局、大数据局、供销社,泉州市医保局石狮分局,供水公司、供电公司、邮政公司、福建广电网络石狮分公司,各镇
(四)实施乡村治理效能提升计划。以党建强化、自治完善、法治提升、德治普及为抓手,加快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党建+”乡村邻里中心等创新经验,深入开展善治乡村试点示范创建,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强化基层建设。实施“海丝先锋”达标创星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施“头雁领航、联片带富”行动和“百万村财”攻坚行动,推行“导师帮带制”,抓好村主干培训。建设“党建+”乡村邻里中心,健全网格内一揽子村务协调解决机制。到20xx年,先进村(社区)党组织占比达80%以上。
优化文明乡风。发挥乡村讲师团、农民讲师团等宣讲队伍
作用,发挥“一约四会”功能作用,推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落实监督机制。到20xx年,全市村级“一约四会”覆盖率超过95%,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超100%,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超过65%。
深化法治建设。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加快推进乡村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市镇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创新提升“12345”等便民服务平台;开展法治文化阵地“一地一品”建设,建好用好覆盖农村的公共法律服务“12348”热线实体平台。到20xx年,全市95%以上的镇(街道)和95%以上的村(社区)达到平安创建标准,“一村一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100%。
细化治理机制。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赢”的村级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说事议事机制,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村级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全面推行“六要”群众工作法、“七多”问题清理整顿,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服务平台在村级延伸应用。加快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等创新经验,开展善治乡村创建评选。到20xx年,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评选市级善治乡村10个,培育国家级、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20个以上。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文明办,市民政局、农业农村局、司法局、公安局、文体旅游局,各镇(街道)
(五)实施试点村“梯度提档”工程。按照《中共泉州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泉州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泉委振兴组〔20xx〕10号),建立省级和泉州市级试点村梯次管理(合格村1.0、示范村2.0、标杆村3.0)名录库,每年度制定梯次推进任务清单,实行一年一调度。坚持“以评争先、以奖促建”,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指导16个省级、泉州市级试点村对照20个规范指引晋档升级,每年分类引导创建一批“五大振兴”领域典型案例。到20xx年,全市所有建制村达到合格村、60个以上村达到示范村、20个以上村达到标杆村。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镇
(六)实施示范线“增量提质”工程。按照《中共泉州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线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泉委振兴办〔20xx〕18号)和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串点连线成片”的工作要求,继续开展示范线“拉练比拼”活动,重点聚焦“三无一改”(即无裸房、无黑臭水体、无凌乱杆线,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和“三有一壮”(有主题、有产业、有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参与创建成效评估、现场交叉检查和精品线路评选。到20xx年,创建5条泉州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线,评选2条以上精品示范线路。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镇
(七)实施整镇推进“五好培育”工程。按照《中共泉州市委办公室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泉委办发〔20xx〕16号),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工作。围绕“五好”指标评价体系,聚焦以镇带村梯度晋档、村集体经济抱团式发展壮大、镇域中心建成区裸房“零存量”等重点工作,有序组织各创建镇按照“1+3”结对要求建立工作专班,加快镇域主导产业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完善,积极探索创设镇域发展主体,制定镇域统筹、一村一策、目标明晰、措施有力的创建方案,按年度实施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公共建设项目。到20xx年,60%以上的镇达到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发展评价体系要求。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镇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优先发展位置,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领衔、单位联动、专班运行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要树牢“抓项目、促发展”工作思维,围绕乡村振兴各个领域,通过整合资源、统一打包,策划实施一批乡村振兴领域重大项目。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2个专项小组牵头单位要结合《中共石狮市委关于成立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狮委〔20xx〕28号),把落实专项行动任务融入专项小组工作方案,统一明确到20xx年的节点目标和阶段任务,推动工作落实。
(二)细化目标任务。各单位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细化分解“四大提升计划”和“三大示范工程”的具体目标任务。市直各有关单位要立足职能职责,对照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任务,逐项抓好落细落地。各镇要根据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贯彻措施、具体目标、时序进度、责任单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落实到位。
(三)强化督导推进。市委乡村振兴办要加强对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推进情况的定期调度,将专项行动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适时组织市直有关单位开展专项行动推进情况实地督导,督导结果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内容,确保专项行动各项任务按序推进。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3
为全面推动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接续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根据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争创一批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强力推动示范村创建,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三年,每年在全县遴选4个村或示范片区(以下统称示范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创建成有规模、有特色,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
二、创建原则
(一)党政主导。党委政府引导示范村立足资源禀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不大包大揽、大拆大建,通过领导联点、政策激励、资金奖补等方式,全力支持示范村开展创建工作。
(二)部门主推。在派出强有力的县直单位驻村帮扶的基础上,县直各责任单位对示范村按照“一村一策”和“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协同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在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为示范村创建提供政策支持。
(三)属地主责。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街道主任)为示范村创建第一责任人,对示范村的申报、成功创建负主责,村支部书记为示范村创建直接责任人,负责牵头抓好示范村创建工作的落地落实。
(四)乡贤主创。发动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示范村创建,促进项目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援、文化回润、公益回扶,加快补齐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短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秀美村庄。
(五)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三联一创”、成立村民理事会、编制“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出智出力、筹资筹劳共同参与示范村创建,确保创建后期运维管理持续有效、成果共享。
三、创建申报
(一)申报单位
乡镇(街道)为示范村申报单位。
(二)申报条件
示范村申报应具备“三强三好”条件,能打造成产业带动型、文化创意型、乡贤引领型、村企共建型、自然生态型等示范亮点和特色优势。
1、班子配备强。村级党建工作扎实,干部配备合理,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治理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村级无债务,有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产业发展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内有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带动村民致富效益明显。
3、乡贤力量强。能挖掘具有桑梓情怀、有能力、有意愿为家乡乡村振兴作贡献的乡贤。乡贤能带头捐资支持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
4、资源禀赋好。依山傍水,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村庄布局规范,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存留有xx特色的传统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可考证的历史人文典故或红色文化底蕴。
5、群众基础好。村内群众面貌新、民风好,勤劳节俭、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美德蔚然成风,能主动积极筹资筹工筹产参与乡村振兴。
6、基础设施好。交通便捷、通畅,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和便民设施齐全,电视、网络、自来水等可覆盖。
(三)遴选程序
1、村级自愿。有意愿的村填写申报表(附件1),并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附件2)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乡镇申报。乡镇(街道)对提交申请的村进行评估筛选,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进行审查,择优推荐申报到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片创建的以牵头村为申报主体)。每个乡镇(街道)原则上只能推荐1个村,申报材料、图片等资料于3月1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乡村振兴局514室)。
3、实地核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实地核查评估,3月15日前初选8个村,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复审。
4、现场评审。乡镇(街道)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任组长、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乡贤代表为成员的参选小组,利用PPT等形式进行演讲(10分钟),并现场答辩(5分钟),通过现场评审确定4个示范村。
四、创建内容
(一)产业兴旺
1、产业发展。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做强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民宿餐饮、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入股分红家门口就业增收、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项目配套。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合理配置农田灌溉设施,坚决遏制耕地抛荒,耕地主要用于种粮食,能种双季稻的良田必须全部栽插双季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利用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乡村两级为其提供土地流转保障,不与粮争地。(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
3、创业扶持。支持农民创业,开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土专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对村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创建优质的政策和服务吸引乡贤回乡投资,壮大村级经济产业。(责任单位:人社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商务粮食局)
(二)环境秀美
1、村庄规划。按照“多规合一”的方式,编制公众参与、科学可行的村庄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村庄建设,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
2、人居环境。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村民聚居点进行秀美屋场打造,村庄进出口有特色标志,主要路段、屋场、景观有标识介绍,村内给排水管道,电力、电信、电视、广播等杆线整改设置规范,农村户厕改和聚居点人工小湿地全覆盖,有效整治小微水体、黑臭水体,主干道路、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适度绿化美化,村民住房整洁美观,生活生产用品有序存放,家禽家畜圈养,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交通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城管局、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
3、地域风光。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山塘、美丽水库、美丽河坝等自然景观,依法依规加强对村内合法历史古迹的修缮和保护,保持村庄特有的自然风光和古迹。(责任单位:水利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三)生活便捷
1、交通物流。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落实路长制,村组道路畅通,道路安防及标识齐全,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加强物流服务,设立快递综合收发点,加快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责任单位:交通局、商务粮食局)
2、数字乡村。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千兆光纤、5G网络全覆盖,完善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实现“村村响”和“雪亮工程”全覆盖,促进智能乡村、数字乡村建设。(责任单位: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商务粮食局、融媒体中心、公安局)
3、便民设施。建设村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购物金融、养老服务、防灾减灾应急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责任单位:教育局、卫健局、民政局、应急管理局、金融办)
(四)生态和谐
1、水土养护。落实河长、林长、田长制,有效管护河道溪流,杜绝非法捕鱼、非法采砂等现象,保护山林田土,杜绝非法占用耕地林地、乱砍滥伐、山体裸露的等现象。(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农机事务中心)
2、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全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广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对荒山、主干道路和水系两旁、房前屋后等地方植树栽花。(责任单位:林业局)
3、低碳生活。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提倡节约水电,积极发展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提高生产生活的电气化、清洁化水平,倡导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低碳理念。(责任单位:发改局、生态环境局)
(五)乡风文明
1、文化挖掘。挖掘历史人文典故、传统民俗文化,利用发展沿革、风土人情、红色历史、典故传说、祖训家规等乡村特色文化充实村庄文化内涵,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责任单位: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邻里风尚。通过“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新风,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选树和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弘扬邻里团结、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建成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社会新风尚,杜绝农村黑恶势力、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
3、共建共治。打造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的支村两委班子,吸收大学生、创业能人为支村两委后备力量,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乡村治理,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广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责任单位:组织部)
五、创建步骤
示范村创建周期原则上为1个年度,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申报遴选阶段(20xx年2月28日—20xx年3月20日)。2月28日前下发实施方案,3月10日前完成示范村创建申报,3月15日前完成示范村初选,3月20日前完成示范村遴选。
(二)规划设计阶段(20xx年3月20日—20xx年4月20日)。由乡镇(街道)牵头,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等单位协助,聘请有实力、有经验的规划设计公司,为示范村编制创建规划。县直各责任单位通过实地调研,制定与示范村创建规划相统一的支持方案,明确支持项目、完成时限和投资规模。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于4月2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
(三)创建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日—20xx年3月31日)。按照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开展创建,确保20xx年4月中旬动工、9月底完成过半,20xx年3月底完成建设。由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办负责,每月25日向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一次示范村创建实施进度。
(四)评价验收阶段(20xx年3月31日—20xx年4月30日)。20xx年4月底完成示范村创建工作评价和验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和组织县四大家在职领导现场观摩示范村创建成果。
六、创建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xx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交通局、应急管理局、城管局、人社局、商务粮食局、卫健局、教育局、民政局、林业局、水利局、公安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金融办、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尹佑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县政府年度整合涉农资金2000万元,按照快投快补、少投少补的原则对示范村给予奖补,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乡贤资本等积极参与。县直各责任单位和乡镇(街道)对示范村创建依规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严禁新增村级不良债务。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示范村,保障好示范村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用地计划指标。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用于乡村振兴。推进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
(三)强化督查考核。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示范村创建工作实行半月简报、月调度、两月讲评、季度召开一次现场督战会。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对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实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党政主要负责干部任用和综合绩效、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依据。凡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未达到创建目标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对在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中涉嫌贪污、腐败等问题的,移交县纪委监委立案处理。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4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东部,距县城12公里,临近尹褚公路,南小河绕村而过,海拔在1200—1500米之间,平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全村有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有446户2031人,有耕地3029亩。
二、创建目标
坚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是为全村群众而建的总方向,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积极学习借鉴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经验做法,将示范村创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相结合,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培育文明乡风,提升村级服务群众能力。
三、创建内容
充分尊重广大群众意愿,不搞大拆大建,结合实际确定具体建设内容,按照建设内容和标准,采取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打造提升的思路,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一)公共基础设施
1、道路。实施小巷道硬化15000平方米,全村小巷道硬化实现全覆盖。
2、亮化。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
3、给排水。新修排水渠100米,在村组主干道铺设排水渠盖板100米,使生活污水排放得到有效管控,无黑臭水体。
4、供电、通信。实施电网、通信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杆线架设整齐有序,无安全隐患。
5、洗澡。鼓励动员有条件的农户家中自建洗澡间,争取年底有洗澡间的户数达到260户以上。
6、美化。对残垣断壁、空心院落、农村危房、村主干道、裸露墙面进行全面修缮整理,在公路沿线粉刷墙面150米,修建小花园2个,新建柴草堆放场3个。
7、村阵地提升改造。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对各功能室进行粉白并规范化布置。在村级文化广场修建群众说事亭和群众说事长廊各1个。
8、环境整治。全面推行巷长制和门前三包制度,确保巷道和群众的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合理配置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设备设施和保洁人员,再安装垃圾桶20个,
(二)基本公共服务
1、文化体育。对文化广场健身器材及时维护,保证村内群众性文体活动正常开展,满足群众文体娱乐需求。新建休闲广场1处800平方米。
2、医疗卫生。提升村卫生室服务水平。建立统一、规范的村民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妇幼保健、残疾人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100%,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农村特困人员应养尽养。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为符合放助条件的家庭和人员提供相应教助服务。优抚对象、困难家庭、残疾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
4、培训就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年内组织不少于50人参加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提升等学习培训,收集并发布就业供求信息,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
5、综合服务。发挥好党群服务中心办公议事、教育宣传、文体娱乐、金融服务等作用,全面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提供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
(三)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1、宣传引导。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基层宣传阵地作用,安装宣传栏3个,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常用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必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法治、形势政策等宣传教育,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爱国爱家、崇德向善,精神面貌好,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2、纠纷调解。积极开展“文明庭院”“文明巷”“好媳妇”“好邻居”等文明创建活动和感恩奋进教育,邻里矛盾、婆媳矛盾等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化解。
3、权益维护。村民自治机制完善,议事协商规范,村务公开透明,农民权利和惠民政策落实得到保障,村内风正气顺,没有群体性的事件,村民对村党组织和“两委”班子满意度高。
4、安全保障。社会治安良好有序,村民安全感强。防灾减灾措施得力,村民安全生产意识强。
5、村民自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建立“民风朴实、文明和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明礼诚信、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奉献社会”的乡风民俗。
四、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4月)。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示范创建目标任务、年度计划、重点内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
(二)组织实施(4月—10月)。充分利用有效的建设期,严格按照创建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三)验收评定(11月)。按照创建标准组织进行自验。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5
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鹤壁市司法局按照自身职能,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大对淇县庙口镇葛箭村的法治帮扶力度,经局党组讨论研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聚焦法律扶贫,聚力创新服务,聚神乡村振兴,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平安乡村建设,保障群众享有均等公共法律服务,为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出力添彩。
(二)基本原则
一是法治帮扶实施对象精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紧紧围绕葛箭村不同层面的群众法律政策因素和服务需求,精心制定针对不同项目和具体对象的法律服务举措,有效发挥示范、辐射、带动效应,促进工作高效有序、稳妥扎实开展。
二是法治帮扶策略精准。坚持因地、因人、因事制宜,以需求与服务精准对接为前提,推行精准识别、精准服务和精准帮扶,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公共法律服务,为葛箭村平安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法治帮扶运用资源精准。将助力乡村振兴纳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统筹整合运用系统内外各类资源力量,主动融入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帮扶工作格局,着力打造多元参与的整体协同机制。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
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为目的,开展以供给精准化、服务个性化、项目化为主的法律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帮助已脱贫户落实政策待遇、维护合法权益、开展生活自救;帮助各类集体经济开发项目防范风险、顺利实施;帮助特殊人群去除思想包袱、融入回归社会;帮助乡村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到20xx年底,法律顾问配备率和法律服务需求全覆盖,司法局机关干部同葛箭村党员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宣传在乡村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村民合法权益保护。组建法律服务队,对葛箭村村民开展走访调查,采集家庭收支、健康状况、入学务工、法律维权等家庭基本信息和帮扶需求,重点排摸追讨薪资、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伤害赔偿、赡养抚养、生产经营、债权债务、等方面的法律需求,按户建立人口基本信息台帐以及法律服务需求档案。全面梳理国家、省、市、区制定发布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法律帮扶工作手册和人口权益保障清单,调查了解政策享受和相关法律实际落实情况。积极提供个性化法律维权帮助。加强法律服务力量配置,配齐配强乡村法律顾问,推行“家庭法律顾问”制度,组织法律顾问和帮扶人员进村入户,依据他们法律服务需求,按照“一户一策”建档要求,以项目化方式,精心制定落实法律服务方案,分类建立基础工作台帐。对因发生重大事故遭受严重损害的,依法界定侵权责任,协助办理调解诉讼、申请救助基金,帮助获得补偿;对因病、因残致贫的,帮助获得医疗政策保障和临时救助,促进其病有所医、残有所养;对因遭受非法侵害致其合法权益严重受损的,通过法律手段为其维权、申请赔偿补偿;对因遭遇意外损害的,依法依规帮助办理财产保险理赔;对因债务或经营受损的,依法提供法律救济,帮助其防范经营风险、避免和挽回损失;对于子女不履赡养(抚养)义务的,帮助追索赡养费、抚养费,落实赡养(抚养)责任。对梳理列出的法律帮扶重点对象,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加强日常关注,做好跟踪帮扶,及时落实法律帮扶工作。加大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力度。要加大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指引等公共法律服务,组织司法所、村内法律顾问,联合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建立法律扶贫微信群,推送国家政策、解答法律问题、了解生活动态。突出加强精准法律服务,为从事农业生产、外出务工、创业经营等活动者主动提供法律建议和法律服务;对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救助和保障政策,以及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生猪补贴、土地流转等直接利益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积极帮助协调落实;主动参与依法打击坑农、骗农、害农行为以及“三农”领域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将所有村民纳入法律援助对象库,开通法律援助直通车,免予经济困难状况审查进行法律援助,健全农民工讨薪等法律援助机制、依法依规减免律师服务、公证服务、司法鉴定等费用,帮助其运用法律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二)特殊人群法治帮扶。组织开展特困家庭帮扶。在总结帮教帮扶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常态工作机制,对监狱服刑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后续照管对象等五类特殊人群中困难家庭、子女失学辍学的,建立和监狱、戒毒所信息互通、结对帮扶机制,要拓展特困帮扶救助资金筹集渠道,对特殊人群特困家庭经常性组织开展上门走访、送温暖活动,及时帮助解决家庭生产生活困难,重点关注未成年子女入学和生活状况,主动联合教育、民政等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开展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切实防范失学、辍学、流浪问题发生。做好特殊人群安置就业服务。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区服刑人员、刑释人员、解戒人员生活安置、就业推介等回归衔接工作,协调做好特殊人群中贫困人口甄别认定和建档立卡,帮助对接落实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扶贫政策,促进其融入社会、正常生活。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给予就业创业扶持,提供必需法律服务,帮助其生活走上正轨。
(三)结对帮扶刚刚脱贫家庭,防止其返贫。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扶上马送一程,运用大走访形式,积极发动局机关人员、警察、律师、公证人员等工作人员,开展防止返贫公益志愿行动,面向村内容易返贫的残疾人、妇女儿童、孤寡老人、重病患者等,特别是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群开展帮扶和送温暖活动,以部门或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行业以服务机构为单位,分别挂钩帮扶1-2个家庭,重点资助解决未成年子女入学困难;鼓励个人名义或多人自愿组队形式自行开展结对帮扶,搭建一定规模数量的固定帮扶对子,广泛开展防止返贫社会志愿行动。注重“造血”,而不是“输血”。在开展物质帮扶、精神关爱、心理咨询等公益性活动的同时,提供法律政策宣讲、家庭生活向导、入学子女教育等方面人性化服务,积极引导司法行政领域社会力量关注,提高帮扶实效。建立健全结对帮扶统计、报送制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效果实。
三、组织领导
(一)统一认识,广泛发动。要以服务全区发展大局、助力葛箭村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加强宣传发动,切实将全局所有人员的思想、行动统一起来,要增强主动性和紧迫性,以积极姿态和昂扬斗志投身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中去,充分展现司法行政机关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优良的作风形象。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把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作为20xx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落细分工,落实责任,落小措施,确保工作组织到位、推进扎实。要发动和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向葛箭村倾斜,深入村居百姓提供法律服务;要对照工作要求,制定针对性、具体化的工作方案及措施,要健全组织体系,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研究和推进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三)培植典型,加强宣传。要以项目化为抓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好举措好做法及时提炼、总结推广。要针对不同法律需求和法律服务特点,按照“一户一策、一类一案”,制作法律扶贫典型案例汇编,为推进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引。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准确宣传司法行政机关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工作举措以及实际成效,加强动态信息报送,及时生动报道各条线各部门的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讲好司法行政好故事,展示司法行政好形象。
(四)科学评价,加强考核。要建立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数据统计、评价考核、督查通报等制度,对工作不力的及时通报,跟踪督促整改,严格考核问责。组织开展工作项目创新奖评比,将优秀项目列为单位综合考评和评先评优的重要方面容,对工作扎实、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有效激发系统上下为民谋利、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6
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镇党委、政府确立了“乡村振兴先行镇”发展目标。为确保我镇鸣鹿村创建示范村按要求、分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特制定“乡村振兴先行镇”建设实施方案。
一、“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民政办。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创建示范县目标,牢牢把握富泉镇的目标定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基本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先行镇战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产业兴旺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走符合宝城实际、具有富泉镇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四、工作重点
1、实施沿湖风貌塑造工作。抓住兰家湾大桥建设机遇,逐渐改善鸣鹿村现有沿湖观湖岸风貌,使鸣鹿村旅游资源提档升级。
2、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在全村范围内居住点和公路沿线均完善垃圾收集点的建设,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机制。各畜禽养殖点,禁止直排直放,对排放物必须进行达标处理,实行达标排放,严禁乱排乱放,倡导进行循环绿色利用。全面深化河长制,深入开展“河畅、水清、岸绿”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立完善水源地和“禁养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实施农村户户通工程,确保鸣鹿村每一个主要聚集点都有公路直达,进一步拓展乡村道路生命安防工程,加大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路段、路口警示装置、波形护栏安装力度,提升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7
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要求,结合xx社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xx社区基本情况。
xx镇xx社区位于xx县城南部,幅员面积12.86平方公里,2017年脱贫摘帽。20xx年5月行政区划、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将原xx、五庙两村合并成立xx社区,农业合作社由15个合并为9个。社区人口现有778户2736人,贫困户149户569人。其中:易地搬迁77户236人,监测户1户4人,低保户95户297人。
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党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精确定向帮扶,在解决好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基础上,巩固已脱贫的贫困户增收,稳定xx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并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把xx社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优美整洁、群众健康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社区。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政策宣传。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采取入户宣传和集中学习等方式,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县委政府决策部署、惠民政策、乡村振兴战略意义、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电信反诈、森林防灭火等内容。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辨识度和透明度。
(二)、科学制定帮扶规划。
在广泛征求村委和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下,结合xx社区组织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资源优势等现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帮扶内容,明确目标和措施,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三)、抓好村委班子建设。
1、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帮助村两委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村两委议事、办事流程,强化党务、政务、账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制定学习计划,坚持“三会一课”,引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党章、党纪和法律法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政策法规、业务技能、矛盾调解等知识学习和交流,提高政策把控、业务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思想观念转变。帮助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克服等、靠、要思想。引导党员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
(四)、巩固提升产业发展。
1、巩固抓好种植业。社区目前回引业主7人,发展花椒1070亩、水果210亩、羊肚菌6亩。协助村委按照巩固提升现有产业,适度发展优势产业的要求,积极引导种植产业业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花椒、水果、羊肚菌日常管护,不断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花椒、水果、羊肚菌的产量。同时,和相关部门协调,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确保花椒、水果产业提质增效。
2、巩固抓好养殖业。根据xx社区实际,在水源较好的地方,持续发展稻鱼共生产业。引导村民因地制宜,进行稻鱼工程改造,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鱼凼,根据田块面积适量投放鱼苗。利用稻鱼互利共生的特点,达到稻鱼双丰收的效果。
3、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按照镇政府下达的目标,协助村委加大粮食安全宣传力度,鼓励村民应种尽种,努力扩大稻谷、油菜、小麦、蔬菜的播种面积。通过采取免费发放种子、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群众种植粮食和蔬菜的积极性。
4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协助村委抓好村集体经营的`花椒园,加大日常管护力度,争取相关部门肥料支持,确保花椒早日投产。
(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协助村两委按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求,围绕“一超六有”标准,逐户走访调查贫困户、监测户的生产生活状况,核实政策兑现情况。认真排查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找出脱贫短板,针对问题及时整改到位。指导帮扶人核对贫困户信息资料,核算经济收入,制定并落实帮扶措施,防止贫困户返贫。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鼓励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和、畜禽养殖等小微经济,持续增加家庭收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强化乡村有效治理。
1、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针对河湖、道路两侧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协助村委大力宣传“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的理念,引导群众常态化搞好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规范垃圾收集处理、规范污水处理、规范卫生改厕,督促村委加强村容村貌治理,管好用好公益性岗位,切实抓好村内环境卫生治理。
2、加强公共服务。协助村委抓好机动车辆、摩托车、电动车文明劝导,加强安全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发挥村文化活动室的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文化修养和身体素质。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驻村工作队要充分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驻村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二)、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落实帮扶工作责任,沉下心来扎根基层。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团结村委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狠抓任务落实。紧紧围绕对照省、国家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杜绝任何形式主义和畏难情绪,扎实开展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8
为全面推动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接续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根据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争创一批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强力推动示范村创建,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三年,每年在全县遴选4个村或示范片区(以下统称示范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创建成有规模、有特色,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
二、创建原则
(一)党政主导。党委政府引导示范村立足资源禀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不大包大揽、大拆大建,通过领导联点、政策激励、资金奖补等方式,全力支持示范村开展创建工作。
(二)部门主推。在派出强有力的县直单位驻村帮扶的基础上,县直各责任单位对示范村按照“一村一策”和“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协同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在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为示范村创建提供政策支持。
(三)属地主责。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街道主任)为示范村创建第一责任人,对示范村的申报、成功创建负主责,村支部书记为示范村创建直接责任人,负责牵头抓好示范村创建工作的落地落实。
(四)乡贤主创。发动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示范村创建,促进项目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援、文化回润、公益回扶,加快补齐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短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秀美村庄。
(五)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三联一创”、成立村民理事会、编制“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出智出力、筹资筹劳共同参与示范村创建,确保创建后期运维管理持续有效、成果共享。
三、创建申报
(一)申报单位
乡镇(街道)为示范村申报单位。
(二)申报条件
示范村申报应具备“三强三好”条件,能打造成产业带动型、文化创意型、乡贤引领型、村企共建型、自然生态型等示范亮点和特色优势。
1、班子配备强。村级党建工作扎实,干部配备合理,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治理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村级无债务,有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产业发展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内有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带动村民致富效益明显。
3、乡贤力量强。能挖掘具有桑梓情怀、有能力、有意愿为家乡乡村振兴作贡献的乡贤。乡贤能带头捐资支持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
4、资源禀赋好。依山傍水,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村庄布局规范,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存留有xx特色的传统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可考证的历史人文典故或红色文化底蕴。
5、群众基础好。村内群众面貌新、民风好,勤劳节俭、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美德蔚然成风,能主动积极筹资筹工筹产参与乡村振兴。
6、基础设施好。交通便捷、通畅,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和便民设施齐全,电视、网络、自来水等可覆盖。
(三)遴选程序
1、村级自愿。有意愿的村填写申报表(附件1),并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附件2)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乡镇申报。乡镇(街道)对提交申请的'村进行评估筛选,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进行审查,择优推荐申报到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片创建的以牵头村为申报主体)。每个乡镇(街道)原则上只能推荐1个村,申报材料、图片等资料于3月1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乡村振兴局514室)。
3、实地核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实地核查评估,3月15日前初选8个村,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复审。
4、现场评审。乡镇(街道)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任组长、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乡贤代表为成员的参选小组,利用PPT等形式进行演讲(10分钟),并现场答辩(5分钟),通过现场评审确定4个示范村。
四、创建内容
(一)产业兴旺
1、产业发展。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做强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民宿餐饮、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入股分红家门口就业增收、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项目配套。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合理配置农田灌溉设施,坚决遏制耕地抛荒,耕地主要用于种粮食,能种双季稻的良田必须全部栽插双季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利用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乡村两级为其提供土地流转保障,不与粮争地。(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
3、创业扶持。支持农民创业,开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土专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对村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创建优质的政策和服务吸引乡贤回乡投资,壮大村级经济产业。(责任单位:人社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商务粮食局)
(二)环境秀美
1、村庄规划。按照“多规合一”的方式,编制公众参与、科学可行的村庄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村庄建设,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
2、人居环境。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村民聚居点进行秀美屋场打造,村庄进出口有特色标志,主要路段、屋场、景观有标识介绍,村内给排水管道,电力、电信、电视、广播等杆线整改设置规范,农村户厕改和聚居点人工小湿地全覆盖,有效整治小微水体、黑臭水体,主干道路、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适度绿化美化,村民住房整洁美观,生活生产用品有序存放,家禽家畜圈养,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交通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城管局、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
3、地域风光。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山塘、美丽水库、美丽河坝等自然景观,依法依规加强对村内合法历史古迹的修缮和保护,保持村庄特有的自然风光和古迹。(责任单位:水利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三)生活便捷
1、交通物流。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落实路长制,村组道路畅通,道路安防及标识齐全,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加强物流服务,设立快递综合收发点,加快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责任单位:交通局、商务粮食局)
2、数字乡村。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千兆光纤、5G网络全覆盖,完善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实现“村村响”和“雪亮工程”全覆盖,促进智能乡村、数字乡村建设。(责任单位: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商务粮食局、融媒体中心、公安局)
3、便民设施。建设村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购物金融、养老服务、防灾减灾应急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责任单位:教育局、卫健局、民政局、应急管理局、金融办)
(四)生态和谐
1、水土养护。落实河长、林长、田长制,有效管护河道溪流,杜绝非法捕鱼、非法采砂等现象,保护山林田土,杜绝非法占用耕地林地、乱砍滥伐、山体裸露的等现象。(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农机事务中心)
2、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全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广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对荒山、主干道路和水系两旁、房前屋后等地方植树栽花。(责任单位:林业局)
3、低碳生活。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提倡节约水电,积极发展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提高生产生活的电气化、清洁化水平,倡导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低碳理念。(责任单位:发改局、生态环境局)
(五)乡风文明
1、文化挖掘。挖掘历史人文典故、传统民俗文化,利用发展沿革、风土人情、红色历史、典故传说、祖训家规等乡村特色文化充实村庄文化内涵,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责任单位: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邻里风尚。通过“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新风,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选树和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弘扬邻里团结、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建成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社会新风尚,杜绝农村黑恶势力、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
3、共建共治。打造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的支村两委班子,吸收大学生、创业能人为支村两委后备力量,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乡村治理,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广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责任单位:组织部)
五、创建步骤
示范村创建周期原则上为1个年度,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申报遴选阶段(20xx年2月28日—20xx年3月20日)。2月28日前下发实施方案,3月10日前完成示范村创建申报,3月15日前完成示范村初选,3月20日前完成示范村遴选。
(二)规划设计阶段(20xx年3月20日—20xx年4月20日)。由乡镇(街道)牵头,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等单位协助,聘请有实力、有经验的规划设计公司,为示范村编制创建规划。县直各责任单位通过实地调研,制定与示范村创建规划相统一的支持方案,明确支持项目、完成时限和投资规模。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于4月2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
(三)创建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日—20xx年3月31日)。按照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开展创建,确保20xx年4月中旬动工、9月底完成过半,20xx年3月底完成建设。由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办负责,每月25日向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一次示范村创建实施进度。
(四)评价验收阶段(20xx年3月31日—20xx年4月30日)。20xx年4月底完成示范村创建工作评价和验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和组织县四大家在职领导现场观摩示范村创建成果。
六、创建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xx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交通局、应急管理局、城管局、人社局、商务粮食局、卫健局、教育局、民政局、林业局、水利局、公安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金融办、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尹佑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县政府年度整合涉农资金20xx万元,按照快投快补、少投少补的原则对示范村给予奖补,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乡贤资本等积极参与。县直各责任单位和乡镇(街道)对示范村创建依规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严禁新增村级不良债务。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示范村,保障好示范村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用地计划指标。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用于乡村振兴。推进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
(三)强化督查考核。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示范村创建工作实行半月简报、月调度、两月讲评、季度召开一次现场督战会。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对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实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党政主要负责干部任用和综合绩效、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依据。凡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未达到创建目标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对在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中涉嫌贪污、腐败等问题的,移交县纪委监委立案处理。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9
根据州、市政府的要求,为搞好全局文明创建的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如下安排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城乡文明一体化发展,注重树立为建档立卡户服务意思,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开展州级文明单位创建,营造浓厚氛围。
二、工作安排
(一)做好理论宣传。各股室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其作为党组中心组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重点。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美丽·善美·善行”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推介评选“好人”活动,促进学习雷锋常态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坚定全局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搞好宣传报道。利用我局的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开辟专栏、专题、专版,采取专题报道、深度解读、言论评论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开展州级文明单位创建的意义和要求,大力宣传创建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丰硕成果,形成强大宣传声势,积极主动引领社会舆论。办公室负责在《微扶贫》等开展创建宣传工作,安排一定版面刊登创城意义和要求,做到期期有内容。
(三)、开展“文明股室”创评工作。
加强各股室管理,要求干部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及生活秩序。每月进行文明股室检查评比并公示检查结果。加强办公环境建设,保持办公室干净整洁、卫生有序、环境优美。宣传栏有文明创建宣传内容,并做到经常更换。加强文明城市宣传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晓率90%以上。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是反映城市文明程度的风向标,也是反映文明创建成效的重要标尺。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2、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要坚持以考评内容为重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干部的知晓率、参与率。要将宣传教育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与两型机关建设相结合,规范机关管理,落实工作细节,务求工作实效。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10
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现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就业帮扶方面
1、稳定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助力脱贫人口增收。
进一步加强就业帮扶、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务对接,落实各类稳岗就业政策,确保脱贫劳动力、重点监测对象务工就业人数不低于3.7万人。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招商分局和创业者协会等作用,为外出务工相对集中地区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劳动力维权等服务,进一步完善“联胜”“震威”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推进“帮扶车间+居家生产”“企业订单+居家生产”等就业模式,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居家就业,确保全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数稳定,不出现断崖式下滑。
2、加强就业帮扶车间监管,助力更多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目前我区经人社、扶贫部门联合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30家,均正常运营。20xx年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帮扶车间的服务、监督、管理,以就业帮扶车间为抓手,带动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无法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家门口就业岗位,助力无法外出的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确保就业帮扶车间运营正常,带贫率不低于10%。
3、加强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作用。
进一步加强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确保乡村公益岗位安置脱贫人数总体稳定,对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进行托底安置,积极面向弱劳力、半劳力以及无法外出的脱贫人口开发乡村公益性、辅助性就业岗位,力争全年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不少于20xx个,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作用。
二、技能培训方面
1、持续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加快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人才。
围绕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加大招商引智力度,鼓励引导各地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建设家乡、投资家乡、回报家乡。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创业力度,稳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农村创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对创新创业人员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等方面的培训。20xx年,计划培育乡村创客20名、创业创新带头人170名以上。深入实施乡村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全区重点培育340名左右乡村企业家人才。
2、支持职业院校培养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农村转移劳动者、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和就业困难人员等接受免费职业培训。20xx年,计划开展免费培训1500人次。
三、乡村人才振兴方面
出台我区乡村振兴人才支持政策文件。组织开展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积极支持乡村人才就业创业,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振兴专职队伍建设,配合组织部门开展村级乡村振兴专干招聘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社保帮扶方面
1、开展社保宣传扩面工作。
积极加强与财政、扶贫办等部门沟通联系。依照省级统筹“降费率”的最新标准,及时调整全区参保基数。开展全区范围的宣传扩面工作,通过印发张贴公告、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短信提示等方式,鼓励全区各类群体积极参保,以社会保障帮扶困难群体。
2、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帮扶政策。
根据区委文件精神,继续落实对低保户、重度残疾(二级及以上)等特殊群体代缴城乡居保保费,符合条件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作为参保扩面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应代尽代。加强与区乡村振兴等部门协同,持续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五、“双包”工作
1、进一步深化定点帮扶。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重点帮助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干部走访重点监测户每月至少一次、脱贫户每两个月至少一次,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和关怀,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不断提升选派干部履职能力,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解决驻村工作后顾之忧。
2、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规模。
将以产业化扶贫为突破口,发展企业带动农户模式,在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同时,整村推进,形成规模。努力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找准发展方向,激发内在动力,与村“两委”共同研究探索,提升村集体经济途径。
3、完善兜底保障措施。
将加大政策扶持,采取项目扶持、干部帮扶、党员联帮、集中供养等形式实施帮扶,通过光伏收益分配、健康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保兜底等措施,带动发展,共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11
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现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就业帮扶方面
1、稳定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助力脱贫人口增收。
进一步加强就业帮扶、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务对接,落实各类稳岗就业政策,确保脱贫劳动力、重点监测对象务工就业人数不低于3.7万人。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招商分局和创业者协会等作用,为外出务工相对集中地区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劳动力维权等服务,进一步完善“联胜”“震威”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推进“帮扶车间+居家生产”“企业订单+居家生产”等就业模式,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居家就业,确保全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数稳定,不出现断崖式下滑。
2、加强就业帮扶车间监管,助力更多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目前我区经人社、扶贫部门联合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30家,均正常运营。20xx年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帮扶车间的服务、监督、管理,以就业帮扶车间为抓手,带动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无法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家门口就业岗位,助力无法外出的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确保就业帮扶车间运营正常,带贫率不低于10%。
3、加强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作用。
进一步加强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确保乡村公益岗位安置脱贫人数总体稳定,对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进行托底安置,积极面向弱劳力、半劳力以及无法外出的脱贫人口开发乡村公益性、辅助性就业岗位,力争全年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不少于20xx个,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作用。
二、技能培训方面
1、持续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加快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人才。
围绕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加大招商引智力度,鼓励引导各地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建设家乡、投资家乡、回报家乡。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创业力度,稳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农村创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对创新创业人员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等方面的培训。20xx年,计划培育乡村创客20名、创业创新带头人170名以上。深入实施乡村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全区重点培育340名左右乡村企业家人才。
2、支持职业院校培养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农村转移劳动者、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和就业困难人员等接受免费职业培训。20xx年,计划开展免费培训1500人次。
三、乡村人才振兴方面
出台我区乡村振兴人才支持政策文件。组织开展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积极支持乡村人才就业创业,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振兴专职队伍建设,配合组织部门开展村级乡村振兴专干招聘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社保帮扶方面
1、开展社保宣传扩面工作。
积极加强与财政、扶贫办等部门沟通联系。依照省级统筹“降费率”的最新标准,及时调整全区参保基数。开展全区范围的`宣传扩面工作,通过印发张贴公告、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短信提示等方式,鼓励全区各类群体积极参保,以社会保障帮扶困难群体。
2、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帮扶政策。
根据区委文件精神,继续落实对低保户、重度残疾(二级及以上)等特殊群体代缴城乡居保保费,符合条件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作为参保扩面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应代尽代。加强与区乡村振兴等部门协同,持续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五、“双包”工作
1、进一步深化定点帮扶。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重点帮助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干部走访重点监测户每月至少一次、脱贫户每两个月至少一次,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和关怀,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不断提升选派干部履职能力,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解决驻村工作后顾之忧。
2、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规模。
将以产业化扶贫为突破口,发展企业带动农户模式,在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同时,整村推进,形成规模。努力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找准发展方向,激发内在动力,与村“两委”共同研究探索,提升村集体经济途径。
3、完善兜底保障措施。
将加大政策扶持,采取项目扶持、干部帮扶、党员联帮、集中供养等形式实施帮扶,通过光伏收益分配、健康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保兜底等措施,带动发展,共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12
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要求,结合xx社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xx社区基本情况。
xx镇xx社区位于xx县城南部,幅员面积12.86平方公里,2017年脱贫摘帽。20xx年5月行政区划、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将原xx、五庙两村合并成立xx社区,农业合作社由15个合并为9个。社区人口现有778户2736人,贫困户149户569人。其中:易地搬迁77户236人,监测户1户4人,低保户95户297人。
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党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精确定向帮扶,在解决好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基础上,巩固已脱贫的贫困户增收,稳定xx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并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把xx社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优美整洁、群众健康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社区。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政策宣传。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采取入户宣传和集中学习等方式,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县委政府决策部署、惠民政策、乡村振兴战略意义、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电信反诈、森林防灭火等内容。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辨识度和透明度。
(二)、科学制定帮扶规划。
在广泛征求村委和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下,结合xx社区组织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资源优势等现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帮扶内容,明确目标和措施,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三)、抓好村委班子建设。
1、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帮助村两委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村两委议事、办事流程,强化党务、政务、账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制定学习计划,坚持“三会一课”,引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党章、党纪和法律法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政策法规、业务技能、矛盾调解等知识学习和交流,提高政策把控、业务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思想观念转变。帮助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克服等、靠、要思想。引导党员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
(四)、巩固提升产业发展。
1、巩固抓好种植业。社区目前回引业主7人,发展花椒1070亩、水果210亩、羊肚菌6亩。协助村委按照巩固提升现有产业,适度发展优势产业的要求,积极引导种植产业业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花椒、水果、羊肚菌日常管护,不断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花椒、水果、羊肚菌的`产量。同时,和相关部门协调,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确保花椒、水果产业提质增效。
2、巩固抓好养殖业。根据xx社区实际,在水源较好的地方,持续发展稻鱼共生产业。引导村民因地制宜,进行稻鱼工程改造,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鱼凼,根据田块面积适量投放鱼苗。利用稻鱼互利共生的特点,达到稻鱼双丰收的效果。
3、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按照镇政府下达的目标,协助村委加大粮食安全宣传力度,鼓励村民应种尽种,努力扩大稻谷、油菜、小麦、蔬菜的播种面积。通过采取免费发放种子、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群众种植粮食和蔬菜的积极性。
4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协助村委抓好村集体经营的花椒园,加大日常管护力度,争取相关部门肥料支持,确保花椒早日投产。
(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协助村两委按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求,围绕“一超六有”标准,逐户走访调查贫困户、监测户的生产生活状况,核实政策兑现情况。认真排查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找出脱贫短板,针对问题及时整改到位。指导帮扶人核对贫困户信息资料,核算经济收入,制定并落实帮扶措施,防止贫困户返贫。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鼓励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和、畜禽养殖等小微经济,持续增加家庭收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强化乡村有效治理。
1、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针对河湖、道路两侧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协助村委大力宣传“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的理念,引导群众常态化搞好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规范垃圾收集处理、规范污水处理、规范卫生改厕,督促村委加强村容村貌治理,管好用好公益性岗位,切实抓好村内环境卫生治理。
2、加强公共服务。协助村委抓好机动车辆、摩托车、电动车文明劝导,加强安全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发挥村文化活动室的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文化修养和身体素质。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驻村工作队要充分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驻村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二)、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落实帮扶工作责任,沉下心来扎根基层。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团结村委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狠抓任务落实。紧紧围绕对照省、国家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杜绝任何形式主义和畏难情绪,扎实开展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13
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现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就业帮扶方面
1、稳定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助力脱贫人口增收。
进一步加强就业帮扶、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务对接,落实各类稳岗就业政策,确保脱贫劳动力、重点监测对象务工就业人数不低于3.7万人。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招商分局和创业者协会等作用,为外出务工相对集中地区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劳动力维权等服务,进一步完善“联胜”“震威”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推进“帮扶车间+居家生产”“企业订单+居家生产”等就业模式,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居家就业,确保全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数稳定,不出现断崖式下滑。
2、加强就业帮扶车间监管,助力更多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目前我区经人社、扶贫部门联合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30家,均正常运营。20xx年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帮扶车间的服务、监督、管理,以就业帮扶车间为抓手,带动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无法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家门口就业岗位,助力无法外出的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确保就业帮扶车间运营正常,带贫率不低于10%。
3、加强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作用。
进一步加强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确保乡村公益岗位安置脱贫人数总体稳定,对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进行托底安置,积极面向弱劳力、半劳力以及无法外出的脱贫人口开发乡村公益性、辅助性就业岗位,力争全年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不少于20xx个,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作用。
二、技能培训方面
1、持续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加快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人才。
围绕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加大招商引智力度,鼓励引导各地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建设家乡、投资家乡、回报家乡。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创业力度,稳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农村创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对创新创业人员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等方面的培训。20xx年,计划培育乡村创客20名、创业创新带头人170名以上。深入实施乡村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全区重点培育340名左右乡村企业家人才。
2、支持职业院校培养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农村转移劳动者、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和就业困难人员等接受免费职业培训。20xx年,计划开展免费培训1500人次。
三、乡村人才振兴方面
出台我区乡村振兴人才支持政策文件。组织开展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积极支持乡村人才就业创业,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振兴专职队伍建设,配合组织部门开展村级乡村振兴专干招聘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社保帮扶方面
1、开展社保宣传扩面工作。
积极加强与财政、扶贫办等部门沟通联系。依照省级统筹“降费率”的最新标准,及时调整全区参保基数。开展全区范围的宣传扩面工作,通过印发张贴公告、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短信提示等方式,鼓励全区各类群体积极参保,以社会保障帮扶困难群体。
2、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帮扶政策。
根据区委文件精神,继续落实对低保户、重度残疾(二级及以上)等特殊群体代缴城乡居保保费,符合条件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作为参保扩面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应代尽代。加强与区乡村振兴等部门协同,持续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五、“双包”工作
1、进一步深化定点帮扶。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重点帮助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干部走访重点监测户每月至少一次、脱贫户每两个月至少一次,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和关怀,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不断提升选派干部履职能力,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解决驻村工作后顾之忧。
2、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规模。
将以产业化扶贫为突破口,发展企业带动农户模式,在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同时,整村推进,形成规模。努力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找准发展方向,激发内在动力,与村“两委”共同研究探索,提升村集体经济途径。
3、完善兜底保障措施。
将加大政策扶持,采取项目扶持、干部帮扶、党员联帮、集中供养等形式实施帮扶,通过光伏收益分配、健康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保兜底等措施,带动发展,共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14
近年来,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把产业兴旺作为关键之举,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的意见》,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新时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全省乡村产业振兴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稳产保供取得实效。
把确保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作为稳经济、稳全局的压舱石和稳预期、稳民心的基本盘,先后出台含金量高、务实管用的《关于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稳产增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促进恢复生猪生产政策举措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切实有效落实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任务,不断夯实稳产保供促增收的产业基础。全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今年在疫情、汛情叠加影响的情况下,夏粮再获丰收,总产274.8亿斤,增3.4亿斤;落实秋粮面积4443.1万亩,增47.5万亩,其中水稻3288.7万亩,增12万亩,全年粮食面积有望完成8100万亩目标任务。蔬菜水产产量稳中有升,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1140.4万亩,产量2848.4万吨,同比分别增1.1%和0.8%;水产品总产量217.7万吨,同比增加2.3%。生猪产能加快恢复,截止7月末,生猪存栏989.1万头,已完成1044万头存栏考核目标任务的94.7%。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基础,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着力打造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配套制定8个产业发展规划和10个专项行动计划。xxxx年,全省有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160个,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9个,总数达144个;有44个乡村特色产品和11个能工巧匠入选全国目录。启动开展“苏韵乡情”休闲旅游农业系列活动,重点推介发布100个主题创意农园、100条精品线路和100道乡土美食地标菜。全省共培育建设330个省级休闲旅游农业精品村,300个省级主题创意农园;累计创建20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3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79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量达1亿人次,综合收入超300亿元,其中二季度综合收入是一季度的3倍,同比增31%。大力推行信息进村入户,开展智能农业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提升等行动,“苏农云”平台加快建设,大数据应用展示与指挥中心基本建成。新建省级农业电商示范基地100个,形成了“沙集模式”“沭阳模式”等一批农村电商集聚区。今年1-6月全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390亿元,同比增25.8%。
(三)农产品加工业稳步推进。
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出台全省实施意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截至xxxx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983家,主营收入达到992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主食加工企业达到220家,有17家企业入选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积极探索中央厨房产销模式,有9个主食加工企业入选全国中央厨房模式案例。百斯特食品打造第五代中央厨房,伽力森“智慧餐车”开创主食加工新零售模式。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功能不断提升,54家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中,超百亿园区3家,50亿-100亿园区15家;入驻企业近16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0家、省级228家、上市企业37家,实际投资额超过923亿元,入驻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556亿元,对接合作社数量超过6500多家,带动535万户农户增收总额144亿元。
(四)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不断提升。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创建,累计创成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3家、安全市1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1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力度,去年开展例行抽检样品17180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6%。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上线启用,全省有9321家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溯源产品1.5万个,累计出具追溯标签409.8万张次。加强农业品牌建设,12个区域公用品牌入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组织开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赛,推出了高邮鸭蛋等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两品一标”总量规模快速增长,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绿色食品企业1522家,产品3319个;有机农产品企业76家,产品12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98个。
(五)产业主体日益壮大。
目前,全省经认定的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近60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xxxx年,全省823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交易)额超过7000亿元,超百亿企业有12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全省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8.5万家,其中国家示范社476家,省级示范社124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1891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超过8380家。促进产业化联合体发展,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累计达到500个,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200个,带动3000多个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形成了多元主体合作的生产机制和多类资源要素的优配机制,达到了利益共享、资源共用和品牌共建的目的。
(六)技术装备逐步增强。
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xxxx年全省新建350万亩高标准农田、4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和4.12万亩生态型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农田占耕地面积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计划建设任务,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获奖励资金2亿元。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xxxx年度支持现代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县超过20个,实现项目对66个粮食主产区全覆盖,新确立7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市,全省农机化水平达86%。推进稻麦优质丰产绿色增效、稻田高效综合种养、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技术集成创新,累计示范应用1500万亩次以上。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组建22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开发“农技耘”APP为农服务平台。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培育5万科技示范主体。加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建设,累计建成463家,初步实现了全省涉农县(市、区)全覆盖。
(七)创新融合动能增强。
积极承办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和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赛,组织举办全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累计成功创建7个全国农村“双创”典型县、87个全国农村“双创”园区和9个全国农村“双创”孵化实训基地,从事农村“双创”人员超过40万人,涌现大批农村“双创”主体,10人入选全国农村“双创”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目前已有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5家,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40家。依托1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4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集聚创新和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全省已有43个乡镇进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培育了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优势特色明显、规模集中连片、模式绿色生态的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实施中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试点县(市、区)达到26个,探索形成了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多功能拓展型等多种农村产业融合模式。组织实施“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地向乡村流动,构建新型城乡工农关系。
(八)政策支持不断加大。
围绕破解产业发展“用地”瓶颈,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促进全省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明确市县每年单列不低于5%的建设用地专项用于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并允许实行“点状供地”。在乡村产业振兴意见中,提出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可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用地。出台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参与乡村振兴的意见,聚焦了农民干不了,但又急需投资建设的8个重点领域,对农业企业挂牌上市给予奖励,多渠道推动产业主体对接资本市场,目前已有607家农业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加大项目融资推介,省农业农村厅与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等7大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落实7000亿融资授信,支持重大项目贷款150多亿元。设立100亿元省级乡村振兴基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此外,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扶持,两年来共争取国家级产业强镇创建、绿色循环特色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等各类项目资金4.33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我省乡村产业振兴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有面上共性的,也有集中在少数地区的某些产业领域。有的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有的仍需要从深层次研究分析、提出系统解决方案,乡村产业振兴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主体多而不强。
我省产业经营主体众多,但存在“多而不强”的问题。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全省农业龙头企业销售(交易)额超百亿的.比例较低,80%是市场流通类企业。企业科研实力相对薄弱,生产加工类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科研投入仅占营业收入的1.05%,使用的生产设备平均比国外发达国家同行业落后5-10年。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实力还不强、服务功能偏弱、抵御市场和抗风险等能力脆弱,不少家庭农场主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有效的市场分析能力,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产品特色不明显,较难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产业层次还偏低。
一是产业结构布局还不合理。农业产业区域特色不够鲜明,新兴产业培育较为滞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比例不高,农产品深加工不少远离镇村,对当地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就业带动不够。二是产业链仍然较短。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材料为主;二产连接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等新型业态还处于成长阶段,多产业、多业态的跨界深度融合难以形成。三是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有的企业品牌虽然做得很大,但做得不响,知名的“苏”字号农产品品牌不多,与江苏农业大省、经济强省的地位不相适应。
(三)产业融合与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
一是产业融合程度还较低。全省农产品加工初步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格局,但融合的深度还不够,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紧密度不高,生产、加工、分等分级、冷链物流等领域由多个主体承担,主体之间分工协作不够、优势互补不强,共同推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机制尚未形成。二是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多数企业与农户之间是简单的产品买卖关系,没有通过订单生产、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较难共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不同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之间还没有完全做到互惠共赢、风险共担。
(四)要素保障还有待加强。
一是在用地上。扶持乡村产业发展的用地政策在少数地方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地方上出台具体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二是在人才上。尽管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但受制于各种因素,乡村产业发展缺乏有足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领头人,缺少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带头人,大量的创业型、技术型人才很难扎根农村发展乡村产业。三是在金融上。不少财政和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项目缺乏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同时各地也缺乏对接金融支持的包装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势头。
三、下一步思路和打算
根据中央要求,从20xx年开始,“三农”工作将全面转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把产业振兴作为重要基础。围绕“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经营主体强、技术装备精、路径模式新”的发展思路,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突出重点产业、重要主体、重要载体,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调高质量效益、调强经营主体、调精技术装备、调新路径模式,加快构建乡村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主体载体,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紧密利益链,推进农业融合、三产融合、城乡融合,为加快美丽江苏建设、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突出抓好稳产保供。
全力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和生猪产能恢复。进一步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县长分级负责制,坚持抓早抓紧抓实,加强督导和调度,确保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装备支撑,推进科技兴农,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全力夺取全年粮食生产丰产丰收。更大力度推动生猪恢复生产,加强调度跟进,继续组织开展常态化督导调研,加快落实规模猪场扩能增量综合奖励、引进种猪奖补、贷款贴息等政策,在发展大型集约化养殖的同时,积极推广“公司+家庭农场”等新型合作经营,支持生猪养殖企业布局全产业链建设。进一步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强化网格化管理,严格打击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行为,确保完成全年生猪生产目标任务。
(二)突出抓好提质增效。
着力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围绕产业兴旺目标要求,协调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合力推动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电子商务等8个产值千亿元级产业培育发展进程。进一步抓好粮食提质增效,推进“粮食+”,扩大优良食味稻米和稻虾共作面积,拓展稻田功能,提升综合效益。实施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程,推动每个县(市、区)因地制宜确定特色产业主攻重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集聚多元市场主体、现代科技、高端人才、资本投入等各种要素,壮大一批规模集中连片、竞争优势明显、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镇,挖掘梳理一批乡村传统工坊、乡村手工业、乡村文化、乡村能工巧匠等,建立乡土气息浓郁、市场影响力强的地方乡土特色产业名录。
(三)突出抓好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加工流通和乡村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冷链、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推动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增值收益。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建设一批省级主题创意农园和省市级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点,持续组织开展“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系列推介活动,推动各市举办形式多样的专场推介,带动城乡消费扩容。在全省选择10个农业县(市、区)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推动县域农产品产得优、卖得出、卖得好。
(四)突出抓好重大项目。
聚力做强产业经营主体和集聚载体平台。实施“1111”工程,瞄准10个重点建设工程领域,建设1000个以上重大项目,推动1万个以上企业联村带农,带动1万亿元以上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实施行业领军型企业培育行动,推动龙头企业群体做大做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联结紧密、资源共享、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强化资源配置,推进产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效益显著、产业集聚发展高效、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省级三产融合先导区建设。加快组建园区联盟,出台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推动全省园区建设再上新水平。实施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提升工程,强化政策奖补,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五十亿级和百亿级的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五)突出抓好综合保障。
合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和要素制约。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和安全隐患,进一步强化政策创设、制度管理和服务引导,推动现有各项扶持政策落细落地、用足用好。进一步细化农村三产融合建设用地操作细则,促使政策尽快见到实效。制定和完善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兴业。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落实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推进产教、产才融合,落实职业学校扩大农村招生,建立涉农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订单培训机制。充分发挥省农担公司作用,推动完善“鑫农贷”金融支持政策,扩大主体获贷率,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筑牢安全防线,排查安全隐患,指导有关部门切实抓好农业龙头企业、休闲旅游农业景点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营运。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热点、新问题和新需求,总结宣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15
根据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xx村被列为20xx年县级示范村,为确保顺利完成创建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全面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排污、通讯、物流、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绿化、亮化、美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乡风文明,提升公共服务基本水平,把xx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争取利用1年时间完成创建目标。
二、创建内容
以村庄规划为先导,充分尊重广大群众意愿,不搞大拆大建,结合实际确定具体建设内容,按照建设内容和标准,采取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打造提升的思路,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一)公共基础设施
1、道路。维修xx村入村道路路面720平方米,在进村路、村内临水、临崖路段修建防护设施100米。
2、给排水。修建水渠500米,使生活污水排放得到有效管控,无黑臭水体。
3、供电、通信。实施电网、通信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杆线架设整齐有序,无安全隐患。
4、洗澡。动员有条件的农户家中建设洗澡间,全村建成率超过50%。
5、取暖。积极推进煤改电和改炕,实现改炕全覆盖。
6、小型垃圾桶。村组主干道沿线摆放垃圾桶30个。
7、柴草堆放场。革山、茂林新建柴草堆放场2处
8、危旧墙改造。实施危旧墙改造50米。
9、电商。发展电子商务,解决村民果蔬等销售难题。
10、绿化美化。xx流域补栽树木800余棵;对残垣断壁、空心院落、农村危房、村主干道、裸露墙面进行全面修缮整理,在文化广场粉白美化墙面50米。
(二)基本公共服务
1、医疗卫生。更换村卫生室设备,保证医疗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建立统一、规范的村民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妇幼保健、残疾人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100%,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农村特困人员应养尽养。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为符合放助条件的`家庭和人员提供相应教助服务。优抚对象、困难家庭、残疾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实现常态化关爱走访。
3、培训就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年内组织不少于30人参加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提升等学习培训,收集并发布就业供求信息,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
4、综合服务。发挥好党群服务中心办公议事、教育宣传、文体娱乐、金融服务等作用,全面落实村干部值班制度,提供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
(三)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1、宣传引导。xx文化广场周边宣传栏3处,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基层宣传阵地作用,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常用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法治、形势政策等宣传教育,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爱国爱家、崇德向善,精神面貌好,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2、纠纷调解。积极开展“美丽庭院”“五好家庭”“好媳妇”“好邻居”等文明创建活动和感恩孝亲奋进教育,邻里矛盾、婆媳矛盾等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化解。
3、权益维护。村民自治机制完善,议事协商规范,村务公开透明,农民权利和惠民政策落实得到保障,村内风正气顺,没有群体性的事件,村民对村党组织和“两委”班子满意度高。
4、安全保障。社会治安良好有序,村民安全感强。防灾减灾措施得力,村民安全生产意识强。
5、村民自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建立“民风朴实、文明和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明礼诚信、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奉献社会”的乡风民俗。
三、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示范创建目标任务、年度计划、重点内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
(二)组织实施。充分利用有效的建设期,扎实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完善提升、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三)验收评定。10月份按照创建标准组织进行自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领导小组,落实主体责任,做好规划编制组织实施等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二)加大投入保障。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为推进示范创建提供资金保障。
(三)广泛宣传动员。大力宣传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动员广大群众投工投劳,把各方力量、各种资源汇集到乡村建设中来。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16
为进一步贯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中央、省委、泉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返贫两条底线以及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重点,抓实试点村、示范线、整镇推进三个载体,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乡村产业质效提升、乡村建设品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等“四大提升计划”,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至20xx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力争达55亿元,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互联互通、均衡同标,做精做美小城镇和新农村;“党建+”乡村邻里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治理效能明显提升;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创建成效显著,全力打造标杆村、精品示范线、“五好”示范镇,着力构建“全域一体、强镇引领、融合发展、村兴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格局,走出一条具有石狮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计划。5年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分类优化调整帮扶政策。保持财政投入总体稳定。从控辍保学、办学条件、信息化、教师队伍等方面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成果。开展监测对象住房安全动态跟踪监测和饮水安全保障跟踪服务机制。
脱贫成果再巩固。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贯彻措施,对易返贫致贫对象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实现动态清零。持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产业扶持政策措施向到乡到村带户为主转变,坚决防止发生返贫现象。
帮扶成效再拓展。落实“1338”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将“监测帮扶对象”纳入监测范围,单列管理,精准帮扶,预防新增致贫现象。支持老区村、少数民族村特色产业发展。
衔接质量再提标。坚持“市镇统筹、抱团发展、市场化运作”,探索“投资入股”“村企共建”等发展模式,到20xx年底全市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3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的村达到30%左右。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参与消费帮扶,积极开展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等公益行动。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住建局、城管局、财政局、卫健局、工商联、泉州市医保局石狮分局,各镇(街道)
(二)实施乡村产业质效提升计划。坚持绿色发展,科学优化布局,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聚焦粮食安全、品牌建设、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加速产业集聚和融合。实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程,着力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菜篮子”产品增产稳供;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222”工程,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平台提档升级;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加快果蔬、食品饮料、渔业、畜禽屠宰肉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推进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实施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工程,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到20xx年,全面完成上级每年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任务;新建高标准农田850亩,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00亩;建成农产品初加工示范基地2个以上。
加快品牌和示范建设。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提级工程,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持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进一步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一批多元化、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强化标准化生产和监管。到20xx年,新培育高素质农民1000人以上;培育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8家、家庭农场2家。
加强科技和人才赋能。实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工程,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工程,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农业“五新”技术,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培育工程,培育创业创新群体,依托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吸纳返乡下乡在乡人员创业创新项目入驻;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推广“科技小院”等培养模式。到20xx年,发布农业主推技术8项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建成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5个;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100人,评选泉州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4人。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工信科技局、大数据局、产投集团,各镇
(三)实施乡村建设品质提升计划。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突出规划引领,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针对短板弱项,策划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逐步实现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的内在提升。
推动规划编制统筹优化。按照“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要求,注重挖掘农耕文化、红色文化、闽南文化、海丝文化、世遗文化等元素融入规划,统筹处理好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农村宅基地与承包地的关系,做到合理布局。优先推动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线、整镇推进试点镇涉及应编村庄的'规划编制,鼓励开展多村联编、整镇同编。到20xx年,基本实现全市46个应编村庄规划全覆盖。
推进基础建设均衡一体。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农村电网升级和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推动农村千兆光纤、5G网络、移动物联网城乡同步建设。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推动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完善市镇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到20xx年,全市实施农村路网建设改造8公里以上;实现所有行政村5G网络覆盖;建设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实施乡村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5个、乡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和扩容增量工程15个;根据上级任务安排建设“三达标”镇卫生院和“双达标”、有村医、有服务的村卫生所。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围绕厕所粪污处理、污水垃圾治理、风貌管控、安全饮水等重点领域,策划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按照《泉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价体系》,分年度分层级提档晋级,建设更具石狮特色、闽南风貌的美丽宜居乡村。到20xx年,厕所粪污得到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建成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0%以上;全市既有裸房整治实现“三年过半、五年基本完成”的目标,60%以上的镇通过既有农房整治验收;人居环境2.0版村庄达到100%,3.0版村庄达到60%。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城管局、住建局、交通港口局、卫健局、商务局、教育局、民政局、大数据局、供销社,泉州市医保局石狮分局,供水公司、供电公司、邮政公司、福建广电网络石狮分公司,各镇
(四)实施乡村治理效能提升计划。以党建强化、自治完善、法治提升、德治普及为抓手,加快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党建+”乡村邻里中心等创新经验,深入开展善治乡村试点示范创建,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强化基层建设。实施“海丝先锋”达标创星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施“头雁领航、联片带富”行动和“百万村财”攻坚行动,推行“导师帮带制”,抓好村主干培训。建设“党建+”乡村邻里中心,健全网格内一揽子村务协调解决机制。到20xx年,先进村(社区)党组织占比达80%以上。
优化文明乡风。发挥乡村讲师团、农民讲师团等宣讲队伍
作用,发挥“一约四会”功能作用,推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落实监督机制。到20xx年,全市村级“一约四会”覆盖率超过95%,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超100%,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超过65%。
深化法治建设。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加快推进乡村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市镇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创新提升“12345”等便民服务平台;开展法治文化阵地“一地一品”建设,建好用好覆盖农村的公共法律服务“12348”热线实体平台。到20xx年,全市95%以上的镇(街道)和95%以上的村(社区)达到平安创建标准,“一村一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100%。
细化治理机制。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赢”的村级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说事议事机制,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村级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全面推行“六要”群众工作法、“七多”问题清理整顿,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服务平台在村级延伸应用。加快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等创新经验,开展善治乡村创建评选。到20xx年,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评选市级善治乡村10个,培育国家级、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20个以上。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文明办,市民政局、农业农村局、司法局、公安局、文体旅游局,各镇(街道)
(五)实施试点村“梯度提档”工程。按照《中共泉州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泉州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泉委振兴组〔20xx〕10号),建立省级和泉州市级试点村梯次管理(合格村1.0、示范村2.0、标杆村3.0)名录库,每年度制定梯次推进任务清单,实行一年一调度。坚持“以评争先、以奖促建”,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指导16个省级、泉州市级试点村对照20个规范指引晋档升级,每年分类引导创建一批“五大振兴”领域典型案例。到20xx年,全市所有建制村达到合格村、60个以上村达到示范村、20个以上村达到标杆村。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镇
(六)实施示范线“增量提质”工程。按照《中共泉州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线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泉委振兴办〔20xx〕18号)和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串点连线成片”的工作要求,继续开展示范线“拉练比拼”活动,重点聚焦“三无一改”(即无裸房、无黑臭水体、无凌乱杆线,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和“三有一壮”(有主题、有产业、有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参与创建成效评估、现场交叉检查和精品线路评选。到20xx年,创建5条泉州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线,评选2条以上精品示范线路。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镇
(七)实施整镇推进“五好培育”工程。按照《中共泉州市委办公室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泉委办发〔20xx〕16号),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工作。围绕“五好”指标评价体系,聚焦以镇带村梯度晋档、村集体经济抱团式发展壮大、镇域中心建成区裸房“零存量”等重点工作,有序组织各创建镇按照“1+3”结对要求建立工作专班,加快镇域主导产业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完善,积极探索创设镇域发展主体,制定镇域统筹、一村一策、目标明晰、措施有力的创建方案,按年度实施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公共建设项目。到20xx年,60%以上的镇达到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发展评价体系要求。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镇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优先发展位置,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领衔、单位联动、专班运行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要树牢“抓项目、促发展”工作思维,围绕乡村振兴各个领域,通过整合资源、统一打包,策划实施一批乡村振兴领域重大项目。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2个专项小组牵头单位要结合《中共石狮市委关于成立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狮委〔20xx〕28号),把落实专项行动任务融入专项小组工作方案,统一明确到20xx年的节点目标和阶段任务,推动工作落实。
(二)细化目标任务。各单位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细化分解“四大提升计划”和“三大示范工程”的具体目标任务。市直各有关单位要立足职能职责,对照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任务,逐项抓好落细落地。各镇要根据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贯彻措施、具体目标、时序进度、责任单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落实到位。
(三)强化督导推进。市委乡村振兴办要加强对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推进情况的定期调度,将专项行动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适时组织市直有关单位开展专项行动推进情况实地督导,督导结果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内容,确保专项行动各项任务按序推进。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1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加快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高质量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总体思路,以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为目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大力实施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共富共享模式等十大重点任务,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实践村级乡村振兴具体路径,为奋力建设幸福美丽新xx,谱写xx全面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实施虹桥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有序推进峡虹沿线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建设。以村委为实施主体,精心挑选一批基础设施较好、具有规模产业村组,整合各类资金、项目、政策等,实施集中支持、精心打造、整村推进。按照“两年创建”步骤,到2023年全面建成虹桥村乡村振兴示范村。2022年,镇统筹制定具体创建方案,高标准完成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全力推进示范村创建,确保十大重点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三、重点任务
(一)科学编制乡村振兴实施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产业、特色鲜明和城乡融合、多规合一理念,坚持标准化、功能化、智慧化发展方向,统筹推进乡村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乡村生态保护、历史人文资源及产业发展,结合农村宅基地改革、生活供水、污水治理、农村改厕、通信电力、数字乡村等工程统一规划。强化规划引领,坚持“先地下再地上”,推进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功能齐全、群众受益、认可度高的新时代“五美”乡村。2022年4月底前完成示范村规划编制或编修工作。〔责任人:xx、xx〕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深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遇困即扶”工作机制,兜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抓实分层分类帮扶,强化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和饮水安全、户厕改造。各村结合自身实际,突出产业基地带贫致富保障作用,提升产业就业增收功能,加快缩小脱贫户、“三类人群”、低收入人口和普通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建设。〔责任人:xx、xx〕
(三)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依托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制定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井冈山”品牌,着力推进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打造主导产业支撑,培育形成“一村一品”,全力用好井冈山公共区域品牌。加强龙头产业培育和新型合作社建设,选派农业骨干技术员对接指导,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产业基地发展乡村田间地头仓储冷链物流和村级仓储保鲜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持续实施消费帮扶,发展新型乡村连锁便利店,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和物流体系建设,构建镇、村两级快递服务网络。〔责任人:xx、xx〕
(四)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完善通村公路、入户巷道、排水排污设施、供水供电、公共停车场、通信网络、互助养老、乡村公办幼儿园等民生工程建设,实施乡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进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升级改造和自然村(组)道路硬化,村庄主干道路面硬化率达到100%。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和管理。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实现示范村“双千兆”网络覆盖率达100%,优先安排美丽乡村建设点,确保两年全覆盖。大力提升义务教育、卫生健康、弱势人群、乡村养老等服务水平,优化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责任人:xx、xx〕
(五)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接续推进农村殡葬改革、村庄生活垃圾、农村污水、厕所改造、管线下地、农村空心房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农村卫生厕所全部普及;在村委会或公共活动场所建1座无害化公厕且管护到位。统筹厕所改造与污水治理,推进农村垃圾第三方治理。注重水系治理,对村庄周边的水圳、水塘、水陂等进行修复,提升水环境质量。建立长效管护运行机制,优先开展村庄整治建设,探索建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示范创建美丽庭院、美丽村庄。〔责任人:xx、xx〕
(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开展耕地抛荒专项整治,扩大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地押云贷”试点。深化农村普惠金融制度改革,继续开展支持小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价格(收入)保险试点。加强乡村人才建设,大力发掘乡贤和行业领军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提升工程,统筹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雨露计划”等培育项目,引导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等制度,畅通生态价值转化通道。〔责任人:xx、xx〕
(七)探索共富共享模式。贯彻落实共富共享美好生活实践区精神,紧密利益联结,增强产业带农功能,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户”的联农富农联结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乡村产业从单一种养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当地更多农户发展特色产业。采取各种有效办法,推进村民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稳步提高收入水平。加强关爱服务,高质量办好颐养之家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推进慈善、捐赠等公益事业更多向弱势人群倾斜,让特殊群体得到更好照护。推行示范村+普通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农村低收人口的“1+1”结对帮扶模式,探索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路子。〔责任人:xx、xx、xx〕
(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选准配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和经营管理人员,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产业。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列入镇、村两级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与中心工作同步部署、落实、考核。推行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充分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到2023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责任人:xx、xx〕
(九)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筑牢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增强组织凝聚力、队伍战斗力、党建带动力,锻造务实担当干部队伍,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三化”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村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养计划,开展“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创建活动。提高村级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完善集党务、村务、政务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村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深化网格化管理,探索乡村善治有效实现形式,为构建“三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提供支撑,形成乡村治理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平安村创建活动,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级事务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动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发挥各级乡贤联谊组织作用,吸引支持企业家、五老人员、道德模范、专技人才等回馈故里,服务乡村。成立示范村建设理事会。〔责任人:xx、xx〕
(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强化红色基因传承,保护红色革命遗址,用好红色资源,做好红色文化传播,讲好红色故事,上好“红色党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和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振兴。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大力实施“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行动,整治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推行善行义举爱心积分制和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生活。〔责任人:xx〕
四、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xx镇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分管工作同志任副组长,驻点虹桥村委和镇乡村振兴办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乡村振兴办,负责组织推进、统筹协调和督查指导工作。
(二)强化要素支撑。积极向上争资立项,强化镇级统筹,整合涉农项目向示范村倾斜,鼓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参与示范村开发建设,优先保障乡村用地需要和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大力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宣传表彰等方式引导鼓励非公企业结对帮扶示范村。
(三)强化统筹发展。鼓励示范村先行先试,大力培育各具特色、不同类型样板,可在“五大振兴”上各美其美,也可创建五大振兴融合示范村。统筹示范村建设与美丽乡村、文明村镇、平安村(社区)、新乡贤工作示范区建设。将改革创新贯穿示范村创建全过程,把示范村作为政策设计、制度创新、试点推进的集成地,探索实践形成一批特色亮点和经验典型。
(四)强化考核激励。示范村建设要统一协调发展,不搞面子工程,不“堆盆景”,不搞“一刀切”,不建大广场、大雕塑,避免过度建设。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一月一调度,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示范村创建工作纳入全镇综合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实行量化考核。
乡村振兴试点方案 篇18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社会的突出矛盾,特别是我县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农业小散弱和农民增收难的问题突出。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我县“两乡五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总体要求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关于《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中央和省委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为统领,以“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为总要求,支持市委、市政府的“五小企业”创新创业计划(“群星灿烂”育苗计划),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在促进农民创新创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小手工、小作坊、小制造、小加工、小食品等小微企业从家庭院落走进创业基地健康成长。
二、目标任务
(一)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包抓“五个十”重点工程工作机制,我局包联的陈村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目前正在建设当中,争取xxxx年5月1日投入使用,xxxx年年底通过市级认定,xxxx年通过省级认定。
(二)以“五小企业”创新创业计划(“群星灿烂”育苗计划)为抓手,重点打造以绿色小食品企业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区。
三、发展措施
(一)“双创基地”建设努力推进,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1、20xx年主要发展措施:陈村中小微企业“双创基地”总体规划面积1136亩,采用“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一期规划300余亩;二期规划800余亩。现已完成义乌众莱日用品有限公司和瑞来石艺厂房、加工车间的建设并已投入使用,目前“双创基地”的`6个标准化厂房已顺利封顶,工人开始做窗户、包边,周边道路也正在铺设当中,争取今年“五一”前后投入使用,xxxx年年底通过市级认定的“双创基地”。
陈村小微企业双创基地通过招商引资与浙江商户的四家企业、江苏晨航一户签订入驻协议。目前众莱日用品、瑞来石艺已入驻双创基地,通过对全县符合条件有可能入驻的20余家企业对接、洽谈、协商,目前6家企业已达成入驻意向(红星彩印、九公鞋业、叶绿钙茶、华联广泰、天洋木门、蓝辉印务)。针对技术人员短缺和企业“用工荒”问题,我们利用近30天时间在绛县、闻喜、翼城、曲沃四个县城、主要乡镇、村张贴公告和电视台循环播放广告;在绛县朋友圈、运城掌上生活、山西蒲剧、运城吃货四个平台发布广告;在绛县电影院广场现场招聘等方式,为23家企业储备用工和技术人才。
2、“十三五”期间陈村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其余的5个厂房和集展厅、会议室、培训中心、接待室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及水、电、气、网络等工程努力推进,争取xxxx年年底通过省级认定的“双创基地”。
(二)培育孵化更多“五小企业”,鼓励大批农民创业。
1、大力发展绿色小食品企业。我县的食品加工企业以山楂、樱桃为主,通过“双创”活动和“互联网+”模式,全力打造绿色小食品加工特色品牌,通过特色品牌辐带动,强化产业集中度,使之形成产业集群,并通过产业集群上下游链条拉动,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以山西新鑫食品有限公司、绛县佳维蜜饯厂、山西福客多食品有限公司、山西金绛食品有限公司、绛县益弘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山西康园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基础,打造我县以绿色小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区。xxxx年争取孵化绿色小食品36户,到“十三五”末,绛县小食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发展绿色小食品加工企业80户,把我县食品资源优势和历史名品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2、大力发展传统小工艺企业。我县传统小工艺术品以石雕、木雕、根雕、剪纸、核桃加工等传统制作产业群体,以山西瑞来工艺品有限公司、山西承岳工艺品有限公司、山西晋雕红晋式家具有限公司以及绛县九公按摩鞋厂等企业为基础,打造传统小工艺企业基地。通过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基础,形成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实体主力军,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大放异彩。
3、大力发展精细小制造企业。围绕产业链配套要求,发展工匠精神,立足我县精细小制造潜在优势,优化要素配置,全力打造专业化生产基地。xxxx年我们要学习借鉴义乌小五金的发展模式,到“十三五”末,使我县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细小制作闯出品牌、占领市场。
4、大力发展名优小作坊企业。我县家庭式小作坊具有历史文化积淀优势,目前,企业星罗棋布、遍布城乡,产品种类齐全、工艺考究、制作精细,如我县的乳白羊汤、小车牛肉、石磨面粉、郝庄粉条、王平面皮以及乔寺饼子等。我们要对这些新型家庭式小作坊企业加强管理和服务,通过规范市场行为,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xxxx年争取发展名优小作坊40户,到“十三五”末发展500户左右,让新型名优小作坊成为振兴乡村战略一道“亮丽”的风景。
5、大力发展新兴小电商为主的服务型企业。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在市场登台亮相悄然兴起,通过电子商务与传统农业领域有效结合,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在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解决存量农产品销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鼓励农民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xxxx年争取发展新兴小电商48户,到“十三五”末,发展新兴小电商为主的服务型企业200户,使这一新兴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亮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