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精选3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
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健环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根据省教育厅、市、县教育局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提出的有关任务和要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针,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育人为本,全面落实《葫芦岛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新课改五大行动为途径,促成教师在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能基础上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在健全人格、学有所长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确立现代课程意识,优化课程实施过程,改进课程管理体制,增强课程育人功能;走进新课程,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模式,实现新突破;改革旧的评价方式,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加快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创新步伐,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步伐,加快学校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步伐,打造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坚持依法治校,坚持教育科学发展观,坚持特色办学理念,再树名牌实验小学。
三、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坚持改革就是研究的观念,把课改放在科学研究的高度,以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指导这次课程改革。
(二)发展性原则把“以人为本”作为课改理论基础,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思想,明确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的蓬勃发展。
(三)创新性原则本次课改是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的改革,要在各方面突出“创新”这个特点,让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验中经受锤炼与提升。创新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总结新的教法与学法,构建新的教学方式,摸索新的育人模式,建立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等等。
(四)主体性原则教师和学生是学校课改的主体,发挥广大的师生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是本次课改的关键环节。通过各种渠道与方法,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使课改作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
(五)系统性原则本次课改作为新世纪的课程整体全面改革,课程的综合性是本次课改的一个特点。因此,既要体现学科特点,又要体现各学科间整合的特色;既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又要突出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既要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又要优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
(六)情感性原则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只有爱生如子,才能进行心灵的交流。要把心理教育纳入课堂教学,把研究学生摆在和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同等重要的位置,使教育过程成为塑造和发展学生健康心理的过程。
四、主要措施
(一)以组织管理为先导,稳步实施课程改革。
学校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重点针对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指导实验的实施。实验班级教师的配备以学校的年轻骨干教师为主,并分学科成立行动小组,负责协调各学科的新课程实施与研究。学校同时成立课程改革指导组、教师培训工作组和课程改革信息组。各小组定期研究课程改革,开展各种研究活动。
对《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教师评聘制度》、《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方面作必要的修改,融进课改的新理念、新要求。配套制定课改“七制”:调研督查制、动态反馈制、领导示范制、校本培训制、课程管理制、表彰激励制、家校联动制。
(二)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各学科新课程标准,邀请各级专家到校举办讲座、指导课改。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的课改培训。实抓校本培训,每期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本业务学习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篇教学案例、一本听课笔记、一节公开课、一篇教研论文。不定期举行“新理念·新教法”研讨课活动。
(三)、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整体推进课程改革。
搞好集体备课,认真剖析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新教材内容。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发展出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开设课改论坛。组织专题研究,使新课程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自主学习研究、合作学习研究、探究性学习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等。链接课题研究,注重课改与省市县实验研究课题的整合,用科研带动课改,用课改推动课题研究。将新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该课题研究中去,使我校课题研究再上新台阶。
(四)、以资源整合为支撑,切实保障课程改革。
近两年内计划筹资三十余万元,将用于师资培训,改善教学条件。与家长、社会联合,建立新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开设好各类基础学科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倡研究性学习,整体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的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五、工作重点
(一)创设书香校园。
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1、营造书香氛围。做任何事情环境和氛围是很重要的。一进校门让学生看到“今天你读书了吗”、“生活因阅读而充实,生命因阅读而精彩”、“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手到”,校园的板报、橱窗、横幅,到处要充满浓浓的书香氛围。
2、课堂引领阅读。通过课堂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技能,激发阅读的兴趣,进而推动课外阅读,使阅读成为习惯。
3、推行国学诵读。通过国学诵读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陶冶性情,开启其智慧,使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本学年主要诵读《弟子规》。
4、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每位学生开展“献一本看百本”活动,并借此活动,丰富班级图书角,要求每个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书,在阅读节期间,带到班里,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借阅,形成“好书都来读,我来读好书”的氛围,同时倡导班级间、年级间的图书交换,在交换图书的过程中,加强大家爱护书本的意识。举行“好书伴我成长”推荐活动,以表格的形式介绍读过的书,展出优秀书目。本班还可以进行旧书买卖活动。
5、举办校园阅读节。以“校园阅读节”活动为载体可以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学校把每年3——4月份定为“校园阅读节”,9月份定为教师“阅读节”,倡导师生每天快乐阅读20分。成立教师读书会,根据读书会章程,教师购书、读书,学校报销。为教学骨干每人征订一份专业刊物,全体教师“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全体学生人人爱读书,读好书;个个学做人,做好人。
6、评选书香之星。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活动深入地开展。每次活动都要评选出“亲子诵读”优秀家庭、“阅读之星”、“书香教师”、“书香教研组”、“书香班级”,学校及时表彰奖励。
(二)打造科研队伍
1、规划明确目标。45岁以下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从工作经历、工作业绩到今后的阅读、优质课、论文、教研课题等目标规划,详实具体,并且要时时对照。
2、阅读丰富人生。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从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素质,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
3、课题引领提升。用课题研究带动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学校加大教育科研管理力度,从基本制度保证上提供保障,成立10万余元的课题研究基金,加大对课题研究者的表彰力度,争取建设一批研究型教师队伍。课题研究要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教学,从而使教师自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4、课堂历练技能。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教学点将大练兵”赛讲、教研组内研讨课、同课异构、一课多上、推门听课等活动,聚焦课堂,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5、反思促进成长。反思是教师成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动笔撰写反思,以实现教师群体在反思中提升、在反思中进步的目的。“教育教学反思”可以写教育教学中的“亮点”、“败笔”、“偶得”以及师生的创新、教学的灵感、问题与困惑等等,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教师要节节有札记,月月有反思,年年有反思集。学校每月收集教师的教学反思,组织评比、展览、交流、总结。使教师不仅成为教学的主导,而且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研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三)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精心设计“两案”:教案 、学案。实行集体备课。为了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研讨,实行集体备课。
(1)教师利用假期对新教材提前备课,画出整册书的知识树。
(2)开学初各教研组教师交流、研讨,整理出本组的知识树,知识树要张贴上墙,平时教学中要及时完善、补充,学期结束建立起完备的知识树,为第二年教本教材的教师储备资源。
(3)教研组长主持,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按单元将教材分解,组内教师每人备一课,然后集体交流、研讨、修改,定稿后打印,分发给组内每位教师。
(4)教导处要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监督、检查、参与、评比,要求:
教研组要保证研讨的时间,必须全员参与,每一轮至少有一次邀请教导处相关人员参与,教案的检查以过程性资料、教学札记、课后小记为主,备课要依据“四环节”教学流程来进行。
导学案是引领学生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和矫正反馈的方案。精心设置探究问题是导学案的关键,科学整理知识网络是导学案的重点,引领学生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精心编配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导学案要体现“导读、导思、导听、导记、导练”的“五导”功能。根据我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决定在五、六年级语文、数学学科实行,并且导学案、练案合二为一。
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要做到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内容安排与学习目标一致;
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做到分层目标,分层导学,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问题设置要符合学习规律,具有层次性,从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运用性问题——推理性问题——评价性问题。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做到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活动、实践类作业并重。课内作业要以基础题为主,体现基础性、层次性,注意梯度,兼顾覆盖面。
集体研讨、领导把关后印发给每位学生。课堂上要把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展示点评有机结合,使课堂紧凑高效。每次课后,教师要对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进行查阅,评价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情况,对遗留问题及时发现和矫正。
2、优化课堂“四环”:激趣导入——自主设疑——探究交流——运用拓展。
激趣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如果能巧妙地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为整节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心强等年龄特点及学科特点,每节课开始要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快速、主动地进入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他们思考的内在动力,使问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自主设疑:学习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学问的出发点在于问。上课时,我们要让学生在预习或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归纳,设定当节课教学的主要问题、重、难点。再由学生自学、小范围研讨,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课堂学习的过程实际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使学生位于认知的矛盾、悬念之中,产生“新奇、问题”,激起他们的探索欲望,从而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交流: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可以是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讲解等,但一定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理解不到位的问题,讲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讲激发学生进取、提高学生探究意识的问题;学生不自学不讲,学生自学后会的不讲,学生不展示不讲。交流反馈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习的过程。学生在交流学习成果时,教师不但要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解决有深度的疑难问题,而且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大地发挥,最终能脱离教师的指导进行独立地探究学习,交流的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是小组的交流,也可以是整体的争论,还可以是学生与教师的辩论……总之,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对话,要让学生在真正的交流中自主、愉快地学习。
运用拓展:运用反馈是检验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当节课的理解,出一些习题,在同桌或小组内交流解答,改变中“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出题、答题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师也要根据学情和教材的需要,分层次补充一些有梯度的练习题,在学案中检验,准确地了解当节课的教学效果。
这四个环节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学内容不同有所侧重,循环使用,总之一定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我们将扎扎实实落实好深化课程改革方案,边实践边学习边改进边提高,探讨出适合我校实际的高效教学之路。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2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近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习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学习和撰写学习体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网上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齐参到课堂变革中,我校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四)“稳步推进”原则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
为了让教师能顺利迈出课堂变革的第一步,我校组织了教研组长制定并印发“课改指引”,让教师们有章可循,帮助教师更快进入课改角色,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我校还对班里的小组长实行三级培训:校级、年级和班级培训,让小组长尽快适应上岗,构建小组后每月还对优秀组员和小组长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另外,教师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与学习,网络上既是教,又是学。集思广益,教学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与实践,有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的视野从此开阔了,教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不断地高涨,教师为了让自己成功的方法能与他人多分享,平时遇到问题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去思考。
(五)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习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综合三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习,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1、成立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2、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积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及论著,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三)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本学年的课程,根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教学,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四、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3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 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4
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 ,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1、教师自主研究。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
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五、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副组长:组 员: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主要措施
( 一)、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认真执行省课时计划,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制定学校课程表,依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上课。结合教师特长配备各学科教师,保证课时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到开齐上足上好各门必修课程,有计划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
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果。 开发《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时进行上课,开发《兴趣篮球》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并以 “国学立品 篮球健体”特色教育为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突显教学特色。 加强体育活动,开展上午下午综合课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训练,做好眼保键操 ,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选订的教学用书,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以《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课时教案。具体要求是:
(1)认真编写课时教案。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整体把握教材,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
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过程。
(2)实行多种形式的分层备课制度。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立足课堂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和大区域互动教研,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实行三种呈现形式,电子教案(详案)、手写教案(简案)和书头教案。进行备课改革,语、数、英、品、科、音、美学科实施电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专人主备-集体研究-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加强个人二次备课研究同时在书上进行标注,形成书头案。其他学科教案手写,也提倡个性化备课,可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
电子教案统一框架、字体、字号;手写教案统一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学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和公示并进行总结指导,检查结果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2)、常规业务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主要采取“查、听、评”三种形式,抓好备课的各个环节。“查”进行教案检查,既看集体备课原教案质量,又要检查二次备课的质量。“听”主要是在领导随机听课后听教师谈课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教师对备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了解教师教后对课堂的分析和改进策略。“评”是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价,看集体备课教研情况,以此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
(1)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挪课或增减课时,上课不得迟到或提早下课学,上课要站立,手机
必需关闭。上课前熟悉教案,要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上要灵活地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2)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和《双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提出教学常规要求。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通过观看三课:随堂课、优质课、公开课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人一课活动,采取教学领导、教师本人、同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请区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学。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课程培训,学习外校教学经验。抓实校本研修,每学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本学习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本教学反思、一个听课本、一节调研课、一篇教研论文。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5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6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近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习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学习和撰写学习体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网上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齐参到课堂变革中,我校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四)“稳步推进”原则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
为了让教师能顺利迈出课堂变革的第一步,我校组织了教研组长制定并印发“课改指引”,让教师们有章可循,帮助教师更快进入课改角色,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我校还对班里的小组长实行三级培训:校级、年级和班级培训,让小组长尽快适应上岗,构建小组后每月还对优秀组员和小组长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另外,教师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与学习,网络上既是教,又是学。集思广益,教学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与实践,有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的视野从此开阔了,教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不断地高涨,教师为了让自己成功的方法能与他人多分享,平时遇到问题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去思考。
(五)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习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综合三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习,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1、成立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2、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积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及论著,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三)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本学年的课程,根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教学,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四、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7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己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己批评、自己激励、自己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评价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它明确了学生、教师和课程自身是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学生特别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
二、课程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开设过程中,注意三种评价标准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
(一)学习过程评价:
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以鼓励性评价、学习习惯形成性评价等定性评价为主,评价标准注重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意识,评价学生参与信息收集、汇总与交流的能力,评价学生应答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学习结果评价:
1、能力考核
学生自主设计小论文。要求学生从自己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老师对小论文做出评价,对优秀论文的科学性、地理性、前瞻性、创新性观点要充分肯定。
2、知识考核
学期终结,可以本学期校本课程专题为背景资料,对学生学习做出定量评价。
三、课程评价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
1、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重过程,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根据教师积累的各种过程性资料以及成果展示,每学期分别评出优、良等级。
2、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以促进实现自身评价为最终目标。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己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活动进程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等级。分别是优、良、合格。
3、对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
(1)对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2)校本课程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3)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4)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四、校本课程评价的对象:
评价内容分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分析、对校本课程方案的可行性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估。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最基本的评价,包括界定学校的背景,确认课程的服务对象并评估需要,确认满足需求的可能方式,诊断需求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判断目标是否能响应已知的需求。背景评价旨在提供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2、输入评价。这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是对课程实施可行性评估。它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各种方案的潜在成本;课程的优势与劣势;课程伦理问题;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等问题。
3、过程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描述课程实施过程,从而确定或者预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关活动是否按预定计划得到实施;是否在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等,从而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修正课程的有效信息。
4、成果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测量、解释和判断课程的成效。具体的做法是一些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前三个方面的评价联系起来,对课程的价值与优点作出判断与解释。成果评价是质量控制的一种手段,而不只是最终的鉴定。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8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xx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 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习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黄裕漂
副组长:黄绍笔黄主堂唐凯英
组员:凌秉帅磨光平梁护兴农林巧黎子程姚子文韦照远王秀瑾王瑾吕麒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07708517631。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习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7.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格式。
8.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平、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平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习,教师要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习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习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习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习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习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习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习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0
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1、教师自主研究。
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
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五、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认真执行省课时计划,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制定学校课程表,依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上课。结合教师特长配备各学科教师,保证课时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到开齐上足上好各门必修课程,有计划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果。开发《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时进行上课,开发《兴趣篮球》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并以“国学立品篮球健体”特色教育为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突显教学特色。加强体育活动,开展上午下午综合课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训练,做好眼保键操,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选订的教学用书,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课时教案。具体要求是:
(1)认真编写课时教案。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整体把握教材,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过程。
(2)实行多种形式的分层备课制度。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立足课堂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和大区域互动教研,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实行三种呈现形式,电子教案(详案)、手写教案(简案)和书头教案。进行备课改革,语、数、英、品、科、音、美学科实施电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专人主备-集体研究-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加强个人二次备课研究同时在书上进行标注,形成书头案。其他学科教案手写,也提倡个性化备课,可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
电子教案统一框架、字体、字号;手写教案统一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学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和公示并进行总结指导,检查结果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2)、常规业务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主要采取“查、听、评”三种形式,抓好备课的各个环节。“查”进行教案检查,既看集体备课原教案质量,又要检查二次备课的质量。“听”主要是在领导随机听课后听教师谈课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教师对备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了解教师教后对课堂的分析和改进策略。“评”是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价,看集体备课教研情况,以此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
(1)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挪课或增减课时,上课不得迟到或提早下课学,上课要站立,手机
必需关闭。上课前熟悉教案,要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上要灵活地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2)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和《双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提出教学常规要求。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通过观看三课:随堂课、优质课、公开课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人一课活动,采取教学领导、教师本人、同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请区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学。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课程培训,学习外校教学经验。抓实校本研修,每学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本学习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本教学反思、一个听课本、一节调研课、一篇教研论文。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1
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 ,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1、教师自主研究。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
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五、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副组长:组 员: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主要措施
( 一)、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认真执行省课时计划,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制定学校课程表,依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上课。结合教师特长配备各学科教师,保证课时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到开齐上足上好各门必修课程,有计划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
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果。 开发《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时进行上课,开发《兴趣篮球》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并以 “国学立品 篮球健体”特色教育为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突显教学特色。 加强体育活动,开展上午下午综合课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训练,做好眼保键操 ,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选订的.教学用书,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以《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课时教案。具体要求是:
(1)认真编写课时教案。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整体把握教材,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
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过程。
(2)实行多种形式的分层备课制度。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立足课堂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和大区域互动教研,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实行三种呈现形式,电子教案(详案)、手写教案(简案)和书头教案。进行备课改革,语、数、英、品、科、音、美学科实施电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专人主备-集体研究-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加强个人二次备课研究同时在书上进行标注,形成书头案。其他学科教案手写,也提倡个性化备课,可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
电子教案统一框架、字体、字号;手写教案统一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学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和公示并进行总结指导,检查结果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2)、常规业务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主要采取“查、听、评”三种形式,抓好备课的各个环节。“查”进行教案检查,既看集体备课原教案质量,又要检查二次备课的质量。“听”主要是在领导随机听课后听教师谈课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教师对备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了解教师教后对课堂的分析和改进策略。“评”是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价,看集体备课教研情况,以此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
(1)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挪课或增减课时,上课不得迟到或提早下课学,上课要站立,手机
必需关闭。上课前熟悉教案,要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上要灵活地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2)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和《双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提出教学常规要求。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通过观看三课:随堂课、优质课、公开课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人一课活动,采取教学领导、教师本人、同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请区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学。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课程培训,学习外校教学经验。抓实校本研修,每学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本学习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本教学反思、一个听课本、一节调研课、一篇教研论文。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
四、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1—2年级每周1节,为《文明礼仪教育》;3—6年级每周2节,为《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开发与实施要求
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2、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3、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4、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5、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六、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3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习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 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 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XXXXX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 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 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 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习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7. 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格式。
8. 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平、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平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习,教师要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习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 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习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 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习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习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习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习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习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4
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 ,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1、教师自主研究。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
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五、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副组长:组 员: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主要措施
( 一)、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认真执行省课时计划,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制定学校课程表,依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上课。结合教师特长配备各学科教师,保证课时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到开齐上足上好各门必修课程,有计划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
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果。 开发《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时进行上课,开发《兴趣篮球》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并以 “国学立品 篮球健体”特色教育为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突显教学特色。 加强体育活动,开展上午下午综合课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训练,做好眼保键操 ,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选订的教学用书,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以《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课时教案。具体要求是:
(1)认真编写课时教案。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整体把握教材,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
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过程。
(2)实行多种形式的分层备课制度。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立足课堂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和大区域互动教研,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实行三种呈现形式,电子教案(详案)、手写教案(简案)和书头教案。进行备课改革,语、数、英、品、科、音、美学科实施电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专人主备-集体研究-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加强个人二次备课研究同时在书上进行标注,形成书头案。其他学科教案手写,也提倡个性化备课,可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
电子教案统一框架、字体、字号;手写教案统一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学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和公示并进行总结指导,检查结果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2)、常规业务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主要采取“查、听、评”三种形式,抓好备课的各个环节。“查”进行教案检查,既看集体备课原教案质量,又要检查二次备课的质量。“听”主要是在领导随机听课后听教师谈课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教师对备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了解教师教后对课堂的分析和改进策略。“评”是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价,看集体备课教研情况,以此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
(1)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挪课或增减课时,上课不得迟到或提早下课学,上课要站立,手机
必需关闭。上课前熟悉教案,要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上要灵活地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2)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和《双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提出教学常规要求。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通过观看三课:随堂课、优质课、公开课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人一课活动,采取教学领导、教师本人、同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请区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学。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课程培训,学习外校教学经验。抓实校本研修,每学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本学习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本教学反思、一个听课本、一节调研课、一篇教研论文。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5
20xx年是教育局提出的教育科研年,区教研室力推集体备课,我们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和本校实际确立以集体备课和教育科研为双翼,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新思路。让集体备课夯实理想课堂的基础,让教育科研为理想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基本理念
(一)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学困生”。
(二)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树立“先学后教,合作高效、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观念。
(四)授课中体现精讲多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训练支配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努力达到课堂操作的基本要求:
(一)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二)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三)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四)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
(五)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从而达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确立模式
学校尝试构建“双五”理想课堂教学模式。“双五”即课堂教学渗透“五主”理念,课堂操作落实“五环节”。
“五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探究为主翼,以发展为主题”的理想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五环节”即“导、预、探、练、测”。
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好的导课设计,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这里因科目、课型不同,采用复习旧知、迁移类推、谜语、儿歌、讲故事等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预:预习反馈,找出问题。预习因教学内容不同分课前预习和课内预习两种,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师都要进行预习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师课内检查预习情况,找出哪些问题学生会,哪些问题学生不会。做到心中有数,为精讲做准备。
探:尝试探究,点拨升华。对找出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来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对好的做法和困惑之处可以用口头、板书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集体学习探究。
练:练习展示,巩固新知。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练习,采用多种形势和方法进行练习,有坡度,有密度,有难度,拓展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做到“放优生、促后进生”,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结合教学内容可选取设计基本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实践练习的形式,在小组内展示或部分板书展示来进一步巩固新知。
测:课堂作业,达标测试。把作业权还给学生,师生都减负,要求各年级段不超过10分钟的作业时间。教师批改一般执行一、二年级当堂批改,三、四、五年级当堂做完。
四、操作流程
(一)集体备课:
每周三(语文)、四(数学)、五(英语)下午两节课后,每个备课组成员带着自己的先周备课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同级部同学科的老师根据自己备课的'体会谈对该课的理解,观点,设计思路和方法等。特别是重难点如何突破,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掌握到什么程度,老师要作充分、全面的估计。备课组成员之间互评教案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预设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改思路。同时确定好授课人员。
(二)下一次集体备课之前进行听、评课。备课组成员由一人执教公开课(同一备课组成员之间轮流执教),其他人听课,在整个听课过程中,看老师如何突破重难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度及对授课内容掌握的程度,集体备课的内容在课堂上是否得以体现。课后授课教师先谈课堂的得与失,提出改进的思路。然后小组成员评课,针对课堂的方方面面表达真实的想法,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建议,思考自己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其目的一是集体备课中注意的问题是否避免,重难点的突破方式运用是否到位,是否关注了学生?二是从听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在上课时,哪些是成功的地方,我要与人共享;哪些是失败的地方,我该如何改进。在这种“讨论—上课—反思评价”中,给老师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观摩、学习机会,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指导督促。每次集体备课时间,教务处人员分工到各备课组去指导,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还积极参与展示课和评课反思活动,与大家同摩同研。每个备课组的活动情况每月展示一次,由全校教师为其打分(满分10分),四次记录的平均数按20﹪纳入老师的考评。若遇上大型教研活动,被推出的备课组酌情加分。“绩”的考核也有所改变:与兄弟学校相比,学校总的成绩占教师个人“绩”的考核的60﹪,个人成绩占40﹪,合起来纳入教师个人的“绩”的考核。调动备课组成员的积极性。
全体教师充分发挥教学主人翁精神,合作研讨,集中群体智慧,扬长避短,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特长,不断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五、措施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一)成立由校长为组长,教务处成员及语、数、外教研组组长为组员的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督促实施。
(二)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如:校公开课、推门听课、片际研训、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三)坚持“自修+反思”型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过程、学习效率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提升”的过程,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构建我校“双五”理想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五)充分发挥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坚持骨干先行,典型引路。
(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资源的现代化。
(七)科学引用区“理想课堂”评价标准,从而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构建理想课堂活动安排:
时间活动安排
九月
1、“理想课堂我来谈”专题研讨:
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如何搞好课堂评价?
如何上好预习课?
2、新调入教师公开课
十月
1、名师示范课
2、学校公开课
十一月
1、举办理想课堂研讨会(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2、教务处,教科室组织课堂教学调研与反馈
十二月
1、“三课型”练课达标活动
2、理想课堂总结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6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
成员: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7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近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习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学习和撰写学习体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网上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齐参到课堂变革中,我校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四)“稳步推进”原则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
为了让教师能顺利迈出课堂变革的第一步,我校组织了教研组长制定并印发“课改指引”,让教师们有章可循,帮助教师更快进入课改角色,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我校还对班里的小组长实行三级培训:校级、年级和班级培训,让小组长尽快适应上岗,构建小组后每月还对优秀组员和小组长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另外,教师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与学习,网络上既是教,又是学。集思广益,教学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与实践,有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的视野从此开阔了,教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不断地高涨,教师为了让自己成功的方法能与他人多分享,平时遇到问题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去思考。
(五)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习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综合三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习,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1、成立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2、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积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及论著,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三)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本学年的课程,根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教学,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四、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8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9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 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20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
四、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1—2年级每周1节,为《文明礼仪教育》;3—6年级每周2节,为《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开发与实施要求
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2、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3、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4、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5、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六、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21
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 ,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1、教师自主研究。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
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五、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副组长:组 员: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主要措施
( 一)、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认真执行省课时计划,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制定学校课程表,依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上课。结合教师特长配备各学科教师,保证课时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到开齐上足上好各门必修课程,有计划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
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果。 开发《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时进行上课,开发《兴趣篮球》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并以 “国学立品 篮球健体”特色教育为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突显教学特色。 加强体育活动,开展上午下午综合课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训练,做好眼保键操 ,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选订的教学用书,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以《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课时教案。具体要求是:
(1)认真编写课时教案。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整体把握教材,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
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过程。
(2)实行多种形式的分层备课制度。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立足课堂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和大区域互动教研,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实行三种呈现形式,电子教案(详案)、手写教案(简案)和书头教案。进行备课改革,语、数、英、品、科、音、美学科实施电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专人主备-集体研究-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加强个人二次备课研究同时在书上进行标注,形成书头案。其他学科教案手写,也提倡个性化备课,可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
电子教案统一框架、字体、字号;手写教案统一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学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和公示并进行总结指导,检查结果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2)、常规业务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主要采取“查、听、评”三种形式,抓好备课的各个环节。“查”进行教案检查,既看集体备课原教案质量,又要检查二次备课的质量。“听”主要是在领导随机听课后听教师谈课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教师对备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了解教师教后对课堂的分析和改进策略。“评”是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价,看集体备课教研情况,以此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
(1)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挪课或增减课时,上课不得迟到或提早下课学,上课要站立,手机
必需关闭。上课前熟悉教案,要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上要灵活地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2)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和《双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提出教学常规要求。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通过观看三课:随堂课、优质课、公开课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人一课活动,采取教学领导、教师本人、同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请区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学。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课程培训,学习外校教学经验。抓实校本研修,每学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本学习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本教学反思、一个听课本、一节调研课、一篇教研论文。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22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习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 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 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XXXXX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 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 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 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习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7. 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格式。
8. 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平、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平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习,教师要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习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 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习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 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习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习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习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习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习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23
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 ,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1、教师自主研究。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
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五、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副组长:组 员: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主要措施
( 一)、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认真执行省课时计划,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制定学校课程表,依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上课。结合教师特长配备各学科教师,保证课时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到开齐上足上好各门必修课程,有计划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
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果。 开发《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时进行上课,开发《兴趣篮球》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并以 “国学立品 篮球健体”特色教育为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突显教学特色。 加强体育活动,开展上午下午综合课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训练,做好眼保键操 ,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选订的教学用书,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以《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课时教案。具体要求是:
(1)认真编写课时教案。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整体把握教材,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
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过程。
(2)实行多种形式的分层备课制度。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立足课堂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和大区域互动教研,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实行三种呈现形式,电子教案(详案)、手写教案(简案)和书头教案。进行备课改革,语、数、英、品、科、音、美学科实施电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专人主备-集体研究-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加强个人二次备课研究同时在书上进行标注,形成书头案。其他学科教案手写,也提倡个性化备课,可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
电子教案统一框架、字体、字号;手写教案统一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学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和公示并进行总结指导,检查结果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2)、常规业务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主要采取“查、听、评”三种形式,抓好备课的各个环节。“查”进行教案检查,既看集体备课原教案质量,又要检查二次备课的质量。“听”主要是在领导随机听课后听教师谈课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教师对备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了解教师教后对课堂的分析和改进策略。“评”是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价,看集体备课教研情况,以此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
(1)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挪课或增减课时,上课不得迟到或提早下课学,上课要站立,手机
必需关闭。上课前熟悉教案,要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上要灵活地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2)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和《双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提出教学常规要求。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通过观看三课:随堂课、优质课、公开课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人一课活动,采取教学领导、教师本人、同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请区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学。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课程培训,学习外校教学经验。抓实校本研修,每学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本学习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本教学反思、一个听课本、一节调研课、一篇教研论文。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24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2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
四、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1—2年级每周1节,为《文明礼仪教育》;3—6年级每周2节,为《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开发与实施要求
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2、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3、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4、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5、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六、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26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习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 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 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XXXXX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 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 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 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习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7. 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格式。
8. 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平、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平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习,教师要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习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 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习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 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习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习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习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习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习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27
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 ,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1、教师自主研究。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
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五、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副组长:组 员: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主要措施
( 一)、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认真执行省课时计划,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制定学校课程表,依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上课。结合教师特长配备各学科教师,保证课时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到开齐上足上好各门必修课程,有计划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
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果。 开发《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时进行上课,开发《兴趣篮球》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并以 “国学立品 篮球健体”特色教育为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突显教学特色。 加强体育活动,开展上午下午综合课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训练,做好眼保键操 ,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选订的教学用书,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以《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课时教案。具体要求是:
(1)认真编写课时教案。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整体把握教材,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
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过程。
(2)实行多种形式的分层备课制度。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立足课堂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和大区域互动教研,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实行三种呈现形式,电子教案(详案)、手写教案(简案)和书头教案。进行备课改革,语、数、英、品、科、音、美学科实施电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专人主备-集体研究-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加强个人二次备课研究同时在书上进行标注,形成书头案。其他学科教案手写,也提倡个性化备课,可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
电子教案统一框架、字体、字号;手写教案统一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学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和公示并进行总结指导,检查结果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2)、常规业务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主要采取“查、听、评”三种形式,抓好备课的各个环节。“查”进行教案检查,既看集体备课原教案质量,又要检查二次备课的质量。“听”主要是在领导随机听课后听教师谈课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教师对备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了解教师教后对课堂的分析和改进策略。“评”是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价,看集体备课教研情况,以此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
(1)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挪课或增减课时,上课不得迟到或提早下课学,上课要站立,手机
必需关闭。上课前熟悉教案,要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上要灵活地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2)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和《双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提出教学常规要求。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通过观看三课:随堂课、优质课、公开课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人一课活动,采取教学领导、教师本人、同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请区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学。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课程培训,学习外校教学经验。抓实校本研修,每学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本学习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本教学反思、一个听课本、一节调研课、一篇教研论文。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28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近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习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学习和撰写学习体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网上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齐参到课堂变革中,我校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四)“稳步推进”原则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
为了让教师能顺利迈出课堂变革的第一步,我校组织了教研组长制定并印发“课改指引”,让教师们有章可循,帮助教师更快进入课改角色,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我校还对班里的小组长实行三级培训:校级、年级和班级培训,让小组长尽快适应上岗,构建小组后每月还对优秀组员和小组长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另外,教师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与学习,网络上既是教,又是学。集思广益,教学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与实践,有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的视野从此开阔了,教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不断地高涨,教师为了让自己成功的方法能与他人多分享,平时遇到问题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去思考。
(五)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习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综合三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习,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1、成立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2、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积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及论著,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三)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本学年的课程,根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教学,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四、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29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习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xxxxx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习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7、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格式。
8、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平、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平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习,教师要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
及时总结学习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
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
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习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习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习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习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习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习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30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习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 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 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XXXXX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 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 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 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习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7. 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格式。
8. 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平、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平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习,教师要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习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 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习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 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习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习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习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习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习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31
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 ,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1、教师自主研究。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
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五、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副组长:组 员: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主要措施
( 一)、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认真执行省课时计划,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制定学校课程表,依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上课。结合教师特长配备各学科教师,保证课时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到开齐上足上好各门必修课程,有计划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
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果。 开发《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时进行上课,开发《兴趣篮球》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并以 “国学立品 篮球健体”特色教育为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突显教学特色。 加强体育活动,开展上午下午综合课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训练,做好眼保键操 ,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选订的教学用书,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以《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课时教案。具体要求是:
(1)认真编写课时教案。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整体把握教材,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
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过程。
(2)实行多种形式的分层备课制度。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立足课堂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和大区域互动教研,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实行三种呈现形式,电子教案(详案)、手写教案(简案)和书头教案。进行备课改革,语、数、英、品、科、音、美学科实施电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专人主备-集体研究-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加强个人二次备课研究同时在书上进行标注,形成书头案。其他学科教案手写,也提倡个性化备课,可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
电子教案统一框架、字体、字号;手写教案统一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学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和公示并进行总结指导,检查结果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2)、常规业务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主要采取“查、听、评”三种形式,抓好备课的各个环节。“查”进行教案检查,既看集体备课原教案质量,又要检查二次备课的质量。“听”主要是在领导随机听课后听教师谈课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教师对备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了解教师教后对课堂的分析和改进策略。“评”是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价,看集体备课教研情况,以此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
(1)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挪课或增减课时,上课不得迟到或提早下课学,上课要站立,手机
必需关闭。上课前熟悉教案,要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上要灵活地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2)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和《双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提出教学常规要求。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通过观看三课:随堂课、优质课、公开课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人一课活动,采取教学领导、教师本人、同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请区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学。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课程培训,学习外校教学经验。抓实校本研修,每学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本学习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本教学反思、一个听课本、一节调研课、一篇教研论文。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32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33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
四、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1—2年级每周1节,为《文明礼仪教育》;3—6年级每周2节,为《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开发与实施要求
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2、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3、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4、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5、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六、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34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
四、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1—2年级每周1节,为《文明礼仪教育》;3—6年级每周2节,为《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开发与实施要求
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2、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3、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4、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5、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六、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35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习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 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 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 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 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习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7. 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格式。
8. 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平、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平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习,教师要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习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 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习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 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习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习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习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习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习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36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近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习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学习和撰写学习体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网上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齐参到课堂变革中,我校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四)“稳步推进”原则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
为了让教师能顺利迈出课堂变革的第一步,我校组织了教研组长制定并印发“课改指引”,让教师们有章可循,帮助教师更快进入课改角色,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我校还对班里的小组长实行三级培训:校级、年级和班级培训,让小组长尽快适应上岗,构建小组后每月还对优秀组员和小组长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另外,教师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与学习,网络上既是教,又是学。集思广益,教学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与实践,有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的视野从此开阔了,教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不断地高涨,教师为了让自己成功的方法能与他人多分享,平时遇到问题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去思考。
(五)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习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综合三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习,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1、成立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2、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积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及论著,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三)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本学年的课程,根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教学,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四、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