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方案大全 > 正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2025/01/10方案大全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精选3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水彩笔、剪刀、橡皮泥、印泥等工具;尺子,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形体

春天来了,森林里多美啊!小白兔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吗?(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小朋友搭得都很漂亮,你们用到了那些积木,你能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吗?(学生动手分积木)

学生交流:我们用到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小朋友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的?(学生边摸边说)

2、全班交流:

——长方体的面长长的,平平的:

————正方体的面方方的,平平的;

——圆柱体的面圆圆的,弯弯的。

3、小朋友,你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面记下来?我们准备了白纸,橡皮泥和印泥等工具,小朋友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下这些面,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想的方法最多。

4、小组合作活动,探讨把面记下来的方法。

5、全班交流,加以演示:

——-我把正方体放在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

——-我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用剪刀沿着它的边剪下来;

——-我拿圆柱体的面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纸上,就留下了这个面。

6、小结:

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呀!(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分别移下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我们把它们都请下来。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7、板书课题:认图形

三、操作巩固,加深认识

1、其实,在生活中,这些图形已经和小朋友见过面了,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学生可下座位寻找,全班交流。

3、小白兔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出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你能不能用上刚才学的本领,帮小白兔围一围呢?围好后和小伙伴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相互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图形)

——-你围了什么图形?

——-有人在钉子板上围出圆形吗?

——-为什么围不出圆形?

4、(电脑出示斜放的长方形)这是个什么图形?为什么和刚才的长方形不一样?

——-原来长方形可以躺着,站着,也可以斜着,它们都是长方形。

5、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你来说说,来了哪些图形?(出示第42页的第5题)

——每种图形有多少个,你能用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学生涂色并统计)

——交流图色的方法,表扬把相同的图形涂上同一种颜色的学生。

6、开会的图形被小朋友理清楚了,(出示一长方体)老师手上这个长方体上藏着几个不同的长方形,你能找到吗?

四、全课总结,联系实际

今天我们又上了一堂快乐的数学课,认识了许多图形,它们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小朋友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在我们的校园里,家里,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2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

师:我们一。一班的小朋友自从上小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不仅认识了新朋友,还学会许多知识和技能,老师很为大家高兴,不仅如此,咱们班有很多小朋友热爱劳动,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朋友打扫卫生的场面吧

二、6、7的基数含义

1.观察主题图。

师: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他们分工合作,干得多起劲啊,同学们应该向他们一样爱劳动,讲卫生,热爱我们的班集体

2.教学6和7

(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

(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师:请同学们指着自己摆的图形数一数,你用几根小棒?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师:如果再添上1根是几根呢?你能用7根小棒摆出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们快速的摆一摆(请一位同学上来摆)。咱们一起数一数他用了几根小棒,告诉大家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4、拨一拨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培养,它叫计数器,计数器上面有很多漂亮的珠子,一会我们用这些漂亮的珠子拨一拨好不好?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师:你能想他这样拨出5颗珠子吗,请你拿出计数器拨出5颗珠子,请同学再添上一颗,是几颗?再添上一颗呢?请同学们快速的在心里数一数你拨出的珠子

师:回忆一下你刚才拨珠子的过程,5添上31是几?6添上1是几?7比6多几?……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请同学从5、6、7三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个同桌说的多

三、教学6和7的序数

1、教学金鱼图

一共有几个鱼缸?每个鱼缸里的小鱼条数都不一样,请同学们在心里数一数每个鱼缸里面有几条鱼?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 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2)、老师提问题,让这7只小动物做动作,如果他做对了,咱们就掌声鼓励鼓励,如果做错了,你举手告诉老师

四、总结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五、教学6和7的写法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网络学习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学生自主拼、摆、画、折、找等活动,能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从立体图形中“拓”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学具的不同形状在练习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平面图形。画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分享他的作品。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5、认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哦。

6、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跟家长说说每个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四、教师直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巩固应用

1、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跟爸妈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同学们,请爸爸妈妈把你们画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级群里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前面我们学习了找规律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同时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5

教学内容:

用数学

教学目的: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思维训练:

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

左图有5只猴,右有2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编题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P62 13 14

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五、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十几减9的练习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教学难点:

补砖块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

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

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一练。

完成P6补砖块练习。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3要往哪边折?

(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

(3)观察。先提问,4的对面是?(3,师引导:和4隔着一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隔着一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七、单元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8

教学内容:

P56、P57页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花果山和孙悟空,

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花果山去观光好吗?

二、探究知识

1、8的加减法

A、独立思考

你们看,咱们的山上景色不错吧,看小猴子们都下山来欢迎呢,出示课件图

出示课件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

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树上有6只猴,树下有2只,一共有几只?

B、评价,你认为谁写的好?理由呢?

C、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树,结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

课件出示:两棵桃树,一棵树上有7个桃子,一棵树上有2个桃子

请你们用学具代替桃子来摆一摆,然后独立写出算式。

谁愿意向大家说出你的算式,

评价:你认为哪个组写的好?

三、练习

1、动画演示,小男孩踢足球,最后定格为踢进2个,网外7个,看图,你能写出几个算式?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2、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

用小青蛙找家或摘苹果的游戏来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9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

师:我们一。一班的小朋友自从上小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不仅认识了新朋友,还学会许多知识和技能,老师很为大家高兴,不仅如此,咱们班有很多小朋友热爱劳动,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朋友打扫卫生的场面吧

二、6、7的基数含义

1.观察主题图。

师: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他们分工合作,干得多起劲啊,同学们应该向他们一样爱劳动,讲卫生,热爱我们的班集体

2.教学6和7

(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

(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师:请同学们指着自己摆的图形数一数,你用几根小棒?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师:如果再添上1根是几根呢?你能用7根小棒摆出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们快速的摆一摆(请一位同学上来摆)。咱们一起数一数他用了几根小棒,告诉大家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4、拨一拨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培养,它叫计数器,计数器上面有很多漂亮的珠子,一会我们用这些漂亮的珠子拨一拨好不好?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师:你能想他这样拨出5颗珠子吗,请你拿出计数器拨出5颗珠子,请同学再添上一颗,是几颗?再添上一颗呢?请同学们快速的在心里数一数你拨出的珠子

师:回忆一下你刚才拨珠子的过程,5添上31是几?6添上1是几?7比6多几?……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请同学从5、6、7三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个同桌说的多

三、教学6和7的序数

1、教学金鱼图

一共有几个鱼缸?每个鱼缸里的小鱼条数都不一样,请同学们在心里数一数每个鱼缸里面有几条鱼?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 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2)、老师提问题,让这7只小动物做动作,如果他做对了,咱们就掌声鼓励鼓励,如果做错了,你举手告诉老师

四、总结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五、教学6和7的写法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1名学生站讲台前面,自己站讲台后面。(郭老师在讲台后面,小朋友在讲台前面)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我们的位置关系。)

2、我和学生调换位置在让他们说一说。

(郭老师在讲台前面,小朋友在讲台后面)

你还可以怎么说。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前后之间的。位置。(板书:前后)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实际活动初步体验前后位置关系。)

二、引导探究。

1、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吗?(学生说。)

2、观察画面体会前后含义。

①投影主题图小朋友,你们看,在坐公交车时着些小朋友多讲文明、讲秩序呀。他们都在自觉的排队呢。我们在公共场合下也应该这样做,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人人做文明的公民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

②现在我们就来仔细观察看一看着五位小朋友的'前后位置。引导学生说出:

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③现在我们就模仿这些小朋友也来排队上车你还能说出他们的前后关系吗?

④如果我把他们的位置换一换你还能说吗?(把排第一的拉到最后,让学生说,再仿照上面依次拉后)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三、练习反馈。

1、看一看,说一说。

同桌互说:我坐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或者说谁在我的前面,谁在我的后面

2、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并能表示前后关系的。

3、找一找教室里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校园中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告诉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四、评价延伸。

(1)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2)回家仔细观察家里物品,用前后说一句话给爸爸、妈妈听。

(3)和爸爸、妈妈做一做我在妈妈的前面爸爸的后面应该怎么排;三个再换位置又要怎么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1名学生站讲台前面,自己站讲台后面。(郭老师在讲台后面,小朋友在讲台前面)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我们的位置关系。)

2、我和学生调换位置在让他们说一说。

(郭老师在讲台前面,小朋友在讲台后面)

你还可以怎么说。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前后之间的。位置。(板书:前后)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实际活动初步体验前后位置关系。)

二、引导探究。

1、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吗?(学生说。)

2、观察画面体会前后含义。

①投影主题图小朋友,你们看,在坐公交车时着些小朋友多讲文明、讲秩序呀。他们都在自觉的排队呢。我们在公共场合下也应该这样做,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人人做文明的公民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

②现在我们就来仔细观察看一看着五位小朋友的`前后位置。引导学生说出:

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③现在我们就模仿这些小朋友也来排队上车你还能说出他们的前后关系吗?

④如果我把他们的位置换一换你还能说吗?(把排第一的拉到最后,让学生说,再仿照上面依次拉后)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三、练习反馈。

1、看一看,说一说。

同桌互说:我坐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或者说谁在我的前面,谁在我的后面

2、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并能表示前后关系的。

3、找一找教室里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校园中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告诉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四、评价延伸。

(1)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2)回家仔细观察家里物品,用前后说一句话给爸爸、妈妈听。

(3)和爸爸、妈妈做一做我在妈妈的前面爸爸的后面应该怎么排;三个再换位置又要怎么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12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与同伴先说一说。

2、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

3、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出:

(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的。第二种规律是从右往左观察得到的。

4、题目让我们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手链断了,掉了两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珠子。

(二)分析解答

1、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呢?

2、引导:你从哪边开始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3、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从右边开始看,发现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4、师小结:我们发现,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方向看,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

(三)回顾反思

1、我们的解答正确吗?如何证明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要动手摆一摆,看看是否正确。

2、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出她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3、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得出:通过摆一摆,证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既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的同时,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4、整理小结

(1)说一说:师: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先怎么做的?

(2)师生共同小结(师板书):

①认真审题,发现规律;

②找准起点,圈出一组;

③按照规律,补上珠子;

④动手操作,检验解答。

(四)练习反馈

课件呈现P88的“做一做”

1、小英也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3颗珠子,你们也来帮帮她,好吗?

2、引导学生利用以上的解答步骤来独立解决问题。

3、交流反馈:请学生代表说出自己的'解答步骤,师生给予评价。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反馈练习,让学生再次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巩固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体会所学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一)基本练习

P90练习二十第9题。

本题与上面的两题相比,规律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组相同的珠子简单的重复,但在颜色与形状上稍稍复杂一点,所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提高练习

P89练习二十第4题:

1、让学生按照以上的解题步骤去完成。

2、在说规律时,着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黄珠数量不变,蓝珠数量是依次增加的。

(三)拓展练习

P91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1、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

2、交流汇报,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推理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与提高。】

四、回顾小结,提出希望

(一)回顾小结: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二)师生共同梳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三)知识延伸: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我们能在以后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做一个有心人,那么你将会发现更多、更有趣、更神奇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对本课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能有系统的认识,同时教师适时地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希望,让学生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更加期待。】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十几减9的练习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教学难点:

补砖块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

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

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一练。

完成P6补砖块练习。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3要往哪边折?

(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

(3)观察。先提问,4的对面是?(3,师引导:和4隔着一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隔着一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七、单元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1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教学难点:

补砖块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

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

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一练。

完成P6补砖块练习。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3要往哪边折?

(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

(3)观察。先提问,4的对面是?(3,师引导:和4隔着一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隔着一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七、单元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16

[教学内容]

准备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认数能力,为教学新知识做准备。

2、通过观察图,初步学习分类。

3、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学习数学的准备。如怎样听讲、看书、写字等,初步知道上、下、左、右等方位。

[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使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建设祖国;鼓励大家要天天向上,要求大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并提出比一比,看谁学习最努力?

2、学习新知识。

(1)学习新学期开学的主题图。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指名让学生说的时候,教师有意引导按数目顺序叙述: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踢球……也可以按方位叙述:左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右边下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浇花;上方画的是……

(2)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

①结合图,教师提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有什么?数量是3的有什么?……(学生默数,然后回答。)

②数教室中的实物。

有几扇窗户?每扇窗户有几块玻璃?第四行有几个同学?第一排有几名_?……(注意数量不要超过10。)

(3)学习分类。

①出示实物图。(1支铅笔、两个大小不等的皮球的'图画。)

教师问: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各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我把它们圈起来(一边说,一边用粉笔画圈)。铅笔是用来写字、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不能和球圈在一起。

②学生试着分类。

教师出示实物图(公鸡、母鸡、小鸡、书包、气球)。

让学生先看一看图,再想一想,然后全班动手试着分类,教师巡视。

教师问:图上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们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4)认1~10各数。

打开书,翻到印有10以内各数的图和数的那一页。

全班看书,数一数每个图内有几个实物,再认一认右边的数字。

教师在实物投影下手指图旁边的数字,指名让学生认数字。(从小到大指、从大到小指、跳着指、任意指等。)

(5)写字准备练习。

出示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让学生认识田字格:左半格、右半格、上半格、下半格、左上格……

并说明在格内写横线要从左向右,画竖线要从上往下;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试着描红(用书上的),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这是学生由学龄前儿童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上的第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否上得顺利、是否有趣对学生影响很大。课堂上力求多让学生参与(看一看、数一数、认一认、说一说……),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入学前已有的基础,为新课做好准备。

3、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实物图。

全班学生动手分类。教师问:怎么分的?怎么想的?(教师归纳)

4、质疑与总结。

教学意图:先放手让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解,体现主导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17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适时安排两道基础性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第几”的感知和认识。]

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第几”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第几”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多样的拼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全课小结(略)

执教:四川省郫县犀浦实验学校张玉强

评析:四川省郫县教委教研室付强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1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

(多媒体播放动画):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里拔萝卜(配《拔萝卜》这首音乐)。板书课题:拔萝卜

师:根据刚才的动画情节,请你来提数学问题?

生:小白兔拔了2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40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师:你会解答吗?

生1:20+40=60(个)

生2:小白兔拔了3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6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30+6=36(个)

师: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刚好都不是整十数,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4+32 45-32。

12+21 26-13

…… ……

54+27 23-15

(除了进位或退位的两位数加减算式外,教师把其余的算式分别写在口算卡片上,在最后的送礼物游戏中可以用。)

【评点】: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一方面,孩子们可依自己的学习情况复习旧知,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困难,那就要在这里复习铺垫;另一方面,又为孩子们学习本节课的新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了积极参与的意识。对出现即将要学的知识,让孩子根据自身学习水平,自己选择处理办法(或放进“问题银行”,或由教师把它们分别写在口算卡片上,放在课后解决)。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19

[教学内容]准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认数能力,为教学新知识做准备。

2.通过观察图,初步学习分类。

3.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学习数学的准备。如怎样听讲、看书、写字等,初步知道上、下、左、右等方位。

[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使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建设祖国;鼓励大家要天天向上,要求大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并提出比一比,看谁学习最努力?

2.学习新知识。

(1)学习新学期开学的主题图。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指名让学生说的时候,教师有意引导按数目顺序叙述: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踢球……也可以按方位叙述:左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右边下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浇花;上方画的是……

(2)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

①结合图,教师提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有什么?数量是3的有什么?……(学生默数,然后回答。)

②数教室中的'实物。

有几扇窗户?每扇窗户有几块玻璃?第四行有几个同学?第一排有几名_?……(注意数量不要超过10。)

(3)学习分类。

①出示实物图。(1支铅笔、两个大小不等的皮球的图画。)

教师问: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各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我把它们圈起来(一边说,一边用粉笔画圈)。铅笔是用来写字、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不能和球圈在一起。

②学生试着分类。

教师出示实物图(公鸡、母鸡、小鸡、书包、气球)。

让学生先看一看图,再想一想,然后全班动手试着分类,教师巡视。

教师问:图上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们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4)认1~10各数。

打开书,翻到印有10以内各数的图和数的那一页。

全班看书,数一数每个图内有几个实物,再认一认右边的数字。

教师在实物投影下手指图旁边的数字,指名让学生认数字。(从小到大指、从大到小指、跳着指、任意指等。)

(5)写字准备练习。

出示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让学生认识田字格:左半格、右半格、上半格、下半格、左上格……

并说明在格内写横线要从左向右,画竖线要从上往下;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试着描红(用书上的),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这是学生由学龄前儿童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上的第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否上得顺利、是否有趣对学生影响很大。课堂上力求多让学生参与(看一看、数一数、认一认、说一说……),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入学前已有的基础,为新课做好准备。

3.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实物图。

全班学生动手分类。教师问:怎么分的?怎么想的?(教师归纳)

4.质疑与总结。

教学意图:先放手让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解,体现主导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20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

师:我们一。一班的小朋友自从上小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不仅认识了新朋友,还学会许多知识和技能,老师很为大家高兴,不仅如此,咱们班有很多小朋友热爱劳动,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朋友打扫卫生的场面吧

二、6、7的基数含义

1.观察主题图。

师: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他们分工合作,干得多起劲啊,同学们应该向他们一样爱劳动,讲卫生,热爱我们的'班集体

2.教学6和7

(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

(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师:请同学们指着自己摆的图形数一数,你用几根小棒?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师:如果再添上1根是几根呢?你能用7根小棒摆出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们快速的摆一摆(请一位同学上来摆)。咱们一起数一数他用了几根小棒,告诉大家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4、拨一拨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培养,它叫计数器,计数器上面有很多漂亮的珠子,一会我们用这些漂亮的珠子拨一拨好不好?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师:你能想他这样拨出5颗珠子吗,请你拿出计数器拨出5颗珠子,请同学再添上一颗,是几颗?再添上一颗呢?请同学们快速的在心里数一数你拨出的珠子

师:回忆一下你刚才拨珠子的过程,5添上31是几?6添上1是几?7比6多几?……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请同学从5、6、7三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个同桌说的多

三、教学6和7的序数

1、教学金鱼图

一共有几个鱼缸?每个鱼缸里的小鱼条数都不一样,请同学们在心里数一数每个鱼缸里面有几条鱼?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 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2)、老师提问题,让这7只小动物做动作,如果他做对了,咱们就掌声鼓励鼓励,如果做错了,你举手告诉老师

四、总结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五、教学6和7的写法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2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4.布置作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22

教材内容:

新课程第二册教科书P9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水果图片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你们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住着一直叫聪聪的猴子。明天就是它的生日,有许多的好朋友来为它祝贺生日,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2、(没看清)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五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

4、报告整理数据的方法。

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A、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B、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你能把自己记录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吗?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出示课题)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6、3、7、2、3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这个同学统计得对吗?你能来说一说吗?

3、这样一张用来统计各种数据的表格我们就叫统计表。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五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得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刚才这样的表格叫统计表,那么这张图叫什么呢?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五、练习应用

1、明天就是聪聪的生日了,老师也调查了我们班小朋友的生日是在哪个月份,并制成了一张统计图。从统计图上,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大家帮了聪聪这么多忙,聪聪非常高兴,它想请小朋友们也去为它祝贺生日,你们愿意吗?

电脑播放聪聪的话:小朋友,很高兴你们也能来我家做客。我想去买一些大家喜欢的水果来招待你们,可是我又不知道你们喜欢吃哪些水果,你们能帮帮我的忙吗?

4、学生填调查表,在自己喜欢的水果下面做上记号。

5、老师读数据,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填出统计表中的数量。再根据各类水果的数量,在统计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

6、展示、评价

(1)谁愿意跟聪聪说说我们班小朋友喜欢吃哪些水果?

(2)看着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六、小结

1、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我今天有好多的收获。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2、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统计的知识,你发现了吗?

3、别急,小猴聪聪还有话要说呢!(小朋友,你们可真厉害啊,今天就学会了这么多,还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谢谢大家帮了我的忙,同时也欢迎你们明天到我家来过生日。再见,再见。)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23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是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思想来设计编排的,其实现了将数学知识点由难到易的排版,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就有“制作年历”和“校园设计”这两个实践活动,这两个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数学算法的要求上更是多样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学得的知识范围过于狭隘。

二、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

1、结合教材要求,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安排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学习。比如,在第二册数学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会认识时间,而一些学生在对时间的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时间认识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现在是第几节课吗?”树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讲解时针的`转动规律,接着介绍分针与秒针,由难及易,步步深入。

2、将课堂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结合教材要求,开展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方法就是进行游戏教学,比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置一个让学生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在买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算术练习。

3、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方式

每次的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优化。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教师应当很好地结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好小学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2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前面我们学习了找规律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同时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2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教学难点:

补砖块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

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

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一练。

完成P6补砖块练习。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3要往哪边折?

(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

(3)观察。先提问,4的对面是?(3,师引导:和4隔着一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隔着一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七、单元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26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是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思想来设计编排的,其实现了将数学知识点由难到易的排版,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就有“制作年历”和“校园设计”这两个实践活动,这两个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数学算法的要求上更是多样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学得的知识范围过于狭隘。

二、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

1、结合教材要求,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安排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学习。比如,在第二册数学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会认识时间,而一些学生在对时间的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时间认识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现在是第几节课吗?”树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讲解时针的转动规律,接着介绍分针与秒针,由难及易,步步深入。

2、将课堂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结合教材要求,开展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方法就是进行游戏教学,比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置一个让学生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在买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算术练习。

3、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方式

每次的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优化。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教师应当很好地结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好小学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27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适时安排两道基础性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第几”的.感知和认识。]

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第几”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第几”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多样的拼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全课小结(略)

执教:四川省郫县犀浦实验学校张玉强

评析:四川省郫县教委教研室付强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2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大钟面、小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2、指导看图

师:小红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小红那样,听到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习惯。

3、揭题

师:闹钟可以叫我们起床,那你还知道钟表有哪些作用呢?

师:钟表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它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师: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课

1、认识钟面

(1)看一看,比一比。

A、观察钟面

师:引导学生拿出学具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B、比一比

生汇报(都有两根针和1~12这些数字)

C、认识时针和分针

师:这两根针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仔细观察。

师小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一根更长更细的叫分针,另一根更短更胖的叫时针。(结合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胖;分针长、细)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认识分针时针。(演示并讲解)

D、指一指,认一认

师指给学生认时针和分针。

同桌互相指认。

E、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钟面,生仔细观察(时针分针在走)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生思考)

师:(小结)像这样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结合钟面讲解)

生跟着比划,了解顺时针方向。

师小结:分针和时针总是朝着顺时针方向不停地转动。

2、认识整时

A、认识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7时)

这是小红早上起床的时刻,你知道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问:这个钟面上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生汇报:分针指着数字12,时针指着数字7。

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B、认识书上第91页主题图下面的三个钟面

师指着第一个8时的钟面,问: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汇报观察认时间的'结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我知道是8时)

师: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生齐读)

按上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先认,师再结合学生的汇报小结认整时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把刚才我们认的.这四个时刻都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C、拨钟(认整时)

师拨钟生认。同桌互拨互认。师说时间生拨钟。

3、学习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认出了钟面上的时刻,那你能把这些时刻记录下来吗?

A、介绍用汉字“时”的表示方法。

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板书:8时)

B、介绍数字表示方法。

出示电子钟8:00。这是什么?这种表示方法有什么特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学生回答后,师简要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时,冒号右边是2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C、学生接着用两种表示方法把后面两个钟面上的时间表示出来,指导学生完成,并针对问题及时讲评。

三、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2页的内容

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出示课件)。

师:打开课本第92页,仔细观察图,说说他们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能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出每一个钟面上的时间吗?

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师讲评,生订正。

2、说说自己一天的安排

教育每个学生都要遵守纪律并爱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3、练习十六第三题:让学生试一试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板书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2、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做时间的主人。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29

[教学内容]准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认数能力,为教学新知识做准备。

2.通过观察图,初步学习分类。

3.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学习数学的准备。如怎样听讲、看书、写字等,初步知道上、下、左、右等方位。

[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使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建设祖国;鼓励大家要天天向上,要求大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并提出比一比,看谁学习最努力?

2.学习新知识。

(1)学习新学期开学的主题图。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指名让学生说的时候,教师有意引导按数目顺序叙述: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踢球……也可以按方位叙述:左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右边下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浇花;上方画的是……

(2)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

①结合图,教师提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有什么?数量是3的有什么?……(学生默数,然后回答。)

②数教室中的实物。

有几扇窗户?每扇窗户有几块玻璃?第四行有几个同学?第一排有几名_?……(注意数量不要超过10。)

(3)学习分类。

①出示实物图。(1支铅笔、两个大小不等的皮球的'图画。)

教师问: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各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我把它们圈起来(一边说,一边用粉笔画圈)。铅笔是用来写字、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不能和球圈在一起。

②学生试着分类。

教师出示实物图(公鸡、母鸡、小鸡、书包、气球)。

让学生先看一看图,再想一想,然后全班动手试着分类,教师巡视。

教师问:图上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们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4)认1~10各数。

打开书,翻到印有10以内各数的图和数的那一页。

全班看书,数一数每个图内有几个实物,再认一认右边的数字。

教师在实物投影下手指图旁边的数字,指名让学生认数字。(从小到大指、从大到小指、跳着指、任意指等。)

(5)写字准备练习。

出示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让学生认识田字格:左半格、右半格、上半格、下半格、左上格……

并说明在格内写横线要从左向右,画竖线要从上往下;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试着描红(用书上的),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这是学生由学龄前儿童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上的第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否上得顺利、是否有趣对学生影响很大。课堂上力求多让学生参与(看一看、数一数、认一认、说一说……),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入学前已有的基础,为新课做好准备。

3.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实物图。

全班学生动手分类。教师问:怎么分的?怎么想的?(教师归纳)

4.质疑与总结。

教学意图:先放手让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解,体现主导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30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

师:我们一。一班的小朋友自从上小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不仅认识了新朋友,还学会许多知识和技能,老师很为大家高兴,不仅如此,咱们班有很多小朋友热爱劳动,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朋友打扫卫生的场面吧

二、6、7的基数含义

1.观察主题图。

师: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他们分工合作,干得多起劲啊,同学们应该向他们一样爱劳动,讲卫生,热爱我们的班集体

2.教学6和7

(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

(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师:请同学们指着自己摆的图形数一数,你用几根小棒?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师:如果再添上1根是几根呢?你能用7根小棒摆出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们快速的摆一摆(请一位同学上来摆)。咱们一起数一数他用了几根小棒,告诉大家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4、拨一拨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培养,它叫计数器,计数器上面有很多漂亮的珠子,一会我们用这些漂亮的珠子拨一拨好不好?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师:你能想他这样拨出5颗珠子吗,请你拿出计数器拨出5颗珠子,请同学再添上一颗,是几颗?再添上一颗呢?请同学们快速的在心里数一数你拨出的珠子

师:回忆一下你刚才拨珠子的过程,5添上31是几?6添上1是几?7比6多几?……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请同学从5、6、7三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个同桌说的多

三、教学6和7的序数

1、教学金鱼图

一共有几个鱼缸?每个鱼缸里的小鱼条数都不一样,请同学们在心里数一数每个鱼缸里面有几条鱼?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 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2)、老师提问题,让这7只小动物做动作,如果他做对了,咱们就掌声鼓励鼓励,如果做错了,你举手告诉老师

四、总结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五、教学6和7的写法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3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大钟面、小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2、指导看图

师:小红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小红那样,听到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习惯。

3、揭题

师:闹钟可以叫我们起床,那你还知道钟表有哪些作用呢?

师:钟表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它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师: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课

1、认识钟面

(1)看一看,比一比。

A、观察钟面

师:引导学生拿出学具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B、比一比

生汇报(都有两根针和1~12这些数字)

C、认识时针和分针

师:这两根针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仔细观察。

师小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一根更长更细的叫分针,另一根更短更胖的叫时针。(结合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胖;分针长、细)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认识分针时针。(演示并讲解)

D、指一指,认一认

师指给学生认时针和分针。

同桌互相指认。

E、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钟面,生仔细观察(时针分针在走)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生思考)

师:(小结)像这样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结合钟面讲解)

生跟着比划,了解顺时针方向。

师小结:分针和时针总是朝着顺时针方向不停地转动。

2、认识整时

A、认识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7时)

这是小红早上起床的时刻,你知道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问:这个钟面上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生汇报:分针指着数字12,时针指着数字7。

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B、认识书上第91页主题图下面的三个钟面

师指着第一个8时的钟面,问: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汇报观察认时间的'结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我知道是8时)

师: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生齐读)

按上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先认,师再结合学生的汇报小结认整时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把刚才我们认的这四个时刻都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C、拨钟(认整时)

师拨钟生认。同桌互拨互认。师说时间生拨钟。

3、学习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认出了钟面上的时刻,那你能把这些时刻记录下来吗?

A、介绍用汉字“时”的表示方法。

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板书:8时)

B、介绍数字表示方法。

出示电子钟8:00。这是什么?这种表示方法有什么特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学生回答后,师简要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时,冒号右边是2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C、学生接着用两种表示方法把后面两个钟面上的时间表示出来,指导学生完成,并针对问题及时讲评。

三、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2页的.内容

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出示课件)。

师:打开课本第92页,仔细观察图,说说他们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能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出每一个钟面上的时间吗?

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师讲评,生订正。

2、说说自己一天的安排

教育每个学生都要遵守纪律并爱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3、练习十六第三题:让学生试一试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板书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2、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做时间的主人。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32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适时安排两道基础性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第几”的感知和认识。]

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第几”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第几”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多样的拼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全课小结(略)

执教:四川省郫县犀浦实验学校张玉强

评析:四川省郫县教委教研室付强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3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

教材说明

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数量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

(三)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开始教师可以用几分的时间,仿照书前“编者的话”,选择学生能够听懂的事例,言简意明地讲一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利用“美丽的校园”数数,提供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l)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的插图。也可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先出示一位老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通过看图,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可这样表述: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指名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数。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如国旗、单扛、石凳等),再数数目比较大的(如垃圾筒、楼房、花等)。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第3~4页,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如,学生说“1面国旗、1位老师”,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1面国旗、l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面国旗、1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l”表示,周时在图的左面出示“1”。 10个数都出示后,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有多少学生认识这十个数。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学生,还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读。如果读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相应的集合圈里的物体。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跳着读这10个数。

4.数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后,还可以数学生身边的一些实物(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等)。引导学生数实物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么?(1面国旗)左面有什么?(4扇窗户)等。逐步使学生分清方位,这对于以后教学中布置学生看书、做作业,都有好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十几减9的练习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篇35

教学内容:

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

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美丽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

课件分步出示:

1、左边4人。

2、右边2人。

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三、课中操

四、减法图式

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开心,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

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民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农民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