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爱习作提供的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精选32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为营造“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我班也定了阅读计划。
二、方法与措施: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1、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
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上好推荐课,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等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推荐。
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
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读后叙述、交流评论、表演展示等。
2、努力实现资源共享教师要利用好学校图书室阅读资源,制定图书阅览的计划,包括每周的阅读篇目。
3、师生同读一本书,尽力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书籍记载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读中形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
4、培养阅读兴趣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
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举办“读书节”,邀请家长和师生共同参加。诸如名著欣赏讲座、阅读名著演讲、文学社采风、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阅读交流活动。组织“书香班级”、“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班级阅读之星”、“十佳博览之星”、“诗词诵读大王”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5、注重考核评比给学生适当压力。尽可能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建立学生的课外阅读档案。
三、具体安排:
1、创设浓郁的班级阅读氛围。利用好班内空间,建好班级文化等。
2、发动学生,充实班级书橱。
3、以读书计划为标准,向学生推荐书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
4、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
5、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知识。
6、利用电子阅览室,向学生推荐中华读书网、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等阅读网站,引导学生学会网上阅读。
7、定期开设“语文名著阅读讲座”或“名著欣赏讲座”。
8、每学期举办两次读书笔记展、读书卡片展、阅读手抄报。
9、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心得交流、赛诗会、文学人物评论会。
10、每学期最后评选出“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最佳读后感奖”、“最佳读书小报”、“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2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学校强化校园图书馆利用率,提升书籍质量,不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不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各校要提高站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1.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加大名著等课外读物阅读量,降低漫画等“享乐”阅读。
2.开展校园阅读节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提倡“读进去,想开来,写出来”,在读书时联系生活实际,读别人的书,想自己的事,最后提笔记录阅读感想。
3.学校应指导家长开展与孩子定时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工作措施
学校应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明确推荐程序、审核、公示、报备等要求,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一)审核到位,规范课外读物推荐使用。
1.成立“审读专家库”。
学校成立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教务处、党员教师、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员、家长代表组成课外读物“审读专家库”。
2.加强选书环节
(1)清单预审。学校选购课外读物需制定详细的清单明细,对课外读物的内容、适用年龄段、推荐指数、质量、出版社等信息进行详细的预审,对符合标准的予以推荐。
(2)联合推荐制。学校课外读物需由3名以上“审读专家库”成员联合推荐方能上报选购计划。
(3)确认审核制。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推荐的课外读物进行逐一审核,全员通过方可进行采购。
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务处牵头,期初、期中、期未对读物(学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班级图书角)进行全面摸底清查。
四、工作要求
1. 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分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和学校《关于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学校应加大书籍校园建设,健全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管理,开放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拓展学生阅读活动,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2. 注重宣传,严格管理。各年级各班要结合学校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 严格管理,失职问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学校教师要增强责任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3
近期,教育部、省教育厅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中小学生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健康管理(以下简称“五 项管理”)作出部署。为进一步推动“五项管理”工作落地 见效,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尊重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按照属地管理、部门协同、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努力从“小切口”推进“大改革”,切实引导中小学校、广大 家长及社会各界转变育人观念,持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 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一)手机管理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出台加强手机管理相关举措或办法;明确手机统一管理场所、配备装置并有经费保障;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网络净化和游戏管理。各中小学校制定手机管理以及带入校园申请制度;与学生家长一起,对学生合理使用手机进行教育引导;严格执行学生手机不得带入课堂规定;学校有手机保管装置和手机保管责任人;规定并严格执行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并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二)作业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完善作业管理细则,将作业管理纳入县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将作业管理作为督导部门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重要内容;教研室定期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并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禁止课外培训机构布置作业;设立监督电话和举报平台,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各中小学校年级组、学科组统筹协调作业总量,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分层布置作业,布置的作业禁止有超纲现象;禁止把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根据不同年级严控书面作业量,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禁止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三)睡眠管理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个小时。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教体局将组织开展睡眠管理科普宣传;将睡眠情况纳入区体质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会同相关部门,对辖区内校外培训机构线下、线上网课平台、网络游戏时间进行严格管理。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睡眠管理宣传,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严格执行上午上课时间,建立家长反映意见的渠道;告知并督促家长保证学生按时就寝;寄宿制学校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四)读物管理学校要对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进行遴选、审核、推荐和把关,对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和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读物资料,一律禁止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教体局建立对进校园的课外读物监督检查制度和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将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纳入教育督导部门督导范围;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并开展评选、表彰等活动;对课外读物进校园违法违纪情况进行处理。各中小学校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对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现象以及对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行为进行有效管控;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程序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目录向学生家长公开;开展读书节、书香校园等阅读活动。
(五)体质健康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按照国家要求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健康体检、一次学生体质测试,体质测试合格率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区教体局主管部门加强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督促指导学校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将体质健康工作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考核体系;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督导评估;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相关负责人的重要依据;定期向党委、政府定期汇报本区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全员参与的体育类训练、竞赛和活动;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工作;设立监督电话和举报平台,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各中小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配齐体育专任教师;制订大课间体育活动及每天锻炼1小时方案,并有效落实;制订针对雨雪天气的相对静止的室内体育活动计划;学校开展全员运动会、体育竞赛等活动;做好学生近视防控,每天上下午各做 1次眼保健操,每学期开展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对近视防控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有推进举措;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并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给家长。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各校要充分认识“五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顶层设计,压实责任,周密部署,聚焦工作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攻坚突破,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有考评、有实效;各中小学校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落实工作举措,责任到人,做好组织实施。结合实际,做到“一校一策”、“一 校一特色”、“一校一亮点”,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宣传发动,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形成良好 氛围。各中小学校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五项管理”内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加强家校合作,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形成合力。各校要健全完善家校联络制度,构建方便、及时、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凝聚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各中小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大讲堂、致家长的一封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倡导家长主动阅读、体育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为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榜样。
(四)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五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实施方案,将“五项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对学校年度考核内容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重要内容;教育督导部门要按照《关于建立五项管理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要求,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通过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举报平台,及时掌握和改进相关工作。通过明察暗访、实地检查以及通报整改等方式,将“五项管理”作为常态化监管重点。责任督学采用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做到一月到校督导一次,切实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各中小学校根据学校实际以及教育督导部门和责任督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立行立改,确保“五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4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5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排查
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教务处要带领图书角管理人员、班主任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查室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不私自销毁,要上报处理。各年级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强化管理
严禁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十二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年级教学主任、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三)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年级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务处要督促语文组实施“书香校园”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三年一体化”阅读计划、工作方案、定阅读内容、定考核办法,强化阅读课程实施过程管理,使“书香校园”工程,尽早在本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教务处要采取措施,组织各年级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五)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2、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
3、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
三、工作要求及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
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
推出《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定时清查,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学处牵头,期初、期中、期末对读物进行全面摸底清查。设立“图书观察员”,七年级采用学科老师做“图书观察员”,八、九年级每班设立2名学生“图书观察员”,他们负责对班级出借、归还图书中的破损图书进行整理,就读物细节问题进行上报。
4、推行“日日书香”活动,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学校始终坚持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悦读节
每一学年的四月份是学校的悦读月,开展主题式悦读节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2)有物可读
通过学校推荐与学生自由选择的方式,确定学生阅读书目的,做到有好书可读。学校推荐从《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选择最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阅读的书目,再由家长、学生自由选择,最终确定孩子手中有丰富的且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
(3)有时可读:
立足课堂,传授读书方法,课内习得读书方法,课外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充分利用好两个时间,一个是校内阅读课时间,一个是晚上亲子阅读时间,家校合作,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读书时间,从时间上保障孩子的阅读效果。
(4)有趣愿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自己真心喜欢的书,对孩子来说是学习中最大的享受。读到喜欢的地方,做好勾画或抄写在专用的“阅读记录本”上,把书中的闪光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有了情趣的读书,而不是硬性任务的驱动,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阅读,这样的阅读,教育的意义才会真正显现。
(5)有台展读
学校给孩子创设了展示读书成果的舞台,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演讲”、阅读汇报课、微信群等多个线下线上平台,让孩子与大家分享书中的精彩和自己的读书体会,在分享交流中,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深度阅读兴趣,还提升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舞台掌控能力。
(6)有迹可循
在读书过程中,把读过的书目篇章,用“开火车”、“毛毛虫”、“花蝴蝶”、“参天大树”等形状,记下自己一周读过的作品,积累归纳自己的阅读书库,方便以后再重温自己的读书之旅。当再重温这些读书轨迹的时候,书中的精华会再次更持久地滋养孩子的心灵。建立家庭读物图书角,“我和我的读物合个影”,讲述“我与读物的故事”。充分利用好班级家庭图书角的藏书,为孩子读书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加强对孩子读书方法的指导,给予孩子多个展示读书成果的舞台,及时对孩子展示情况做出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维评价方式相结合,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以多元评价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的华丽蝶变。
5、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四、工作原则:
1、方向性
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
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
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
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
中小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6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市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指导思想
xxx
二、工作任务
1、营造阅读氛围。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髙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
2、科学推荐读物。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要求推荐或选用课外读物。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或要求学生在指定书店购买。
3、加强监督管理。学校要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学校要明确校园书店经营管理要求,校园书店要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相关原则、标准和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校要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一校一策,推进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落地。
(二)加强家校合作。各学校结合实际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大讲堂、家长会、告家长书、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五项管理”制度得到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观和作业观,引导家长尽到监护责任,不给孩子布置额外家庭作业,督促孩子按时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监督孩子不阅读有害读物,不看不健康的影视片,不玩有害游戏,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开展“五项管理”工作,牵动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期盼性强。各校要加强对上级政策要求、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五项管理”内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加强督导检查。“五项管理”工作将作为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重要内容。各校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设立并公开办学行为举报电话,及时解决“五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教体局督导室将对学校“五项管理”工作定期开展督导,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7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作家、科学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往往也与他们的读书分不开的。我校开展课外读物进校园活动,将学生读书面拓宽,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外读物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成立“课外读物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实施目标:
(一)通过课外读物的推荐,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一)通过课外读物的阅读,在班级甚至是学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通过课外读物阅读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四)通过开展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四、实施内容: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推荐进校园课外读物,向家长公开推荐目录。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课外读物,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不得提供校内场所供单位或个人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方式销售课外读物。学校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推荐符合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分解到各个学期,每学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65万字。各班级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人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每周更新一次)、学习园地、墙壁等,营造书香氛围。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
4、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还可以发挥板报、墙报的作用。
5、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8
为贯彻教育部及省厅、市局有关加强中小学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为规范办学,统筹部署,特此制定大地小学关于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办法(试行)。
一、统一思想、科学宣传、统筹规划
1、大地小学成立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读物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相关通知要求,提高教师思想认识,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二、课外读物推荐工作坚持五项原则
大地小学课外读物推荐工作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中小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进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四个基本标准
1、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
2、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3、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
4、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四、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工作程序
1、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各年级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2、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
每学年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各年级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4、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5、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6、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7、各年级接收捐赠课外读物要明确来源,向学校报备,经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方可接收捐赠。
五、做好现有课外读物的清理工作
20XX年已开展过图书馆不适宜图书、外观差、无保存价值图书和不适宜期刊、不适宜电子图书的清理。在此基础上,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教材〔20XX〕2号)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对学校现有图书继续进行清理,包括班级图书角、阅览室以及清理不完全的图书馆。图书管理员要列出工作计划,做好“应清理图书册数”、“已清理图书册数”、“问题图书册数”、“待清理图书计划”统计。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本着吸收中华文明之精华,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方面的目标和市县关于推进“双语”阅读的相关要求,各年级各班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系统制定学校课外阅读活动计划,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活动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分解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中学七至九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其次课标还要求小学阶段背诵背诵优秀诗文总计160篇(段)。我们制定这一方案就是要使学生的阅读、背诵量达到这一要求的底线。
另外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四、活动规划:
1、各班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学校要根据本方案制订学班级的课外阅读计划、活动方案、管理制度,学校成立由教务主任负责,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语文教师为具体落实者的学生课外阅读工作指导小组,重点抓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各班级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墙壁等,营造书香氛围。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一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
(4)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还可以发挥板报、墙报的作用。
(5)各班级要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新增两本图书,定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
(6)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班队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3、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各学校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阅读时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勤查工具书、正确的坐姿、与外界干扰抗争等习惯。
4、认真上好“阅读课”。
各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阅读课,并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学生的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应在平时,学校安排的这节阅读课主要可以做如下几件事:
(1)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让每个学生上台说说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尽量安排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一节课如果说不完,下次的阅读接着进行。
(2)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这节课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给学生阅读优秀读物精彩的片断(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来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用来检查学生背诵“每周一诗”的情况。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周所背诵的古诗。
(4)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在课外阅读中,最常用到的阅读方法有: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浏览和跳读,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5)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阅读一些短文、童话、儿歌等。
5、各班级每周要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如是长篇可让学生读一些片断),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也要适当进行抽查,以督促学生完成。每隔一定的时间要进行考核,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完成任务。
6、“每周一诗”活动要切实落实到位,每节课的课任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背诵古诗,对不认真背诵的学生要要求其重背。争取到六年级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背诵的底线——70首。
7、各年级每班每月要出一期“读书汇报”专题墙报,内容可以由下面几部分组成:好书推荐(主要介绍一些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的`内容简介),读后感(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读书名言(可以是学生收集来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读书方法介绍(向其他同学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还可以有古诗配画(给古诗配上优美的画面,但只能是增加小报的美感,不宜太多)。学生校将在橱窗内展示这些小报,每周更换一次,并定期进行小报的评比,对优秀的小报学校将给予奖励。
8、设立课外书阅读的“星级”评比,基本的要求如达到(即上面第一条所提到的各年级每学期所要达到的阅读量),即可以达到五级,如果学生超过此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予以星升级,并发给证书。学生的阅读量要在学生的读书记载上予以记录。各班级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读书评价的方法,评价班级的“读书大王”、“读书小名星”等。
9、组织好阅读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既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检测,也是学生之间读书经验的交流,还可以保持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持久兴趣。各学校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组织阅读成果展示:
(1)每学期组织1-2次与课外阅读有关的语文活动,活动主题可以是:“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假如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来到今天”,“我崇敬和喜爱的一个作家”等。
(2)充分利用黑板报、班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每学期出2期以上课外阅读为主题的专刊,内容反映阅读活动。
(3)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4)每年举行一次“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演讲比赛、名著阅读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为营造“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我班也定了阅读计划。
二、方法与措施: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1、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
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上好推荐课,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等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推荐。
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
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读后叙述、交流评论、表演展示等。
2、努力实现资源共享教师要利用好学校图书室阅读资源,制定图书阅览的计划,包括每周的阅读篇目。
3、师生同读一本书,尽力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书籍记载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读中形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
4、培养阅读兴趣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
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举办“读书节”,邀请家长和师生共同参加。诸如名著欣赏讲座、阅读名著演讲、文学社采风、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阅读交流活动。组织“书香班级”、“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班级阅读之星”、“十佳博览之星”、“诗词诵读大王”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5、注重考核评比给学生适当压力。尽可能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建立学生的课外阅读档案。
三、具体安排:
1、创设浓郁的班级阅读氛围。利用好班内空间,建好班级文化等。
2、发动学生,充实班级书橱。
3、以读书计划为标准,向学生推荐书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
4、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
5、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知识。
6、利用电子阅览室,向学生推荐中华读书网、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等阅读网站,引导学生学会网上阅读。
7、定期开设“语文名著阅读讲座”或“名著欣赏讲座”。
8、每学期举办两次读书笔记展、读书卡片展、阅读手抄报。
9、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心得交流、赛诗会、文学人物评论会。
10、每学期最后评选出“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最佳读后感奖”、“最佳读书小报”、“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3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学校强化校园图书馆利用率,提升书籍质量,不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不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各校要提高站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1.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加大名著等课外读物阅读量,降低漫画等“享乐”阅读。
2.开展校园阅读节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提倡“读进去,想开来,写出来”,在读书时联系生活实际,读别人的书,想自己的事,最后提笔记录阅读感想。
3.学校应指导家长开展与孩子定时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工作措施
学校应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明确推荐程序、审核、公示、报备等要求,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一)审核到位,规范课外读物推荐使用。
1.成立“审读专家库”。
学校成立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教务处、党员教师、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员、家长代表组成课外读物“审读专家库”。
2.加强选书环节
(1)清单预审。学校选购课外读物需制定详细的清单明细,对课外读物的内容、适用年龄段、推荐指数、质量、出版社等信息进行详细的预审,对符合标准的予以推荐。
(2)联合推荐制。学校课外读物需由3名以上“审读专家库”成员联合推荐方能上报选购计划。
(3)确认审核制。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推荐的课外读物进行逐一审核,全员通过方可进行采购。
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务处牵头,期初、期中、期未对读物(学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班级图书角)进行全面摸底清查。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分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和学校《关于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学校应加大书籍校园建设,健全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管理,开放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拓展学生阅读活动,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2.注重宣传,严格管理。各年级各班要结合学校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学校教师要增强责任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4
一、实施年级
四年级
二、实施步骤
1、组织讨论,明确目标。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①每天花多少时间读课外书为宜?
②在什么地方读书?
③读些什么书为好?
④怎样读?
通过讨论要明确,每天利用中午或晚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时间读学校图书馆里适合学生阅读的一些书。基本做到每两个星期读1本约300页的书,了解梗概,说出最精彩的地方。可以在家里读,也可以在校内读。读的时候讲究读书方法,可用浏览读、快速读,也可以用精读法重点读等。
2、设计强化物。
根据图书馆借阅登记,凡登记一次发书签一个,凡读完一本向组长报告登记获一个书签,凡获两个书签的可以在班队会时间的小组读书交流会上交流,并可再获一个书签。凡获三个书签的,可在全班读书心得会上交流。凡在全班交流会上交流的可获优惠购书券一张,并把获书签情况统计上报。
三、实施阶段
1、按上述方法,严格执行。凡符合要求的发书签并予表扬,对中途退步的`收回书签。
2、及时了解学生读书进展。发挥小组长作用,让小组长代替老师实行管理,定期了解小组成员读书进展,让小组同学相互督促,小组内部也可实行读书进展展示表,及时强化学生读书的意识。
3、小组交流时要求逐步提高。开始时,每个完成读书任务的同学可简单说一说,以后逐步提高。
4、班级读书交流会,也应循序渐进,由简单开始,逐步提高要求,可以把交流情况与发放书签多少结合起来。
四、注意事项
1、明确要求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①-④项要求。
2、对于怕读书的同学要多关心、多鼓励。
3、强化要及时。
4、鼓励学生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但不做要求)。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5
一、指导思想:
高一年级是起始年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读书和学习习惯将决定着他们高中三年是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我们高一年级备课组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读书习惯,享受书香人生”为宗旨,以读书系列活动为载体,大力营造书香校园,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原则
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科学训练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充分利用课外读物,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知识的迁移,做到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
提倡学生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读物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读书活动课上进行交流。通过读写听说的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与学校活动相结合原则
广泛参与学校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4、与德育相结合原则
读书活动要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相结合,让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振兴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5、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原则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专题研究,必然要广泛查阅大量书籍资料,这样会进一步增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积极引导学生读生活、读社会、读人生。
6、与本土文化教育相结合原则
要坚持阅读的本土化特色,开展本土文化教育,把《西安这座城》、《平凡的世界》等列入阅读推荐篇目,让本土文化阅读成为阅读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阅读的内容和形式
1、古诗文阅读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其中包含着很多哲理。在小学段背诵一定数量的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加强自身修养,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
2、名著阅读
引导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积极阅读中外经典名著,包括文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
3、时文阅读
在提倡学生经典阅读的同时,可安排一定量的时文阅读。所谓时文是指富于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的文章。
4、科普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阅读的主要形式有书面阅读、音像阅读和网络阅读。书面阅读是阅读的一种主要形式。音像阅读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觉渠道共同参与的一种喜闻乐见的阅读方法。如:广播小说、电视诗歌、散文欣赏等。网络阅读也逐渐成为一种阅读的新时尚。
四、具体措施
1、学生个人要制定读书计划,并认真加以落实。建立读书个人档案,用于记录自己每学期的.读书内容和成效。
2、要充分利用好晨读时间,合理安排晨读和阅读的内容。
3、教师要率先垂范,带头背诵和阅读,在教育随笔中要有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
4、课任教师要对学生的.读书篇目和方法进行指导。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每个班先自行开展活动,班内交流推广,之后(初步定在本学期的第十一周)再进行年级交流,并以展板的方式和现场交流的方式呈现阅读成果。
组织全校师生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搞好读书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及时发现、研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动员教师和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中来。按照拟定的活动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教师的读书与反思要加入教师的业务考核,学生的读书情况要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6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排查
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教务处要带领图书角管理人员、班主任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查室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不私自销毁,要上报处理。各年级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强化管理
严禁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十二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年级教学主任、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三)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年级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务处要督促语文组实施“书香校园”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三年一体化”阅读计划、工作方案、定阅读内容、定考核办法,强化阅读课程实施过程管理,使“书香校园”工程,尽早在本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教务处要采取措施,组织各年级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五)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2、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
3、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
三、工作要求及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
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
推出《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定时清查,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学处牵头,期初、期中、期末对读物进行全面摸底清查。设立“图书观察员”,七年级采用学科老师做“图书观察员”,八、九年级每班设立2名学生“图书观察员”,他们负责对班级出借、归还图书中的破损图书进行整理,就读物细节问题进行上报。
4、推行“日日书香”活动,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学校始终坚持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悦读节
每一学年的四月份是学校的悦读月,开展主题式悦读节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2)有物可读
通过学校推荐与学生自由选择的方式,确定学生阅读书目的,做到有好书可读。学校推荐从《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选择最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阅读的书目,再由家长、学生自由选择,最终确定孩子手中有丰富的且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
(3)有时可读:
立足课堂,传授读书方法,课内习得读书方法,课外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充分利用好两个时间,一个是校内阅读课时间,一个是晚上亲子阅读时间,家校合作,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读书时间,从时间上保障孩子的阅读效果。
(4)有趣愿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自己真心喜欢的书,对孩子来说是学习中最大的享受。读到喜欢的地方,做好勾画或抄写在专用的“阅读记录本”上,把书中的闪光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有了情趣的读书,而不是硬性任务的驱动,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阅读,这样的阅读,教育的意义才会真正显现。
(5)有台展读
学校给孩子创设了展示读书成果的舞台,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演讲”、阅读汇报课、微信群等多个线下线上平台,让孩子与大家分享书中的精彩和自己的读书体会,在分享交流中,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深度阅读兴趣,还提升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舞台掌控能力。
(6)有迹可循
在读书过程中,把读过的书目篇章,用“开火车”、“毛毛虫”、“花蝴蝶”、“参天大树”等形状,记下自己一周读过的作品,积累归纳自己的阅读书库,方便以后再重温自己的读书之旅。当再重温这些读书轨迹的时候,书中的精华会再次更持久地滋养孩子的心灵。建立家庭读物图书角,“我和我的读物合个影”,讲述“我与读物的故事”。充分利用好班级家庭图书角的藏书,为孩子读书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加强对孩子读书方法的指导,给予孩子多个展示读书成果的舞台,及时对孩子展示情况做出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维评价方式相结合,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以多元评价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的华丽蝶变。
5、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四、工作原则:
1、方向性
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
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
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
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
中小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7
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本校就“五项管理”工作认真进行自查,特制定如下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20xx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贯彻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着力完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工作遵循基本原则
1、强调系统性、统整性。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中心,从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工作入手,系统推进教育教学管理。
2、体现科学性、专业性。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
3、凸显协同性、操作性。学校齐抓共管,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工作职责和重点任务,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协同做好“五项管理”工作。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手机管理
1、做到统一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家长与学生双方签字确认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携带,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教导处统一保管在指定地点,提供必要的保管装置,并加强管理,避免发生手机丢失、损坏和泄露学生信息等问题。
2、正面宣传引导。利用校会、家长会、班会,黑板报、网络、宣传栏加强政策宣传,广泛宣传学生手机管理的目的意义、具体要求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手机,配合学校落实有关管理要求。加强教职工培训,结合全员导师制,明确各岗位教职工的育人责任,做好教育教学、家校沟通、监督管理等具体工作,积极探索和分享手机管理的好做法。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培养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制止和矫正孩子过度使用手机、沉迷网络游戏、不当消费等行为,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3、落实管理措施。广泛听取教师、家长、学生意见,学校拟定《重固小学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办法》。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专题讲座、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管理能力,避免“一禁了之”等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对学生违反手机使用管理规则的`行为,要注意批评教育艺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生活的快乐。
(二)加强作业常规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本校教学常规《重固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在此基础上认真制定《重固小学作业管理细则》。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及教师工作要求,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修订学校绩效考核条例,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教研、科研、师训及学校绩效考核范围。围绕作业管理,组织专题校本研修,完善校本作业资源建设。
2、提高设计质量。基于课程标准及其他相关课程指导意见,围绕作业的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等关键要素,综合考虑作业的系统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建立和完善基于课程标准、立足学情的校本作业具体要求。关注学情差异,加强单元作业设计,加强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作业设计,创新作业类型方式。
3、统筹作业总量。确保作业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五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时间完成作业,避免因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4、认真批阅。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得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符号批改、反馈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赏识”功能,探索增值性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学校每学期对作业批改情况开展两次的常规检查。
(三)落实睡眠管理措施
1、严格按照本市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计划,明确作息时间。8:20后开展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重新制订《重固小学作息时间》,将每天30分钟的午休时间排进课表,通过科学利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校园广播播放舒缓音乐等,为学生创设午休条件,营造校园午休氛围。
2、加强作业管理。每天书面作业时间按照要求严格执行,21:20前应准时就寝。严格落实学生作业、学习不接触电子屏幕。告知并督促家长保证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对超过就寝时间仍未能完成的作业,允许学生隔天补交,对长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帮助和辅导,必要时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每月开展专项工作调研,及时反馈,落实整改措施。
3、优化课程管理。重新修订学校课程方案,努力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等途径,普及科学睡眠知识,从思想和行动上提升学生睡眠管理实效。结合道法、语文、自然、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结合主题活动、探究性学习,结合党团队活动、睡眠日活动、场馆学习、专题教育、主题讲座等活动,将学生的睡眠教育与学习体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对健康睡眠的深度理解和自我把控。确保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让学生学习张弛有度。
(四)加强读物管理
1、丰富馆藏图书。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充实优秀读物,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入馆教育以及文献信息检索、辨别、利用等课程;结合学校读书节、学科节等,开展有主题的图书馆课程开发活动和读书沙龙分享活动;利用学校文化长廊、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每月开展好(新)书推荐、名师导读等。
2、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渠道“负面清单”管理机制。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把关,学校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3、完善队伍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小学图书馆专业人员资格准入规定,强化图书采购人员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
(五)加强体质管理
配齐配足体育专职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学校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课时间,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做好体育意识与体育知识相关测评工作,定期上报学生日常体育学习成绩,按时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规范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加强运动风险防范,建立完善的体育运动伤害应急处理机制。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8
一、活动目的:
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以建设有品位有特色的“书香校园”为落脚点,广泛阅读、培厚底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拓宽学习渠道,引领学生阅读精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制定本方案。
二、方案实施的步骤:
1、成立专门的负责小组。
学校成立课外阅读工作领导小组,由语文学科委员会全权负责,各班语文教师负责执行学校的有关计划、方案、制度,校委会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各项有关宣传活动。
2、进行前期调查工作: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阅读方案,建议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每天的读书时间、曾经读过的书目、选书原则以及课外阅读的收获,然后老师将各班学生情况汇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确定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
3、制定阅读计划:
(1)、准备读书笔记:学校为学生统一订购规范的读书笔记本,格式全面,内容丰富,便于学生及时积累整理读书心得与体会。要求学生会做分类摘记;会写读后感或赏析文章,每年不少于4篇,每篇不少于500字;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一年内阅读量为XXX万字,每学期至少读3本书,读书笔记3万字。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教师设计课外阅读指导交流课,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要领,内容可以是“作者介绍”“内容梗概”“精彩片段摘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等。
(3)、“五·一”、“十·一”长假期间,可安排学生自由阅读,读名著一部或5篇精美文章;寒暑假学生集中时间阅读至少2部名著;
4、选择阅读书目
为教师提供适当的.书籍,认真组织教师阅读;积极倡导师生共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详尽的读书方案,可分为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教师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完成情况。
5、有梯度地分级实施
课外名著的阅读重点放在高一高二进行,穿插报刊、杂志和散文类小文章的阅读,可将主要时间段安排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同时充分利用假期的集中时间;高三以重点篇目的重新精读与教师指导点评及训练为主,侧重报刊、杂志、时文类文本的阅读,为作文积累素材。
6、依据书目类别和学生差异布置阅读任务
每个年级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和指定的阅读材料。教师根据不同类别的篇目提出精读和泛读的具体要求。依据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发展要求,明确各自的具体阅读任务和预期目标,督促学生经常性地做好读书笔记,并依据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阅读要求,以真正满足学生自主读书的需要。
三、实施保障:为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得到落实,学校要从以下几方面科学安排,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1、加强时间保障,高一、高二年级每周至少开设两节阅览课,高三视实际情况而定。
2、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为班级捐书,让学生将家中已读的课外书带到学校来,进行以书换书活动。图书质量要有保证,所陈列书籍须经语文老师验收合格方可。教师做好组织工作,培养班级图书管理员,保证班级图书正常有序流通。
3、学校开放图书室,学校要根据课外阅读活动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图书室的建设,多方筹措经费为图书室配足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书籍和刊物,配齐《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图书室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阅读资源,每学期图书借出率应达50%以上,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同时与班主任配合,建立起有序的借书、读书、还书的程序,并对学生借书情况进行统计,作为调研学生读书情况的材料之一。
4、营造读书氛围。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大力宣传读书的意义,介绍读书的方法、推荐阅读的书目、推广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经验等,创设优美的校园阅读环境。除了图书馆、阅览室外,学校应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尽心培育校园文化,让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橱窗、每一个标记都浸润书香的味道。让学生耳闻目睹处处皆诗,在书香中感悟做人道理,受到文化的熏陶。
四、评价措施: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考核,由学校具体负责。
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管理范畴,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序列,认真规划,科学调控,规范考核。
1.对教师的评价重在评价其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及活动开展情况。具体评价内容有:
(1)每学期,各年级的语文教师要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著讲座”,每位教师每学期要主持一次;
(2)每位教师的阅读指导课要有教案,教案要备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内容、阅读要求等;
班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课有活动方案设计。
(3)班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特色班级的创建。每学期评选“优秀读书班级”活动,对开展得好的班级给予奖励,对积极组织、辅导和督促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给予表彰。
2.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检查读书笔记及成果展示,具体内容有:
(1)本班教师对读书笔记的检查每星期一次,常抓不懈。检查阅读内容是否合适,材料摘抄是否准确,阅读量是否充分,简评是否恰当独到等等。校委会不定期对各班读书情况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树立榜样,确保课外阅读落在实处。
(2)各班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载体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各班黑板报每学期至少出两期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专刊。
(3)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学期组织1—2次与课外阅读有关的语文活动。主题可以是“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我喜爱的一位作家”“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假如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来到今天”,“古诗文诵读”等;其形式可以是故事会、班会、书评会、朗诵会、作文比赛等。
(4)学校组织专项比赛。为了展示读书活动的成果,推动读书活动的有序开展,语文组校委会将会同学校政教处、教务处定期组织多种多样的专项比赛,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和课外阅读有关的比赛活动,如“名著精彩片段朗诵会”“我爱读书”演讲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辩论赛”等活动,对表现好的同学和班级给予表彰奖励。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19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20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2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方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的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机构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任副组长,领导成员全员参与,成立工作组,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推动本校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工作内容
1、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教导处要带领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要求认真排查馆藏图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年级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12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2、强化管理,严谨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12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3、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4、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导处要做好学校“书生课程”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书生课程建设委员会年度计划,定好工作方案、阅读内容、考核办法,强化课程实施过程管理,使“书生课程”尽早在本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教导处采取措施,组织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5、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如: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等。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业务校长任组长,教导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22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和安排,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积极领会落实市教育局的全面指导和管理,特制定我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管理方案。
1、明确要求,落实主体责任
我校明确以校长为责任人,教务处负责牵头落实,班主任、语文教师及图书室负责人为实施者,落实落靠责任,认真履行责任和职责,保质保量完成此项工作。
二、研读政策,明确工作内容
认真研读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有关政策,明确推荐标准与要求。积极落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的指导与管理。配合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把握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和监督检查。
三、落实工作,做好推荐管理
1、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明确此项工作的政治性和严肃性。
2、学校把控第一关,每学期期末学校都统一要求各学年的语文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推荐读物要把握好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本着质量过关,数量适度的原则进行推荐。
3、教师把控第二关,开学后语文教师要检查学生手中的课外读物是否都是正规出版社出版,从学校、教师环节严把课外读物质量和数量关。
4、检查抽查第三关,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突击检查班级图书角及学生书桌堂内的课外读物,所有的课外读物都是正规出版社出版,也没有发现数量过多的现象。
四、坚持原则,推进管理要求
1、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2、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3、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4、校园内不设校内书店,也不存在通过讲座、培训等活动集中销售课外读物的现象。
总之,我校严格遵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和安排,认真履行学校、教师的主体责任,不松懈、不推诿,保障学生能够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23
一、活动目的:
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以建设有品位有特色的“书香校园”为落脚点,广泛阅读、培厚底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拓宽学习渠道,引领学生阅读精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制定本方案。
二、方案实施的步骤:
1、成立专门的负责小组。
学校成立课外阅读工作领导小组,由语文学科委员会全权负责,各班语文教师负责执行学校的有关计划、方案、制度,校委会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各项有关宣传活动。
2、进行前期调查工作: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阅读方案,建议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每天的读书时间、曾经读过的书目、选书原则以及课外阅读的收获,然后老师将各班学生情况汇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确定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
3、制定阅读计划:
(1)、准备读书笔记:学校为学生统一订购规范的读书笔记本,格式全面,内容丰富,便于学生及时积累整理读书心得与体会。要求学生会做分类摘记;会写读后感或赏析文章,每年不少于4篇,每篇不少于500字;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一年内阅读量为XXX万字,每学期至少读3本书,读书笔记3万字。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教师设计课外阅读指导交流课,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要领,内容可以是“作者介绍”“内容梗概”“精彩片段摘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等。
(3)、“五·一”、“十·一”长假期间,可安排学生自由阅读,读名著一部或5篇精美文章;寒暑假学生集中时间阅读至少2部名著;
4、选择阅读书目
为教师提供适当的书籍,认真组织教师阅读;积极倡导师生共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详尽的读书方案,可分为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教师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完成情况。
5、有梯度地分级实施
课外名著的阅读重点放在高一高二进行,穿插报刊、杂志和散文类小文章的.阅读,可将主要时间段安排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同时充分利用假期的集中时间;高三以重点篇目的重新精读与教师指导点评及训练为主,侧重报刊、杂志、时文类文本的阅读,为作文积累素材。
6、依据书目类别和学生差异布置阅读任务
每个年级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和指定的阅读材料。教师根据不同类别的篇目提出精读和泛读的具体要求。依据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发展要求,明确各自的具体阅读任务和预期目标,督促学生经常性地做好读书笔记,并依据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阅读要求,以真正满足学生自主读书的需要。
三、实施保障:为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得到落实,学校要从以下几方面科学安排,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1、加强时间保障,高一、高二年级每周至少开设两节阅览课,高三视实际情况而定。
2、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为班级捐书,让学生将家中已读的课外书带到学校来,进行以书换书活动。图书质量要有保证,所陈列书籍须经语文老师验收合格方可。教师做好组织工作,培养班级图书管理员,保证班级图书正常有序流通。
3、学校开放图书室,学校要根据课外阅读活动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图书室的建设,多方筹措经费为图书室配足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书籍和刊物,配齐《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图书室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阅读资源,每学期图书借出率应达50%以上,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同时与班主任配合,建立起有序的借书、读书、还书的程序,并对学生借书情况进行统计,作为调研学生读书情况的材料之一。
4、营造读书氛围。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大力宣传读书的意义,介绍读书的方法、推荐阅读的书目、推广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经验等,创设优美的校园阅读环境。除了图书馆、阅览室外,学校应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尽心培育校园文化,让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橱窗、每一个标记都浸润书香的味道。让学生耳闻目睹处处皆诗,在书香中感悟做人道理,受到文化的熏陶。
四、评价措施: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考核,由学校具体负责。
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管理范畴,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序列,认真规划,科学调控,规范考核。
1.对教师的评价重在评价其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及活动开展情况。具体评价内容有:
(1)每学期,各年级的语文教师要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著讲座”,每位教师每学期要主持一次;
(2)每位教师的阅读指导课要有教案,教案要备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内容、阅读要求等;
班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课有活动方案设计。
(3)班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特色班级的创建。每学期评选“优秀读书班级”活动,对开展得好的班级给予奖励,对积极组织、辅导和督促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给予表彰。
2.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检查读书笔记及成果展示,具体内容有:
(1)本班教师对读书笔记的检查每星期一次,常抓不懈。检查阅读内容是否合适,材料摘抄是否准确,阅读量是否充分,简评是否恰当独到等等。校委会不定期对各班读书情况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树立榜样,确保课外阅读落在实处。
(2)各班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载体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各班黑板报每学期至少出两期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专刊。
(3)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学期组织1—2次与课外阅读有关的语文活动。主题可以是“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我喜爱的一位作家”“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假如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来到今天”,“古诗文诵读”等;其形式可以是故事会、班会、书评会、朗诵会、作文比赛等。
(4)学校组织专项比赛。为了展示读书活动的成果,推动读书活动的有序开展,语文组校委会将会同学校政教处、教务处定期组织多种多样的专项比赛,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和课外阅读有关的比赛活动,如“名著精彩片段朗诵会”“我爱读书”演讲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辩论赛”等活动,对表现好的同学和班级给予表彰奖励。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24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落实教育部、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手机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五项管理""工作系列文件精神及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意义
加强“五项管理"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是推动我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是促进金中学生身心健康和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举措。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手机不离手、作业写不完、睡觉睡不够、身体缺锻炼、读物需指导等问题,学校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五项管理”,以实现与立德树人共融、与学校发展共振、与学生成长共行,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金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协同育人、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校“五项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学校专门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党委书记、校长
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工会主席副校长
党委副书记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教处,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学校“五项管理”日常工作。
各部门、级部要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作业管理
1、学校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学生在校期间的作业时间安排在19:00----21:35,节假日髙考科目作业时间每天原则上控制在20分钟/科以内,作业总量不超过2.5小时/天。
2、学校将科学设计作业,各年级组、学科组、各班级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鼓励老师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创新作业类型。
3、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进行全批全改,不让孩子自批自改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4、教师不用手机在班级QQ群、微信群、钉钉群布置家庭作业,不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5、家长不随意给孩子布置作业,不加重孩子学业负担。
(二)睡眠管理
1、根据我校为全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早上上课时间为7:50
2、学校和家长需了解科学睡眠知识,重视孩子睡眠管理,确保学生应达到8小时。学生在校期间的作息时间为:中午午休时间为13:00----14:00,晩上就寝时间为23:00----6:30。
3、家长尽可能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孩子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不熬夜、不玩电子游戏,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建议学生在家期间不晩于22:00就寝,不早于7:00起床,保障睡眠达到8小时。
4、教师、家长要每天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及时加强沟通。
5、学校定期对孩子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监测,请家长务必积极配合。
(三)手机管理
1、根据我校为全寄宿制高中的特点,学生不得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学校已为每间寝室配备有固定电话,用于学生与家长联系。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监护人同意、由监护人向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报备学校后方可带入。
2、学校将在各班级设置手机保管处,学生进校后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节假日离校时领取归还。带入校园的手机,学生每次使用需经班主任联系监护人,征得同意后方可使用。
3、上课期间,如监护人要与孩子联系,可通过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进行联系沟通,在均无法联系的情况下可直接拨打学校每日值班联系电话。
4、教师不用手机布置作业,不要求孩子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5、家长应以身作则,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督管理,减少孩子使用手机时间,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四)读物管理
1、学校严格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含数字出版产品),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非新华书店购买的课外读物。
2、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每天按时向学生开放,将定期推荐优秀图书给孩子阅读。
3、学校每学年参照《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设立校园、班级读书角,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孩子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4、学校信息中心需加强对学校网络进行监管,严防非法读物进入校园。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严禁利用电子设备打游戏、QQ聊天、浏览不健康网页。
5、学校将对孩子携带进入校园的读物、教辅等进行管理,发现问题读物、问题教辅等及时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6、家长应在正规渠道购买课外读物,要索票索证,确保所购读物为正版书籍;要重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符合孩子认知发展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积极向上,对于不适当的书籍要及时禁止阅读。
7、保证孩子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倡导亲子阅读,教育孩子爱护图书。
(五)体质管理
1、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每周开展2节体育与健康课程,保障落实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保障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全面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学校每学期开展体育节等活动,家长要积极支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体育活动。争取体育活动人人有项目,个个都参与,在活动中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
3、学校保障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定期组织孩子进行视力检查、体质健康监测,并及时将孩子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给家长。
4、家长要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孩子1-2项体育运动兴趣爱好。要保障孩子在家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5、如孩子存在不适合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存在体质异常的情况,家长要及时如实告知班主任和学校,以防突发事件发生。
各级部、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推进“五项管理"落在实处。全体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对“五项管理”享有监督权,对存在问题的拨打监督举报电话:xxxxxxxx
为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家校共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定西市制定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20条措施。
加强作业管理
1.严格作业设计。学校要分学段、分学科指导教师从学与教的视角思考作业内涵,严格作业设计,研制作业内容,规范作业布置,合理作业评价,严禁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随意性等低效作业。
2.严把作业难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科学制定并认真落实教学计划,不随意增减课程难度,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布置难度水平超过课标要求的作业。
3.严控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4.规范班级交流。学校制定班级微信群、QQ群、钉钉群规范使用规定,班级群只能用作学校教师家长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沟通和相关紧急事项的通知,除因疫情防控等原因有特殊要求外,严禁老师在班级群布置家庭作业。
5.严肃作业批改。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提倡作业面批面改,以便充分掌握学情,不得只布置不批改,不得应付性批改。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检查任务,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加强睡眠管理
6.减轻课外负担。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给学生安排太多的家庭作业和辅导班,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拥有更好的睡眠。
7.保证睡眠质量。小学初中学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50,高中学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30。家长保证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
8.严格招生管理。各县区教育局要做好就近入学工作,减少学生在上学路上耗费的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睡眠时间。要适当推迟小学、初中学生的到校时间,让学生多睡一会,并且有时间吃好营养早餐,保障健康成长。
加强手机管理
9.有限带入校园。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学校研究同意,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
10.细化管理措施。学校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11.规范作业布置。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应通过课堂板书方式给学生当面布置作业,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12.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13.做好家校沟通。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严格控制学生居家使用电子产品,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家长老师及时保持沟通,掌握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加强读物管理
14.激发阅读兴趣。强化对中小学生阅读的深入研究与指导,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各中小学校要组织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5.推荐优秀读物。各学校要广泛开展阅读能力提升工程,以语文教研组为主体成立专家组,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结合实际制定适合本校学生阅读能力的推荐书目,向学生推荐经典类和前沿类的优秀读物。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25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为学生营造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就加强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要求如下:
一、指导思想
课外读物管理是“五项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校园意识形态安全:课外读物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事关学校育人方式的革新。学校要深刻认识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将其纳入校园管理、纳入监测通报之中,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规范程序,完善机制,压实责任,建立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防火墙”,严防问题读物渗透校园。
二、成立领导机构
为做好此次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特设立xx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组织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其他行政成员及各班班主任
三、加强引导管理
学校要切实履行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学生课外读物的正面引导,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和广大家长。通过主题班会、家长会、读书会、书香校园建设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和学生宣讲文件精神和要求,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书籍、多读红色书籍、多读正能量书籍,有效提升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
学校要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组织开展针对行政干部、教师、图书馆管理员等各相关群体的培训交流,积极探索课外读物管理的有效经验和创新举措;要注重引导学校精选课外阅读内容、改进阅读方法,建立促进主动阅读的有效机制,激发学生阅读激情,培养学生阅读好习惯,推动学校育人方式的创新。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26
为了积极创建书香校园,结合本校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以古今中外名篇名著为主要内容,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充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使师生在浩瀚的书海中丰富知识,亲近母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人身修养,全面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和办学品位。
二、活动主题
读一篇(部)名著,塑一身雅气。
三、主要内容和目标
营造读书氛围。阅读需要氛围,这氛围需要营造。为了积极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校准备首先从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做起。
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例如: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营造文化氛围,创建“书香校园”等。
各班以“建设书香校园”为主题上一节主题班会课,营造班级阅读氛围。
各班设计一个班级“书香园地”,由班级定期张贴“好书推荐”“名人名言”“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文章,由同学们自己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建设,建设开放性读书驿站,全天向学生开放,每年更新图书。起始年级,实施书架工程。
四、明确阅读时间
一天三读:早读,每天上午上课之前,为早到校的学生阅读时间;综合实践课上读,每次综合实践课都要安排专门的阅读活动;睡前读,每晚一次的.睡前阅读。
五、开展阅读活动
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主题班会。各年级每一位学生要在语文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制订科学的广泛阅读计划。每位学生有专门的阅读笔记。
每年举办一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读报圈点批注剪报展;周末、寒暑假等长假期间,鼓励学生在家看学校推荐的书,写读书体会,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六、教师读书活动
教师的学习应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在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教育名著、原著。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教师登高望远,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
教师要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知天下大事。教师在阅读中,以原理掌握、方法实施为基础,以专业拓展、学科纵深为发展。通过阅读激发阅读持久兴趣,引发可持续思考,形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学校图书馆每学期新增一批教育类书籍,丰富阅览室藏书。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读完两本书,完成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
教研组备课组要在集体备课时安排集体学习。教师要经常写一些教育教学随笔,每学期教师至少交育人一得与教学一得各一篇,促使教师对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生活感悟、学生成长进行反思。
七、做好负面清单管理
1、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2、禁止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
3、责任主体。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班主任,图书馆负责人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履职。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27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28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
1、小组组织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中小学各科教研组长和各班主任
2、小组职责: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指导和安排,负责学校课外读物的推荐、审核和管理工作。
二、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严格执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做好推荐、购买、管理工作。
(一)严格推荐程序:
1、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
2、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
3、具体流程:
(1)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
(2)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3)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严格购买程序:进校园课外读物由学校图书馆进行购买,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三)加强课外读物管理:进校园的课外读物,统一由图书馆进行管理。
三、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2、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经审核合格后,方可接收捐赠。捐赠读物交由图书馆统一管理。
3、加强各班级自建的图书角的监督管理,班主任老师是第一责任人。凡进入图书角的课外读物,首先要经过审核。审核由班主任牵头,联系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对本班图书角的课外读物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内开展阅读活动。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29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落实教育部、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手机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五项管理""工作系列文件精神及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意义
加强“五项管理"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是推动我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是促进金中学生身心健康和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举措。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手机不离手、作业写不完、睡觉睡不够、身体缺锻炼、读物需指导等问题,学校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五项管理”,以实现与立德树人共融、与学校发展共振、与学生成长共行,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金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协同育人、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校“五项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学校专门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党委书记、校长
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工会主席副校长
党委副书记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教处,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学校“五项管理”日常工作。
各部门、级部要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作业管理
1、学校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学生在校期间的作业时间安排在19:00----21:35,节假日髙考科目作业时间每天原则上控制在20分钟/科以内,作业总量不超过2.5小时/天。
2、学校将科学设计作业,各年级组、学科组、各班级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鼓励老师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创新作业类型。
3、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进行全批全改,不让孩子自批自改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4、教师不用手机在班级QQ群、微信群、钉钉群布置家庭作业,不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5、家长不随意给孩子布置作业,不加重孩子学业负担。
(二)睡眠管理
1、根据我校为全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早上上课时间为7:50
2、学校和家长需了解科学睡眠知识,重视孩子睡眠管理,确保学生应达到8小时。学生在校期间的作息时间为:中午午休时间为13:00----14:00,晩上就寝时间为23:00----6:30。
3、家长尽可能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孩子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不熬夜、不玩电子游戏,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建议学生在家期间不晩于22:00就寝,不早于7:00起床,保障睡眠达到8小时。
4、教师、家长要每天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及时加强沟通。
5、学校定期对孩子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监测,请家长务必积极配合。
(三)手机管理
1、根据我校为全寄宿制高中的特点,学生不得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学校已为每间寝室配备有固定电话,用于学生与家长联系。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监护人同意、由监护人向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报备学校后方可带入。
2、学校将在各班级设置手机保管处,学生进校后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节假日离校时领取归还。带入校园的手机,学生每次使用需经班主任联系监护人,征得同意后方可使用。
3、上课期间,如监护人要与孩子联系,可通过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进行联系沟通,在均无法联系的情况下可直接拨打学校每日值班联系电话。
4、教师不用手机布置作业,不要求孩子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5、家长应以身作则,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督管理,减少孩子使用手机时间,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四)读物管理
1、学校严格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含数字出版产品),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非新华书店购买的课外读物。
2、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每天按时向学生开放,将定期推荐优秀图书给孩子阅读。
3、学校每学年参照《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设立校园、班级读书角,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孩子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4、学校信息中心需加强对学校网络进行监管,严防非法读物进入校园。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严禁利用电子设备打游戏、QQ聊天、浏览不健康网页。
5、学校将对孩子携带进入校园的读物、教辅等进行管理,发现问题读物、问题教辅等及时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6、家长应在正规渠道购买课外读物,要索票索证,确保所购读物为正版书籍;要重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符合孩子认知发展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积极向上,对于不适当的书籍要及时禁止阅读。
7、保证孩子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倡导亲子阅读,教育孩子爱护图书。
(五)体质管理
1、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每周开展2节体育与健康课程,保障落实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保障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全面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学校每学期开展体育节等活动,家长要积极支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体育活动。争取体育活动人人有项目,个个都参与,在活动中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
3、学校保障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定期组织孩子进行视力检查、体质健康监测,并及时将孩子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给家长。
4、家长要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孩子1-2项体育运动兴趣爱好。要保障孩子在家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5、如孩子存在不适合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存在体质异常的情况,家长要及时如实告知班主任和学校,以防突发事件发生。
各级部、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推进“五项管理"落在实处。全体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对“五项管理”享有监督权,对存在问题的拨打监督举报电话:xxxxxxxx
为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家校共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定西市制定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20条措施。
加强作业管理
1.严格作业设计。学校要分学段、分学科指导教师从学与教的视角思考作业内涵,严格作业设计,研制作业内容,规范作业布置,合理作业评价,严禁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随意性等低效作业。
2.严把作业难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科学制定并认真落实教学计划,不随意增减课程难度,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布置难度水平超过课标要求的作业。
3.严控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4.规范班级交流。学校制定班级微信群、QQ群、钉钉群规范使用规定,班级群只能用作学校教师家长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沟通和相关紧急事项的通知,除因疫情防控等原因有特殊要求外,严禁老师在班级群布置家庭作业。
5.严肃作业批改。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提倡作业面批面改,以便充分掌握学情,不得只布置不批改,不得应付性批改。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检查任务,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加强睡眠管理
6.减轻课外负担。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给学生安排太多的家庭作业和辅导班,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拥有更好的.睡眠。
7.保证睡眠质量。小学初中学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50,高中学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30。家长保证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
8.严格招生管理。各县区教育局要做好就近入学工作,减少学生在上学路上耗费的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睡眠时间。要适当推迟小学、初中学生的到校时间,让学生多睡一会,并且有时间吃好营养早餐,保障健康成长。
加强手机管理
9.有限带入校园。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学校研究同意,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
10.细化管理措施。学校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11.规范作业布置。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应通过课堂板书方式给学生当面布置作业,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12.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13.做好家校沟通。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严格控制学生居家使用电子产品,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家长老师及时保持沟通,掌握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加强读物管理
14.激发阅读兴趣。强化对中小学生阅读的深入研究与指导,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各中小学校要组织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5.推荐优秀读物。各学校要广泛开展阅读能力提升工程,以语文教研组为主体成立专家组,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结合实际制定适合本校学生阅读能力的推荐书目,向学生推荐经典类和前沿类的优秀读物。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30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本着吸收中华文明之精华,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方面的目标和市县关于推进“双语”阅读的相关要求,各年级各班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系统制定学校课外阅读活动计划,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活动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分解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中学七至九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其次课标还要求小学阶段背诵背诵优秀诗文总计160篇(段)。我们制定这一方案就是要使学生的阅读、背诵量达到这一要求的底线。
另外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四、活动规划:
1、各班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学校要根据本方案制订学班级的课外阅读计划、活动方案、管理制度,学校成立由教务主任负责,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语文教师为具体落实者的学生课外阅读工作指导小组,重点抓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各班级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墙壁等,营造书香氛围。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一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
(4)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还可以发挥板报、墙报的作用。
(5)各班级要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新增两本图书,定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
(6)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班队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3、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各学校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阅读时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勤查工具书、正确的坐姿、与外界干扰抗争等习惯。
4、认真上好“阅读课”。
各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阅读课,并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学生的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应在平时,学校安排的这节阅读课主要可以做如下几件事:
(1)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让每个学生上台说说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尽量安排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一节课如果说不完,下次的阅读接着进行。
(2)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这节课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给学生阅读优秀读物精彩的片断(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来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用来检查学生背诵“每周一诗”的情况。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周所背诵的古诗。
(4)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在课外阅读中,最常用到的阅读方法有: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浏览和跳读,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5)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阅读一些短文、童话、儿歌等。
5、各班级每周要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如是长篇可让学生读一些片断),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也要适当进行抽查,以督促学生完成。每隔一定的时间要进行考核,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完成任务。
6、“每周一诗”活动要切实落实到位,每节课的课任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背诵古诗,对不认真背诵的学生要要求其重背。争取到六年级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背诵的底线——70首。
7、各年级每班每月要出一期“读书汇报”专题墙报,内容可以由下面几部分组成:好书推荐(主要介绍一些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的内容简介),读后感(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读书名言(可以是学生收集来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读书方法介绍(向其他同学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还可以有古诗配画(给古诗配上优美的画面,但只能是增加小报的美感,不宜太多)。学生校将在橱窗内展示这些小报,每周更换一次,并定期进行小报的评比,对优秀的小报学校将给予奖励。
8、设立课外书阅读的“星级”评比,基本的要求如达到(即上面第一条所提到的各年级每学期所要达到的阅读量),即可以达到五级,如果学生超过此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予以星升级,并发给证书。学生的阅读量要在学生的读书记载上予以记录。各班级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读书评价的方法,评价班级的“读书大王”、“读书小名星”等。
9、组织好阅读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既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检测,也是学生之间读书经验的交流,还可以保持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持久兴趣。各学校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组织阅读成果展示:
(1)每学期组织1-2次与课外阅读有关的语文活动,活动主题可以是:“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假如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来到今天”,“我崇敬和喜爱的一个作家”等。
(2)充分利用黑板报、班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每学期出2期以上课外阅读为主题的专刊,内容反映阅读活动。
(3)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4)每年举行一次“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演讲比赛、名著阅读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31
为了积极创建书香校园,结合本校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以古今中外名篇名著为主要内容,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充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使师生在浩瀚的书海中丰富知识,亲近母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人身修养,全面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和办学品位。
二、活动主题
读一篇(部)名著,塑一身雅气。
三、主要内容和目标
营造读书氛围。阅读需要氛围,这氛围需要营造。为了积极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校准备首先从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做起。
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例如: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营造文化氛围,创建“书香校园”等。
各班以“建设书香校园”为主题上一节主题班会课,营造班级阅读氛围。
各班设计一个班级“书香园地”,由班级定期张贴“好书推荐”“名人名言”“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文章,由同学们自己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建设,建设开放性读书驿站,全天向学生开放,每年更新图书。起始年级,实施书架工程。
四、明确阅读时间
一天三读:早读,每天上午上课之前,为早到校的学生阅读时间;综合实践课上读,每次综合实践课都要安排专门的阅读活动;睡前读,每晚一次的睡前阅读。
五、开展阅读活动
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主题班会。各年级每一位学生要在语文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制订科学的广泛阅读计划。每位学生有专门的阅读笔记。
每年举办一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读报圈点批注剪报展;周末、寒暑假等长假期间,鼓励学生在家看学校推荐的.书,写读书体会,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六、教师读书活动
教师的学习应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在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教育名著、原著。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教师登高望远,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
教师要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知天下大事。教师在阅读中,以原理掌握、方法实施为基础,以专业拓展、学科纵深为发展。通过阅读激发阅读持久兴趣,引发可持续思考,形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学校图书馆每学期新增一批教育类书籍,丰富阅览室藏书。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读完两本书,完成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
教研组备课组要在集体备课时安排集体学习。教师要经常写一些教育教学随笔,每学期教师至少交育人一得与教学一得各一篇,促使教师对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生活感悟、学生成长进行反思。
七、做好负面清单管理
1、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2、禁止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
3、责任主体。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班主任,图书馆负责人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履职。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篇3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