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爱习作提供的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师工作总结(精选9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度,我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后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采用“目标反馈”的学案式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目标反馈”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我的授课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教无定法,灵活多样”是我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座右铭和指导思想,事实证明,这一年的灵活教学以及“目标反馈”教学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比如,讲授朱自清优美散文《春》一课时,我制作了一个声画并茂的.课件,选取中国传统名曲《高山流水》以及《美丽如画的河北》视频作为素材,学生们聆听着动人的音乐,欣赏着曼妙的美景,在赏心悦目的同时,加深了对《春》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这一年的全新历练中,我从教学实施中收获了关爱和创新的乐趣,也认识到自身尚有不少不足之处。在新的学年里,我一定会精益求精,付出百倍的努力,更上一层楼。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篇2
时光匆匆我,一个学期又过去了·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三班和初一七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每天提前到校,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批阅作业,耐心辅导学生·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下面是我对这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一、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让学生爱学,要时时处处替学生设想
我始终认为:如果教学不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替学生设想,只从主观设想出发,那么这样的教学肯定会失败·
备课时,我总要这样反复斟酌:这节课我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哪些内容是必须讲的,哪些内容是不用讲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可能感到很困难的,哪些内容可能是学生想不到的·必须讲的内容,可以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讲,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用什么方法降低难度;怎样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阅读经验来理解文本·
上课时,我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学思结合,教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记笔记的习惯·新课结束,我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询问,或查看,以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补缺补差·我极力避免满堂灌的情况出现,因而学生上我的课一般不会感到累·我很注意让课堂节奏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开始上课时,学生的心是不平静的,这时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我的做法是:
①提前进班
②把任务写在黑板上
③对那些不能及时进入学习状态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说明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上课十分钟左右,学生的心平静了下来,进入学习的黄金阶段,这时我便抓住教学重点进行讲解,以典型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这中间我注意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从不一讲到底,也不会总是让学生讨论·总之,教师、学生的活动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我以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一定不能让学生脱离文本,不能脱离对语言的感悟·临近下课时,学生有些疲惫了,这时,我会提醒学生整理好课堂笔记,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关于语文作业,我是这样看的:尽量少布置或不布置那些学生根本不理解的、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语文作业,课内的可以少布置,课外的可以多布置一点·讨厌写作业,这几乎是大多数的.学生的通病·为什么会这样?我以为,在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没必要的太多·比如《同步作业》,如果学生连课文都没有弄明白,写《同步作业》有什么用呢?有那个时间,还不如读一点有益的课外书呢·
二、语文课要常备不懈
我常常想,为什么语文教师这么辛苦,可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还是这么差?归根结底还是与教师本身的教学功底有关·想想我们一般的备课过程吧:翻开几本资料,什么《教学参考》、《教材全解》、《参考教案》……互相对照着看,一篇课文要读好几遍,有时碰到疑难之处,还要上网查询一番·试想,如果我们和学生们一样,同样面对完全陌生的课文,我们会读懂到什么程度,我们比学生又能多理解多少·语文课不同于数学课,我相信数学教师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不看数学课本,里面的内容全都懂·语文则不同,哪个语文教师敢说他对课文完全理解、没有一点问题了?语文课包罗万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课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哪个语文教师也不敢说他完全不需要备课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有一项比其它科目教师还要麻烦些的任务:课要常备不懈,不但要备课内的东西,还要备课外的东西·
三、本学期的教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在:
1·教学进度把握不太好,复习时间较短·这可能跟一些自读课占用课时过多有关·有时学生写作业也占用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时间·
2·综合性学习教学不是很到位·由于学校这边没有图书室,也不能上网,学生课外能查阅的资料有限,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得不从简了·
3·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进步很慢;学生作业书写潦草、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我想,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2·多读多写,提高文学水平
3·勤于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4·进行教育教研,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篇3
时光匆匆我,一个学期又过去了·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三班和初一七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每天提前到校,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批阅作业,耐心辅导学生·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下面是我对这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一、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让学生爱学,要时时处处替学生设想
我始终认为:如果教学不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替学生设想,只从主观设想出发,那么这样的教学肯定会失败·
备课时,我总要这样反复斟酌:这节课我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哪些内容是必须讲的,哪些内容是不用讲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可能感到很困难的,哪些内容可能是学生想不到的·必须讲的内容,可以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讲,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用什么方法降低难度;怎样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阅读经验来理解文本·
上课时,我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学思结合,教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记笔记的习惯·新课结束,我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询问,或查看,以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补缺补差·我极力避免满堂灌的情况出现,因而学生上我的课一般不会感到累·我很注意让课堂节奏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开始上课时,学生的心是不平静的,这时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我的做法是:
①提前进班
②把任务写在黑板上
③对那些不能及时进入学习状态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说明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上课十分钟左右,学生的心平静了下来,进入学习的黄金阶段,这时我便抓住教学重点进行讲解,以典型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这中间我注意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从不一讲到底,也不会总是让学生讨论·总之,教师、学生的活动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我以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一定不能让学生脱离文本,不能脱离对语言的感悟·临近下课时,学生有些疲惫了,这时,我会提醒学生整理好课堂笔记,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关于语文作业,我是这样看的:尽量少布置或不布置那些学生根本不理解的、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语文作业,课内的可以少布置,课外的可以多布置一点·讨厌写作业,这几乎是大多数的学生的通病·为什么会这样?我以为,在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没必要的太多·比如《同步作业》,如果学生连课文都没有弄明白,写《同步作业》有什么用呢?有那个时间,还不如读一点有益的课外书呢·
二、语文课要常备不懈
我常常想,为什么语文教师这么辛苦,可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还是这么差?归根结底还是与教师本身的教学功底有关·想想我们一般的备课过程吧:翻开几本资料,什么《教学参考》、《教材全解》、《参考教案》……互相对照着看,一篇课文要读好几遍,有时碰到疑难之处,还要上网查询一番·试想,如果我们和学生们一样,同样面对完全陌生的课文,我们会读懂到什么程度,我们比学生又能多理解多少·语文课不同于数学课,我相信数学教师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不看数学课本,里面的内容全都懂·语文则不同,哪个语文教师敢说他对课文完全理解、没有一点问题了?语文课包罗万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课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哪个语文教师也不敢说他完全不需要备课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有一项比其它科目教师还要麻烦些的任务:课要常备不懈,不但要备课内的东西,还要备课外的东西·
三、本学期的教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在:
1·教学进度把握不太好,复习时间较短·这可能跟一些自读课占用课时过多有关·有时学生写作业也占用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时间·
2·综合性学习教学不是很到位·由于学校这边没有图书室,也不能上网,学生课外能查阅的资料有限,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得不从简了·
3·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进步很慢;学生作业书写潦草、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我想,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2·多读多写,提高文学水平
3·勤于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4·进行教育教研,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篇4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七(x)班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每天提前到校,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批阅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同事以诚相待,谦虚谨慎;对学生关心爱护,教书育人。教学成绩是明显的: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较高,考试平均分明显高于其它科目。总结本学期的工作,我有如下体会:
一、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让学生爱学,要时时处处替学生设想
我始终认为:如果教学不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替学生设想,只从主观设想出发,那么这样的教学肯定会失败。
备课时,我总要这样反复斟酌:这节课我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哪些内容是必须讲的,哪些内容是不用讲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可能感到很困难的,哪些内容可能是学生想不到的。必须讲的内容,可以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讲,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用什么方法降低难度;怎样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阅读经验来理解文本。
上课时,我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学思结合,教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记笔记的习惯。新课结束,我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询问,或查看,以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补缺补差。我极力避免满堂灌的情况出现,因而学生上我的课一般不会感到累。
我很注意让课堂节奏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开始上课时,学生的心是不平静的,这时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我的做法是:
①提前进班;
②把任务写在黑板上;
③对那些不能及时进入学习状态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说明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上课十分钟左右,学生的心平静了下来,进入学习的黄金阶段,这时我便抓住教学重点进行讲解,以典型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这中间我注意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从不一讲到底,也不会总是让学生讨论。
总之,教师、学生的活动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我以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一定不能让学生脱离文本,不能脱离对语言的感悟。临近下课时,学生有些疲惫了,这时,我会提醒学生整理好课堂笔记,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关于语文作业,我是这样看的:尽量少布置或不布置那些学生根本不理解的、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语文作业,课内的可以少布置,课外的可以多布置一点。讨厌写作业,这几乎是大多数的学生的通病。为什么会这样?我以为,在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没必要的太多。比如《同步作业》,如果学生连课文都没有弄明白,写《同步作业》有什么用呢?有那个时间,还不如读一点有益的课外书呢。
二、语文课要常备不懈
我常常想,为什么语文教师这么辛苦,可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还是这么差?归根结底还是与教师本身的教学功底有关。想想我们一般的备课过程吧:翻开几本资料,什么《教学参考》、《教材全解》、《参考教案》……互相对照着看,一篇课文要读好几遍,有时碰到疑难之处,还要上网查询一番。试想,如果我们和学生们一样,同样面
对完全陌生的课文,我们会读懂到什么程度,我们比学生又能多理解多少。
语文课不同于数学课,我相信数学教师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不看数学课本,里面的内容全都懂。语文则不同,哪个语文教师敢说他对课文完全理解、没有一点问题了?语文课包罗万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课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哪个语文教师也不敢说他完全不需要备课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有一项比其它科目教师还要麻烦些的任务:课要常备不懈,不但要备课内的东西,还要备课外的东西。
三、本学期的教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在
1、教学进度把握不太好,复习时间较短。这可能跟一些自读课占用课时过多有关。有时学生写作业也占用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时间。
2、综合性学习教学不是很到位。由于学校这边没有图书室,也不能上网,学生课外能查阅的资料有限,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得不从简了。
3、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进步很慢;学生作业书写潦草、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2、多读多写,提高文学水平
3、勤于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4、进行教育教研,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5)班语文教学工作。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后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重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比如在教一文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黄河的画面,播放有关“黄河颂”的歌曲,从视觉和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在《黄河颂》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序言部分“英雄气概”这个词就为下文要歌颂黄河作了提示?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比如教《登上地球之巅》一文之前,我让学生利用地理学科查找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按上级要求,并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学习了《成功教育》、《细节决定成败》、《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书籍。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五、加强科研积累,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本学年,积极撰写个案、教学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为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资料,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六、加强反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措施,加强训练,落实知识点。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努力教学提高成绩。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篇6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1)班和半期后接任(2)班语文教学工作。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后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比如在教一文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黄河的画面,播放有关“黄河颂”的歌曲,从视觉和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如在《黄河颂》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序言部分“英雄气概”这个词就为下文要歌颂黄河作了提示……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篇7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七(x)班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每天提前到校,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批阅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同事以诚相待,谦虚谨慎;对学生关心爱护,教书育人。教学成绩是明显的: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较高,考试平均分明显高于其它科目。总结本学期的工作,我有如下体会:
一、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让学生爱学,要时时处处替学生设想
我始终认为:如果教学不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替学生设想,只从主观设想出发,那么这样的教学肯定会失败。
备课时,我总要这样反复斟酌:这节课我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哪些内容是必须讲的,哪些内容是不用讲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可能感到很困难的,哪些内容可能是学生想不到的。必须讲的内容,可以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讲,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用什么方法降低难度;怎样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阅读经验来理解文本。
上课时,我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学思结合,教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记笔记的习惯。新课结束,我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询问,或查看,以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补缺补差。我极力避免满堂灌的情况出现,因而学生上我的课一般不会感到累。
我很注意让课堂节奏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开始上课时,学生的心是不平静的,这时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我的做法是:
①提前进班;
②把任务写在黑板上;
③对那些不能及时进入学习状态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说明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上课十分钟左右,学生的心平静了下来,进入学习的黄金阶段,这时我便抓住教学重点进行讲解,以典型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这中间我注意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从不一讲到底,也不会总是让学生讨论。
总之,教师、学生的活动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我以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一定不能让学生脱离文本,不能脱离对语言的感悟。临近下课时,学生有些疲惫了,这时,我会提醒学生整理好课堂笔记,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关于语文作业,我是这样看的:尽量少布置或不布置那些学生根本不理解的、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语文作业,课内的可以少布置,课外的可以多布置一点。讨厌写作业,这几乎是大多数的学生的通病。为什么会这样?我以为,在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没必要的太多。比如《同步作业》,如果学生连课文都没有弄明白,写《同步作业》有什么用呢?有那个时间,还不如读一点有益的课外书呢。
二、语文课要常备不懈
我常常想,为什么语文教师这么辛苦,可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还是这么差?归根结底还是与教师本身的教学功底有关。想想我们一般的备课过程吧:翻开几本资料,什么《教学参考》、《教材全解》、《参考教案》……互相对照着看,一篇课文要读好几遍,有时碰到疑难之处,还要上网查询一番。试想,如果我们和学生们一样,同样面
对完全陌生的课文,我们会读懂到什么程度,我们比学生又能多理解多少。
语文课不同于数学课,我相信数学教师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不看数学课本,里面的内容全都懂。语文则不同,哪个语文教师敢说他对课文完全理解、没有一点问题了?语文课包罗万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课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哪个语文教师也不敢说他完全不需要备课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有一项比其它科目教师还要麻烦些的任务:课要常备不懈,不但要备课内的东西,还要备课外的东西。
三、本学期的教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在
1、教学进度把握不太好,复习时间较短。这可能跟一些自读课占用课时过多有关。有时学生写作业也占用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时间。
2、综合性学习教学不是很到位。由于学校这边没有图书室,也不能上网,学生课外能查阅的资料有限,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得不从简了。
3、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进步很慢;学生作业书写潦草、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2、多读多写,提高文学水平
3、勤于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4、进行教育教研,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篇8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感受颇多,收获颇多,这一学期是我校推进课堂改革的重要一个学期,学期初我有幸在领导的带领下赴杜郎口中学学习新课改,杜郎口之行使我内心很是震撼,回来后结合杜郎口经验及本校本班实际,积极进行课堂改革之尝试,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好的做法,为下一步的课堂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其间,大王庄中学、张家哨中学、张庄小学,杨坡中学等学校同仁来我校指导课改时,我与他们很多优秀的教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他们的很多建议叫我受益匪浅。
我现在的语文课堂,在小组为基础的情况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打破小组界限,实现了组内,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互动,真正实现了兵教兵,兵强兵,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上课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或讲、或说、或诵、或唱、构建了一个超市式的课堂,各有所取,各有所获,学生个个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和被尊重的满足感。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学生自信了,能力强了,不举手争着起来回答问题,有时出现几个人争抢一个问题的局面,看到这种情景,老师心里感到了欣慰,也增强了我积极推进课改的信心。
最近我们积极进行了预习与落实的'课改论坛,如何预习,怎样预习,没有好的预习就不会有好的展示,这次论坛后,我们加强了,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任务的布置,预习效果的检测等手段
使预习规范了,目的性强了,效果好了,学生的所有问题说起来就是个落实问题,我们讲的再好,课堂进行的再华丽,学生到底会了吗?没有成绩的支撑,课改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校及时进行了一次关于落实的课改论坛,强调落实、重视落实,并在每节课后进行几分钟的随堂抽测,这样一段时间来,学生学得扎实了,成绩有了大的提升。
过去的一个学期有成功也有不足,有喜悦也有泪水,下个学期我会积极进行课改尝试,努力提高学生成绩,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各有所学,各有所得,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我的奋斗目标。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篇9
本学年度,我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后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采用“目标反馈”的学案式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目标反馈”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我的授课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教无定法,灵活多样”是我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座右铭和指导思想,事实证明,这一年的灵活教学以及“目标反馈”教学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比如,讲授朱自清优美散文《春》一课时,我制作了一个声画并茂的课件,选取中国传统名曲《高山流水》以及《美丽如画的河北》视频作为素材,学生们聆听着动人的音乐,欣赏着曼妙的美景,在赏心悦目的同时,加深了对《春》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这一年的全新历练中,我从教学实施中收获了关爱和创新的乐趣,也认识到自身尚有不少不足之处。在新的学年里,我一定会精益求精,付出百倍的努力,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