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方案大全 > 正文

家访的工作方案

2025/01/26方案大全

爱习作提供的家访的工作方案(精选8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家访的工作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家访是为了加强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争取家长、社会的支持了解学生在家表现,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临近期末,为了强化家校合力育人,共同做好期末复习工作,做好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工作,我校德育部门决定组织教师进行家访活动。特制订活动方案如下:

二、家访主题:

关爱特殊群体合力期末复习

三、家访人员安排

各班正副班主任与语数教师(每班走访2名学生。)

四、家访内容:

1、向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2、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3、合力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特别是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

4、合力做好期末复习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5、提醒寒假活动事项。

五、家访工作要求:

1、端正思想。教师要认识家访的重要性、必要性,家访时应注意衣着穿戴、言行举止,树立学校良好的教师形象。

2、了解学生。家访前,老师要对家访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3、提前预约。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及其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尽量做到学生、家长都在场,以利“三方会谈”,避免吃饭时间去访谈。把握谈话时间,每个家庭家访时间不少于20分钟,避免因谈话时间过长而影响家长休息。

六、行政人员跟班安排(第一人为主要责任人)

一年级:袁X、蔡X

二年级:魏XX、郑X

三年级:张XX

四年级:周X、陈X

五年级:张XX、康XX

六年级:吴XX

七、家访注意事项

1、讲究方法。家访时注意保护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氛围,不宜只向家长“告状”、“踢球”,做到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尊重家长,平等交流。注重与家长的感情交流,胸怀宽广,不计较个家

长对老师的偏见,绝不允许居高临下甚至与家长吵架,应和风细雨、感动家长。

3、不得把几个学生家长一起召集到一个学生家中同时进行,不接受学生和家长的馈赠、宴请,不在学生家中用餐,不托请家长办私事。

4、态度诚恳,重视家长意见。对家长提出的正确意见虚心接受,好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反映给学校领导;对家长因不了解学校实际而提出的偏激或不很正确的意见,耐心给予解释,使家长理解和谅解。

5、请老师们填写好家访登记表、保存好家访照片并发到学校群里(群号:51622561)。

八、其它补充说明

1、本次家访时间为1月14日---1月15日。家访对象:我校施教区的部分学生(每班2——3名学生)。请老师合理安排时间家访。

2、因考虑到路线问题,本次家访学校不做统一安排,请各位老师自行前往。

3、家访完成,请及时上交家访登记表与家访照片(请在1月21日之前交到政教处)。

家访的工作方案 篇2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校园安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地了解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的学习、心理等方面情况,充分发挥“家访”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衔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学校特制定学生家访工作计划如下:

一、家访目的

学生家访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学生、关心留守儿童的具体表现。通过走入学生的家庭,将学生近期的在园表现向家长反馈,同时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结构、学生的成长史、家长的教育观,以及学生的社会交往表现等,可以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即时疏导学生的一些异常现象,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有的放矢地展开教育。

二、家访内容

1、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育人方式;引导家长利用亲情关心感化自己的孩子,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宣传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策略,让家长了解学校。

2、与家长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在家表现,同时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安全教育、行为习惯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向家长反馈。

3、宣传有关学生安全方面的知识,督促家长或监护人教育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所有幼儿要求家长每天按时接送。加强学校、家长、学生委托监护人之间的经常联系。

三、家访范围

班级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尤其是单亲家庭学生、外来务工子女、家庭贫困生、留守儿童、学困生及残疾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

家访的工作方案 篇3

一、活动目的:

通过暑假期间家访活动,切实加强幼儿园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表现,教师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通过家访,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敦促家长切实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共同做好幼儿的假期安全教育与防范工作,杜绝与遏制幼儿意外伤亡事故和案件,确保师生过上一个安全、愉快、健康的假期。

二、家访时间分别是:

20XX年7月1日至7月15日。

三、人员安排:

学前班:55人,责任老师蒙亚宁、张姣。

大班:56人,责任老师邵静、郭争妮、张丹、郑美婷。

中班、小班:78人,责任老师张鑫、李苗、潘亚婷、张媛、张纹。

四、家访形式:

主要采取逐电话联系的形式,主要以各班主配班教师分组包班的办法进行。要有详细记录。

五、家访内容:

1、了解孩子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2、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表现,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

3、了解掌握特殊家庭幼儿,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健康成长;

4、重点宣传有关学生安全知识教育,重点是“防火、防骗、防汛、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暴雨地质灾害事故、注意饮食卫生、远离不健康场所”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宣传教育,督促家长认真履行监护人职责,切实负起对子女的教育、管理、保护责任。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责任老师要提高思想认识,要认识到暑假师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这次全员家访工作的重要意义,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班级管理和家园联系,狠抓安全教育和防范管理工作,务必将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2、做好记录,反馈交流。各班对每个家访对象做好记录,家访记录要实事求是,并做好访后分析。对家访中发现的问题要加以梳理,并在今后工作中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家访结束后,要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我园反馈,跟踪了解幼儿在家访后各方面的变化、反应,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教育。

3、严肃纪律,追究责任。教师要严格按照上级工作要求,认真做好全员家访工作,学校将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督查。

家访的工作方案 篇4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校园安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地了解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的学习、心理等方面情况,充分发挥“家访”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衔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学校特制定学生家访工作计划如下:

一、家访目的

学生家访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学生、关心留守儿童的具体表现。通过走入学生的家庭,将学生近期的在园表现向家长反馈,同时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结构、学生的成长史、家长的教育观,以及学生的社会交往表现等,可以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即时疏导学生的一些异常现象,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有的放矢地展开教育。

二、家访内容

1、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育人方式;引导家长利用亲情关心感化自己的孩子,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宣传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策略,让家长了解学校。

2、与家长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在家表现,同时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安全教育、行为习惯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向家长反馈。

3、宣传有关学生安全方面的知识,督促家长或监护人教育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所有幼儿要求家长每天按时接送。加强学校、家长、学生委托监护人之间的经常联系。

三、家访范围

班级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尤其是单亲家庭学生、外来务工子女、家庭贫困生、留守儿童、学困生及残疾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

家访的工作方案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是指导家庭教育,而抓家庭教育又是提高学校教育工作水平的新途径,因此,作为班主任不可避免地要掌握与家长交往,指导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

一、联系与沟通

成功的家访首先是能让家长接纳你,信任你。因此,第一次见面的讲话,就显得非常重要。

1、幽默。

幽默的谈话不仅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而且能与听者建立亲密的关系。

2、委婉。

说话委婉是指在不便于直接说出本意的时候,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采用同义代替、侧面表达、模糊语言等方法,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本意。

3、灵活。

语言灵活指说话人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确定自己的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式,并且在情况突然变化时能迅速地调整其说话的内容与方式。

4、分寸。

学校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

二、家访也要提前备课

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自由时间多了,活动空间大了,对缺乏自制能力的小学生来讲,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误入歧途。此时,学校应抓时间挤时间,经常到学生家里去家访。家访前也要提前“备课”,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家访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1、目的性和期望值。

每次家访前,学校要认真细致地“备”此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本次家访成功与否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2、了解学生。

家访前,学校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3、提前预约。

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4、时间的选择与控制。

家访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5、内容和方法。

家访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可以家访,学生取得进步可以家访,发现学生有问题可以家访,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家访。家访的谈话方法,注意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家访x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1、变“请进来”为“走出去”。

把家长“请进来”变为主动到学生家里,和家长联系。在家庭这一特定环境中,教师教育人的口气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语气趋于平缓,大家真正做到了平等,家长愿意把心里话、真心话跟教师说,教育产生了一致性。

2、变“被动家访”为“主动家访”。

主动家访,防患未然,使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变“谈话方式家访”为“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我们深深感到,学校单一的教育收效甚微,应加大与家长的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力度。

总之,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全体学生素质,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访是班主任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成功的家访有利于促进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家庭教育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这个学期里我将家访班级里每一个孩子的家,这样可以深入到孩子的家庭生活。我感觉到做为一名班主任仅仅把教育的目光放在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家庭是教育的起始,也是每一个孩子一生离不开的学校。因此,要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孩子的家长成为我“教育事业的同伴”,共同努力,才会使教育迈向成功。

孩子的父母每天为了生计奔波,晚上回家往往筋疲力尽,想管孩子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不能说与老师主动沟通了,因此家访成了我们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

由于我们班家庭教育与家庭关系的复杂,在每次家访前我都要充分准备好资料,实事求是,以表扬为主,关爱为本。在与家长交流中多讲学生的闪光点,多讲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生上进的话。对学生的缺点尽量委婉、客观的指出来,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各个学生在假期中应做的事情。如:我班的雷辉积极性高,上课爱发言,但一写字就丢笔画,而且字迹潦草,很难辨认。为此,我将在家访中表扬他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将提出希望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好好练字的意见。再如:我班的陈凯,由于家庭困难,父亲过世,母亲每天也只顾着忙于工作,为此,他每天都脏兮兮的上学,平时与家长沟通,家长也不是很理解,我将利用家访活动,使我更深地了解了他的家庭,我相信他母亲对我们学校工作也会深深的理解,并会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定的支持,尽力做到不让孩子迟到。又如:针对班里几个学习好的孩子,我将在家访过程中,谈的最多的将是孩子将来发展的问题,及能力的培养。家长也能够把他们的观点及要求及时的反馈给我。通过家访许多家长不仅会谈到自己孩子的情况,也会对学校建设,班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使我重新认识我们的家长,吸取宝贵的经验。

通过家访我将会拉近学生与我的距离,家长与我的距离,使学生更加亲其师,信其道,使家长了解了我的工作,认同我的教育方法。而我也将理解家长的心态。有的家长平时很少和我沟通,对学校、老师的工作有不理解的地方。我相信通过家访,我和这些家长将会消除误解,并真心欢迎他们为孩子的教育提供宝贵意见。

通过必要的家访,我相信我的班级将会更有凝聚力,更加团结。

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所以我们在家访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具体为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

家访前,教师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2、明确目的

每次家访前,教师要认真细致地“备”此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本次家访成功与否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3、时间的选择与控制

家访时间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4、提前预约

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5、内容和方法

家访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可以家访,学生取得进步可以家访,发现学生有问题可以家访,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家访。家访的谈话方法,注意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实践证明,做好充分准备的家访不仅能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的在校表现,也取得了家长对教师的理解和支持,而且还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能起到协调配合,共同促使学生进步的作用。因此,教师家访前也一定要备好课。

总之,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全体学生素质,要靠教师、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这块阵地。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学生在家里的一些表现,获得对学生情况整体而全面的认识,并且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争取赢得更多良好的社会声誉。

家访的工作方案 篇6

一、家访时间

20XX年7月16日-8月30日

二、家访形式

教师登门家访(思想行为偏激、学困生等)。

其他的学生,班主任也可通过电话或短信等方式与家长联系。

三、家访内容

1、讲解有关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督促家长或监护人教育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特别是防火、防电、防盗、防交通事故安全教育;

2、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

3、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4、了解掌握特殊家庭学生(贫困生、单亲生、留守子女等)和行为偏激生(学困生、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情况,便于新学期开展帮教活动;

5、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等。

四、组织方式

按班级及学生住址分区域进行

五、家访对象

全体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单亲生、进城务工子女等特殊家庭学生和思想行为偏激生(学困生、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

六、参加家访教师

全体教师

七、家访要求

1、提高认识。全体教师要对家访工作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充分体会家访的意义,将家访当成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充分了解学生、提升家校共育的重要保障。

2、精心组织。各位教师要做好家访准备、明确家访对象;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科任教师积极配合的家访机制;及时组织反馈;各位班主任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充分做好访前准备,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思想状况。

3、树立服务、平等意识。态度要谦虚诚恳、介绍要全面客观。

4、认真记录,及时认真填写《家访记录》;

八、家访材料上交

1、《家访记录》;

2、家访工作小结及反馈信息;

3、有条件的老师在家访时要留一部分影像资料。

以上1、2、3项材料开学后上交校办。

家访的工作方案 篇7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校园安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地了解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的学习、心理等方面情况,充分发挥“家访”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衔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学校特制定学生家访工作计划如下:

一、家访目的

学生家访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学生、关心留守儿童的具体表现。通过走入学生的家庭,将学生近期的在园表现向家长反馈,同时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结构、学生的成长史、家长的教育观,以及学生的社会交往表现等,可以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即时疏导学生的一些异常现象,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有的放矢地展开教育。

二、家访内容

1、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育人方式;引导家长利用亲情关心感化自己的孩子,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宣传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策略,让家长了解学校。

2、与家长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在家表现,同时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安全教育、行为习惯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向家长反馈。

3、宣传有关学生安全方面的知识,督促家长或监护人教育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所有幼儿要求家长每天按时接送。加强学校、家长、学生委托监护人之间的经常联系。

三、家访范围

班级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尤其是单亲家庭学生、外来务工子女、家庭贫困生、留守儿童、学困生及残疾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

家访的工作方案 篇8

为了让社会更多的了解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重树教育新形象,我校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利用放寒假的时间,组织教师开展“进村、入户、访家长、帮教学生”活动。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客观地宣传教育、宣传学校、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促进我们学校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

活动的指导思想:

家访是学校和家庭双向沟通的桥梁纽带,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体现,是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通过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促进教师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育行风建设推向新的台阶。

活动的实施:

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所有科任教师要实施全员家访。走村入户,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家中,与学生家长零距离对话,家访时,要注重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安全卫生规章;通报学校发展情况和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措施。了解掌握特殊家庭生(含贫困生、单亲生、留守儿童)和行为偏差生(学困生和其他行为过失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让群众把脉教育,争取得到群众的普遍支持和理解。

活动时间:

20xx年1月18日至20xx年2月28日

活动安排:

一.走出去:情感交融

把家长、学生想什么、盼什么作为改进教育工作的着眼点,把百姓满意不满意、社会认可不认可,作为监测工作成就的标尺。要求教师像串亲戚一样进村入户,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及家庭表现,同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成长情况,宣传教育理念,与家长共议学生全面发展的方略,并征求家长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此拉近学校教育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二.扎下去:各显神通

家访能否产生积极的效应,领导作风是关键。家访既是我们征求意见、改进工作的必要途径,又是我们宣传教育、争取支持的重要举措,一定要扎实做好。学校的领导要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每个领导都要作为小组的组长率先垂范、亲自带领教师走进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对家长要求和建议认真笔记,回访结束后,学校将责成专人,针对各种合理的意见,制订措施,积极改进。

为了增强家访的实际效果,在家访前教师要确定好家访对象,被家访的学生要有代表性,有一定的覆盖面,并将成绩起伏较大的、家境贫寒的、表现异常的、家庭遭遇变故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作为家访的主要对象,也可以是特长生、优等生、潜力生等。每位教师要认真研究、精心准备,切实结合每个孩子的问题与家长交流,增强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做到三个走进、三个了解,即走进普通学生家庭、走进贫困生家庭、走进特殊家庭;了解家长眼中的教情、学情,了解家长对学校、老师的意见和要求,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庭表现……

三.整改后:三方满意

寒假结束后,统计出动我校教师参与人数,走访家庭数,学校结合每位教师的家访反馈情况,撰写调查报告,疏理、归纳各种意见和建议。学校在办学中,真正形成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系统,使学校教育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各位教师在值班期间做好自己的假期家访计划、安排(家访人人数不少于5人),并发送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