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方案大全 > 正文

课间活动方案

2025/02/08方案大全

爱习作提供的课间活动方案(精选8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课间活动方案 篇1

为积极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配合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与健康课等时间,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特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

周二、三、四下午4:05——4:30各班具体安排见附表。

二、活动内容:

1、二年级为接力跑、跳绳、拍皮球

2、四年级为空竹、跳绳、接力跑

3、六年级空竹、跳绳、接力跑、踢毽子

各班也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

三、活动形式:

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统一组织。

四、活动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各班主任按时组织学生参加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督促学生认真做好每一次广播操,并有针对性的评价。

3、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和文明监督岗的督察,做好眼保健操。

4、班级体育活动时,班主任要在场,一方面指导学生,另一方面注意学生安全。

5、与家长进行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给家长发通知书,让家长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并要求学生在家保证10小时的睡眠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

6、各班开展“阳光少年”评比活动。

课间活动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单一的课间操活动模式,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体育资源。积极创新大课间活动的形成和方法,与学校艺术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体现合作、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活动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第二节课后

三、活动内容:

1、晴天室外项目:

上午课间活动项目为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和自编操活动项目以及各班自创自编的项目。体育活动课除了上述活动形式外,还可以开展两人三足跑、摸石子过河、袋鼠跳、迎面接力、传球接力、木板鞋等项目及自创自编的项目。

2、雨天室内项目:

棋类活动、室内游戏、观看电视节目等。

四、活动程序:

上午课间25分钟活动:

程序一:入场(5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自编操(4分钟)——广播操(七彩阳光)(5分钟)——乒乓球特色操(4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退场(5分钟)

程序二:入场(5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指定活动(13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退场(5分钟)

五、活动组织

1、组织分工:

政教处:负责统筹安排,组织评价。

教科室:负责对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开发。

体育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协调与指导各班级开展活动。

科任教师:协调各班的场地划分,配合政教处对各班级进行监督检查。

班主任:班级活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好本班的活动,监督本班学生在活动中的纪律及安全。

副班主任:分配到班,协助组织,参与活动。

2、组织形式: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班主任、副班主任和班干部组织,科任教师协助,在一块场地内开展广播体操、指定项目或者自选项目的活动。

3、组织要求:

(1)各班级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安排的场地进行活动,不得擅自改变地点。

(2)各班同学都应积极参加活动,学校将在每年两次的体育节中组织比赛,对好的创新活动项目进行奖励和推广。

(3)自选项目由项目开发组提供,各班级选择,或者班级师生自创。各班级可定期更改活动内容,但必须报体育组备案后方可开展。

(4)各班级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和音乐开展活动,不得延迟或拖延各活动时间。

六、活动管理

1、下课后班主任、班干部应及时将班集体带到指定地点,体育委员做好集合整队。

2、活动结束后由体育委员整好队,点清人数做好记录后带回教室。点名记录一周后上交到政教处。

3、活动中政教处、学生会对各班级进行抽查点名。

4、无故缺席三次以上的同学不能获得体育与健康课学分,经教育不改者报政教处,酌情给予一定处分。

5、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讨论大课间活动出现的问题。

七、评价

评价内容:出勤、组织开展情况、比赛等,纳入文明班级评比范围。

课间活动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精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生体育意识,以大课间活动为辐射点,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活动目标

(一)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学生乐于参加的各项体育活动,保证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锻炼体育,以及掌握锻炼的方法和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二)在五、六年级开展长跑活动,做到每次跑步有负责老师、有里程记录、有音乐伴奏,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编各种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的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三、实施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大课间活动的开展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确定活动项目,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

(二)全面性原则。大课间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学生素质提高有机结合,坚持寓教育性、健身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

(三)因地制宜原则。大课间活动要根据学校规模、场地、设施、特色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学校充分挖掘体育资源的潜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活动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活动需要。

(四)积极引导原则。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鼓励和引导,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活动、相互交流和自我评价的环境和氛围。

(五)适度原则。教师要掌控学生的运动量,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并组织做好放松活动。避免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活动时间相对较长、超负荷运动等原因,而带来影响下一节文化课教学效果的现象发生。

(六)安全原则。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运动项目,开展相关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排斥利于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等体育运动项目。

四、实施形式

大课间活动形式力求多种多样,内容的安排根据学校实际以及季节、气候的情况确定。

(一)做好眼保健操、《小学生广播体操—初升的太阳》。教育学生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手法每天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在每年新生入学时强化广播体操的教学和评比,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做好广播操。

(二)集体跑步活动。学校在冬春两季根据操场容纳情况,安排全校或部分年级(班级)进行运动量适度的集体跑步。跑步活动在音乐伴奏下进行,选择恰如其分的音乐。严禁自行组织学生到校外或公路上跑步。

(三)分组活动。在班主任、体育教师和科任老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以班为单位分成小组,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学生骨干的作用,进行游戏、体育趣味比赛、身体素质练习等活动。

(四)自由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特点与爱好,自主进行活动,如: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踢足球、跳绳、跳皮筋、踢踺子等。

五、实施方法

(一)明确职责

大课间活动管理与组织者是校长、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实行责任制管理。他们各自的职责是:

1、校长

大课间活动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亲自参与活动,了解情况检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1)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认真组织本班学生准时参加活动,保证出勤率;合理掌控学生的运动量,组织学生做好放松和调整工作。

(3)检查、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

(4)负责活动安全工作。

3、体育老师

(1)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2)负责大课间集体活动的安排和乐曲选择。乐曲的选择要与运动项目相匹配,适合学生兴趣和爱好。

(3)负责活动地点、场所及退场安排。

(4)负责指挥和示范,协助班主任工作。

(二)检查评比

为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让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持之以恒,学校成立大课间活动检查评比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评比细则,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常年不间断的全面检查与评比,定期公布,及时表彰,确保大课间活动长期顺利地开展下去。

(三)合理分工。改变大课间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只依赖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现象。科任教师也是大课间活动的管理者和指导者。

六、活动流程

(一)进场(4分钟)

第二节下课当提示音乐响起时,各班学生在教室门前站队,依照广播操进场顺序依次进场。

(二)全校学生齐做广播体操(5分钟)

(三)全校学生齐做少年拳(4分钟)

(四)音乐响起,各年级在指定场地分组活动(15分钟)

(五)整队解散休息(2分钟)

分组活动完后,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小结,退场。

活动口号:“阳光运动锻炼身体健康快乐奋发进取”

七、实施措施

(一)大课间活动时班主任、科任教师都要到场各负其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防止活动中意外事故发生。

(二)如遇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各班主任组织好本班学生在室内进行室内活动。

(三)学生分组活动时,班主任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踢毽、跳皮筋、丢沙包、老鹰捉小鸡等小型集体游戏活动。

(四)学校将不定期对各班活动情况进行检查。

课间活动方案 篇4

教学目的

让学生知道课间休息的好处及其重要性,懂得如何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进行活动。充分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进行适宜的运动。

教学准备:

挂图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看图导课。

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对,他们在进行课间运动,课间活动有什么好处呢?今天我们学习“课间休息好”这一课。

二、 学习新课。

1、 为什么要进行课间休息呢?

课间休息能消除大脑、眼睛和身体的疲劳,使人头脑

清醒,精力旺盛的上好下一堂课。

2、谈一谈:

你平时是如何进行课间休息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什么?

3、分组讨论:今后如何利用好课间十分钟?

4、小结:课间十分钟,大家可以到室外散步、做操、跳绳、远望、呼吸新鲜空气……

三、巩固新课。看图,图中的小朋友利用课间十分钟好不好?为什么?

四、讨论:课间休息有哪些好处?你喜欢参加哪些课间活动?

快乐的课间

散步、做操、跳绳、

远望、呼吸新鲜空气……

课间活动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单一的课间操活动模式,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体育资源。积极创新大课间活动的形成和方法,与学校艺术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体现合作、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活动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第二节课后

三、活动内容:

1、晴天室外项目:

上午课间活动项目为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和自编操活动项目以及各班自创自编的项目。体育活动课除了上述活动形式外,还可以开展两人三足跑、摸石子过河、袋鼠跳、迎面接力、传球接力、木板鞋等项目及自创自编的项目。

2、雨天室内项目:

棋类活动、室内游戏、观看电视节目等。

四、活动程序:

上午课间25分钟活动:

程序一:入场(5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自编操(4分钟)——广播操(七彩阳光)(5分钟)——乒乓球特色操(4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退场(5分钟)

程序二:入场(5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指定活动(13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退场(5分钟)

五、活动组织

1、组织分工:

政教处:负责统筹安排,组织评价。

教科室:负责对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开发。

体育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协调与指导各班级开展活动。

科任教师:协调各班的场地划分,配合政教处对各班级进行监督检查。

班主任:班级活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好本班的活动,监督本班学生在活动中的纪律及安全。

副班主任:分配到班,协助组织,参与活动。

2、组织形式: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班主任、副班主任和班干部组织,科任教师协助,在一块场地内开展广播体操、指定项目或者自选项目的活动。

3、组织要求:

(1)各班级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安排的场地进行活动,不得擅自改变地点。

(2)各班同学都应积极参加活动,学校将在每年两次的体育节中组织比赛,对好的创新活动项目进行奖励和推广。

(3)自选项目由项目开发组提供,各班级选择,或者班级师生自创。各班级可定期更改活动内容,但必须报体育组备案后方可开展。

(4)各班级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和音乐开展活动,不得延迟或拖延各活动时间。

六、活动管理

1、下课后班主任、班干部应及时将班集体带到指定地点,体育委员做好集合整队。

2、活动结束后由体育委员整好队,点清人数做好记录后带回教室。点名记录一周后上交到政教处。

3、活动中政教处、学生会对各班级进行抽查点名。

4、无故缺席三次以上的同学不能获得体育与健康课学分,经教育不改者报政教处,酌情给予一定处分。

5、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讨论大课间活动出现的问题。

七、评价

评价内容:出勤、组织开展情况、比赛等,纳入文明班级评比范围。

课间活动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每天都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发利用我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变原有单一的集体活动形式为分年级分班级、多项目多场地等多种形式并举,进一步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大课间中体现民主、合作、创新的意识。并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4.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5.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三、实施措施

(一)建立“五个”保障体系,确保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促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

(1)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国民副组长:李瑞达、金映秋、桑振东、周峰

成员:董浜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2)体艺综合指导组:

组长:周峰

副组长:陈良宝、徐维军、陆人杰、邵杰、吴雪良、陆耀新

成员:董浜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2.制度保障。为使大课间活动有章可循,杜绝活动开展随意性,学校规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与副班主任老师协助辅导老师共同指导和参与学生的活动,建立领导督查、艺体教师指导的制度。

3.时间保障。根据上级安排和我校的实际,学校作息时间作相应调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分为上午和下午两段时间进行,上午为每天上午9:10——9:35(星期一升旗)这段时间,早操包含在大课间活动里,早操结束后进行分年级分班活动。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下午为3:35——3:55。若遇阴雨天改在室内进行,如:棋类活动、智力游戏等。

4.人力、物力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自己也是活动者,这既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器材由学校体育室提供。另外提倡每位学生自备跳绳、毽子、棋类器材中的其中一样。

5.安全保障。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正副班主任和协助辅导老师跟班进行现场活动指导。

(二)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

上午的大课间活动按规定进行,下午的活动除时间、场地及活动内容有具体规定、保证外,在活动形式、空间上各班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各正副班主任和协助辅导老师可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球类游戏等项目。

四、上午大课间活动流程

1.进场:5分钟

上午第一节下课后学生稍做休息,当集合号响起后,各班迅速在教室门口排队集中,然后随着《学习雷锋好榜样》乐曲进场。

2.做操:全校学生齐做《希望风帆》广播操(5分钟)

3.活动:广播操做完后,各年级在指定场地分组活动。(10分钟)

4.退场:集合号再次响起,全校学生迅速集中,班主任整理好队伍,按《学习雷锋好榜样》乐曲退场(5分钟)

5.解散:各班全部回到教室,音乐声停,班主任宣布下课解散。

课间活动方案 篇7

一、运动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 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 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4、结合阳光一小时活动,创造有特色的活动氛围,真正落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活动形式:

本学期采用分班活动形式,以动感的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每天大课间进行。

三、实施措施:

由老师带队到指定地点进行跳绳练习(各班绳子自备)。活动形式可针对跳绳比赛项目进行练习也可利用绳子创编各种游戏。师积极鼓励学生做到“人人有绳 人人跳绳 我会跳绳 我要跳绳”并跟班指导,参与学生活动。(选用轻快、活泼的音乐)。

放松心情、调整情绪。室外活动按当天活动场地就地组织整理器材,整队听音乐统一做放松操后排队回到教室。(舒缓的音乐)。 学生要求:在轻音乐中学生跳放松舞,整理器材,回归教室。

教师要求:跟班指导学生整理器材,组织队伍进行放松活动,组织学生排队回到教室。

四、活动内容:

并脚跳、双脚交换跳、单脚跳、双摇跳、一人带一人跳、“8”字接力跳

课间活动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每天都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发利用我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变原有单一的集体活动形式为分年级分班级、多项目多场地等多种形式并举,进一步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大课间中体现民主、合作、创新的意识。并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4.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5.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三、实施措施

(一)建立“五个”保障体系,确保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促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

(1)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国民

副组长:李瑞达、金映秋、桑振东、周峰

成员:

(2)体艺综合指导组:

组长:周峰

副组长:陈良宝、徐维军、陆人杰、邵杰、吴雪良、陆耀新

成员:董浜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2.制度保障。为使大课间活动有章可循,杜绝活动开展随意性,学校规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与副班主任老师协助辅导老师共同指导和参与学生的活动,建立领导督查、艺体教师指导的制度。

3.时间保障。根据上级安排和我校的实际,学校作息时间作相应调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分为上午和下午两段时间进行,上午为每天上午9:10——9:35(星期一升旗)这段时间,早操包含在大课间活动里,早操结束后进行分年级分班活动。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下午为3:35——3:55。若遇阴雨天改在室内进行,如:棋类活动、智力游戏等。

4.人力、物力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自己也是活动者,这既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器材由学校体育室提供。另外提倡每位学生自备跳绳、毽子、棋类器材中的其中一样。

5.安全保障。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正副班主任和协助辅导老师跟班进行现场活动指导。

(二)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

上午的大课间活动按规定进行,下午的活动除时间、场地及活动内容有具体规定、保证外,在活动形式、空间上各班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各正副班主任和协助辅导老师可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球类游戏等项目。

四、上午大课间活动流程

1.进场:5分钟

上午第一节下课后学生稍做休息,当集合号响起后,各班迅速在教室门口排队集中。

2.做操:全校学生齐做《希望风帆》广播操(5分钟)

3.活动:广播操做完后,各年级在指定场地分组活动。(10分钟)

4.退场:集合号再次响起,全校学生迅速集中,班主任整理好队伍,乐曲退场(5分钟)。

5.解散:各班全部回到教室,音乐声停,班主任宣布下课解散。

五、大课间活动各班指导老师和活动内容安排:(见附表1)

各年级活动内容循环进行

六、大课间活动各班活动场地安排:(见附表2)

七、大课间活动注意事项

1.全体教师必须人人参与大课间活动,各班指导老师必须同时到场负责组织管理学生有序开展活动,并做必要的技术指导。

2.加强安全防范管理。正副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地参加活动。少先队对各班广播操和大课间活动进行评比检查。

3.实施大课间作息制度,目的是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请全校教师切实提高认识,把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