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方案大全 > 正文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活动方案

2025/02/14方案大全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活动方案(精选8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活动方案 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活动准备:

1、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挂图、录像。

2、准备知识竞赛题十个。

3、前黑板上作相应布置,渲染气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冬季入学以后,昼夜温差很大,我们的身体很难适应,因此非常容易得病。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类疾病的发生。

二、讲解传染病知识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

成人感冒以鼻病毒为主,儿童以副流感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为主。临床表现:潜伏期短,约一天左右,起病较急,一般仅有轻度发热,体温多不超过39摄氏度。常咽痛、头痛、全身乏力,并有鼻塞、喷嚏、流涕、胃不适等。

3、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是小儿、未患过麻疹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烧、咳嗽、流涕、睑结膜充血及口腔黏膜有麻疹黏膜斑。发热3-4天后出现全身红色斑丘疹,经一周左右可自然恢复,注意防止合并肺炎、心肌炎。

4、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表现:开始常有低热,上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此期约为一天。发热一天左右即出现皮疹。先由躯干及头部出现,后见于面部及四肢,皮疹躯干多四肢少呈向心性分布。起初为小丘疹,一天内即变成泡疹、透明如水珠,椭圆形、大小不一。周围有红晕,皮疹有搔痒感,水泡一天后混浊,2-3天干缩结痂,一两周内痂皮先后脱落不留瘢痕,起病三、四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出现。

三、预防冬季常见传染病应该注意什么?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教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冬季传染病的关键。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

6、衣、食细节要注意。

7、切莫讳疾忌医。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了解各种冬季多发传染病的知识,在日后生活当中养成讲卫生爱干净的习惯,从而从源头上减少传染病发生的几率。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活动方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2、知道常见的传染病,知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

3、掌握传染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4、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如何与病人相处等

二、重点、难点:

传染病的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一)、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师:有句话叫健康快乐,有健康才会有快乐,但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痛的折磨,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哪些病?并判断一下会不会传染。

生: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近视眼等。

〔师生互动〕

师:根据你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下列疾病中,哪些病是传染的`?哪些病是不传染的?”。

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这些能传染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出示数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的特点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

师:传染病的特点:提示有句广告词叫“得了灰指甲,一个……”

生:传染俩。

师:这说明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生:具有传染性。

师:其次,传染病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在一定区域暴发,传染病和穿服装一样,一个人穿黄色的,最后越来越多的人穿黄色的服装,那么黄色就成了(学生“流行”)色,所以传染病还具有流行性。

(三)、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身上带有传染性疾病菌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如病人、病畜禽、老鼠等。

2.传播途径:细菌或病毒从传染源转入其他人或动物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食物传播、土壤传播、虫媒传播等。

3.易感人群:容易感染上某些病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儿童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四)、传染病的预防

1、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在不同季节里发病率有高有低,以夏冬季比较多发,这与苍蝇活动频繁、繁殖加速、人们接触生冷饮食、瓜果蔬菜较多有关。

预防肠道传染病,要认真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保护水源,搞好厕所卫生,严格粪便和污水处理,消灭老鼠、苍蝇、蜘蛛等有害动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瓜果要冲干净、不吃变质的饭菜等卫生习惯。

2、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是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灰尘使人吸入后而发病,病人咳嗽、吐痰时可将病原体排出体外进入空气和灰尘中,再传给他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百日咳等。其中流行性感冒发病率最高,流脑的死亡率最高。

患呼吸道传染病后就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吐痰、闷气、流鼻涕、喷嚏、流泪等,有些还能使人出疹,如麻疹、水痘、风疹、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期主要在发病期,病愈之后,传染性就很快减弱。但也有例外情况,如白猴、流脑、百日咳等,病愈后仍有较强的传染性。

儿童少年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年龄,如麻疹、水痘、流脑、百日咳患者几乎全是6个月—15岁儿童少年。

呼吸道传染病多在冬春季发生,因为在冬春季气温较低,从们在室外内活动时间相对增多,人群聚集可加速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另外,在冬春季节大气寒冷,人体受凉后抵抗力下降,也是容易发病的一个因素。

预防接种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水痘、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其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病人隔离治疗,教育学生不乱吐痰、擤鼻涕,咳嗽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教室每天要开窗2次,每次10分钟通风换气。这样可以使室内空气中病菌减少80%左右。还可用食醋熏蒸教室、宿舍,以杀灭空气中的病菌。

3、怎样预防虫媒传染病

通过昆虫而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传染病。如蚊子可以传播疟疾、乙脑,虱可传播斑疹伤寒。在中小学中常见虫媒传染病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班疹伤寒等。

虫媒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吸血昆虫活动和繁殖高峰季节也是虫媒传染病的发病高峰季节,有利于吸血动物生存的地区。例如,传播疟疾的蚊子在高温、潮湿的地区和季节能大量繁殖和生存,因此,我国南方比北方更易发生疟疾流行,夏冬季比冬春季发病率要高。

怎样预防虫媒传染病呢?

应该彻底消灭蚊子、虱等吸血昆虫。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时检查治疗,充分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具体来讲,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是接种乙脑疫苗。而控制疟疾传播的重点是彻底治疗病人和可疑病人。对于班疹伤寒和回归热,则以来灭虱为重点。

4、怎样预防经动物传播的传染病

动物中一些传染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传染给人类,如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炭疽等。鼠能传染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病,狗、猫、狼能传播狂犬病,家畜、禽类除能传播上述疾病外,还可以传播快乙型脑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五)、课堂小结

概括总结:传染病预防的几个措施

1、要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和合理的休息,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

2、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加强教室和活动场所等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

3、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增强体质。

4、要到卫生条件合格的地方用餐,更不能在路边摊头的大排挡去吃。

五、课外活动安排:

反思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要预防传染病,我们还有哪些陋习要改?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活动方案 篇3

我园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传染病疫情事件的危害,保障全园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传染病防治的.有关实施办法以及县教育局要求,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预防办法和措施

幼儿园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把预防传染病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宣传与培训。利用宣传栏、专题展板、告家长书等各种形式做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做好防范。定期对教师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要求各班教师每天做好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幼儿晨检记录表,保证幼儿园预防疾病工作的顺利开展。坚持对幼儿进行安全健康教育,通过主题教学、游戏、图片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增强安全健康意识。

(2)有效措施杜绝传染病发生。幼儿活动室、午睡室和教师办公室保持空气流通,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尽量不要组织师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茶具、餐具。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幼儿园保健室应按照规定定期消毒。

2、应急处置

(1)在幼儿园内发现急性传染病的幼儿或教职工,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幼儿园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幼儿园疫情报告员马上拨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2)幼儿园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如果是幼儿园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立即隔离,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到医院就诊并通知其家属。

(3)幼儿园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活动室或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幼儿、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4)幼儿园一旦发现传染病,将停止组织集体活动。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人员前往探望。

(6)幼儿园幼儿、教职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县教育局、县疾控中心,并对病人作跟踪了解。

(7)传染病发病期停止办理新幼儿入园手续。

信息报告: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启动本预案,首先向幼儿园负责人报告,如幼儿园负责人都不在向其他行政人员报告,然后向教育局应急办报告(先口头后书面),在半小时内口报教育局应急办,同时向县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在1小时内书面报告县教育局应急办,明确疫情报告的范围、内容。

其次,做好传染病病因追踪。当传染病发生后,要随时与其保持联系,关注病情进展。该教师或幼儿病愈返校时须出示医院有效证明。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活动方案 篇4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特制定本预案。

一、防治措施

(一)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二)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相关制度,落实岗位责任,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三)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保证每周20分钟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对教室、专用教室等场所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按规定定期消毒。

(六)加强学生体质锻炼,增强抵抗力。

二、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三、组织管理

疫情发生时,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双责四制”(即:校园预防传染病工作目标责任制、教师承包班级责任制和晨检制度、“零”报告制度、专人负责联系制度、24小时电话畅通制度)等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根据疫情对学校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做出及时调整。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处室、落实到人;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师生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

四、处置程序

(一)在校学生或教职员工发现传染病,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和疾控中心。

(二)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三)通知学生家长或教职工家属。

(四)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并做好人员登记。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五)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

(六)请示政府和教育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七)配合疾控中心进行疫情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五、注意事项

(一)师生树立科学防控观,不得散布不利言论。

(二)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三)师生在校外出现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活动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2、知道常见的传染病,知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

3、掌握传染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4、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如何与病人相处等

二、重点、难点:

传染病的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一)、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师:有句话叫健康快乐,有健康才会有快乐,但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痛的折磨,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哪些病?并判断一下会不会传染。

生: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近视眼等。

〔师生互动〕

师:根据你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下列疾病中,哪些病是传染的?哪些病是不传染的?”。

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这些能传染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出示数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的特点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

师:传染病的特点:提示有句广告词叫“得了灰指甲,一个……”

生:传染俩。

师:这说明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生:具有传染性。

师:其次,传染病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在一定区域暴发,传染病和穿服装一样,一个人穿黄色的,最后越来越多的人穿黄色的'服装,那么黄色就成了(学生“流行”)色,所以传染病还具有流行性。

(三)、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身上带有传染性疾病菌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如病人、病畜禽、老鼠等。

2.传播途径:细菌或病毒从传染源转入其他人或动物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食物传播、土壤传播、虫媒传播等。

3.易感人群:容易感染上某些病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儿童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四)、传染病的预防

1、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在不同季节里发病率有高有低,以夏冬季比较多发,这与苍蝇活动频繁、繁殖加速、人们接触生冷饮食、瓜果蔬菜较多有关。

预防肠道传染病,要认真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保护水源,搞好厕所卫生,严格粪便和污水处理,消灭老鼠、苍蝇、蜘蛛等有害动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瓜果要冲干净、不吃变质的饭菜等卫生习惯。

2、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是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灰尘使人吸入后而发病,病人咳嗽、吐痰时可将病原体排出体外进入空气和灰尘中,再传给他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百日咳等。其中流行性感冒发病率最高,流脑的死亡率最高。

患呼吸道传染病后就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吐痰、闷气、流鼻涕、喷嚏、流泪等,有些还能使人出疹,如麻疹、水痘、风疹、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期主要在发病期,病愈之后,传染性就很快减弱。但也有例外情况,如白猴、流脑、百日咳等,病愈后仍有较强的传染性。

儿童少年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年龄,如麻疹、水痘、流脑、百日咳患者几乎全是6个月—15岁儿童少年。

呼吸道传染病多在冬春季发生,因为在冬春季气温较低,从们在室外内活动时间相对增多,人群聚集可加速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另外,在冬春季节大气寒冷,人体受凉后抵抗力下降,也是容易发病的一个因素。

预防接种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水痘、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其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病人隔离治疗,教育学生不乱吐痰、擤鼻涕,咳嗽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教室每天要开窗2次,每次10分钟通风换气。这样可以使室内空气中病菌减少80%左右。还可用食醋熏蒸教室、宿舍,以杀灭空气中的病菌。

3、怎样预防虫媒传染病

通过昆虫而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传染病。如蚊子可以传播疟疾、乙脑,虱可传播斑疹伤寒。在中小学中常见虫媒传染病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班疹伤寒等。

虫媒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吸血昆虫活动和繁殖高峰季节也是虫媒传染病的发病高峰季节,有利于吸血动物生存的地区。例如,传播疟疾的蚊子在高温、潮湿的地区和季节能大量繁殖和生存,因此,我国南方比北方更易发生疟疾流行,夏冬季比冬春季发病率要高。

怎样预防虫媒传染病呢?

应该彻底消灭蚊子、虱等吸血昆虫。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时检查治疗,充分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具体来讲,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是接种乙脑疫苗。而控制疟疾传播的重点是彻底治疗病人和可疑病人。对于班疹伤寒和回归热,则以来灭虱为重点。

4、怎样预防经动物传播的传染病

动物中一些传染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传染给人类,如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炭疽等。鼠能传染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病,狗、猫、狼能传播狂犬病,家畜、禽类除能传播上述疾病外,还可以传播快乙型脑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五)、课堂小结

概括总结:传染病预防的几个措施

1、要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和合理的休息,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

2、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加强教室和活动场所等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

3、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增强体质。

4、要到卫生条件合格的地方用餐,更不能在路边摊头的大排挡去吃。

五、课外活动安排:

反思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要预防传染病,我们还有哪些陋习要改?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活动方案 篇6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件》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学生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学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报告员:xxx

组员:xxx、xxx、xxx、xxx、xxx、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应急预案的总指挥,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学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及时向当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1、立即启动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的通报。

2、加强对接触人群的跟踪管理,做好教室、图书室、宿舍、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

(二)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学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学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实行学生健康状况晨检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三)、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

4、对教室、实验室、宿舍、图书室、活动室、厕所等场所每天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天公布校园疫情的防控工作情况。

(四)、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

1、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对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或避免集中上课;若两例以上,学校在报请教育局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活动方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流行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能说出并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增强自身预防疾病的意识。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2、每组一张4开白纸,一盒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观看教学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怎么了?(幼儿观察并描述)

2、活动展开:讨论什么是传染病,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按顺序观察图片,教师提问。

教师:医院里那么多小朋友一起打点滴,因为他们得了传染病。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幼儿讨论并回答)

(2)教师小结:传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能通过呼吸、身体接触等方式传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动物得病,就有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叫做传染病。小朋友容易得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红眼病等。

3、活动展开:阅读幼儿用书,讨论预防传染疾病的方法。

(1)教师:虽然传染病很容易传播,但是,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很好地预防传染病。请打开书的第17页,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小朋友,除了书上面的几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你还知道预防传染病的其他方法吗?(幼儿讨论并回答)

4、活动总结: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教师: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勤洗手可以消除病菌;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免疫力;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打喷嚏时要用手或手帕遮起来,避免对着他人打喷嚏;在传染病的`多发季节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情况严重时需要戴口罩。

5、活动延伸:记录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刚才我们讨论的内容,用图或图夹文的方法记录下来,每组呈现3~4种方法。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分享记录结果,教师将各组的记录展示在黑板上,相同的选取画得较好的粘贴

活动反思:

小朋友又生活在集体生活中,非常有必要知道如果得了传染病一定要隔离、看医生、定时吃药,多喝水等。这次活动上下来,我觉得自己对教学中的突发事情,有些不知所措,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吸取经验,不断学习,让我的教学机智更加灵活。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活动方案 篇8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特制定本预案。

一、防治措施

(一)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二)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相关制度,落实岗位责任,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三)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保证每周20分钟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对教室、专用教室等场所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按规定定期消毒。

(六)加强学生体质锻炼,增强抵抗力。

二、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三、组织管理

疫情发生时,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双责四制”(即:校园预防传染病工作目标责任制、教师承包班级责任制和晨检制度、“零”报告制度、专人负责联系制度、24小时电话畅通制度)等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根据疫情对学校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做出及时调整。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处室、落实到人;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师生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

四、处置程序

(一)在校学生或教职员工发现传染病,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和疾控中心。

(二)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三)通知学生家长或教职工家属。

(四)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并做好人员登记。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五)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

(六)请示政府和教育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七)配合疾控中心进行疫情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五、注意事项

(一)师生树立科学防控观,不得散布不利言论。

(二)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三)师生在校外出现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