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有条河
虽然离开老家在西安学习、工作、生活已有多年,但总感觉自己未融入西安,算不得真正的西安人。每逢节假日,我的出行计划大多是回老家,看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吃那儿时的粗茶淡饭,听那亲切的乡音俗语,真是舒坦极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父母日益年迈,更觉得能常回家侍奉左右,便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我的老家位于关中平原腹地,是四县交界之处:东依乾陵(乾县),西临法门寺(扶风县),南靠报本寺(武功县),北傍九成宫(麟游县)。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没有人能说清楚家族的历史。村子最年长的老人,也只记得三辈以上的事。村里没有可供祭祀的宗庙,更没有文字记载的祖谱。有关村史的记忆,也只是世世代代口口相传,一茬又一茬,一代又一代,不知有多久远了。
村前流淌着一条由北而南的小河,却大有来头。相信这条河记忆着我们村的历史变迁,前世今生。河名漆水河,古称漆水、姬水、沮水等,发源于麟游县以西,流经永寿县、乾县,在武功县流入渭河。《诗经》中《七月》《生民》《公刘》等记述周人生活记录的诗篇中屡屡提到漆水。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多次提及漆水。在周人的发展历程中,漆水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记载,周人姬姓,其始祖后稷姓姬名弃,乃帝喾(读库音)之子。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在位七十年,享寿百岁,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帝喾的长妃姜,是邰(读台音)国(今武功县境内)国君的女儿。相传姜因外出踩了巨人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弃。弃长大后喜欢农艺,教人稼穑,被尊为后稷。后稷所在的邰国位于漆水河下游,离我们村也就15公里。三世而后,后稷的曾孙公刘率领周人溯漆水河而上,料想应从我家门前经过,越泾水,抵达北豳(读彬音),即今天甘肃庆阳一带。之后,又向南迁至豳国(今彬县、旬邑境内)。公刘九世之后,古公(读胆音)父又带领周人从豳地西迁至周原(今岐山、扶风一带)。西迁路线据《诗经?大雅?公刘》记载,应该是沿着现在的福银高速(G70)经永寿,穿过梁山,经乾县县城,沿现在的107省道(扶风至乾县)向西,这次仍然要渡过漆水。渡漆水后直抵周原。古公父又称周太公,其孙即是周文王姬昌。至此,西周建立,成就霸业800年。
从我村向北约5公里处,在漆水河西岸有一座古寺,名曰龙岩寺,相传建于唐代。龙岩寺至今香火不断,是乾县西乡名寺。尤其是每年阴历3月15日的古会,四邻八乡的村民上山烧香拜佛,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甚是热闹。从我村向南约15公里,在漆水河畔的武功县武功镇内,至今仍矗立一座古塔,即著名的报本寺塔。相传唐太宗李世民诞生于此。据《长安志》记载,李世民登基后,为报母恩,舍宅为寺,名曰:"报本".村南一矢之地的武功县游凤乡岸底村,位于漆水河东岸,经省级文物部门勘察认定,划定了"岸底遗址"保护区。从保护区的范围来看,包括我们村在内方圆几十里,皆为周部落活动区域。
漆水河在我家门前静静流淌了几千年,见惯了刀光剑影的冷兵器厮杀、冲突。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漆水河又见证了一次浓浓的枪声炮声。1949年7月初,彭德怀、习仲勋率领的一野与从西安败退的17万国民党军进行了著名的"扶眉战役".一野兵分三路发起进攻,除王震部在渭河南线战斗外,许光达、周士第、杨得志部均在渭河以北沿现在的陇海铁路、西宝北线、107省道向西进攻。漆水河两岸的乾县临平、扶风杏林、武功苏坊一带均有大的战斗。由于太平日久,对于这次激烈的战斗,村里的老人记忆犹新。小时候,就听我九伯讲过,他早年就被国民党军队抓过壮丁。在杏林的一场战斗中,他们国民党兵根本无心恋战,枪声一响就四散逃跑了。我父亲也常讲他们小时候村子里过队伍的事。父亲是1941年生人,他那时也就七八岁。有一天,国民党队伍从村子经过,临时驻扎,在农家烧锅做饭。由于人多,吃饭的碗严重不足。有一国民党兵见院子墙根有一个小瓦盆,便急忙拿起洗洗用来盛面条。我十一爷看见后惊呼,那是尿盆!那国民党兵误把乡音"尿盆"听成"要盆"了,大怒,瞪着眼说:"我还没吃呢就要盆!"
一野大军过漆水河后即在扶风、眉县一带全歼国民党6个师和另外6个团共4.3万余人。在这次战役中,一野有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壮烈牺牲。
漆水河从村北龙塘口流出后,冲积成一个川道。河两岸是水浇地,一河水养育了一川道的人。漆水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里,河两岸的农民旱涝保收。即使在著名的十八年年馑(民国十八年关中大饥荒)中,我们村也能侥幸躲过一劫。村西河对岸有村名曰水磨头,即是因用漆水河的水力磨面而得名。该村解放前十分富足,曾出了一位在乾县临平西河很有影响的大地主朱炳乾(音)。据村子老辈人讲,朱炳乾虽富甲一方但为人和善,特别是对下苦人很好,在农忙时节也亲自下地干活,与长工们吃一样的饭,在十里八乡口碑极好。听父亲讲,他见过朱炳乾。当时朱炳乾骑着自己新买的一辆自行车,他们一大群小孩跟在自行车后跑,看稀奇,很纳闷这两个轮子的东西咋还跑得这么快呢!
在民国时期,关中匪事成患,我们乾县也不例外。当时乾县有名的土匪计有20多人,其中以东乡王尊娃、西乡朱全娃、南乡赵恒娃、北乡张熬娃最为著名,时称"乾县四大娃".其中西乡朱全娃的家就离我们村不远。从龙岩寺往东几里地,就到了朱全娃的老家石牛乡朱家村。听老人讲,当时若小孩哭闹不听话,大人就喊朱全娃来了,小孩立马就止住哭声了。1951年5月,朱全娃在乾县临平镇被枪决。
1958年,在漆水河中游、龙岩寺以上10公里,乾县人民政府开始修建羊毛湾水库。这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部分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历时12年,1970年建成。这座水库的建成,可以说有利有弊。利就不用说了,单是弊,我们处于漆水河下游的人感觉太深刻了。流淌了几千年的河床基本干涸。妇女洗衣、男人游泳的情景不再重现。河道成了污水泄洪道,散发着刺鼻的异味。往昔的鱼虾乌龟绝迹了。河两岸的村民甚至可以在河床上耕种,几乎看不见漆水河的倩影了。多年来,每当在河岸上行走,看着干瘪的、污水横流的漆水河,都不禁让人心酸,感慨良多呀!
幸喜得地方政府近年来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河两岸环境得以改善,特别是上游羊毛湾水库开始不定期地向下游开闸放水。期盼母亲河能早日重新焕发生机,展现自己靓丽的身姿。
漆水河,我家门前的这条小河,将永远流淌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