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立小院看今昔
湛蓝天空已然有了些许辽远之意。我静立院中,望着门外小河边的云烟竹树、楼阁亭台,对面假山石上的泉水唱着欢歌淅沥而下,偶有晨起早练的人在花木中流连,皆做了我的天然图画。小院中的月季玫瑰、白色茉莉不知何时已悄然退场,唯有缤纷的三角梅和清雅的栀子依然在朝阳中释放花香的影子。
在这儿,仰可观山色,俯可听泉音。由于园区植被葱茏、树木茂盛,常常有不知名的鸟儿聚集,从春到秋常常是一幅"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图景。在这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儿,我身心俱安,有在父母身边、回到老家的感觉。
读大学之前,我从未离开过老家。正是国家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使我这个农家女有了跳出农门的机会。我22岁大学毕业,工作分配在自己的家乡,而我爱人被分配在淄博卫校(当时校址在博山)工作。结婚后,为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我调入博山区的一个乡镇中学。
我和爱人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1993年结婚时,我们赶上了福利房的末班车,学校分给了爱人一间15平方米、朝南的平房和门前一间低矮、不足2平方米的厨房。当时院内住平房的南北二十户人家都共用一个水龙头,午饭和晚饭期间水池边是最热闹的地方,各自听到的新闻往往在这个时候伴随着"哗哗"的流水声传播开来。来往的邻居们,常常把那家的炊烟带过来,又把这家的菜香带回去。没有人抱怨什么,仿佛一切都是自然的。当时有好多老员工,孩子都四五岁了也住在这里。
刚结婚那两年,我特别想家,但由于交通不便,从张店转车回老家的公交车极少,回家一趟很不容易。那时候我最盼望的是能分到一个大一点的房子,接父母同来居住。没想到大房还没分到,父亲的病就先来了。
当时父亲刚刚五十岁,最终诊断为高血压性肾病综合征,在淄博市第一医院住院。平时由我母亲陪护,我爱人负责做饭、送饭,而我在一所山区中学工作,早出晚归,只能晚上回来陪陪父母。三个月后,在家人的精心护理下,父亲病情有了起色,出院后暂住在我们向单位申请的隔壁平房,以方便察看病情,对取得的疗效进一步巩固。通过朋友介绍,我们又带父亲看中医,然后拿着医生开的药方去中药店拿中草药。每天晚饭后爱人就在小厨房的液化气炉上用砂锅慢火熬药,一刻都不敢离开。
那时候不像现在农民有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生病住院可以报销大部分费用,那时候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是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父亲住院基本上花光了全家一年的收入,家里经济非常紧张。当时我和爱人工资不高,除了倾尽积蓄,我还常常用自己的医保卡给父亲买药。
于我而言,那段困苦的日子其实也是一段温馨的日子,因为父母在。当我每天踏着夜色回家,转过卫校的学生宿舍楼时,抬头一定能看到家里的一窗温暖灯火。
1996年添了我们的宝贝女儿,我也调入了博山城里的一所中学,同时我家也搬进了房改房。这期间父母几乎一直和我住在一起,帮我照顾孩子。期间父亲因脑梗、心梗曾几度住院,我和家人彼此扶持、共同撑起檐下一方烟火。1998年国庆节前夕,父亲在回老家后的第三天夜里,突发心脏病,赶往医院途中在我哥哥的怀中去世……我很是痛悔——不该答应父母回老家过中秋的要求,我曾不止一次地想:如果父亲没有回老家,他即便突发心脏病,也能在百米内的淄博市第一医院得到及时救助。这成了我一生的遗憾。
2002年我爱人学校集体搬迁去了张店,单位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住宿问题开始筹资建房,我俩东拼西凑了20%的首付,依靠当时国家的购房惠民政策,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买了自己的新房,又用上交原学校的房改房给付的钱,买了家庭第一辆汽车。
与此同时,在我的老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扎实推进。2007年前后,农村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行了"全面免除农业税".乡镇全面实施的"村村通"工程,老家的村容村貌整洁一新,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一直通到每个家门口。2010年哥哥和母亲也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庭院,母亲对当下的幸福生活非常满足。每每提起,已按月领取国家养老金10多年的母亲都由衷地夸赞中国共产党好,感叹生活在这个新时代好。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让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三十多个春秋为人师表,我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2021年临近退休之际终于拥有了一个心仪的小院。今年暑假,我自己也有了一个小小的变化,开始重回驾校,练习开车,不想让自己那个驾龄十年的驾照再形同虚设。
我想退休后一心一意照顾、陪伴我的母亲,以弥补父亲早逝留下的遗憾;我想让她在这花香流动的小院看花、看云、赏景;我想母亲想去哪儿,我就开车带她去哪儿,尽我努力去实现她的全部愿望。
此时,晨风微微,鸟声啁啾,仿佛在诉说今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