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调查报告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生调查报告(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生调查报告 篇1
现在的社会比以前更发达,家庭也更加富裕。爸爸妈妈的工资不是1000元,就是20xx、3000元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孩子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向爸爸妈妈讨要零花钱了。可是,他们拿着这些钱到底想买什么呢?我怀着疑问的心情,做了一份调查报告。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调查
我发现,麻辣和烧烤最受小朋友的欢迎。地摊周围总是挤满了人,弄得水泄不通。还有一些玩具也销售得很快,比如说“变形金刚”、“芭比娃娃”、“战斗陀螺”、“库洛牌”…….都是孩子们爱玩的玩具。也有些孩子喜欢和别人攀比,花钱去买比别人更贵、更漂亮的东西。还有些孩子拿钱去买恶作剧物品,去吓唬自己的朋友。
分析
1、在学校里,手拿麻辣和烧烤的学生随处可见。或许,麻辣和烧烤就是让学生乱花钱的罪魁祸首。
2、玩具是人童年时不可少的物品。玩具的开销也占用了我们学生的大部分零花钱。还有大多数学生喜欢把玩具带到学校里来。这样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违反校规。
结论
经过我的调查,我得知,许多孩子差不多都是以买早餐的名义来讨要家长的钱,然后去买地摊上的零食、玩具。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学习。
建议
我建议,学校应该采取更好的措施阻止这种现象再次发生,严格管理学生在校园里的饮食情况,注意孩子们的健康。这样才会让祖国的花朵开得更加灿烂!
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通的重要工具。汽车在给我们带来众多交通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痛苦。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造成人们意外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在城市街头做了一次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我们对一些路上的行人进行了调查。很多人对交通规则和一些交通知识并不陌生。但通过我们的明察暗访,发现很多人都不遵守交通规则。不论是行人还是司机,都自由的在马路上穿行,对眼前的车辆或行人全是视而无睹。其实,这就是交通事故的来源。
其实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也非常重要,因为现在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机动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了。大部分的事故都是在不懂交通规则的小学生身上的。而且,通过我们的调查,在我们上饶县,小学生也有很多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要让他们知道交通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和家长一起对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告诉他们一些重要的交通规则和交通知识就可以了。
小学生调查报告 篇2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的压岁钱都能有计划的利用,有的存起来,有的准备买文具,大家都做到了不挥霍浪费。
吕佳琦准备给爸爸妈妈买生日礼物,说明她有一颗感恩的心!杨岚煊用自己的`压岁钱交活动班的费用,说明她是多么喜爱自己的特长——舞蹈!其他同学都想到将一多半的钱存起来,剩下的钱自己买文具买图书,说明大家都是不铺张浪费的小管家!
我觉得还是应该请爸爸妈妈为我们管理起来,因为上百上千的钱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我请爸爸妈妈帮我管理,然后商量着有计划地使用,把钱花到应该花的地方。
小学生调查报告 篇3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暑假期间不得为中小学生举办各种形式的补习班,以减少中小学生的假期负担。这个暑假应该是广大中小学生的最愉快的假日。那么,在这两个月的长长假期里我们的孩子们都在做些什么呢?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班主任老师,笔者利用假期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假日生活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杨庄镇是一个比较大的乡镇,拥有中小学生接近四千人。笔者走访了本镇的60多个自然村的300余名学生,总结农村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煲”电视粥
对于大多数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呆在家里看电视是他们的主要的消遣方式。北山村的学生张丽告诉笔者,一天到晚就是看电视,看累了就出去玩一会儿,然后会来接着看,直到深夜。“我每天都和电视同呼吸共命运。”她如是说。有线电视村村通以后,电视节目比以前丰富了许多,学生们可以连续不断的一直看下去。
如果说学生们缺少自制力,那么家长们是什么态度呢?李家坡的张森同学的母亲的观点代表了许多家长的意见。她说:“暑假正值农闲时节,没有什么农活要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有很有限,不看电视也没有什么事情要做。再说了,孩子们整日里呆在学校里,学习劳累。回家看点电视也就由着她们了。”
(二)放任自流
对于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没有能力约束他们。于他们来说,暑假是真正的属于自己的逍遥自在的好时光。放了假,他们便像脱了紧箍咒的孙猴子——无法无天了。他们往往成群搭伙的外出玩耍。打牌,上网,下水库,成为他们最主要的活动方式。许多的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引导,一个暑假之后成为新的问题学生。甚至,因为贪图玩耍,从而厌学,放弃学业。更有甚者,被不良青年引诱,染上偷盗等恶习,走上犯罪的道路。
另外,由于对这些学生的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比比皆是。暑期炎热,溺水事故时有发生。暴雨无情,山区的防泥石流,防雷击等不被重视,也造成了一些无法弥补的遗憾,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
(三)外出漂流
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方面希望亲近孩子。另一个方面也希望孩子能够多见见世面,开阔眼界。他们把孩子接到自己的打工的城市,让孩子呆在自己的身边。
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工作很忙,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孩子们被带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世界里,无所适从。一些孩子因为受不了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的诱惑,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我班刘艳艳同学的辍学就是这个原因。每一个学期的开学时,老师们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稳定和转化这部分学生的情绪。
还有一些孩子因为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得不到父母的不到及时的疏导,由于孤独而变得变得抑郁,甚至自卑,成为新的问题学生。正如我班的陈晓丽同学去年暑假就曾随父母外出,可是她今年说什么也不去了。原因就是无法忍受没有伙伴的`孤独。
调查结果显示的情况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如此暑假,令人堪忧。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当代中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他们创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是他们成人成才。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要责任。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仁不让的光荣使命。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有效的避免学生在暑假中的“放羊”状态,让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呢?
笔者认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做好以下引导:
(一)暑假安全教育
安全是一个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问题,学生的暑假安全也绝不是一张安全责任书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它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和整个社会的监督,这是一个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关注问题。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要做好家访,做好各方面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二)暑假作业布置
减轻学生的负担并不是没有负担,独立自主也并不是放任自流。长长的暑假里,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是非常必要的。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在暑假里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也利于学生深入的探索知识的奥妙。预习新的知识,这不仅有利于新学期的教学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新知识的热情。现在学生之所以懒于去做,之所以无所适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以前对老师的依赖,所以在放假之前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主动的探索和自主的学习。
(三)暑假读书活动
暑假把整日沉浸在教科书里的学生们解放了出来,他们需要利用暑假里的时间读几本好书,用虔诚的心聆听大师的心声,感受博大的胸襟和高远的抱负。笔者一直的做法是把自己读过的古今中外的名著, 择其精华,推荐给学生。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两三部作为暑假阅读的内容,并试着写出读后感与自己交流。这样学生才能认真的去读书,并且会有独到的体验。当然这也给了老师以学习的动力,一举两得。
(四)暑假社会实践
随着我县招商引资的广泛开展,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似的建起来了,这位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暑假期间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东寨村的刚通过中考的任秀玉同学,就参加了当地玩具厂的劳动实践。据她介绍,这个暑假不仅让她赚到了下学期的费用,更让她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使她获益匪浅。
当然,比较传统的社会调查、义务劳动等形式多样的非书面作业也可以适量的有选择的布置一些。社会调查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全方位的了解社会,增加体验。写调查报告可以很好的联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各种义务劳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是对学生很好的爱惜教育。总之开展形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社会实践活动是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不可缺少的育人方式。
总而言之,加强对学生暑假生活的引导,避免当前学生在暑假里的“放羊”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当前我省在素质教育改革之际对于解放了的学生的引导,是应试教育的转型的一部分。是我们当前必需做好的工作。
小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我的调查
20xx年3月7日至3月10日,我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对我家附近的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污染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已经影响到我们的居住环境和健康,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和反省。
二、我的发现
第一天(3月7日):嘉陵江中漂浮着船只泄露的油迹;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也直接流入嘉陵江;江中漂浮着朔料垃圾,江边还有空饮料瓶等等。
第二天(3月8日):石马河转盘来往的汽车特别是大货车,尾气排放超标,灰尘和噪音都很大;石马河的正大公司在生产饲料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气也非常难闻。
第三天(3月9日):路边树木的根部被水泥封得严严实实,几乎奄奄一息,个别路段树木已经完全死亡;花草树木上边都沾满了灰尘,把原本鲜艳的颜色蒙上了一层雾霾。
第四天(3月10日):个别路段民工的房屋没有排水工程,流出黑黑的污水,散发出阵阵臭味;北滨一路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小区里还有宠物随处排放的粪便。
三、我了解到的相关资料
从我发现的污染问题看,主要是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和垃圾处理等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上网查询了环境污染问题的相关资料。
1、大气污染问题: 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xx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20xx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18万吨,依然高居榜首。今年全国部分地区和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大气污染俨然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质呈轻度污染,黄河、松花江、淮河、辽河流域都有轻度污染,海河污染达到中度。在监测的4700多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达到了55%。
3、垃圾处理问题: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它们成了城市卫生的`第一号敌人。
四、我的思考
通过这次环境状况调查,我深切的感受到身边的环境正在被污染,而且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我们终日呼吸着污染的空气,饮用着污染的水,吃着从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耳边响着噪声……这是好可怕的事情呀!
五、我的环保金点子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创造天空湛蓝、空气洁净的生活环境。
1、净化空气。建议工业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大力节能减排;多植树,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多发明一些净化空气的高科技产品;我们每个人都实行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2、净化水环境。建议工业企业提高污水治理能力,严禁向河流排放污水;建议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对违规企业重罚。
3、垃圾处理。我们每个人都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不乱扔垃圾;建议多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经验,严格进行垃圾分类堆放和处理;多建垃圾发电站等等,提高垃圾的利用率。
xx
0xx年3月11日
小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伴随着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基于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突增等客观实际,观英滩镇小学寄宿制办学模式于20xx年9月开始实施。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试点”工作,成效显著,社会公认。
一、诞生背景
1、“留守”儿童突增。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山区镇之一的观英滩镇与其他县区一样,大批青壮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这个富于特定历史气息的名词概念诞生了,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取代了父母监护和教育职责,而他(她)们年纪一般都较大,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有的还体弱多病,有的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明显滞后,往往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边远山区的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2、校点布局面临新的矛盾。
观英滩镇地处威远县北部边陲,幅员面积101.24平方公里,总人口2.8242万人,尽管山青水秀,风景宜人,但毕竟山高路陡,人烟稀疏,村落分散。
镇中心校所辖的龟形和红旗两所村校,招生范围分别囊括了三个行政村,生均徒步面积12公里,最远的达20公里,但两校每年的适龄儿童都不足10人,再加上两所村小,几经撤并搬迁,校舍危陋,面临着原址建校与寻求其他途径的历史性选择。
二、历史决择。
依据国家优厚的教育政策和发展氛围,本着“整合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投资不重复,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观英滩镇在全县率先提出了“农村小学生寄宿就读”的构想与规划。
20xx年7月,威远县教育局、财政局和观英滩镇党委政府,对该镇教育发展的客观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对 “小学寄宿办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决定观英滩镇于05年秋在全县进行边远山区小学寄宿制办学模式的“试点”工作。
三、目前现状
观英滩镇小学寄宿制办学于20xx年9月正式开始,现有寄宿生156人,其中留守儿童45人,配有4名中专以上学历的专职生活指导教师,1名专职门卫和1名兼职锅炉工,全面负责寄宿生饮食起居的指导和生活处理能力的培养。
(一)、寄管理念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突出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共寝同乐是一家——突出协同合作能力的培养
言行举止严要求——突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二)、主要做法
该校的小学生寄宿就读试点工作,得到了当地党政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学校教职员工的广泛支持,制度健全,工作落实,成效显著,深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1、管理严格,措施具体
①严格制度,责任明确。
该校建立了“学生接送制度”、“寄宿生一日常规”等十八项制度很好地规范了寄宿学生的行为举止,很好地约束了生活指导教师、班级教学教师的生活指导、教育教学理念,形成了“文明、快乐、好学、善思”的寄宿风范。
②全程护理,细心关爱。
该校实施的小学生寄宿就读,实质上是“周寄制”。即:每周日下午由学生家长或委托监护人,将学生送到学校,办理交托管理手续,学校行政收集存档备案;周末下午由学生家长或委托监护人到学校“学生在校周记录”,填写“意见建议信息反馈薄”,同时将学生带回家。学生在校一周的生活、学习活动由生活指导教师、班级教师全程护理和引导,形成了浓厚的人文关爱氛围。
③家长联合,信息互通
学校开通了供寄宿生专用的爱心电话(0832(8050087)),保证了所有寄宿学生家长家校信息时刻畅通,搭建了家长和其子女沟通心灵、互换心声的爱心之桥。
④校医联手,共保平安。
该校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协调下,镇卫生院开通了寄宿学生求医问病的“绿色通道”,在学校与镇卫生院、生活教师与医生的密切配合下,让寄宿生充分体会到“学校如家”的全新感受。
2、指导帮助,但不包办。
该校156名寄宿学生中,6岁孩童就有12名,这类年幼寄宿生在“梳头洗脸”、“系鞋带,穿衣服”等方面的自理能力相对较低。生活教师在经过统一讲解、示范、指导后,都是让学生独立操作,尔后再由教师给予重新整理,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训养其能力,帮助指导,但不包办,很好地弥补了山区老百姓包办、溺爱的教养的'理念缺陷,学生自理能力得到了充分有效地提高。
3、仿真家庭,温馨管理。
该校现有的156名小学寄宿学生中,年龄跨度大(6-12岁),一到六年级都有,他们在寄宿管理的诸多措施中,有一条特别值得肯定,那就是:床位安排是按“高低年级混编,大小孩童结对子”的原则安排的生活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由高年级学生帮护低年级学生,共效果记入学生的“在校周记录”,形成了兄弟姊妹型的家庭式的温馨氛围,很好地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不足。
4、科研同步,长远规划。
该校在寄宿制试点工作一开始,在20xx年就申报了“农村小学生寄宿制研究”的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参与人员涉及行政领导、食堂工作人员,生活教师、班主任及部分任课教师。现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县教研室的充分肯定。该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对寄宿管理工作是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究的很好途径之一,必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当地“留守儿童”上学就读工作。
(三)该校的寄宿制试点工作很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
1、硬件设施、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为实施寄宿制办学模式,该校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的关怀下,投资35.2702万元,545平方米的学生寄宿楼呈现于镇所在地的中心,全新的学生床、吃饭桌令学生及家长感觉一新,撤掉了该校辖区内的龟形和红旗两所校舍简陋的村级小学,绝对避免了“生源聚集城镇”这个现实背景下的重复而无效的投资。
2、教育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原在两所村小的小学生,入中心完小寄宿就读后,充分享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充分体验到了从村小的“一师一班”到“中心完小的分科教育、分类指导”的明显变化,为边远山区孩子的成长、成材构建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平台。
(四)该校的寄宿制试点工作为教师打通了“成品成牌”的有效途径。
该校实施寄宿制后,所撤掉的两所村级学校的12名教师全部集中到了镇所在地的初级中学和中心完小。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信息资源相对丰富,管理和从业风范绝对改观。12名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体验到了优良的从业环境,为教师们的教学技能提高和教育艺术水平的提升开启了一片理想的蓝天。
该校实施寄宿制后,为教师们了解学生课后表现、知晓学生的心理状况创造了绝对有利的条件,把教师们一部份家访工作集中到了学校,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该校实施寄宿制后,学校的“管理半径”绝对减小,原来需要行程10多公里到村小的业务管理指导工作,现在集中到了中完小,管理成本显著降低。
(五)该校实行寄宿制后,为边远山区学生创立优良的成长环境。
村小学生寄宿就读后,充分享受到了升旗仪式场面的恢宏;充分感受到了几百人参加的运动会、文艺演出的慷慨和激昂;心理和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熏陶和感染;充分体验到了“集体就餐”的欢乐和愉悦,所有参与座谈的学生都有说不尽的欢欣和快乐……寄宿制办学为边远山区农民子弟的学习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和能力基础。
(六)该校实行寄宿制后,为山区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发展当地经济解决了后顾之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入企经商”,已是当今的一个必然趋势,山区的“隔代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的新的难题,实施寄宿制后,很好地化解了这个矛盾,很好地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民能够放心地外出挣钱,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和更加广阔的前景。因为寄宿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老百性的欢迎。
四、主要问题
(一)、学校债台高筑:(具体统计见附表)
1、一次性投入:48990.00元(具体见表)
2、一次性“两免一补”垫支:14657.86元。
3、日常消耗:
①每学年29500.00元(具体见表)
②两免一补:免教科书:75.00元生期,一补:120元生期
③每期生均举债:352.02元。
(二)、硬件设施明显不足。
1、没有活动室,预算要投入50万元资金。
2、寄宿生无专门的饭堂,预算要投入30万元。
3、缺医务等设备设施,预算要投入20万元。
(三)日常消耗的水、电等费每期达8000元,没经费来源,没有收费政策支持,学校难以正常运转。
(四)生活指导教师需要正规培训,缺培训费。
(五)生活管理人员编额不足,缺勤杂,保安、医务等服务人员工资。
总而言之,观英滩镇中心校小学寄宿制试点工作,尽管尚存不足,但已经有了良好的起步的喜人的发展,为外出务工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深得家长及社会的好评,同时我们也坚信,有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有教育局的正确指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镇的小学寄宿制试点工作肯定会不断完善,逐步走向成熟,为边远山区的小学教育摸索出一条切实可的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