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方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方案(精选8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不怕寒冷,早上起得早。
2、了解冬天早晨工作的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萌发对他们的尊敬之情。
中班社会教案:《寒风中的人》
活动准备
让幼儿事先观察冬天人们的活动、一些照片。
活动过程
一、冬天的'早晨谁会早起。
1、冬天来了,天气好冷,可是有许多人“不怕冷”,坚持早起,有的还在室外工作。
2、你家里谁起得最早?他们起来做些什么事?家里除了爸爸妈妈之外,你还知道谁起得最早?
3、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谈谈,如早上点心店的阿姨,送牛奶的工人,幼儿园厨房的阿姨,开公交车的司机,他们为大家做事,真了不起。(谈话中出示一些图片挂图)
4、你起得早吗?为什么?
二、冬天谁工作在寒风中。
1、让幼儿观看照片,找找“寒风中不怕冷”的人。
2、看看谁是寒风中不怕冷的人?他们在干什么?(如十字路口的警察在指挥交通;晨练的人们;清扫街道的清洁工)
3、讲讲自己在户外的感觉。(很冷、风刮在脸上有点疼……
4、在交谈过程中,激发幼儿产生尊敬的情感,制作围巾和手套送给那些在“寒风中工作的人”。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2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被尊重和认同,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且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他们常常会因为“不合心意而不愉快”,有的会闷闷不乐生闷气,有的会歇斯底里发脾气。为了帮助幼儿识别生气的种种表现,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共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关于识别生气情绪的经验。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由他人及自己,了解每个人生气时不同的表现方式。通过日常事例,使幼儿了解生气与自己愿望的关系,知道因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生气是任性的表现。第三个环节,在游戏活动中,启发幼儿运用表情、动作、声音等方式表现自己的生气情绪。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知道经常生气有害健康。
目标:
1.尝试从声音、表情、动作的变化中辨识生气情绪,知道生气是人们一种常见的心理表现。
2.通过日常事件,了解生气与自己愿望之间的关系,知道不可任性生气。
准备:
1.表情图片,多媒体课件(超市购物录像:爸爸不让孩子买某一物品。孩子表现出哭闹状)。
2.收集一些有关儿童生气的照片或图片。
过程:
一、观察图片和录像,辨识生气情绪
1.观察图片,通过脸部表情识别生气情绪。
师:我带来了一张图片,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个人的表情。你觉得他怎么了?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人物的眼睛、眉毛、嘴巴等部位并表述。)
师:从他眉毛竖起、眼睛怒视、嘴巴紧抿的样子,可以看出他生气了。
2.观看录像,从声音和动作的变化中识别生气情绪。
师:我还带来了一段录像,是有关爸爸和孩子在超市里购物的事情。请你们仔细观看,看了之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爸爸不让孩子拿东西后,孩子怎么做了?
(引导幼儿表述录像中孩子的动作、声音等表现。)
师:从孩子的这些动作中,你觉得他怎么了?
师:从孩子大叫、大哭、摔东西的样子,可以看出他生气了。爸爸不答应给他买他想要的`东西,他就大哭大叫,还摔东西。你们觉得他为这事生气应该吗?
师:在这件事情上,爸爸做得有道理,可孩子还生气,这是任性的表现。我们不应该任性。
师:在生活中,人有时候会遇到一些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表情、动作、说话的声音等看出他是不是生气了。
3.寻找生气情绪的照片或图片。
师:你能从这些照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中看出谁生气了吗?
(引导幼儿运用先前学过的辨识生气情绪的经验进行验证。)
师:在这些照片中你能不能看出来谁是有点生气了?谁是非常生气了?为什么?
二、联系周围生活,懂得每个人生气时有不同的表现
1.说说爸爸妈妈生气时的样子。
师:你们见过爸爸妈妈生气吗?他们生气的时候是怎样的?
师:你看见过周围的其他亲人和朋友生气的样子吗?是怎样的?
师:原来,每个人生气时的表现都不一样。有的人生气会从他的声音、动作、表情中表露出来,而有的人生气,不一定反映在声音、动作、表情上,要仔细观察才能看出来。
2.说说自己生气时的样子。
师:你生气过吗?你生气时是怎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3.联系事件,说说自己任性时的样子。
(教师出示两张幼儿在生活中因任性而生气的照片,让幼儿边看边说说让自己生气的事情。
事件一,天很冷了,女孩因妈妈不让她穿裙子而赖在床上不起来,大哭大叫。事件二,男孩因妈妈让他多弹一遍钢琴而甩手把琴谱扔掉。)
师:他们为什么生气?他们这样任性地大哭大叫、扔书,你们喜欢吗?为什么?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师:每个人都会因为一些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而生气,不过我们要看看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是不是合理。像天气这么冷,这个女孩要穿裙子,妈妈不同意,她还要发脾气就难为情了。我们可以冷静一下,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再听听大人的想法.或许就不会生气了。
三、游戏:生气大头贴
教师请3~4位幼儿通过表情、动作、声音模仿生气的样子,教师把它们拍下来,用来制作大头贴。
四、总结并思考
师:生气也是一种情绪。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知道他在生多大的气。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正在生气,可以去关心他。不过,我们可不能因为一些小事任性、乱发脾气哦。另外.老师还要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经常生气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延伸活动:
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记录自己一周里的生气事件,了解自己生气时的特点,通过回忆帮助幼儿建立事件和情绪反应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开展情绪调适活动积累经验。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依赖成人是不对的,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2、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成功感和自信心。
活动准备:电脑动画、幼儿坎肩、鞋子、衣服、磁带《我有一双小小手》《不再麻烦好妈妈》、奖牌、录音机
活动进程:
1、导入部分:猜谜——手
提问幼儿:我们的小手能干吗?(吃饭、穿衣……)小朋友回答得对,我们的手可以做很多事情,可是有个叫毛毛的小朋友,他也有一双小手,他的小手又干了些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中间部分:
放电脑动画片 幼儿观看电脑动画
(老师与幼儿围坐在一起)如图,老师提问:
(1)“毛毛的`小手都干了什么?”
(什么也不干,吃饭、穿衣、穿鞋……都让妈妈干)
(2)毛毛这样做对吗?(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洗脸、自己穿鞋……
(3)小朋友你们在家是怎样做的?都做了哪些事情?
(自己吃饭、穿衣、穿鞋……)
你们做的很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要学着做,什么事都让爸爸妈妈做是不对的。
( 4)组织幼儿讨论:你除了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帮妈妈做了哪些事?
(扫地、拿拖鞋、给妈妈捶背……)
( 5)教师小结: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自己事情自己做还帮妈妈干活,你真棒!
( 6)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衣服、鞋子,我们来比赛看谁穿得快,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
( 7)放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幼儿分组比赛穿衣、穿鞋。
( 8)为幼儿发奖牌,幼儿自我鼓励我真棒,我能行。
( 9)小结:小朋友自己的事自己做得很棒,你们的妈妈要看到你穿得那么快那么好一定很高兴,妈妈工作很辛苦,我们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再麻烦妈妈好吗?
3、结束部分:
幼儿表演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结束。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能大胆讲述自己开心、生气时的情绪体验,与同伴进行情感交流。
2、学习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安慰、关心,感受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贴有笑脸、生气脸的`靠背2个。
2、音乐一段。
3、哭脸、笑脸娃娃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歌唱导入,帮助幼儿回忆开心和生气的情绪经验。
(1)师生共同歌表演《表情歌》。
(2)教师提问:“刚才歌曲里我们唱到了哪两种表情?”
“歌曲里你用哪些动作来表示开心或生气的?”
“想一想除了刚才那些动作表情,还有哪些动作表情也可以来表示开心或生气时的样子?”
(3)出示两个靠背,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4)师生共同为靠背命名(开心包、生气包)
(5)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开心或生气的事情。
2、游戏:开心包与生气包。
(1)听音乐传递开心包,音乐结束时,请拿到开心包的幼儿抱好开心包并上前讲述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2)听音乐传递生气包,音乐结束时,请拿到生气包的幼儿用力打三下生气包并上前讲述一件让自己生气的事情。
3、学习帮助别人,使自己快乐。
(1)出示哭脸娃娃,教师:“这个娃娃哭得好伤心,你猜猜她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愿意帮助她?”“你会怎么做?”
(2)出示笑脸娃娃,教师:“这个娃娃得到小朋友的帮助变得很开心,那你们帮助了她以后你们觉得怎么样呀?”
(3)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开心或生气的时候,当你看见别人不开心或生气的时候要能主动帮助他,让他变得开心起来,同时你会觉得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4)幼儿在气球上画开心的表情,送给不开心的人,并对他说一句安慰的话。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最基本的交通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2、通过游戏及已经有的经验,知道红绿灯、人行道、快车道、慢车道等设施的`作用。
能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
2、设置马路场景:人行横道线、红绿灯、快慢车道。
剪下幼儿用书上画有各种交通工具及行人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并以娃娃上街的游戏形式引入,街上的车很多,他很害怕,该怎么走?请小朋友帮助他。
2、在启发幼儿想办法的基础上,让幼儿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
(1)小朋友上街要有大人带,不能自己走。
(2)行人走人行道,自行车走慢车道,汽车走快车道。
(3)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从人行道上过。
(4)大家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会怎样?(马路上的人、车辆很多,不遵守交通规则,随便走,抢着走,会造成秩序混乱,有生命危险。)
3、游戏“红灯停,绿灯亮”
当教师发出“绿灯“信号时,幼儿可以四处自由走或跑,当发出”红灯“信号时,幼儿停住,重复进行,认识交通规则。
4、游戏“走哪里”
(1)引导幼儿认识环境:马路上快慢车道、人行道。
(2)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小图片,说说画面上有什么?
(3)幼儿听教师指令:“一、二、三”手拿图片站在相应的马路场景里。
与同伴交换图片,再听老师发出指令站在相应的马路场景里,讲讲自己是什么交通工具,在马路什么地方行走。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6
设计意图:
过生日是一个让每个幼儿都兴奋不已的话题。在小班时,班上的许多孩子每到生日这一天,就会带蛋糕来园,接受同伴的祝福,并和大家分享蛋糕。升人中班后,有几个在7、8月份(暑假期间)过生日的幼儿提出也想在幼儿园过生日。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我们在开学初给7、8月份过生日的幼儿过了一个集体生日。对此,孩子们觉得很新鲜,都希望自己也能过一个集体生日。于是,我们布置了一个有关生日的墙饰:“小熊过生日”的背景,旁边画了标有“1月”到“12月”的12个心形蛋糕。孩子可在自己生日的那个月份的蛋糕边贴上自己的照片。
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集体生日呢?不同的月份以什么方式过集体生日比较合适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这一综合活动。根据中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特点和现有经验,我们在活动中设计了四个环环相扣的环节:
第一环节,教师让幼儿通过观看以不同方式过生日的录像片段自然进入活动情境,并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他们看看说说。这不仅激发了幼儿过集体生日的愿望,也为下面做生日计划作了铺垫。
第二环节,教师在抛出问题“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过集体生日”之后,为了避免人云亦云,没有急于让幼儿讲述,而是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绘画方式做计划,表现自己的构想。如此,每个幼儿都有充分发挥主动性咱勺空间,满足了探究式学习的需要。
第三环节,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的计划,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零星经验和构想经过归纳整理,形成几种有典型意义的过集体生日的方式。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还能提升他们分类、归纳的能力。
第四环节,完善计划。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积极阐述自己对不同月份出生的人具体以什么方式过集体生日的见解,最后达成一致。这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也能赋予活动更多的社会意义。
目标:
1.大胆构想,制定过集体生日的计划。
2.敢于讲述自己的计划,能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见解。
3.感受自己做计划的乐趣。
准备:
1.幼儿有过生日的经验,并向亲戚朋友了解过生日的多种方式。
2.小班时个别幼儿过生日的录像片段,中班开学初为7、8月份出生的幼儿过集体生日的录像片段。
3.16K的白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过程:
一、比较小班个别幼儿过生日和中班幼儿过集体生日的不同
1.观看小班时个别幼儿过生日的录像片段。
师:谁在过生日?在哪里过生日?他是怎样过生日的?(点蜡烛,吹蜡烛,许心愿,请小朋友们吃蛋糕。)
2.观看中班开学初几位幼儿过集体生日的录像片段。
师:这是哪几个小朋友在过生日?在哪里过生日?他们怎么会在一起过生日的呢?
师:请问几位过集体生日的小朋友,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3.说说两种过生日方式的'区别。
师:这两种过生日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小班时每个小朋友单独过生日,中班时在相同月份出生的小朋友一起过生日。)
二、制定生日计划
1.教师鼓励幼儿思考过集体生日的不同方式。
师:这次这几位小朋友是在班里过集体生日的,接下去还有9月、10月……每个月都有小朋友过集体生日。请你们想想还可以在什么地方过生日?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过生日?想好了就画在纸上。
2.幼儿独立制定过集体生目的计划。
(教师提醒幼儿用简笔画或图标的方式画出计划。)
三、展示交流计划
1.将每个幼儿的计划展示在黑板上。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计划。
师:你想怎样过集体生日?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幼:在好朋友家过/在麦当劳过/在肯德基过/请爸爸妈妈来幼儿园开化装舞会/去公园过/去海边过/以劳动的方式过/举行爬山比赛/帮小班弟弟妹妹做一件事/晚上放焰火……
3.引导幼儿给计划分类。
师:你们做的计划真多,非常棒!其中有些大致相同,你们能分类吗?
(幼儿讨论、总结出几种方式,如去公园、去海边归人“去郊外”这一类。)
四、完善计划
1.讨论不同月份的计划。
师:接下来每个月都有小朋友过集体生日。请你们想一想,这些计划分别适合在几月份进行呢?
2.小结:9月,我们做中班哥哥姐姐了,可以以帮小班弟弟妹妹做事的方式过生日,或是邀请小班弟弟妹妹来参加我们的集体生日;10月国庆节,可邀请爸爸妈妈以组织一次焰火晚会的方式来过集体生日;11月去秋游,可在郊外过集体生曰;12月迎新年,可以以开化装舞会的方式过集体生日……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为下个月过集体生日做各方面的准备。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能大胆讲述自己开心、生气时的情绪体验,与同伴进行情感交流。
2、学习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安慰、关心,感受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贴有笑脸、生气脸的靠背2个。
2、音乐一段。
3、哭脸、笑脸娃娃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歌唱导入,帮助幼儿回忆开心和生气的情绪经验。
(1)师生共同歌表演《表情歌》。
(2)教师提问:“刚才歌曲里我们唱到了哪两种表情?”
“歌曲里你用哪些动作来表示开心或生气的?”
“想一想除了刚才那些动作表情,还有哪些动作表情也可以来表示开心或生气时的样子?”
(3)出示两个靠背,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4)师生共同为靠背命名(开心包、生气包)
(5)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开心或生气的事情。
2、游戏:开心包与生气包。
(1)听音乐传递开心包,音乐结束时,请拿到开心包的幼儿抱好开心包并上前讲述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2)听音乐传递生气包,音乐结束时,请拿到生气包的幼儿用力打三下生气包并上前讲述一件让自己生气的事情。
3、学习帮助别人,使自己快乐。
(1)出示哭脸娃娃,教师:“这个娃娃哭得好伤心,你猜猜她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愿意帮助她?”“你会怎么做?”
(2)出示笑脸娃娃,教师:“这个娃娃得到小朋友的帮助变得很开心,那你们帮助了她以后你们觉得怎么样呀?”
(3)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开心或生气的时候,当你看见别人不开心或生气的时候要能主动帮助他,让他变得开心起来,同时你会觉得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4)幼儿在气球上画开心的表情,送给不开心的人,并对他说一句安慰的话。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能大胆讲述自己开心、生气时的情绪体验,与同伴进行情感交流。
2、学习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安慰、关心,感受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贴有笑脸、生气脸的靠背2个。
2、音乐一段。
3、哭脸、笑脸娃娃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歌唱导入,帮助幼儿回忆开心和生气的情绪经验。
(1)师生共同歌表演《表情歌》。
(2)教师提问:“刚才歌曲里我们唱到了哪两种表情?”
“歌曲里你用哪些动作来表示开心或生气的?”
“想一想除了刚才那些动作表情,还有哪些动作表情也可以来表示开心或生气时的样子?”
(3)出示两个靠背,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4)师生共同为靠背命名(开心包、生气包)
(5)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开心或生气的事情。
2、游戏:开心包与生气包。
(1)听音乐传递开心包,音乐结束时,请拿到开心包的幼儿抱好开心包并上前讲述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2)听音乐传递生气包,音乐结束时,请拿到生气包的幼儿用力打三下生气包并上前讲述一件让自己生气的事情。
3、学习帮助别人,使自己快乐。
(1)出示哭脸娃娃,教师:“这个娃娃哭得好伤心,你猜猜她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愿意帮助她?”“你会怎么做?”
(2)出示笑脸娃娃,教师:“这个娃娃得到小朋友的帮助变得很开心,那你们帮助了她以后你们觉得怎么样呀?”
(3)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开心或生气的时候,当你看见别人不开心或生气的时候要能主动帮助他,让他变得开心起来,同时你会觉得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4)幼儿在气球上画开心的表情,送给不开心的人,并对他说一句安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