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方案大全 > 正文

学校军训方案

2025/02/08方案大全

爱习作提供的学校军训方案(精选8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学校军训方案 篇1

一、目的意义

通过军事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意志,提高学生的自理和自律能力,提升班级凝聚力。

二、组织领导

由校领导、政教处和部队有关领导,组成军训工作领导小组。

1、组长:王晓强

2、副组长:张猛、张怀象、李贞光

3、成员:李民、王忠宝、王爱飞、体育教师、各年级主任、各班主任。

4、具体分工:

总负责人:王晓强

初一(1)级部负责人:李守军

1班:王忠宝2班:门继锋3班:王广振4班:王学明5班:班颜岭

初一(2)级部负责人:于文江

6班:王伟7班:陈志国8班:王思振9班:张怀象10班:周乾

三、军训对象和时间

20xx级全体初一学生

四、内容和形式

1、集中军事训练

(1)队列训练。(2)口号训练。

2、学唱革命歌曲、拉歌比赛。

3、军容、军纪学习。

4、逃生演练

五、注意事项

1、事先对学生作好军训动员,学习军训相关制度;对个别不适宜参训的同学,不安排队列训练,组织他们观训。

2、加强军训期间的饮食卫生和医疗保障工作,严防中暑和食物中毒。

3、做好帮训官兵的生活保障工作。

4、制订学生军训守则和学生军训规章制度。

5、坚持“五严”(严密组织、严肃纪律、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保证各个阶段、各项训练科目的顺利完成。

六、军训班组

组别

指导教师

部队教官

学生人数

李民

蒋为明

112

王忠宝

于光杰

116

张猛

郑辉清

117

王裕通

王伟

113

王广振

韩磊

112

学生军训守则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尊敬教官,听从指挥。

2、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训,无特殊原因不请假。

3、严守纪律,遵守制度,刻苦训练,团结互助。

4、规范仪表,文明礼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学校军训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实践“三生”教育,提高学生体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七年级军训方案。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2、工作小组

(1)政治辅导员:七年级各班主任共8名。

职责:做好学生的政治辅导工作,协助教官做好军训工作,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并及时向学校汇报和反映学生动态。

(2)教官:武警支队教官8名。

职责:具体负责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

(3)后勤保障:由总务处安排

职责:负责军训期间的水电等后勤保障工作

(4)医务组:由医务室安排

职责:负责军训期间的学生医疗卫生健康情况。

三、参加对象

全体七年级学生

四、军训事项

1、时间安排:10月10日至10月12日,共计三天时间。

2、训练内容:队列、队型训练,内务整理训练、广播体操训练等。

3、军训地点:学校操场、篮球场及寝室内。

五、军训要求

1、班主任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经常深入训练场地配合部队教官工作,确保军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军训期间,要求所有参训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加强组织纪律性,严格遵守军事化教学秩序。

3、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命令,尊重教官,遵守教官的训练要求,认真规范完成训练任务。

4、宿舍生活老师要在军训期间配合教官进行学生内务整理。

5、要注意自身安全,不要暴食暴饮,注意营养均衡。军训期间身体感到不适时要及时报告教官或班主任,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学校军训方案 篇3

根据省教育厅的通知精神,为深入、细致、稳妥地做好学生军训的安全保障工作,切实加强对军训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规范、有序、安全地完成军训任务,结合我校学生军训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学生军训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六项制度”,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确保军训安全。

军训安全工作由学校军训工作领导小组派出有关人员成立军训安全工作组,具体负责安全工作方案的实施,主要成员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部队首长,学生工作处、后勤保障处等部门负责人。

一、建立“六项制度”

1.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免修(见习)申请制度

学生根据个人身体素质和身体状况,可以提出军事技能训练免修(见习)申请,经年级段与家长联系和审核(凡因病不能参加者需由校医务室出具证明并签署意见),报学生工作处和课程管理处处批准后,免修或见习军事技能训练课。

2.作息制度和请假销假制度

军训期间,实行严格的学生作息制度和学生请销假制度,认真督促学生按时就寝休息;军训期间,原则上不得请事假,凡请病假者,须校医务室的证明向班主任和教官请假,方可按规定休息。因故请假必须事先报告教官、班主任,半天报教官由班主任批准,一天至两天报学生工作处主任批准,两天以上报主管校长批准;

3.安全工作“零”汇报制度

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训练场地和宿舍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每个班级指定一名同学负责全班同学的考勤和安全工作,由这名同学及时向班主任和教官汇报出勤以及学生训练反应,并且在每天早晨填写和上报本班学生军训汇报表;教官每天在开训之前应观察和询问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和应急处理,并在下午训练结束之后填写军训小结表,总结和汇报本排学生身体状况和训练进程效果等情况,交给段长。

4.医务监督保障制度

按省教育厅要求,新生进校后即进行体检,凡是体检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军训的则免修。在军训期间,每天安排1名校医在军训现场设立医务站,不间断地对参训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了解和巡查,发现身体不适的学生和教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进行救护医治。学校配备专车作为救护车辆,为学生开通绿色急救通道。

5.安全巡视制度

军训期间,值日教师在军训现场不间断地巡视,及时发现情况,及时应急处理。

6.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校军训安全工作组在军训期间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积极处置,凡是因工作不到位或解决不及时、不到位的责任事故,学校将追究相关部门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1.做好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

校军训安全工作组要通过海报栏、宣传资料等向参训学生介绍基本常识,对全体官兵和参训师生军训前进行安全防范事故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的防范意识。

2.做好细致深入的排查工作

军事训练期间,参训官兵和教师全程陪同学生训练,认真了解训练场上的各类安全隐患和学生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及时汇报。军事训练之余,参训官兵和教师要深入学生宿舍,及时向班长、寝室长和普通学员了解参训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情况。

3.做好学生和官兵生活训练安全保障工作

学校为承训官兵和参训学生配备必要的防暑降温等物品;后勤部门要把好食物卫生关、橱具消毒关,并做好学生和官兵的饮食和防暑降温的各项工作;保卫部门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预防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和学生宿舍,影响和干扰官兵、师生的正常生活。

4.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在军训期间,若发生突发事件,师生和官兵应及时报告学校军训安全工作组有关领导,同时做好应急救护,也可同时拨打学校急救电话或120急救电话。

有关部门和承训部队在军训前要对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全面排查,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制度,采取措施,清除事故隐患,确保学生军训工作正常开展和参训人员安全。

学校军训方案 篇4

一、军训目的

为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和协调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力,提升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抗挫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推进学校德育管理目标的达成。学校决定邀请教官进入校园,对我校20xx学年高一年级新生开展军训活动。

二、时间安排

1、军训周期:x月xx日(周一)上午8:00—x月xx日(周五)下午15:00

2、军训作息时间:与学校作息时间同步

三、军训场地

1、基本场地:中学部操场

2、备用场地:体育馆(雨天)

四、军训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军训领导小组,军训领导小组下设宣传报道组、安全保健后勤保障组和军训管理督查考评组三个具体工作小组。

1、学校军训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领队教官

成员:xxx

2、宣传报道组:负责教官接待、教官生活就餐等安排工作及军训期间校园布置、标语张贴、摄影摄像、军训特刊、校园广播等相关宣传工作。

组长:xxx

3、安全保健组:做好学生的生活管理工作,特别是学生身体状况的监测及偶发事件的处理。

组长:xxx

成员:xx

4、军训管理督查考评组:全面负责军训过程管理、纪律保障、卫生检查、考核评价工作等。

组长:xxx

成员:领队教官

五、军训项目内容

军训内容包括国防教育、军事知识、校园行为规范、队列训练、会操、适度体能训练、教唱军歌、内务整理等,具体内容以教官制定的军训计划为准。

六、教官、班主任、学生职责要求

1、所有参训教官需保持良好的军容风纪,认真备课、严谨示教、关爱学生、按时到岗。

2、学生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尊敬教官,关心同学,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3、学生必须准时到岗训练,不迟到,不早退,无特殊情况不请假。要不怕苦,不怕累,积极训练,严格要求,自觉完成各项任务。

4、学生必须注意环境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

5、各班学生应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统一穿着军训服和运动鞋。

6、学生有器质性疾病者不得参加军训体力活动,班主任对学生家长提供的医院证明或病史资料核实后上报学生处,由学生处统一安排。

7、学生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训练的'应写出书面前书面申请、家长签字、班主任审批交学校学生处备案,一旦参加训练就应当坚持到底不能缺席,否则以旷课处理。

8、班主任应配合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军训日记。

9、军训期间班主任跟班参训,按时到岗,坚守岗位,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不擅离岗位,精心组织、注意安全,协调关系,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军训领导组。

七、应急预案

1、班主任应及时发现、留意学生神色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停止该生的训练。

2、凡发生突发事件,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保护好学生并向军训领导组人员报告。

3、由于学生中暑、体力透支等原因导致的晕厥,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向安全保健组汇报并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救治,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八、军训编制

九、开营仪式

十、闭营仪式

十一、军训须知

十二、评优评先

十三、军训工作备忘及工作要求

1、x月xx日下午学校派车把教官接入学校,并解决好住宿、就餐等问题。

2、办公室协调总务处准备好军训用的服装、营旗、连旗、标语横幅等。

3、办公室做好动员大会暨开营式、闭营式的会场布置。

4、学生处做好学生活动集会的组织管理工作。

5、教导处做好军训期间相关教师的课务调整工作。

6、总务处做好军训期间的师生就餐、饮用水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

学校军训方案 篇5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军训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度和协调军训工作。

组长:周军

副组长:王诚胜

成员:田揽云李宗凡胡国保宋玉成席忠祥范正和

各处室负责人、高一级部负责人

二、军训时间

xx年7月20日至8月7日,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为7月20日—7月29日;第二批为7月29日—8月7日。每批约400名学生。

三、军训地点

xxxxx区民兵训练中心

四、职责分工

学工处:军训前的准备、军训内容的确定、军训期间班主任的管理、军训期间学生食宿质量的监督与协调、军训各项工作的安排等。

办公室:宣传、照像、教师用车的调度等。

教务处:军训前学生的'编班、军训期间联欢会音响设备等。

总务处:军训学生用车的调度、军训期间的医务等后勤保障。

高一级部:班主任的聘用,军训期间的学生管理及思想教育等。

五、军训日程

(一)训前准备

7月19日早7:00召开高一班主任会,布置军训事宜。

7月19日上午8:00以军训班为单位领取军训服装,然后各班召开班会,向学生强调军训要求。

(二)第一批日程

7月20日7:30学生在操场集合,班主任与教官接洽。

8:00出发,行军拉练、入营

9:30在营地安排住宿、领取军训用品、各班编队。

16:00召开军训动员大会

7月21日上午齐步行进与立定训练

下午观看国防教育录像

晚间各班班会,对学生进行校史、荣誉史教育。

7月22日上午齐步行进与立定训练

下午齐步行进与立定训练

晚间各班班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

7月23日上午跑步行进与立定训练

下午各班组织学习德育手册(要求班主任主讲、学生讨论)晚间各班班会(班主任组织学生对德育手册的学习进行典型发言)

7月24日上午跑步行进与立定训练

下午各班组织学习《学生安全手册》,然后统一组织应急逃生演练、消防灭火演练。

晚间各班班会(针对安全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7月25日上午跑步行进与立定训练

下午内务整理训练

晚间各班班会,进行校规校纪教育

7月26日上午正步行进与立定训练

下午正步行进与立定训练

晚间自由活动

7月27日上午正步行进与立定训练

下午各班组织学习学校有关学生管理的几个文件(如公物管理、优秀生的动态管理、学籍管理、纪律管理等),(要求班主任主讲、学生代表发言)

晚间各班班会(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生”,要求会后每人写一份思想打算)

7月28日上午综合训练

下午内务整理比赛

晚间全体联欢

7月29日8:30军训成果汇报大会

9:30乘车返校

(注:军训后,学工处将对校史、校规校纪等内容专门组织测试)

(三)第二批(7月29日—8月7日)训练内容、方式、作息时间同第一批。

(四)军训作息时间

5:30起床6:00出操

6:40早餐7:30集合训练

11:30午餐2:30—14:30午休

15:00集合训练18:30晚餐

19:00—20:30班会

21:30熄灯

以上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六、措施与要求

1、搞好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

级部、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军训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参加军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吃苦精神,增强集体观念,从安全、纪律、文明礼貌等方面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2、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分工协调

为保证军训顺利进行,各部门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班主任要跟班靠训,经常与教官沟通,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状况,及时做好思想工作;校医要全程跟训,做好医务工作。

3、严格学生管理,确保人身安全

军训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军营纪律,严禁擅自行动。学工处、高一级部、班主任要对学生加强训练安全、乘车安全、饮食安全、就寝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工作万无一失。

4、严格训练标准,确保训练质量

训练要坚持“两会”制度:每天训前召开动员小会,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训后要进行小结,及时表扬先进,指出不足。各班要采取激励措施,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严格掌握训练标准,完成训练内容。军训结束前进行训练成果汇报表演,各班评选军训优秀学员。

学校军训方案 篇6

一、军训目

为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提高学生吃苦耐劳意志力提升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抗挫心理承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和协调能力养成良好日常生活习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推进学校“三个规范”德育目标形成学校决定联手了xx国防科技学校军事教官对七八年级在校生开展军训活动

二、 安排

军训自8月22日(周一)上午8点开始至8月27日(周五)结束

每天 安排为:8:00开始——11:55

2:40开始——17:15

暂拟定于8月22日上午10:00在学校操场召开七八年级学生军训动员会

三、参训人员

八年级在校生八(1)至八(10)十个班级

四、项目内容

军训内容包括国防教育、军事知识、队列训练、会操、适度体能训练、拉歌比赛、内务整理、升旗培训等具体内容与 安排以教官制定军训计划为准

五、接待安排

1、xx国防科技学校教官入校培训由x副校长总负责

(联系电话:xxxx)

2、xx国防科技学校军事教官11人将在8月21日下午入住学校教官住宿暂时安排到实验楼1楼美术活动教室随教师伙免费就餐

3、后勤处应在8月21上午12:00前做好住室安排、12人床铺准备、凉席、钥匙、餐具配备等后勤保障准备工作

联系人:x副主任(电话:xxxxx)

4、学校政教处负责联络教官训练工作联络人x主任(电话:xxxxx)

学校军训方案 篇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及教育部颁布的《高级中学军事训练教学大纲》,为做好我校学生军训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军训目的'

通过军事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军训对象

所有高一新生

三、军训时间及主要内容

1、军训时间:x月xx日——xx日上午(四天半)

2、军训内容:国防教育、队列训练、军体拳训练、内务整理、军营歌曲五个部分。

四、军训组织机构

1、军训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

五、开训典礼、军训、汇操表演及考核、评先事项

1、x月xx日晚上19:00教官到教室与学生见面(班主任到位)。

2、x月xx日上午7:30举行新生军训动员会。

3、x月x日上午8:00——x月xx日夜

国防教育、队列训练、军体拳训练、内务整理、军营歌曲

4、x月xx日上午举行汇操表演及考核评先。军训结束时,将评选出军训先进集体及军训积极分子。

六、军训后勤保障

1、军训训练场地及安全保卫工作:军训分别在学校操场内进行。军训期间,应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确保军训顺利进行。

2、x月xx日下午教官到校,作好开训前的准备工作。安排教官住宿。

学校有关部门应根据本实施方案,作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学生军训工作如期顺利进行。

学校军训方案 篇8

一、目的意义:

依照国家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的文件精神,以及我国《国防法》《教育法》《兵役法》等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我校10级新生军事训练。军训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学校“德育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军训可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激发爱国热情,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习和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容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和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机构:

(一)军训领导小组

组长:刘德志

副组长:张显有教官负责人

组员:王家鲲、李瑞凤、马禹今、李鹏、常虹、

新生班主任

(二)具体分工:

总负责:刘德志

训练计划:教官负责人

各班负责:教官各班班主任

后勤保障:王爱民

三、参加对象:10级学生。

四、时间、内容安排:

8月13日上午

1、班主任对新生进行一日常规和行为习惯教育。

2、对军训工作进行安排,并提出要求。

8月13日下午:进行开营式,然后进行训练。

8月14————20日

全体新生进行军训。

1、20日下午进行会操表演。

8月21、22日

(三)其他:

1、本次军训在和校园先后进行。

2、学生起床、早餐、午餐、午休、晚餐时间听从舍务科安排。

3、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次有利时机,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