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作品 > 故事 > 正文

难得

作者: 朱鸿2023/08/25故事

我认识周燕芬比较晚。

在日出惹得很多眼睛放光且心有所动的时候,我还游荡旷野,捕风捉影。到底是错过了对日出之粲的欣赏,不过我也并不以此为遗憾。朝霞固然很美,夕晖也有特别的妙丽。当我行在路上,天若完全黑了,只能仰望星空,侧闻太阳的辉煌,那才是真正的遗憾。

我和周燕芬接触,无非是开会和宴游二途,再简单不过了。我每每注意到,自她出场到她落座,连续的握手寒暄会像风拂湖面吹皱波纹一样要等女士们和先生们重归于静,秩序才算理顺。她像首长似的受到欢迎,不过由于她并无暗藏的敌意,她的环境总是外也松内也松,没有紧张的地方。

孔子把女子与小人捆绑一起,语气存批评之意,对此我曾经有分析,且对夫子作了雅讽。若借孔子的这个分类一用,窃以为周燕芬竟是一个能使女子和小人所同时喜欢的主,凡君子当然都是喜欢她的,甚至牛鬼蛇神也会喜欢。何也?她乐见人长,能容人短。

我读过周燕芬的学术著作,也读过她的散文。其书自云,她是陕西米脂人,出生于陕西清涧,九岁迁居陕西榆林。如此辗转,是因为她家的生活寓于其父亲的军旅之中。十八岁,她考上了西北大学,自此榆林变成了故乡。也许真的喜欢那个塞上之城,周燕芬总是豪迈宣示她是榆林人。

不过看起来西安这个关中之城对她的影响更重,她于斯获得了文学的知识,晋升为西北大学教授,有了学者和专家的身份,并把关于文学的见解及其研究的方法传诸学生。周燕芬主治现代文学,尤对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风格及流派的探求有杰出表现。

初见周燕芬,我的脑海便本能地浮出很多女教授、女学者和女专家的脸。我对她的反应是,这个人可靠。一个女子若凋丧了母性,不管她的背景看起来如何显赫和绝特,她也就失败了,因为母性是女子的瑰宝。弄权和经商极易推残母性,学问若让名利繁衍其中也会使母性衰弱的,此乃我的观察。周燕芬显然并未由于学问的征程磨灭其母性。相反,学问还使她的母性更温馨、更华润和更风致。

周燕芬不嫉妒,不怨恨,不争胜,不消极,不夸张,不扭捏,不做作,更不机巧。朋友让她唱一曲,她会积极响应,就唱一首信天游。她也微笑,也出声而笑,也露齿而笑,甚至说:"像我这样一辈子只恋爱一次就结婚的,也没有什么意思吧!"她的朗笑引得朋友大笑,而彼此交融的笑则如瀑布激潭,日行长天,有白浪之明,金光之响,万古块垒,一瞬而解。

实际上她端庄之中生发有碧草似的妩媚,善良之中闪烁着星光似的智慧。母性,就是安全、宽厚和仁慈,是能给这个扰攘的世界以抚慰的。周燕芬身上,彰显着女子的价值,这种女子存在的伟大,应该就在于此。我见之恨晚,也在于此。

周燕芬当然也不是一味朗然,她也有自己的孤独和哀怆。这也是一个窗口,它似乎还特别能展示周燕芬精神的深度,可惜我也知之有限。

周燕芬有位跟了三年的硕士研究生,那孩子有宏愿并具锐气,即便毕了业她也一直关注着。不料他猝然而殂,这使她坐卧恍惚,无法释怀,足有一年之久。

陈忠实病殁,她十分难过。这也不仅缘于知遇的元素,更重要的原因,她当先生是一座文学的靠山。至凤栖山送先生,她望着老少森然一片地站在晨曦之中,蓦地涌现了一种杂糅着受伤之痛与空虚之茫的体验,泣下涟涟,哭了又哭。

周燕芬的母亲刚强、直率,而她的父亲则敦厚、温和、淡泊、忍让。她爱母亲,也爱父亲,不过她的性格和心理似乎都跟了父亲。命运是无法抗拒的,父亲出生十五六年以后,她母亲才降世,母亲离世十七八年以后,她父亲才归去。母亲没有了,父亲也没有了,生态变了,心态也会变。庭在而屋空,木是而枝非,欲省亲而亲不迎,令她忧思绵绵,悲戚不已。

周燕芬儿子颇有出息。唯儿子一旦有了自己的同学、朋友和事业,一副要挣脱母亲的样子,就让她产生了儿子越来越不需要自己的感觉。当这种感觉随着中年的附体,她心头竟弥漫着一些落寞、彷徨和惆怅,甚至还一度失眠。直到两年以后,儿子带着一位清新活泼的女孩子来,她才顿悟了生命的神奇,心上转瞬恢复了澄爽与喜悦。

周燕芬在华中师范大学读博时,导师是黄曼君。黄教授率真,透明,飘逸,尤其敏于发现美,乐以慨叹美,这都熏染了她。周燕芬认为黄教授既是学业上的导师,也是生活上的导师,可惜先生走了,这仿佛也卷去了她的一些生活,难免悲酸。她乘飞机从西安至武汉参加了葬礼,春去秋来,她又乘火车从西安至武汉参加了先生逝世一周年祭,与同门至先生墓前,拂拭其碑,敬献其花。往事泱泱,音容历历。她默哀,伏身,双膝落地,向先生磕了三个头。生而为英,逝而为灵,先生一定在注视着自己的学生。

偶尔我会想象周燕芬叩首的样子,此乃大礼,也是人之为人的一种至诚,这一举总是让我动容。

认识这个人已经欣庆了,何晚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