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作品 > 情感 > 正文

淘书时光

作者: 张晓峰2023/05/27情感

近来在看理洵先生的《猎书记》,里面写了很多作者淘书的故事。我年轻时也是个书虫,经常去旧书摊上捡些漏儿,现在想来是那么值得回味和庆幸。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上师范,那时候家庭条件不算太好,每个月只有五十元的生活费。省吃俭用,每月一般可以积攒下来十元钱买书。买新书对我来说太奢侈,于是便四处打听哪里有旧书摊。

最常去的地方是大学门口的一家书店,不远,和我们学校只有一路之隔,而且大多是有品位的书。书店里有打折滞销的书,门口还有老师和学生处理的看过的旧书。打折的书仍然价格不菲,我常光顾的还是门口的那些旧书。价格本就不贵,还可以再还价。卖书的也都是爱书的人,见我真心想买,是个爱书的人,又是个学生,也就半卖半送给我了。印象最深的是淘到了一套三本游国恩写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没有上过大学中文系的我,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另外还有一些西方哲学方面的书,非常便宜,我虽然不太喜欢,但觉得机不可失,买过来硬啃,啃下来也受益匪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前面少了十几页,非常懊恼,所以至今还记得。

人民公园对面的卫河大桥南面,也有一个旧书摊,坐车要换乘车,不方便,也花钱。那时候年轻,十来里的路,走着玩着就去了。卖书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是专门卖旧书的。也不知他从哪里弄来好多各单位图书室、阅览室处理的旧书,非常杂乱。我每次去,都要淘上半天,才能从中挑出心仪的书。卖书的是生意人,看我爱不释手的样子,愈加不肯让一分钱。我大老远跑来,怎肯入“宝山”空手而返,每次都掏光口袋,满载而归。鲁迅的好几本杂文集都是从那儿淘来的,还有“文革”期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我都很喜欢。

有次买书的时候,听说有个地方卖过期的文学期刊。于是,一个星期天的午后,我跑了过去。我们学校在城市的东北角,卖旧杂志的地方接近于西南角,基本上是穿越了大半个城市了。果然,我喜欢的几种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人民文学》《十月》都有。我买这些过期的杂志,总要先看看目录,有我喜欢的作家,喜欢的作品才买下。那时候,新写实主义的几个作家正火,刘震云、池莉、方方他们的主要作品从这里大都能找到,我也是从那时起,受他们的影响,开始动笔写反映底层人物生活的小说。

莫言的成名作《红高粱》我一直想读一下原著,却一直没有机会。一直到1995年底,我去鲁迅文学院参加一个笔会,在鲁迅文学院门口看到一个旧书摊,正好有一本《人民文学》,上面刊登了这篇作品。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那种幸福,不是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现在年龄大了,眼睛也不太好使了,读书越来越少了。所幸年轻时曾下功夫读过一些书,还能忝列于读书人行列而不脸红。那段淘书的时光,则是我一生最幸福、最自豪、最可为儿女说道的一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