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雪峰山
素有湖南"喜马拉雅"之称的雪峰山,是天然氧吧,也是天然的清凉世界。眼下正是太阳底下烧开水、煮鸡蛋的季节。在这样的日子里应约去雪峰山上享受清凉,实为幸甚。
雪峰山并非一年四季冰封千里,只有在冬天才"一山玉树琼枝,满岭银装素裹" .但一个"雪"字,在酷热的日子里足以让我感受到阵阵清凉。
青山苍苍,山道弯弯。车按照限定的时速前行,平稳而舒缓。打开车窗,风,在耳畔呢喃,在身上抚摸。这哪是吹呀,分明是缠缠绵绵的亲、甜甜蜜蜜的吻哩!
山里的路,不管是车行的公路,或是人走的小道,都蜿蜒在绿荫之下。茂林修竹,随风摇曳,绿叶婆娑。阳光从密林与绿叶的间隙穿过,路上一地斑驳。上山,就在画中行了。
澎湃的苍绿自窗外从容而过。密林与树叶编织的一团团绿荫,清凉如许。山冈上、树林里,鸟与蝉高唱着夏日的激情,雪峰山因了它们的歌声生机盎然。我是在山里长大的,记得小时候大热天上山干活儿累了,就听着这样的歌声在树下一躺,山风很快就把我吹进一睡入梦的酣畅。那样的享受,多年没有过了。
一边重温旧梦,一边欣赏窗外的好山好水、好风好景。
夏日的雪峰山是清凉的,空调和电风扇也显得多余。一把蒲葵大扇既驱赶蚊蝇,也把火一样的夏日扇得心平气和。记得年过八十的谭士珍老师在雪峰山采风,一把大蒲扇,慢慢悠悠地摇过枫香瑶寨,摇过穿岩山庄,摇过千里古寨,摇出一个老作家的创作灵感与激情。
大蒲扇在别的地方几乎已经见不到了,但在雪峰山上的村头寨尾,甚至在虎形山那样的集镇,却是处处可见。老人们扇不离手,不急不慢地摇着晃着,从容地度过夏天。有客到来,蒲扇递给客人,"拿着,扇扇风,凉快凉快" .
枫香瑶寨,一池来自高山密林的碧水,玻璃一样清澈,翡翠一样幽绿。跃入水中,与蓝天白云和绿树青山共浴,一身尘埃与困乏荡然无存。如果你还想洗得放荡不羁一点,泡得浪漫狂野一点,众多深山峡谷里的溪水等着你的前往,那可是透心的凉,甚至还有几分透骨的寒。想起多年前,我曾在一座高山顶上野游,当地的一群小男孩儿一丝不挂,溪水中几个来回,鱼儿一样自由。
沿诗溪江前行,在那个叫蒲安冲的地方,或右转去千里古寨,或左行抵穿岩山庄,然后在千里古寨的福寿阁上品茶,在穿岩山庄的绿荫下寻幽,既悠闲自在,更悠然自得。
入夜,宿于雪峰山北麓山背的"星空云舍" .山背以壮观的梯田和神秘的花瑶名扬远近。甩不掉人锄牛耕的梯田保存了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荒诞不经的花瑶习俗延续着母系社会的古老风情。这里海拔1400多米,天高地远,风也悠悠,云也悠悠。"星空云舍"四个大字为湖南省作协主席王跃文所题。对山背而言,没有比这四个字更贴切的了。
夜色朦胧,月华如水,草间虫鸣,风中香溢。山背的夜晚,"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踏月归来,打开整洁的棉被。山背的夜晚夏天有几分凉意,下半夜还有些许寒气,老人一年四季盖着棉被入睡,身强力壮的青年也少不了一床薄被以防着凉。
近水知鱼性,在山识鸟音。雪峰山人对那个"凉"字不仅有独到的理解,而且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之中,积累了许多避暑防暑的土法妙方。
有一种类似红薯、萝卜的块根果实,学名"凉薯" ,俗称"地萝卜" ,水分充足,去皮而食,清脆可口。还有一种采自绿色藤蔓、形似皮球的果实,制成像豆腐脑一样的食品,称为"凉粉" ,加红糖喝上一碗,凉透肺腑,夏天时叫卖声不绝于耳,格外受人青睐。还有用野生植物磨制的"神仙豆腐" ,颜色比"祖母绿"还绿,吃一碗凉了全身。
最普遍的防暑降温,莫过于喝一碗凉茶。雪峰山上,家家户户一口水缸或一把青花瓷壶,倒上一杯或一碗凉茶一口喝下,火急火燎的心跳就归于平静了。枫香瑶寨大门口的凉茶,游客喝过,学者专家喝过,明星名流喝过,喝惯了可乐、咖啡的国际友人也喝过。舌尖上的回味,心坎上的清凉,化成声声赞美。雪峰山凉茶,茶叶采自雪峰山,水取自雪峰山,用雪峰山的泉水泡雪峰山的茶,是自然地道的雪峰山味,清凉淡雅,明目养性,香留唇齿。
在当地的饮食语言里,"凉"是"冷"的代名词,许多用"冷"字的地方都用"凉"字替代,如凉饭、凉菜、凉水、凉茶等。
雪峰山上乔木成林,竹子也是漫山遍野。竹,性凉。用竹篾编织的簟子称为"凉席" ,做成的椅子称为"凉椅" ,做成的简易床称为"凉床" .过去的山里人家,把饭菜装在用竹篾编织的篮子里,夏天就不会轻易发馊,因为竹篮子凉爽透风。
从山背返回穿岩山庄。一杯凉茶,一张长条板凳。清风竹林,绿荫婆娑,为雪峰山的夏天歌,亦为夏天的雪峰山舞。我,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