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汤的距离
一次,因飞机延误,到达目的地时已是深夜10点。仅在飞机上吃了一盒航空餐的我们,忍着饥饿登上大巴。大巴开了近一小时后,见迟迟不到酒店,有人坐不住了,以埋怨的口吻问导游:"离酒店还有多远?"导游风趣地扮个鬼脸,笑道:"大哥莫急,快了,快了,也就一碗汤的距离。"
瞬间,导游的回答亮了。既缓和了气氛、消除了疑虑,又感受了温暖。我不禁浮想联翩,脑中浮现出这样一个温馨的画面:20岁那年的冬天,因父亲生病,家中困难,为减轻家庭负担,我利用寒假在镇上一家工厂打工。傍晚下班后,我冒着严寒、忍着饥饿,拖着几乎散架的身子,行进在雨雪交加的回家路上。母亲心疼地迎我进屋,端出一碗骨头汤,让我喝了暖暖身子。我喝着、喝着,禁不住热泪盈眶……
从母亲的那碗骨头汤回到现实,在我看来,"一碗汤的距离"不能单纯以汤由烫到冷的时间来衡量,而应以喝下这碗汤的时间来计量。如此,则更有人生况味。那么,喝下一碗汤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呢?100米、200米、300米……显然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值。其距离的远近,既取决于喝汤时的状态——是不急不忙、笃笃悠悠地喝,还是心急火燎、狼吞牛饮地喝?又取决于汤的冷热——是一碗没有温度的凉汤,还是一碗烫嘴的热汤?更取决于汤的内容——是无内涵的一碗清汤、寡汤,还是有内涵的一碗肉汤、补汤?然而,在我看来,无论如何、归根结底,"一碗汤的距离",其冷热、内容并不重要,关键的关键在于一个人喝汤时的遭遇和心境。
与"一碗汤的距离"相类似的说法是,"一袋烟的工夫""一首歌的车程""一泡尿的时间"……它们的共同之处,都以估摸、模糊的方式来衡量时空距离。
人们在时间与距离的衡量上有意模糊,虽看似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却让原本简单的事物有了想象的空间、丰富的色彩和别样的滋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除考试、科研、绘图作业、方案设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等必须精确计量的事项外,人与人之间交往,有很多东西需要忽略一些、模糊一些、大度一些。假如对于任何东西,都斤斤计较,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那生活便会变得机械、呆板、僵化,也就少了乐趣、情趣和闲趣。
"难得糊涂",之所以作为金句,被人们挂在嘴边,是因为其中蕴含了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关大局的一般性问题,完全没必要精确判断和处置。许多事情,宜粗不宜细,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其效果反而更好。
老子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你若想活得自在,活得轻松,必须默守以下信条:不和社会较真,因为较不起;不和小人较真,因为不值得;不和自己较真,因为不快乐;不和家人较真,因为伤和气;不和现实较真,因为要继续。
有一首歌唱得真好:"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的爱也真,我的情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好就好在它的歌词,用艺术的手法,演绎了一个本真的生活逻辑——情无法计量、爱难以称重。
"一碗汤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它是无法用直尺,而是用温度来测量的。你抵近温暖的距离,就是它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