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作品 > 随笔 > 正文

路口村的乡村振兴曲

作者: 范先机2023/07/10随笔

百里长港,如绿色的玉带,碧波盈盈。长港如慈祥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养育着两岸的村庄。

长港两岸的杜山镇路口村,近十年,勇立潮头,踔厉奋发,谱写乡村建设奋进曲,成为乡村振兴璀璨的明珠。

尽管今年是罕见的干旱少雨天气,路口村的花卉基地,却如春天一样生机盎然。工人们忙着给花卉浇水、培土。车辆"突突"进出,忙着把鲜艳的三叶梅送往各地。明媚的秋阳下,一排排三叶梅火红如燃,格外艳丽。阵阵秋风吹拂,三叶梅摇曳生姿,甜甜地欢笑。

路口村过去是传统的农业村,种植的棉花亩产量曾经位居全市前列,成为全市农业生产的楷模。进入新世纪,棉花价格断崖式下跌,而农资价格不断上升,村民单家单户种几亩地,苦干一年,收入却还是负数。

乡村建设,经济是基础,是保障。面对土地大量荒芜,经济下滑的困境,村"两委"审时度势,决定带领村民走合作发展之路。

村"两委"班子成员包小组,个个使出浑身解数。有的风餐露宿跑市场,摸行情,邀请企业来村投资办合作社。有的顶着烈日到田间地头,向村民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引导村民积极支持、参与。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十年,梅花鹿基地、花卉基地、猕猴桃种植基地、葡萄种植合作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13个合作社落户路口村,土地流转2400余亩。仅2021年,合作社为村民带去租金27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8万元,解决2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在村委会北边的大寨港,泵站马达轰鸣,长港水被抽到大寨港,清澈的水流沿着港道流进村庄,流进合作社,一路浪花闪闪,汩汩地欢笑。

大寨港修建已有五十余年,过去抗旱保丰收立下汗马功劳。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农业种植持续走下坡路,大寨港利用率下降,港泵瘫痪,河道堵塞,失去排灌功能。

2018年,按照专家会诊意见,路口村筹集资金,对全村所有的排灌水系进行全面整治。清淤疏通通往田间地头的沟渠2.88万余米,维修大型泵站2座、小型泵站8座,在大寨港流域修建2座节制闸。

"干旱,立马抽水灌溉;水大,及时排涝。选择在路口村投资办合作社,是明智之举呀!"今年高温干旱,花卉生长良好,路口村花卉种植基地的老板们纷纷夸赞,路口村是创业理想之处。

如今,路口村316国道沿线村湾,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栋栋村民楼装扮一新,雪白的墙体与庭院的花坛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幅令人向往的乡居图景。车辆飞驰而过,花坛里的薰衣草轻摆身姿,笑迎宾客。

曾经,由于经济发展迟缓,路口村通往田间地头的泥土路坑坑洼洼,村民苦不堪言。村庄无路灯,夜幕降临,漆黑冷寂。当家塘、沟渠被污泥堵塞。村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十年来,紧跟省市美丽乡村建设步伐,路口村持续开展治理长港河生态环境、清理湾前屋后杂草、垃圾,整治当家塘,厕所革命,安装路灯,道路硬化……路口村的村容村貌日渐靓丽。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为了方便机械清除湾内塘里的淤泥,村民们二话不说,迅速动员家人拆除自家的猪圈、厕所,砍掉自家的果树。申请慈善机构幸福家园项目整治路口新社区居住环境,56位村民不到两天时间捐款40多万元。

经过近十年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口村村容村貌华丽转身,如十八岁的大姑娘,越变越好看。整个村庄宛如风景画,宽广的沥青路如黑色的绸带,将12个小组连成一体。小洋楼、小别墅、农家四合院风情别致,掩映在绿林中。房前屋后,花团锦簇。

清晨,秋阳倾泻,洒在屋面和树叶上,如金子般闪烁,分外迷人。村里的张文兰婆婆早早来到湾前广场,利用户外健身器材活动筋骨。"我只想住在路口村,这里风气好,生活在这里心情舒畅。"张婆婆一边甩动胳膊,一边与其他老人聊天。说到儿女接她进城住,她不领情时,哈哈大笑起来。

近十年,路口村深化"平安村居"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建设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防诈骗警示教育;强化预警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广场舞活动,丰富活跃村民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晒文明树新风"移风易俗行动,抵制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村民自觉遵法守法,和睦相处,文明之风吹拂村庄角角落落。

"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乘湖北省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东风,路口村迅速步入创建湖北省农旅融合示范村新赛道。"站在新的起点上,村"两委"谋划着路口村的美好未来。

路口村已耗资149万元,对新的示范村进行整理规划。以"鹿"和"花"为主题,把路口村建设成为共享服务与环境的活力家园,振兴产业与经济的兴旺之地,让人们在这里能找回童年的乐趣。

弹奏新的奋进曲,推动乡村振兴步入新征程。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路口村将闪耀在长港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