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宅拾忆
偶得空闲,品茗听琴,旧往凝怀,突然想起儿时经常玩耍的老宅。
老宅坐落在豫北古镇,曾是那个年代的"豪宅",东西宽15米,南北长20米,堂屋坐北朝南,旁侧建有厢房,布局错落有致,工艺精湛巧妙,整体雄伟优雅。院落里,青砖木窗瓦顶,高浮雕荷花脊,门旁侧立石鼓,屋檐砖雕牡丹,核桃古树院中立,围墙镶着回形纹,正对大门有照壁……
祖辈拥有如此"豪宅",完全是因机缘巧合。清道光年间,我家十七世德修公迁往西华,买地修房立基业,诗书礼仪善教化。到了曾祖父这代,开枝散叶,迁至社书,用几十斗米购置了这座已被充公闲置的财主宅院。
在这座略显沧桑的宅院里,父辈带着我们度过了令人难忘的岁月。我们清晨倾听屋檐下鸽子、麻雀的鸣叫声,我们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上上蹿下跳,在古香古色又宽敞的房子里玩捉迷藏,和大人一起动手制作粉条和豆腐,支口大铁锅炖香气扑鼻的大锅菜,从木雕门窗缝隙里遥望星空和月亮……
站在当下视角,如此"豪宅"珍贵,开民宿、茶室、展馆都颇为适宜。20世纪90年代,乡镇正盛行盖外贴瓷砖的两层洋楼,如此老式建筑显然与周边格格不入,跟不上时代潮流,谁会觉得这值得珍惜呢?
这座宅院被爷爷继承后,后又分给小叔居住了多年。叔和婶看着周边邻居家都盖起了洋楼,唯独自家房子最矮最旧,心里暗暗着急。叔叔和家族长辈们商议了一番,决定拆掉重盖。
说干就干!新楼房奠基动工,老宅子的老物件都用不上了。大部分砖雕在拆卸过程中被随手丢弃,石鼓、石槽、石凳,老壶、油灯、古币,被一个略懂文物古玩的同族亲戚客气几声捡走了。梁、枋、檩、椽等都拆下来了,扔了一地,父辈兄弟们每人分了一部分,回家再挥汗如雨劈成柴,用于烧火取暖、做饭……
一栋古色古香的老宅子就这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层崭新楼房。父亲细致,特意留了一部分雕花门窗和青砖老瓦,算是给自己留个念想。
前年,一个朋友要开茶馆,遍寻真正的古瓦、雕窗而不得,我想起老家还存着些许老物件,就问父亲,父亲显得异常兴奋,说保存完整着呢,新崭崭,可好看!我觉得莫名其妙,很多物件拆除老房子时都已磕碰了,还能保存有多完好?
我抽空回老家一趟,父亲赶忙上到二层楼,把珍藏多年的"宝贝"都搬出来了。我一看,怎么都绿油油的呀,发霉长毛了吗?再仔细一看,我禁不住哑然失笑。父亲用装修剩下的油漆,把老宅拆卸下的木雕门窗都刷成了绿色,瓦片也用钢丝球和刷子清洗得干净崭新!父亲给了这些老物件"新生命",新得让人惊叹!我仿佛看到父亲给老物件认真刷上新油漆的辛苦和欣慰……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祖辈传下来的"豪宅"就这么消失了。我想,岁月已经远行,懊悔于事无补,发生在老宅子里的亲情故事和时光记忆,如能流传下来,就已令人倍感欣慰了。
近年来,乡土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已渐行渐远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定居城市。我们应当珍惜记忆,用文字承载淳朴乡情,用老物件回放历史片段,让人世间的亲情故事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