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情深
父子情,骨肉情。父子情深,幸福绵绵。
当初,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十分威严。正因为他的威严,所以我不理解他、不相信他,甚至怨恨他,致使我对他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总是想方设法地躲着他。
记得刚上小学时,父亲一直把我带在身边,跟他一起上学、生活,那时候,因为除了他是我的父亲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老师,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对他颇有畏惧感。大热天和他在一起睡午觉,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一天中午,我和几个同学偷偷下河去洗澡,结果被父亲发现了,他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下河去洗澡了,所以至今我还是个“旱鸭子”。为了让我练好字,他常常找来一些废旧报纸和一些用过的作业本,在上面写上红色的毛笔字让我模,有时候因为一笔一划描摹不到位而免不了遭到他的一顿训斥。为了让我学会写《申请书》,夜晚在昏暗的油灯下,因为写不起那个“费”字,而挨了他一烟斗,心疼的母亲在一旁默默地流泪……幼小的我,对父亲始终心存敬畏。
后来,父亲潜意识地把他对我的严变为了鞭策我前进的动力。小学毕业后,我离开父亲到县城读中学。每次回去,父亲都会挑出几本小学生作文来,让我批改,锻炼我的写作思维和文字功底,我的写作水平因此而得到逐步提高。为了让我学有所成,当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名落孙山后,父亲并没有失望,而是鼓励我去复读,争取来年再考,可高额的复读费又成了压倒父亲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父亲却厚着脸皮四处求爹爹告奶奶,终于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凑齐了500元的复读费,给了我继续学习的机会……父亲就像一头拉车的牛,默默地承担起让儿子增知识、长才干的重担。再后来,我幸运地被招进了农信社,在父亲的严格要求和自己的艰苦努力下,参加工作八个月,我就被当时的农行营业所表彰为“优秀青年”。会后,应邀参加会议的父亲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搞银行工作既要认真负责,又要审慎细致,你这种性格最合适,你在银行工作,我最放心!”这是父亲第一次对我的肯定。一路走来,我也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真正懂得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父亲也得到了我的认可:父亲就是我登天的梯!
父亲还把他对儿子的爱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年暑假,作为民办教师的父亲都要到区文教办公室集中学习一个月。有一次,为了改善学员的生活,给每个参加学习的教师发了一个皮蛋,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父亲硬是舍不得吃,而是待到一个月学习结束后把它带回家来,切成块,让我们几兄弟品尝,那种味道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朦胧的记忆中。还有一次,那是我在城里读高三的时候,一天晚上,我正在上晚自习,父亲突然出现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见到父亲后得知,他进城办事,专门过来看我,他将手里的袋子交给我,我打开一看,原来才是父亲刚刚在街上给我买来的半只卤鸭子。我说:“爸爸,我吃过晚饭了,你拿去吃吧!”父亲说:“你读书辛苦,补补身子,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话音刚落,父亲回头转身就走。看到父亲日渐花白的头发,弯驼的背脊,蹒跚的脚步,顿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直至他远去的背影消失在我的视野里……父亲就是一颗参天大树,他为我们遮风挡雨,驱寒送暖。父亲的柔情更加深了我们父子之间的感情。
子孝父心宽。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父亲所在的中心校组织老师们到峨眉山去旅游,每人要交100元的旅游费,听说这事后,我从当月仅有的64元工资中拿出50元交给父亲,让他开开心心去旅游。父亲六十岁生日,我花了500元给他买了一件衬衫,他嫌贵了,硬是逼着我去换了一件廉价的。近几年,每逢公休,我总会带上父母到国内的一些景点走一走、看一看,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愉愉快快安度晚年,尽一份当儿子的孝心,可为了节省开销,他要求吃得简单些、住得便宜些,生怕给我们增添过多的负担。
如今,父亲已经年逾古稀,赋闲在家,但他仍坚持劳作,耕种着半亩菜园。我虽然身处异乡,但心存惦念,总会隔三差五地回去陪伴,打消他晚年的寂寞,多多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因为在父亲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