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作品 > 散文 > 正文

冬游焦山

作者: 孙建远2023/05/18散文

又是一个冬日暖阳的好天气,天空碧蓝如洗,恰逢有朋友从外地来镇江,邀我一起上焦山。

焦山,位于扬子江中,原名樵山,因东汉末年焦光隐居于此,所以改称焦山。

我们一进焦山大门,首先就上了华严阁。华严阁处在千年古柏和银杏环抱之中,是一座玲珑精致的楼阁。华严二字出于《华严经》,比喻这里是“百花齐放,包罗万象”的胜境。楼上粉墙红柱,富丽堂皇。东南西三面,都是明亮的玻璃窗。在朝南的一面长廊上,还放着几张供游人小憩、观赏江景的石桌石凳。

凭栏眺望,象山既雄壮又秀丽,传说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梁红玉夫妇曾在此屯兵扎寨。两山之间的江面上,波光粼粼,不时有游艇掠过,那点点船影惹人心醉,使人恍若身在画中。

往西看,江边上耸立着威武的北固山,葱郁的蒜山,和俊俏的金山。这些山峰,一个接着一个,参差交错,与焦山遥相呼应。山色从近处的黛色转为青蓝到蔚蓝,愈远愈淡,直到与天际混为一色。

我的朋友不禁惊呼:“啊,多美的焦山,这简直是一幅奇妙的山水画!真是不到此处来,不识真山水呵!”我笑了,笑中无疑包含着骄傲。我告诉他,焦山满山苍翠,处处胜景,美的地方多着呢。

谈笑之中,我们离开华严阁,沿途有许多碑刻,其中有米芾、陆游、康有为的。其实最著名的,是书法家黄庭坚称之为“大字之祖”的“瘗鹤铭”。相传“瘗鹤铭”为王羲之所书,他平生极爱养鹤。一日他到焦山游览,带来两只仙鹤,不料这两只仙鹤夭折在焦山。王義之十分悲伤,埋鹤在后山,遂写下“瘗鹤铭”,以示哀悼。

朝后山方向不过百步,就到了三诏洞。阴湿的三诏洞内依稀有一束阳光射进。这便是当初东汉学士焦光三诏不起的所在。

伫立在焦光像前,看焦光身着隐士服,脚穿草鞋,右手执书卷,仪态大方。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是因为你看到了东汉王朝的腐败,是因为你鄙夷那些鱼肉百姓,涂炭生灵的贪官污吏,你羞于与他们为伍。后人改当时山名樵山为焦山,就是为了念你的高风亮节,一身正气,你的“三诏不起”,将永远博得后人的敬仰!

从“三诏洞”沿石径上山,经过浮玉崖,到幽静雅致的碧桃湾时,我们都有点气喘吁吁了。远方来的朋友主动进别峰庵小憩。别峰庵,在双峰之背,因旧有桃园之故,所以又叫碧桃湾。这里,曾因放过一件同治皇帝的龙袍而使游人络绎不绝。但现在,龙袍早已不见了踪影,而游人依旧有增无减。门前郑板桥亲笔所书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十个苍劲怪僻的大字,惹得每个稍有雅兴的游客都要驻足。传说当年庵内有小斋三间,天井中有一花坛,桂花两株,修竹数竿,十分清幽。可惜现在均荡然无存了。

趁着小憩,我向远方的朋友讲述了一个有关别峰庵的掌故。

据野史记载,清朝咸丰癸丑年间,有伙倭寇沿长江窜到焦山,大部分和尚都闻风而逃,唯独别峰庵的主僧木森誓死相守别峰庵,人在庵在人亡庵没,大义凛然。最后,别峰庵居然得以不毁。当然,那伙倭寇是木森长老巧言智退的,还是横眉斥退的,这就无法查考了。

说话间,我们到达了古炮台。古炮台,建于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这是我国抗英斗争的重要见证,也是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近代炮台遗址之一,它记录了镇江军民抵抗英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史。

我的朋友显然是被木森长老和古炮台斗争的传说感动了。他仰望焦山绝顶,诗人般地感慨道:“焦山啊焦山,你不仅是座俊秀的山,而且还是座英雄的山啊!”

我笑笑默认了。焦山,确实是座英雄的山。从焦光三诏不起的一身正气,到韩世忠夫妇巧布奇兵英勇抗金,从木森长老舍命护庵到古炮台上浴血抗英,这其中涌现了多少英雄志士。而今大江东去,沧海桑田,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这一代该怎样为华夏江山增光添彩呢?

日已渐西,眼前的苍藤古木,紫翠重叠,脚下的曲折山径,俱成窈窕,我和我的朋友都没有再说什么,一齐奋力向焦山的绝顶吸江楼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