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稻田
堰塘修建好后的几年里,雨水一直很充足,地里根本用不上堰塘灌溉,这让父亲多少有点"失望".看见果园里硕果累累,连年丰收,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唯独父亲脸上的表情怪怪的,整天进进出出地小声嘀咕着,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老天爷可说不准,说不定哪天就干旱了呢。
可老天爷就是不听他的,年年风调雨顺。
为了让修建好的堰塘能物尽其用,也为了挽回一点颜面,父亲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把房后满是石头、连庄稼都不好好生长的几亩薄坡地,变成梯田。
父亲说干就干。他先是将地里的石头挑拣出来,按照提前依据地形而规划好的梯田位置形状,用石头和着泥土垒成田坎,再用铁锹、铁镐等把高处的泥土翻倒到低洼处,最后用锄头平整。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大小六块、上下三层看起来颇有气势的梯田终于平整出来。
就等着一场大雨落下。雨终于来了,父亲赶忙脱掉鞋袜,挽起裤腿,冒雨走进梯田里。雨越下越大,为了能让梯田尽快蓄上水,父亲又急忙呼唤一家人都来到梯田里,十几只赤脚片忍受着泥浆深处硌脚的石渣子将脚硌得生疼的痛苦,在田坎里侧不停地用力踩踏。惊心动魄的一天过去,一家人被淋成了落汤鸡,梯田也终于蓄上了水。
犁、耙在梯田里仔细耕耘过后,又经过一晚上的澄清,再去我家房后,眼前长条形的三层梯田里,已是水汪汪一片。施肥,插秧,几天的紧张劳动过后,蓝天白云倒映水中,水面点缀着点点绿意,看得人心里别提有多欢喜了。几场夏雨过后,稻田更是青绿一片;青蛙不知什么时候也住了进来,夜晚,一家人头枕着蛙声入眠,心里更是无限的踏实与满足。
大路上来来往往的人见了,无不回头张望,一边露出羡慕的神色,一边"啧啧啧"地摇头感叹。熟悉的人说:"石世来呀,你是真敢呀,敢在高墚上种稻谷啊!"不熟悉的人呢:"这家人也太能了吧,竟然在高墚上种水稻!这水从哪儿来呀?"
水稻在高墚上欢快地生长着,抽穗了,开花了。父亲有事没事往房后跑,一脸的阳光灿烂。一家人也跟着一起欢声笑语着。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农谚在这时候竟突然反了过来,一进入农历六月,就是连续十多天的炎炎烈日,稻田里的水很快蒸发没了,裂开了一道道丑陋的缝隙。父亲顾不上他的果园了,他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放开堰塘里的水专门来灌溉稻田。我知道他的心思:保住了稻田就等于保住了他的脸面。堰塘里的水源源不断地流进稻田里,稻田里腾起一团团热腾腾的水雾,可经不住连续多个毒日头的炙烤,很快便又干裂开来。
堰塘里的水已经所剩不多,父亲便指派我和二弟,带上脸盆来到堰塘里,把剩下的水往外浇。他不甘心一家人几个月的辛劳和祈盼被烈日蒸腾,变成天上的云朵。兄弟俩光着膀子,顶着烈日,轮换着将堰塘里的水一盆一盆地往外浇,一盆一盆地往外浇啊,可灼灼烈日下,水流不等流进稻田就已经在沟渠里蒸发殆尽,哪里还有一滴水流进稻田里!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稻田里的裂缝越开越大,越来越面目可憎。水稻枯萎了,焦黄了,要着火了,人的心头也着起了火。父亲一会儿在田间地头徘徊,一会儿又屋里屋外踌躇;一会儿抬头凝视天空,一会儿又低头望向稻田……像得了传染病一样,一家人也跟着父亲,一会儿抬头,一会儿低头,坐立不安,焦躁万分。天天就那么盼着,盼着一场饱墒雨落下。"可惜苍天对不住,怜惜雨滴屈指数。"老天爷依然我行我素,下不来一滴雨,直至水稻变成枯草。
执着的父亲偏不信邪,第二年又在梯田里种上了水稻,结果还是和往年一样,一家人在经过一两个月的内心煎熬后,收获一堆枯草。第三年仍继续重复。母亲再也忍受不了父亲的执拗,忍受不了因父亲的倔强而带来的果园减产、水稻绝收的结果,指着父亲的鼻子破口大骂:"羞你先人哩!你看看这一沟两岸、墚上墚下,有哪家在干墚上种水稻!"父亲被母亲的气势震慑住了,自己的决策失误,只好低着头,默不作声。
连续干旱,却并不影响我家河坝田里稻谷的收成。父亲看见因干旱而变得越来越宽的河床,"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因为我家的水田紧挨河坝,他要在河床上垒石头造田,增加我家的水田面积了。
搬石头,挖河泥,浚河床,垒田坎,倒老田泥巴,平整新水田,重修老水田田坎……父亲带领着我们兄妹几个,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劳作,硬是在河床里、靠近我家水田外坎边沿的位置垒出了几块长条形的新水田。"新筑场泥镜面平……"父亲一边抹去脸上的泥浆,一边笑逐颜开:"好得很!这下子,起码又多了三四分口粮田,要多收三四百斤稻谷呢!"
秋收结束了,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父亲看了看每个人碗里白花花的大米饭,又抬头望向母亲,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要向谁解释什么,小声说:嗯——今年这米,吃着香!
有人问我,你的经历这么丰富,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感觉挺值得怀念的?现在嘛,说句心里话,再回过头去想想那时候的那些情境的话,我能想起来的只有一个字:苦!那时候啊,我有时候真的是对我父亲心生怨恨。无论天晴下雨,从来都不曾休息过——烈日当空,他说草只要一薅掉就死了;三伏天,下午两点,别人都在家休息,他说外面有风——让一家人跟着他面朝黄土背朝天,任凭滚滚热浪蒸腾,任凭汗水湿透衣背,把日头从东山背到西山。不过啊,多年的磨炼,也形成了儿女们做事执着、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永不服输的性格!
这是父亲留给我们受用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感谢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