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架下七夕夜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的美丽在于那个感人的传说,那段不顾一切冲破阻碍的坚贞爱情。
我小的时候,经常在夏天夜晚纳凉时依偎在祖母的怀里,遥看天上的银河,祖母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给我讲述着“牛郎织女的故事”。
稍大点的我,常指着夜空,缠着祖母还要听“牛郎织女”的故事。祖母讲故事时,我总是问这问那,喜鹊衔来的树枝架起的桥梁能经得住人走吗?牛郎和织女见面后不分开不行吗?祖母说,很多喜鹊都来帮忙,天下的喜鹊可多了,架起的桥梁自然能走人了,架起的桥叫“鹊桥”。祖母还有意问我,你在七夕那天看到过喜鹊吗?为这事,我有几年七夕总想看到喜鹊,可惜没有一次能看到。
我缠着祖母,母亲一再告诉我祖母年纪大了,别总缠着祖母。有次,婶娘见我又缠着祖母就告诉我,在七夕这天的夜晚,你到葡萄架下,听听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说些什么?我问,那么遥远能听到吗?婶娘肯定地说,能听到,要静静地听。
有年,我和堂哥真的在七夕夜,跑到葡萄架下,去听牛郎织女会面说话。我穿着一条小裤头围着一个小肚兜,搬了个小凳子坐在葡萄架下。我望望四周,四周黑黑的,只有那些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发着荧光。没有成熟的葡萄垂挂在头上,密密的葡萄叶子遮挡着夜空,也看不见满天星斗,只有蚊子在身边不停地叫唤着。我不停地用扇子驱赶着蚊子,时不时地我还是被蚊子咬上一口。不过,那时的蚊虫都是草蚊子,叮人没有现在这么毒,我最怕的是洋辣子。被洋辣子蜇了一下,要疼痒好几天。尽管这样,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坐在葡萄架下,总想听到牛郎织女的甜言蜜语。
堂哥和我靠得很近,我们坐了足有半个小时,我是什么也没听到。我刚用扇子扇了几下,堂哥叫我别动,仿佛他真的在听牛郎织女说着什么话。没办法,小的总是听大的,我也只好听堂哥的。又过了一会,我和堂哥才从葡萄架下钻出来。我告诉祖母,除了蚊子和虫虫的叫声,什么也没听见。可我的堂哥却说,他听到了,说还有个小孩在喊妈妈。婶娘说我不专心、没注意,堂哥怎么就听到了?我说我再去,这时祖母一把拉住我,呆小子别去了,蚊子还没叮够吗?那是婶娘在骗你。我不信,说哥哥怎么听到了?祖母见我这样憨厚,心疼地说,你呀真傻真是个呆头鹅。就这“呆头鹅”的绰号,一直被人叫到我长大穿上绿军装才没人喊。
那年七夕之夜我和堂哥在葡萄架下,想听牛郎和织女的谈话,除了被蚊子叮了几口,我是什么也没听到。就在那年以后,别人怎么说,我再也没有到葡萄架下去听过。
牛郎织女这一美好的故事,不过是传说中的故事,长大后的我也不那么认真了。小时候的故事,现在看来是那样愚笨,那样天真可笑。这也难怪大人们说我呆,是个呆头鹅。
七夕,现在的人们常称作中国的“情人节”。我觉得,七夕定为中国的“情人节”,这要比2月14日的情人节更有意思,更符合实际,更能体现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