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作品 > 情感 > 正文

隐形的闹钟

作者: 朱小平2024/05/19情感

或许,谁都没有想到,如今唤醒我的闹钟,竟是二姐夫大早上拍发在家庭群的小视频。

喜欢安静的我,先前一直把手机当手表用,白天调静音或振动,晚上关机。父亲去年突然大病一场,我因疏忽消息而后知,深夜后怕着往家急奔的那种惊慌失措感,像是给远嫁的我,敲响了孝道的警钟。我便置顶了五姊妹的小家庭集合群,随时开启迎候打扰模式。

习惯了几十年的晚睡晚起,现在不知不觉就被二姐夫的“闹钟”改过来了。每天蒙蒙亮,床头的手机传来“嘟嘟”两声,脑子和身体同时迸发激灵,我一边揉开惺忪的眼睛,一边点击视频。

没有雨的清晨,二姐夫开车送母亲去县城农贸市场卖菜:母亲弯腰娴熟整理摊位的身影;母亲坐在小凳上静待顾客光临的安详;母亲清点“菜获”零钱时舒展的笑容。下雨天,我看到父母亲坐在桌旁面对二姐夫安排的“花式”早餐,欣然笑纳的模样。二姐夫拍下这些镜头画面,配上欢快的音乐旋律和文字,“今天是个好日子”“明天会更好”“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看得我好一阵心酸,再也没有睡意。然而我又在迫切期待,听到这热闹不重样的平安钟声,它抚慰了我内心的忐忑。

年过八旬的父母,固守着屋旁一亩三分菜地,不肯去南方都市哥哥家安享晚年,由两个附近的姐姐轮流照应他们的生活。父亲出院后性情大变,他总是想着法儿把自己的难受,扩散到我们身上。也许是受不了儿女不再围拥病床的冷清,也许是无法适应医嘱的呆坐,父亲一天分别打五六个电话给子女,对着手机免提使劲咳嗽大喊“哎哟”,吓得我们整天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为他端茶倒水的母亲,也常被骂得偷偷抹泪,只好分散注意力到菜园里忙碌。长出来的菜,繁繁茂茂,眼看着就要变成老帮菜浪费。母亲瞒着我们接替父亲,鸡鸣即起,悄悄推着三轮车去市场卖菜。父亲有了不被拖累的释怀,母亲有了劳动的收益,日子貌似平静了。

细心的二姐夫,连续几次给父母送饭菜来,发现了他们的秘密。我们家庭群又掀起一阵波澜,心疼却无法阻止父母的辛苦。两个姐姐都在单位上班,还未退休,去年正好都添了孙辈。三个外地的子女,各家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自己的工作要忙。这些年,全靠在父母旁边开生资公司的二姐夫,帮我们尽孝。二姐夫少年失怙,踏实肯干事业有成,为人和善处事周到。他主动充当父亲住院期间的夜间陪护,还包揽了父母的一日三餐。

二姐夫与父母相处甚多,比我们更懂父母心思,他们不想给儿女添麻烦,一辈子勤劳节俭惯了闲不住。再说老人也要体现自己存在的尊严感。

“不如就顺着父母意愿吧!我每天起早一点,开车接送母亲卖菜。”母亲不把二姐夫的小车当“奔驰”,她提起一篮子白菜萝卜就往后备箱“三叶草”上堆,二姐夫也缄口不提,母亲卖菜的钱,根本不够汽油钱。

于是,我们一群人就都在睡梦边缘,看到了二姐夫拍的“闹钟”小视频。它的铃声不像闹钟那样紧张急促,反倒令人心泰神宁。但它又如闹钟一样,伸出无形的时分秒触针,点点滴滴,提醒我们自省:静享岁月安好之时,莫忘感恩那些为我们一路付出的人。

二姐夫收到我们嘀嗒而至的“感谢”,谦逊微笑着说他只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父母“有一分光发一分热”的奉献精神,又何尝不是像闹钟一样,无时不在鞭策他、激励他,将这种勤俭朴实的传统品格,传承到下一辈。他会坚持上好发条,继续为我们报道……

接着二姐夫又发来一个“闹钟”,父母在视频中叮嘱我们,干好工作,培养好孩子,搞好自己的小家庭,别让长辈担心,就是最大的孝心。

这隐形的闹钟啊,那么远又这么近。它采撷下时光的投影,将零碎拼凑成完整,走向永不终结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