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作品 > 随笔 > 正文

闲置的老粗布

作者: 段道记2023/08/12随笔

从粮票、布票等到商品极大丰富,老百姓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家里存放着妻子手工织的许多老粗布,于今有四十个年头了,起初是因为生活节俭、织好了舍不得用,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光景一年比一年好,市场上布匹、成衣等,花色品种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物美价廉,妻子织的老粗布也就逐年放着,一直保存至今。

有人打听要买手工织的老粗布,妻子说:“卖了吧。”我说:“不卖!你现在还能织出来吗?以后还会再织吗?”

我和妻子都是“50后”,也经历过生活所需物品凭票供应的年代。那时,为保证人人能买到基本生活用品,国家对紧俏物资采用发票证的办法。买东西时,人民币加票证,缺一不可。“无粮票没饭吃,无布票没衣穿。”在那个年月,无论是买粮、布、油、煤,还是买肥皂、卫生纸、火柴,抑或是买鱼、肉、蛋、豆制品,甚至是买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大件,没有票证都是行不通的。

小时候,我家里人口多,穿衣和被褥、铺盖,凭布票买不够用,母亲就纺花织布。织成的老粗布用颜料煮染,做成秋天穿的夹衣、冬天穿的棉衣。后来,父亲专门请木匠做了一架织布的机子,免得我母亲为织布到处借织布机子作难。结婚后,妻子看到家里有织布机子,就动起了织布念头,开始纺线、浆线、经线、安机织布。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母亲和妻子手工织的老粗布为我们一家增添了不少小幸福。

与父辈们所经历的建设新中国的艰苦岁月不同的是,我们这一辈人赶上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列车,整个社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天翻地覆的变化,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粮票、布票等各种票证在时代前进的过程中悄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手工织布的传统技艺也慢慢淡出了我们的居家生活。

如今,我们生活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不愁吃,二不愁穿,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早已把新中国成立初期父辈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变成了现实!这闲置下来的老粗布,可不是我们赶上好时代的见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