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红薯情
在西南边陲的老家,红薯是主要农作物之一。红薯产量高,家家户户都种。秋冬之季,红薯收成,挖红薯成为每天的活计之一。通常,红薯不会一次性挖完,每天挖一点。直到进入冬末,地里不能保存了,才会一次性挖回来,储存在家里。储藏一段时间后,红薯的淀粉转化成大量糖分,煮出来的红薯就非常甜了。当然,小孩最爱的,不是煮红薯,而是红薯干。
每次煮红薯的时候,通常会把大个头的红薯放在锅的最上面。红薯煮熟后,大个头的人吃,剩下的捣碎了养猪。煮熟的红薯,摆在瓦房上晾晒,日积月累,瓦房上横七竖八地摆满了红薯。故乡的秋冬之季几乎无雨,为红薯干晾晒创造了极好的条件。瓦房上的红薯在阳光和风的洗礼下,慢慢去掉水分,红薯就变得香软可口,有嚼劲。放学回家,我们拿着竹竿,捅瓦房上的红薯干吃。有时候还会在书包里放上几个,背到学校去分给同学。
条件逐渐改善,瓦房变成了平房,生产力逐渐提高,母亲便能够挤出时间,做各种各样的食物。母亲将个头大的红薯挑出来,洗净去皮,放在锅里煮。煮熟的红薯,放在平房上晒,晒干水分后,能保存好几个月,来年春季还能吃上红薯干。到冬末的时候,开始储藏红薯。由于温差的缘故,红薯总是越挖越甜。挖回家的红薯,通常会放在地窖里储藏起来,做饭的时候,放在滚烫草木灰里焖。红薯香味会飘满整个屋子。焖好的红薯刷去表面的灰,吃在嘴里香糯甘甜,唇齿留香。
红薯还可以做成红薯窝窝头或红薯粉条。红薯窝窝头做法简单,挖回来的红薯去皮切片,晒干后碾成末,收藏好。想吃窝窝头的时候,温水和面,成型的窝窝头放在锅里蒸熟即可。红薯粉条的做法要复杂一些,农人做得不多,专门卖粉条的个体户做得比较多一些。红薯洗净后放在粉碎机里粉碎,过滤出淀粉,淀粉打芡,熟后挂粉晾干,吃的时候用开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上可口的红薯粉。当然,记忆最深的,要数红薯麻糖。每一年,母亲都会做一些红薯麻糖。红薯麻糖工序相对简单,孩子们也爱吃。通常将挖回的红薯洗净煮熟,加水捣成泥,过滤掉皮和渣,放在锅里小火慢熬,最后点上麦芽糖,红薯麻糖就做好了。熬干了的红薯麻糖可以保存很久,还可以做成米花糖和其他的甜品。
在日本电影《小森林》里,将红薯去皮煮熟,再切成片,一片一片晾起来。吃的时候,放在火炉上烤,和我们的吃法如出一辙。红薯浑身是宝,除了土里的茎块,叶子也能吃。将红薯的嫩叶掐回来,洗干净,放上佐料爆炒,也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美味。你知道吗?红薯还会开花,红薯花淡紫色,像一朵小小的喇叭花,非常漂亮。在北方,由于天气冷,红薯收得早,因此很少能看见红薯开花。红薯开花便被当做一种稀奇事,所以农村有一种不科学的传闻,红薯开花,夫妻分家。
红薯能够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味,在500多年前的明朝,还颇费了一番波折呢。据《金薯传习录》记载,红薯最先由西班牙人带入吕宋,即今天的菲律宾。当时西班牙人"珍其种,不与中国人".在海关设置层层盘查,防止被带走。广东福建长乐人陈振龙贿赂当地土著,得到数尺红薯藤,将其编在水绳里,在水绳上抹上泥,才躲过了海关的层层盘查,逐引入中国,开始效法栽种。
小小一个红薯,系着深深的情缘,这份情缘,承载着亲情、成长和故乡变迁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