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深处的母爱
味蕾深处最令人难忘的一道菜,是母亲亲手做的"妈妈菜",这是充满母爱宠溺的美食。味蕾上的记忆,像花朵一样盛开,烂漫四季。
春天,母亲到野外采了绿茸茸的野田艾回来,给我们做美味的青团子。她将田艾洗干净,捣碎,放进锅里煮熟,然后和上糯米粉,搓成一个个像汤圆大小的青团子。然后熬鲫鱼汤,汤沸,将青团子倒进汤里,像一个个鸭子被赶下了河。当"绿鸭子"都在水面上浮游的时候,盛上碗,再往碗里撒一把葱碎,美味的青团子便做好了。母亲做的青团子鲜美滑口,带着一股清新的野艾香,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酷热的盛夏时节,母亲做的消暑美味是番薯粉条红糖水。番薯粉是隔年碾好晒干的,有一股陈年的香味。母亲生火煮开水,水煮开后,倒下番薯粉和成大粉团,再将粉团捏一个个拳头般大小的小粉团。这时候,擀面杖就像压轴的角色粉墨登场了。母亲手脚麻利地用擀面杖将粉团压平,碾成圆圆薄薄的一大片,像纸片一样。将薄粉片卷起来,用刀切成筷子般大小的粉条。母亲开始熬红糖水,水沸,往锅里撒番薯粉条,再打下几个鸡蛋。文火慢煮,荷包蛋像一艘艘小船飘荡于水面上,粉条像一条条小鱼在水里游弋。熟透之后捞出锅,往碗里撒下几片薄荷叶,顿时满屋飘香。粉条晶莹剔透,口感柔滑,充满嚼劲。夏日炎炎,一碗番薯粉条红糖水,清香解暑,我们吃出了美味,更吃出了母爱的味道。
秋风送爽的时节,母亲会给我们做温香可口的蛤蒌饭。蛤蒌是家乡特有的一种野生植物,又名假蒟、马蹄蒌。蛤蒌的叶子葱绿鲜嫩,带有一股特殊的野香味。蛤蒌叶有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活络暖胃的功效。老家的蛤蒌饭是家喻户晓的。母亲将从山上采回来的蛤蒌叶洗干净,切碎,用油炒至半熟,然后和在米里,加少许盐,洒几滴花生油和麻油,然后盖上锅盖,中火慢熬,约摸三十分钟,蛤蒌饭便大功告成了。揭开锅盖,蛤蒌的野香与饭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清香扑鼻,令人食欲大振。那碗蛤蒌饭,白花花的米中点缀着碎碎的绿,如浅色玛瑙般惹人喜爱,吃一口,顿感清香细腻,质地软绵。这样的蛤蒌饭,小时候我能一口气吃几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