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捉蝉蛹
老家门前有条沟,那是我童年时的“百草园”。在那里,珍藏着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捉蝉蛹是其中趣事之一。
蝉也叫知了,最初在地下,后变成蝉蛹爬出来,蜕壳后变成带翅膀的蝉。我们都喜欢捉那带壳的小爬虫——蝉蛹,因为不但捉的过程好玩,而且它还是可口的美味呢!
傍晚时分,我们许多放学的小孩儿写完作业后便都带着搪瓷茶缸、手电筒之类的工具,陆陆续续地下沟了。夏季的沟里浓荫蔽日、野果满枝,是孩子们的“天堂”。蝉蛹就是在天黑时从小洞里爬出来的,我们能在天色尚亮时找到那种小洞。
发现那种小洞,是一种本领。我探索了好长时间,才从有经验的大人那里学会了。那种小洞一般都在树根附近,在蝉蛹没顶出来之前,洞口伪装得特别好。洞口只有薄薄的一层,透一点点不规则的“天窗”。如果那口圆而边缘厚,就是已经出过了的老洞。如果找对了,手指轻轻一点,洞口全开,能看见蝉蛹在里面动,把手指伸进去就可以将它抠出来。
天慢慢黑下来后,就需要在树干上摸了。有手电筒的直接围着树一棵一棵地照,没有的就全凭眼力了。我们通常先围着树顺着光线看一圈,发现树皮上有不平的地方,就盯一会儿,若不动,就是树结;若动,就伸手抓下来。有时一捋,掉地上了,再去地上摸一通。惊险的是,有人还在地上摸住过青蛙。
就这样,整条沟的树几乎被我们摸遍了。直等到大人们在沟沿上喊回家吃饭,我们才都带着战利品凯旋。
妈妈把蝉蛹炒了给我们吃。那壳焦黄焦黄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们争抢着,掐头去尾,只吃中间脊背上的一块肉——最厚的那块。在那几乎没有肉吃的年代,这也是能让孩子们解馋的荤腥啊!于是,我们越发勤快地往沟里跑了。
后来才知道,蝉要在地下长好几年才终见天日,我们却在它们刚刚破土而出时就捉了它们,有些残忍了……
现在住在城里,越发怀恋童年的时光,有次给儿子讲这些事,儿子硬要我带他到小区的树上找蝉蛹,费了好长时间,竟也找到了一只!第二天一早,它成功蜕壳,儿子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到树上,并且为此兴奋了几天。
孩子,真是应该在大自然中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