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之火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经过夏至、小暑,夏令一点点发酵,到大暑时如开缸陈酿,一入喉,便火烧火燎起来。
大暑火气大,没那么多繁缛的细节,直奔主题,把夏令烘托得气势如虹。如同台上压轴的重头戏,大花脸一上来就咋呼咋呼,扬鞭催马,密集的锣鼓把已经恹恹欲睡的观众催得脑门上冒虚汗。
大暑即大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之热,热得没有规矩。从早开始,日头带着毒性,烤着城里干枯发白的墙面,烤着白晃晃的马路,也烤着乡下田野里疯过头的杂草和树木,还有无处躲藏的无数的村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午间的日头威力大,杀伤力强,谁也惹不起,别说锄禾,就连在太阳底下穿过半条街,一身上下已是汗流浃背,呼吸跟不上,胸中火气积郁,像一条丢在岸上喘息的鱼。"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风偶尔会来一趟,但似乎也是太阳派来巡逻的,热乎乎的令人窒息。趴在树丛里的知了是大暑里最添乱的,一直"叽叽叽叽"地竞相嚎叫,嘶哑的声音吵得人口干舌燥。傍晚时分,太阳倒是落了西山,但还是心有不甘地留下余热,空气是膨胀的,大地是膨胀的,人心焦躁不安,总想往水里钻,往阴凉处躲。旧时人们都手持蒲扇,一边扇风,一边撩开肚皮咕咚咕咚灌凉水。现在城里乡下都有空调,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嗡嗡嗡,嗡嗡嗡,外机蜂箱一般闹腾,水管里的滴漏流成线,打在雨棚上,也敲在不得安宁的心思里。
大暑三候: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那些一夏疯长的杂草此时大多气数将尽,大暑雨水加高温的气候使得其极易枯萎腐烂,导致细菌滋生。夜空繁星点点,地上萤火虫也起灯了,在腐草丛中轻悠悠飘过,把原本闷热的夏夜竟撩出点滴清凉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小时感受不到生活的负荷和凄凉,对夏夜忽闪忽闪的萤火虫倒是有几分稀奇,时常捉了来,装在玻璃瓶里,放在蚊帐中,注目良久,直到眼前渐渐模糊成一片光亮的黄,梦也是热的。
《逸周书》说:"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又说:"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湿热交蒸是大暑的脾性。一冷一热,土壤经不住折腾,变得松散易塌,透气性好,适合耐高温和雨水的植物生长。
不过,大暑的雨水是没有名堂的。周遭的空气还是烤箱一般,忽地压过来一团黑云,一道闪电劈出,犹如利剑出鞘,紧接着轰隆隆一个闷雷,那雨如倾盆瓢泼,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其实,大暑的雷雨来得快,来得猛,也去得快,还带着火气,一点都不凉快。人间真情席上,酒过三巡才醉,大暑的雨水只一杯,仰头一饮便戛然而止,竟能酩酊大醉。地上到处是积水,水里融入了土里的热,像一锅烧热的汤,即使从一旁经过都能感觉到那股带着泥腥味的热气。
大暑时节不止天气热,农事活动也热火朝天。中南地区多种植双季水稻,此时正是抢收抢种时节,俗称"双抢".早稻成熟,成片的稻田金灿灿一片,在白花花的日头下如燎原之火。农人顾不得日头的毒辣,长衣长裤罩着,早出晚归,与时令赛跑。过去生产方式落后,一镰刀一镰刀割水稻,累得脊柱骨都拉不直。现在大多机械化了,轰隆隆三下五除二,将第一茬丰收收入囊中,赶紧放水湿田,轰隆轰隆,机械化犁田耙田,抛秧机几个来回,矮下去的稻田又是一片新绿。想起过去的双抢,汗水滚太阳,一蔸一蔸秧苗插下去,少则十天,多则半月,手脚发乌,心也是乌的。人定胜天,旧时大暑里要命的双抢终究在时代的车轮下成为一种记忆。
大暑时节热火,但挡不住坊间对节气火热的敬畏。浙江地区尤其台州,在大暑时要送"大暑船".将三桅船按比例缩小建造,内置祭品,由几十个渔夫抬上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送至码头举行祈福仪式,然后将"大暑船"推入海中点燃,任其沉浮。山西、河南等地则在大暑时晒伏姜。将生姜切片或榨汁,与红糖一起装入容器搅拌,蒙上纱布,放在烈日下曝晒。此法制作的姜糖水可治老寒胃、伤风咳嗽等,尤其对夏日多发的空调病有不错的疗效。在温州,大暑要喝伏茶,即用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熬煮成茶汤,有清凉解暑的作用。福建莆田则要过大暑节。大暑当天,亲友之间互赠荔枝、羊肉,以米糟酒待客。在华北地区,大暑流行喝羊肉汤,俗称"喝暑羊".人们盛夏劳作结束,一家人聚在一起,一手捏着新麦馍馍,一手端着热乎乎的羊肉汤,品味汗水换来的甜蜜生活。广东人重养生,大暑时节"吃仙草".将仙草粉加水适量搅拌,加热煮熟,冷却后成仙草冻。将仙草冻用调羹搅碎放入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摇匀,加红豆,加椰果粒,加布丁,加花生,再放冰块些许,搅拌,一杯凉凉的烧仙草便将大暑之火化解得清清爽爽。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劳则在于大暑。大暑是一年时令的黄金分割点,也是坊间农事的关键节点。忙过大暑,一身筋骨懈怠下来,眼见着便是不咸不淡的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