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作品 > 散文 > 正文

记忆中的土屋

作者: 流水潺潺2023/08/12散文

从土屋到小洋楼,农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老家的新居落成了,一座二层小洋楼,淡雅大气地掩映在绿水青山间。看着过往行人艳羡的目光,我不仅想起我家曾住过的土屋。

还是这山,这水,这片宅基地,40年前,见证了我家土屋的建造过程。先用䦆头和铁锨挑出一道道40厘米宽的小槽,再从河滩捡拾起南瓜大小的石头放进去,这就是房屋的“地基”了。之后,从山坡上采下稍微湿润的土,用木板做成模子,打丈把高的土墙,然后就开始上梁、檀条和椽子。木材都是从自家山坡上采来的或大或小的棍棍棒棒,把从山上割来的野草或稻草压在上面,四周用泥巴一糊,一座土屋就算建成了。

土屋的内部“装饰”极为简单,用泥巴把内墙从上到下糊得平整些,个别人家会搞来几张报纸糊在墙上,这就是当时最高档的内饰了。

土屋材质的粗劣及建造过程的简单,决定了土屋的粗糙和其寿命的短暂,一般过不了多少年,根脚处就开始有个别石头下陷、脱落,整座房子便摇摇欲坠。居住在土屋里,也时常面临尴尬和危险。一到汛期,外面的大水从根脚的石头缝隙能渗到屋里,即便土屋不发生坍塌,潮湿也往往需要多日才能缓解。房顶的稻草往往被大风掀起,搞得人们手忙脚乱。土屋的卫生条件更差,且不说房顶落下的灰尘,最难忍受的就是鼠害,老鼠往往从墙根脚的石头缝或墙体与房顶的接合部钻到屋内,昼伏夜出,啃食粮食和衣物,搅得人们心烦意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样的土屋占农村房舍的大部分。到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开始较大范围地使用砖、瓦建房,先是把根脚换成石灰砂浆浇灌,把门框、窗户框周围用青砖垒砌,以使门、窗不至于很快变形。再过几年,就有人家取消土墙,用青砖砌墙,农民们管这种结构叫“浑砖到顶”。浑砖到顶在当时的农村,已称得上是很奢侈、很高档的建筑了。能住上浑砖到顶的房子,是有钱人家挂在嘴上、写在脸上的自豪。

如今的农村,土屋早成了一种记忆,每家每户竞赛似的翻建新居,从土木结构的土屋,到“浑砖到顶”的瓦房,再到现在框架结构小洋楼,农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不用怕刮风下雨,再不用担心鼠害侵扰了。